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倡导村企合作,谋求双赢发展
倡导村企合作 谋求双赢发展
阜宁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08年-2010年,按照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统一部署,以项目化扶贫开发为抓手,以增加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中心,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创新扶贫机制,拓展扶贫方式,扎实组织实施村企结对共建工程。我县出台了《关于推动工商企业与年收入20万元以下村结对帮扶共建的意见》(阜发„2008‟21号),文件提出从2008年起,经过3年左右努力,使全县287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基本实现“八有”建设目标,年达标率30%以上。同时,为形成共建合力,激发企业结对帮扶的主动性,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对帮扶企业捐助的资金,企业可以凭各级扶贫部门及市委、县委扶贫工作队出具的专用捐赠票据,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税前列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挂钩村对结对帮扶企业发展给予土地、原料供应等支持。
2008年初,我们认为村企结对共建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牢牢把握共建的切入点,以正确结对理念推进互动发展。企业与村结对共建,不能片面理解为企业“单向输出”,为村出钱出物,而是要牢固确立村的主体地位,找准工作切入点,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共建水平。一要立足需要,共同解决结对村发展的主要难题。结对村要主动争取企业支持,与企业共同分析制约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找出急需解决的症结,拿出扎实举措。要发挥企业在市场意识、管理理念方面的优势,着力解决村级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方面的问题;发挥企业在引领创业、招商引资方面的优势,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双带”“双强”水平,化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要发挥企业在市场信息、投入战略方面的优势,着力解决项目农业规模不大、产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努力开拓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效益提升、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二要立足可能,因企因村制宜共同推进农村发展。从企业和村的实际出发,找准发挥企业优势与打造村域特色的最佳结合点,扎实推进共建。企业要从现在能够办得到、结对村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在“反哺”和“支持”上下功夫,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尤其是在参与村庄整理、配合环境打造、开发现代农业、吸纳村民就业、带动全民创业等方面取得进展。结对村要杜绝依赖思想,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奋力推动村域经济加快发展;对企业的帮扶要常怀感激之情、永葆进取之心,努力以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创新良好的外部环境。三要立足共建,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村企文化氛围。企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本着自愿的原则在结对村广泛开展扶老济困、救孤助残等公益活动;以文化设施共享、文体队伍联建、文化活动联欢等形式,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共同构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乡村文化。结对村要强化共建意识,主动关心、帮助、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要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养成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与企业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积极为企业出谋画策、献计出力,促进村企共同发展。
二、牢牢把握利益的结合点,以互利双赢理念谋求共同发展。合作双赢是村企结对共建的重要导向和动力,必须找准双方共同利益的结合点,以互利双赢的理念实现村企共同发展。一要把企业的发展与结对村的利益相结合。村企结对要以“优势互补、共建双赢”为主要目标,实现农村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促进互利双赢。要通过村企项目对接,加大“三资”投入农业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既为农村经济发展闯出新路,又为企业发展拓展新空间;要通过现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结对村建立比较稳定的种养基地,拉长产业链条,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机遇,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本运作优势,以农保区宅基地成片拆迁整理复垦为抓手,加快推进“三集中”,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群众根本利益,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结对村要积极支持企业的发展,优先为企业提供农产品原材料和低成本人力资源,为企业项目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在当地生产经营中遇到实际问题,实现村企联袂共同发展。二要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确定项目,既追求眼前利益,更谋划长远发展,真正使每一个共建项目都能建成优质项目、特色项目、群众满意的项目,努力打造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建共赢的新局面。要发挥企业和能人的凝聚效应和骨干作用,建立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兼的合作共建机制,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增强企业和农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农民长效增收、企业长期受益。要高瞻远瞩,立志做大事,创造条件整建制进行村庄整理,最大限度实现群众根本利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三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在村企共建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村级经济的发展,也要注重企业形象和品牌的树立;既要推动生产发展,也要促进乡风文明;既要注重经济发展上的合作,也要加强生态文明上的共建;既要推动村企综合实力的增强,也要加快群众民生的改善和幸福感、满意度的提升,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牢牢把握工作的着力点,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推动科学发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生态建设各个方面。村企结对共建也要全面确立改革创新的理念,找准共建切口,拓宽共建领域,丰富共建内容,推动科学发展。一要树立更高的工作定位。推进村企共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目标定位,高标准推进。我们必须把握时点,强势推进,培育出一批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村企共建、科学发展的典型,涌现出一批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优秀企业家。尤其是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要努力在村企共建中做规模、优质、特色项目;规模企业要努力以“三集中”带动“三农”的思路,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共建层次,努力争当村企共建的排头兵。二要探索更新的工作思路。企业作为结对村的“发展顾问”,要以新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和发展战略,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整合发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要把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入结对村,以企业家敏锐的眼光、前瞻的观念和市场化的理念,引导党员干部经营村庄、以工促农,成为农村发展致富奔小康的带路人。要努力在政策中寻找空间,在困难中寻找突破,以大智慧用活政策法规,以大气魄整合要素资源,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创科学发展优势。三要锤炼更实的工作作风。结对企业要牢固确立“以工哺农、报效桑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农村,扎根农村,在新农村建设的一线实践中服务社会、谋求发展。结对村党组织要以村企共建为契机,以开阔的思路、创新的思维,在创造性的工作实践中锻炼科学发展能力,锤炼求真务实的作风,切推动村企共同发展。要引导广大村民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能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共建企业和村域发展贡献力量。要切实加强村企党群工作的共建,为推动村企合作共赢、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大力度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责任到位。
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参与配合、镇村企业各负其职的工作责任机制。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各镇、各部门要相应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村企结对共建工作。二是强化协同配合。县扶贫办负责组织协调,经贸委具体负责工程实施,财政局负责奖励扶持资金筹措,宣传部负责舆论宣传和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统计局负责统计数据收集,监察局负责督查核查,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合力加快村企结对共建工作深入开展。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村企结对共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推行一把手负责制。各镇、各帮扶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本镇、本部门、本单位结对帮扶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明确一名领导分管,落实一个科室具体抓,一名中层干部担任联络员,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责任体系,有效保证结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
应当看到,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参与结对帮扶共建的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推进村企结对共建的难度将更大。我们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建议由原来的每村10万元增加到12万元。二是扩大结对帮扶主体的范围。建议将一部分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双强村纳入帮扶主体单位。三是不设时间限制。每年安排5-10个经济薄弱村为目标或者一个镇区排1-2个村,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诊,拟定村企共建帮扶计划,真正将村级集体收入20万元的目标实现。
第二篇:筑巢引凤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筑巢引凤”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443300湖北省宜都市职业教育中心 黄卫平魏远斌
一、背景介绍
宜都市职教中心创办于1938年,1985年由一所农业高中改制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走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之路,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突出中职教育特色,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特别是实训设备的不足、老化,导致学校的教学脱离了企业的实际,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毕业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痛定思痛,我们下决心要开门办学。
宜都市华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国营企业238厂下属一家配套机械制造公司,主要生产枪瞄、望远镜成品及零部件以及机械零件批量精加工。厂址位于宜都市聂河镇车湾,距离宜都市市区20多公里,随着238厂整体搬迁至孝感,使得该公司生产极为不便,原材料、产品装运以及人力成本都大幅增加,公司为降低成本不得不考虑将公司搬迁至县城附近,但由于资金有限搬迁一度暂停。公司急需合作伙伴解决厂房建设及人力资源问题。
二、合作模式
1、把企业引进学校
2007年在宜都市人民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我校与宜都市华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实训大楼一楼车间租赁给华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作为企业生产厂房,同时作为学校教育培
训基地,承担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实习。该公司有普通车床(35台)、普通铣床(18台)、钻床(15台)、钳工工位(50个)、数控车床15(台)、数控铣床(1台)等机加设备。通过这种引进企业入校园的校企合作方式,校方无需花大量财力购置实习实训设备,生产技术也与市场接轨,校方不用担心设备技术的更新,企业在学校内部,有利学生生产实习管理,厂方也无需再建厂房、增加工人数量,直接减少了人工支出,真正达到了“校企合作、互利多赢”的良好效果。
2、把课堂搬进车间
学生直接在公司车间完成专业的学习,把车间的单一生产职能转化为车间的生产和教育双重职
能。根据协议,该公司按照学校提供的学生生产实习计划及实习活动详细方案,安排学生从事以生产为主的实习工作岗位,为实习学生安排指导师傅,同时负责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安全保障。实习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时,工厂每月需付给实习学生同岗位正式员工所创造价值的60﹪-70﹪工资报酬,且不承担所产生的生产废品的损失。
3、把师傅请上讲台
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到公司进行实训,每一道工序在实训前,各车间都要安排具有高级技工
以上职称的专门技术人员集中对学生进行《操作规程》教育;同时,为每一个实习学生指定师傅,以“师带徒”的方式对学生提供实训指导。学生在企业以真实的场景和员工身份,在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和师傅共同加工工件,共同车、铣、焊、磨、锯„„把学生由学校到企业的转换“磨合期”消化在学校,使学校成为企业前伸的培训平台。
三、取得成效
1、加快了学校机加实训中心建设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必须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实训设备的老化、不足,教学与企业实际脱节等问题,通过校企无缝对接,迎刃而解。学校机加实训基地,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投资,也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难题。2011年该实训基地成功申报成为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项目。
2、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238厂整体搬迁至孝感,使得该厂下属一家配套机械制造公司—宜都市华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极为不便,原材料、产品装运成本大幅增加,部分员工由于厂地偏僻已离职,公司为降低成本不得不考虑将公司搬迁至县城附近,但由于搬迁需要一大笔资金用于购买土地及厂房建设而一度暂停,使得生产一度极为困难。经政府牵线搭桥,公司与宜都职教中心合作,学校将实训大楼一楼车间租赁给公司,作为企业生产厂房,同时作为学校教育培训基地,承担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实习。这样,公司一方面解决了搬迁所需的资金难题,使得有限资金用在生产上,同时学生实习也解决了公司员工不足问题。目前公司生产顺利,产品供不应求,畅销海内外。
3、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适应企业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亲自体验生产实践活动,这样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岗位意识、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实训环境和现实岗位真刀真枪地训练,学生熟悉了本专业的基本工具和主要仪器设备,培养了在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技能操作及管理的能力,一毕业就能熟练地参加生产实践,成为“下得去,用
得上,留得住”的技术骨干。
在实训中,我们积极推行“6S”管理模式,提高了实训效率与安全系数。同时,校企合作实现了“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推进了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实现了学生培养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素质,增加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培养技术工人,真正实现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种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具备两个优势,一是经过实践磨练,劳动技能扎实;二是熟悉企业情况,适应能力强。
“把企业引进学校,把课堂搬进车间”在宜都市职教中心成为现实,学生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实现了“五合一”,即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使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正在我校日趋完善。
第三篇:村企合作股份制
村企合作股份制:农村股份合作制的重要出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农村积极探索通过股份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与成果。但发展到现阶段,农村股份合作制的缺陷越来越暴露出来,难以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村企合作股份制在农村股份合作制基础上,将企业资源有效地引入到农村建设发展中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创新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一、当前农村股份制改革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改革开放之初,农村较早地实施了股份制改革。1984年,深圳福田所辖行政村开始股份制改造的实验。如岗厦村鼓励农民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第一批25户农民出资参股,共集资25万元。1985年又成立岗厦企业公司股份部,至1992年实行农村城市化前夕,其固定资产已有800万元。江苏等地农村也通过股份制改造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农村通过股份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明晰了产权关系。以往的农村集体经济,也存在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产权虚臵的问题。通过合作股的设臵,群众真正感受到自己在集体财产中的份额,并据此享有收益权,实现了“在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第二,集聚资源,实现了规模经济。在改制中,各村把耕地和集体资产统一集中到股份公司,村级经济实现了一体化发展,增加了积累,为今后进一步发展街道经济打下了初步的物质基础。第三,更新观念,促进了经济 1的发展。通过转制,促进了人们在公有制具体形式选择上的观念更新,不再拘泥于前人所选择的模式;促进了人们对现代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也促进了人们共同关心股份公司的经营问题,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尽管如此,农村股份制改革仍然遇到较多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境在于缺乏现代股份制所要求的信托机制。一些村在股份制改革中的人事安排上,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负责人都由村主要领导兼任,党支部书记兼任董事长,其余人员也都是村各级组织的领导。这样,村组织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实际上是被平移到了新的经济组织中来,股份制改革并没有改变长期形成的传统。正因为如此,村原来的集体资产名义上是由董事会经营管理,但因为董事会还是那些人,所以,实际上还是由村干部们在经营,村民们仍然无权过问。可见,无论是传统的经济体制还是目前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农村经济体制,都没能较好的解决股份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问题,因而导致村民经常对村委会不信任,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和农业产业化呢?笔者认为,村企合作股份制是解决农村股份合作制存在问题的重要出路。
二、村企合作股份制的特点
村企合作股份制不同于以前以村委会为核心发起的股份制改革,更不同于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种制度下,村民以土地使用权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入股,与工业或非工业企业共同投资组建股份公司。村民不需直接与市场打交道,个人承担较少的风险。而股份公司是村庄资源整合者和村庄经济活动的组织者,村民和投资加盟企业共同分享股份公司的发展成果。村企合作股份制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
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和农业产业化。
(一)村企合作股份制有助于提高村庄资产的运作效率。在“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经营制下,由于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实际上处于“虚臵”状态,因此,分散农户需独自面对多种风险,包括生产的自然风险和交易的市场风险。同时,分散化小农经营方式难以使农户通过私下的协商方式提供农业生产、社区生活所必需的公共品,农田设施等公共产品,供给陷入“囚徒困境”的帕累托最劣状态。而股份公司作为与市场对应的组织,与外部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将异质性的互补资源引入村庄,打破了封闭村庄的均质、超稳定结构,为村民经济利益的实现构造了一个具有利润目标的“寻利中心”。在生产实践中表现为,股份公司按照理性目标发挥作用,选择恰当的基于资源特性的价值增值活动,构建多元产业间良性循环的农牧产业链,形成农业产业的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贯穿于价值链,嵌入“以工资体现劳动价值,以奖金体现绩效,以福利体现平等,以股份分红体现公平”的利益分享制度,从而保证价值系统的有效运转。由此可见,股份公司以寻利为目标,将价值活动与制度机制平衡运作,不断内在地推动村庄资源与市场、技术资源以及企业家人力资源价值的有效整合,催生出具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现代农业,带来效率上的改进。
(二)村企合作股份制有助于解决股份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既有的村庄股份制改造并不能有效的解决股份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尽管这种股份制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产权,但由于股份制改造后的领导班子仍然是村委会的主要成员,政经不分使得农民不能对村委会进行有效监督,腐败问题严重。村民对村委会不信任,导致基层关系紧张,极大的影响了和谐农村的建设。而村企合作股份制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这种委托代理问题。一方面使基层的政治和经济彻底分离,股份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而存在,对股东和员工负责。这样,村民作为股东或员工对于股份公司的运作会更加关心,从而更加积极的监督与支持股份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村企合作股份制过程中投资加盟企业既是股份公司的运作方,同时也是股东。所以,投资加盟企业同时拥有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做到了出资人与运作人的统一,从而有效的减少委托代理的成本。
(三)村企合作股份制有助于参与各方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当投资加盟企业以资本入股,村民以土地、建筑物等入股后,根据同股同权、同股同责的精神,参与各方都能分享到股份制改造后带来的发展成果。村企合作股份制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村民的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的繁荣,而投资加盟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到新农村建设,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村企合作股份制合理性背后的利益逻辑
村企合作股份制不仅能提高村庄资产的运作效率,有效解决股份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且在理论上也具备可行性。
(一)从村民的角度来分析。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村民虽不是以个人而是集体方式占有土地,但村民拥有农地的承包经营权,以农户为单位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且社区集体不能以所有权为由无偿收回。也就是说在既有的土地制度安排框架下,实质上村民对土地拥有“准所有权”。一种严格界定了的权益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因此,土地对于村民而言具有“就业、生产资料、福利保障”三重价值,由此衍生出村民对于土地的三种预期权益:就业权、资产收益权和社会保障权。但在家庭分散经营模式下,在人多地少的国情背景下,土地的三重价值及其权益的充分实现面临诸多风险与约束。如果村民以这种承包经营权入股股份制企业,他可以获得比自己单独经营更好的经济回报,而无需承担耕种成本以及生产的“自然风险”和交易的“市场风险”。他既可外出务工也可以进入股份公司就业,还可以投资入股成为股份公司所有者,从而化解就业风险。股份公司的福利股分红为村民提供一定的福利保障。由于村企合作股份制有助于村民实现其对土地权益回报的基本诉求和期待,因此参与“村企合作股份制”是村民“合意”的选择。
(二)从参与投资加盟企业的角度来分析。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地区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各种要素价格高企。特别是地价和劳动力价格的持续攀升不断挤压许多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如何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是企业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广大的农村恰好为工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原因是,尽管当前农村拥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但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经济运作机制,使农村资产的运作效率十分低下,同时农村中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无法将这些生产要素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而这正是许多工业企业所擅长的。通过村企合作股份制,企业可以“低成本”的获取土地的使用权,保证土地契约关系的“稳定性”,同时能“规模化”集中土地进行开发。如果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就业也将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归属感。另外,参与投资加盟企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积累了许多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参与企业构建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企业战略资源优化配臵,实现收益最大化。在当前工业企业成本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村企合作股份制对于参与的投资加盟企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从村委会的角度来分析。通过村企合作股份制能有效的吸引参与投资加盟企业的资金、人才和信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提高地方经济的整体实力。同时,股份公司的福利股在某种程度上替代性地恢复了村组织的福利保障功能,在相当程度上能解决就业、福利和社区建设等政府职责内的问题,降低了村庄行政组织成本。而且,由于村企合作股份制有效的实现了政经分离,村委会主要承担一种支持者与协调者的角色,强化了村庄基层组织的合法性,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基层的社会矛盾,促进建设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可见,村企合作股份制同样容易得到村委会的支持。
四、一点启示
村企合作股份制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尝试。当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业集体劳动效率问题,村民通过一家一户在承包地上独自耕作、独享收益,大大的提高了村民的工作热情。但是,由于分散农户需独自面对多种风险,无法产生规模经济。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的今天,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和落后的经营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需要。此外,“统分结合”的集体经济实际上也处于一种“虚臵”的状态。尽管在苏南和珠三角的部分地方也曾经尝试过股份制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都是在农村封闭的系统条件下进行的,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股份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因而大大影响了改革的效果。相反,如果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进行,将企业资源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以村企合作股份制的形式有效地化解原有农村股份制改革中诸多难题,“三农”问题必将得到较好地解决。
第四篇:合作才能双赢
当你有一个苹果,分给同伴一份.你的快乐就会变成两份.当你遇到烦恼,向同伴倾诉,你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当你有一个红颜知己,分给同伴一份.你丫就多了一顶绿帽子.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是有限的,学会合作,懂的资源共享.你就踏上了成功的捷径
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
合作才能双赢
有两个饥饿的人有幸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其中一个人拿了于,吃完后便饿死了.另一个人拿了鱼竿.走向大海.但路途遥远.他走了好几天才到海边.还没来得及钓鱼也一命呜呼了.鱼可以暂时的充饥,但解决不了长久的生计,鱼竿可以用来解决未来的生计问题.但却对眼前的饥饿无能为力.有此可见.虽然这只是一则编造的故事,但是他讲出的道理却是毋庸置疑的.术业有专攻,我们不可能做到万事不求人,学会合作,才能登得更高,看得更远.学会合作,我们还需要对同伴对同伴充满信任.不轻易怀疑同伴.有一则事故讲的是一个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当死亡一步步向他靠近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处断壁残垣..更让人激动的是,旁边有一口生了锈的泵压井.旁边放着一瓶水.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请吧水倒进井中,故事中的主人公选择了放手一搏.结果他喝到了甘甜的井水.我不想去深究这则故事的可信度有多少.但是故事中带给我们的启发确实充满正能量的.去相信你的同伴.你会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五篇:莫干山镇劳岭村积极倡导校企合作模式
莫干山镇劳岭村积极倡导校企合作模式
我村通过招商引资平台,村90%以上的土地已流转,为提高村民转移就业率,我村积极倡导校企合作模式,增加村民劳动技能。一是积极联系成校,和成校合作,邀请成校老师来我村开办手工技能课,提高村民技术水平。二是与村内企业合作,建立企业见习基地,组织村民在基地实地学习技术。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渠道,向有招聘意向的企业推荐人才。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