浅析艺术设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构建(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6:2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艺术设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艺术设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构建》。

第一篇:浅析艺术设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构建

浅析艺术设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构建

摘 要: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现状,就如何对应就业需求,改变对现有传统教育模式的观念,探索建设合理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条件,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等诸方面,分析当下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在现阶段发展中的状况和未来还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和技术、理论与实践、岗位能力、职业素养

近几年教育领域里一直在呼吁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如何快速的发展不是一个政策,一些经济上的投资能见成效的。它是至上而下的一种观念的改变,是每个实施职业教育的人所做出的每一项具体的工作,要构建合理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体系,需任重道远。

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核心是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些观念不是当代的提法,庄子曾曰“进技于道”,“道技互用,是治学的通途。”在那时已提出艺术创造中技能、技法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如涂有灵感和绝妙的构想,而缺乏实施的能力是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设计家;但有很高的技巧却不能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也不是好的艺术家,故陈子庄先生说“艺术”有两个阶段。“一是技术阶段,二是艺术阶段。”“进技于道”是艺术研习的重要方法,正如“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的启示。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创始人威廉·莫里斯主张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德国 “包豪斯”“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的教育理论,它对西方设计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无益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大力的推动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包豪斯”对艺术实用性的强调,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研习,对艺术和技术的充分结合,是现代设计院校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的重要实践依据,至到现在还被广泛推崇。

如果就中国现在的教育特色和教育国策,来解构分析我们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须应思考这样几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目标的岗位知识、技术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培养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体系,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传统教育模式是在学科体系下建立的,容易忽略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操作,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须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岗位对本职业的诸多要求。学科教育的弊端是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一个反复过程。若只有理论和模拟实践“块”或“点”的关系,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联贯,面临真实的工作岗位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这不是职业教育目的。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发现学生根本不能在职业教育中收益,学生沉溺于专业技巧的借鉴和形式上的模仿,只能是“蜻蜓点水”,理论和实践不能充分的结合。学生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甚至学生没有就业的信心。教师的“言传”(理论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专业学习的方向和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师的“身教”(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过程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言传身教”还远远不能增强学生就业的信心,重要的是职场的真实的体验是不可忽略的。如果将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应用在职场上,学生的能力和信心也会同步的上升;如果毕业的学生不需要就业的培训来过渡,那我们的职业教育才算是实现它真正的目的。

二、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应是该职业素养的教育。

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包括两方面的素养:一方面指专业性的职业素养,另一方指非专业的职业素养。

1、专业性的职业素养即从业技能——艺术设计、工艺技术,艺术设计包括视觉文化艺术和设计方法的认知和表达。对文化的感知,对视觉艺术语言表达和生活感悟都是艺术设计的源泉,也是艺术设计的根本。技术方法包括掌握制作工艺的技术和技巧,熟悉制作或加工设备的使用,并对相关材料的认知。把设计当作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劳动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创造为社会所接受的设计,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①由此可见,上个世纪“包豪斯”追求的是艺术的实用性,追求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追求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艺术设计和工艺技术尤其还要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不断的了解掌握新的技术,使用新的设备,开发有价值的艺术产品。这些都是从业的专业基础,决定着在本专业岗位的发展。

2、非专业的职业素养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

非专业的职业素养也是进入每个职业岗位最基本的要求,如:工作态度、职业礼仪、团结协作、职业道德等从业须履行的岗位职责。职业技能容易获得,缺乏优秀的品质,掌握技能越多带来的社会危害更大。诺基亚住亚洲区的总裁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采访中,针对招聘员工时曾经这样说过“员工缺乏专业能力我们可以培训,但缺乏职业道德我们是很难培养的。”人的资质、知识和技能,只是外在的素养,可以通过各种专业考试来获取学历证书、职业证书;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是内在的素养。内在和外在的素养才能构成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能力。外在的素养事实上是非常有限的;内在的素养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企业、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只有加强这两方面的教育,职业教育才能准确的定位,所以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的根本。

三、职业教育应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前提

职业教育与普通的学科性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培养,职业教育应以通用应用型和专用实践型的岗位能力为目标。学校根据社会未来的职业需求设置课程,要具有前瞻性。目前,我们的职业教育没有很好的发展,重要的原因是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对接不准确,这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成败。分析每个专业可涉及的职业岗位,然后确定培养目标。

1、通用应用型的岗位能力应具备的方面

通用应用型的岗位能力指应具有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能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层次的人,恰当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正确有效地接受任务、理解任务、分解任务。具备有效的运用信息撰写常用应用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熟悉计算机基础操作的基本理论,能灵活掌握相关技能;具有自己继续学习、深入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重视创新和发展,思维活跃,有设计理念,具有与本专业工种相适应的文化科学技术和专业基础知识。

2、专用实践型的岗位能力应具备的方面

专用实践型的岗位能力应具有对本岗位要求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如实践生产的经验,高度熟练的技能技巧,较强的技术革新精神;具有对专业岗位上的管理能力,如项目运行的管理能力,施工现场或生产的管理等。这些能力就决定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所具备不同的能力。准确的岗位分析,就可以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层次定位,就给我们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提供最佳的依据。将各个行业的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个岗位,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职业教育课程,才能将职业教育真正的纳入到具体的岗位能力培养。

四、职业教育中教师队伍组建方式

“十一五”计划中提出要大力加强职业院校的师资培训,其原因说明一线教师是实施职业教育的最重要最直接的人,国家教育部职称教司师资处处长郭春鸣提到职业教师的培训的重要性时,在解释双师型人才时,除了双师型人才还应该有双师型团队,也就是艺术设计性教师和工艺技术型教师组合成的师资队伍。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针对某些专业特性,教师必须具有艺术与技术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双师型团队,由艺术设计和工艺技术两种类型的教师组成。

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还得培养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艺术设计和工艺技术的教师必须到企业里去学习,深入到市场的运作程序中;或者引进企业中的人才从事教育。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共同组成的师资队伍使学生与社会零距离,同时每年还要让部分师资队伍流动,更换新的“血液”使教师队伍流动常新。只有根据专业特色配置合理的师资,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体现职业化。

五、建立多元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教育与其他任何学科的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一个世界统一的模式。即使同一个国家或地区,模式也不尽相同,所以也不可能形成国际或中国统一的教育模式。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更应该具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1、主题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教授主题思想提取的方法,激发学生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设计元素,解决造型和色彩的语言表现,并采集相关的材料和实施技术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选择地调动已储存的知识并补充还欠缺的知识,提高已掌握的技术能力和增加新的技术方法,了解跨专业或行业的材料和媒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的可能性。使整个教学成为包含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认知方法、判断技巧、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评价体系的完整学习和研究过程。该模式适宜以培养符合性人才为主,尤其对概念型、创新型产品设计的管理人才的培养。

2、岗位式教学模式

岗位要体现实际的工作过程,学校建立一个真实的从业环境,引进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建立不同的岗位,配备与企业相当的硬件设施;同时也让学生到企业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学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学与用同步进行,建立学习和在岗对接的关系。让学生无论从岗位能力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无明显的差距,使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习实训体系,这种方式必须以市场效益作为评价,检测实习实训的合理性。该模式适宜以培养专一性人才为主,适合对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生产型人才的培养。

3、项目式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接触社会、企业、客户,以承接项目的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项目策划、项目实施的所有工作程序,加强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增强对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对市场很直接的接触。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人任教,由企业带入方案,引导学生了解项目具体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熟悉每个环节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项目的引进就可以以多个岗位来组建一个工作团体,每一个岗位各尽其职学习和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最终以项目完成来评判各个岗位的能力。在项目团队中同时兼顾专一和符合性人才的培养,适合针对品牌开发,拓展市场的各个层次项目人的培养。

以上的教学模式共同的特点都是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从专一性人才的培养到符合性人才的培养,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来执行完成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培养职业人的目的。

六、课程体系的形成

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是滞后的,无论如何调整课程体系都不可能完全适宜市场的需要,因为社会高速的发展,新的案例在发生,新的技术在出现,新的材料在产生,进而会对教学教法的影响。当我们在认真的做着教学的改革,也不可能真正与社会发展同步,更不要说超前。所以明确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市场和社会,那么学校与企同构建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因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变,才能建立一套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按专业方向来设置,分为非岗位学习和岗位学习。非岗位课程分设为通用能力的课程、专业理论课程、设计基础课程;岗位课程按教学模式和专业特点来分设多个岗位课程,并详细的确定好每个岗位要具备的能力,需要相关的知识结构。如:与该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的能力,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融入到具体的岗位中,就专业本身必须具体分析到在什么类型的企业,在什么样的岗位,做什么具体的工作内容等。让学生明晰每一个需要学习的细节和工作的环节,在专业的基础上养成该专业的职业习惯,使在校学习与就业无缝联接,因地制宜导入以工作过程化的课程设置。

结束语

近两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得到前所未有投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不能忽略企业实训的作用,也就是校内实训绝不能代替企业实习,真正的实训是校内外共同结合,校内教师和企业人来共同完成,同时也不能将上岗实习当成解决企业的劳动力或是学校认为学生已就业。所以,艺术设计的职业教育的构建需要方方面面的健全,不只是课程设置就能改善我们的教育现状,影响职业教育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是我们要思考和解决的。学生是否具有独立胜任一个岗位的能力时,才能评判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得好不好,这种评判决定的前提就是教育环节是否合理。只有实实在在执行教育环节的每一个细节,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才会培养出适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注解:

①引自1919年4月1日包豪斯学校正式开学,校长格罗庇乌斯发表的《宣言》。《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1999年 王受之 著 新世纪出版社,参考文献:

《世界现代设计史》2002年 王受之 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 策略与方法》2002年 姜大源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革新实践教学探讨讲解

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革新实践教学探讨

内容导读:与人沟通合作的人。在职业教育中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具体课程,我们研究了一些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门路式”教学方法、“同心协力”教学方法、“现代媒体”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和“双元制”教学方法。“门路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学生学习可

职业教育的教学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具体地说,就是贯彻教育方针,树立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状况,令人难以满足,社会和市场不能满足,业内不能满足。社会不满足,主要是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足,最核心的就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还无法清楚透彻,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因此,教育体系显得很不成熟,需要研究完善的教育方式。职业院校的教学着眼点不应仅停留在学生眼前的就业上,而应把眼前的就业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一些与时俱进的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从未来社会对成员的要求来看,最受欢迎、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人沟通合作的人。在职业教育中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具体课程,我们研究了一些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门路式”教学方法、“同心协力”教学方法、“现代媒体”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和“双元制”教学方法。“门路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针对各层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同心协力”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完成的知识传递,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现代媒体”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种媒介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进行反思熟悉“现象”本质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双元制”教学方法源于德国,是指由企业.2.1研究内容11-121.2.2研究方法12-15第2章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存在必要性及上风15-182.1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15-162.2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存在必要性16-172.3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上风17-18第3章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18-223.1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体系不完善18-193.2学生自

和学校共同完成,工商协会负责质量监控的一种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关键词】:职业教育艺术设计创新教学 【论文提纲】: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章绪论9-15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1 1.1.1研究的目的9-10 1.1.2研究的意义10-11 1.2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1-15 1.2.1研究内容11-12 1.2.2研究方法12-15 第2章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存在必要性及上风15-18 2.1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15-16 2.2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存在必要性16-17 2.3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上风17-18 第3章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18-22 3.1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体系不完善18-19 3.2学生自信心不足19-20 3.3毕业生就业难20 3.4教与学难达到共赢20-22 第4章就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问题的改良方案22-28 4.1完善职业教育体系22 4.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信心22-24 4.3推进就业制度改革,适应社会需要24-25 4.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综合水平25-28 第5章创新教学方法28-45 5.1“门路式”教学方法28-32 5.2“同心协力”教学方法32-35 5.3“现代媒体”教学方法35-39 5.4“项目”教学方法39-41 5.5“双元制”教学方法41-45 第6章总结与展望45-47 参考文献47-49 附录49

第三篇:谈赏识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谈赏识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赏识教育是一种可以满足学生心理高层要求———对尊重的需求的教育,同时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通过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分析,提出了在职业教育的课堂,课外活动和日常生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为在职业教育中引入赏识教育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赏识教育;职业教育;自信;尊重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76/ZY(2011)01-0021-03

一、赏识教育的兴起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南京的周弘老师对自己的聋哑女儿周婷婷,通过激励、表扬手段开发她的潜能,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最终创造出特殊教育的奇迹。16岁的周婷婷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 21岁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到心理咨询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周弘老师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不懈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上历经了五次开窍。从一个“爱”字发展到“行”字,然后归纳为赏识。周弘认为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赏识教育。[2]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地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秘是什么?无非就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

这一个字上。赏识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父母对子女如此,教师对学生也应如此。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的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赏识教育是回归,是家长、教师对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那样一种心态的回归,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要学会赏识孩子,不断寻找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足够的肯定和应有的赞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人们心理高层次需要。“赏识教育”能满足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它使受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在乐中学,在乐中做,因而激发出巨大的潜力。“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需求,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它的出现必将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整个教育界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将这种教育理念引入到职业教育中,为职业教育所用呢?

二、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他就缺乏起码的自信。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自信,他们从应试教育中退了下来,选择了职业教育,因此他们厌恶了那种一切以分数来衡量的体制,反感那种以抱怨为主的教育。他们身心疲惫,他们排斥书本教学,他们对前途感到迷茫,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应试教育带给他们的累累伤痕。他们大部分还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不幸的家庭生活,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困难,父母为了生计放松了对他们的管理,沉溺于网络、早恋等现象常常发生在他们身上。因此,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比,无论在教师眼里还是在家长心中,他们都是毫无优点可言,到技校、职校混个文凭,找个工作是无奈的选择,得到表扬、肯定以致赏识更是遥远的事情。但教育心理学认为,渴望被别人信任、被重视、被看得起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处在成长高峰期的青少年,自我http:///意识不断增强,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成人的尊重,成为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第一心理需求。“赏识教育”恰好能够弥补“抱怨教育”的种种弊端,使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环境中接受教育。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

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例如有些学生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技师,你能说他不成功吗?再次,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

职业教育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知识及素养,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活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与普通教育相比发生了重大改变。职业教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方式,赏识教育对他们尤为适用,这是职业教育教师的义务,更是职业教育教师的责任。教育的本源是“爱”,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关怀也是人的需要,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4]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必须保持对学生的“无条件关怀”,因为青少年得到人际关系中的如温暖、热爱、同情、关心、尊重等方面的关怀对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这里包含了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和教师对学生高度的宽容。所谓“无条件关怀”,就是不管什么学生、不论学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予关怀和爱心,而不是抛弃和冷漠;所谓“宽容”,就是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教师都要给予宽容,耐心地期待和帮助他们反思、进步。赏识教育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方法上都非常适合职业教育的学生,尤其是在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树立信心方面更是如此。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学生觉醒,推掉压在学生心头上自卑的巨石,这样孩子的潜能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前面,都是微不足道。下面就从课堂、课后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谈谈赏识教育的实施。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地形http:///hexiesh/成以“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适当地打破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让老师成为学生,学生成为老师,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很好的情感沟通。最后的“老师”就是学生本身,因此,老师要多以赏识的心态向学生请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就是要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老师的作用就是以鼓励、引导和赞赏来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

另外我们还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让学生把意见表达出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赏识”。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为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间或出一些有趣味的智力题或当前的热门话题,以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篇:在平等中构建和谐社会

放在历史的视野中来看,从~战争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都在追求建立“大同社会”。《礼记》中把“大同”作为理想来追求。“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独孤废疾者,皆有所养”。康有为写了《大同书》。孙中山追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大同社会,倡导“天下为公”。毛泽东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也是“大同”理想的尝试。这种理念坚持了100多年,到邓小平时代发生了变化。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一个“小康”的社会。“小康”这个词也出现在《礼记》里,“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小康不仅仅意味着温饱,已经隐含着分化,但是人们提建设小康社会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邓小平当然没有把“小康”当做最终目标,那时他的“小康”指标很单纯,就是看人均收入。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就算是达标了。后来,1983年他去了趟苏州,当时苏州人均收入已达到800美元,他继而认为人均800美元就足够了,可以实现六个目标,即解决人们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住房问题(人均20平方米)、解决城乡就业问题、解决农村人口外流问题、普及中小学教育和基本公共福利、改变人们精神面貌使犯罪率大大减少。在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小康社会”的提法用得并不多,那时强调的是“发展是硬道理”,“一心一意谋发展”。到1990年代末,当我们回头盘点时,不免有一喜一忧。喜的是,改革2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年增长率达到9%,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但在欣喜的同时,也产生了忧虑。现在,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000美元,但上述六个问题中除了前两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之外,其他几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严重了。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口袋里面的钱可能多了,但是空气脏了,要花更多的钱清洁空气,清洁水源,还有其它一大堆恼人的问题。于是在20世纪末,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之所以强调“全面”是因为以前对“小康”的理解太片面。新一代领导人现在又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这个词在中国人听来并不特别,但译为英文“harmonioussociety”则极具中国特色。中国传统很讲“和”字,钱穆先生将中国的文化精髓总结为四个字:天人合一。和为贵、和平、和善、和解、和蔼、和缓、和谐,从大同社会到小康社会,再到和谐社会,都是中国传统的延续。现在之所以强调建立“和谐”社会,是因为中国经济虽然发展了,但社会中有太多怨气、戾气,缺乏和气。建设和谐社会的三个基础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显然不仅仅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的时候,很可能整个饼做得非常大,但是这个饼的大部分被非常少的人拿走了,而大部分的代价被大多数人承担了。这个社会虽然发展了,但未必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也并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高压或其它因素的存在,可以使一个社会保持很稳定,但是这个社会未必很和谐,人们的气不是很顺。所以,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要让这个社会里的人气都比较顺,没有太多的怨气,心态平和,彼此交往谦让有礼、互敬互助。和谐社会的建立有赖于三个重要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所谓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就是社会分化不太严重。如果一个社会严重分化,两极尖锐对立,人的气就非常难理顺。人是有嫉妒心的,如果社会差别太大,人的嫉妒心难免非常强。他想要和你平等的愿望没能实现,他也会有强烈的受挫感。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还必须有一个政治基础,即有一套调节利益冲突的正式的机制。不是让人成天进京或到省城上访,然后被遣送回乡,又回来再上访,又被遣送回乡。而是他要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时,有正当的渠道可以说话,他的诉求可以被整合成一定的意见,这个意见在整个社会的决策过程中可以被听到。所以,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有一套政治协调机制。这个机制是什么样的,各个国家可能不一样,但是必须要有这么一套机制。和谐社会的建立还要有一个思想基础。如果这个社会仅仅是靠从第三方,或者从外部进行调节的话,这种成本太高,而且未必能把各方面的事情都调节清楚。在一个和谐社会里,人们都接受同一个看法: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里,我们不是一个狼的群体,不是每个人相互为敌的群体。我们是一个人的群体,所有的人在这个社会中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这个社会如果不好,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如果不和谐,大家的利益都会受损。今天的世界,要找一个标准的和谐社会很难,但是有些社会比另外一些社会更为和谐。比如说北欧,是比较发达的,也比较和谐。有些不发达的地方也比较和谐,比如不丹。调查显示,在亚洲,不丹人民感觉最幸福。尽管他们的国家不太发达,但是很和谐。不丹有传统的协调机制,社会不那么分化。在寻求平等中构建和谐社会就中国而言,我们追求和谐社会,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不够和谐。中国的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现在都还不尽完善,在有些地方根本不存在。比如社会分化,也许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社会结构难免变得更加复杂化、多元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阶层报告》,从1952年到2000年,社会阶层由简单到复杂,目前分十个阶层,可能还有更多),但是职业上的不同,并非必然导致收入和生活方式的严重不平等。联合国开发署《~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核心,是讨论中国的各种不平等。我们一般关注的不平等仅仅是收入方面的,但是实际上有太多其它的不平等,比如教育、医疗方面的不平等,社保方面的不平等,包括失业保障、医疗保障、退休保障等方面,然后才是财富方面的不平等,等等。把方方面面的不平等汇到一块,这个图是很难看的。就是说,中国社会是很不平等的,不光和中国过去比很不平等,而且和世界其他很多国家比也不平等。我在~年写了一篇文章《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和转机》,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世界191个国家评卫生公平指数,中国排在第188位,倒数第4名。这对一个自称社会主义的国家

第五篇:在创新中构建和谐社区

在创新中构建和谐社区

凤泉区星湖花园社区居委会(联管会)主任罗全高 党支部书记 张晓明

星湖花园社区是我市首家也是惟一一家全国绿色社区,该社区是河南新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大型经济适用房惠民工程,占地326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入住5000多户、近20000人,现已交付住房33栋1700多户。

星湖花园社区2006年11月成立居委会,2007年4月成立党支部。几年来,经过不断努力,打造成了我市社区开发和管理中思路超前、居住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城镇居民社区,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开发管理模式。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政府、开发商和业主“三位一体”勇于创新,是加快新型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转型的关键。这种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首肯。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联席管理,为星湖花园社区建设和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开辟了政府、开发企业、驻区单位、居民多方共赢的工作新格局。我们先后获全市平安建设示范社区、全市一类和谐社区、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文明社区、省级和谐社区等20多项省、市荣誉。我们认为:社区工作者应该努力做到“四个创新”:

意识上创新。首先,要有创新大局意识。社区虽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却承担了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社区工作做得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宣传、贯彻得好。身为社区工作者,要时刻想到党和人民的利益,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把社区的“亲民、爱民、为民”工作做实做好。其次,社区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我们要从大处着眼,小事着手,树好自身形象,让群众真正受益。每逢雨雪天气,社区工作人员就在大门口的公交站牌前和门岗处,为下车未带伞的居民,送上一把“便民服务伞”。如果是老年人就把他们送回家,几年来,从未间断。再次,社区担负着党建、治安、文化、卫生、环境、就业等任务,是个小社会。社区工作者必须尽心尽力,忘我工作,从点滴做好、做实每件事,才能赢得居民的认同和爱戴。

思路上要创新。我们紧密结合实际,每年制定出可以操作、能够做到、内容丰富的工作计划,使社区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还强化思想发动、政策启动、典型鼓动和服务驱动等举措,让社区工作化被动为主动。从解决居民闹心、领导操心的事情入手,及时解决存在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居民的心坎上,努力当好居民的贴心人。

宣传上创新。一是培养群众的参与意识。让群众从后台走向前台,从台下走到台上,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二是创新宣传手段。传统宣传手段投资少,见效快,经过“重新包装”,使之成为群众喜爱的宣传方式。在咨询活动中,我们使用图文并茂的展板升温造势效果很好。三是利用党报党刊,开辟社区阅报点,并定期更换内容。近年来,我们社区不仅制作了许多阅报栏,还试办社区刊物《星湖人》,刊登党的政策、社区新闻、好人好事和书画作品等,取得了较好效果。

知识上要创新。针对当前社区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的状况,社区工作者的政策水平、综合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有更大的提高。一是提高政策水平。二是提高专业技能。三是提高写作技能。四是提高开展活动的能力。当前,社区文化活动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把社区工作搞得更好。

下载浅析艺术设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构建(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艺术设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构建(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

    计算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 第一作者1,第二作者2 1罗旭红 镇江 212000 Email:yuejinziwei@hotmail.com 2俞炘 镇江 212000 Email: jsjwxks@163.com摘要: 21世纪,以信息......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者:郭秀芬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5期[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

    关于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于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哈尔滨市新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梁 伟 关于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 要:教育创新是涉及教育理念、模式、制度等诸多层面的......

    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初探教育论文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将实践的重要性提到首位,特别重视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为:在实训车间能胜......

    谈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谈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当前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综合素质较弱的职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才,成为教师们迫切的任务。陶行知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5篇

    目录 摘要 2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起源发展 2 1.1、中国传统图案的起源 3 1.2、中国传统图案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3 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变化形式与分类 3 2.1、中国传统......

    在上帝爱中构建和谐社会

    在上帝爱中构建和谐社会东营市东营区 赵元法(神学思想研讨会文稿)基督教是爱的宗教,其信仰是以上帝之爱为根基的信仰,是以耶稣基督之圣爱为见证的信仰。基督徒是以活出基督之爱......

    在平等中构建和谐社会(合集五篇)

    放在历史的视野中来看,从鸦片战争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都在追求建立“大同社会”。《礼记》中把“大同”作为理想来追求。“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