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腔医院等级评审病房院感检查主要内容[范文]
等级评审病房院感检查主要内容
1.科室院感小组:(1)成员组成(2)监控医师、护士等院感小组人员职责(3)本科室重点环节与高危因素(5)院感小组开展哪些工作 2.传染病管理:(1)埃博拉培训情况(2)传染病分几类(3)甲类哪几种(4)上报时限(5)首诊负责制(6)接诊流程
3.医疗废物:(1)感染性、锐器分类准确(2)登记记录无间断(3)放置无外露(4)不要在诊室 内外堆放医疗废物袋(等待物业专人收集)(5)护士协助(粘标识)交接物业专人回收人员(6)局部血迹的处理(先清除局部后消毒)(6)专项负责人:严格检查监督本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细节落实
4.环境卫生学监测:(1)手、物表、空气的采样方法(2)判断标准(3)不合格怎么办? 5.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6.消毒隔离:(1)开启日期、有效期(2)紫外线灯监测、保养记录、累计时间登记(3)无菌操作
7.手卫生:(1)手卫生设施、速干手消毒剂配备及正确使用情况(2)抽考2人六步洗手法,计算洗手正确率(3)查看2名医务人员在接触不同病人时,是否洗手或手消毒,计算手卫生依从性
8.感染病例:(1)本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有无保护性隔离措施(2)科室与院感科材料(3)感染病例登记本(4)医院感染、耐药菌病例登记本(5)院感相关知识学习培训记录,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6)院感质量自查及持续改进记录。(7)感染病例处理措施(8)感染暴发隔离措施(9)病房院感监控医师、监控护士配备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10)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情况(11)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等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等
9.多重耐药菌:(1)常见多重耐药菌前5种(国家规定)(2)临床分离前五位病源微生物名称、前五位多重耐药菌名称及其耐药率(3)医院感染及暴发流行上报时限及程序(3)耐药菌防控、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手卫生、消毒隔离、职业暴露防护等院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1.现场查看:科室布局、对高危患者有无保护性隔离措施、手卫生设施、速干手配备、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病房医生、护士的配备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情况、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情况、1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2.各类登记:医院感染登记本、耐药菌登记本、培训计划、培训记录、科室院感小组活动记录、自查持续改进记录、紫外线灯维护保养剂累计时间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登记本、医疗废物登记
3.现场询问:随机询问监控医生、护士配置及岗位职责、随机询问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核心制度(制度汇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手术切口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感染性腹泻)、本科室重点环节与高危因素、临床分离前五位病原微生物名称、前五位多重耐药菌名称及耐药率、医院感染及暴发上报时限及程序、耐药菌防控(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监测管理制度中)、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手卫生、消毒隔离、职业暴露防护等院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本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中)。查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等
4.检查运行病历:了解医院感染调查表填写、1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医院感染诊断、有无漏报、病原菌送检等 5.追踪检查
追踪检查之一: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选取医院感染病例(没有感染病例可模拟)→追查科室相关登记与上报程序记录→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是否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报告程序、时限→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指导记录→核实医院感染汇总数据准确性→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报告流程→主管部门监管记录→与医疗质量挂钩资料。
追踪检查之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处置:选取医院感染病例(没有感染病例可模拟)→追查科室相关登记与上报记录→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医师是否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相关概念→医院感染暴发演练相关资料→暴发预警及处置预案→医院领导小组会议记录→医院感染管理科调查、分析、处置记录→终结报告→医院有无报告卫生主管部门→医院相应的制度和培训。
追踪检查之三: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选取MDRO病例,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医师是否掌握MDRO概念、报告程序→追查科室相关措施的落实→暴发预警及处置预案→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主管部门监管记录。
追踪检查之四: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抽取手术部位、导尿管等相关病例→查病区医院感染登记报告本→询问床位医师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检查病历记录中有无相应处理措施→追查科室相关措施的落实→查医院是否有相应的规定→查职能部门有无监管记录。
追踪检查之五: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选取Ⅰ类手术切口病历(抽查x份归档病历,统计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现场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医师有无培训,是否考核合格和授权→有无培训制度及落实情况→查看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是否规范→有无监管记录→科室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追踪检查之六:人员培训:查看近1年医院感染培训计划→随机抽查其中一项内容→考核培训人员→对培训相关知识是否掌握→追查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考核→相关培训资料。
追踪检查之七:环境物品清洁管理:查看科室环境、物品等→询问保洁人员相关知识→了解是否掌握清洁程序、消毒剂使用、浓度配置等→追查科室相关措施的落实→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
第二篇:新生儿病房院感暴发演练脚本
新生儿病房院感暴发演练脚本
(一)领导小组 总指挥:黄仕琼主任 副总指挥: 杨跃敏护士长
(二)现场专家组
专家:院感科主任
检验科主任 内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三)参加人员:儿科医护人员
院感医生
院感护士
护工
(四)照相:武力
(五)医生组导演、感控护理组导演 医生组:伍国富
护理组:赵正莉
(六)演练议程安排 15:00演练开始
17:00 总结点评:
1、医生黄仕琼主任点评。
2、护理杨跃敏护士长点评
3、消毒、隔离处置点评周翠琼科长,黄主任总结讲话并宣布演练结束。
(七)演练要求
科室医护人员及护工积极配合本次演练工作,做到定人、定岗、定责,落实措施。参加演练人员没有具体担任演练角色者,请全程观幕。医生组、护理组同步进行时请分专业观幕并注意安全!预祝圆满完成本次演练工作。
演练内容:疫情报告、现场处置启动预案、调查判断、控制措施、后 续处理 记录总结、客观评估”等内容。演 练 开 始
总指挥(黄主任):2014年11月20日 15:00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演练开始!
背景设置:本次演练模拟新生儿病房发生3例肺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疑似感染暴发病例
第一场景医生组伍国富医师汇报病史近日新生儿病房连续出现3例肺炎克雷伯菌病例,且抗菌药物耐药谱相近,调出上述3位患者病历,立即邀请科主任黄仕琼前往查看3位患者,查看后拟定治疗计划并开启医嘱接触隔离,通知护士站工作人员,同时电话报院感科。护理组:护士站工作人员接到医嘱后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杨跃敏指示分工,护理组立即转运病人至隔离室,做好具体消毒隔离工作。放置接触隔离标识,实施区域隔离,专人护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接触隔离的预防措施,诊疗操作中加强手卫生,所有废物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15:10护理人员担任演练:
1、进行隔离病房处置准备
2、转运病人 至隔离室
3、病房空气消毒
4、患者周围环境消毒
5、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指定蒋小雪)。场景二(疫情报告)
(15:12)下午15点12,院感科电话铃响了 院感科主任接: “你好,院感科”
“我是新生儿科伍国富医生,我科11月15~20日相继发生3例肺部 感染病例,疑似院感暴发!院感科主任“好,我马上去病房!”
院感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奔赴现场,调查后报告院领导,召集专家组,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场景三:(应急响应)
院感科主任立即赶赴新生儿医生办公室,向主任详细了解情况,新生儿主任:我科近5天内发生3例肺部感染病例,男2例,女1例,3例都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例痰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院感科主任:根据病原学判断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并马上上报分管院长黄院长,院感科主任立即电话向分管院长黄院长汇报。黄院长指示:启动应急预案,立即通知医务处、护理部、检验科对本起事件进一步调查,先隔离病人、专人护理,必要时暂停收治新病人。场景四:(第三部分 现场处置 新生儿病房)
医务科主任:(危险因素调查)通过对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做初步假设,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呈外源性感染引起,首先我们考虑:医护人员手卫生、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不到位,是造成感染暴发的可能性大。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对使用中的器械、设备,环境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采样,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查感染源和感染途径。
在院感科主任的安排下,检验科专职人员带着监测物品快速来到新生儿病房,她们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手套。对新生儿工作人员手、病房空气、呼吸机管道,心电监护仪、床护栏、水龙头等环境物体表 面等环节进行监测采样。采样完毕,送检验科以明确感染途径。对环境采样后加强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处理,增加空气消毒次数。医务科主任组织,电话调集院内专家(赶往新生儿病房进行会诊,对怀疑病例进行讨论,研究治疗方案,积极救治病人。医务科主任:(查找感染源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
首例感染病人是17床,因肺炎,11月15日,痰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随后发生2例病人均接受相同操作,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气管插管,痰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阳性。血清学鉴定为同源性(药敏结果基本一致)。感染源应该是17床病人,发热,肺部体征明显,痰培养支持。
护理部主任:新入院的护士刚刚进入临床,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意识不足,也可能是导致外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病区主任:肺部体征较明显,感染存在。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并对处理措施进行持续监测。当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不明确时,可以针对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措施,在不停止调查的同时,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评价。具体处置措施为:
(1)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2)切断感染途径。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无菌操作;加强物体表面的消毒;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去除和杀灭病原体。做好医院内医院感染病原体污染场所消毒 隔离、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扩大。(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有条件时可对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技术。(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调查结束后应尽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经验与不足。
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专家们达成共识,基本考虑是一起医院感染暴发。
院感科主任立即将讨论结果向黄院长汇报。黄院长向李院长汇报。
李院长指示:上报市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两天后,监测采样结果出来了:
1、呼吸机管道监测培养无细菌生长(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采用高温清洗、消毒、干燥后无菌巾包裹保存)排除了由呼吸机管道污染或消毒不严格引起的感染;
2、空气培养符合标准,无肺炎克雷伯菌生长,排除由空气传播引起的感染;
3、心电监护仪表面采样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新入护士手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
院感科主任:(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我们已经对使用中的器械、设备,环境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采样,结果出来基本确定感染源和感染途径。结论:本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环境污染和手接触传播是造成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由于新生儿病区及时上报,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启动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专家进行会诊,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感染很快得到控制,无新发病例,未引起严重后果。
第三篇:等级医院评审院感部分应知应会内容
等级医院评审 院感部分应知应会内容
1、“全球病人安全联盟”确定2005-2006年全球病人安全策略主题是什么? 答:医源性感染是威胁病人安全的主要问题。2005-2006全球病人安全策略的主题是“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
2、“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清洁的手、清洁的设备、清洁的操作、清洁的环境和清洁的产品。
3、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人以及医院工作人 员的医院感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4、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 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专职人员。(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5、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有关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标准是什么? 答:(1)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2)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
(3)医院感染率≤10%。
(4)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6、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答: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所获得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病人。
7、医院感染分几类?
答: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8、何谓医院感染发病率?
答:指在一定时间住院病人中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的频率。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数/观察期间的住院患 者数×100%。
9、医院感染暴发及疑似暴发的定义。
答:①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 例以上(≥3例)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
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0、本院院感暴发处理流程。
答:本院院感暴发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组织人员调查核实流行或暴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传染源----隔离病人----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1、何谓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 触这些物质时都需要进行隔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液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液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12、何谓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3、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定义。
答:①洗手: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②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③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科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4.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答: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30%-40%。特 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
15、洗手六步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替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替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5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搓揉,交替进行。
16、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洗手(指征)?
答:(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 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5)接触患着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7、何谓职业暴露? 答: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外被病 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18、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
答:(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保健科,由保健科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
(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
19、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 答: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梅毒等。
20、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
答:(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防渗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21、经血传播性肝炎(HBV、HCV、HIV)的隔离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1)普通病房的住院病人中若有乙肝、丙肝、爱滋病人,应实施床边隔离,护理、检查、治疗病人后,用皂液流水洗手或手消毒。病人用过的物品(如病床、床上用品、床头柜、餐具、便器)均应彻底消毒。
(2)手术室应设隔离手术间或手术台,产房应设隔离产房和待产室。(3)操作前后均应用皂液流动水充分清洗双手,操作时戴口罩、手套、护目镜。
(4)各项医疗操作时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尽量采用一次性。可重复使用的要严格消毒灭菌。
(5)对血液污染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6)医护人员严防利器损伤。
22、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措施如何? 答:(1)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保健科,同时留取病人血液本底资料,保健科会组织院内专家组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药物干预等随访追踪措施。
23、如何避免锐器伤?
答:①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 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②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
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③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④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24、医疗废物分为哪几类? 答: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 药物性废物五类。
25、如何对不同传播途径的疾病进行隔离与预防? 答:①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②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③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④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⑤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⑥ 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
26、隔离标志有哪些?
答: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27、本院目标性监测的多重耐药菌(说出5个)(英文简称和中文全称)。答:①MRSA: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③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④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⑤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28、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答:①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 机构和医务人员。
②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③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④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
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29、多重耐药菌如何判定?
答:①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本院微生物报告单上示:MRSA+ ②VRE:
耐万古霉素 + 肠球菌
③VISA/VRSA: 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④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介导多重耐药菌肠杆菌科细菌:
包括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等,主要产生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即肠杆菌+本院微生物报告单上示:ESBL+ ⑤多重耐药株(MDR-AB及其他多重耐药菌):细菌对
1、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定、头孢吡肟)
2、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洛培南)
3、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4、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5、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等5类抗菌药中的3类及以上药物耐药。
30、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什么传播,应采取什么隔离措施,有哪些? 答: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①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种病原菌者置一间。
②加强手卫生。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应进行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 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③戴手套。可能接触病人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须进行手卫生。
④穿隔离衣。预计与病人的感染性物质接触时,需穿隔离衣,离开时脱下防 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⑤病人物品专用。一般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不能 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⑥环境消毒。病人周围的物品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 500mg/L)。
⑦他科检查告知消毒。病人去其他部门检查或转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接触 隔离措施,用后的设备表面须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
⑧限制探视。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⑨解除隔离: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查出该病菌,方可解 除隔离
31、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患者使用过的器 具和用品和一般患者使用有的诊疗用品应如何处理?
答: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这三种特殊感染 病人用过的器具和用品,先用双层黄色塑料垃圾袋封扎再放入专用密封容器,容器外面做好标记运送至供应室,经供应室人员专门处理(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分钟)后再进行常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一般患者使用后的诊疗用品由供应室回收至供应室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32、如何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答:(1)选择手术者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选择手术者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和控制。
(2)术前有潜在疾病应给予正确处理,如糖尿病应以控制,营养不良者应予以改善,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3)做好病人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避免皮肤破损。
(4)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
(5)规范围术期预防用药。
(6)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对伤口的观察。
33、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术前备皮有哪些新的要求? 答:(1)避免不必要的备皮(剃毛),除非毛发在切口部位。(2)备皮方式:采用电动剃毛或剪毛。
(3)备皮时间:手术当日,最好术前即刻备皮。
34、如何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答: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对卧床、昏迷病人要加强护理,定 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于呼吸机、超声雾化器,以及氧气装置等与呼吸系统吸入性治疗有关的一切器具都要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医护人员给病人检查、治疗、操作前应认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时,采取隔离措施。
35、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医师)、血培养留取时机? 答:①预防措施:留置导管时应采用大无菌单、操作时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戴外科手套;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每天评估置管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小时内更换导管。
②血培养:采血时机:应于高热、寒战初期尽快采血为最佳时机;应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血。
36、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护理)、血培养?
答:①护理: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 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定期更换敷料时间:无菌纱布2天,专用贴膜7天,如出现敷料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输液管不宜更换过频,但输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后应及时更换。
②采血方法: 保留导管:采2套血(需氧和厌氧),外周和中心静脉各1套,每瓶10ml。拨除导管:采2套血(需氧和厌氧),外周静脉(不同部位)共2套,每瓶10ml。再加上导管尖端5cm送培养。
37、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答:①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A)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B)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
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C)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低的品
种。
②给药方法:
A)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
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B)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第
2剂。
C)清洁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
D)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38、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5大原则)。
答:①采取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采取大便、肛拭子 等标本时,也应置于灭菌容器内。
②应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
③盛标本的容器须先经灭菌,但不得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④尽快送检。
⑤有些标本要注意采集时机和部位。
第四篇:等级评审职能部门监管内容
4.2.4.2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4.18.1.3 输血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每季度一次 1.主管部门对急诊抢救工作进行监管: ⑴有监管记录 □有□无 ⑵每季度有分析评价报告 □有□无 ⑶及时反馈 □是□否 ⑷有改进措施 □有□无 2.持续改进措施得到落实。□是□否 1.职能部门对检诊分诊工作进行监管: ⑴有监管记录 □有□无 ⑵每季度有分析评价报告 □有□无 ⑶及时反馈 □是□否 ⑷有改进措施 □有□无 2.持续改进措施得到落实。□是□否 1.职能部门对急诊留观制度进行监管: ⑴有监管记录 □有□无 ⑵每季度有分析评价报告 □有□无 ⑶及时反馈 □是□否 ⑷有改进措施 □有□无 2.持续改进措施得到落实。□是□否 3.无超过72 小时留观病人。□是□否×5 有为特殊患者(如残疾人、无近亲属陪护行动不便患者等)入院、出院提供多种服务的便 民措施。□有□无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查,并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 □有□无 1.有转诊或转科流程。□有□无
2.对转诊或转科患者实施评估,有评估记录。□有□无 3.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⑴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近亲属告知转诊、转科理由以及不适宜的转诊、转科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否 ⑵获取患者或近亲属的知情同意。□是□否 4.有病情和病历等资料交接制度。□是□否 5.有保障诊疗连续性的措施。□是□否 6.相关医务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与流程,知晓率≥90%。□是□否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查,并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1.患者或近亲属能知晓和理解出院后医疗、护理和康复措施。
2.开展多种形式(至少两种)的随访。3.随访率不断提高。□是□否 4.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查,并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 □有□无 1.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有□无 2.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得到落实。□有□无 3.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利。□是□否 4.能提供不同的诊疗方案。□是□否 5.医务人员熟知并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包括:
⑴知情同意与选择权 □是□否 ⑵隐私权 □是□否 ⑶身体健康权 □是□否 ⑷申诉权等 □是□否 1.医务人员向患方充分告知其合法权益。□是□否×2 2.在病历中体现。□是□否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查,并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 □有□无 3.对下列项目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
⑴手术 □是□否×2 ⑵麻醉 □是□否×2 ⑶高危诊疗操作 □是□否×2 ⑷特殊诊疗 □是□否×2 ⑸输血、使用血液制品 □是□否×2 ⑹贵重药品或自费药品、高值耗材 □是□否×2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查,并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 □有□无 1.对员工进行医疗纠纷案例的教育,有:
⑴培训计划 □有□无 ⑵培训签到 □有□无 ⑶培训讲义或课件 □有□无 ⑷效果评价 □有□无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查,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督查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 □有□无 1.有开具医嘱相关制度与规范。□是□否 2.医院医嘱制度中有:
⑴对模糊不清医嘱有明确的澄清流程 □有□无 ⑵对有疑问的医嘱有明确的澄清流程 □有□无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并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督查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 □有□无 1.只有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方可使用口头临时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是□否
3.各科室对本科制度的执行力有监管。□有□无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并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督查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 □有□无 1.医嘱制度规范执行。□是□否 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有□无 2.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能够做到: ⑴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如下信息,即:
①患者识别信息 □是□否 ②检查(验)结果 □是□否 ③报告者的信息 □是□否 ⑵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有记录。
□有□无
3.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有相关记录。
□有□无
4.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是□否×2 5.相关人员正确执行上述制度与流程。□是□否×2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查,并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督查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 □有□无 2.信息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检验科危机值。□是□否×2 3.信息系统能够自动提示检验科危急值。□是□否×2 4.检查(验)室能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
□是□否×2 5.提示醒目。□是□否
1.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是□否 2.择期手术患者在手术医嘱下达前完成: ⑴各项术前检查: ①血常规 □是□否 ②尿常规 □是□否 ③感染性疾病筛查 □是□否 ④凝血功能检查 □是□否 ⑤心肺功能检查 □是□否 ⑥相应的专科检查 □是□否 ⑵病情和风险评估 □是□否 ⑶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是□否×2 1.各科室对本科制度的执行力有监管 □是□否 有评价。□是□否
2.术前准备制度落实,执行率大于95%。□是□否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查,并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督查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 □有□无
1.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是□否 2.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流程。□是□否 3.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是□否 4.对手术标示有统一明确的规定。□是□否 5.患者送达术前准备室或手术室前,已标记手术部位。□是□否 6.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是□否×2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查,并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督查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 □有□无 1.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有□无 2.有手术安全核查流程。□有□无 3.有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有□无 4.有手术风险评估流程。□有□无 5.麻醉实施前核查。□是□否 6.手术开始前核查。□是□否 7.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是□否 8.准备切开皮肤前,再次核查。□是□否 9.记录项目完整并签字。□是□否 ﹡《手术安全核查表》
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在手术结束后填写。□是□否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查,并有:
⑴督查记录 □有□无 ⑵工作总结 □有□无 ⑶督查反馈 □有□无 ⑷改进措施 □有□无 1.职能部门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⑴每年至少一次 □是□否 ⑵有评估报告 □有□无
第五篇:院感检查内容及注意事项
医院感染检查时应准备资料及注意事项
一、软件材料:
1、医生: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多重耐药菌登记本、高危患者评估登记本、清洁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登记本(外科系统);现病历:医院感染调查表、手术切口感染风险评估表、清洁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种类)、备皮时间
2、护士:感控质量活动记录本、环境卫生学监测登记本、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登记本(戊二醛)、职业暴露登记本(附有体检登记及报告单、防护用品登记表)、医疗废物登记本、物品消毒登记本、紫外线消毒登记本、空气消毒机登记本、消毒机维护记录本、风险评估记录本(重点科室)、培训资料(一季度一次的课件及试卷、培训小结)、胎盘登记本(妇产科、手术室)、清洗质量检查记录(供应室)、科内自查结果及持续改进表。
3、感控办下发的材料:医院感染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流程应急预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SOP)、医院感染通讯、院感工作计划、总结、督查反馈记录等。
二、现场督查
1、手卫生:
(1)洗手池:池内外保持清洁无霉渍;水龙头非螺旋式开关、无纱布或塑料及其它物品遮挡;配备洗手液;配备干手纸;张贴洗手图。
(2)手消毒剂:病房门口、换药室、治疗车或治疗盘配备快速手效;病房内连续查房或治疗时随时配备小包装快速手消;手消有开启时间、有效期一个月。(3)手卫生指征:严格执行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指征(无明显污染时)和洗手再消毒指征(被血液、体液污染和接触传染性病人或物品时);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既脱手套后仍需洗手。
(4)容易忽视的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周围环境、接触血液体液后要进行洗手再消毒。
2、无菌物品:专柜存放;包布清洁无破损、潮湿、过期;包外有灭菌标识(灭菌日期及失效期、开启时间);用封包带;运送物品应保持清洁,洁污分开;一次性包布禁止重复使用;无菌物品开启有时间用后密封(特别注意干棉签与换药储槽)
3、消毒及灭菌:消毒液有标识(名称、更换时间);消毒液浓度配制正确(500用于一般情况、2000用于传染性及有血液污染的);挥发性消毒剂应加盖;有浓度监测(84每天、戊二醛每周或每天);高度危险品不得采用浸泡方法灭菌;物品浸泡消毒时应完全浸泡;小包装碘消毒剂一周内使用、内盖去除、用后关闭;干罐有灭菌标识、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取用时注意无菌操作、污染时更换;碘酒酒精罐每周更换、灭菌2次;盐水、呋喃西林每天更换;外用盐水24小时更换有开启时间。
4、一次性无菌物品:专柜存放并保持清洁干燥;治疗结束后不得放于治疗台上;配药时用后及时更换;使用后放入医疗垃圾袋内。
5、医疗废物: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放;每日登记;感染性垃圾记录重量;利器盒登记个数;有双签名;垃圾桶清洁;回收时垃圾袋有封口标识(科室名称、垃圾名称、日期、重量)。
6、紫外线:灯管清洁;灯管上有更换时间;有每天消毒(每日二次、不少于30分)、清洁记录;有签名;有每页消毒时间及累计时间。
7、治疗室:各台面、地面、墙面、门窗无卫生死角;地下不得存放药物及其他治疗用品;分区有标识;治疗台及药物架清洁、无杂物;治疗柜内保持清洁、物品摆放有序、标识清楚;进行治疗活动时应衣帽整齐、配戴口罩;非治疗时限制人员入内;不得在治疗室饮食及做非治疗活动;不摆放非治疗室物品(工作服、生活用品等)。
8、冰箱:不得存放食品或其他非医疗用品;开启后的药物应有开启时间及封口胶贴、无过期药物;有温度计。
9、病房管理:每日通风;门窗无污染;地面无血液、体液污染;生活垃圾桶内无医疗垃圾;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制度;不得在病区走廊清点污染的被服;传染病患者床头卡及病历左上角有隔离标识;传染病患者及被血液污染的被服放置在黄色垃圾袋内封扎后送洗衣房集中处理;感染科病区走廊不得安置病人。
10、卫生洁具:抹布及拖把应分区设置;有标识;用后消毒、悬挂晾干。
三、医务人员必须知道的院感知识: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手卫生、多重耐药菌、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机、术后时间(外科系统)、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呼吸机相关肺炎、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消毒隔离、职业暴露防护等。
院感办
2013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