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路创新天地宽 亮点频现话发展
思路创新天地宽
亮点频现话发展
——兰州监狱新一届党委班子立足实际创新发展纪实
2011年对兰州监狱来说,是发展史上又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当年5月底,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在兰州监狱召开民警大会,在肯定原兰州监狱领导班子各项工作的同时,对监狱党委班子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楚志勇调任兰州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组成新一届监狱党委领导班子。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领导对新一届监狱领导班子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希望。
展示什么样的形象?树立什么样的作风?做出什么样的实绩?
面对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领导的厚望,面对兰州监狱全体民警职工的拭目以待。党委书记、监狱长楚志勇在就职时说:‚担任兰州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每位党委成员都要倍加珍惜组织的信任,以全监民警职工的期望为动力,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创新思路,共谋发展,铆足干劲,努力向上级党委和全监民警职工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地处省会城市的兰州监狱,在维护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保障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家和人民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监狱发展出现了硬件设施缺乏、软件设施滞后、制度建设不齐等现实的瓶颈问题。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后,在一年的时间里,坚持以‚首要标准‛为指导,紧紧围绕‚维护监狱安全稳定‛这个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主题,立足监管改造工作实际,抓班子、带队伍、保稳定、促发展,认真履行监管改造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监狱民警团结一心,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积极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呈现出诸多亮点。
亮点1:
队伍建设监狱工作永恒的主题
监狱工作的核心是确保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而安全稳定之核心在于监狱民警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规范管理制度的形成。
在对自身进行客观总结并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新一届监狱党委班子从队伍建设、监管安全、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等方面进行细致摸排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把发展的难点建立台账,逐条分析,逐个解决,以达到分批次分层次提高。党委班子也立即形成‚抓班子、带队伍、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并将之作为监狱工作永恒的主题,一举解决了如何能够把班子建设好、把民警队伍带好、带出成绩这一重要课题。
为全面提升民警整体素质,兰州监狱在2011年开展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今年开展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民警的头脑,进一步加强民警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广大民警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策,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工作上来。监狱党委在全监范围内大力开展‚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通过采取集中学习、对照检查、记录学习笔记、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等方式方法,让‚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切实扎根民警的心灵、融入民警的血液、彰显于民警的行动。
针对个别民警存在的思想麻痹、作风涣散、意志力薄弱等问题,兰州监狱于今年5月16日至8月8日开展为期3个月的全体民警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目前此项活动正在有力、有序的进行中,监狱民警队伍精神面貌得到很大改观,真正做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新民警的培养教育是提升民警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狱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为使新参加工作的民警尽快适应监狱人民警察的角色,在监狱党委的统一领导安排下,政工部门不等不靠,先行对新录用民警集中进行了不少于20天的集中基础培训,确保全体新民警尽快熟悉掌握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政策,了解管理服刑人员、教育服刑人员、组织生产、处臵突发事件等方面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工作要求,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和工作目标,使他们由一名学生和社会人,逐渐成为一名神圣的监狱工作者,为从事繁重艰巨的监狱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今年5月以来,兰州监狱党委先后举办了支部书记培训班、新录用民警培训班、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等,在授课、学习的同时,让中层领导和新民警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让支部书记了解新民警的想法和观点,让新民警学习各位领导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起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
兰州监狱政委朱建全对提升监狱民警整体素质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监狱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人,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教育改造服刑人员要靠监狱民警,再好的条件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都不能替代人的素质和责任心。兰州监狱党委一班人在班长的带领下,坚持‘抓支部、打基础、促整体’工作思路,以‘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把工作着眼点放在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调研考察等方法,对基层党支部班子进行全面考查,配足配强支部班子,达到优化组合,能力互补。‛
一年中,兰州监狱党委对6个支部进行了增补,并调整了支部委员,对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民警,按照德才兼备原则,注重培养教育,严格按照党员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全年有17名优秀青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切实提升了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也为监狱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筑牢了人才基础。
亮点2:
宽严相济打造善战民警队伍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维护监狱的监管安全稳定、切实落实‚首要标准‛,大力提升教育改造的水平,就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能打硬仗的民警队伍。
面对新时期监狱工作的新形势,为了进一步提高监狱民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掌握新知识新本领、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能力,监狱党委按照新时期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重学习、严制度、抓管理、造氛围等措施。兰州监狱党委紧紧围绕实现‚五无‛目标,把集中培训与经常性岗位练兵结合起来,把业务学习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把日常学习与应急处臵结合起来,建立起以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为主的培训长效机制。通过举办各种监管业务培训班,广泛开展岗位技能练兵,加强管教基础业务考核,举行业务竞赛活动,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民警提高严格公正执法的积极性,也确保民警的综合执法能力有一个新提高,更对提升民警整体素质、推动监狱规范化管理、稳定监狱改造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严治警是抓好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打造善战民警队伍的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从严治警就是从优待警。监狱党委坚持用制度规范民警的言行,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日常管理机制,积极发挥制度对监管安全及队伍建设的保障作用。自2011年以来,结合目前的队伍状况,监狱党委适时开展了监管安全大讨论和纪律作风大整顿活动,切实纠正监狱民警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麻痹、消极厌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确保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警察意识,认真履行职责,规范监狱管理,全力消除隐患,确保监狱持续安全。
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人民警察是否做到公正执法,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法律的信任,直接关系到党的监狱工作方针的贯彻执行,从而影响到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因此,要使监狱工作规范化,首先要求监狱民警的执法行为规范化,在2011年‚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和今年开展的‚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中,兰州监狱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警察队伍建设工作,为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执法公正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作了积极的努力。
党委书记、监狱长楚志勇对此有着一个形象的比喻:‚抓班子、带队伍,就好比一个家庭的子女教育,严是爱,宽是害。‛他要求,在严格按照制度要求的同时,一定要对每位民警职工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待遇上关照,使大家能够体会到监狱党委的良苦用心,切实凝聚起民警职工的力量,并以此产生保安全、促发展、勇创新的集体智慧。
亮点3:
完善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制度是否完善和执行力是否良好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最有力指标。
为适应新时期监狱工作的要求,兰州监狱按照规范化管理的相关指标,组织专人对监狱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整理和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兰州监狱警察队伍正规化管理实施办法》、《兰州监狱人民警察平时考核细则》、《科室、监区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及《监区干警‚一日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将监狱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把执法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纳入整个执法管理体系之中,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管理机制。此项工程的推进,使执法活动更加公开透明、快捷高效,为监狱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确立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的良性机制,确保制度到位、有令可行,谋划到位、有法可依,方案到位、有章可循,责任到位、有据可查,从而推动规范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良好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一支执行力坚定的领导队伍。监狱的中心工作在于基层,因此,认真做好优秀中层领导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监狱党委坚持深化和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激发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全年有20名优秀中青年民警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对55名民警进行了交流。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脱颖而出,为监狱的领导层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
为适应新时期监狱工作的发展需要,兰州监狱对现行队伍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修订和完善,将队伍管理和教育的要求形成制度,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为监狱的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加强规范化管理,根本在靠制度,关键在抓落实。监狱新一届党委班子为确保工作有思路、行动有计划、推行有步骤、实施有成效,先后组成七个警务督察组,坚持以岗位为基点、以执法为核心、以制度落实为重点,全天候24小时开展全方位的警务督察,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切实做到发现一个问题,整改一个问题;对督察中反复出现的问题更是紧抓不放、查纠到位、整改到位。
亮点4:
创新思路夯实监管基础
‚一成不变,只能是原地踏步,是对现状的满足和对工作的懈怠。监狱工作随着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变化,那么,我们的工作也应该不断创新、改进。‛这是党委书记、监狱长楚志勇在2011年‚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动员会上所说的一句话。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楚志勇和他领导的一班人带领全体民警职工,彻底排查监管安全隐患,下大力气进行全方位梳理和整改,将各种安全隐患因素降至最低程度。特别是对车间布局不规范、物品摆放不规范、安全设施不规范和车间卫生不规范等进行大排查、大整改,凡是影响监管安全的设施、建筑物以及生产车间布局等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调整的坚决调整,使生活区、生产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而这,只是兰州监狱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所取得成绩的冰山一角。
为进一步推进监狱管理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按照司法部统一部署和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的工作要求,兰州监狱自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开展了‚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监狱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活动坚持‚服务中心、依法管理、分类指导、分级实施、全面规范、突出重点,以监管执法、教育改造为重点,以强化管理为抓手及统筹兼顾‛的原则,高起点起步、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全监上下统一思想,创新规范管理,着力整治服刑人员劳动现场、生活现场和一日规范,有力推动了活动的有序开展,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进一步规范了重点执法管理、狱内侦查管理、生活卫生管理、警察队伍管理、设施和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努力实现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切实提高了监狱民警的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以规范化管理促创新、促安全稳定。
深入推进封闭式管理工作是兰州监狱针对监狱工作的特点提出的又一重要举措,是促进监管安全防范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抓手,对监狱民警专业技能和直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兰州监狱要求,全体民警职工要在管理过程中抓住细节,在细节上深化管理,全面深入地分析监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完善细化的实施方案,统筹安排,精心实施,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在管理上务求实效。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督察工作,围绕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大事项进行督察,及时发现和纠正民警不到位、不在岗,直接管理、现场管理不落实,在岗不作为、乱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报告制度不落实,信息不畅通等突出问题,确保了监狱的长治久安。
兰州监狱思路创新的另一个突出标志在于要求民警在坚持严格管理中与服刑人员形成互动,即坚持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民警深入三大现场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促使服刑人员在日常改造生活中的行为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围绕‚建立恰当的警囚关系‛,全监固定每周四晚民警与服刑人员进行座谈,积极化解服刑人员矛盾,建立良性互动的警囚关系。
在服刑人员中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对于激发服刑人员的改造热情、弘扬改造风气、稳定监管改造秩序、全面提升监狱规范化管理水平具有典型的促进效应。兰州监狱自2011年以来,先后在服刑人员中组织开展各类改造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自2011年4月25日起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抓养成、守规范、促稳定、保安全‛劳动改造竞赛活动。此次活动围绕‚安全、规范、创优‛的主题,在服刑人员中全面开展以‚三强化、两争当‛(即强化服刑意识、强化劳动改造、强化文明规范和争当竞赛活动优胜单位、争当文明改造优胜个人)为主要内容的竞赛。2012年2月1日至4月31日,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以‚四整、三打、两强化‛为主要内容的监规纪律专项整顿活动,组织服刑人员学习《兰州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细化标准》,背诵《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服刑人员改造规范顺口溜》等内容,强化了服刑人员的身份意识、自我约束的能力及遵规守纪的自觉性。2012年5月1日起,在全监开展了为期200天的以‚夯实基层保平安,争先创优促规范‛为主题的竞赛活动。目前,此项竞赛活动正在进行中,并将力争达到‚三个明显下降‛(即民警制度不落实现象明显下降;民警管理不规范现象明显下降;服刑人员违规违纪率、不服管教和改造行为不规范等现象明显下降)、‚四个明显提升‛(即监狱安全防控水平、规范化管理水平、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创新水平都有明显提升)、‚一个新的突破‛(即监狱基层基础建设有新的突破)的目标。
亮点5:
技能培训拓宽教育改造渠道
‚教育人、改造人‛是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主题。
一年来,兰州监狱坚持以教育改造工作为主线,积极探索新时期教育改造工作的新方法和新路子,放眼未来,勇于创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绩,教育改造工作亮点频现。
监狱把切实以增强服刑人员刑释后的谋生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作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首要标准‛为指导,努力营造教育人、改造人的良好环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服刑人员掌握实用技术,确保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切实增强出狱新生后的谋生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近3年时间,监狱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4500多人,其中4275人获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证率达95%。
为解决好培训学习与劳动改造的矛盾,兰州监狱建立和完善了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规定了服刑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入学率、到课率考核指标,将其与全年工作目标责任相挂钩,逐级分解,作为考核各监区和有关科室的一项硬性指标。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度有考核,奖优罚劣,狠抓落实,从而保证了服刑人员学习技能的时间、人员、内容的落实。监狱努力搭建教育平台,为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水平,购买了电脑、电教设备等,建立了电脑培训中心,同时发挥工业单位的传统优势,继续开办焊工、电工等技术工种培训,现已具备20余个工种和专业技术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在完善硬件设备的同时,监狱还设臵了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站,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从事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主动与社会机构联系联合办学,为服刑人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夯实了基础。
兰州监狱坚持将思想教育放在教育改造的核心地位,在对服刑人员开展的思想教育中,以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为重点,结合服刑人员自身,引导服刑人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懂得如何为社会尽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认罪悔罪。开展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幸福观、弟子规教育,使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是非观,使其明辨善恶,区分美丑,在思想深处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石。在此基础上,监狱积极开展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狱内心理健康‚三级网络‛,建立健全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处理服刑人员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隐患,引导服刑人员适应改造环境、调整心态、缓解改造压力,重塑人格。加强服刑人员养成教育,强化身份意识,增强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亮点6:
寓教于乐构建健康狱园文化
用文化的春风拂去服刑人员心灵的阴霾,使他们告别罪恶的思想,获得智慧和文明,既能促进监管安全,又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这是兰州监狱确立的监区文化建设主题思想。
长期以来,兰州监狱始终致力于建设良好的监区文化氛围,提高文化教育服从服务教育改造整体工作的软实力,下大力气为服刑人员营造宽松融洽、健康向上的教育改造环境。监狱积极努力,创造条件,提供开展监区文化活动的平台,在提高服刑人员文化素质和体现文化教育熏陶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监区文化氛围。
立足监狱文化特色,排演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活跃服刑人员文化生活,激发服刑人员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热情。监狱每逢重大节日都组织服刑人员排演符合和贴近服刑生活、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文艺节目,或在各监区巡回演出,或制作成光碟播放,寓教于乐,烘托节日气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各监区还组织服刑人员利用工余时间排练和演出监区服刑人员的身边人、身边事,借此表扬好人好事,鼓励服刑人员向改造标兵学习,学会感恩,努力改造,争取良好成绩。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制作心理情景剧,演示服刑人员不同时期容易出现的具有共性特点的心理问题,指出正确的应对方法,为服刑人员解除困惑,打消顾虑,帮助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改造观,教会其排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促进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监狱将精选‚改造,是反思过去的敲门砖;劳动,是获得新生的通行证‛等一百多句言简意赅、励志促行的格言警句,以及多幅祖国美丽河山的风景图画制作成宣传标牌,安装在服刑人员生活区或监室,既向服刑人员展示了祖国山川的优美图景,又宣传了哲理警句,美化环境,时刻警醒着服刑人员正确面对现实,踏实参加改造,塑造了健康的文化氛围,使服刑人员心中的感恩之情转化成为自觉的改造行动。
亮点7:
心理矫治服刑人员‚新生‛的导航仪
兰州监狱不断探索心理矫治工作对服刑人员教育的有效方法,逐步形成了以监狱民警为主体,检察官、社会志愿者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以心理矫治工作为平台,建立服刑人员心理健康讲座、网络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运用所办广播、电视栏目,多渠道积极开展心理矫治工作。为推进监狱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化开辟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监狱的监管安全和稳定,在提高改造质量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全监实际参加网络咨询人数4000多人次,其中心理咨询近3000人次;减刑、假释等法律咨询700多人次;婚姻家庭咨询、就业形势咨询各200多人次;其他方面咨询260多人次。全监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心理测量达100%,出监评估达100%。
心理矫治民警素质的高低,决定心理矫治工作的质量。在开始组建这支队伍时,监狱党委极为慎重,经过层层选拔,将一批文化程度高、个人素质强的女民警抽调到心理矫治工作岗位。针对女民警接触服刑人员少、管教业务不熟、缺乏心理学知识的实际,监狱狠抓教育培训,强化心理矫治民警的综合素质,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达到持证上岗的高标准、高要求。主要采取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专门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业务培训及学习。通过不断地业务培训,互教互学,心理矫治民警的业务能力明显提高,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在平时的工作中,还要求心理矫治民警严格做到‚五勤‛,即‚勤讲、勤写、勤思、勤学、勤勉‛;在网络咨询中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服刑人员思想、贴近社会形势、贴近服刑人员改造生活‛,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的网络谈话教育方法,个个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
监狱先后投入近70万元资金用于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建成了网络咨询室、个体谈话室、心理测评室、音乐治疗室、沙盘治疗室、情绪调节室、中央控制室、心理档案室以及多功能厅(团体辅导室),配备了音乐治疗椅、沙盘、心际空间互动系统、投影设备、调音台、摄像设备、监控设施等,并安装了防护栏、电子门禁系统,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符合服刑人员的心理需要,服刑指导中心在整体设计上体现了‚科学、安全、实效‛的特点。
监狱求实创新,注重实效,实现心理矫治工作的四个延伸。从单一的个体心理咨询向形式多样的团体咨询延伸。在做好网络咨询的基础上,兰州监狱积极拓展网络咨询新领域,进行网络咨询的延伸。心理矫治民警主动走出网络,深入监区,贴近服刑人员改造实际,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团体咨询。如对未成年犯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对重刑犯开展‚重刑犯如何减轻心理压力‛的团体辅导等。特别是在2012年两节期间,针对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经济困难、亲属年老病弱等原因长期无人接见的服刑人员,监狱开展‚贺新春〃视频帮教活动‛,为服刑人员和家人搭建起特殊的‚团聚‛平台。从浅层次的网络咨询,向深层次的重点犯咨询防控延伸。为进一步发挥心理矫治工作‚攻心治本‛的作用,深化、细化、量化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兰州监狱出台了《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态评估实施办法》,由监区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心理辅导员每月按照心理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对全监区服刑人员进行摸底,通过分析评估原因,及时反映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从白天的网络咨询,向夜间服刑人员的工余教育时段延伸。针对夏季天气炎热,酷暑难当,部分服刑人员情绪不稳,违规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为解决押犯单位白天劳动改造任务繁忙的矛盾,从‚五一节‛过后每周三个晚上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重点疏导夏季服刑人员中容易出现的心悸、失眠、焦虑、烦躁、郁闷、攻击等心理。几年来,晚上心理咨询人数已达1000余人次,化解了因天气炎热等原因引起的违规违纪行为一百多起。从单纯的狱内网络咨询,向引进社会咨询力量延伸。2009年初,省监狱管理局牵头建立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基地,将社会力量引进监狱。截至目前,社会工作者来监作个体心理咨询40余人次,团体辅导300余人次。
亮点8:
生活卫生保障服刑人员合法权益
搞好服刑人员的生活卫生工作,依法保障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既是党的监管改造政策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监狱一项严肃认真的执法工作。兰州监狱从多方面改进服刑人员的伙食管理,促进监狱的安全稳定,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服刑人员的伙食供应工作,监狱党委高度重视,从伙食的质量、数量以及科学的营养搭配上,都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规范。尤其是在2011年,由于物价涨幅较大,为了保证服刑人员伙食实物量,监狱要求首先保证服刑人员的伙食实物量消耗标准,货币超额部分由监狱补足。为了加强经费管理,增强伙食管理透明度,兰州监狱设立了专账,实行专人负责,对各类账目、凭证都要准确记载,按月、年装订整理。同时,每周向服刑人员公布伙食食谱,每月公布伙食费用消耗情况。为保证所有服刑人员吃得饱,同时减少浪费,兰州监狱采取了主食定量制与申报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制是指每人的早、午、晚餐均进行目前的规定;申报制,即凡有吃不饱的服刑人员,在任何时候均可以申请主食加量。为保证食品安全,加大了食品卫生的管理力度,炊事人员在操作中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成品食物单独存放,实行‚三隔一罩‛,即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隔离;夏天存放食品要有隔离罩。盛放食物的器具实行‚四过关‛即:一洗、二涮、三冲、四保洁。
监狱卫生防疫工作是生活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兰州监狱立足自身实际,积极修订了《甘肃省兰州监狱突发卫生防疫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兰州监狱突发卫生防疫应急指挥部,确保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和预防。凡新入监的服刑人员都经过康泰医院和监狱医院的双重体检。监狱卫生督察小组,定期对监区环境卫生、服刑人员个人卫生进行检查,每月将检查结果公布。各监区负责各自区域的消毒,对人员密集区,监狱派专人定期消毒。积极联系兰州市城关区疾病防控中心,定期对在押服刑人员进行肺结核普查,对疑似病例进行痰检;对确诊者,及时申请WHO免费结核药,痰检呈阳性的隔离治疗,对痰检呈阴性的进行全程督导化疗(DOTS),结核病发病率保持在1%以下。
亮点9:
转变方式调优调强产业结构
劳动改造是监狱教育改造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能够矫治服刑人员的恶习,促使服刑人员学习劳动技能,而且还增强了服刑人员就业谋生的手段。
兰州监狱新一届党委班子非常重视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工作。在劳动项目的选择上,监狱大刀阔斧地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将不利于服刑人员改造的项目彻底下马,按照‚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监管安全、有利于服刑人员改造、有利于服刑人员劳动技能掌握的原则,重新考察引进了服装加工、毛衣编织等安全隐患小、利于服刑人员掌握劳动技艺的手工生产项目,以此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分散向集中的转变,由小项目向大项目的转变,由短期、零星项目向有经济效益的可持续项目的转变。并通过强化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民警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劳动改造进入新的转折点,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
亮点10:
民生工程监狱党委书写大手笔
民生问题既是保障问题,更是民心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是兰州监狱新一届党委班子的最大特征。
近年来,由于招录新民警较多,住房问题成为最大难题,成为广大民警关注的焦点。兰州监狱党委一班人急民所急、想民所想,紧紧抓住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利政策,针对监狱民警职工的住房困难现状,经多方努力,2011年10月28日,兰州市副市长俞敬东带领相关多部门负责人来兰州监狱现场办公,解决了困扰监狱住房建设的诸多难题,为兰州监狱申请建设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性住房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大改善了广大民警职工的住房困难现状。尤其是新录用民警享受到住房分配资格,感慨万千,纷纷表示只有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干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党委的关心和爱护。
新一届监狱党委在民生工程、服务群众方面的另一个大手笔是:想方设法改善一线带班民警的工作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执勤环境,改善民警值班餐,认真落实调休、换休制度;投资20万元装修单身民警宿舍,使新录用民警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针对监狱民警职工开车上班停车难问题,监狱投入资金平整硬化办公院落部分花园,建成停车场方便民警职工停车,也使办公区做到了整齐划
一、管理规范;同时,选派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分批外出学习,开阔视野;组织监狱工会会员参加住院医疗互助工作,并坚持每两年为全体民警职工组织体检一次,确保了全体民警职工的身心健康。
另外,兰州监狱新一届党委班子在解决民生、提高职工待遇、处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尤其是加强对职工的管理教育、建立和完善对职工管理教育考核长效机制等方面亮点凸显、成绩斐然。一是对多年未解决的‚五七‛工、家属工的养老保险问题,监狱党委下大力气通过查档案、走访群众、多次找社保部门及相关单位协调,为70余名家属工成功办理了养老保险;二是自2011年6至10月,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先后为45名在职职工补缴了多年欠缴的应承担的养老保险费,给职工从2011年10月至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相应的经济补偿金;为已退休的20名职工在退休前,个人垫付缴纳的应由监狱承担部分养老保险费给予了经济补偿等,共计支付补偿金320多万元,为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
成绩不在于数字,而在于口碑。兰州监狱新一届党委班子立足实际、开拓进取的工作思路和取得的成绩,不仅受到了兰州监狱广大民警职工的普遍好评和赞扬,在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领导调研兰州监狱工作时,也多次对新一届监狱党委所做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讲:‚我们应该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而兰州监狱广大民警职工在兰州监狱新一届党委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心怀为民之心,心系为民之情,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乘着十二五开局的大好形势,迈着坚定步伐,为把兰州监狱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而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和奋斗。
第二篇:思路一变天地宽
兰山论语:思路一变天地宽
环境作“支点”,政策当“杠杆”,激活了资本市场,加快了发展速度,提升了经济总量。平川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服务,撬动和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城乡经济建设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在招商引资、发展项目时,有些地方和部门把目光仅仅盯在外地和外商上,忽视了本土资金。平川区的实践证明,招商引资和启动本土资金同样重要。如果抓不住“本土”企业家,就很难引来外地“金凤凰”;与其让大量民间资金“沉睡”银行,不如激活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民间资金的参与,解决了项目资金,盘活了国有资产,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真可谓“一招鲜,满盘活”。
当前,各地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普遍存在两大“瓶颈”:一是资金瓶颈,二是政策瓶颈。没有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当地的资金再多,也难以“活”起来,外面的资金再好,也难以“引”进来。因此,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来。撬动和吸纳民间资金,一定要出台好的政策进
认识上的深化,理论上的创新,为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改革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扩大,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省内外民间资本不断扩张,民间创业的热情高涨,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机遇面前,我们不可稍有犹豫,一定要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全省掀起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发展高潮。
非公有制经济要再接再厉,努力克服自身不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大技术投入,加快技术改革,强化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科技含量。有实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走联合发展的路子,组建各种形式的企业集团,逐步实现分工协作、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发展。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制约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不落实,二是发展环境不宽松,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不到位,观念陈旧。各级领导干部的当务之急,是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在发展理论上的创新和政策上的突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
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下功夫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各级党组织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培育新型农民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多出成果。要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选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要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要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荣辱观教育,广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诚信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决战务求必胜
要素重新组合,产生新效益的活动。创新需要环境,需要灵感,更需要勇气和胆略。谋求国企改革的新突破,需要领导放开胆量,部门放开手脚,企业放手实践。要勇于攻克“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的难点,冲破阻碍改革发展的体制性“禁区”,走出束缚思想的“误区”,开辟加快发展的“新区”,以决战的勇气承担起攻坚克难的重任,以一项项创新成果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所有的改革都是围绕利益关系的调整展开的,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例外。要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认真帮助职工解决好各方面的保障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只要上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决战决胜,胜利完成各项改革目标,迎来加快发展的春天。
带着感情去工作
感情问题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只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赢得群众
求,办群众之所盼,再大的结也能解开,再大的淤也能消
yōng除,再大的困难也能解决。痈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大多是由国企改革、城镇拆迁、土地征用、涉法涉诉以及干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引发的,矛盾的利益性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和矛盾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民族复兴大业。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信访工作放在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时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去思考、去把握、去谋划、去部署。要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怀着对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切实把办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过程,真正把信访工作打造成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打铁还得自身硬
康县阳坝镇宋沟村村主任冯明芝,几年来,默默无闻
自己。
在冯明芝的身上,体现了村干部的市场意识、商业意识和无工不富的意识。他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的大好时机,带领村民发展茶园、核桃等经济林木,又在山间林地种植天麻和柴胡等中药材,还办起了股份制的茶叶加工厂,并在康县、兰州等地成立了经销点,为村民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冯明芝的事迹告诉我们,越是相对落后贫穷的地方,越是交通闭塞的地方,越需要农村干部像冯明芝那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和带领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兰山论语:老百姓不需要“父母官”
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决策者说》栏目专访时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不喜欢父母官这个说法。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老百姓缴了税,纳税人已经把你的劳务购买了,你就是用你的
1格格不入。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就可以颐指气使;因为是“父母”,所以就可以一言九鼎;因为是“父母”,所以就可以心安理得接受各种各样的“孝敬”……这种为官心理折射的是绝对领导,是不容臵疑的权威,是一种封建家长制的作风。
少数以“父母官”自居的干部,尽管嘴上不离亲民爱民,但往往内心深处并不会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他们说话“我”字当先,动不动“我提拔你”、“我撤你”、“就我一句话”,完全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其实是人民给的;他们做决策全凭个人好恶,心血来潮,脑袋一拍就是组织决定,根本就没有把民主集中制当回事;他们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口头上对百姓感情真挚,行动上却是另一码事。这些人见到成绩争着上,遇到矛盾绕着走,对百姓疾苦不闻不问。很显然,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去甚远。
陈毅说,“人民是我亲父母,我是人民好儿郎”;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焦裕禄对一位农民大娘说:“我是您的儿子。”同样是以“父母”与“儿女”为喻,同样表达的是民本思想,但
3的必由之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奋斗是我们取得不断胜利的武器。面对甘肃的发展现状,面对“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蓝图,可以说,奋斗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唯一捷径。
奋斗是一种信念。
医学理论说,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有时候能够创造奇迹。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奇迹生活,但我们却可以靠信念谋求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穷二白”是人们面临的现状。但是,翻身做主的中国人民内心充满着建设美好家园的坚定信念,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世界瞩目。当前,尽管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艰难,但我们仍然充满着自信。相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通过深化改革,我们一定能取得改革的成功。毫无疑问,甘肃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样是陇原各族人民奋斗的结果。
“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是一种规律。如今,面对甘肃的发展现状,面对甘肃发展过程中显
5我们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有可能逐步缩小与他人的差距,并最终实现“赶超”的愿望。
奋斗是一种和谐。
万众齐心是一种和谐,同仇敌忾是一种和谐,团结如一也是一种和谐,而这些和谐无一不是一种力量。在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以“法律为准绳”解决矛盾则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在各种矛盾面前,法律是最好的调和剂,也是最好的规则。规则的意义在于可以最快、最简捷地达到目的,而我们建设法制社会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当前我们走的,也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这样一条路上,正如温总理所说,只有通过“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奋斗到底,才能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
奋斗到底,也正是我们的幸福、欢乐和价值所在。
在先进性的旗帜下奋勇进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
7愧为领导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
从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到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引领中华民族破浪前行,源自她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充满着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正面教育,也是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和有益探索。教育活动所创造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触及到的一些问题,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一定要总结好先进性教育的成功经验,全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落实到加快甘肃发展上,落实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省委确定的“两个高举、一个加强”和“两抓两放”的总体工作思路不动摇,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现在,全省人民想发展、盼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各级干部谋发展、抓发展的热情
9下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省各级党委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发展,切实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要更加鲜明地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从而使党的建设的努力方向和检验标准更加鲜明,使我们能够更好、更全面、更有成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历时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省各级党委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教育活动,使全省6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和130多万名共产党员,经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锤炼,也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新鲜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要结合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总结好先进性教育的成功经验,全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落实到加快甘肃发展上。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
1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因此,要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在全省改革发展的工作大局中来思考,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来谋划,坚持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先进性建设,在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建设一个繁荣和谐的新甘肃。
第三篇:文化创新天地宽
文化创新天地宽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受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文化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文化发展具有延伸性,未来的企业文化是今天的企业文化的延续。这种延续不是简单地传承,而是扬弃、演绎、创新和发展。
在打破僵化文化中觅创新
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加速对企业创新提出了挑战。“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已经成为企业存亡的一条定律。纵观一些失败的企业,如:王安电脑公司,就是在面对市场变化、面对新经济挑战中缺乏创新,守着僵化的文化理念,最终败于竞争对手。
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作为国家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中铁五局,在传承优秀企业文化精髓、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构建先进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基业长青、创先争优、永不懈怠、勇争第一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中铁五局是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下属企业。在企业改革改制中,中铁五局积极引进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思路和模式,从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形象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创建,初步建立了具有五局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上市,中铁五局又按照小品牌服从大品牌的原则,及时调整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提出了“改版升级,突出特色”的新思路,确立了“简洁、节俭、整洁、实用”的构建原则,对全局现行的企业文化体系从理念层、制度层和识别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清理和改造,实现了“改版升级”后统一品牌的目标。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广泛开展形势任务和职业道德教育。如:开展了“争当中国中铁领军企业”发展战略和“坚定一个思路,推进两大转变,突出三个加强”总体工作思路宣传,大力倡导“四种作风”和“五种风气”,努力建设“五型五化”机关等。
二是大力树立企业形象,加强工地有形化建设。全局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到企业施工生产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企业形象建设与工程项目安摊建点工作同进场、同部署、同推进。全局从各项目部到工地现场、职工着装及施工设备,都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文化建设VI手册》规范制作,充分展示了中央企业文明施工的良好形象,尤其是武广、京沪、哈大、成绵乐客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的现场有形化建设,向社会传递、展现五局的精神风貌与企业风采。
三是探索发展之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中铁五局近年来派出多人次参加企业文化知识岗位培训,有10多人取得了全国企业文化管理师资格认证证书。2010年5月,《构建具有中铁五局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体系》论文荣获全国企业文化科研成果一等奖。
积极创新使中铁五局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摸索出了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核心文化,形成了以形象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成为中铁五局以质量求生存、以形象显实力、以诚信谋发展的新活力。
在建设学习型组织中挖动力
与其说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重要的行动。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已有40%的企业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因此,未来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具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内容。学习型组织在共同的愿景下,有着崇高的信念和使命,具有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并且员工勇于挑战过去的成功模式及力量极限,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在学习和超越文化的导向引领下,员工通过学习提高素质,每个人从学习中体验工作的意义,从而超越自我,超越平庸,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中铁五局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按照“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三大目标、建设四型企业”的发展愿景,努力提高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科学化、制度科学化、方法科学化。一是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理论学习、调研决策、绩效考评等长效机制,努力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型组织。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调研制度和学习成果转化制度,把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建立健全学习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会议事规则、党委办公例会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制度、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关怀帮扶制度、项目文化建设达标建设制度等,并努力实现制度的科学化,增强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层不断增添新知识、认识新文化,使企业经营管理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从而为企业做强做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强基础
企业实际上是人的组合体,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建设和谐文化、打造和谐企业,是发挥企业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前提。企业和谐的基础是协作意愿。企业内部是一个团队、是一个众人协作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是在同他人协作之中进行的。市场经济要倡导竞争,但不能忽视协作。协作是主旋律,通过协作创造整合力量,实现经济放大效应,实现企业与员工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享。
企业倡导和谐文化是主张人与人要和谐、人与事要和谐、人与环境要和谐。人与人和谐,也就是要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契约升华为一种以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为基础的心灵契约;人与事和谐,就是要有良好的人与机的关系;人与环境和谐,即企业既要与顾客、合作者和谐,也要与社会和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还要与自然和谐,保护生态环境,共享促进和谐,和谐推动共享。企业通过经营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不仅要与员工、顾客共享,而且要与社会共享。好的企业大大超越了传统经济学有关利润最大化是唯一驱动力的理论,企业生存目的不光是获得自身的价值增长,而是追求员工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的目的在于企业之外。和谐与共享文化真正使企业面向社会,在谋求自身和谐的基础上,与投资者、竞争者、供应商、经销商、顾客、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实现和谐,与自然界实现和谐,在和谐中实现价值的共同增长。
在推进诚信文化中赢市场
诚信文化是社会各个领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文化。当今时代,诚信是资源,也是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格局中,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的共识,诚信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为企业所认同。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文化之基、形象之源。加强诚信建设,对于企业与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蓬勃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铁五局在经营活动中提出“用一流的业绩赢得国内国际市场”的经营理念和“依靠科技、规范管理、持续发展、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一流业绩和顾客满意就体现出了企业的诚信度,增强了企业在国内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力,推动着企业的稳步发展。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不讲诚信,市场经济就没有良好的秩序,也不会产生比其他经济体制更高的效率。坚守信用是企业文化的底线,是根基;信誉是信用的积累,它构成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信用机制,维护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建立人格和特殊感情关系基础上的特殊主义的信用机制,依靠道德约束;二是建立法律和契约基础上的普遍主义的信用机制,依靠法律约束;三是建立价值观基础上的体现终极价值理性和信仰的神圣信用机制,依靠文化约束。
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在新经济形态下立足原有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从现实生产经营管理中汲取激情,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各种优秀文化元素,实现新的“突破”,形成新经济形态下企业价值观的新特质、新结构、新体系,并沿着“人本化”和“市场化”这两条路径健康发展,以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永葆企业基业长青。
(责任编辑:李万全)
第四篇:申论 转型发展天地宽
转型发展天地宽
金融危机袭来,我省经济受冲击严重,大量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从企业到个人,从官员到群众,焦虑在滋生,无助在蔓延,我们不禁要问:发展如何继续,经济腾飞的辉煌如何再启动?
雄关漫道真如铁,时代对我们经济提出了新挑战,我们能做的只有牢牢把握自身,审慎分析问题,积极促进改革,准确调整自己,以最佳的姿态面对市场、面对竞争,转型发展天地宽。
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是转型发展的必行一步。从前的浙江经济体以小微企业居多,主要从事的都是加工制造等科技含量较低的工作,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甚至不具有自身品牌。长此以往,不但“以一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悲剧会不断重演,技术不具备、品牌无价值的问题更是会直接导致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毫无立足之地。在这次洗牌式的商业严冬,我们应认真反思,好好规划,以打造自己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战略和商业模式。要通过加大在科技方面的资金、人才、管理等的投入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另外,还要注意打造自身品牌。可以通过收购并“借船出海”的方式,或者通过多元化营销的手段,提升自身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激烈的竞争赢得优势。
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型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变经营理念首先是要端正态度。很多企业家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便丧失了信息,萌生了退意。这是要不得的!“为其艰难,才更显勇毅;为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我们更需要鼓起勇气,迎难而上,坚持到底。要坚信,我困难时,有人比我更困难;我难过时,对手比我更难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历经了挫折与磨难的洗礼,企业才会越来越优秀。其次还要从分发挥浙商精神。不但要发挥出过去30年间浙商在恶劣环境中崛起时积累起的那种敢拼、敢闯、敢干的逆境精神,更要学习和发扬温州商人善于抱团解决问题的团结精神,团结一切力量,为未来残酷的博弈,赢得主动。
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是再续经济腾飞的关键一招。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府拥有资金、人才、政策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理应在金融危机的困局中发挥主角作用。执政方式的转变,不但要理顺治理思路,维护市场秩序,放开“看不见的手”,用好“看得见的手”,更要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鼓励人们消费,通过充分发挥内需的拉动作用,实现经济的回暖,开启企业发展的第二春。
反者道之动,让我们从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企业、政府的主体作用,体制、政策的激励作用和扶持作用,以更大的勇气、决心与毅力推定转型发展,释放其中的红利,从而从容应对新挑战,赢得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相信,明天将属于勇于转型的我们,未来的天地将更加宽广。
第五篇:观念一新天地宽思路一改好行船
观念一新天地宽思路一改好行船
——汇湾乡中心学校巧抓安全侧记
近年来,汇湾乡中心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强力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在教学上居于“南山一片”前列,在学校安全管理上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的好评与认可。我校多次被评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但我校居安思危,在社会形势快速发展,学校安全复杂多变的今天,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改变做法,只为捍卫已有的荣誉,坚决履行肩负的神圣使命。
一、改铁锁锁门为学生凭出入证方便出入。过去,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绝大多数学校均采用以堵代疏的办法,用一把冰冷的铁锁将校园内外生硬隔开,强行切断学生“自由”出入大门的通道。可事实证明,铁锁固然坚固,但难锁人心。全国各地学生因强行翻越校门、护栏、院墙而引发安全事故的事件屡见不鲜。鉴于此,我校自本学期起,在政教处的统一组织下为全体走读生统一印制出入证,证上明确显示照片、姓名、班级等主要信息。行政值周一日三餐期间代替门卫在门上把守,走读生凭证出入,住读生有特殊情况需要出入的须持班主任批示的请假条出入。从前,有些学生针对学生多而行政值周又认不准部分学生的现象,偷梁换柱,随意出入大门。此举则有效避免了这类想象的发生,从源头上杜绝了学生出入混乱的顽疾。
二、改随便出入为实名登记。以前,由于管理不到位,时有校外闲杂人员随便出入校园,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的学习生活秩序制造了了安全隐患。为此,经学校研究决定,以后,任何人进入校园前都必须在门卫处登记清楚自己的姓名及所要找的人和事,并自觉接受门卫的监督,并在较短时间内离校,以保证学校的教学、生活尽可能的少受影响。
三、改例行检查为例行、随机相结合。原来,政教处一般利用课间操时间将全体学生集合,然后安排老师和安全委员到教室、寝室检查没收危险物品和通讯工具等影响学习的东西。后来,学生有些经验了,将有些物品随机带在身上,钻了排查空挡的空子。于是,我们现在改例行检查为例查、随机抽查相结合,即我们有时连续排查,有时又在学生上课期间有针对性的随机检查,效果就好了许多。
四、改经验主义、侥幸心理为身体力行。我校正处在汇湾大小两条河的交汇处,加上白果坪电站蓄水发电致水位上涨,可以说,水患成了我校数患之首。从前,我们我们的做法是:到了夏季,每天派信得过的、不会水的学生在午睡、晚饭后到河边巡逻,偶尔,再由老师巡查。现在想想,着实不妥。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安全之事最忌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为此,我们从本学期开始,坚决摒弃冒险主义的做法,改学生例查、教师抽查为教师亲自巡查,同时改午睡、晚饭后两查为午睡、晚饭后、下自习后三查,加大排查力度与密度。
五、改学校自查为与派出所、工商所协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我们过去只查学生下河洗澡、下晚自习后的动向,防打架、防发展男女同学不正常关系等的做法显然已经落伍。因为时代变了,学生私自驾乘机动车辆上放学、上网游戏等新的社会现象就应运而生。而这些就超出了我们的权限,为此,我们就积极争取派出所的支援,与他们一道进网吧、上公路严查学生上述行为。还有,学校四周遍布小商店、小吃店,学生饮食安全难以保证,而有时我们工作起来又显得有些苍白、无助,于是,我们就又和工商所一道及时清除威胁学生饮食安全的隐患,力保学生饮食健康。
六、改单一安全训话为综合性服务。每周集中放学前,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例行的安全训话,教育引导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如:夏天的防泥石流、防河水暴涨,冬季的防火、防冻,春天的防毒蜂、毒蛇、疯狗等。现在,为了保证学生因天气变化而感冒生病,影响学习,我们还在安全训话中人性化地加上了天气预报,告诉学生周末的天气变化情况,让学生“有备而来”。还及时督促学生勤将被褥带回家清洗曝晒,防传染病等。让学生安心学习,免受疾病困扰。
作为新形势下的学校,我们深知:质量是起跑线,没有最高,只有追求最高。而安全则是生命线,稍不留神,我们将功亏一篑,甚至沦为“罪人”。为此,我校将一如既往,为营造安全、和谐校园而勤勉工作,为能为莘莘学子撑起一片阳光、安心的晴空而不懈奋斗!(曾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