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现存法律问题及法律意见
关于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现存法律问题及法律意见
调研报告
调研目标:
调查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工作中所出现的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法律意见 调研时间:
2014年11月12日、11月27日 调研对象:
X信用社、X信用社、X信用社、X分社、X分社 调研陪同人员: 联社合规风险部X经理 报告内容:
分四个部分:调研基础、出现问题、法律意见、其他建议
报告时间: 2014年12月3日
报告人: X律师
第一部分
调研基础
在法律服务工作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乡镇信用社存在部分逾期未还借款的诉讼时效和如何追讨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经请示社领导,联社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即合规风险部的X经理在特定的时间里陪同律师对部分乡镇信用社进行调研。经商量,我们确定和挑选了X乡方向的X信用社和X信用社,和X镇方向的X信用社,同时对城区X分社和X分社一起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事先电话联络告知我们的目的,到达信用社后,由主任亲自介绍情况,并对我们的询问和我们所想要了解的情况做解答。同时,对各个信用社里出现的问题做了口头分析和口头指导意见,并提出了初步相应的解决办法。
调研时,我们不仅仅是关注信用社的逾期借款如何追讨的事情,同时也从信用社的工作状况、人员分配和工作业绩、工作环境等做了了解,除了逾期借款,还了解了信用社业务中其他和法律有关的系列问题。
为便于资料整理,每次调研,我们均做了详细书面笔录。之后,我们及时对上述纸质笔录进行整理成谈话记录,一共五份。(附在调查报告后)。我们在这五份谈话记录的基础上完成并向联社提供我们的调研报告,供联社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做参考意见来源。
特别申明:
1、这次调研,调研对象只包括上述五个网点,不能完全覆盖我们X县信用合作社。
2、这次调研主要是围绕逾期借款所产生的法律事件,不对没有调查出现的问题发表意见。
3、此次调查只从法律和事实的角度出发,就法律问题提出相应法律意见,仅对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及联社下设网点具有约束力。
第二部分
调研中出现的问题
(一)关于逾期未还借款方面,尚没有进入法院诉讼程序的 主要出现在农户贷款,户数多,但每户金额小
1、联系不到借款人;
2、借款人有理由不还钱,如真正的借款人不是本人(有签字是被真正的借款人骗去帮忙签字的)、当时政府承诺有补贴的、有违规借款中经办人收过好处;
3、借款到期已过两年诉讼时效或者诉讼时效有争议;
4、有其他人没还所以本人也不肯还;
5、农村房屋没有房本,担心即便打官司胜诉也执行不了农村房屋;
6、借款人没有钱或者联系不到借款人,担心即便打官司也没用;
7、有居民因婚姻感情出现问题要离婚,不同意还;
8、如何送达系有效送达保证诉讼时效;
9、有少量未逾期,但借款用途发生变更;
10、是否可以申请执行借款人其他到期债权;
11、债务人被刑事判决服刑。
(二)关于逾期未还借款,已经法院审结在执行阶段的 主要出现在城市居民或个体工商户贷款,户数少,但每户金额大
1、被执行人联系不到,可供执行财产线索没有房产所有权或有效权属证明;
2、被执行财产(办理过抵押)执行过程中有人提出执行异议申请;
3、被执行人声称如果执行财产,要炸掉信用社;
4、申请执行了,现在法院执行庭没有下文;
5、有少量判决了,但可能没有在有效期内申请执行。
(三)贷款过程出现的问题
1、签字的抵押人是智障,当时没看出来后来才知道;
2、申请信用贷款时提供的财产证明收到借款后即转移。
(四)其他问题
1、存款人死亡,其亲属如何取钱
2、柜台工作人员办理汇款时钱多汇出,怎么办
3、可否找讨债公司
4、客户在网点工作时间发病昏倒
(五)信用社的违规违纪贷款
信用社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违规违纪操作产生的借款,有些现在连手续都找不到了,或者手续不全,或者找不到实际借款人
第三部分
法律意见
(一)关于借款人的法定还款责任和义务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 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和《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的内容,向信用社提出信用借款或者抵押借款的借款人,负有到期还款的法定义务。
如借款人未按借款借据上约定的时间还款,信用社可依据借款材料,包括进 账单、借款借据、贷款申请书和提款申请书,要求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
同时,按照《民法通则》第111条规定,如果借款人没履行合同义务,债权 人除有权要求履行外,并由权要求赔偿损失。这个损失包括逾期利息损失和债权人主张债务过程中形成的损失,可以一并提出由债务人承担。
(二)关于法定诉讼时效及时效中断情形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 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身体受到伤害、寄存财务丢失、延付租金等 情形除外。同时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信用社的诉讼时效从借款人到期还款时间或者最后一次还款时间开始计算。
对于信用社目前存有的逾期超过两年诉讼时效的债务,我国民法通则第14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3条和第174条规定了,诉讼时效可因权利人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同意履行义务、向债务保证人、财产代管人主张权利、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请求等形成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确定了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和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从而形成诉讼时效重新计算的几种情形。
(1)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主张债权的情形,有:
a、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或者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
b、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c、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d、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如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2)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的情形,有:
义务人所作出的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书面承诺或者实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3)送达权利文书的方式,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如受送达人或者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文书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权利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4)如债务人被刑事判决服刑的,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信用社可通过债务人户籍所在公安机关查询得知债务人的刑事判决服刑情形。
另外,《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债务人自愿履行 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三)诉讼程序的其他选择
(1)特别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7条、178条、179条、180条规定,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特别程序规定的一审终审,可以在立案之日起30日内审结。同时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该类特别程序案件免交案件受理费。
对信用社有抵押担保物权的借贷纠纷,信用社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和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经法院受理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信用社可依据该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督促程序。如信用社与债务人无其他债务纠纷,且诉讼文书能够送达债务人的,信用社可申请支付令。
对信用社与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简单明确的纠纷,信用社可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和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经法院受理审查十五日后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如债务人不提出异议或者十五日不给付,债权人可申请执行。按照最高院关于适用民事送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该类案件每件交100元受理费。
上述两类诉讼程序选择可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
(四)关于存款人死亡,其亲属取款的相关法律规定
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第四十条规定,储蓄存款的所有权发生争议,涉及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应慎重处理。
(1)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处(未设公证处的地方向县、市人民法院——下同)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储蓄机构凭以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该项存款的继承权发生争执时,由人民法院判处。储蓄机构凭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2)存款人已死亡,但存单持有人没有向储蓄机构申明遗产继承过程,也没有持存款所在地法院判决书,直接去储蓄机构支取或转存存款人生前的存款,储蓄机构都视为正常支取或转存,事后而引起的存款继承争执,储蓄机构不负责任。
同时,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关于存款人死亡后存款过户和支付手续问题的补充意见(【81】中综字第591号)“一”规定,由于银行不可能及时掌握存款人的死亡情况,因此,对存款的支付,仍宜按现行储蓄存款章程的规定和习惯的做法,即凭存款存单、存折付款(留有印鉴的须验对图章),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者,须查看取款人的身份证明。如存款人死亡后,在其合法继承人主张权利以前,存款如已被人取走,银行不负责任。
(五)汇款时工作人员出错汇多了,或者取款业务登记成存款业务
根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 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31条则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 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六)有客户在营业网点发病昏倒或者死亡、甚至被偷被打劫的情况,银行是 否要担责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第四部分 其他建议
1、对信用社违规违纪贷款,按照《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违规处罚暂行办法》和《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建议根据案件性质和经济损失大小,除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作案人是农信社员工的,一律开除,并视情况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对信用或者抵押借款,建议在借款合同中增加约定如到期不归还借款的违约金或者违约责任承担的内容;
3、对借款人通过欺诈手段比如借款后恶意转移财产、或者借款人找智障人签字抵押物品的,等,如确实涉嫌刑事犯罪,建议对借款人的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处理;
4、选择能联系和送达到的债务人,且具备一定偿还能力的,进行法院诉讼,确保债务有效执行。
5、建议通过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做好对接,通过地方组织有效督促借款人还款。
6、建议积极和法院沟通,尽量最短时间审结案件和有效执行。
7、有针对性的安排法律知识讲座。
第二篇: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书
致: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关于:贵司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相关事宜。
作为贵公司的法律顾问,根据贵我双方《法律顾问合同》的约定,现就贵司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相关事宜提供如下法律意见,供贵司参考:
一、法律分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同时《合同法》第52、53、54、55条规定了合同无效、可变更、可撤销的情况。贵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具体内容应由双方协商确定,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并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后应向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房屋租赁合同》在上述前提下,依法可以签订。
二、相关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贵司在协商合同签订及合同履行过程中应注意:
1、对于出租方提交的各项证件复印件,要与原件核对其真实性,且需要相对方在复印件上签章。
2、合同租赁标的房屋应具有合法性。在交付使用前租赁房屋应经过消防验收合格,同时应确保出租人享有完全的产权,房产证所载明的所有人名称与合同相对方名称必须保持一致,租赁房屋上没有设立担保等他项权。
3、租赁标的物在合同期内的发生产权变更、抵押或被司法机关依法拍卖等情况下注意租赁合同法律效力及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以上意见,仅供此次贵司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相关事宜使用,未经书面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此意见书用于其他目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律师
2011年12月22日
第三篇: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法律问题
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法律问题
„„„„„„„„„„„„„„„„„„„„„„银行理财产品,是指银行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银行向个人客户销售理财产品后,实质上就接受了客户的委托和授权,需按照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并向客户提供相应的投资收益;客户需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承担投资风险,并且向银行支付相应的理财费用。一般而言,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1.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该产品要求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投资者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在这种产品中,投资者没有提前赎回的权利。投资者购买了这类产品,就意味着与银行签订了一份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合同,并以存款的形式将资金交由银行运营。2.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该产品是银行面向投资者推出的风险与诱惑并存的理财产品。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理财业务的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但并不保证投资者本金不遭受损失的理财计划。3.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该产品是指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投资者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投资者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这类产品在保证本金的基础上争取更高的浮动收益,投资者在存款的基础上,向银行出售了期权收益权,因此可以得到普通存款和期权收益的总收益。一当前金融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质押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是指理财产品持有人将其根据与银行签订的理财合约而享有的全部权益出质,从而获得银行贷款的一种融资手段。从理财产品的交易结构分析,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其资金账户相应款项将由银行转入理财专户用于投资,理财资金并不冻结于账户内,而是处于交易状态,客户可用于质押的应是其享有的到期(包括提前终止)分配的本金和收益的财产权利。实践中,这种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矛盾,满足了客户的融资需求,同时也为银行创设了新的营销方式和利润增长点。但是,投资人如欲以理财产品质押方式取得银行贷款,目前贷款银行只接受该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而不接受其他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作为质押,因为只有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能够控制其变现资金,得以实现优先受偿,而其他银行或非银行的债权人由于对理财产品缺乏控制能力而难以对理财产品实现优先受偿。按照理财产品分类,以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和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质押申请银行贷款获得批准的可能性更高,因为该两种产品到期后可以全额收回本金,现实中不存任何风险,足以为主债权提供担保。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价值存在不确定性,其质押权利的实现存在一定风险,银行对其接受度较低,即便予以接受也必须降低质押率,使其所担保的主债权份额降低。二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合法性辨析《物权法》第223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1)汇票、支票、本票;(2)债券、存款单;(3)仓单、提单;(4)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5)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6)应收账款;(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上述条款明确规定可出质的权利为六种。除此之外,只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财产权利才可质押。据此,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尚未有相关的法律或行政法规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质押给予规定,所以理财产品质押不具有合法性。对此,笔者认为,从理财产品的交易结构分析,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其资金账户相应款项将由银行转入理财专户用于投资,理财资金并不冻结于账户内,而是处于交易状态,客户可用于质押的应是其享有的到期(包括提前终止)分配的本金和收益的财产权利。在判断某项权利可否质押时,首先应看其是否符合质押的实质要件:一是权利必须是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具有财产价值;其二,权利必须是可以转让的财产权利。分析银行理财产品,首先,从上文提到的理财产品交易结构可看出,理财产品对应的不是账户或理财资金的所有权,而是一项财产权利。虽因风险类型不同,不同理财产品的财产价值的稳定性有所差异,但都具有可用金钱衡量的财产价值。其次,虽然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未形成自由流动转让的二级市场,但其转让没有受到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理财产品通过提前赎回或到期分配方式具有变现能力,具备可转让性。而我国《合同法》对于债权处分持积极态度,以债权为标的设定质权在性质上属于债权处分的范畴。除性质上不得转让的债权、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法律禁止强制执行的债权、依照当事人的特约不得转让的债权外,凡可让与的债权,均可以出质。可见,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具备质押的两项实质条件,不能仅仅因为缺乏明确的规定从而否定理财产品质押的合法性。此外,从各国对于权利质权客体的规定来看,主要分为以德国、日本、瑞士为代表(规定可质押权利实质要件)的概括主义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列举主义两种立法例。在立法实践中概括主义方式被广泛采用,因为可转让的财产权的范围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财产权能成为新的质权客体。我国《物权法》采用列举加兜底条款的方式,也体现了类似的立法目的,即为了更多的可质押权利留下空间。而且,物权法定的要求在于物权种类和设定物权的方式依法律规定,并未要求物权的客体法定。若轻率地对物权法定的内涵做扩张解释,势必压缩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空间。那么,拘泥于严格的物权法定主义不仅不符合物权法的立法精神,还忽视了经济生活中的融资需要。因此,“关键不在于讨论权利质押是否遵循法定,而在于法定之‘法’在权利质押规定上有何缺失,在于法定权利质押依据之法的完善。”对于满足质押实质要件且存在质押需求的权利,应积极地完善相关规则,为其实现质押功能提供制度上的支持。三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公示方式有观点质疑理财产品质押的合法性,认为如何实现质押的公示面临着法律困境: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质押的公示方式有两种,即交付与登记(交付或登记也是质押合同的生效要件)。就理财产品而言,银行与投资者之间仅签订理财合同,理财产品持有人并不获得有关权利凭证,所以不存在交付权利凭证的可能。同时,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是新兴金融产品,加之各银行的理财产品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我国现行制度下并没有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登记机构,故也就不存在向相关的登记机构进行登记的可能。所以,该观点认为银行理财产品质押不具有合法身份,原因在于其无法进行公示。目前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银行的做法是留置客户协议书,即所谓的交付权利凭证,对此笔者认为,产品协议书是约定银行理财产品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并不能作为出质的权利凭证。协议一式两份,按照合同惯例,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这也与质权的权利凭证特定化的要求不符。如果增设权利凭证,则增加了实际操作的难度,在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银行既要与投资者签订合同,又要向投资者签发一份权利凭证,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行的。笔者认为,无论交付或是登记,其实质在于权利占有的移转,即财产权从出质人的控制之下转入质押权人的控制之下。物权法设置权利质押的生效要件的目的就是要对质权进行公示,以保护交易的安全,因此只要满足公示的目的,质押的生效要件可以不拘泥于交付和登记。就银行理财产品而言,持有人享有的权利的行使,须经过银行的协助。作为理财资产管理人,银行在质押权利的控制方面,其通过冻结客户理财资金以及以公告公示的方式告知公众,就足以实现权利占有的移转。此外,笔者认为,银行开展理财产品质押融资业务时,可在“签订质押合同 冻结止付理财资金账户 留存理财合同原件”的基础上,依据《物权法》第223条现有规定,将理财产品归入应收账款进行质押登记,理由如下:首先,《物权法》第223条列举的六项具体权利中,除应收账款外,其他权利均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含义和内容明确,其法律概念及对应权利也已被社会公众普遍知悉和接受,而应收账款自作为质押权利规定之日起,其含义和内容一直处于模糊状态。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管理办法》第2条虽将应收账款定义为“权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货物、服务或设施而获得的要求义务人付款的权利,包括现有的和未来的金钱债权及其产生的收益,但不包括因票据或其他有价证券而产生的付款请求权。”但该办法仅为部门规章,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解决登记程序问题,尚不能代替立法机关对《物权法》概念作出立法解释。而从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征来看,理财产品质押标的具有认定为投资者基于理财合同要求银行付款的付款请求权可能。其次,银行理财产品纳入应收账款质押存在可操作的司法空间。2008年在回复全国政协马蔚华委员的关于允许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提案时,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在《对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847号(财贸金融类288号)提案的答复》(法办〔2008〕247号)中提到:“„„在法律或行政法规没有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质押作出规定的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也无权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创设新的权利质押类型。但是,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可否类推适用《物权法》已有明确规定的权利类型如应收账款,则可以进行调研与探讨。对此问题,我们将在《物权法》司法解释的制定过程中予以研究并在进行必要调研、与有关行政机关协商后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的司法解释”。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对于银行理财产品采用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方式进行公示未予明确否定,且认可其在实践中具有操作空间。再次,应收账款质押公示方法明确、操作程序清晰。应收账款质押以登记为法定公示方法,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经建立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管理办法》对登记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只要当事人在登记时对理财产品按照理财产品/计划全称和合同编号、理财产品到期日、质押金额等要素进行详细描述,合理设定质押期限,则应予认可。四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权的实现尽管银行理财产品比股票、基金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其价值还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为减少银行的质押风险,银行的贷款期限应较短。从出质人来说,用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也是解决一时的资金之需,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一般而言,理财产品所担保的债权要早于理财产品到期,因为权利质权的行使一般是以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受清偿为条件。无论理财产品和贷款何者先到期,均不影响质押权的实现。在银行贷款先于理财产品到期的情况下,银行作为产品持有人的债务人,可通过抵销权的行使满足债权,并将余额退还产品持有人。在理财产品先于银行贷款到期的情况下,银行可根据约定继续保有出质人账户项下的资金,待贷款到期后再行使优先受偿权。此外,如所涉银行理财产品并非贷款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仍可通过发行行、贷款行与产品持有人或借款人之间的三方或四方协议操作,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即可。结语笔者认为,如短期无法修订《物权法》或制定相关法律,可根据该条的授权性规定,积极制订相应行政法规,对理财产品的质押制度尽快予以规定,以促成金融创新和发展,并可在实践中观察和总结,待条件成熟后修订法律。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金融业飞速发展,权利质押的标的随着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其种类日趋丰富,《物权法》第223条的列举式规定已不足以涵盖其全部,鉴于此,应考虑将《物权法》中关于权利质押的标的的列举性规定修改为概括性规定或授权金融管理部门适时界定权利质押标的范围,以适应社会经济变化。核校:璐蔓 责编:周游
第四篇:不良贷款处理法律意见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法律指导意见
今年以来,我行零售贷款逾期率逐渐上升,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快,各级分支机构逾期贷款催收压力逐渐加大。由于我行开展资产业务时间较短,不良贷款处理工作经验不足,专业性不强,不良贷款处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值得关注。2009年,部分分行结合本分行实际情况,制定了不良贷款处理工作的法律指导文件,为我行不良贷款处理做出了有益探索。为规范统一全行不良贷款处理中相关法律工作,切实防范不良贷款处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提高不良贷款处理效率,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行内规章制度,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一章 总则
一、基本原则
不良贷款主要是指我行在经营中形成或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我行不良贷款处理中法律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不良贷款处理中法律工作要严格遵守法律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形式开展工作,防范法律风险。
(二)合规性原则 不良贷款处理中法律工作要严格遵循监管部门相关规定和我行相关规章制度,防范合规风险。
二、不良贷款处理的措施
不良贷款的处理措施包括直接扣收、通知催收、诉讼(仲裁)追偿、委托第三方追偿、刑事追偿、破产清偿、和解、以资抵债等方式。当事行应根据不良贷款债务人和担保人实际状况审慎选择处理措施。
三、不良贷款的处理程序
通过民事诉讼方式处理不良贷款的,应当遵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民事诉讼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邮银发„2009‟40号)的规定;通过其他方式处理不良贷款的,参照执行上述文件。
四、建立良好的不良贷款处理法律环境
各级机构应加强与法院、仲裁机构、检察院、公安经侦部门等司法机构和执法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不良贷款处理社会环境与法律环境,确保各种不良贷款处理措施有效施行。
第二章 不良贷款处理措施
一、直接扣收
当事行可以直接从借款人或保证人的账户扣收到期贷款本息。扣收是当事行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进行抵销。
(一)直接扣收的条件
1.我行与债务人之间互有债权,互有债务,具有相互对立 性。债务人在我行开立的账户有余额且为债务人所有的资金,不是第三人委托或托管的资金,如债务人开立的信托账户中的资金就不是债务人的资产,不可直接扣划。
2.我行与债务人各自的债权均已到了清偿期,即贷款已到期,债务人在我行的账户资金无期限限制或已到期限。如定期存款账户由于存在履行期间,行使抵销权受到“双方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或到期”的限制,不能对上述账户任意行使抵销权,只能待存款到期时才能行使抵销权,当事行在该定期存款到期前可以办理止付手续。
3.我行与债务人之间相互债权、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即均为金钱债权。
4.抵销债权须是合法的,且抵销没有违法。无效的债权或者不成立的债权不能进行抵销,同时抵销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规定。
(二)直接扣收抵销的程序
当事行在主张抵销时应当向债务人发送通知函。抵销自通知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三)直接扣收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对债务人的直接扣收可以导致连带保证情况下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
当事行与债务人就扣收抵销有约定的(如借款合同中有抵消约定)按照约定进行扣收抵销,不受前条直接扣收抵销条件的限制。
二、通知催收
通知债务人还款,是当事行主张权利,以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的处理措施。为防止逾期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导致丧失法律保护,当事行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债务人及时通知催收。当事行可以自行向债务人发送催款通知书催收,也可以委托律师向债务人发送律师函催收。
(一)发送催款通知书的基本要求
1.贷款逾期以后,当事行应当根据情况在诉讼时效内向借款人发送“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
2.“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应附有回执,向借款人发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一定要按照法律规定让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在“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回执上签字和盖章,确保手续的合法性,证据的可采性。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二)通知催收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1.对于保证贷款,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当事行应当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或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向保证人发出催款通知书,由保证人签字盖章。当借款人、保证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财务部门负责人等有关人员拒绝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盖章时,当事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诉讼、仲裁等进一步的清收措施。2.通过特快专递的形式向借款人或担保人寄发“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要在特快专递填单上尽可能详细注明催收通知的主要内容:如哪笔债务,债务人、债权金额、催收的意思表示等内容,以达到对方一经签收即使未在催收通知上签字盖章也能产生主张权利的效果。但要注意应及时向邮局索要对方已签收的证明,防止因邮局的签收凭据只在一定期间内保留而丧失。
3.当事行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公证方式发送催收通知书。公证催收的方式:一种是现场公证催收,就是债务人拒签的情况下,由公证员现场送达催收通知,使用这种催收方式应注意催收时应有债务人或债务人的员工或同居亲属在场;另一种是公证邮寄催收,主要适用于异地的债务人。公证文书应采用《公证暂行条列》规定的文本;
4.对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当事行可采取措施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向债务人发出催款通知书,由债务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盖章。
(三)律师函催收
当事行可根据需要委托律师事务所发出《律师函》催收。通过律师函达到提醒收函人尽快履行约定或者法定义务的作用。要求借款人限期清偿违约本息。
当事行采用律师函催收的,应当要求承办律师提供可作为催收证据的书面材料。在准备对债务人采取保全措施时不宜使用律师函催收。
三、申请支付令
支付令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义务的法律文书,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
(一)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1.贷款已经到期或根据合同约定已经提前到期; 2.当事行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
3.当事行能够向法院提供用于送达支付令的债务人的准确住址。
(二)申请支付令的一般程序 1.支付令的申请。
当事行决定采用支付令方式处理的,应当向有管辖权的基层法院提交《支付令申请书》。《支付令申请书》的基本内容包括: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应当分别写明申请人(当事行)、被申请人(债务人)的基本情况,自然人的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电话。有委托代理人的,应写明委托代理人的基本情况;委托代理人是律师的,写明律师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2)请求事项。应写明要求债务人支付财物的名称和具体数量。
(3)事实与理由。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下述几方面进行叙述: 一是写明债权标的物是金钱还是有价证券,债权数额,债权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约定的归还期限;有无债权文书、对债权文书有无争议;二是说明当事行和被申请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申请支付的标的物不存在相互折抵计算的问题;三是说明债务已到偿还期限,当事行曾向被申请人追讨,被申请人应当偿还,但被申请人却不予偿还的经过;四是引用法律条文,作为提出申请的依据。
2.支付令的执行。
债务人收到支付令后的15日内既不主动履行债务又不提出异议,支付令发生法律效力,生效的支付令与生效的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当事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债务人提出异议,则支付令自动失效。当事行应及时采取其他处理措施。
(三)申请支付令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1.债务人对支付令的异议应当针对债务本身,并以书面方式提出,口头异议或仅表示缺乏清偿能力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
2.申请支付令催讨债务能够导致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但是,连带责任保证情况下保证债务诉讼时效除外。因此,在申请支付令的同时,对保证人的正常催收工作仍要继续进行。否则容易造成超过担保期限丧失对担保人追索的权利。
3.当事行应当结合支付令的申请条件和当地法院对支付令的认可程度,综合评估贷款逾期时间、还款意愿、法律成本、可能达到的效果等多种因素后决定是否采用申请支付令的形式处 理。
4.当事行已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的,不宜再申请支付令。
四、公证强制执行
根据法律规定,经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到期后,债务人拒不履行时,这种债权文书便可成为执行依据,与生效的判决书、调解书、仲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当事行对于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可以采取公证强制执行的方式处理。
(一)公证强制执行的条件
1.当事行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文书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
2.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当事行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异议;
3.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
(二)公证强制执行的程序 1.申请执行证书。
对经过公证,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借款合同或补充协议等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当事行可以向原公证机关申请执行证书。申请时应当提供债权文书、原公证书和可证明债务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债务的相关证据。债务人已经履行的部分,在执行证书中予以扣除。因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而发生的违约金、利息、滞纳金等,当事行可以向原公证机关 要求列入执行标的。
未经公证的符合条件的借款合同、协议、借据、欠单等债权文书逾期后,当事行可以要求债务人同意公证并接受强制执行。当事行申请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机关征求债务人的意见后,且债务人同意公证并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该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2.申请强制执行。
取得执行证书后,凭原公证书及执行证书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有抵押、质押担保的借款合同,经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可以将抵押(质押)合同与借款合同一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不予强制执行抵押(质押)合同的,应及时就抵押权(质权)的实现另行起诉。
五、诉讼(仲裁)
(一)诉讼(仲裁)的基本条件
采用诉讼(仲裁)方式处理不良贷款的,当事行应根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民事诉讼工作管理办法》,在论证诉讼(仲裁)可行性的基础上,确定诉讼方案。我行胜诉的,应按照生效法律文书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债务人(担保人)履行或申请执行,尽快回收现金和其他资产。我行败诉且判决、裁决或裁定违法、显失公平的,应及时上诉。必要时,应提起申诉,并保留相应记录。
采取仲裁方式处理不良贷款,取决于我行与借款人之间是否存在仲裁条款或达成仲裁协议。
(二)诉讼(仲裁)的基本程序 1.诉前论证。
诉前论证应当以审查案件事实和起诉理由为基础,重点对下列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诉讼方案:
(1)诉讼事项基本事实的判断及法律关系定性;(2)现有证据的充分性及证明效力;(3)诉讼(仲裁)成本分析;
(4)诉讼(仲裁)风险、应对策略及诉讼(仲裁)结果预测;
(5)财产保全及诉后执行情况预测;(6)分拆诉讼(仲裁)标的可行性;(7)采取非诉讼手段清收的可能性;(8)选择最适合的法律手段。2.诉讼(仲裁)的提起。
应当根据债务人(含担保人)可供执行财产状况以及抵(质)押物状况,合理确定诉讼(仲裁)目标和标的金额,制定周密、可行的诉讼(仲裁)方案,不得盲目提起诉讼(仲裁)。
诉讼(仲裁)管辖机构一般应当首先选择相关债权文书(如借款合同)约定的管辖机构,管辖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可以选择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借款合同的合同履行地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贷款人的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当事行应本着有利、方便的原则选择管辖机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经有权机构审议决定,可以不予起 诉(申请仲裁):
(1)借款人、担保人均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我行尚有未能收回的债权;
(2)借款人死亡或依法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我行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3)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且无财产可执行,我行尚有未能收回的债权;
(4)借款人对我行负有多份债务,其中一份债务已申请强制执行且无效果,其他债务既无法履行,也无偿债担保;
(5)借款人或担保人无财产可执行;
(6)没有胜诉的可能、胜诉后收回资产可能性很小、诉讼成本大于诉讼效益或者单纯为了保持诉讼时效而起诉的;
(7)有其他不能起诉(申请仲裁)的因素。3.诉讼(仲裁)管理。
案件起诉以后,当事行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了解有关信息,适时调整诉讼策略,努力实现诉讼目标,争取最有利的诉讼结果。
4.诉讼(仲裁)的执行。
债务人不履行生效裁决的,当事行应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撤销或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行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执行中,因发生法定事由当事行申请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人,法院不予变更或追加的,当事行可以向原仲裁机构申请确定新的被执行人,然后申请法院执行新的被执行人。
六、委托第三方追偿
采用委托第三方追偿不良贷款的,应在对不良贷款的债权价值做出独立判断的基础上,结合不良贷款追偿的难易程度、代理方追偿能力和代理效果,合理确定委托费用,并对代理方的代理行为进行动态监督。
采用风险代理方式的,应严格委托标准,择优选择代理方,明确授权范围、代理期限,合理确定费用标准和支付方式等内容,并加强对代理方的监督考核。风险代理收费的最高收费金额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
(一)受托人的选择
委托第三方追偿不良贷款的受托人分别为: 列入可疑类、损失类的不良贷款及我行有追索权的已核销呆账类不良贷款的受托人为金融机构及其他适宜进行委托清收的主体,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信贷类胜诉未执结案件所涉及不良贷款的受托人为律师事务所及其他适宜进行委托清收的主体。总行特定委托不良贷款的受托人由总行另行规定。
我行在职员工及直接从事资产处置、审查、审批工作员工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受托人;由后者投资或者担任主要管理职位的经济组织也不得担任受托人。
当事行应对拟受托人的资质、信誉、履约能力、人员素质等 方面进行评估,择优选择推荐受托人。
受托人的选择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和招标方式。
协议方式是指当事行与拟受托人就委托清收不良贷款、委托清收费用(率)、委托方式、双方权利义务等事项进行直接协商,并确定受托人。
招标方式是指当事行将拟委托清收不良贷款、委托清收费用(率)、委托方式、委托协议等信息,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或向三个以上具备受托清收能力、资信良好的拟受托主体发出投标邀请书,由当事行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人的资质、能力、投标价格等进行评审和比较,并确定受托人。
单户胜诉未执结标的金额(500万元)以上(含)的不良贷款的受托人由一级分行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确定。
(二)委托清收协议的签订与终止 1.委托清收协议的签订。
当事行应当与受托人签订委托清收协议,一级分行要逐步统一制定委托清收协议文本。委托清收协议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严格规范受托人的清收行为,确保受托人依法清收,防范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委托清收协议应根据不良贷款的清收难度约定有效期限,有效期限通常约定为一年。
2.委托清收协议的终止。
不良贷款委托清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清收协议终止, 受托人有过错且给我行造成损失的,当事行应依法追究其责任:
(1)法律、国家政策变化致使委托清收协议履行不能的;(2)受托人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受托人资格的;
(3)受托人截留、隐匿或私分受托不良贷款项下回收现金和其他资产的;
(4)受托人采取违法违规方式清收委托不良贷款的;(5)受托人未履行或者严重违反委托清收协议约定的相关义务的;
(6)未经我行同意,受托人越权代理的;(7)其它损害我行利益的情形。
七、破产清偿
破产清偿方式主要适用于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情形。
债务人破产清偿时,当事行应及时向法院申报债权,提交有关证明文件。破产清偿过程中,当事行应积极参加债权人会议,密切关注破产清算进程,发现破产方案有疑点、破产过程中存在损害我行权益的行为和显失公平的裁定、破产企业有逃废债嫌疑的,应及时向破产清算组主张债权,向债权人委员会、上级行和监管部门报告,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依法最大限度地维护我行权益。
对不符合破产条件,债务人、地方政府利用破产逃避债务的,当事行应及时向受理破产的法院提出异议,并向上级行报告。
涉及到我行重大实体权益的处分应当遵循总行相关规定的要求。
八、涉嫌犯罪的不良贷款处理 当事行在不良贷款处理工作中发现借款人存在欺诈行为,可能构成犯罪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采用刑事手段处理。
(一)借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取欺骗手段贷款,骗取的贷款被该单位占有、使用或处分的,当事行可要求借款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借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该单位的名义对外签订借款合同,将取得的贷款部分或全部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当事行应向该借款单位要求对借款合同承担民事责任。
(三)个人借用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以出借单位名义签订借款合同,骗取贷款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当事行可以向出借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的单位要求承担赔偿责任。
(四)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或者私刻单位的公章签订借款合同,骗取贷款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的,如有证据表明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当事行的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当事行可以要求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五)企业承包、租赁经营合同期满后,企业按规定办理了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登记,而企业法人未采取有效措施收回其公章、业务介绍信,或者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通知我行,致原企业承包人、租赁人得以用原承包、租赁企业的名义与我行签订借款合同,骗取贷款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当事行可以要求该企业承 担赔偿责任。
(六)单位聘用的人员被解聘后,或者受单位委托保管公章的人员被解除委托后,单位未及时收回其公章,行为人擅自利用保留的原单位公章签订借款合同,骗取贷款占为己有构成犯罪,当事行可以要求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九、和解
为最大限度实现债权,各级当事行可以在不良贷款处理程序中与债务人或保证人和解,变更贷款合同或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债务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
(一)诉讼外签订和解协议
当事行可以在司法程序启动前与债务人或保证人达成和解;采用修改债务条款方式达成和解的,应与债务人或保证人以书面形式订立和解协议。
修改债务条款方式主要适用于债务人有还款意愿,但生产经营暂时遇到困难,为降低其还款压力,对原债务合同约定的币种、利率、期限进行调整,或为增加担保能力调整担保方式的情形。以减免息等方式修改债务条款的应事先调查债务人和担保人的偿债能力,具体包括:
1.债务人生产经营现状、财务状况、筹集资金能力等。2.贷款基本情况。包括贷款现状及形成过程、贷款抵押担保情况。属保证担保贷款,应调查担保人经营状况等;属抵(质)押贷款,应调查抵(质)押物的整体概况、原值、现值、抵(质)押合法性、变现难易程度情况等。3.已采取的清收保全措施及效果。
4.债务人、担保人以及其他还款义务人还款来源的合法性情况。
5.其他可能影响债务人偿债能力的信息。
修改债务条款应坚持降低风险、带动收回、减少损失的原则,在不改变原贷款形态、不重新签订借款合同、不更换借据前提下,通过与债务人(担保人)签订协议补充的方式修改原债务条款,审慎订立新债务条款。
当事行应对债务人(担保人)偿债能力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对仍能够产生现金流、具有筹资能力、贷款风险可控的法人类债务人,审慎选择调整还款币种、还款期限、贷款利率、担保方式等修改债务条款种类。调整还款币种、贷款利率、担保方式等债务条款的,当事行应与债务人(担保人)重新签订还款计划,督促债务人(担保人)履行约定义务。债务人(担保人)未履约的,应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并恢复执行原债务条款(应在新债务条款中作此约定)。
(二)司法程序中的和解
在司法程序中达成和解的,应同时请求法院将和解协议副本附卷。
债务人不履行和解协议或有隐藏、转移、变卖财产等逃债行为的,当事行应及时采取保全措施、起诉或申请恢复执行。执行程序中的和解如执行法院因超过申请执行期限不予恢复执行,当事行可考虑依据新的和解协议另行起诉。当事行取得生效法律文书后,申请强制执行前,债务人自愿履行,但要求债务延期或减让,当事行可以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替代法院生效判决。当事行一旦与债务人达成新的协议,则判决所确认的债务即视为已履行。如债务人未按协议履行债务,当事行不能再对原生效判决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只能依新协议为依据另行向法院起诉。因此,当事行应谨慎运用诉讼中的协议履行手段,一般不宜在申请强制执行前与债务人订立还款协议。
执行中,被执行人有正当理由,且有还债诚意并明确承诺还债期限的,在其或第三人向法院提供充分担保的情况下,当事行可同意其暂缓执行,担保如有期限,暂缓期限应与担保期限一致,但暂缓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因特殊事由需要延长的,可以向法院申请适当延长,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当事行应要求执行法院就此制作执行笔录。被执行人或其担保人以财产向法院提供执行担保的,当事行应要求其依据《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担保物的种类、性质,将担保物移交执行法院,或依法到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十、以资抵债
当事行在不良贷款处理中接受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应重点关注抵债资产的产权和实物状况、评估价值、维护费用、升(贬)值趋势以及变现能力等因素,谨慎确定抵债资产抵偿的债权数额,对剩余债权继续保留追偿权。要根据有关制度,按照审慎接收、合法取得的原则,尽可能选择价值稳定、易保管、易变现,债务人或保证人拥有合法所有权或处分权,没有法律争议,且未 负担其他权利限制(如抵押权)的资产抵债,并及时办理确权手续。
诉讼外采取以资抵债方式和解的。当事行应事先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分析日常管理信息、现场调查取证的方式,全面获取拟收取抵债资产的有效信息。收取抵债资产应重点调查以下内容:
1.债务人(担保人)基本情况。包括债务人(担保人)概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
2.我行贷款情况。包括贷款基本情况、贷款形成过程、担保情况、管理成效等。
3.资产产权及性状。包括实物现状、使用情况、产权状况、存在瑕疵、管理和处置障碍等。
4.资产价值信息。包括资产收取评估价、市场调查价、政府指导价、协商谈判价、其它途径获得的价格信息和收益信息等。
5.预计管理成本。包括交易成本、管理成本、折旧损失等。诉讼中以以资抵债方式处理不良贷款的,除价值不贵重的动产、有市价或者其价格依照通常方法容易确定的财产外,当事行应当自行委托或申请法院委托依法设立并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抵债资产进行价格评估。
抵债资产属国有资产的,应委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可的具有国有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价格不合理的,当事行应当在收到评估报告后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法院提出异议。如有证据证明评估机构、评估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评估资质或者评估程序严重违法,当事行可以向法院申请重新委托评估。执行中以资抵债的,应请求法院做出以资抵债的裁定,需要相关部门办理过户手续的,还应请求法院向相关部门做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并及时办理过户手续。动产抵债的,其所有权自该动产交付当事行时起转移。不动产、有登记的特定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抵债的,该不动产、特定动产的所有权、其他财产权自抵债裁定送达债权行时转移。法院裁定抵债后,除有依法不能移交的情形外,应当于裁定送达后十五日内,将抵债资产移交债权行,被执行人或者第三人占有抵债资产应当移交而拒不移交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债务人提供的下列财产一般不宜作为抵债资产接受: 1.权利归属不明确、有争议或负担有抵押权或其他在先权利的资产,如未缴足土地出让金的土地使用权,已租赁给第三方使用且租赁期较长的财产。
2.债务人与他人共有且抵债行为未取得共有人同意的资产。
3. 涉及诉讼纠纷或被法院在另案中查封、扣押或采取其他保全措施的财产。
4.依法不能自由转让的财产、非法取得的财产,如社会公益设施,国家专控设备和军用设备,非法、违规、违章建筑物等。
5.预计保管、维护、处理费用高于变现价值的财产。
第三章 不良贷款处理中的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是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申 请执行前,为保证判决的执行或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分的保护性措施。为保证贷款债权得以实现,当事行可以在诉讼前、诉讼中向法院请求财产保全,查封、扣押、冻结借款人或保证人的有关财产。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当事行应审慎、准确提出保全申请,避免错误保全。
一、财产保全的条件
当事行发现实际控制着可用于偿债资产的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有出于恶意或非恶意地变卖、挥霍、转移、隐匿、毁损或抽逃可偿债资产的行为或可用于偿债资产因非人为的自然原因难以保存,如风雨侵蚀、日晒雨淋等使该物体发生质变,可能导致有关财产灭失或因被转移、隐匿等,不易找到而给执行带来困难的,可以在起诉前或诉讼中申请法院保全财产。
二、财产保全的程序
(一)财产保全的申请
诉前财产保全,当事行应当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诉讼中财产保全可以在起诉同时也可以在起诉以后向受诉人民法院申请。
(二)担保
当事行提出财产保全的,应当根据人民法院要求的方式和金额提供担保。担保形式可以是我行出具的银行保函。
(三)起诉
当事行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的,应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 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否则法院将解除保全措施。
(四)仲裁中的财产保全
不良贷款处理适用仲裁程序的,当事行应按照申请仲裁时提交给仲裁委员会的文件再提交一式三份,连同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公函,由仲裁委员会转交给被申请人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作出保全裁定。
(五)财产保全效力维持
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灭失或者毁损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及于该财产的替代物、赔偿款。当事行可主张就该替代物、赔偿款受偿,但应当及时申请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该替代物、赔偿款。
法院冻结债务人或保证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当事行应及时向保全法院办理延期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述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防止因超过保全期限导致偿债资产流失。
三、财产保全的具体措施
(一)债务人财产调查
当事行应事先做好债务人和保证人财产调查工作,要灵活采用多种措施,查找债务人和保证人可供清偿贷款债权的财产。
当事行可以到工商管理部门查询债务人或保证人的对外投 资情况及股东、注册资本情况,到机动车管理部门查询债务人或保证人车辆情况,到国土资源、房屋、林业、国有资产等管理部门查询债务人不动产情况,到国家专利局、商标局、版权局查询债务人知识产权情况。请求法院到企业开户银行查询被执行人银行存款。
法院实行协助调查令制度的,当事行可以通过请求法院颁发协助调查令的方式查找债务人和保证人财产。
(二)不动产的保全
对债务人和保证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行可以请求执行法院查封,变价受偿。查封土地使用权的效力及于地上建筑物,但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分属债务人与他人的除外。地上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的登记机关不是同一机关的,当事行应当请求法院分别进行查封并办理查封登记。
债务人和保证人全部或部分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但尚未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对该土地使用权或其分割部分进行预查封。
债务人和保证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全部缴纳土地出让金,政府有关部门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当事行可以向法院主张就政府退还的债务人和保证人土地出让金受偿。
当事行在保全或执行中发现有关部门恶意将已设定抵押担保的土地使用权收回或注销,或因其他过错导致抵押权落空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其违法行政行为或判令其赔偿损失。债务人和保证人可供执行财产或抵押财产为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经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协商后裁定予以处理,就转让所得扣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及有关税费后受偿。
对登记在债务人和保证人名下的房屋,当事行可以请求执行法院查封,变价受偿。查封房屋的同时应当同时查封该房屋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但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分属债务人与他人的除外。
下列房屋虽未进行房屋所有权登记,当事行可以请求执行法院进行预查封,待产权登记后可以请求执行法院变价:
1.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债务人和保证人的,其已办理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且尚未出售的房屋。
2.债务人和保证人购买的已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了房屋权属初始登记的房屋。
3.债务人和保证人购买的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或者商品房预告登记的房屋。
登记在案外人名下的土地使用权、房屋,登记名义人(案外人)书面认可该土地、房屋实际属于债务人和保证人时,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采取查封措施。如果登记名义人否认该土地、房屋属于债务人和保证人,而法院、放贷债权行认为登记为虚假时,当事行须另行提起诉讼或者通过其他程序,撤销该登记并登记在债务人和保证人名下之后,才可以采取查封措施。
债务人和保证人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在另案中已被法院查封的,当事行仍然可以请求法院对该不动产进行轮候查封。先查封 依法解除的,轮候查封将自动转为查封。
债务人和保证人名下有在建工程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对在建工程及其土地使用权进行查封,变价受偿。申请查封在建工程,应当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三)股权投资权益与收益的保全
对债务人和保证人在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法人企业中持有的股权或投资权益,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冻结,并在执行阶段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或以其他方式转让。
对债务人和保证人从有关企业中应得的已到期的股息或红利等收益,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裁定禁止债务人或保证人提取,禁止有关企业向债务人和保证人支付,并请求裁定有关企业直接向债权行支付。对债务人和保证人预期从有关企业中应得的股息或红利等收益,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采取冻结措施,禁止到期后债务人和保证人提取,禁止有关企业向债务人和保证人支付。到期后当事行可以在执行阶段请求法院从有关企业提取。
有关企业收到法院发出的协助冻结通知后,擅自向债务人和保证人支付股息或红利,或擅自为债务人和保证人办理已冻结股权的转移手续,造成已转移的财产无法追回的,当事行可以要求该企业在所支付的股息或红利或转移的股权价值范围内承担责任。
(四)租赁物及租金收益的保全
债务人和保证人将其财产、设备租赁给他人管理、使用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就租赁物变价受偿,或裁定取得租赁物的所 有权,也可以请求法院直接执行租金收益受偿。在对租赁物变现时,应当注意保护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避免因此导致买卖无效。
(五)证券经营机构及证券投资者的保全
债务人和保证人为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冻结、划拨其在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及其异地清算代理机构缴存的自营业务交易清算资金。有自营账户的,应冻结、划拨其自营账户中的资金;未开设自营账户而进行自营业务的,依法可以冻结其账户上的清算资金,但暂时不得划拨。如果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在法院规定的合理期限内举证证明被冻结的上述清算资金是其他投资者的,应当对清算资金解除冻结。否则,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划拨已冻结的资金。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的交易席位系该机构向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申购的用以参加交易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对证券经营机构的交易席位进行财产保全或执行。
债务人和保证人为证券(期货)投资者时,可以请求法院冻结、划拨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清算账户中该投资者的相应部分资金。
证券经营机构在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债券实物代保管处托管的债券,是其自营或代销的其他投资者的债券。当证券经营机构或投资者为债务人时,如果该债务人托管的债券未作回购质押,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依法冻结、提取。
(六)共有财产的保全 查找到的财产系债务人与他人共有,其份额不能确定导致难以执行的,当事行可以代位提起财产分割诉讼,确认债务人的共有份额,就该共有份额申请强制执行。
(七)债务人和保证人在转让程序中财产的保全
债务人和保证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但尚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查封、扣押、冻结该财产;如第三人已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且对此没有过错,不能查封、扣押、冻结该财产;如当事行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通过出卖财产逃避执行的,可以申请法院保全或执行该财产。
债务人和保证人购买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当事行在向第三人支付剩余价款或者第三人同意剩余价款从该财产变价款中优先支付的条件下,可以申请保全或执行该财产。
债务人和保证人将其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根据合同约定债务人或保证人保留所有权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该财产;如第三人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向法院交付全部余款,当事行可以申请保全或执行该款项。
债务人和保证人购买第三人的财产,已经支付部分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第三人依合同约定保留所有权,当事行可在向第三人支付剩余价款或者第三人书面同意剩余价款从该财产变价款中优先支付的条件下,申请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 依法解除合同,法院解除已经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当事行可以申请保全或执行债务人和保证人因支付价款而形成的对该第三人的债权。
(八)债务人到期债权的保全
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当事行可以对该第三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在执行程序中,当事行也可以申请法院执行该到期债权。第三人在指定期间内提出异议并为法院支持,当事行认为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可以另行对该第三人提起代位权诉讼。
(九)担保物权的保全
当事行对法院在另案中查封、扣押或冻结的财产享有担保物权,应当及时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或申请参与分配,并主张优先受偿权;如因未收到通知而未参与分配,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已经完成的清偿或者分配。
第四章 不良贷款处理中的司法执行
当事行取得以下生效法律文书,债务人在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予履行的,可以向有关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法院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
2.法院生效的支付令;
3.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
4.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 的债权文书;
5.经法院裁定承认其效力的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以及国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
因机构调整导致当事行名称变更的,应当向执行法院提供机构调整的相关证明材料。
一、司法执行的申请
对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当事行应在法定申请执行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避免因超时限导致债权落空。
(一)执行管辖
法院做出的生效法律文书,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应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执行。因执行法院缺乏执行力度或其他原因,导致案件难以执行的,当事行或其上级行可以向执行法院的上级法院请求督促执行、指定其他法院执行或提级执行。
(二)申请执行的期限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三)申请执行的数额
申请执行的数额一般包括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本金、利息以及因债务人未在法定期间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导致的迟延履行利息。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不足的,当事行应合理确定申请执行金额。
(四)申请执行的费用
当事行应依照有关规定,及时交纳申请执行费。执行法院允许缓交申请执行费的,应积极争取缓交,待实际执行回财产后,从执行回财产中扣收。执行收回财产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先冲销垫付的诉讼费、执行费等费用,减少诉讼费用垫付。
二、执行标的的确定
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一般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车辆、设备、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动产;房产、地产、林产、种植物等不动产;知识产权;对外享有的债权;对外投资取得的股权及相应的股息、红利;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财产。
当事行在申请执行时应注意,根据有关规定,以下财产不能强制执行:
(一)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家庭生活物品、生活费用、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超过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 品后,予以执行。
(二)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
(三)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
(四)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荣誉表彰的物品;
(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同外国、国际组织缔结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免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六)金融机构交存在人民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备付金,及其营业场所、运钞车;
(七)国家机关的国库款、财政经费账户及办公用房、车辆等办公必需品;
(八)军队、武警部队一类保密单位开设的“特种预算存款”、“特种其他存款”和连队账户的存款,但军队、武警部队的其余存款可以冻结和扣划;
(九)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专户管理,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
(十)社会保险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
(十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
(十二)证券交易保证金;
(十三)封闭贷款结算专户中的款项。
三、恢复执行
案件因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被执行法院裁定中止执行的,当事行如发现被执行人新的财产或新的财产线索,应当立即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四、多个债权人对同一债务人申请执行
在债务人是法人的情形,多个债权人均对债务人申请执行,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权,且其多数财产在其他执行案件中被法院冻结、扣押,当事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如债务人未经清理或清算而撤销、注销或歇业,其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或在其他情形下,执行法院对法人适用参与分配程序的,也可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
在债务人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的情形,债务人在另案中被执行,其大部财产已被查封、扣押、冻结,当事行已经取得执行依据,发现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权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法院申请参与分配,申请书应写明参与分配和被执行人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事实和理由,并附执行依据。
第五章 不良贷款处理工作中的其他法律问题
一、证据的收集与提供
当事行在不良贷款处理中应当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及时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证据。
(一)证据的收集
对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以及确因客观原因我
行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当事行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申请法院调查收集。
当事行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但应注意,是否准许延长举证期限,由法院决定。
当事行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的,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二)证据的种类
当事行一般应当收集并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含补充协议)、借据、提款凭证等涉及债权成立及具体数额的相关证据资料;
2.诉讼时效是否连续的相关证明材料(例如,处理通知单及与该贷款有关的电报、传真、函件等);
3.债务人和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及债务履行能力证明材料; 3.抵押物或者质物的现有状况、价值及权属关系证明; 4.债权债务变更材料;
5.已经采取非诉讼手段清收的情况及效果说明; 6.与本案有关的其他资料。
(三)证据的提交
贷款管理部门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根据案情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
二、变更、追加催收对象
当事行在诉讼中发现债务人或保证人有以下情形的,可以变更、追加催收对象:
(一)债务人为无法人资格的私营独资企业,无能力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裁定执行该独资企业业主的其他财产。
(二)债务人为个人合伙组织或合伙型联营企业,无能力履行还款义务的,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追加该合伙组织的合伙人或参加该联营企业的法人为被告或被执行人。
(三)债务人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不能清偿债务时,当事行可以申请法院裁定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企业法人直接经营管理的财产仍不能清偿债务的,可以申请法院裁定执行该企业法人其他分支机构的财产。
(四)债务人或保证人未依照法定程序分立为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变更、追加分立后存续的企业为被告。债务人或保证人未依照法定程序与其他企业合并或被兼并,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变更合并后的企业或兼并企业为被告。
(五)债务人或保证人无财产可用于清偿债务的,当事行发现其股东(开办单位)虚假出资、出资不足或抽逃出资的,可以请求法院变更或追加其股东(开办单位)为被告或被执行人,在出资不足范围内承担责任;如其实际没有出资或出资达不到有关规定确定的最低资本金要求,以及不具备企业法人其他条件的,可以直接要求其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六)债务人或保证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其股东(上级主管部门、开办单位)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致使债务人或保证人无遗留财产清偿债务或遗留财产不足清偿的,可以请求法院追加其股东(上级主管部门、开办单位)为被告或被执行人,在所接受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
(七)债务人或保证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如当事行有理由怀疑被执行人股东(开办单位)有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行为的,可以申请法院委托有关机构对债务人或保证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八)债务人或保证人未经清算即注销,债务人或保证人的股东(开办单位)在办理注销手续时承诺由其偿还债权债务,或做出债务已清理完毕的虚假陈述的,当事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或追加其为被告或被执行人;法院不予变更或追加的,可以对其另行提起诉讼。
(九)债务人或保证人依法改制,原企业的债务由改制后企业承担,当事行应向法院申请变更新设立的企业为被告或被执行人。
(十)债务人以其部分财产和相应债务与他人组建新公司,当事行认可的,由新组建的公司承担相应债务部分民事责任。债务人对所转移的债务未通知当事行或者虽通知当事行,而当事行未予认可的,仍应由原企业承担民事责任;执行中发现原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当事行可以申请追加新设公司为被执行人,由其在所接收的财产范围内与原企业承担连带民事责任。
债务人以其优质财产与他人组建新公司,而将债务留在原企业,新设公司应当在所接收的财产范围内与原企业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当事行可以申请追加新设公司为被告或被执行人。
上述情形,当事行也可以对新设公司另行提起诉讼。
(十一)债务人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可以申请变更其继承人、受遗赠人、遗嘱执行人、遗产管理人、财产代管人或无偿占有、接收遗产的第三人为被告或被执行人。
(十二)不良贷款用于借款人夫妻共同生活形成夫妻共同债务,借款人财产不足的,当事行可以申请追加其配偶为被告或被执行人;债务人与其配偶已离婚,当事行仍可申请追加依法应承担债务的配偶为被告或被执行人。
三、诉讼时效和权利除斥期间管理
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除斥期间是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
当事行应当按照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不良贷款建立诉讼时效和权利除斥期间管理机制。运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机制维持不良贷款诉讼时效的有效性,对已超过诉讼时效的不良贷款应尽量采取相关补救措施,争取不良贷款债权恢复诉讼时效,尽量不出现丧失诉讼时效的情况。对于有除斥期间的权利应在期间内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行使权利,防止权利丧失。
(一)不良贷款处理中的诉讼时效管理应当注意的事项
1.借款合同约定分期还款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如借款合同被撤销,返还已发放贷款资金、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3.当事行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视为主张权利,能够导致时效中断。
4.当事行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贷款债权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但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5.当事行可以要求债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以中断诉讼时效。
6.当事行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可认定对我行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7.当事行与债务人对账,债务人在对账凭证上签字盖章的,可认为时效中断。
8.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债务人向当事行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的,可视为新的时效期间。
(二)不良贷款处理中几种重要的除斥期间 1.合同法中的撤销权。
2.担保法中的保证期间。
3.当事行向个人独资企业发放贷款的,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贷款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当事行在5年内未向原投资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四、不良贷款债务人逃废债务行为的法律应对措施
(一)低价转让财产
不良贷款处理中,发现债务人或保证人无偿或以明显低价转让其财产,当事行可以依据《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请求法院撤销转让行为并执行转让财产。
(二)债务人或抵押人转让已抵押财产
不良贷款处理中,发现债务人或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当事行可以依据《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转让无效或直接对抵押财产行使抵押权。
(三)转移执行财产
执行程序中,其他单位和个人持有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票证,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经拍卖、变卖或裁定以物抵债后,需从现占有人处交付给当事行或买受人的,在接到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或通知书后,协同被执行人转移财物或票证的,当事行可以请求法院责令其限期追回;逾期未追回的,可以请求执行法院追加其为被执行人,在转移财产价值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四)破产逃债
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为了逃避债务而申请破产的,当事
行可以向受理法院提出异议,请求驳回债务人破产申请。法院经审理宣告债务人破产的,当事行可以在法院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诉。
五、不良贷款处理的法律档案管理
不良贷款处理法律档案是不良贷款处理法律工作需要使用及处理中形成的各类文件的集合,是不良贷款处理法律工作的基础资料。各级行应当注意整理和保存不良贷款处理法律档案。
不良贷款处理法律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债务人和担保人(如有)主体资格的法律文件; 2.债务人和担保人(如有)就不良贷款形成和提供担保的内部授权文件;
3.各类合同文本、补充协议及就不良贷款达成的任何书面意见;
4.合同履行过程中形成的借据、催收通知等法律文件; 5.各类担保权属证明文件或登记证书; 6.不良贷款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件;
7.贷款发放、管理和处置过程中的各类法律意见书; 8.债务人和担保人相关财产状况的文件、资料; 9.其他不良贷款处理法律工作需要使用的文件。
第五篇:公司章程修改行为法律意见
××××公司章程修改行为法律意见书
(范本)
××××公司:
受贵公司委托,本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对贵公司章程修改行为,进行法律审查,并出具法律意见书。
出具本法律意见书时,本所已委托×××律师对本次公司章程修改行为有关的文件资料及相关事实进行了审查验证和核查,按照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的精神,出具如下法律意见:
一、本次公司章程修改行为所依据的增资行为真实、合法、有效 本次公司章程修改行为所依据的增资行为已经公司董事会通过,并报经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用于增资的资产已经缴纳,并经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出资方式合法、有效。
(其余5700余万增资的出资方式、资产来源等情况说明)
二、本次公司章程修改行为程序合法性审查
本次公司章程修改,所涉及的章程修改行为已经公司董事会通过,公司董事会召开程序合法,并报经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
经验证,本所认为:公司本次公司章程修改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三、文件真实性审查 1.文件审查 贵公司于委托时提交的《 》、《 》等材料,均已核对过原件,确认此等文件真实性。
2.相关审批机关的批文
贵公司于委托时提交的《 》。对此相关审批机关的批文,直接确认此等文件内容合法性,不作实质性审查。
3.中介机构资质及其制作的文件
贵公司于委托时提交的《 》。对此相关中介机构出具的法律文件,相关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资质,均已核对过原件,确认此等文件真实性。
相关中介机构出具的法律文件,直接确认此等文件内容合法性,不作实质性审查。
四、结论意见
综上所述,本律师认为:××××公司本次公司章程修改程序、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本次章程修改行为真实、合法、有效。
×××律师事务所(公章)
律师:(签字)200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