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扩大扶贫效益
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 扩大扶贫效益
——翁源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启示
翁源县位于韶关市东南部,人口39.8万,省级贫困村48个。全县人均年纯收入2500元以下贫困户共7155户22831人,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5.74%,是省际边界欠发达山区县。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中,从实际出发,完善各项扶贫工作机制,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扶贫工作向着纵深发展。全年筹集扶贫资金5128.3万元,48个贫困村中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全部实现3万元以上;贫困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670.34元,比2009年增长71%,实际脱贫数2380户、9137人,占贫困村贫困户总数的61.3%,总人数的69%,达到并超过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扶贫开发工作呈现“五个新”变化
翁源县在推进扶贫开发过程中,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整县推进,统筹布局,并着力在工作机制,归档管理,帮扶规划,激励机制,营造助扶氛围,抓扶贫干部队伍上下功夫,有力地推动了“双到”工作良性开展,成效突出五个“新”。
一是贫困户生活水平呈现新提高。扶贫开发实行“靶向”疗法,随着帮扶项目的落实,贫困户的人均收入增幅较大,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比2009年增长56%。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已完成今年48个省定贫困村危房改造任务480户,整治了26个旧村庄。今年以来,加大对老弱病残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实施救济方式扶贫,做好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贫困户的基本公共服务得到了保障。
二是贫困村面貌呈现新变化。翁源县注重“形象整治”,依靠挂钩帮扶单位积极筹资和发动社会捐助,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实现村组织活动阵地“十有”,使48个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其次加大对贫困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硬底化村道89公里,自然村全面通机耕路,新实施水利项目81宗,水利农田受益面积3.2万亩;完成农村饮水工程 19宗,解决了1.68万人饮水安全;实施乡村“清洁美”工程,建立农家书屋37个,贫困村面貌变化大。
三是特色产业呈现新发展。在扶贫开发中实施产业扶贫,不但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也促进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全县糖蔗、蚕桑、蔬菜、水果种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传统种植业平稳发展,避免贫困户返贫现象的发生;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利用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特色产品、“订单农业”,与贫困户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结合起来,互补优势,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构筑了一个共同致富的平台。
四是干部作风呈现新转变。翁源县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好干部队伍骨干作用,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一线调研,一线指导,一线协调,各级领导及帮扶干部与当地党员群众一起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带好头,办实事,做好事,密切联系群众,干群关系融洽,干部作风呈现出新的转变。五是基层组织战斗力呈现新增强。翁源县注重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结合、双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有了较大的成效。通过抓好贫困村干部培训工作,提高了村级班子素质。结合扶贫工作在农村党组织范围内开展了“三强”支书活动,涌现了一批科学发展能力强、民主管理能力强、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强的党支部书记。同时,在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中,实施“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加大对村务、财务公开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了村班子的民主管理意识。通过实施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和实行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发挥党员创业先锋和带头致富的作用,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早日脱贫,基层组织战斗力呈现新增强。
二、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有效增强扶贫力度
翁源县为避免各帮扶单位缺乏协调,项目无法实现聚集效应的问题,在扶贫工作中,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增强帮扶效果。
(一)实施“三个一百”示范带动。利用党员创业,脱贫先锋,村貌引领的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有效的解决没目标,没学习对象,没对照的问题。
百名党员创业示范带动: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以“帮一户,带一村,兴一业,富一方”为主要内容,通过为农村党员提供贴息信用贷款、技术支持等来帮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让创业致富的党员来帮带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解决了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已帮扶党员创业示范户310户,提供贴息贷款1200多万元,党员创业示范户帮带贫困党员和困难 群众1850户,为有资金需求的130户贫困党员和群众帮助解决生产资金200多万元,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的创业示范带动作用。
百户脱贫致富示范带动:每村挑选3—5户贫困户培养成脱贫致富示范典型,帮扶责任人为贫困户“出点子、给票子、找路子”,从资金、项目、市场信息、科学技术等多种渠道多方位地提供扶持,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并力争脱贫致富,为其他贫困户脱贫带好头,树立榜样。
百村面貌变化示范带动:根据各贫困村的情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选择班子战斗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村作为扶贫开发示范村。单位出资和发动社会捐资集中投入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村干部承诺、评议、考核制度”、争当“三强”支书活动,推行“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双得效,为其他贫困村树起典范。
(二)实施“四个一千”活动项目。县级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技能培训、劳力转移、农房改造、学子受助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解决项目推进推动力不足的问题。
千人技能培训:积极整合各部门培训力量,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发挥农村远教平台等作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到目前为止,已组织15208人次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贫困家庭应届初中毕业生418人就读扶贫技校。
千名劳力转移:制定“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积极与用人单位、城市劳务中介组织建立联系,加快劳动力转移。到目前为止,共向珠三角输送1889人,向本地企业转移3455人。千户农房改造:对需要修缮或改建危房的贫困户给于资金补助。目前,已规划今年48个省级贫困村危房改造任务480户,整治了26个旧村庄,筹集432万元对“5〃6”特大洪灾中216户全倒贫困户住房进行了补贴建设,筹资补贴修缮1336户贫困户住房。
千名学子受助:我县为促进教育公平,以“创教育强县”为抓手,积极调整校点布局。去年以来,全县共撤并教学点3个、小学高年级16所。帮扶干部对1643名贫困户在读子女直接给于资金、书籍、学习用品等扶持,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上不起学、读不好书,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力。
(三)实施“五个万亩”增收计划。翁源县大力实施“五个万亩”工程,实现扶贫开发的联动效应,打破村村帮扶不具有整体性、规模化的难题,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
万亩糖蔗增收:把糖蔗种植作为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并依托茂源糖业龙头企业,合力抓好技术指导、蔗种供应、肥料保障、资金等各个环节,大力支持贫困户加入糖蔗产业行列,增加贫困户在发展糖蔗中的收入。今年种植糖蔗达5.3万亩,扶持410户贫困户种糖蔗,户均增收2600元,人均增收684元。
万亩蚕桑增收:发挥国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单位---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通过实施“支部+协会”、“公司+研究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构筑助农增收平台。今年全县种植桑园达3.2万亩,扶持350户贫困户种桑养蚕,户均增收3250元,人均增收855 元。
万亩蔬菜增收:把企业作为拉动农业增效的龙头,通过落实各项鼓励扶持政策,我县先后培育了翁源宝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是粤北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之一,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还积极的扶持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帮助建立蔬菜绿色种植种苗基地,培育的种苗无偿提供给贫困户种植。还建立了5000亩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区,发展无公害蔬菜,积极与家乐福对接,让贫困户农产品直接进入家乐福,免去相关服务费用,在采购价格、结算方式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于优惠和便利,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收入。今年全县种植蔬菜达14万亩,扶持426户贫困户种植蔬菜,预计今年户均增收2500元,人均增收930元。
万亩花卉增收:我县把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龙头,建设江尾镇境内省道S245线两旁的万亩花卉栽培示范区和周陂镇华力花卉园艺基地现代花卉栽培示范区,辐射带动官渡、江尾、坝仔镇境内省道S245线两旁的花卉长廊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花卉产业大格局。同时,坚持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相结合,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不断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县种植花卉2.1万亩,预计今年产值可达3.3亿元,吸收500多名贫困农户为花卉产业工人,可为贫困户增收480万元。
万亩水果增收:引导贫困农户为水果的产、供、销提供劳力服务。同时,还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名牌战略,重点培育三华李、九仙桃等优质品牌,增加竞争力,并发挥“三华李地理标志”、“九仙桃地理标志”的优势,提高附加值。今年水果种植规模已达13.1万亩,扶持200户贫困户种植水果。
三、翁源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为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效开展,翁源县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责任机制。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结合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任务,层层明确责任,工作落实到人,定期召开情况分析通报会、工作现场会,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各级班子共同抓,驻村干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组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督导组,对帮扶单位和各镇(场)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每月1次以上的检查、督促、指导,考核其责任制落实情况和落实帮扶任务情况。同时,规定督导组长列席参加各镇(场)党委讨论相关扶贫开发工作的会议,指导各镇(场)制订各阶段工作计划,管理好帮扶干部。三是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定期与帮扶的省直单位、江门单位、市直单位相关负责人召开情况通报会。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贫困村看望驻村干部,经常与帮扶单位的负责人联系或登门拜访取得支持。
(二)在归档管理上下功夫,为扶贫工作打牢基础 翁源县在推进扶贫工作中,严格实行户有卡、村有册、镇有薄、县有库的管理模式,确保电脑记录与卡、册、簿、库数据一致,并且总结坑尾村归档管理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广。翁源县统一印制《翁源县“双到”工作考评纸质资料规范要求》,进 一步规范各被帮扶村和帮扶单位的档案项目,将资料整体分为三大项,并细化为20小项,统一台账,统一立卷规范,保证档案质量。对规档的文件资料统一纸质,统一格式。针对档案动态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对台面工作的规范力度,确保卡、册、表内容有真实性、有针对性、有逻辑性、有一致性。
(三)在帮扶规划上下功夫,确保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合翁源三大功能区的规划,因地制宜,因规划布谋,在以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为主要载体的翁北片现代特色农业生态发展区,进一步做强农业经济,引导片区内的贫困户着力发展糖蔗、蚕桑、蔬菜、花卉、特色水果等特色农产品,提升其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在以县城新老城区为载体的翁中片新型服务业优化发展区,发挥旅游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引导部分贫困户转移就业。各帮扶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把开发项目作为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的重要渠道,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44个,其中农业项目90个、工业项目41个、商贸旅游项目2个、招商引资项目11个。利用帮扶村特点和地理条件,兴办鸡场、猪场、鱼塘和农贸市场收取租金,新坪村办起了汇丰鸡场可为村委获得租金5万元,坑尾村通过加固鱼塘实现租金2万元,太坪村兴建农贸市场可实现租金6万多元。江门市帮扶单位新会区崖门镇发挥“广东省养禽专业镇”的优势,在松塘村发展山鸡养殖,针对重点帮扶贫困户,采取“送种苗、送饲料、送技术、包收购销售”的方式帮扶到户,投入11万元,兴建山鸡养殖示范基地工程,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双丰收。
(四)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营造争先良好局面。翁源县把开展“情暖翁江”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通过年度一评、三年总评来激励帮扶单位、个人和被帮扶对象分别争当“红旗团队”、“帮富使者”、“脱贫之星”。活动对评为“红旗团队”、“帮富使者”、“脱贫之星”的除颁发锦旗、荣誉证书、奖牌、奖金,以及汇编获奖单位、个人事迹材料,利用报纸、电视、专刊等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外,还对评选为“帮富使者”的机关工作者,县级的将呈批表归入干部现实表现台帐并作为提拔使用重要参考;省、市直单位、江门市及中直驻粤单位的由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向各单位发出记功函。让有为的有名、有位、有誉,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今年,翁源县共评出了10个“红旗团队”,20名“帮扶使者”,66名脱贫之星,极大的鼓励了先进,激励了后进。例如龙仙镇贵联村的贫困农民朱福善,扶贫之前家中只有3亩地,无技术,无指导,无资金,只能勉强糊口。今年,在驻村干部的协作下,加入了淮山薯产业基地,还免费获得化肥、种子和技术指导,家中的三亩农田种上了淮山,年实现每亩纯利6000多元,年收入达18000元,日子过得越来越舒适,是远近闻名的脱贫之星。
(五)在营造助扶氛围上下功夫,激发社会帮扶热情。为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动员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力度,想方设法策划活动,搭建平台,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氛围。一是拓宽资金募集渠道,引导外出乡贤,企业为扶贫开发捐资捐物。二是建立完善帮扶企业关护机制,给予帮扶企业优惠政策,着力打造 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关爱企业的人文环境。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广播设立“情暖滃江〃在行动”专题报道栏目,拍摄制作《情暖滃江》电视专题片,通过开展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构建扶贫“双到”文化。
(六)在抓扶贫干部队伍上下功夫,提升扶贫工作战斗力 针对帮扶干部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村“两委”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不配合的问题。翁源县进一步强化责任领导示范,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双到”工作的战斗力。一是强化责任领导示范。29名县四套班子成员对挂钩帮扶的贫困村,必须亲自过问、亲自深入贫困户、亲自制定措施;二是建立驻村干部现实表现台账,组织部门注重跟踪掌握干部在扶贫工作当中的突出表现,对那些政绩突出,对能干事、埋头苦干、善于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干部进行表彰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用人有权机关,在扶贫工作中涌现了一批办法多,能力强的“帮富使者”,起到了模范作用。三是按照“面向农村党员、强化党性锻炼、注重基础理论、突出实用技术” 工作思路,在全县建立了村“两委”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大农村干部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实现“建立一个基地、带动一批党员、带富一方群众、带强一个镇村”。四是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和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帮扶各方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制度,通过上党课、座谈会、交流会和联谊会等形式增强帮扶各方的认识,增进友谊,形成共进退,共奋斗的良好精神状态。
第二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抓手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抓手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全县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启动会议上的讲话
孙咸好
(2007年9月10日)
同志们:
今天是第23个教师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这个光荣的节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向全县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刚才在庆祝表彰大会上,县委县政府对教育战线上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县委郑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县教育事业振兴崛起寄予了厚望。表彰大会的召开,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全县教育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牢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嘱托,振奋精神,自加压力,奋发进取,夺取教育工作的新胜利。办好教育,质量是根本。质量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现在我们召开的会议,就是要全面总结“教学质量年”活动情况,明确新的教育形势和新的奋斗目标,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动员全县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质量年活动扎实有效,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去年9月10日,我们召开了全县“教学质量年活动”启动会议。会后,全县教育系统积极行动,制定了《质量年活动方案》。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我们工作重心明确,各种举措务实有效,工作方法不断创新,《质量年活动方案》得到有效落实。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县中小学教学质量均上了一个新台阶。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三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教学质量年活动启动迅速,方案具体。全市“教学质量年活动”大会开过后,我县迅速启动了“教学质量年活动”,并且很好地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学质量年活动”中,教育局首先成立了教学质量年活动领导组织机构,在市教学质量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东海县2006—2007学教学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东海县中小学教学工作奖惩及目标考评办法》。教育局与各中小学校长签订了《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明确校长是“教学质量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质量年活动的具体方案,目标量化到人,责任明确到人,切实做到了一校一案,科学具体,可操作性强。通过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全县上下形成了牢固的抓质量意识,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全县迅速形成了齐心协力抓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是教学过程管理形式多样,科学务实。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向管理要质量,向过程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抓实抓好过程管理。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校,深入学校指导工作,开展听课活动。教育局于去年10月份分别召开了高中、初中、小学教学质量专题分析会,总结阶段性工作,查找问题,推进“教
学质量年活动”深入开展。局组织人员对教学质量年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通过听汇报、查阅档案材料、进班听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检查活动开展情况。督查后,及时下发督查通报,查找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推进“教学质量年”活动面上工作的有效开展。教育局通过教学常规检查、专题质量分析、分年级专题视导、百堂好课展示、分层集体备课、强化校本教研等措施,加强过程监控,推动了学校面上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局全年下基层调研13次,组织集体备课100多次,听课3000多节;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举行好课展示200多节,送教下乡40多次,实行资源共享,示范带动。
三是教学质量年活动推进有力,成效显著。今年5月全市教学质量年活动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会议提出了全体高三教师努力向“一分工程”要质量。会后我们在高三年级着力开展实施“一分工程”计划,这项措施让我们在高三最后阶段冲刺收益很大。今后“一分工程”应该推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抓好“一分工程”就能够抓出老师和学生的信心,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就要在一分一分的积累上做文章,让学生每次考试都能进步一分。这就是我们要在课堂上解决的大问题。由于我们强化了科学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务实拼搏,质量年活动成效显著。今年高考,我县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县本科达线2361人,其中应届1772人,往届589人,普通本科文化达线1377人,其中应届1056人,往届321人。全县应届文化本科达线数四县第一,东海高级中学应届文化达线数四县第一,白塔高级中学应届文化达线数全市三星级高中第一,从而实现了年初预定的三个“第一”的目标。县政府对今
年高三教学和管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县教育局颁发了嘉奖令,向东海高级中学、白塔高级中学发了贺信。县教育局被市教育局授予“高中教学管理综合奖”。东海高级中学、白塔高级中学被授予“教学管理综合奖”。石榴高级中学、东海外国语学校被授予“教学管理进步奖”。东海高级中学、白塔高级中学、石榴高级中学被授予“教学管理特色奖”。新课改发展态势良好,2008届高三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全县4A过线人数425人,全市第一。新高三上学期高二期末全市统考,语、数、外三门总分达模拟本科线,我县上线1253人,占全市25.5%。东海高级中学达到1000人,超新海高级中学207人。中考高分段人数、高级中学录取分数及低分人数与先进县区差距明显缩小。600分以上人数2305人,650分以上696人,高分段学生数和学生优秀率与上一届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600分以上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300人。小学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今年的六年级毕业测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全县19000多人参加测试,平均分在8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达到6000多名,优秀生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同时低分率明显降低,小学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性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我们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在座各位校长、教干、教师不甘落后,自我加压,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苦干、实干、巧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局班子全体成员,向各位校长、教干、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不同类型的高中、初中、小学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差距很大,同类学校之间差距也很大。有的学校各年级学科成绩呈上升趋势,有的学校则徘徊不前甚至呈下滑势头。校际间差距较大,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不利于全县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对有效教学方法研究不够,教学中重视教师讲授忽视学生接受、重视大量训练忽视精选精练、重视同一步调忽视分层指导、重视大容量快节奏忽视细思考真反思的现象严重,有些学校以考代教,表面上想从考试中发现问题,实际是一种教学工作懒惰的表现,用考代替了对教法学法的钻研,这些均是教学不务实、不科学的表现,都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瓶颈。
三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许多学校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还是依靠加班加量的“苦干”;校本教研不力,对教师有效培训不够,导致许多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严重不足;缺少“一抓三年、一抓六年、一抓十二年”的长远战略思想,小学、初中、高中在基础夯实、习惯养成、思维开发、能力培养等方面严重脱节,质量提升的后劲不足。尤其是初中这个中间环节,腰身不壮,向高中输送优生数量偏少。今年中考,有的初中学校600分以上学生数是“零”。
四是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统一管理有余,分层管理不足。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都客观存在差距,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应该认真研究这些差距,找出科学管理方法,而不是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讲解有余,启
发学生不足,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这就导致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面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集体、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管理方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全面启动全县“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市教育局已于8月25日召开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大会。因此,我们要在认真领会市“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精神的基础上,迅速、全面启动我县“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继续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学习,明确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首先,明确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是“教学质量年活动”的深入和继续,为的是解决一些制约教学质量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教学有效性偏低、学生学习能力偏低等。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也是应对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有力举措。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可以锻炼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从而真正提高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明确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的“五项目标”。各校全学年要紧紧咬住以下“五项目标”,采取各种科学务实的举措,逐一实现它。“五项目标”为:一是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驱力;二是制定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努力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四是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五是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和层次。
(二)采取务实的新举措,实施“六大工程”
抓好“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学习习惯养成及学习内驱力激发工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内需力和学习信心,通过加强课内外的学习管理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管理,重点要抓好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后复习习惯的养成、作业的规范及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各中小学要大胆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和内驱力。远学潍坊一中、诸城一中、杜朗口中学的励志经验,近学本县高级中学等中学的有效做法,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几条措施,强化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主动学习的愿望。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室、宿舍、食堂文化,进行励志教育、感恩教育、成功教育、耐挫教育。
二是大力实施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工程。通过深入解读和认真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规范“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的教学行为,做到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课外辅导、有效组织实验、有效进行评价。各校要把抓常规管理当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来对待,切实抓好落实。县局业务科室要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公布、反馈,推广先进典型,年底进行验收。
三是积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观摩课、听课评课等活动,重点探索和把握新授课、讲评课、复习
课和自习课等四种课型的结构特点和规律,实现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指挥者真正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各中小学要把构建学校教学模式作为校本研究课题吸取外地经验,将其本土化、校本化。高级教师、名师、学校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要大胆实践,率先上研究课,示范课,发挥其应有作用。
四是大力实施优质资源进课堂工程。通过开展“送教下乡”、“教学开放周”、“好课展示”等活动,落实“送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确保“优质资源”优质而高效地进入课堂,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积极构建促优转困的帮扶模式。各校要从“抓面”过渡到“抓点”,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制定具有个性特色的《培优帮困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优秀生、激励边缘生、帮扶学困生、找回流落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开学报名之初抓起,摸清学困生的类型和底数。要多给学困生一些关爱,甚至偏爱,让学困生感到温暖,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六是大力实施立体评教工程。通过抓实教学视导、过程监控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市教育局规定,从今年开始,每三年一轮次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性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合格的发给“课堂教学合格证书”,作为职称评审等必备条件。评价的主体分专家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三部分,并层层上报把关。从08年起,教师课堂教学的
评价结果将作为职称评定条件之一,赋予一定权重。凡破格申报职称的教师,其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达到“优秀”等级。
(三)强力抓好毕业班教学,继续提升高、中考成绩 首先,要科学合理高起点进行目标定位。没有目标,就没有追求;没有目标,就没有工作压力和动力。07年高考,我们提出了“三个第一”的奋斗目标,经过努力终于得到实现。08年是高考方案改革的第一年,我县生源和师资力量都不占优势。但是我们要立足现状,狠抓提升,把应该拿到的高考人数份额拿到手,不丢掉,不减少,把有提升余地的部分,尽最大努力提升到位。所以我们提出08年高考,达线总人数要在07年基础上力争有新的提高,东海高级中学达线人数力争突破1000人大关,白塔高级中学力争继续在同类学校中保持第一。二中、石榴、房山、外国语要有新的进步,其他星级学校力争实现零的突破。高
二、高一年级要按入学成绩,根据比例,从早下达分解高考指标,把基础工作做好。中考要继续扩大优秀学生数量,降低低分率,保证参考率。600分以上学生总量在07年基础上再增300—500人,总量争取接近3000人,继续缩小与赣榆的差距。只有大面积提高中考的优生量,才能为高中学校输送充足的优秀生源,为赢得高考奠定坚实、雄厚的生源基础。教研室要把600分以上人数指标,依三年前的小升初的成绩,按比例分解到各初中校,并进行跟踪考核。对初
二、初一年级,从现在开始,也要根据入学成绩逐年下达优分指标,并进行跟踪考核。小学重点是打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起好步,开好头。要大面积提高优秀学生比例,把基础做牢、做大。
其次,明确“一把手工程”。校长仍然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学成绩的好坏,校长负主要责任。因此校长要一门心思放在教学上。校长既要抓好基础年级,更要抓好毕业班,要心系毕业班、坐镇毕业班,对毕业班实施零距离管理。对毕业班的教师要定目标、定任务、定奖惩。校长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参加集体备课和月考分析会,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教情、师情和学情,及时诊断问题,及时采纳有益建议,调整管理措施,提高管理质量。
第三,实施分层目标考核。将教学考核目标层层分解到位,奖惩层层明晰到人,不同类的学校班级、学生各有目标。要千方百计提升尖子生的弱势学科成绩,全方位关注指导临界生,实施有效的引导和辅导,提升薄弱学科成绩。
第四,认真研究08年高考方案,加强分类视导。针对08年高考,要想方设法搜集信息,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突出“语数英”三门必修课,强化两门选修课。同时,要统筹安排,确保条块成绩和综合成绩齐头并进。对出现的高考新课题,要集中力量研究攻关,出思路,出办法。教育局要继续加强“分类的专项视导”和“回头看的针对性视导”,引领教师俯下身子有效抓好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认识到位,组织领导有力。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同志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由具体业务科室组织实施。各学校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配套政策,制定活动方案。要采取1—3条管用有效的措施,让每个任教教师的任教学科效益有提高,让每个老师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效益。
二是要以队伍作保障,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效益年活动的骨干力量,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各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学经验和能力等实际情况,组织拜师、结队,新老结合,促进共同提高。教研室要进一步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力度,既要研究情况,又要提供指导;既要听课,也要评课,而且要跟踪听课评课,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是学校教干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校长要关注课堂教学,深入教师中参加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分管教学副校长要带头上研究课、示范课。教研室要定期组织校长、副校长开设公开课,给全体教师放出样子,做出表率。
四是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落实,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工作措施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再正确的政策也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把抓落实情况作为检验干部执行能力的重要标准,积极营造崇尚实干、埋头苦干、善于巧干的良好氛围。局班子成员要深入所包学校,多听课,多靠前指挥。校长要多研究教学,少研究关系,多静下来思考问题,少跑动、少应酬、少交际。要克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不良倾向,树立长期作战、正视困难、敢打硬仗的进取精神。要经常反思自己,上级的政策我是否执行到位了,是否有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的现象;反思我的主要精力是否放在学校管理、教学研究与管理上了,是否有马虎应付、得过且过,甚至心思不集中,追求吃喝玩乐、贪图享受上了;要反思自己作为一任校长,学校常规工作是否做到位了,特色工作是否有创新,整体工作是否有进步。只有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的人,只有具备强烈责任感和进取心的人,才能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才能积极主动,开拓进取;才能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成绩,赢得大家的公认。
同志们,新学年已经开始,“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已经启动,艰巨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需要我们付出加倍努力,我们也倍感压力巨大,责任重大。但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发扬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负重加压,奋力拼搏,埋头苦干,我们就一定能够再次谱写东海教育辉煌篇章。
第三篇:以思想建设为抓手
以思想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首要条件,加强和改进德建设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师德师风决定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内涵,是一所学校最具魅力的标志,是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的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我校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谁来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十分重视,扎实深入并富有创新地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开展轰轰烈烈,效果显著,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学校的领导能把师德建设年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成立师德建设提高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师德建设提高活动方案,部署师德建设提高活动,每项活动学校领导都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到位。
二、加强师德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狠抓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校并将相关禁令和工作纪律张贴在教师的办公室,增强了教师们的法纪意识,规范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3、组织教师分批观看了《师德启示录》录像,学习了先进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了讨论,让每位老师谈感想,谈体会,他们都决心以先进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人民满意的教师。
4、学校利用一切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把握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提高认识、规范行为,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形式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与创新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并写出师德反思、心得体会。同时,学校认真向教师传达了地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组织教师逐条学习,并将主要内容制成宣传牌,每位教师抄录在政治学习笔记本上,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并落实在行动上。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地区教师师德禁令及其师德规范,并均公示上墙,使教师人人熟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有举必查,查实必处。通过学习,增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水平,使教师端正了教育思想,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培养、教育每一名学生。
三、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系列活动要把师德真正落在实处,必须通过必要活动为载体:
1.召开了师德提高年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学校领导作了师德建设年工作的动员部署,使每位教师提高了对师德师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了参加这次活动的自觉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师德修养计划。举行了教师公开承诺签字仪式,全体教师把庄严的承诺留给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他们都能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在教师中进行了“五师”教育:
(1)铸师魂,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2)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3)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四三二一”目标: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
(4)正师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5)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五师”教育工程的实施,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学校掀起了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个勇创教育佳绩的热潮。学校师德典型事迹层出不穷,一批师德标兵,他们在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悉心育人,为我校广大教职工树立了榜样,他们用爱塑造爱,用心雕塑心。“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而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累累的教育硕果,学校的办学育人工作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创新开展“师生相互承诺,共创和谐教育”活动,在开学典礼上师生相互承诺,师德标兵老师代表全体老师向全体学生做出郑重承诺:“
一、关爱每一位同学,不歧视,不体罚,不侮辱;
二、认真上好每节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上课时不使用手机;
三、按
要求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不马虎,不敷衍;
四、保持良好形象,仪表整洁,课堂上不抽烟、不讲脏话,不酒后上课。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全校学生向各位老师庄严承诺:“
一、尊敬老师,虚心接受老师们的教育,不顶撞,不抵触;
二、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不迟到,不早退;
三、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按时交送,不拖拉;
四、树立良好形象,仪表朴素整洁,不打闹,不骂人,不吃零食,不穿奇装异服,不染发,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各班所有授课教师和学生代表还在承诺书上签名,并将承诺书贴在教室内,接受对方的监督。通过这一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了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高兴,为创建和谐教育奠定了基础。
4、在教师中禁止使用教师禁语,提倡教师使用教育艺术语言。向学生展笑脸,学会用激励方法教育学生,通过此项活动使每位教师知道了应该怎样说,怎样做,每位教师在此项活动中都有所感悟。
5、学校在学生中进行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共征集到“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200多篇,从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事迹。
6、开展了爱生家访活动。学校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爱生活动,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做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把班集体和学校当作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7、帮扶活动,真情投入。为了真正把“手拉手、心连心”帮扶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开发德育资源,把以往简单的经济资助变为全方位的爱生助学活动,启动了以“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为宗旨的爱生助学的“三定帮学”活动(帮做人、帮学习、帮生活),使资助活动进一步拓展空间,提升了活动质量。首先学校要求每班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帮扶对象;其次学校对30多名学生给予了不同层次的资助、帮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帮扶对象,每名教师都和联系的学生结对子,深入班级学生中间关心、爱护学生,做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师爱,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更学会做人。通过活动,实现了后进生无掉队,特困生无失学,优秀生更优秀的目标,全体教师坚持爱心第一、教育第一、资助第一,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学校的温暖、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温暖。
8、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师德群体的良好形象,坚决杜绝师德不良现象的发生,学校通过向社会各界进行教师师德问卷调查和组织学生评教等活动,对教师的师德进行监督,从而使师德建设工作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四、加大民主管理力度,树教育行业新风我校历来重视对学校的民主管理,深入贯彻执行《工会法》、《教育法》,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思想,不断拓宽民主政治渠道,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完善学校民主监督机制,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水平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年来,一直把“坚持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推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做为民主管理的重中之重。
1、找准公开重点,突出关键环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校务公开成为学校教师知情、参事、议政的主要窗口。在校务公开的实施过程中,力求做好“三抓”:一抓要害部门,把有权的部门作为校务公
开的重要部位着重抓好;二抓关健环节,把收费等环节作为重点,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三抓突出问题,把广大教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重点。如教师职称评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等的评选,学校重大工程建设,校产采购,财务预决算,财务收入和支出等焦点问题均及时公开,学校的规划、各种办学制度、措施使教职工人人皆知。校务公开的主要目有重要事项、财务管理、师生利益、廉政工作以及落实与反馈等,使广大教师知校情、参校事、议校政,激发主人翁意识和精神。
2、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参政议政的舞台。
为了使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到实处,我们坚持每年至少二次、重大事情随时开的教代会制度,并逐步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坚持党对教代会的领导,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教职工参政议政的宣传引导、完善教代会制度建设,使教代会逐步走向规范化,认真做好教代会提案征集、落实工作,保证教代会会议质量。在教代会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取得一个共识——党政工共唱一台戏;坚持一个中心——审议学校重大决策;抓住一个根本——维护教代会权威。通过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学校教代会的质量和作用能取得质的突破,使得教职工都能想主人翁的事,说主人翁的话,尽主人翁的责。
3、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扎实开展,树立了教育行业新风,使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呈现出一片新的景象。我校根据自治区及地区有关部门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意见的规定,制定《民主评议实施细则》,把民主评议工作摆上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认真部署,广泛发动。为促进民主评议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形成良好的管理机。
第四篇:以名师工作室为抓手
以名师工作室为抓手,促学校内涵发展
苍溪职中名师工作室汇报材料
根据市县教育局要求,为促进我校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于2014年4月成立了农学、机械两个县级名师工作室。一年多来。名师工作室在学校领导下,站在教研前沿,引领学校专业建设,培训带动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现将近一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名师工作室在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我校是一所农村职中,2012年从元坝镇整体搬迁至县城,新校区环境秀丽,硬件设施一流,但是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专业建设滞后,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活力。一些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但仅限于孤军奋战,单打独斗的层面。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矣。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群体教研的平台,为教师提供情感和专业发展上的支持,改变了教师教研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鉴于此,我们认识到,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和活动开展,能更好的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选精兵强将,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突破口加强专业建设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台阶。
我校是一所从普教转轨的职业教育学校,开办专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现在开设有农学、机械、电子、数控、汽修、旅游、服装、计算机、建筑、学前教育等比较齐全的专业,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缺乏重点,有的专业就读学生人数较少,专业建设亟待整合和加强,学校一直苦于找不到专业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此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我们认为,作为一所农村职中,当以“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为办学宗旨,加强省级重点专业农学专业建设是我们专业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另外,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根据市场需要和就业前景分析,我校就读机械加工大类的学生近1000人,抓好机械专业的建设就抓住了专业建设的“牛鼻子”。因此,学校组建了闫书贵农学专业名师工作室和刘国治机械专业名师工作室,以两个工作室作为抓手,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
三、完善名师工作室制度,创新激励机制,以师为本抓管理。一所学校要发展,领头人非常重要。一个集体要进步,团队精神必不可少。有科普资料显示,大雁呈V型,长途迁徙飞行,比单飞远12%的距离。以伏兴成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首先成立名师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伏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闫书贵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日常事务。学校经过公推公选,挑选出四川省农林牧渔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元市职教集团农学专业教研组组长、广元市果树联盟首席专家、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闫书贵同志任农学专业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机械专业由工作勤勤恳恳、有“老黄牛”之称、广元市历届技能大赛钳工组裁判、广元市技能大赛金牌教练刘国治挂帅。名师工作室成员由专业素养过硬、乐于奉献、勤于学习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学校为名师工作室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室,购买了必备的办公设备和资料,安排了每周星期二作为名师工作室固定的活动时间。为加强名师工作室管理,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完善制度约束人。无规矩不成方圆,名师工作室成立伊始,全体成员讨论通过了《名师工作室制度》、《名师工作室成员职责与任务》、《名师工作室目标与职责》。
2、创新机制激励人。对做出成果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在期末的考核中强化科研的考核。评职称、晋级、选优向名师工作室成员倾斜。
3、团队文化熏陶人。教师习惯于“只知埋头教书,不知抬头看路”,这与现代化的教育格格不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知识也有局限性,只有在一个团队里面才能快速提高和共同发展。总书记也说过,“独行快,众行远”。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和活动开展使一群人因共同志趣爱好走到一起来,在精神上互相尊重、互相激励;在学习方式上,平等交流、共同提高;在信息获取和资源利用上,资源共享、公开透明;在决策上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
靠制度管人仅停留在管理的浅层次;机制激励人也不是万能的;只有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正是尊重教师、重视教师内需发展、以师为本的管理催生了勤于学习、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熏陶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教师无怨无悔奉献在职教战线上。
(二)、完成工作及成效 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给平静的校园吹来阵阵清风,是一缕缕的学习之风、教改之风、专业建设之风。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自我发展平台。
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和活动开展改变了教师培训和提高的源动力、方式、方法。以前是学校要教师提高,现在是教师自我要发展;以前是学校联系培训地方,现在是教师自己挑选地方和内容;以前教师对学习和培训是怨声载道,现在教师对学习和培训是趋之若鹜。
我校名师工作室采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
1、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聘请苍溪县猕猴桃研究所何仕松所长、吴仕权副所长、资深研究员杨佐泉为农学专业名师工作室顾问,苍溪县农业局科技股为合作单位,参与名师工作室活动,为学校专业建设献计献策。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参观学习,先后到南充职院、四川职院、四川信息、四川工程、眉山职院等参观交流并签订专业合作建设、教研互助、合作办学协议。为优化教师队伍,学校先后招聘和引进优秀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20多人到校担任兼职教师。这一年来,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120多人次,并在学校教师大会做交流汇报。刘国治名师工作室成员向尚老师参加完国家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回校交流时说,“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数控专业实践操作人才经过这几年的培养趋于饱和,数控机床维修人才缺口较大,做教师的不能只讲理论,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双师型教师是我努力的方向。”
2、校内成员间“结对子”、“传帮带”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先后有60多对教师帮扶,新进教师向合格教师学习,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请教,骨干教师接受名师帮扶。在成员间开展了“三好活动”:好书共读、好课共品、好经验共享;并对名师工作室成员提出“五个一”要求:每月听一次示范课、上一节研讨课、评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教学体会、推广一个教学案例。机械名师工作室成员、青年骨干教师苟玉钦在总结中写道:“一想到当我白发苍苍的时候,还和今天一样,没有提高,我就感到害怕。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是多么无望!自从参加工作室后,我觉得我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有很多疑问等我去研究。这一切多么的有趣啊。”
3、团队学习促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每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的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创造性的劳动带来生活的充实。”教而不研则浅,作为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埋头教书”,还要“抬头看路”,也要“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一年来,名师工作室涌现出很多先进典型,多思善问的杨玉辉老师、老当益壮的刘国治名师、再忙也要读书的闫书贵副校长。正是他们带动、影响了周围的人,浮躁没有了,抱怨减少了,悲观消失了,学习和研究的浓厚氛围充满了学校。付出越多,回报就月丰厚。一年来,学校教师先后有6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名师工作室主研的市级重点课题《农村职中涉农专业和地方特色农业产教融合的实践研究》、省级一般课题《农村职中开展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省级重点课题《农村职中服务地方特色农业的实践研究》在我校开题,现正在如火如荼的研究中。
二、教学改革实践者。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名师工作室责无旁贷。
1、他们通过“导师制”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每位老师帮扶五至六名学生,教师通过家访、座谈、电话、QQ交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爱好和特长,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督促学生尽快成才。在“导师制”影响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也不会唯师命是从,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人格上平等促进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2、做中学、做中教。名师工作室成员结合工学一体化课程研究,应用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实训室,改革教学模式,开展基于工作情境和任务驱动为学习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研究,完善以岗位技能为主的评价体系。将这些成果实施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质量明显提高。辛苦的付出,换来累累硕果。韩建琼等8位教师参加广元市教学大比武获得二等奖,蒲晓莉、伏华林等三位教师获得广元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蒲晓莉参加四川省语文教师赛课获得省二等奖,名师工作室成员何仁华、罗英参加省微课大赛双双获得一等奖。
三、专业建设主力军
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校本课程开发。
机械专业教师、农学专业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发出专业实训手册,刘国治名师先后开发了《钳工》、《数控车工》校本教材,解决了实训教材和设备不配套的问题。闫书贵名师所著《红阳猕猴桃整形修建图说》、《红阳猕猴桃》、《红阳猕猴桃栽培实用技术》等公开出版,成为广受广元、陕西等地果农欢迎的培训教材。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农学专业名师工作室先后与王渡大获现代农业园区、芳华牧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引进汽修厂进驻校园,实现了“校中厂”。
3、建立现代学徒制,成立兴趣小组。
课堂教学培养的学生整齐划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可以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个性张扬。刘国治名师负责数控加工兴趣小组、杨玉辉老师负责AUTOCAD兴趣小组、农学专业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负责现代农艺技术兴趣小组。
4、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为了使学生快速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同产业的结合,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学习期间实现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目标,并为学生创造完成学业的同时又实现就业的良好环境,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案中设计了工学交替实习环节,根据企业生产需要,组织学生分期分批进入企业进行一线生产,实现学工一体的实训教学目标,有效提升职业素质,取得实训教学的最佳实效。
我校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市级奖60多人次,农学专业15届学生叶从参加国赛获得种质检测二等奖,数控专业16届学生王映彪参加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工艺产品设计一等奖。
(三)、意见与建议
1、给一线教师松绑。职业中学一线教师除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外,既要完成教学工作,下乡招生,又要做好学生实习、实训的联系、安排和管理,还要花大部分精力管理学生,总之是身心俱惫。我校17届旅游班班主任李萍的孩子写给她的便条:“妈妈,早晨我醒来的时候,您已经走了;晚上我睡觉的时候,您还没有回来。我多希望您抽出一点儿时间,给我讲讲故事,陪陪我睡觉”。繁忙的工作使教师对于教研和自我发展,只能是“心向往之”。能否给教师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一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提高自己。
2、再建一个计算机名师工作室。我校计算机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现有学生500人左右,专业课教师师资较强,在广元市历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屡获大奖,是全国“微软大赛十强院校”。计算机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将推动该专业建设,更好促进我校内涵发展。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2015-06-01
第五篇:以绩效考核为抓手
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促进地税事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 王华军 日期: 2013-10-2
5字体: 大 中 小 | 保护视力色:
一、关于绩效管理考核
所谓绩效管理,指的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模式始于企业管理,核心是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绩效管理考核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判断功能,即可以为制定奖惩、调迁等人事决策服务,提供依据;二是发展功能,即可以对被考评者作出反馈,并据此结果制定与实施计划。因而,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改善部门工作业绩和提升干部职工水平能力,自下而上实现系统的目标要求。将绩效管理考核引入地税部门,对转换行政管理理念,提高行政执行力,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地税干部创新创业、竞相发展的激情和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地税部门开展的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的绩效考核能提高干部职工的成就感和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干部职工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在绩效考核中得到充分有效地显示。然而由于绩效考核工作程序多、涉及面广,开展时间有限,离形成完整、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绩效管理体系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就当前地税部门开展的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重目标设定,轻思想引导。
绩效管理考核体现了省、市局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是工作的“指挥棒”、“风向标”。作为单位和部门整体工作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体现,各单位均高度重视,年初进行部署规划。然而,在实际绩效管理过程中,未能贯彻宣传考核的重要意义和引领作用,部分干部职工对待绩效考核存在应付心理,有“上热下冷”的情况。不想主动参与绩效目标、计划的制订,不愿主动配合开展绩效沟通和反馈,不会主动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改进工作,影响了绩效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的干部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目标管理,沿用目标管理的老方法,强调结果控制,不注重分析绩效改进和提高的办法,影响了绩效考核成果的可持续提高。还有的错误理解绩效考核的导向,认为绩效考核是惩罚干部职工的工具,导致干部职工的行为呈现为“趋利避害”,避免犯错,从而阻碍了干部职工工作的创造性,(二)重短期效果,轻长期规划。
系统绩效考核是一个覆盖面宽,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制定科学的远景规划,如灯塔一样指引、凝聚、激励干部职工让干部职工因目标而行动,因目标而自信。通过绩效考核远景规划,使干部职工认识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组织的远大目标休戚相关,使干部职工感觉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引导干部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然而,目前我们的考核办法缺乏长效性,基层单位的系统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基本参照上级,而上一级每年都在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调整,且变化较大,这就容易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发生,不利于促进工作连续开展,而且考核指标总在不断寻求新颖,总体框架没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有些工作刚有起色即被中止,同时还存在理想主义,希望工作靠考核一下子赶上来。
(三)重指标数量,轻指标质量。
从省局的绩效考核评分标准来看,设定了组织收入、依法行政、税政业务、征收管理、数据质量、信息应用、纳税服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创新等十个方面100余项关键绩效指标。各设区市局、县(市)区局分别在省、市局绩效考核指标基础上细化,提出具体指标数值,以达到省、市局考核工作要求。然而,我们的考核指标由于是从省级层面考虑,来到基层,似乎有些“不接地气”。如签约企业网上办税注册率、电子缴税率等的设定不够科学、不够实际,一方面,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是纳税人有选择申报方式的权利,而且对于部分办税业务较少的纳税人,强制推广网上办税、电子缴税必然激起纳税人的不满,影响征纳和谐;有些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对基层实际情况考虑不够。如财务信息录入,省局考核要求50%,市局提出要求达70%;宾馆、投资公司、广告业等财务核算不规范,也有好多企业长期不正常经营,但又确实不好对其注销;再如总局CA证书推广工作,要求短时间内完成70%以上的目标,纳税人意见比较大,而且有大量的非正常营业户,同时涉及到收费和备受诟病的网络公司售后服务,使得基层为这些考核疲于应付,导致与考核初衷“南辕北辙”。
(四)重程序控制,轻反馈调整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促进被考核部门改进工作,而不是单纯的扣分和排名。当前,考核部门与被考核对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现行考核实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日常考核中,考核部门一般选取某一时间节点,抽取系统考核数据,考核过程不够公开,考核结果滞后,加重了基层地税机关对考核的不安心理,降低了考核对工作的督促指导作用。目前,除征管部门每期在公文发布系统发布预警及办公室按季度编发《绩效考核专报》以外,其它考核口上没有相关的预警,使得被考核对象对考核情况不能预先判断,不能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
(五)重考核排名,轻结果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关系到对单位、部门全年工作的整体评价。因此各级都有力争上游的动力,但是,在现行考核结果利用体系中,又缺乏推动提升绩效考核内生发展的“推力”。在省局考核方案中明确,对考核结果列前三名的设区市局予以通报表彰,并授予“全省地税系统先进单位”称号。考核结果列第一名的,该设区市局局长和党组书记为“全省地税系统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公务员”;考核结果列第二、第三名的,从该设区市局领导班子成员中产生一名“全省地税系统先进工作者”。绩效考核总分达到900分(含)以上的,为合格单位;90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单位。不合格单位必须向省局写出书面检查并制定整改措施。结果的运用大多只是针对单位和领导干部。再者,“阳光工资”及《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任何机关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待遇等,使得设立专门性的绩效工资或奖金缺乏法律上的支持,导致绩效与物资奖励难以有效结合。同时,由于当前选拔干部的各项指标权重设置与绩效考核结果的关联性还不够强。因此,当前的绩效管理考核对于一般干部缺乏足够的激励作用,无法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与考核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然而,推动绩效考核取得成绩的往往又是基层一线和普通干部。
(六)重部门绩效,轻个人绩效。
绩效考核工作其实就像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需要指挥家高屋建瓴地掌控全局,也需要钢琴,小提琴的默契合奏。部门和个人实现共向,方能“整体一盘棋”。然而从江西地税实行绩效考核工作的整个历史来看,只在有限的时间,部分单位试点开展了个人绩效考核,实践中,现行单一的部门绩效考核导致考核内容多集中在一些业务部门,一线税收征收岗位上,对一般的综合岗位存在考核不到和无法考核的现象,影响考核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从县一级地税部门来看,压力基本集中到分局长、股室长身上,考核不到个人,考核到的个人也存在苦乐不均的不公平现象。一方面,业务部门、基层分局税收管理员压力较大,为完成指标而绞尽脑汁,而且多做多错。另一方面,总存在一部分岗位考核不到的个人,照旧喝茶看报、隔岸观火,长期下去,必然打击干事人的积极性,助长享乐歪风。
三、发挥绩效考核抓手作用,促进地税事业可持续发展
在地税系统开展绩效考核,应坚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发展理念,促进地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绩效管理考核才有其生存的土壤,才能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如何有效发挥绩效考核在地税工作中的抓手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干部职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同感、责任感,激发投入绩效管理的热情。
要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是引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指挥棒”,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地税系统核心工作上来。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绩效考核是树立正确导向的“导航灯”,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地税部门工作优劣的最佳标准,力促地税系统干部职工主动深入纳税人中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绩效考核是检验地税干部作风的“试金石”,通过绩效考核,切实转变和改进干部作风、抓好工作落实。使之在“收好税、服好务、执好法、带好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威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绩效考核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健全机构,狠抓落实,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主责具体抓、一班人共同抓的工作格局。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项目建设上、工作创新上、干事创业上,积极营造“抓绩效考核、提执政效能、优发展环境、促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考核指标,提高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设计是搞好绩效考核的前提。考核指标的设定要注意三点:一是指标的可验证是关键。实践中为避免考核主观性容易陷入把指标全部量化的误区,但量化并不能针对所有的指标,只要能做到可验证、可行就能达到考核目标。二是考核要抓住重点。若考核“大而全”大家容易无所适从,效率反而下降。三是考核设计不要一成不变。每个单位或部门的环境、人员、文化等都不尽相同,可以在一个统一的考核框架、内容下允许指标设计差异化,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动态设计指标。
(三)完善考核机制,加强沟通、监督与反馈。
考核是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是目的。目前的绩效考核工作,多是采用上对下、或外对内的单向考核,这种单向的、断裂的、非闭合的体系,使得考核结果与绩效改进发生了断裂,削弱了绩效考核的激励、推进提升工作的功能。导致部门的绩效与干部的个体绩效优劣呈现非关联,还使得个体的绩效考核功利色彩加重,干部职工将注意力集中放在如何避免犯“规”被罚,而非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上。然而科学的绩效考核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即:计划--实施--考核--反馈。是通过双向不断沟通形成的循环系统,在长期的沟通、监督和反馈中,达到绩效在循环中的不断提升。
(四)健全考核奖惩,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提高绩效考核在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力,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系统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和绩效考核工作的落实。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应涵括经济措施和行政措施。经济措施主要是与经济利益挂钩,奖优罚劣;行政措施主要体现在人材选拔、职务晋升、教育培训以及行政处罚等方面。适度的经济措施和行政措施,有利于剌激干部职工提升自身素质,自我增值,提高完成工作目标的能力和自觉性。
(五)营造支持考核的地税执行文化氛围。
将地税文化建设贯穿于整个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之中,将考核的“硬约束”与文化的“软要求”有机结合。在考核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强化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地税人宗旨使命教育,积极加强和谐聚力、诚信服务、创新图强、兴税富民的江西地税精神宣传,努力在工作中形成收好税、服好务、执好法、带好队的干事创业工作总要求,强化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个人与团队同成长,地税与江西共繁荣的地税文化理念建设。使干部职工在对待考核,接受考核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态度、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经验、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继而在开展绩效考核中培育形成有地税特色的绩效文化,使干部职工人人关注自身的绩效,自觉最求绩效最大化,使创先争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形成干部职工共同认可的理念和行为准则,摒弃不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不利于和谐内外关系的言行。辅以责任、忠诚、奉献意识教育及相关的文化熏陶,促使干部职工转变理念。在不懈探索和实践下,逐步形成包括绩效精神文化、绩效制度文化、绩效执行文化和绩效沟通文化在内的绩效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