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302工作面回采结束地质工作总结
九台营城矿业分公司
6302工作面回采结束地质工作总结
一、工作面概况
6302工作面井下位于西南大巷西,西临F7断层抵矿界。6302轨道顺槽皮带巷通过轨道顺槽皮带联络巷与皮带巷大巷相连接。工作面煤层赋存相对稳定,煤层倾角为5°~8°,平均倾角为7煤层底板标高为-560 m~-590m。工作面走向长度750米,工作面倾斜长度103米,煤层厚度5.6~6.1米,平均6.0米,工作面面积为95598m2。
二、巷道布置优缺点
优点:
1、本工作面两顺槽布置比较合理,工作面倾角相对较小,减少了工作面输送机上窜下滑的几率。
2、工作面轨道顺槽坡度较小,工作面各类设备运输比较方便。
缺点:
1、轨道顺槽拖后皮带顺槽15米,给工作面的初采调面带来较大困难,输送机、支架上窜控制比较困难。
2、皮带顺槽高度相差较大,超前支护材料配备较多,搬运工作量大。皮带顺槽起底高度不足,工作面输送机与皮带顺槽小溜子搭接有时比较困难,需要人工卧底。
三、设备布置优缺点 优点:
工作面原本设计83个支架,经过协商定位85架,虽然在最初阶段出现调面困难,但经过采取多重措施,防止了支架下滑抵帮现象的发生,工作面多布置一个支架给今后的工作带来较多便利:一方面省去机尾处关门支柱,另一方面机尾处顶板支护效果明显增加。
缺点:
1、工作面支架最大支撑高度为2.2米,当煤层厚度超过2.2米时不得不进行留底煤开采,浪费资源,降低了煤炭回收率。
2、工作面煤机为375煤机,滚筒直径为1.3米,最大采高2.2米,由于工作面配套使用了730刮板输送机,输送机高度较大,滚筒直径较小,滚筒卧底量较小、装煤效果较差,增加了人工卧底、装煤的强度。
3、本工作面支架、采煤机经久失修,在最初生产期间问题较多,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大大降低了回采速度。
4、本工作面顶板不接顶时,接顶效果较差,不得不使用道丝袋子等材料进行接顶,增加了材料的消耗。
5、本工作面采用的液压支架没有抬底千斤顶,工作面拉移支架较为困难,且推溜千斤顶安装为正向安装,移架前如有积煤,容易造成推溜千斤顶活柱体断裂。
6、本工作面375采煤机喷雾供水采用φ25mm胶管供水,内部使用φ10mm胶管供水,致使煤机喷雾效果差,雾化达不到要求。且煤机喷雾头孔较小,处理喷雾比较困难。
四、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经验
本工作面整体地质条件较好,顶板为白砂岩,硬度较大,顶板完整性较好,工作面初次来压之前,支架压力变化不很明显,顶板呈弯曲下沉趋势,但是由于直接顶厚度较大,直至回采80米左右仍未出现跨落现象。当工作面回采至85米处有一落差200mm左右的小断层,采空区17#—30#架出现了初次跨落。采空区的初次跨落有明显的冲击波,但是由于采高较低,跨落面积不是很难,破坏性不明显。
由于工作面皮带顺槽顶板条件较差,加之金属网锈蚀,但经过提前进行了加固处理,顶板下沉量不明显,顺槽顶板整体保持较好。
五、工作面回采率
本工作面初采时,煤层厚度6.0米,回采高度5.6米左右,煤矸分割分运比较困难,造成煤质较差。当回采20米左右时,煤层厚度6.0米时,工作面正常回采,煤炭回收率较高。
当工作面轨道顺槽回采至90米处时,煤层厚度6米左右,由于支架与煤机的限制,工作面采高只能保持2.2米,进行留底开采,增加了丢煤量。
六、劳动组织
由于工区人员配置能完全达到规定,整体可以满足生产需要,但是工人有兼职,只是工作面工程质量不能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11月10日从综采一区借调20人充实到各生产班组中,工作面人员配备满足要求,生产进度尽快,工程质量整体较好,正规循环率较高,出现单班生产2刀煤的推进速度。
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1、工作面支架经久失修,大量配品配件需要更换,材料消耗较大。
2、皮带顺槽巷道高度相差较大,单体支柱需要的型号较多,单体支柱租赁消耗。
3、工作面顶板条件较好,减少了机头机尾上网子,经纬网基本上未使用。
4、由于工作面回采距离大巷保护煤柱较劲,致使轨道大巷变型严重,增加了大巷的维护费用。
5、通过工区严格要求,本工作面可回收锚杆回收率较高,可回收锚杆的完好率也有明显提高。
八、工作面资源储量及回收率
煤层倾角7°,开采范围平面积95598 m2,斜面积96316 m2,煤层平均厚度2.2m,煤层容重为1.5t/ m2,工作面资源储量为866844吨。
工作面共采出煤炭资源710812吨,资源回收率为95%。
宇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九台营城矿业分公司
6302工作面采后总结
生产技术科地质组
2013年1月9日
第二篇:1502工作面回采结束地质工作总结
兴仁县兴隆煤矿1502工作面回采结束地质工作总结
一、工作面概况
1502工作面井下位于风井以北,南抵矿界。1502轨道顺槽通过轨道顺槽联络巷与西翼轨道大巷相连接;1502皮带顺槽通过皮带顺槽联络巷与西翼胶带大巷相连接。
工作面煤层赋存相对稳定,煤层倾角为5°~8°,平均倾角为7°;煤层底板标高为1500 m~1700m。工作面走向长度230米,工作面倾斜长度120米,煤层厚度1.8~2.6米,平均2.2米,工作面面积为25680m2。
二、巷道布置优缺点
优点:
1、本工作面两顺槽布置比较合理,工作面倾角相对较小,减少了工作面输送机上窜下滑的几率。
2、工作面轨道顺槽坡度较小,工作面各类设备运输比较方便。
缺点:
1、轨道顺槽拖后皮带顺槽15米,给工作面的初采调面带来较大困难,输送机、支架上窜控制比较困难。
2、皮带顺槽高度相差较大,超前支护材料配备较多,搬运工作量大。皮带顺槽起底高度不足,工作面输送机与皮带顺槽小溜子搭接有时比较困难,需要人工卧底。
三、设备布置优缺点 优点:
工作面原本设计29个支架,经过协商定位30架,虽然在最初阶段出现调面困难,但经过采取多重措施,防止了支架下滑抵帮现象的发生,工作面多布置一个支架给今后的工作带来较多便利:一方面省去机尾处关门支柱,另一方面机尾处顶板支护效果明显增加。
缺点:
1、工作面支架最大支撑高度为2.5米,当煤层厚度超过2.5米时不得不进行留底煤开采,浪费资源,降低了煤炭回收率。
2、工作面煤机为480煤机,滚筒直径为1.2米,最大采高2.4米,由于工作面配套使用了764刮板输送机,输送机高度较大,滚筒直径较小,滚筒卧底量较小、装煤效果较差,增加了人工卧底、装煤的强度。
3、本工作面支架、采煤机经久失修,在最初生产期间问题较多,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大大降低了回采速度。
4、本工作面支架没有护帮板,工作面煤壁片帮时,护帮效果较差,不得不使用道木、大板等材料进行超前护帮,增加了坑木材料的消耗。
5、本工作面采用的液压支架没有抬底千斤顶,工作面拉移支架较为困难,且推溜千斤顶安装为正向安装,移架前如有积煤,容易造成推溜千斤顶活柱体断裂。
6、本工作面480采煤机喷雾供水采用φ25mm胶管供水,内部使用φ10mm胶管供水,致使煤机喷雾效果差,雾化达不到要求。且煤机喷雾头孔较小,处理喷雾比较困难。
四、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经验
本工作面整体地质条件较好,顶板为中粒砂岩,硬度较大,顶板完整性较好,工作面初次来压之前,支架压力变化不很明显,顶板呈弯曲下沉趋势,但是由于直接顶厚度较大,直至回采80米左右仍未出现跨落现象。当工作面回采至85米处有一落差200mm左右的小断层,采空区17#—30#架出现了初次跨落。采空区的初次跨落有明显的冲击波,但是由于采高较低,跨落面积不是很难,破坏性不明显。
由于工作面皮带顺槽顶板条件较差,加之金属网锈蚀,但经过提前进行了加固处理,顶板下沉量不明显,顺槽顶板整体保持较好。
五、工作面回采率
本工作面初采时,煤层厚度不足1.3米,回采高度1.5米左右,煤矸分割分运比较困难,造成煤质较差。当回采20米左右时,煤层厚度1.5米时,工作面正常回采,煤炭回收率较高。
当工作面轨道顺槽回采至90米处时,煤层厚度3米左右,由于支架与煤机的限制,工作面才高只能保持2.5米,进行留底开采,增加了丢煤量。
六、劳动组织
由于工区人员配置还不能完全达到规定,但是整体可以满足生产需要,但是工人兼职较多,只是工作面工程质量不能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元月10日从综采二区借调20人充实到各生产班组中,工作面人员配备满足要求,生产进度尽快,工程质量整体较好,正规循环率较高,出现单班生产6刀煤的推进速度。
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1、工作面支架经久失修,大量配品配件需要更换,材料消耗较大。
2、皮带顺槽巷道高度相差较大,单体支柱需要的型号较多,单体支柱租赁消耗。
3、工作面顶板条件较好,减少了机头机尾上网子,经纬网基本上未使用。
4、由于工作面回采距离大巷保护煤柱较劲,致使轨道大巷变型严重,增加了大巷的维护费用。
5、通过工区严格要求,本工作面可回收锚杆回收率较高,可回收锚杆的完好率也有明显提高。
八、工作面资源储量及回收率
煤层倾角7°,开采范围平面积25680 m2,斜面积25872 m2,煤层平均厚度2.2m,煤层容重为1.45t/ m2,工作面资源储量为82531吨。
工作面共采出煤炭资源78404.5吨,资源回收率为95%。
第三篇:5916回采工作面地质总结
5916回采工作面地质总结
该工作面位于矿区北翼,标高在+985~1040之间,走向长度为1040m,采面斜长160m,煤层平均厚度2.6m,在整个回采工作面区域,共有两条斜交断层横穿该工作面,即F1、F2断层,断层参数分别为:走向45°,倾角74°,落差1.3m;走向155°,倾角69°,落差3.2m。该工作面共计煤量为45万吨。工作面直接顶为泥质粉砂岩,厚度为
2.9m,直接底为粉砂岩,开采条件较好,工作面最大涌水量为17m3/h。
该工作面从2009年3月开始回采,2010年11月收尾结束,共计生产煤量为44.5万吨,煤层稳定,采面回采率达99%。因该工作面是综合机械化试采面,瓦斯治理难度大,在回采过程中,前期频繁发生瓦斯超限事故,在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与瓦斯抽放系统的更新,在2010年5月杜绝了瓦斯超限现象。在回采过程中,未发生过任何重伤以上安全事故。
生产技术部
2010年12月1日
第四篇:XXXXXXX采煤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地质总结
古蔺县石宝镇隆石煤矿
1111采煤工作面回采地质工作总结
编制:隆石煤矿地测科
2015年8月
古蔺县石宝镇隆石煤矿
1111采煤工作面回采地质工作总结
一、工作面位置及参数
1111采煤工作面位于矿井一采区南翼,北翼为布置好的1112备采工作面,西为井田下山采区,东为矿井的上山采区,但标高+1192以上区域为矿井前期小窑开采过的区域(1111采煤工作面回风往上留有30米防隔水煤柱)。地面位于田坳口往西侧一带。地表标高+1265~+1395米,Y5煤层埋深+98~203米。
1111采煤工作面布置近似呈“矩形”状,形状较规则。该工作面平均走向长420m,倾向长90m,纯煤平均厚1.1m,原煤比重1.45t/m³,工业储量为60291t,工作面回采率按97%计算,可采储量为58482t;
二、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
隆石煤矿位于石宝向斜南东翼,含煤地层沿北东~南西走向展布,厚度约130m左右,倾向310°~330°,倾角17°左右,属单斜构造。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含煤岩岩系中,主要煤层位于P2l的中部至近底部,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从0.42m~2.72m不等。矿山范围内采矿许可证登记可采煤层有C25(Y1)、C24(Y2)、C23(Y3)、C17(Y5)等4层,属稳定~较稳定煤层。
C17(Y5)煤层:单一结构,本矿山煤层厚度由北东至南西0.44m~1.17m~1.40m,平均煤厚1.09m。C17(Y5)位于煤系地层龙潭组中下部,顶板为深灰色粘土质泥岩、粘土岩,底板为深灰色粘土岩。
用实地修测,基本掌握了矿层的分布特征、产出形态、厚度及变化规律,对矿山登记范围内的占用、动用、保有储量进行估算,对储量变化较大的说明其增减量及增减原因。总之,在设计之前,为了最有把握地圈定工作面储量,做了大量的地质基础工作,从而为工作面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2、掘进工作:
巷道在掘进之前,根据《煤矿地质规程》及《地测防治水标准化》要求,编制了掘进地质说明书一份,图文并茂,内容详细,为正确的组织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1111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在掘进过程中,未揭露断层,另外,1111采煤工作面在掘开切眼时,遇见工作面上的褶曲和断层。
总之,工作面在掘进阶段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①服务生产,指导掘进施工,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②经常深入现场,坚持每两天收集一次地质素描,充分收集第一手资料并综合分析,为正确的组织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验证了掘进地质说明书的正确性和指导作用,为编制回采地质说明书打好基础。
3、回采工作:
在工作面构成回采系统后5~10天内,编制了回采地质说明书一份,图文并茂,内容详细,并进行技术会审,作为首采工作面设计、安装、回采的地质依据。
1111采煤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坚持每周到工作面收集资料,掌握煤层厚度及夹矸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相关部门,以便采
第五篇:工作面回采分析
工作面采场情况分析
现工作面材巷已采104米,运巷未采,共134个支架。主要受f8、f16断层影响。21~34号架为全岩,58~96号架基本为全岩。
现工作面距调正采位材巷还需调采49米,添27个支架,自现在回采位置到工作面调正范围内,共受4条断层影响,分别为f7、f8、f13、f16断层。f16断层落差10~14米,影响范围约为63米,该段岩石较松软,易冒落,应加强支护。f8断层影响范围为15号架~45号架,为割底板岩石段,该段岩石为细砂岩,岩石较硬,需放震动炮。F7断层落差4.5米,造成煤层进一步抬起。f8断层落差约为
1.8米,对回采影响较小。工作面调正后面总长为245米(平距),1~15号架为全煤段,97号架至机尾100米范围为全煤段,工作面需进一步调整回采层位,并建议尽快推采机头并上漂,减少15~45号架割煤层底板岩石范围。
调正采位后,再推采55米将过3上1201运巷探巷,工作面调正后至揭露运巷探巷范围将主要受编号f16断层、f8断层、f13断层、f7断层影响。其中f13断层落差1.5~2.0米,对回采影响较小。f16断层落差为10米,影响范围为44号架至96号架,长度约为40~63米,预计该段顶板岩石破碎,松软,易冒落。f8断层落差为4.8米,f7断层落差为4.5米,均为前方抬起断层,应及时上漂,减少割岩石量。
工作面调正后两巷均上山回采,工作面出水逐渐流入后部老塘,对工作面影响逐渐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