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时间:2019-05-12 18:2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你会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你会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第一篇:为什么你会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为什么你会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体验过国内各大社交网站,还分析过各网站的优点和用户特征。当中有一点是:人人、微博、空间偏个人生活社交,天涯、猫扑、贴吧偏社会娱乐,果壳、豆瓣、知乎偏人文科普问题讨论。我在知乎上看到不少大学生说,当同学们在打游戏、刷人人、刷微博、刷天涯、刷糗百、看贴吧的时候,自己在看果壳、豆瓣、知乎。这话倒没什么,但听到那优越感十足的语气,我真想泼他一盆冷水:你以为刷豆瓣、果壳、知乎就真能学到许多东西吗?不,光是刷知乎刷果壳刷豆瓣,你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充其量不过是多知道点皮毛可以跟别人显摆罢了。

这类网站,你偶尔看一看,用来增长见识、开拓思维是好的,但如果你想凭借它们真正学到东西,不可能。碎片化的知识最多让你了解一些皮毛,想深入了解某个知识还得看系统化的书籍。知乎的回答、豆瓣的评论、果壳的文章篇幅再长,那也是别人经过阅读消化之后,将自己的知识做了一个浓缩与整理。

首先,你没那个底蕴未必能看懂;

其次,就算你看懂了,你跳过了太多循序渐进的细节,最后不过是一知半解;

再有,许多人写的回答都带有一些主观色彩,毕竟是自己的知识梳理,不一定能做到专业人士那么客观,有什么误差的地方便要误导你了。

所以我诚心建议大家,尤其是那些刚上知乎就特别有优越感,自觉发现了一个知识殿堂的那些大学生们:偶尔刷一下知乎,见识一下更大的世界是好的,如果沉迷于刷知乎,长久下去,跟沉迷于刷微博没什么两样,只会让你更浅薄。

没错,你的确知晓了一些新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因为略有趣味,比起微博更容易让你上瘾。你沉迷于不停地找寻新鲜的知识,略微了解觉得很新鲜,然后接着找寻下一处给你这种满足感的新鲜知识,根本没想要对任何一个知识点作深入研究,不过是过眼浮云,没在心里留下任何深刻痕迹。你来知乎一趟,不过是狗熊进了玉米地,看到这个好,掰下来,看到那个也不错,掰下来,渐渐地,手上捧不下了,就把之前的丢掉。你不信?好,你觉得知乎很好对吧,这也好,那也好,你学到了很多,改变了你很多,对吧。那如果我问你,你具体学到了什么,具体改变了你什么,你真能说出来吗?还是说,那些回答对你来说,不过是有趣的生活调剂?那知乎跟糗百有什么区别?不过是看起来高端一些罢了,对你的意义是一样的。

如果知乎对你来说,只是“有趣”而不是“有意义”,或者对你的“意义”仅仅是“有趣”,那你何来的优越感?你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浅薄而已。想要不浅薄,刷知乎是没用的,还得多看书,看知识系统化的书。如果你因为知乎上某个人在讲某个知识时提到了某本书而真的去看,那你就真是在利用知乎学习,知乎对你来说才真是“有意义”的。认真说,读书有两种效用。一,纯为消遣。看点轻松愉快的言情、灵异、推理、奇幻小说,主要是满足人的猎奇心。这种阅读就像蜜蜂采蜜,这边看看,那边瞅瞅。刷知乎刷豆瓣刷果壳也能满足这种心理。对这些人来讲,上知乎和读书没什么区别,纯为消遣和猎奇。但另一种效用就没这么简单了。

一个人,如果抱有研究学问、学习知识的态度去读书,而不仅仅是消遣,他就必须要有严肃的计划和自我监督。对他来讲,读书不仅仅是兴趣爱好,更是一种自我提升。为此,有些有趣的书他不得不舍弃,有些很枯燥的书,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去硬啃,久而久之,也啃出味道来。

对这种人,我会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社交网络上,要多读书。

我自认为就是这种人,所以戒掉所有社交网络。

那我为什么还用豆瓣知乎?不,我从来不看豆瓣知乎上的文章。我读书只读经典的,最好出版十年以上的,没什么商业炒作意义,经住了时间的考验。我出于研究学习,而不是消遣娱乐的心态读书。那我上知乎干嘛?我写。

光读书是没用的,要思考,要总结,要学以致用。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想得太多,看书太少。是思而不学。我看书不少,但我不想自己学而不思。最好的思考方式是写作。比如看文学小说,我通过自己创作小说学习写作技巧,比如看社会杂文,我就在写知乎回答的时候,不时引用一些先人的我觉得很有道理的思考,并加入自己的感悟。

这篇文章,差不多算是我对朱光潜《谈修养》中《谈读书》一文的思考。

如果你只是消遣玩玩,那么,刷社交网络都没什么,没必要去刻意读书。但如果你想研究学习,请戒掉所有社交网站,认真读书,静心读书,只在创作的时候使用一些创作平台,但不要沉迷于此。惟其如此,你才能真正静下心学到东西。想必大家也能看得出来,知乎、豆瓣、果壳上相对厉害的牛人多半都是文章写得很多的。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知道,光看是不行的,就算你每天看知乎八小时,三年五年,仍是没进步。

许多人上知乎都这样,不停地看别人的优秀答案,不停地赞同、感谢、收藏、分享,辗转反侧,渐渐地放弃了独立思考。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到知乎问一下,看看大家怎么想的,看看知乎上的优秀回答者们怎么想的。一看某某某的回答,哇,太牛了,不亏是某某某,赞同、感谢、收藏、分享……下次再遇到问题,继续邀请某某某回答。

知识太容易获得,太容易沉溺,许多人便马不停蹄,辗转于各个好答案中。称赞别人,收藏表彰,却从不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纸上得来终觉浅,你一味看,一味接受,不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不输出,不总结。读万卷书,也不过是个数字。

万万不要痴迷于求知,却从无创作。更不要因为看到别人的文章写得好,便望洋兴叹,感概自己太渺小,裹足不前。因为大量知识的阅读,看到的优秀回答太多,渐渐不敢表达自己,一想到那些“最佳回答者”的优秀回答,就觉得自己的回答太轻了,没人看,没人赞,也没质量。觉得只有上得了台面的回答者,才配回答,自己能力不够,还需要学习和锻炼。殊不知,只看不写,永远不会进步。有错,才有进步的余地。你去问问,那些“最佳回答者”哪个不是慢慢进步来的?哪个不是一个回答一个回答攒起来的?你以为他们是一步登天吗?他们也是慢慢积累的。而他们的积累,就在于笔耕不辍。不要妄自菲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创作,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开始。没有谁是一步登天的,只要循序渐进,每次都写得比上一次好就行了。

唯有那些看了许多书,又在看完之后通过自己的语言把书中的知识讲述出来、写下来的人,才真有长进。为什么要写?因为你只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别人才能给你反馈,你才能通过反馈知道自己哪儿是对的、哪儿是错的,才能有所改善。从不表达自己的人,看再多书、刷再多知乎也是没什么长进的。那些每天刷知乎刷豆瓣刷果壳、从没认真写过一篇文章、沉迷于求知、却从无创作、看了很多书仍是觉得自己没什么长进的人:

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吗?

本文原标题《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社交网络上,要多读书》。作者:徐沪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系。微博:我叫徐沪生。简书签约作者。文章选自新书《少年啊,前路漫漫》,当当、京东、亚马逊均有售。

招人啦!年后换工作,考虑下品叔这里?因业务发展需要,品叔找寻合作小伙伴:

1.文案,有较好的文案功底,能独立完成撰稿,俗称写稿小能手!

2.策划小能人,负责线上线下营销活动。脑洞无边际,策划有创意接地气。

3.设计师,胆大心细像素眼+细节控,实时关注业界潮流,有眼界有功底。

第二篇:如果你缺乏信心

刚才对方辩友的能言善辩着实让本人大开眼界,但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的种种有利之处。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利弊大小的比较问题,我们至始至终就听到对方辩友大谈大学生上网的好处,却不知道对方辩友这个利大于弊是怎么比较出来的?衡量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利在数量或比例上远远多于弊就是利大于弊了吗?照对方逻辑,那大学生上3个小时网学习,看半小时黄色网站就必然是利大于弊了!我方认为,大学生上网利弊的比较不能单纯看数量或比例,而主要取决于弊端的伤害力。如果上网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那是再多的利也无法弥补和替代的!而我方认为,大学生上网必将从整体上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今天,我们本着对自己作为大学生,对自己健康成长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充满主观臆想的话题。无论是利大于弊也好,还是弊大于利也好,我们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趋利避害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设法解决问题是我方今天立场的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观点:

只有认识到目前网络的三大问题,我们才能去追求让网络成为一方净土。法律制裁的无奈,道德规范的苍白,技术限制的落后,无不令有识之士的内心感到忧虑不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互联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大学生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对于某些自制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而深陷其中。只有认识到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才能正视现实问题,我们从不奢望每个上网的大学生会成为先知先觉的贤者、圣人,而从他律走向自律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只有万能的“上帝”才能派出无数的“天使”下凡对每个上网的大学生说:“嘿,伙计,此物非礼勿视啊。”可事实又告诉我们,初涉社会的大学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进而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此时此刻对方辩友猜猜上帝会怎么说?他会说:I’m sorry,不是我心软,just我很无奈呀~~。

只有认识到大学生上网弊大于利,才能调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只有摆脱网络的束缚才能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但太阳也有被乌云蒙蔽的时候,只有该下网时就下网,才能用生命点燃未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纸上的媒体仍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是因为它有意识地剪接与整合了各种新闻娱乐以及广告信息,提供了非常明了的有用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储量和翻新速度虽有极大的优势,但恰恰因为此处的优势,人们需要另外花费一些成本来进行挑选甄别,以便寻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以至于额外地支付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不仅如此,人们常常流连于某些垃圾和无用的信息上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益处。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各种黑色的阴影正向我们慢慢袭来。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衣的炮弹向我们发射。当您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时。要改掉这个毛病,现实告诉我们,应该每时每刻自己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然后切实的去与他人沟通,有效的优化自己的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的协调性,而不是一个人窝在几寸屏幕前去练习自己的打字能力吧~~~~网络交往具有随意性与隐蔽性,缺乏真诚沟通和了解,使交往充满伪装和怀疑,这是网络交友难产生深厚友谊的原因,也是大多数人认为现实中的朋友更真诚的原因

如果您想锻炼您的文笔,促进自己的个性化发展,何不拿起您久违的钢笔,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呢?不说字能练习好吧,至少您可以远离辐射的侵害吧~~~ 至于网络能消除心理障碍,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整天对着电脑屏幕,而不出去外面接触大自然的魅力,您觉得这样对消除心理障碍有效果么?我想结果应该会适得其反吧,依赖网络交际,一部分大学生会逃避现实交往,人际交往受阻,形成情感和心理上的孤独,对个体社会化造成严重影响。网络空间具有自由性、隐蔽性等特点易淡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远离理想和信念,滋生不良网络道德。

网络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存有潜在威胁。网络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庞杂、良莠不齐,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就使他们头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形态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社会安定形成一种潜在威胁。

网络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多少精神垃圾灌输到一个个单纯的心灵。除在精神方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视力大幅下降。网络交往的两大特点是无限性,两面性,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它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使交往环境被污染。我们既可能成为这种被污染环境的受害者,也可能在无意间参与其中,推波助澜,破坏网络环境。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决定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美丽的大自然向我们招手,科学的高峰需要我们去攀登,含辛茹苦的父母期望我们健康成长,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铸造辉煌„„我们该做的实在太多了!一方小小屏幕,岂能涵盖我们生活的全部?

始终证明大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人与工具的关系,并不能证明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利大于弊。< 讨论“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利弊问题”不等同于讨论“网络利弊问题”,本次辩论双方重点是网络对一个群体的影响。这也是辩题的现实意义所在。<本辩题从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关系角度,大学生是主体,网络是客体;从人与环境关系角度,大学生是影响的接受体 事实依据:大学生在上网时间中用在学习教育方面的时间不到10%。90%以上学生用过QQ聊天,约有10%左右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网络不良内容对大学生影响面。据有关调查,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玩游戏、网聊、网恋,网络成瘾。

第三篇:中国学生为何缺乏创新能力

中国学生为何缺乏创新能力

时间:2005-11-21 10:46:59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经在一个教育论坛上指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一代、二代的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瓶颈。”

曾经听北大物理系的赵凯华教授说起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国名牌大学的一个尖子学生留学美国,刚到的时候,指导教授和他见了一面,问了问情况就让他回去了,之后两三个星期也没有再理会他。正在他心感不解时,他的导师已经通知学校将其除名、退回,原因是这位学生没有自主进行科研的意识,不知研究从何入手,应该做些什么,只知道等老师布置。

这虽是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但并不是个别现象,以致美国耶鲁大学助理校务卿王芳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中国学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等教授布置题目,虽然也能完成得很好,但如果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往往会不知所措。”

虽然能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际大赛上获得佳绩,但中国学生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探究意识、不善于提问题、研究能力薄弱,这大概已经得到了公认。

对此结论我国的教育界也颇为赞同,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经在一个教育论坛上指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一代、二代的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瓶颈。”

究其原因,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中国应试教育的结果,尤其是中国大学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科技的发展。但有学者指出:“中国教育的弊端是从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时就埋下了,问题只是到大学、研究生时才反映出来。我们的创新教育应从幼儿园抓起!”

学龄前是人智能发展的关键期

“一个人的智能发展不是一条平稳的直线,而是先快后慢的曲线。有研究表明,人脑中大脑皮层的突触密度,也就是形成神经网络的状况,是从出生后逐渐增多,到6岁时网络密度最大,而后又逐渐减少。这是人类大脑关键期存在的重要组织学依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尹文刚博士长期从事人类大脑功能的研究,特别关注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曾参与和主持了多项国际性大脑科研项目,他向记者解释了有关人的智能发展关键期的问题。

尹文刚告诉记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总结了有关的研究资源,得出结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能作为100%%的话,那么,1岁时的智能发展完成了20%%,4岁时就达到了智能的一半,即50%%,8岁时则完成了80%%,13岁时,已经到了92%%。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智能的发展主要是在学龄前完成的。因此,就发展而言,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的智能发展最快,是人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开发智力,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错过这个时期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缺陷。“狼孩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错过了关键期,就无法挽回人类应该具有的正常智力。”

尹文刚博士认为,创新能力教育也是如此。“其实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的萌芽很小就会有所表现,这需要特殊的关注和培养。如果不能在关键期抓住培养环节,这种能力就会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退化掉。”尹文刚说,有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与人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宽阔的知识面分不开的,而这些能力都应从小就注意培养。

“别太在意我们的脏衣服!”给孩子的好奇探究一份宽容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兹认为:探究创造部分地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一种好奇心驱使的心理倾向。大多数的儿童具有天然的好奇心,他们总喜欢问这是为什么,那又是如何啦?然而,如果成人对他们不厌其烦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认为那不过是一些幼稚可笑或无聊的问题,儿童就会丧失这种好奇心。

美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勒德曼说,科学家是有好奇心的人。另一位科学家哥培尼克博士说,科学家只是长大了的孩子。由此可见,保有儿时的好奇心是保持创新能力的一个诀窍。布鲁斯·阿尔伯兹在记述他自己的成长时说:“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所获得的最有意义的教育经历全都与我致力于应对那些激起我兴趣和主动投入的挑战有关。”

而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又做得如何呢?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太过于限制孩子的好奇探索,总是拘泥于所谓的行为‘得体’、衣着干净整洁这些小节,而将孩童那份宝贵的好奇心扼杀了!”以“妈妈办幼儿园”而享有很大名气的北京小橡树幼儿园创办人王甘博士,经过6年的办园实践后,对现时的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有了很深的体会。“在我们幼儿园给家长的说明手册上明确注明,我们会有很多的户外活动,鼓励孩子对自然的好奇探索,希望家长配合,不要对孩子玩沙子、玩水、玩虫子加以限制,对孩子的脏衣服持宽容态度。”

“那家长的态度怎样呢?”

“开始时,有些家长不赞同我们的做法,他们愿意孩子学琴学画,有教养,不能容忍孩子脏兮兮的。我们就向他们解释,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保护那份难得的好奇心。逐渐地家长也能理解了。”

“这个过程很困难吗?”

“不太容易。”王老师苦笑了一下:“毕竟这种教育不像琴棋书画那样‘成果显著’,让家长脸上增光。我们的社会还是很功利的。”

“让我们多一些童言无忌!”给孩子的想像力一个飞翔的空间

老师给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看基本构图一样的两幅图画。一幅是在阳光下,彩色的;一幅是在月光下,黑白的。老师问孩子两幅画的不同,一个孩子说:“一个是醒着的,一个是睡着的。”多么有创意的答案!然而,老师则纠正:“应该说一个是白天,一个是夜晚。”

“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框框!而这些框框又有太多成人的、不科学的限定,但恰恰缺少培养孩子如何从天马行空的想象变为科学严谨研究的能力。”邢立达,一个从幼儿园起就痴迷于恐龙,并一直保有这种“狂热”,最终在高一时建起了中国目前最大最全的恐龙专题网站的商学院毕业生,在网上回答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种观点。

今年从大学毕业的邢立达,现在已经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科普工作者了,他的中国恐龙网也在创办7年后整合了数个兄弟网站,改组为中国古生物网,终究成为古生物类别的门户网站,今年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的称号。这一切都源自儿时读到的一本科普读物《恐龙的故事》。

邢立达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可以培养一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因为这是他一生对事物评判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接受了错误的训练,会是很大的不幸,长大后会很容易被一些蛊惑人心的言论、千奇百怪的伪科学所虏获。”

至于具体的做法应如何,邢立达认为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方说一个简单的科学原理,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们结论,而是组织大家一起想办法,让他们自己找出这个结论,孩子们天马行空随便想象,老师最后给出一个判断正确性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找出哪个想法更正确。”

他举了一个例子:“2004年我应邀去美国犹他州古生物博物馆(MuseumofAncientLife)考察。在博物馆大厅就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动手区,博物馆用扁条箱围起一个个沙坑,坑边摆放着一具具恐龙模型,有剑龙,角鼻龙等,与这些恐龙对应的沙坑中都‘埋藏’着相关骨骼,一大群小朋友戴着黄色安全帽,拿着地质锤、小毛刷,实实在在过了一把古生物学家的瘾!旁边有指导老师在演示正确的挖掘方法,这就是科学训练,在游戏中得到正确的知识,至少,他们以后看到中国辽宁一窝蜂的盗挖,就知道这是错误的,是令人心痛的破坏性的挖掘。”

创新能力差与我们的学习方式有关

朱时清教授在谈到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时认为,中国的教育追求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这样导致学生要上的课程越来越多,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根本不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谈不上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正是我国学科教育上的‘系统’的分科学习,让我们的孩子缺少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训练,导致了创新能力的薄弱。而能够打通各学科界限,提高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课在我国并没有受到重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素告诉记者:“国外都非常重视科学课教育,是与母语、数学并列的三大核心课程,不仅列有专门的学时,也有大学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专门师资。与此对照,我国的科学课只是副科中的副科,学时少不说,师资也大多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课的,而理工科背景的只占40%%。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直接造成学生重视动脑、轻视动手、不知如何做研究的后果。”

首都师范大学的丁邦平教授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受注重知识的文化传统和前苏联科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高度强调所渭“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这种注重“双基”的科学课程观是很不全面的,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应当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科学知识的获得。

这种做法的后果造成,尽管我国中小学用于科学教育的时间投入比许多发达国家学校多,而在对现代科学知识的了解方面,从整体来说我国公众却比发达国家公众少,而且具备科学素养的中国公众比美国公众少得多。

王素老师也认为我国科学教育基本上仍然属分科教学的形式,缺乏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缺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面对生活实际时表现为缺乏问题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而我国的科技活动往往只有少数兴趣小组的学生参与,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著名科学专家赵红州对这样的科学教育有非常中肯的批评,我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都很能考试,但在真正的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竞争力。真正的现代教育不是靠背书本,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倡导“创新、求实、献身”的科学精神,应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髓。

英国科学教育学者勒温早在上世纪80年代经过考察就指出:“中国学校的科学课程有以下特点:l.分科教学,注重物质科学。2.学生的实际活动少,注重内容而忽视过程技能,教材的理论性强而不注重应用。”而到了1996年,美国学者迈耶在与我国科学教育学者合作的一篇论文里写道:“勒温的研究将近10年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大多数方面依然如故。”

现在又过了10年,我们状况如何了呢?似乎依然不容乐观!

■新闻缘起

每年十月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的“诺奖情结”就会被再一次点燃。而十月二十三日,杨振宁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演讲中的惊人之语———“我相信„„二十年内,中国大

陆学者有望问鼎诺贝尔奖。”将这种热情再次加热升温。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同杨大师一样如此信心爆棚,尤其在他自己指出获诺奖的必要条件———勤奋聪明的青年人方面。有学者指出: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瓶颈!

第四篇: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尊重你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尊重你?

2015-07-29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情,越来越不尊重你,越来越不想与你来往,越来越讨厌你,也许你身上有下面所讲的十二个毛病:

1、没有原则: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重视你,因为你没有自己的原则,别人说好就是好,别人说坏就是坏,就像疯子,刚开始大家认为你是个好说话的人,但你时间久了,谁也不会珍惜你。做人处事都要自己的原则,原则可以提高自己的价值。

2、不会拒绝: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情,因为你不会拒绝,太好说话了。什么事情,别人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别人一给你就要。就像贪官不会拒绝收礼,这样你就变得没那么珍贵了。做人要懂得该拒绝的事要拒绝,因为人的价值,却是靠拒绝而来的。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3、不懂发火: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怕你,因为你不懂发火。该发脾气时你不发,不该发脾气时你发大火,做什么事情,一点不顺眼就发火,或天天发火,就像酒鬼唠叨一样。这样你就变得没那么可怕了,也没有什么可贵了。做人要懂得发火,不该发火时,天塌地陷也不发火,该发火时,天怒打雷一般,必要发怒火,就像愤怒金刚一样,就是该批评就要批评,该赞美的就要赞美,这样才能别人怕你,尊重你。

4、不会忍耐: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想与你来往,因为你不会忍耐。对你突然发火的人,你不知道她在心里忍了你多少次,你不知道她在你的背后受了多少次委屈,也不知道她在你的背后付出的代价和努力,她一旦发火,你就不会包容,也不会忍让,没有忍耐心,跟她斗嘴动手,就像战场打仗一样,日子久了,谁也不怕谁,她不愿意为你付出,也对你失去信心,自然而然就远离你。

5、不会归零:为什么别人自然而然远离你,因为你不会归零。什么事情,该放下的就要放下,但你放不下,计较过去之事,让过去成为现在的包袱,人们把你当着小人,自然就远离你,人生需要“归零”,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将过去“清零”,让自己重新开始。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忘记的要忘记。扔掉过去的包袱,时时刷新自己,这样你的人脉扩大,必能收获满意人生。

6、增加烦恼: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情,因为你不会断掉烦恼,而会增加烦恼。你只会别人的烦恼带给自己痛苦,自己的痛苦带给别人烦恼,这样你就变得没那么珍贵了。做人要懂得不要带给自己烦恼,也不要带给别人困恼。对自己要爱护,对别人要关心,对别人体谅一点,对自己要认清一点,人人喜欢你,越来越尊重你。

7,不会选择: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情,因为你不会选择。人生有很多条道路,都有选择的,但你不会选择的时候,你往往走上歪门邪道,或极端的路。人生的许多痛苦,是因为你的选择错误,计较的太多,走上极端之路。我们的选择是,心灵要丰富,生活要简单,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你快乐别人也快乐,才能获得心灵的安宁。

8、不会感恩: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喜欢你,因为你不会感恩。人不能缺少感恩,如果你一旦没有感恩的心,你就变得没什么珍贵了。做人要懂得感恩,不管他人帮你,还是害你,我们都要感恩。感恩能包容所有生命。

9、不会尊严: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情,因为你不会尊严,就是不会尊重自己和别人,不会严格遵守自己的法则,也不会对他人严肃处理。做人处事就像小孩的性格,对自己太放纵,对别人也没有太多的要求。若你不尊重自己,别人也不会尊重你,你对自己不严格要求,别人无法对你要求严格遵守什么,日子久了,你就变得没那么珍贵了。做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对人严肃,严格遵守法则。

10、没有定力: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重视你,因为你没有定力,就是变化多端,不讲信用,不真诚,不讲道理,总是有借口,经常说谎语,这种人谁也不会重视你,因为,你没有把别人当回事。做人处事都要自己的原则,还要定力与坚持之心,定力可以提高你的人生价值。

11、自私自利: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喜欢你,因为你是个自私的人,不懂别人寻求之处,也不会关爱别人,只会关心自己,执着自己的看法和信仰,不尊重别人的信仰和观点,总是打击别人,就像恐怖分子,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管制、打击与反对他人,这种人谁都不喜欢。

12、不会理解: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情,因为你不会理解别人,不懂真理。比如,(1)你要懂得,有人帮你是幸运,学会心怀欢喜与感恩;无人帮你是命运,学会坦然面对与承担。不要怨天尤人。

(2)你要懂得,人生不能靠心情活着,而要靠心态去生活。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帮你的人;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拯救自己的人。感谢天地人神。

(3)你要懂得,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受很多伤,但没有失去之前学会珍惜。珍惜一切生命与爱心。

(4)你要懂得,这个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情就是,你对别人越好,别人就越不会在乎你;而你越不在乎人,别人却反而巴巴的凑上来对你好„所以你要学会借用别人的力量,平等心态,心里平衡。(5)你要懂得,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过去的事可以不忘记,但要放下。要知恩图报,净化怨恨。

(6)你要懂得,该来的终究会来,该走的也一定会离开。凡事都存在前因后果,因缘成熟了,果报便产生了,无法阻挡。知道前因后果。

(7)你要懂得,人就像河水,有深,有浅,有净,有脏,你要懂得从容。你不要去改变别人,而去接纳别人,才能人人都喜欢你,尊重你,关爱你。

第五篇:地球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热

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却有不同的学术观点,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人类干扰导致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可也有人认为是自然阶段方面太阳活动的原因。究竟谁是造成全球变暖的有力说明呢?

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资料显示,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 16 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

不仅如此,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说明,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持续了数千年。研究人员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大气中甲烷和CO 2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 因此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可真的如此吗?要是把地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那上述也有可能;可地球本身就是太阳系的一部分,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其它,更是受其它的影响。

早在1991年,Richard Lindzen就曾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在美国国宝质询会上爆发过一次激烈的争论。当时的戈尔还是个年轻气盛的参议员,列席了国会关于气候环境问题听证会,Lindzen则是接受听证的学术专家。会上,Lindzen猛烈批评戈尔关于全球环境的问题认识极为片面且缺乏某些必要的研究常识。首先,Lindzen认为地球气候长久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期间存在各种复杂的原因,而不是如“全球变暖”支持者所说的那样仅仅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原因。他在2007年曾在News Week 杂志撰文指出20世纪全球温度上升最快的阶段是1910至1940年,此后则迎来长达30年的全球降温阶段,直到1978年全球变暖问题重新开始上升。如果工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如果结束1940年至1978年间的降温阶段。众所周知,这三十年是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大跃进的时代即所谓战后景气时代。

在过去,科学家在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全球变暖的时候都主要以温室气体为变量参数,所以不管结果如何温室气体在最终的预测结果中都显得明显重要,要是模型本身就是错的,那结果也不言而喻是不科学的。所以过去的建模预测也不具代表性和科学性。

戈尔曾在其《环保》的宣传片中认为CO2的增加,使阳光的温度在地球上更长保存,而现代工业加速CO2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他的依据是古代南极的冰芯上得到的数据,CO2的含量增加,同时全球的温度增加,CO2的含量下降,温度也同时下降,这个数据是有科学保证的,这个现象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然而。戈尔没有解释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究竟是CO2上升导致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导致CO2上升,这个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全球变暖和CO2的关系的可信性,这点几乎所有人都忽视了。事实上,温度上升,则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之则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如果非要在二氧化碳与全球的气温变化之间寻找一个因果关系的话,那只能是气温的变化导致了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这与我们过去的认识”温度变化受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截然不同.先来看看,自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比例,逐年升高。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真的增强温室效应的话,那么在这200 多年的时间里,全球气温应该持续上升,并且随着二氧化碳排放的原来越多,升温幅度越来越大才对。但是实际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在1940 年之前相当明显,可那时的二氧化碳排放却很低。格陵兰岛的冰川那时候逐渐消失,北极由于气温上升已不适合海豹栖息。1938年,一艘破冰船自由航行至新西伯利亚岛80°03’N,是世界上船舶自由航行的最北记录。巴伦支海甚至出现了许多喜热性鱼类。从1935 年到1975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而全球气温却出现持续40 年的下降,1968 年冬,冰岛与格陵兰岛居然被冰盖连接起来,以至于当时全球变冷的观点成为主流观点。而事实上, 温度升高,导致海水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海洋释放出大量co2,温度降低,导致海水的溶解度升高,从而吸收了大量的CO2。要知道人类排放的CO2只占大气中CO2很少一部分,只有百分之几,火山每年产生的CO2比工厂、汽车、植物和人类加起来的都多,制造更多CO2的是动物和细菌,它们每年制造出1500亿吨的CO2,而人类只制造 65亿吨,而且CO2 的最大来源是海洋。

所以无庸置疑的是,全球变暖导致了CO2浓度的上升,CO2浓度的上升又加快了温室效应,并非CO2真正决定了全球变暖。那究竟是什么因素了?

纪录片《全球暖化大骗局》以全然迥异于当前主流观点的态度,讨论全球暖化的议题。这部影片不断提出“暖化现象并非人类活动所致“的说法,并访问多名气候学家,最后结论认为太阳活动才可能是暖化的主因,全球变暖只是一个常态,它是由于太阳黑子的暴风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太阳表面的周期性活动让地球在一个时期变暖,一个时期变冷,所以现在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很正常的变暖期,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在过去甚至有比现在还高的温度,而且持续了几百年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微不足道。不仅如此,书籍《全球变暖》也阐述了这种观点。

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目前,丹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与云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以论证上述假说。

也有日本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0.1%,但他们发现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变暖的影响比人类干扰的活动更深,但无可否认,我们人类的活动确实给全球变暖带来了影响,如人口剧增,大气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森林资源锐减有毒废料污染等等,只是我们目前还不完全了解。但从上述可知,我们不能再片面的认为人类干扰产生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太阳活动无时无刻在影响的地球,对它进一步的研究更能解释我们现在的问题。

相关资料请查看: http://roll.sohu.com/20130704/n380696000.shtml

下载为什么你会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什么你会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性会越来越差吗阅读答案

    ①人一上年纪,就会觉得"记性越来越差",真是这样吗?②人的脑神经细胞在出生时数量最多,约有1000亿个。随着人的发育,脑细胞逐渐减少,每天要减少数万人,也就是说每秒钟都要减少一个。......

    这些教育方式会让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抑郁!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活泼开朗,但是经常有一些孩子,本来还挺乐观的,可是慢慢地,就越来越内向,越来越抑郁,甚至不爱与人交流了,其实这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父母教育......

    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杜学峰 长期以来,受各种参考资料的影响,很多课文的教学内容早已具有预定性,叙写了哪些内容、采用了......

    让你越来越冷的搞笑短信

    1、与丑女人认识是一种遭遇,与普通女人认识是巧遇,与优秀女人认识是机遇,与漂亮女人认识是艳遇,俺渴望艳遇又想抓住机遇,但就是害怕遭遇!2、亿万富富的妻子要过生日了,富富问......

    3002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应把创新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什么是创新教育,简单地说,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就......

    我们为什么缺乏体验幸福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缺乏体验幸福的能力 ■演讲 周海宏 整理 解放日报记者 徐蓓不久前,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在一项在线课程中,做了题为《走进音乐的世界》的演讲。 很多家长和孩子......

    你为自己的英语能力投资过吗

    你为自己的英语能力投资过吗? 有空的话查一下百度,你肯定会发现,关于英语知识类搜索量最高的信息肯定是“怎样快速提高英语口语,有没有提高英语的好方法......”诸如此类的问题,......

    你会沟通吗

    你会沟通吗?( 深度好文 ) 2016-11-17佛语禅心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到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