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目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目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统计方法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特别是基层统计的上报方式、指标体系、口径、统计范围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在乡镇及企业,它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直接关系统计数据的的质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统计法制意识淡薄,统计法制意识淡薄,领导干预较多。一些地方没有形成重视统计工作的氛围和支持统计工作的有效机制。近年来考核奖励制度繁多,在肯定成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使统计信息失真。
2、数据共享监管力度不够
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沟通差, 数据共享能力不够,加重基层负担,对相同的调查指标重复布置到基层办事处相关部门之间的统计数据不能够相互监督制约。一套中上报的工业用电量、税金总额等主要指标如由电业、税务等部门来共同实施监督,或通过互联网共享数据,数据质量问题就能得依有效制约。
3、基层统计人员匮乏
乡镇一级统计人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职,有些连兼职都谈不上,到了报表的时间临时干两天,过后如有数据查询人都不好找,更不要说让他们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多数统计人员都是兼职,一个人要完成一、二、三产各种统计报表,甚至还要兼管乡镇政府内的其它工作,业务水平很难提高,报表质量非常差,这样一个统计人员监管的数据可信程度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4、现有统计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企业一套表实施一来,数据起报源头一定要从企业直报,要求一企一址,不准乡镇统计人员代报。这就出现一个新的问题,企业要按时录入数据,否则上报平台一旦关闭,数据就无法上报。企业能否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接受不接受乡镇一级统计人员对他们统计工作的监管,这是一个很明显不完善的管理体制问题,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更是难以监管。
5、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 乡镇统计人员多是兼职,主要精力和时间难以集中在统计业务上,对统计工作只是采取应付的态度,对不断更新的统计知识和技巧难以熟练掌握。再加上目前乡镇统计人员不仅要做好报表填报工作,还要分析、审核、评估辖区内的网上直报单位的各种报表。所以在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待遇较低的情况下,乡镇统计工作岗位很难留住人心,数据质量怎么能得到保障。
5、统计经费没有保障
多数乡镇统计经费不足,个别乡镇对统计工作不重视,统计投入能少则少,能不投则不投。没有统计专职补助费,甚至就连乡镇统计人员的差旅费和培训资料费都难以解决,严重影响统计人员的积极性,统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现在我们不是没有统计法,而是法制意识太淡薄。对失真的统计数据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性缺乏责任感。在今后的统计工作中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由上至下的法制体制,把统计法宣传、贯彻到每一个统计层面,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社会氛围。
2、加快完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企业统计工作要全面接受乡镇统计人员的监管,包括上报的时间、数据的质量、业务培训、评估查询等各个方面。这就要考虑对企业统计人员的补助问题,要保证企业一套表工作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县、乡两级政府都要重视,将乡镇及企业统计人员经费列入到财政的预算中去。
3、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与企业会计在业务上有所区别。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进一步做到数字准确、资料丰富、信息灵通,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需要。
第二篇:新形势下农机化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新形势下农机化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加入WTO,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开展的新形势下,围绕农机化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责任越来越重大,要求也越来越高,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大。
(一)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反映农机化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联系,已成为一个急需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现在我们谈到农机化统计工作,只限于把农机拥有量、农机总值和作业量等指标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仅能反映出农机化自身发展变化情况,只能从宏观层面上强调农机化的作用,不能从微观层面和数据上提供理论支持;只能把农机孤立起来谈农机,不能反映农机化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联系和促进作用。因此,农机化自身价值和地位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在全国和全省有关农业和农村统计的资料中,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级政府和部门普遍重视和关心的指标中没有农机化的内容,因而受不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显然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发展,也与“立足大农业 发展大农机”的指导思想不相适应。那麽,怎样把农机化工作熔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反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乃至怎样体现农机化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农机统计工作是一个新课题,也是我们农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准切入点,通过统计计算农机经营总收入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农机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例、农机经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例、农机投入产出比、农机队伍人员素质状况、农机替代、转移、吸纳农村劳动力情况等指标,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农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机化的发展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农机化的发展空间。只有充分准确地反映农机化发展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密切程度,才能体现出农机化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反映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才能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在更高层面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首先,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级领导要客观准确地把握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更好地进行科学决策,需要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其次,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步伐加快,国际间农机发展情况对比增多,也需要我们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与此同时,农机化统计的范围、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的统计调查对象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降低,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是统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三)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亟待加强。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特别是基层农机机构面临着改革和撤并的不利局面,农机化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很大削弱。目前,农机化统计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统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与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之间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四)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加快,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急需改善,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迅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许多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思维意识还是老一套。这种状况,对我们的整个农机化统计工作,对每-个统计人员本人,都是现实的挑战。(
第三篇:加强基层统计工作
二、对当前基层统计工作现状与特点的总体判断
从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统计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科学实用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服务,统计事业日益繁荣,统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统计客体规模扩张、结构复杂、变动频繁,统计需求总量急剧增加,需求的多样性显著增强。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利益多元化的影响,基层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主要表现在: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力量严重不足,统计监督管理职能影响力较弱,基层统计机构现状难以适应统计改革的要求;部门统计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不高,统计行为的规范性差距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基层统计机构为地方党政提供统计优质服务的优势在弱化。现在,基层县级统计机构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增大,既有体制原因,也与国家统计方法制度不统一不规范密切相关,与国家普查频次密集有关联。如: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反映,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常规统计报表、指标增长幅度较大,而统计指标利用程度却不高。这些直接造成基层统计机构不必要的工作负担。而普查频次密集,时间周期过长,对普查资料开发不到位,给地方政府的普查回报低,已经产生了对统计的不良影响。现在的问题是:县一级统计机构参加上一级的业务培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收集基层报表及数据处理消耗了大量资源,而统计过程无法监控,数据质量在不少地方得不到有效保证,体现统计优质服务重要内容的统计分析调研工作受到影响。近几年来,县一级撰写统计调查分析的数量越来越少就是问题的集中表现。表象看是基层统计人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系统思考问题,深层原因是我们的法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要应对上述挑战和压力,就必须寻找统计科学发展的出路。因此,选择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新措施,相应的基层统计工作思路也必须进行根本转变与创新。
三、适应统计改革新需求,及时转变基层统计工作思路
努力创新地方统计工作组织保障体系,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统计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公众对统计的新需求,不适应统计信息作为社会经济信息主体地位的特征。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应适应国家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新要求,积极转变几十年来传统的统计生产方式,树立统一规范、阳光统计等现代统计新理念,努力创新地方统计工作组织保障体系。要通过建设名录库、企业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和联网直报系统等统计“四大工程”建设,逐步转变过去传统的统计工作思维模式(方式)。坚信唯有倾力改革创新,统计才有前途。基层统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主导下,在上级统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定不移地完善统计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精神,坚定不移地突破本地区统计发展瓶颈制约。以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增强统计独立性为核心,努力创新地方统计组织体系。在努力创新地方统计工作组织体系方面,一方面,要努力创造区域特色,适应国家统计改革发展的需要。如:江西有上饶市已在全国推出了乡镇首席统计员制度,江西有抚州市也紧随其后,其他一些地方也已推出一些好的做法,如:宜春市已有上高、奉新通过政府主导作用,统一规范了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的统计人员配备管理使用、经费开支、人员待遇等基本问题,统计基本实现了县级统计机构对乡镇统计(园区统计)垂直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应尽早整合县级统计能力资源,将现行的县级国调队并入地方政府统计机构,以加强基层统计机构的统计执行能力,避免在不少地方存在的“两张皮”不协调现象。
积极构建县级统计工作运作新模式,提升统计部门改革应变能力。企业一套表的全面实施,必将促进县级统计机构工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可以预料,未来基层统计工作运作模式主要突出网络管理与设备维护、基层基础建设与业务培训指导、全社会统计知识的普及与宣传、统计法制保障、统计咨询与分析调研、部门统计合作与协调、机关后勤保障与统计行政事务管理(含党务)等六大基本职
能模块。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统计机构,都涉及到人才优化配置问题。与现行的主要以专业来划分的工作模式相比较,新的工作模式将使统计部门的技术保障资源重新组合与分配。这种模式也将促使统计人的思维模式发生新的变化。同时,部门统计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和配合协调将显得更加迫切,如: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需要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许多国家重要的统计信息资料,都必须依赖于部门的业务核算资料或行政记录来进行测算和评估。统计资料共享是必然趋势,十分必要.切实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平台建设,提升基层统计执行能力。要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建设,健全基层统计体制机制,创新基层统计工作模式,提升基层统计能力,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准确。在推进企业一套表的过程中,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承担着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和更新维护的主要工作,肩负着保障联网直报源头数据真实准确的重任,是企业一套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是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的使用者和检验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县级统计机构要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建设,把加强统计基层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予以推进。要特别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平台建设,切实提高统计地位。在乡镇、街道要依法设置统计工作岗位,在当地政府的主导和部门配合下,推行乡镇、街道统计站机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职统计员和辅助统计人员。
扎实推进基层统计网络化建设步伐,提高基层统计技术保障能力。从今年统计年报和明年定期统计报表开始,国家实行“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为有效保证国家新的统计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加快推进基层统计网络化建设步伐,时不我待。当前,有的地方基层单位统计人员做报表还处在“手工作业”阶段,不少“三上”直报企业还不具备联网直报的基本条件,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必然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所有的直报企业都要配备联网直报的电脑设备,确保满足工作需要。同时,基层统计人员务必要求参加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操作使用的培训。县级统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要按实行“企业一套表”要求,督促“三
上”联网直报企业按国家规定,配备配齐统计网络化设备。
加强统计人员综合业务学习,提高统计工作适应能力。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主要决定于源头数据,而源头数据的准确与否主要决定于统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县级基层统计机构既要抓好自身业务水平的再提高,同时必须认真抓好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对在岗统计人员,要向他们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在业务上,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规定,实行统计继续教育。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县级统计机构对乡镇统计的垂直管理。建立必要的激励奖惩机制,努力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质量和适应能力。
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提升法制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健康发展。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各级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及惩处力度,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必须依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提升统计权威性。实施企业一套表新的统计制度,不能单靠统计系统打天下,必须寻求地方政府在组织实施,宣传造势,政策扶持,和人财物支持等方面的强势影响,必须依托政府各相关部门大力配合。“企业一套表”试点经验表明,全面推进统计改革,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没有政府主导和部门配合,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总之,及时转变基层统计工作思路,是统计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各地基层统计部门要加强对统计基层状况的调研,深入统计工作第一线,摸清基本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规范统一、稳步推进”的原则,群策群力,持之以恒,努力开创统计改革新时期基层统计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目前餐饮行业面临普遍问题的分析
目前餐饮行业面临普遍问题的分析
根据长期的调查发现,如今餐饮行业都会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多数情况下,营业场所晚上的满座率以及返台率很高,而相比之下,中午就要差很多。这其实就是餐饮业的定位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午餐和晚餐的市场定位是不尽相同的。以面向晚餐的市场定位来应对午餐的消费市场,肯定会存在效益上的反差。
餐饮业晚餐的定位,通常是公务宴请、朋友宴请以及生日宴会等,由于对时间的要求不是太紧张,所以相应提供的都是正餐,点菜和上菜会相对较慢。而餐饮业中午的定位,则重点不在于以上的消费群体和类型,而应该主要响应在写字楼中办公或者出差在外的白领阶层的消费需求。在现代社会,白领阶层的队伍在不断壮大,这个族群中午就餐难的问题日渐突显,尤其在都市中写字楼聚集的商务地区特别明显。
通过研究市场并分析调查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白领阶层中午吃饭最关心的包括以下四个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第一,清洁卫生;第二,口味;第三,交通方便;第四,价格。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以及必胜客等卫生环境好的快餐店成为大多数白领人士中午就餐的首选。
面对这种需求,餐饮业中午正确的定位应该是白领快餐或者工作、公务套餐,价格可以参照一般的基本就餐标准来确定,因为这是白领阶层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在坚持自己菜品特色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每天都公布出不同价位档次的菜单以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需求。
菜品品质是餐饮企业的核心,它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好坏,因此菜品品质控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很多餐饮企业的菜品品质却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虽然可以经过调整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控制,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开始下滑,再强调一次,质量就又上升一些,这种品质的不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危害性比单纯的品质下滑还要严重。因此,若想有效的控制菜品品质,必须从厨房菜品制做和前厅流程配合的全环节予以考虑。
一、菜品的原料供应环节注意事项
1、采购、验收
采购部门要按照厨房负责人的采购清单进行采购,采购的物品要符合厨房负责人提出的要求和要求的购回时间,所以一份完整的《原料申购单》应该包括至少如下几个元素:原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购回时间等,如果不能够及时购回,采购部门应该立刻向厨房负责人予以说明,并进行挂单处理。如果原料及时购回,对于原料的品质是否认可,应该予以及时的验收。验收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书面验收,一是实际验收。书面验收是指接货人员根据申购单检查进货是否符合,另外根据送货清单检查进货原料的数量和规格是否符合。实际验收是指厨房技术人员对原料的品质进行认可。
2、编制原料的《食品原料采购规格书》
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时候申购部门和采购部门就原料品质判定发生很大分歧,根本原因就在于判定标准不统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事先编制《食品原料采购规格书》。《食品原料采购规格书》的项目应包括:原料名称、原料用途、感官描述(外形、色泽、软硬程度、气味等)、技术指标(指原料的产地、等级、比重、规格、标准重量的数量等)以及彩色照片。
3、原料的保管
原料的保管首先必须符合防疫卫生的要求,同时这里强调冷冻原料的保管。冷冻库的温度必须保持在-18℃,冷冻的原料一经解冻不得再次冷冻贮藏,所以要求厨房人员在操作前预估营业用量,然后按照用量拿取原料;所有的原料都要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同时严密监控各类原料的最长贮藏期。
二、菜品的制作阶段注意事项
1、原料的切割和上浆
加工是菜品制作的第一个环节,故首先要检查各类将要用作加工原料的质量确认可靠,才可进行加工切割,并根据烹调做菜需要,明确规定加工切割规格标准,最忌讳切割不均匀;原料经过加工切割,大部分动物水产类原料还需要进行上浆,这道工序对成菜的色泽、嫩度和口味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售卖预估量进行,不能一次上浆大批量的原料,导致原料达不到正常上浆应有的标准。
2、统一菜品分量
菜品分量不统一也是影响菜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配菜人员对于各种菜品的配料数量必须掌握精确,同时必须兼顾多单配菜,比如对于单独客人不论菜多菜少,均应优先配好。
3、做好餐前准备工作
菜品的具体制作过程“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其质量控制尤其显得重要和困难,故开餐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各种调料和味汁的摆放位置将直接影响菜品制作的最后品质,因此开餐前各个灶头的用料均要摆放整齐并统一位置,以免发生人员临时调配时甚至找不到调味料的现象;同时在开餐期间,配菜人员也必须随时为灶头添加调味料。
三、菜品传递阶段注意事项
1、传菜人员的成品检查
主要是检查菜型的感官要求是否达到,例如色泽是否正确、香味是否浓厚、造型是否标准、盛器是否完整、作料是否齐全,完全可以从传菜环节予以控制。
2、上菜顺序的适当控制
例如同时制作出小吃和热菜,应该先上热菜,略等片刻后再上小吃,而不要不加控制,厨房制作好什么就上什么。
四、菜品餐桌消费环节注意事项
1、有的菜品要在菜桌上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例如“火凤凰”,随着服务人员的介绍和祖传秘方的倒入,火焰从炉内升起,香气扑鼻而入,客人才会体会到这道菜的精华。
2、菜品要及时上桌
很多菜品,当菜品温度降低时它的味道就大打折扣,也引起客人对菜品品质的不满。
总而言之,菜品品质控制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依靠单一环节和单一部门的控制就一蹴而就,怀化鸡钵子私房菜能够确保监控菜品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保证菜品品质,为顾客提供放心满意的服务。
第五篇: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县乡基层统计是统计的基础,是政府统计数据的源头。目前,县乡两级基层统计体制不理顺、调查体系不健全、调查方法落后、调查工作效率低、抗干扰能力弱、数据质量差等问题日渐突出,致使县乡两级统计工作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有各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其中部分专业还细分了规模以上的全面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的抽样调查制度,这些都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同时,我国现行还有三大普查: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普查年年有,中间还穿插人口抽样调查、住户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各式各样的调查,给基层统计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基层工作人员几乎用全部精力应付报表,很难有更新知识的机会和时间,其业务技能、人员素质无法跟上统计事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二)经费的不足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表现在经费保障不力,特别是乡镇没有把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目前乡镇计生办、司法所、财政所、民政办等单位上级均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而统计部门多年来基本上未给任何扶持政策和资金。
(三)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力量不够。县乡两级统计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县级由于受编制的限制,不能及时充实新鲜血液,从而制约了县级统计工作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统计事业改革的需要。乡镇虽然有专职统计人员,但他们大部分专职不专业。部分企事业单位未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有的虽然配备了专兼职统计人员,但人员变动频繁。二是统计工作人员不适应新时期工作的要求,队伍战斗力不强。从县局来看,业务人员中既熟悉业务,又能独立运用电脑进行文字、数据处理的很少,个别业务人员虽参加统计工作多年,但是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已不能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三是统计人员的政治待遇制约统计工作的发展。对于统计队伍,由于受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工作环境的限制,统计人员因业务工作出色而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的很少,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特别在这次换届选举中,乡镇统计人员由于受事业编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统计人员未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二、几点建议
(一)确保各项统计调查经费落实到基层。在统计经费的安排上,国家、省、市开展的抽样调查及一些临时性调查,按照谁主持调查谁负责经费的原则,做到调查项目与调查经费相配套。对于普查,应以法律的形式对普查的种类、经费负担和标准予以规范,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担。
(二)改善县乡统计工作环境。国家和省、市要加大对县乡统计的投入,改善办公条件,调动业务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各乡镇、企事业单位要配备高素质统计人员,并保持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性,重视和加强基层统计员的培训,充实统计业务、统计法规和电脑操作及其他知识,使基层统计员能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完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一套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指标数量不过多、组合功能较强、易于操作,能准确、及时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报表制度。加快抽样调查替代全面报表制度的步伐,大力改革以全面报表制度为主的统计方法制度,合理安排好各个普查的时间以及每个普查的周期,普查经费应主要由国家和省级财政负担,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普查工作效率,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有利于减少基层负担,促进部门沟通,同时也能为党政领导、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服务。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建好统计信息网,配备计算机及相应的网络设备,建设好便捷通畅的统计网络环境;二是建好统计数据库,充分利用基本单位统计资料,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标准数据库和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为基础的普查数据库;三是用好统计通用软件,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培训,使广大基层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通用软件并广泛用于统计工作实务。
(五)加大执法力度。《统计法》是统计的尚方宝剑,要重视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同时,要结合普法工作,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的再深入,进一步增强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基层统计员心中真正树立起按时上报统计报表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对那些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的单位或个人,对那些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权利,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维护统计工作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