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4日 来源:本站
鲁教师发〔2015〕2号
各市教育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加强教师统筹管理,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等文件精神,现就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中小学教职工“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在强化县域统筹功能的基础上,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为教师合理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县(市、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积极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坚持协同推进,把“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等协同配套、联动实施;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协商,充分尊重基层学校校长、教师意见,切实维护教师权益,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积极性。
二、实施范围及主要内容
(一)实施范围
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属公办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
(二)主要内容
加强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县(市、区)域内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公开招聘和聘用管理办法、培养培训计划、业绩考核和工资待遇方案,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和退休管理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参与权、话语权、决定权。中小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教师交流轮岗经历纳入其人事档案管理。
1.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县(市、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定期核定教职工编制。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教学点,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和教职工与班级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实行动态调整,并到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后实施。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时确定每年用编进人计划总量,保证专任教师“退补相当”,确保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2.完善教职工岗位设置办法。进一步健全县(市、区)中小学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调整完善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根据学校编制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岗位数量。在分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时应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和薄弱学校中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可在规定的比例上限内上浮1-2个百分点。取消行政级别的学校,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办学规模、教职工人数和教育教学质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管理岗位等级分布。
3.完善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新进教职工,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教师公开招聘办法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和从教潜能。增强公开招聘教师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考试科目的设置和内容要突出岗位特点和职业适应性。创新招聘形式,使热爱教育事业、真正适合当教师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办法。
4.完善学校教职工聘用管理制度。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聘用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教师考核评价、评先树优、职称评聘、工资分配等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管理,做好聘用合同的签订、履行。搞活内部用人机制,加强教师的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的依据,对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人员要进行转岗或低聘,真正建立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激发中小学人才活力。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现有机构,统筹负责中小学教职工人事档案的集中管理、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管理以及有关服务工作。
5.完善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县(市、区)域内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双向流动的长效机制。县(市、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需要办理人事调动手续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方案,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切实做好交流轮岗教师退休后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6.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建立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核心,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通过严格考核、科学评价,逐步建立教职工退出机制。教师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学校可以调整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教师无正当理由不同意变更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岗位,但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有权按照规定的程序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依法解除聘用合同。
7.完善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学校制定的教职工竞聘方案、考核办法等,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对聘任和考核结果,须公示7个工作日以上,充分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要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和教职工维权服务机制,让教职工有充分、畅通的诉求渠道。对学校违背政策和程序的聘任行为,坚决予以查处。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步骤
根据“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为保证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地推行,2015年,各市遴选1至2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2017年在全省全面推行。
四、加强领导
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行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各市、县(市、区)要加强领导,建立相应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在改革过程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加强教育引导,统一思想,营造良好氛围。对改革举措,要充分论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提早研判,做好预案;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意见或建议,请及时报省编办、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本指导意见自2015年3月3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0年3月30日。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5年3月24日
第二篇:转:山东省《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
转:山东省《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
意见》
山东省《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
鲁教师发〔2015〕2号
各市教育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加强教师统筹管理,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等文件精神,现就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中小学教职工“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在强化县域统筹功能的基础上,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为教师合理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县(市、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积极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坚持协同推进,把“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等协同配套、联动实施;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协商,充分尊重基层学校校长、教师意见,切实维护教师权益,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积极性。
二、实施范围及主要内容
(一)实施范围
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属公办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
(二)主要内容
加强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县(市、区)域内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公开招聘和聘用管理办法、培养培训计划、业绩考核和工资待遇方案,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和退休管理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参与权、话语权、决定权。中小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教师交流轮岗经历纳入其人事档案管理。
1.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县(市、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定期核定教职工编制。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教学点,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和教职工与班级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实行动态调整,并到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后实施。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时确定每年用编进人计划总量,保证专任教师“退补相当”,确保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2.完善教职工岗位设置办法。进一步健全县(市、区)中小学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调整完善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根据学校编制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岗位数量。在分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时应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和薄弱学校中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可在规定的比例上限内上浮1-2个百分点。取消行政级别的学校,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办学规模、教职工人数和教育教学质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管理岗位等级分布。
3.完善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新进教职工,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教师公开招聘办法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和从教潜能。增强公开招聘教师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考试科目的设置和内容要突出岗位特点和职业适应性。创新招聘形式,使热爱教育事业、真正适合当教师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办法。
4.完善学校教职工聘用管理制度。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聘用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教师考核评价、评先树优、职称评聘、工资分配等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管理,做好聘用合同的签订、履行。搞活内部用人机制,加强教师的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的依据,对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人员要进行转岗或低聘,真正建立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激发中小学人才活力。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现有机构,统筹负责中小学教职工人事档案的集中管理、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管理以及有关服务工作。
5.完善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县(市、区)域内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双向流动的长效机制。县(市、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需要办理人事调动手续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方案,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切实做好交流轮岗教师退休后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6.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建立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核心,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通过严格考核、科学评价,逐步建立教职工退出机制。教师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学校可以调整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教师无正当理由不同意变更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有权按照规定的程序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依法解除聘用合同。
7.完善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学校制定的教职工竞聘方案、考核办法等,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对聘任和考核结果,须公示7个工作日以上,充分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要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和教职工维权服务机制,让教职工有充分、畅通的诉求渠道。对学校违背政策和程序的聘任行为,坚决予以查处。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步骤
根据“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为保证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地推行,2015年,各市遴选1至2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2017年在全省全面推行。
四、加强领导
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行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各市、县(市、区)要加强领导,建立相应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在改革过程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加强教育引导,统一思想,营造良好氛围。对改革举措,要充分论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提早研判,做好预案;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意见或建议,请及时报省编办、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本指导意见自2015年3月3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0年3月30日。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5年3月24日
第三篇: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中共xx省委
xx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x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xx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现就我市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按照“总量控制、统筹使用、合理配置、激发活力“的原则,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统筹管理,打破校长教师交流的管理瓶颈,为促进校长教师科学调配、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二)工作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着眼县域实际,整体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综合改革,将“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与县域内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职称制度改革、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协同配套、联合推进。
坚持正向引导。充分落实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发挥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促进县域内教育和师资水平均衡发展。
坚持妥善推进。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充分尊重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广大校长和教师工作积极性。
坚持部门联动。构建教育、编制、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职责明确、权责分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实施范围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属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在编在岗教职工。xx市市直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在编在岗教职工。
三、主要内容
(一)创新完善编制管理机制。
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将机构编制部门按校核定的事业编制统一交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充分考虑乡村小规模学校、城镇化进程、教育均衡发展和中、高考综合改革的实际需要,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数,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机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盘活编制存量,在事业编制使用上适当向中小学队伍倾斜。要全面清理中小学校在编不在岗人员,严禁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有编不补,严禁借用(抽调)中小学教职工到系统外工作。(二)妥善应对人员紧缺问题。
因学科结构性缺员或教师因重病、生育、脱产培训等临时缺员,随迁子女剧增等造成人员紧缺问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规定采取聘用编外合同教师的办法解决。编外聘用教师实行人员总量管理,人员总量经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按校核定后,交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编外聘用教师工资总额参照在编教师工资水平核定,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三)健全完善岗位管理办法。
市、县两级人社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国家、省制定的中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和编制部门核定的本区域中小学校人员规模控制数总量,对本区域内中小学校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分别核定岗位设置总量,实行总量控制。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校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根据学校人员规模控制数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岗位数量。落实农村学校任教累计满年且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已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占核准岗位数直接聘任相应等级起始级的政策。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级职称等级的岗位,应注重教学实绩考量,由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一定比例差额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将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岗位。
(四)统筹优化教师资源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考聘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职能,统筹配置教师资源,以岗位管理为杠杆,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破岗位资源校际壁垒,由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岗位总量内,根据事业发展状况、人员情况、学科结构、交流轮岗需求等因素,细化各校岗位结构比例,并向同级人社和财政部门备案。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职数的分配应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核定的中、高级岗位应保留一定数量用于教师交流的评聘,优先满足校长和骨干教师交流工作需要。(五)全面推行交流轮岗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教育均衡发展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需要,科学编制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合理制定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发挥职称评聘、岗位晋升、评优评先等的激励杠杆作用,重点组织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域内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校长教师每学年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六)深化教师岗位聘用管理。
增强学校的用人自主权,由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内,经集体讨论,科学制定本校的岗位设置方案,确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岗位结构,依法依规做好聘用合同的签订、履行,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管理。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鼓励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积极探索建立校内竞聘、片区竞聘、跨片区竞聘等多种形式竞争上岗和组织统筹调剂相结合的教师资源配置模式,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教师可以在学校内、片区内竞聘上岗,也可跨片区(跨校)竞聘上岗。跨片区(跨校)竞聘岗位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对于校内竞聘、跨片区(跨校)竞聘后仍未上岗的教师,所在学校和本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调剂安排工作岗位。对没有竞聘上岗且不服从调剂的,在原工作学校待岗培训,待岗培训期不超过12个月,待岗培训期间,只发放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经组织选派到教育对口支援地参加支教的教师,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以及患有重大疾病的教师,原则上在原学校续聘。若女性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年满50周岁后,其本人拟于55周岁退休并提交书面申请的,可视为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
(七)强化聘期考核和结果运用。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核心,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聘期考核重点突出师德表现、工作绩效和适岗能力,将课时量标准纳入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目标任务,加强考核权重。聘期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评优表彰、职称评聘、工资分配以及续订合同等的重要依据。聘期考核中工作表现和业绩优秀的教师允许越级竞聘,并在同等条件下,对评优表彰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聘期考核合格,作为续聘、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当年暂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不得评优评先、予以低聘或转聘到其他岗位,并按低聘或转聘后的岗位确定工资待遇。(八)逐步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教师考核或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教师无正当理由不同意学校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到新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或待岗期超过12个月仍不服从统筹安排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再从事教学工作岗位。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领导。
市、县两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教育、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各司其职的联动机制,统筹协调,从本地实际出发,科学制定本区域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难点,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妥善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二)正向宣传引导。
市、县两级各有关部门要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教职工的认同和支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改革举措;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及时排查研判,做好预案,积极应对。(三)稳妥推进实施。
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的改革步骤,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18年泉港区、永春县及xx市直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先行开展试点工作,2019年至2020年总结并推广试点经验,完善改革举措,扩大改革范围,未纳入首批试点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科学规划县域内改革进度安排,争取到2021年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建立“县管校聘“管理制度。(四)规范操作程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透明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和教师维权服务机制,对“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实行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为了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教师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学校制定的教职工竞聘方案、考核办法等,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对聘任和考核结果,须公示5个工作日以上。畅通教师的申诉渠道,对学校违背政策和程序的聘任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五)强化督导考核。
将“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纳入“教育强县““对县督导“等综合督政评估范围,加强督查指导。各县(市、区)要将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工作要求,规范工作程序,强化纪律约束,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和队伍稳定。各县(市、区)在改革中遇到问题以及意见建议,请及时向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和市人社局等部门报告,以便及时协调、上报省级有关部门。
第四篇: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总结
以人为本,扎实推进 统筹兼顾,成效明显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实验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遵循“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学校区管校聘方案中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使区管校聘工作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依法有序”的框架下顺利完成。此项工作有力地激发了我校内部活力,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必将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有力保障。总结如下:
一、稳步推进,顺利完成“区管校聘”
(一)高度重视,做好宣传
学校提前组织全体教师重点学习市、区有关“区管校聘”文件,吃透文件精神,老师们都明确了本次改革的意义、方法、程序等。
(二)考虑周密,积极筹备
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各科室多次调度,召开了教师聘用改革委员会成立大会,经教代会推荐产生委员11人,其中,教师代表8人。学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全票通过了《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实验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三)扎实落实,认真实施
学校教师聘用改革委员会在主任的带领下,有关委员制定出了我校的岗位计划,岗位细则,协议书等材料。学校再次召开教师大会,公布了学校的岗位、职责、竞聘条件、竞聘办法,解读了岗位细则。教师根据岗位设置自愿申报,进行公开选聘。
(四)圆满顺畅,协议上岗
我校开展了应聘系列工作,共收到现有教师申请书75份。有1人不参与竞聘,8人落聘,实聘66人。学校又进行了二次聘任,聘任7名第一次落聘老教师担任后勤服务工作岗位,1名有大病的老教师申请照顾。
二、学校“区管校聘”教师管理改革的经验反思
(一)坚持原则,公开透明
学校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加强过程性考核,教职工学考核结果要与岗位竞聘直接挂钩。
(二)刚柔并济,稳妥落地
上级部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给了我们进行这项改革的动力,作为学校,充分用好这“尚方宝剑”,以此调动教师积极性,为学校发展服务。同时,区管校聘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运用了“刚柔并济”的智慧措施让区管校聘稳妥落地。既严格要求,又贴心解读,考虑教师实际,让老师们乐于接受。
(三)善于预设,及时调控
实施区管校聘过程会有哪些困难,关键是看教师思想接不接茬,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哪些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出现了意外事件怎样应急等等,学校都做了预设,“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四)细处着手,借鉴学习
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得到指点。善于学习和吸取兄弟学校的好的做法,善于反思,把每一个环节做细,做实,一环扣一环,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不要松垮,工作要做到“短、平、快”。
(五)严肃纪律,师德为重 学校在岗位竞聘的过程中,以教育教学质量和师德考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凡是师德方面有较大问题的、违纪人员、考核为基本称职及以下的,学校可以不聘任。在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中,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工作透明度,及时公示,公示期为一周。对违反规定程序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学校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接受社会监督。
三、落实 “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区管校聘”教师管理改革,教师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现在的学校,老师们通过竞争获得了岗位,倍加珍惜。学校上上下下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到处彰显着正能量。我们相信,随着我校师资水平的提高也必定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推行“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困惑:
(一)有时情感和理性让我们做校长的内心有些纠结,那些落聘的老教师的职称评聘会否受到影响,如何处理?
(二)虽然区管校聘完成,但关键是接下来的评价等一系列制度还需完善。
(三)个别并不年长的落聘教师的管理引导及专业成长问题。
(四)临聘教师的流动性较强,是否会影调区管校聘的后续效果,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第五篇:关于推进全中小学教师管校聘
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
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根据《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粤教师〔2017〕13号),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教师统筹管理,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我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县域内基础教育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资源使用效益为核心,坚持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县域内教师队伍统筹管理,切实解决教师交流轮岗和聘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供制度保障,充分调动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实施,把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师聘用、学校治理结构改革等协同配套、统筹实施、稳步推进,促进县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二)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突出基层学校校长、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校长、教师意见,切实考虑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切实维护教师权益,充分调动校长教师的积极性。
(三)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打破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引导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并使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同时,对“县管校聘”推进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环境变化、社会需求和教师意见,及时调整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措施。
(四)坚持公平公正,和谐稳定。要依法依规公开实施办法,规范操作程序,严肃纪律,强化监督,确保公平公正,维护稳定。
三、实施范围
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职学校,下同)在编在岗教职工。
四、改革措施
(一)完善中小学教职员编制管理机制。机构编制部门牵头,会同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加强编制的总量管理,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情况,并依据区域内教育发展、布局调整、师生数量和结构变化等实际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对教职工编制总量进行核定和管理。
1.科学核定编制。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建立“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管理机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会同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班额、生源(含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情况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定期核定中小学编制。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教学点,按照教职员与学生比例和教职员与班级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原则上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总额每年核定一次,如遇特殊情况需临时增加调整次数,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共同研究决定。
2.统筹使用编制。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统筹提出各学校教职员编制的分配方案以及动态调整意见,报同级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后实施。严格执行校长教师实名制管理,区域内人员编制动态调整后,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两个月内完成调整人员有关手续的变更。
3.实施“退补平衡”。机制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时确定每年用编进人计划总量,及时确定中小学教职员编制使用计划,保证专任教师“退补平衡”。凡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优先用于补充专任教师,重点补充紧缺学段或学科所需教师,确保县域内所有中小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实行教师编制配备和购买服务相结合,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
(二)完善中小学教职员岗位设置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
1.核定岗位总量。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省制定的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和县域内中小学校编制总量,核定县域内中小学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总量,实行总量控制,并根据学校编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岗位数量,适当提高评聘矛盾突出的中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各地可结合实际,采取区分学段、打包核定的办法,将县域内同类型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进行整合,统一核定县域内不同类型高中(完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的高、中、初级岗位总量,打破岗位资源校际壁垒,实行县域内、学区(乡镇)内集中管理,统筹使用。
2.统筹岗位分配。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按照学校规模、班额、师资结构、承担教育教学改革和创办特色学校需要等情况,将岗位具体分配到各学校,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后实施。
3.优先分配岗位。在调整分配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时,一是向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适当增加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可在规定的比例上限内上浮2%。二是从核定的岗位数中划出一定数量,用于对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实行集中调控和管理,优先满足校长和骨干教师交流工作需要,优先解决高职低聘和超岗问题。三是打通高级职称岗位晋升通道,调动教师奋发进取的积极性。
(三)完善岗位聘用管理制度。学校要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管理,依法依规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推行竞聘上岗制度,教师首先在学校内竞聘,如在校内竞聘时落聘,可在县域内跨校评聘;对于经过二轮竞聘后仍未上岗的教师,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进行统筹调剂安排工作岗位。对通过竞聘未上岗和不服从组织统筹调剂等人员安排待岗培训,待岗培训期不超过12个月。待岗培训期内,按基本工资和5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发给生活费,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等。
加强对教师聘用后的工作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核心,制定不同工作岗位的分类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突出考核教师师德表现、工作绩效和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资格注册、薪酬分配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聘期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工资分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聘期考核中工作表现和业绩优秀的教师允许越级竞聘。能力水平与所聘岗位任职条件不匹配,不能胜任岗位职责的教师,予以低聘或转聘到其他岗位。考核评定为不合格的,当年不得评先评优,并予以低聘或转岗到其他岗位,暂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等。低聘或转聘岗位的教师,按照“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以新聘岗位按规定确定工资待遇。不断完善竞争择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激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活力。
(四)完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师编制和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适应性的方案并并组织实施。重点考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和从教潜能。考试科目设置和内容要突出岗位特点和职业适应性,探索采取面试+笔试、实操+面试、直接面试+考核聘用等方法,增强教师招聘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为加快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对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特级教师和省、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可采取直接面试考核的方式聘用,打通吸纳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的“绿色通道”。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
(五)完善中小学教师均衡配置机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通过多种交流轮岗形式,逐步实现学校之间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中高级教师职称比例和骨干教师比例大体相当,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强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管理、服务和保障,为交流校长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对因工作需要到市外支教的教师、到市内农村学校支教的城区教师实行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或给予相应补贴,积极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序流动,缩小城乡、校际间教师队伍水平差距。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统一标准、统一招聘、统筹调配临聘教师,所需人员经费由本级财政核拨,参照当地政府后勤人员的经费标准执行。学校购买人力资源服务,通过劳务中介服务机构派遣用工形式,解决教育服务人员。严禁“有编不补”,严禁中小学自行招聘临聘教师。注重发挥退休优秀教师的作用,支持鼓励身体健康、近期退休的优秀教师支教讲学,保障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六)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一是推进开展5年一周期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对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依照规定调整出教师岗位,不得从事教学工作。二是严格师德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社会影响恶劣或违法乱纪的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解聘等。三是教师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应按照规定调整其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教师无正当理由不同意变更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到新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合同。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可以不与其续订聘用合同,或按聘用合同约定处理。
(七)完善教职员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学校制定的教职员竞聘方案、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和绩效工资、班主任津贴等资金分配制度,应充分征求学校教职工的意见,并经教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涉及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岗位竞聘等重要信息应予公开,对聘任和考核结果,须公示7个工作日以上,充分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教职工维权服务机制,学校要建立教职工申诉制度,建立健全人事争议预防和协调解决机制,按照规定设立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让教职工有充分、畅通的诉求渠道。对学校违背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管理行为,坚决予以纠正。依法依规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政策,确保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并依法维护教师休假、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等权利,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五、实施步骤
我市“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制定出台市《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2018年6月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编制部门确定编制总量,人社部门核定岗位总量,确定岗位结构比例。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制定和完善校长教师管理、交流轮岗、退出等配套文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7月上旬至8月下旬组织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实施,同步推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10月,对改革推进情况进行总结。对于需要完善的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制定补充办法的要制定补充办法。对于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组织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对于未按规定落实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的责任。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是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顺利实施,实现师资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改革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把这项改革抓实抓好。
(二)加强组织领导。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行市级统筹、以区(县级市)为主的工作机制。根据省的要求,由市政府牵头建立健全市推进改革协调机制。各区(县级市)要加强组织领导,相应建立健全市推进改革协调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工作实施方案,保障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工作稳妥、规范、有序推行。
(三)加强协调配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涉及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作为,协同推进。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和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学校各类岗位设置的总量进行核定,建立健全教职工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教职工统筹调配和管理,指导学校具体做好教职工的日常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本级学校教师的工资、国家和省规定的相关待遇;学校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做好教师的聘用和日常管理、工作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等工作。
(四)维护安全稳定。在改革过程中,各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正面引导,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要妥善解决,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提早研判,做好防控预案和应急预案,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意见建议,请及时向市教育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反馈。
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茂名市财政局
茂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