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我市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成因、现状特点及防打对策
探我市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成因、现状特点及防打对策
摘 要:在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确立之后,烟草行业发展对国家及各级地方财税的贡献力度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1992年《烟草专卖法》正式施行以来,在国家合理调控下、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深切关注与大力支持下,烟草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增强区域财税实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在丰厚的违法利益的诱惑下,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在我市区域内也一直客观存在并呈频发之势。关键词:烟草 违法犯罪 对策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大力开展烟草市场的综合整治、有效遏制涉烟违法犯罪发生,切实维护烟草市场经营秩序已势在必行。笔者结合我局侦破的“3〃26”特大跨省贩卖假烟案过程中进行了相关总结、调研。而以案件解析成因、发现问题、寻找思路,并最终得以完善和提高,是笔者思考成文的朴素初衷。
一、我市涉烟违法犯罪活动频发的基本成因
涉烟违法犯罪活动频发的诱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都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密不可分:
(一)地方经济发展结构的历史因素
黄石作为我省一个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二级城市,有着较长时期的工业化传统,作为第三产业的商业服务业发展相对处于后起阶段。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从事农业生产的县、郊农民不断转移到城市,直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市场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让当时从事卷烟经营活动的那一批人大获其利,而他们的成功让更多人效仿并逐渐稳固为一个特定的从业群体,这个群体主要以大冶及周边县、郊、乡镇的进城农民为主,他们中的一小部分发展为了固定从事非法贩运卷烟的大烟贩、老烟贩;另有相当一部分改变非法经营方式,集中于上窑批发市场及市区各经营店面,以坐店经营为幌子、以终端销售为手段,继续从事非法经营卷烟活动;还有一部分被称之为“背包队”的群体,他们直接从外省市小数量地将卷烟贩运回黄石,然后兜售给辖区坐店经营户。正是这些特殊的利益群体构成了黄石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主力军。
(二)烟草行业发展现状的现实因素
黄石烟草行业的发展历年来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其行业发展历程从某种程度上也暗合了整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经历了从最初的国家统一计划到现在以市场服务为导向的渐变过程。但与某些同级烟草区域市场发展状况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服务为导向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产品的品种不够丰富、数量不够充足、配送结构不够合理,不能有效跟进市场需求。以城区为例,在黄石城区市场经营户烟柜上摆放的品种品牌,与别的地区相比总是略显单调,有些旺销品种品牌总是缺货;经营户反映,某些省域主推品牌的数量也供应不足,烟草配送部门在品种调配上与市场客观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引导消费者的导向性宣传不足。一是专卖宣传氛围不浓。仅仅停留在对法律知识的宣讲告知上,没有形成一种深入人心的共识,很多群众甚至是经营户对专卖制度、非法经营卷烟造成的危害以及应受到的处罚方式没有正确具体了解。二是对假冒卷烟的危害性宣传不够。假冒卷烟的生产工艺粗制滥造、对烟草市场及国家利税造成很大冲击、对消费者身体的危害也很大。这些因素都应该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让消费者有一个具体直观的感知。三是品牌宣传与推广的力度不够。以我们的主推品牌黄鹤楼系列为例,它是我们武烟集团这几年大力开发的一个品牌系列。在武烟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打造的黄鹤楼科技园内,每一个工艺流程都凝聚着先进的科技成果、蕴含着深厚的企业文化,但是在企业文化的整合推广与品牌形象的树立上表现相对不足。
3、对烟草零售经营户的市场监管力度不大。没有很好地畅通与经营户之间供需和违法犯罪信息的来源渠道,缺乏市场把控与监管力度,对一些经营户的涉烟违法行为的处理不够及时有力。
(三)打击治理措施的客观制约因素
涉烟违法犯罪行为存在于非法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的诸多环节。在目前现实状况下,烟草稽查部门与公安部门对涉烟违法犯罪的查处工作一般停留在你“来”我“堵”这个层面。缺乏从生产源头上、从各部门的联动配合中对非法经营卷烟行为进行深度打击、综合治理。特别是假冒卷烟的大肆泛滥,凸显了这一问题的客观存在。
1、对上游生产环节的打击难度较大。从这几年打击处理涉烟违法犯罪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在打击生产假冒卷烟这个起始环节始终关注度不够,诚然,有一个客观事实是我市区域内从事非法生产假冒卷烟的行为极其少见,流入我市的非法“三烟”特别是假冒卷烟一般都是从福建、广东、江西、湖南等外省市进入,而我们的烟草部门、公安部门与外省市关联单位的沟通配合较为困难,无法形成信息互通与联合打击的有效机制。在侦破“3〃26”特大跨省贩卖假烟案过程中,三下福建南安,辗转蹲守半个多月,克服了重重困难,其对上线的打击难度可见一斑。
2、对中间运输与储存环节的管理与打击力度不够。除了一部分”背包队”直接贩运卷烟回黄石外,我市大量假冒卷烟都是通过长途客货车由外省市托运到黄石的,其中客货车辆以及物流公司起到了运输和中转的关键作用,而我们对这方面的管理与打击是比较薄弱的。2007年我们侦办的贾进非法经营卷烟案,所有假冒卷烟均由上线直接从温州物流公司通过大货车托运到黄石,我们在追刑犯罪嫌疑人时,对物流公司的管理处罚却无能为力;储存非法卷烟的窝点一般都是涉烟嫌疑人临时租借的,对窝点库房的管理与监控也一直是个盲点。
3、对下线销售环节的控制与治理力度不够。我们侦办的“3〃26”系列非法经营案,三条黄石下线日均“接货”几百条,所有假烟均流向黄石区域烟草消费市场,销售触角遍及各县市区,这么多的零售经营户都销售假烟,而且这种销售网络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这其中我们对市场经营户违法信息的获取和打击处理方面是存在缺陷的。
(四)行业暴富心理的主观推动因素
“一年脱贫致富、两年小车代步、三年小康之路”是人们对贩烟发家的形象表述。这深刻说明了“低风险、高收入”是这个行业的典型特征。涉烟违法犯罪的综合成本偏低,对烟贩的震慑作用不够,行业暴富心理就会膨胀,投机行为就会盛行。在黄石各县市区,长期活跃着一批从事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老烟贩,他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藉此违法途径获取了大量非法利润。虽然近几年在国家法律政策高压态势下,其行为有所收敛,但相对较高的利润率与较低的犯罪成本让他们投机暴富的贪念不断滋长,以致敢于挑战法律铤而走险。
二、我市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
根据直属分局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数据显示:黄石城区共查处万元以上案件52起;查获违法“三烟”710件,其中假冒卷烟630件;案值共计515.92万元;判刑7人,在押8人;完成省级标准经营案件2起,1起国家级经营案件正在紧张收网之中。根据黄石港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提供的近两年卷烟打假工作总结材料显示:自2007年来,黄石港区公安分局共查获非法经营卷烟案件28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逮捕非法制售卷烟犯罪嫌疑人14人。
以上数据及成绩表明,通过大力开展烟草市场的打击与整顿,我们在遏制涉烟违法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维护烟草区域市场经营秩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这从客观上也反映出黄石区域市场的涉烟违法犯罪打处形势不容乐观,在目前高额利润以及犯罪成本较低的双重作用下,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在将来的一定时期内还会长期存在,并且在形式上会更加隐蔽、手法上会更加狡猾多变。打击涉烟违法犯罪的道路任重道远。
(一)呈团伙网络化发展趋势
我市涉烟违法犯罪主要体现在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大部分为贩卖假烟行为。在起始阶段大都“单兵作战”或“各自为战”。他们一般亲自从外省市烟草市场销售较集中且活跃的地区贩运卷烟回黄石,其中实力较小的自己坐车从外省市 “背包”回黄石、实力较大的就自己开车或租车从外省市贩运卷烟回黄石。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现在的涉烟活动开始升级,逐渐变为“协同作战”。为获取更多的非法利益以及更为有效地规避风险,他们现在很少个人独立完成运销活动,而是不断从身边信任人员中寻找合作伙伴或雇用人员,逐渐组成分工明确的运销团伙,这些团伙成员资金集结后运销规模更大,最主要的是他们形成“利益相连、环节独立”的防守格局,联系人、承运人、押货人、接头人、付款人互相隔离、互为独立,这给公安及烟草稽查部门的查处带来了困难和障碍。同时,当非法经营的组织出现团伙化后,他们的终端操控者为满足对非法利益的持续追求,一般都精心构建相对较为稳定的贩销网络,并积极扩展网络销售渠道。销售网络的搭建使大量假烟源源不断地流向各个非法经营网点直至消费者手中。我们近期侦破的黄石市建国以来涉案价值最大的贩卖假烟案“3〃26”系列非法经营案,其涉案标值逾千万元、隐匿黄石地区三年之久,通过黄石地区三条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将触角伸向黄石五区两县市的大部分卷烟经营网点,而且大有向周边县市延伸的趋势。
(二)反侦意识越来越强
非法贩运卷烟是违法犯罪行为,嫌疑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必然要隐蔽作案手段、逃避法律制裁,因此在贩卖与销售的各个环节,他们一般都有周密的谋划与安排,尽可能躲避检查、逃避打处。电话遥控是他们常用的手法、人货分离是他们惯用的伎俩,真正的烟贩是不轻易露面的,他们通过电话联系货源、谈妥价格及货物交接方式,然后电话遥控交接货。在有的情况下,货物通过物流中介或者长途大客车托运,中间运输环节甚至可能不知道货是谁发的、接货的人是谁,往往凭上、下线电话指挥交接货地点。就算在交接货之前这个环节出了问题被查出来了也只是查扣货物,找发货人肯定找不到,“查无此人”,而接货人则早已闻风而逃。事后想通过手机查找线索也难,因为出了问题后手机一般都打不通,查机主资料发现都是“大路卡”。当然比较理想的是在交接货现场搞了个“人赃俱获”,结果接货人很可能不是真正下线,而是由下线买家雇用的马仔或临时租用的车辆。就算同伙接货人或马仔被查被抓,因他们事先有约定的提醒暗号或者订下了攻守同盟,想将另外的涉案人一举抓获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我们2007年在侦办一起非法经营案中抓获了一名受雇接货的马仔付某,但是他在被逮捕期间始终未承认其雇主是谁,直到我们在随后侦办的“3〃26”系列非法经营案中将其雇主李某抓获并得到其本人供述之后,嫌疑人付某才不得不承认。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结算环节也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少现金支付,而是通过银行汇款转账来完成结算,当然所有凭证上的签字等信息资料大都是假的。
(三)作案手法推陈出新
涉烟违法犯罪嫌疑人要逃避查处打击,通常采用三个途径:一是精心伪装隐藏货物;二是变化运输方式及路线;三是多渠道分销产品。对货物的伪装隐藏是逃避例行检查的基本手段。对此烟贩可谓挖空心思、极尽所能。他们有的将卷烟放在外实中空并封了口的铁皮筒子里、有的将卷烟打包捆绑后反吊于车底,最近还发现更别出心裁的:打破将整件烟进行伪装的惯性思维,将每两条烟放进一个鞋盒子里面,码放在一起俨然是一批托运的鞋制品。运输方式更是灵活多样:假借火车、长途卧铺车、长途大货车、特种车辆托运;驾驶面包车、厢式货车自运;雇用出租车中途转运。运输路线也因时因势而变:流入我市卷烟基本以“南烟”为主,主要来源地集中在福建、广东、湖南、江西这几个省份城市。南烟北上的路线很多,为了干扰公安和烟草稽查人员查处,他们往往自乱章法、变道而行,光在进入黄石的路径上就有多种选择,有浠水黄梅线、汀祖花湖线、武汉金牛线、阳新大冶线、铁山下陆线等。在销售贩运的卷烟时,他们的做法是尽快出手、同步销售。因为他们对我市烟草市场销售行情比较熟悉,对适销品牌、市场流量以及价格状况有充分的了解,甚至在开始时比烟草部门工作人员更勤于“走访”经营户,所以产品更加适销对路。他们逐渐改变了一般情况下将货物储藏后转运分销的方式而尝试采用沿途直接分销的方式将货物尽快脱手。
三、我市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思路探索
(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
“烟草专卖、利国利民”不仅仅是一句政治口号。如果在当前形势下对烟草行业的管理政策进行细致解读,我们更能体会到国家对烟草市场的宏观调控、对烟草行业的深入关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烟草行业的管理力度:国家级、省级以及地区各级政府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办公室,领导协调力度加大;各级政府每年都要进行总结表彰,宣传引导力度加大;烟草稽查及公检法严密查处,打击处理力度加大。二是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民族烟草工业的扶持力度:政府牵头,跨省跨区域整合资源、组建工业集团;尽力扶持创建民族烟草工业品牌。终归一点,国家对烟草行业的重视程度及支持力度是无可比拟的,而且这种力度具有连续性、长期性和不可替代性。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近几年来,黄石烟草经营市场所创利税以及对区域财政的贡献力度有目共睹,2006年实现上交地方财政税收7398万;2007年实现地方上交财政税收10651万;2008年仅1至9月份实现上交地方财政税收7398万。烟草行业年年被评为地方十大纳税大户之一且排位呈不断上升之势。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高度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强化政治意识、经济意识、大局意识以及服务意识,将管理好烟草市场经营秩序、发展好民族烟草工业、维护好财税增长及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引导、需要推动,更需要维护,而这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是各部门、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体制,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政策保障、制度保障与后勤保障。建立卷烟打假工作机制、成立卷烟打假领导办公机构是当前的普遍做法,但是如何明确职责划分与归口管理、如何强化督导督办、如何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是发挥领导效能的关键。
(二)精心经营、深度打击
对烟草市场经营秩序的维护既需要烟草部门对市场的日常稽查管理,同时也需要公安机关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涉烟违法犯罪的有效打击。近两年来,我们在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追刑人数创了历年来记录。客观说这对我市烟草市场经营环境的净化、对涉烟违法犯罪嫌疑人的震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成功侦办了“3〃26”跨省系列非法经营案之后,我们深刻感受到打团伙、破网络对涉烟违法犯罪嫌疑人的震慑作用更大、对市场的净化作用更明显:大烟贩、老烟贩的网络团伙犯罪行为明显收敛、区域烟草市场销售的各项指标直线上升。作为执法部门,我们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去直接创造利润价值,但是我们成功破获了一个涉烟标值逾千万的违法犯罪团伙、彻底摧毁了一个跨省的假烟贩销网络、有效阻断了一条源源不断向黄石地区输送大量假烟的非法渠道,其对市场的贡献力度虽然是隐性的,但也是客观的、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量化为经济效益的。正是基于这种效果,我们必须调整、转变思路。在以后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一种经营意识,不能贪多求快、不能盲目的堵截抓。要认识到打掉一个网络团伙比查一车烟要强得多、作用要大得多;要注重将小案经营成大案,立足于侦破大的网络团伙案件。只有从办案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果的角度综合考量,才能确保打击效果的最大化,才能从根本上赢得工作的主动权。
深度打击、有效震慑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策略。而要达到这种目标的前提是练好内功。对于我们来说是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强业务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全面提高打击攻坚能力。
(三)有效协作、综合治理
对涉烟违法犯罪的打防不可能一招制胜、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个部门能做好的。这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综合治理工程。烟草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管理的职能作用,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经营。作为公安机关则要发挥打防主力军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开拓办案思路,树立主动进攻意识,积极加强部门协作与区域协作。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中要尽量做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在与外省市兄弟部门的区域协作中要积极沟通、依法办案、以诚动人,尽可能消除地方保护意识干扰。同时,要注意建立高端统一的信息发布沟通平台,促进信息与线索共享共治。另一方面,要加强媒体舆论的引导控制,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打假的共创局面,对涉烟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一种共同治理的联动格局。
总而言之,一个地方违法“三烟”的泛滥,对正常的烟草经营秩序的影响和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彻底斩断其利益产业链,对各个环节共同形成打压态势,不断挤压假烟生产及销售利润空间,扩大其投机成本,才能有效保护区域烟草经营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浅谈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因素及对策
浅淡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原因及对策
鲁甸县烟草专卖局 桂 林
[内容摘要]本文以本县“两烟”案例说明,烟草专卖执法是一项艰苦细致的长期性工作,唯有认真分析研究涉烟违法犯罪的原因及特点,探索有效打击措施,才能及时有效预防和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
[关键词]涉烟;违法;犯罪;原因;对策
随着形势的发展,针对当前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给涉烟案件的查处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涉烟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对策,找出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打击措施,才能及时有效预防和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对此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近年本县“两烟”专卖执法状况
2001年,处理烟贩烟场违法事件20件,行政拘留5人,查处内外勾结案1件,收缴台称10台,打包机一台,拦截偷运烟叶车辆4辆,罚款处理烟叶一万余斤。
2002年,没收假冒品牌卷烟229.7条,查处非法运输卷烟案2起,查获卷烟394件,价值64.26万元,罚款13.05万元;查获违法贩运烟叶57起,查获烟叶123855.8公斤,罚款2.25万元,批评教育26人次。
2003年,查处卷烟案15件,其中销售假烟案13件,没收假烟1236.5件,非渠道进货卷烟案2件,卷烟431件,罚款4.8万元;查处烟叶案件12起,涉案人员27人,征收烟叶64954.4公斤,罚款9.56万元。
2004年,查处卷烟案件31件,依法没收假冒卷烟1090件,非渠道卷烟403.9件,罚款22.19万元;查办烤烟案66件,征收烟叶32471.1公斤,价值13.84万元,罚款8.5万元,没收烟叶12530公斤,价值1.9万元。
2005年,办理卷烟案24件,其中查处假冒卷烟案21件,依法没收假冒卷烟1179.9件,罚款2.45万元,非渠道货案3件,涉烟157.39件,罚款0.44万元;查办烟叶案件52件,征收烟叶155885.7公斤,没收烟叶18890.4公斤,价值138万元,涉案人员158人。
2006年,查处制售假冒商标卷烟案件119起,依法没收假冒商标卷烟527.86件,罚款6.74万元;非渠道进货或无证运输卷烟案件45件,涉烟160.49件,罚款3.78万元;非法收购和无证运输烟叶案件28起,征收烟叶152503公斤,涉案金额103.93万元,罚款29.21万元;地下复烤加工烟叶案2件,没收烟叶55522公斤,追究刑事责任1人。
2007年,查办卷烟案161件,依法没收假冒伪劣商标卷烟147.39件,查处非渠道进货卷烟113.22件,罚款38.78万元;查办烟叶案31件,征收烟叶80929.7公斤,案值62万余元,罚款22.8万元;依法捣毁非法复烤加工烟叶案件2件,没收烟叶5113公斤、烟片850公斤。
二、涉烟违法犯罪产生的原因
(一)非法利益的诱惑
随着国家对烟草专卖管理的加强,烟草的价值呈上升趋势,加上烟草制品本身具有成本低、利润高的特点,一些违法犯罪份子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依然从事制售假和无证贩运烟草制品活动,不仅使国家税收造成大量流失,且严重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影响到正常的烟草专卖管理。这是涉烟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烟叶收购秩序混乱,合同执行不力 目前,烟叶收购虽然采取许多防范措施,但是少数干部职工和烟叶收购人员受利益的驱使与不法经营者相互勾结,倒买倒卖烟叶,以权谋私,扰乱了正常的收购秩序,一定程序影响烟农正常交烟的积极性,从而将烟叶卖给烟贩,给烟叶违法犯罪提供有利的空间。
(三)执法不严,给烟贩提供了喘息之机 随着执法力度的逐年加大,涉烟违法犯罪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在一些具体的案件上执法并非到位,存在着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的问题,如本县在烟叶案件的处理中,案值在5万元以上的,同样作行政处罚,没有追究刑事责任,对涉案人员起不到太大的威慑作用,更达不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导致烟贩心存侥幸,继续进行涉烟违法犯罪活动。
(四)专卖管理不到位
目前基层专卖管理所虽然已经分设,但在工作上时松时紧,导致市场上有人查时销声匿迹,无人管时违法现象又死灰复燃;另外在管理过程上偏重城区、乡镇集贸市场而放松了一些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的山区,给制假窝点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三、涉烟案件的特征
(一)非法运输烟叶案件
从案件发生情况来看,时间相对集中,主要在烟叶收购期间,烟贩采取各种手段非法收购囤积烟叶,待时机成熟,采取伪装运输和利用特种车辆运输等手段进行长途贩运,获取非法利润,一旦被执法部门查获,便纠结当地烟农或亲朋好友聚众闹事,到执法机关认领烟叶,分化互解烟叶数量,以达到减轻或不予处罚的目的。
(二)假冒卷烟案件
从近几年发生的案件来看,主要是外地烟贩与县内不法经营大户之间里迎外合,互相勾结,由外地烟贩组织货源,通过对假冒卷烟进行伪装,利用特种车辆和托运等方式进行运输,不法经营大户得到卷烟后,便通过亲朋好友和“关系户”进行分散销售。其主要特征:一是假冒卷烟多数是当地的畅销品牌,大量假冒中低档卷烟,迎合大多数烟民的需求,且做工越来越精细,单从外包装来看,一般难以识别;二是不法经营大户实行人烟分离,存放假冒卷烟仓库都是租赁比较偏僻的民房,且户主一家都在外打工,无人知晓,根据需要便伺机送货上门;三是不法分子常常采用少量、多批次的方式贩运假冒卷烟,每次涉案价值一般不超过5万元。
(三)制假窝点案件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在交通不便、地理位置特殊的山区,隐蔽性较强;二是家族式作案,从事管理的人员均系主犯的亲属或亲戚,雇佣外来民工对烟草原料进行加工,运输、销售并指派专人负责,管理严密,造成犯罪分子长期进行制 假售假而不被发现;三是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能力强,主要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再制假场所抛头露面,不直接参与加工生产,实行单线联系,幕后操纵,一旦有风吹草动,便通知有关人员停止生产加工,立即转移,逃避打击。
四、打击涉烟违法犯罪的对策
随着专卖力度逐年加大,有效遏制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势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有高额利润的存在,不法分子就会铤而走险,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就会屡禁不止,就会给国家税收造成流失,使地方财政受到冲击,也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烟草专卖管理秩序。因此,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持高压态势,丝毫不能懈怠,要及时了解、掌握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打击。
(一)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充分运用《行政处罚法》、《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及云高法发〔2006〕3号《关于办理涉烟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和云劳教〔2006〕2号《云南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关于充分运用劳动教养措施惩处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意见》的法律作用,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只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该立案的迅速立案,该追刑的及时追刑,做到从严、从快、及时打击,达到查处一桩,教育一片,切实规范“两烟”市场秩序,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二)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要紧紧依靠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烟草部门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争取重视和支持,以便及时协调解决好辖区内涉烟案件的各种矛盾。二是要加强公、检、法等机关的合作,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更好地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办案制度、大要案督办制度,做到沟通协调畅通、制度运行不间断、执法配合密切、处罚程度不降格。二是要加强与工商部门的合作。工商部门承担着包括烟草在内的市场监督重任,无论是取缔无证经营,查处违规经营,还是开展零售客户的合理布局、诚信等级管理,都需要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必须与之建立起长期、稳定、合作的关系。
(三)提高案件经营意识
当前,应培养和提高专卖管理人员的分析、组织、侦破案件的能力,加强对案件的打击、追刑力度,控制卷烟市场。根据违法活动的特点,组织力量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涉烟活动的动向和线索,要善于抓住有价值的线索,在售假案件上,从查扣的假烟入手,以烟找人、以人找网,认真做好重点排查和监控工作。针对不法分子采取在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之间打擦边球,“小犯不断,大案不犯”的情况,应树立经营意识,积小案成大案,采取调查走访、秘密取证等方式,及时对其贩运方式、储存分销情况、数量等进行锁定,加强证据资料积累,抓住时机,果断出击,将其绳之以法。
(四)加强情报信息搜集,做好截源堵流
情报信息在打击涉烟违法案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一个案件的破获离不开及时准确的情报,随着涉烟违法犯罪手段日益翻新,隐蔽性越来越强,单靠现有的专卖人员去发现案件线索,效率低下,且收效甚微。一是要建立情报信息网络,注重培养举报人,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要重奖以调动其积极性,争取获得更多的情报信息;二是要发动群众,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 打假打私工作中,使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三是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拓宽情报来源渠道;四是在日常的市场检查和路堵路查工作中,要认真细致,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才能达到截源堵流,净化市场的目的。
(五)加强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宣传
一些偏远的山村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信息相对闭塞,群众对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若不深入宣传教育,会使部分烟农对烤烟的生产种植、交售及经营卷烟等造成擅自行为。因此,专卖稽查人员应采取电视公告、宣传车流动宣传、张贴标语、宣传材料等有效形式,以《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抓住农村赶集天群众较为集中的有利时机,通过大面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参与维护烟草市场秩序的自觉性。
综前所述:从本县“两烟”案例缩影充分说明,烟草专卖的执法贯彻与落实,并非一日之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长期性工作,非一年重视或几次清理就能治本解决的问题,在“两烟”高税利的驱动下,非法制假、贩假、售假者并非一时终止活动。总之,学术研究无疑需高屋建瓴,但更需来自实践的启示,古人云:“欲其流远,必浚其源,欲求木长,必固其根。”唯有客观准确探索其现状、前景及内络,才能有效地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行政处罚法 [2] 烟草专卖法
[3] 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
[4] 云高法[2006]3号《关于办理涉烟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5] 云劳教[2006]2号《云南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关于充分运用教养措施惩处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意见》
第三篇:利用互联网从事涉烟违法犯罪活动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利用互联网从事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现状”的调查,对涉烟违法犯罪活动从违法主体、情节轻重、归口管理部门等角度予以归纳分类。在此基础上,尝试结合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参照其他行业领域“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处理情况,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烟草 专卖 非法经营
2007年3月7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除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或者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依法销售烟草专卖品外,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 ——这一规定也是我国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国际义务的表现。
笔者因工作原因曾在互联网上寻找、搜集了不少“涉烟”信息。新“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已近三个月,此次为筹备这一专题,又对各大商务门户网站进行了调查。同时还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随机网页抽查。本文即是在此调查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提炼和对策总结。作为烟草专卖队伍的一员,也衷心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对专卖执法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 利用互联网从事涉烟活动的现状
一、“互联网涉烟”调查情况概述
《烟草专卖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 本文所称“互联网涉烟”情况,就是以此根据。即凡是违反烟草专卖制度,利用互联网违法从事烟草制品经营活动的(包括制售假冒卷烟),均归于此类。限于客观条件,调查按照如下思路进行:第一,侧重于知名互联网商务企业;第二,调查对象侧重于地理位置在本市局域。第三,侧重于证据信息较为明确的违法情况。第四,对样本中的典型案例予以单独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看,我国目前在电子商务监管方面还比较薄弱。尤其是烟草专卖监管工作,因领域特殊,目前对互联网实施监管的部门大多不涉及。而仅从已有的小部分数据就可以看到——互联网已不再仅仅是新颖的犯罪工具,而是在整个违法犯罪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而尤为令人担忧的是,网上的涉烟违法活动已处于半公开的状态,甚至部分知名商务网站 也支持或变相为违法分子提供方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而这也是写作本文的根本目的——建议专卖部门适时行动起来,尽快在互联网领域贯彻烟草专卖制度。
二、“涉烟网站”的分类
根据电子商务的分类标准,结合烟草专卖的实际特点,将“涉烟网站”作如下分类:
1、网上商城类。此类网站实际是商铺的虚拟化,网站的所有者即是商品货主,其赢利直接来源于商品买卖。具体调查中,主要有综合型网上商城和专业型购物网站两类。前者一般规模较大,有成熟的购物流程和管理制度,从对其典型代表卓越亚马逊网和当当书城的调查来看,在其直接经营的商城主站还是旗下加盟的网店群,均未发现有涉烟违法经营情况;
专业购物网站则以烟草制品销售为唯一或主要销售商品。因我国法律禁止,这类网站实际存储服务器往往位于国外。以“中国批发城——免税香烟商城”为例,其网址为http://www.xiexiebang.com/shop/index.asp,根据域名解析,其实际ip地址为63.223.77.32, 地理查询为美国nic注册机构。而该网站首页又显示其实际经营地址为厦门市。从实际调查看,其用户多次以不同注册名在各相关话题论坛发表言论宣传网站,因此网站主要服务目标实际为国内客户。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发现的此类专门网站已经减少,且不少网页实际处于无法访问状态,说明网络监管部门可能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
2、电子商铺类。这一分类方式有别于c2c(顾客对顾客模式)的电子商务标准分类。因为传统意义上的c2c,实际是大众化的“跳蚤市场”,即并非以商品流通增值作为赢利手段。而在我国,这一模式已异化(抑或进化)成“经营者通过租用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对顾客进行销售活动”。客观来看,这一方式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流。
从法律角度看,这些电子商铺从事经营活动本身就应取得营业执照。然而,对此领域的争议仍未有定论。包括经营者是否都应申领营业执照?经营所得如何纳税等问题也尚未解决。目前这一电子商务平台的提供者仅是从国家法律禁止的角度限制其使用者的行为。例如国内最大的此类网站淘宝网,其《商品发布管理规则》第一部分“禁止和限制发布物品管理规则”第19项明确规定不得发售“香烟等烟草制品,香烟形式出现的烟盒烟标等;”
但实际上,仅靠电子平台管理者的行业自律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仍以上述淘宝网为例。其下属用户“祖虹商贸”
第四篇:互联网涉烟现象、成因及监管对策初探
互联网涉烟现象、成因及监管对策初探
作者:王建伟、郝若萍 更新日期:2012年3月16日
烟草在线专稿
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传播媒介,互联网的不断革新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已经成了毋庸争论的事实。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年初在北京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7330万人;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这表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大跨步地步入了互联网时代。风行一时的网上购物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社会效应,滋生了一些违法欺诈行为,利用网络售烟,就是其中一种。
以国内购物第一大网站淘宝网为例,近日,笔者以“烟草专卖”为关键词,搜索到有关店铺14家,其中2家烟标藏品专门店,3家销售戒烟产品,4家贩售香烟,其余5家则是使用烟草作为店名噱头来招揽顾客,销售货品与卷烟无关;以“卷烟”作为关键词,搜索到17567个结果,涵盖产品包括国内国外的卷烟、过滤嘴、卷烟纸、烟标、烟盒、烟缸、打火机、烟斗,卷烟器不等,甚至有1家在公开贩售中型进口品牌卷烟机;以“烟标”为关键词,搜索到62406个结果,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售卖“烟标”为名义,以“正品”,“免税”等字样为噱头,销售假冒或走私卷烟,产品涵盖国内各省份及境外多个品牌。
据有关机构调查,网络售烟的主要渠道正是以卖烟标为名以低价贩售假烟。此外,其它购物网站、QQ、阿里旺旺、博客、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也都是目前非法进行网络售烟的便捷渠道。
对互联网涉烟的性质认定和政策导向
作为一种新兴的卷烟交易行为,消费者往往会产生质疑:网络售烟究竟合不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6条明文规定:从事烟草专卖品的生产、批发、零售业务,以及经营烟草专卖品进出口业务和经营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的,必须依照《烟草专卖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取烟草专卖许可证。该条例第7条、第8条、第9条规定,对取得卷烟的批发、零售以及特种卷烟经营许可证均应“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仅就这两点而言,烟草作为特殊商品,必须持有烟草专卖有关许可证才能进行销售,网络这一虚拟的环境也根本无法实现关于“有固定经营场所”的这条硬性规定,另外,目前中国烟草商业尚未开通针对消费者的网上零售卷烟销售平台,综合以上几点,毋庸置疑的是,就目前的法律规定和行业现状而言,网络销售卷烟或其它烟草专卖品都是非法的。
鉴于日趋泛滥且花样不断翻新的互联网涉烟行为已经对正常的卷烟经营和专卖市场管理产生了恶劣的影响,2009年,国家局发布第242号文件(《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
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通告》)明确提出:“近年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现象日益增多,销售假冒伪劣卷烟问题尤为突出,扰乱市场秩序,危害公民健康,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姜成康局长在2011年全国烟草会议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密切关注网络售假新动向,协调公安、信息部门坚决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烟活动”。日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通告》,并联合部署了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专项行动,初见成效。
根据国家局有关部署和互联网涉烟问题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必须要将对互联网涉烟的监管工作纳入到我们烟草专卖监管工作的日程上,作为烟草专卖监管工作进行突击防卫的新的非常关键的工作重点。
互联网售烟的背景及成因分析
旧的售假渠道逐渐消亡,互联网涉烟监管力度相对薄弱
由于假冒卷烟对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造成的严重危害,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绝不允许假烟的存在,更不允许假烟在市场里流通。因此,长期以来,突出“防反弹、防渗透、防转移”的打假重点,始终保持打假高压态势,大力开展破网追刑工作始终是烟草专卖工作的重心所在。通过积极探索建立卷烟打假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认真落实烟草公安联合打假制度,不断提升破网办案的质量和水平,明确打假责任,创新打假方法,市场净化率逐年稳步提升,假冒卷烟在实体店铺和卷烟市场,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难以维持生存。
但销售假烟的利润空间,仍在给犯罪分子极大的诱惑,他们在千方百计继续造假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新的销售平台。互联网平台由于其兼具成本投入相对较小,信息传递迅速和应用便利等特点,为不法烟贩销售假烟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并迅速成为了不法涉烟分子销售烟草专卖品、逃避专卖监管的重要渠道。目前,在打击防范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工作方面,专卖监管明显滞后,在宣传教育、投诉处理、在线监管和执法处理等方面都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有关政策和整治措施都还有待完善,这让犯罪分子找到了可趁之机。
互联网售烟门槛低、灵活性、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
互联网上的卷烟卖家,无需开有实体店铺,更不必办理或出示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只需通过身份证和银行卡的认证就可以在网上开店售烟。通常互联网卖家以销售烟标为名,规避网络监管,在网上经营各类国产名优卷烟、市场上难觅踪迹的特供卷烟以及洋烟等,品牌种类多,价格大幅低于市场价格,无论是品种还是价格都有优势,很容易吸引网络消费者的眼球,不惜甘心配合卖家进行伪装交易,在买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顺利付款后,卖家再通过快递公司伪装货品后发货。
这样的非法经营方式,发生极为便利,隐蔽性很强,证据不易保存。销售和购买都是随机进行的,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第三方订单等有关交易记录和证据也极易消除或伪装,很容易让非法经营者钻空子。正因为目前的网络贩售烟草专卖品活动极为隐蔽且流动性强,使违法份子处于易守难攻的态势,不易被专卖执法部门察觉,给专卖执法部门整治和打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烟草专卖网络监管工作起步较晚,亟待完善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互联网上推销的卷烟绝大多数是假冒卷烟、走私卷烟和非法渠道卷烟。犯罪分子为了获得超额利润,除了开网店以外,还利用博客、QQ、MSN、微博等最新的互联网联络方式销售假烟,给烟草专卖市场提出了严峻挑战。与传统的违法销售烟草专卖品行为不同,这种利用互联网涉烟的犯罪行为,由于兼具犯罪主体身份隐蔽,犯罪手段灵活,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监管和破案难度大等特点,在现有监管模式下,很难为专卖执法部门发现和查处。
受历史、客观、传统、科技等因素的制约,相对日新月异互联网发展而言,网络行政执法的监管实力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被动局面,不仅缺少必要的、高素质的网络管理型人才,尚未形成统一的、高效的网络售假案件整治与查处模式,与网络监管、信息通讯、工商执法等部门在互联网监管工作方面的沟通联系也相对较少,这些不利因素共同导致了目前专卖执法部门网络监管能力相对较弱,难以网络贩售假烟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和及时查处的尴尬局面。
这一局面若不改善,任其日趋泛滥下去,正常的烟草专卖市场秩序必将陷入混乱,不仅有损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卷烟品牌的信誉,对烟草专卖的行业秩序、行风形象也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恶劣影响。因此,打击互联网非法涉烟决不能心慈手软,更不能消极怠工,必须积极应对、认真谋划、全面开展专卖监管。
互联网涉烟的监管对策
守土有责,从生产和流通源头治理,让贩售假烟者无假可售
坚持“双管齐下”,两手都不放松。要继续健全卷烟打假的长效机制。专卖执法部门应当在监控实体操作的贩售假烟活动的同时,严密跟踪不法烟贩通过网络实施的售假行为。可以通过设置举报热线、给予奖励等多种有效途径,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打击和整治网络售假活动,专卖执法部门通过对各类网络销售假烟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与分析,及时发现网络销售假烟线索,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对网络售假活动进行查处和整治。从而,达到进一步净化卷烟零售市场经营秩序和促进卷烟营销服务活动有序开展的目的。
坚持“守土有责,密切协作”。要杜绝假烟、净化市场,只靠烟草部门的专卖执法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与通信、网监、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让互联网涉烟监管更加高效。要设立互联网涉烟举报和打击宣传专用通道,及时更新网络举报处理结果。充分发挥
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打击和整治通过网络发布、传递各类销售假烟信息的行为,及时有效地监管和查处不法烟贩实施的其他各类贩售假烟活动。要利用网络信息、线人举报等线索,积极向公安部门和信息部门寻求配合和支持,在对制售假烟继续保持高压态势进行打击的同时,结合互联网涉烟的新动态对假烟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活动进行全面高效的监控和查处,要促成一种生产假烟者停止制假,销售假烟者无假可售,非法运输者运不成烟的良好局面,从杜绝互联网非法涉烟的监管立场出发,坚决不给非法涉烟分子留下任何网络缝隙。
要突出重点,加大对网络售假大案的查处力度。要全面加大网络销售假烟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重点突出对网络涉烟案件的彻底查处。始终保持卷烟网络打假活动的高压态势,集中烟草企业优势和骨干力量,深入挖掘网络售假案源和线索,搜集各类网络销售假烟活动信息,从物流等关键环节入手,跟踪排查,力争有重点的查获一批重大的网络涉烟案件,使之在不法烟贩当中产生轰动和震慑效应,要变互联网这个虚拟社会为真实的打击制售假烟的战场,让制假售假分子无路可走,无处可逃。
加大法规政策宣传力度,对互联网非法涉烟的危害性进行普及性的宣传
在继续针对卷烟零售户及广大消费群体广泛开展烟草法律法规普及性宣传、加强对“12313”举报投诉电话的宣传力度的同时,重点宣传打击互联网非法涉烟的有关法规政策,使互联网涉烟的危害性深入人心,为开展执法工作奠定群众基础。
积极利用网络作为新的宣传平台,大力宣传互联网非法涉烟的危害性,深入发动消费者广泛进行监督。在“12313”投诉电话保持畅通的基础上,开通便捷的网络投诉平台,采取有奖举报、趣味竞答、在线交流等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着力拓宽与消费者和零售商户的交流平台。
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5•31世界无烟日等特殊时机或发起专项宣传活动等契机,通过街头走访、现场宣传和网络宣传相结合的模式,让消费者和零售商户们在认清假冒卷烟的危害性的同时,行动上高度配合,及时、有效、准确地向专卖执法部门提供和反馈各类网络销售假烟活动的信息源头,促进整个烟草销售市场形成一个有效抵制假烟流通的良性体系。
构建开放式互联网平台,建立新的沟通渠道和公众监管平台
建立网络沟通平台,走近网络消费者。烟草专卖管理工作进行网络监管首先要从关爱广大网络消费者的角度去亲近他们,走近他们,才能获取他们的信任和认可。要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建立起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平台,大力展现烟草行业积极向上、积极改革的形象,积极宣传互联网非法涉烟的有关法规政策。在展现行风形象的同时,积极和本地知名网站、论坛或搜索引擎进行联合,利用警示语标识或者网友互动问答,有奖竞猜等形式,对广大网友进行互联网涉烟有关政策和常识的宣传和普及,让网友们在了解互联网非法涉烟的危害性的同时,了解烟草专卖制度有关政策,理解中国烟草专卖制度和烟草专卖管理工作。
加强网销信息收集,开展网络巡查。信息是有效打击假冒卷烟的重要条件,堵源截流是净化市场的根本措施。我们要跟进时代脚步,更新网络平台,不断扩大网络销售假烟行为的监管范围,让网络监管成为我们日常专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或随机开展的网络专项巡查,广泛收集各种网络涉烟违法信息,逐一核查,认真梳理,归纳总结,要逐步建立合法经营者信息公开制度,对违法经营者列入“黑名单”进行网络曝光。地区之间可利用内部网站建立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专卖管理部门的市场秩序控制力,从而为及时有效地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起到堵源截流,事半功倍的效果。
健全机制,为打击治理互联网非法涉烟活动提供保证
烟草专卖管理要由行政管理体制向市场化的服务式管理方向转变,专卖执法部门要逐渐由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化管理,从健全和完善机制与制度的层面入手,既要进一步规范整治和打击网络售假活动,还要切实调动广大消费者和零售商户以及关联部门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专卖执法部门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健全和完善各项机制。一方面,主要在行业内部形成监控机制与各项监管制度,为实施打击和整治互联网非法涉烟提供可靠保证。专卖执法部门应当从整治和查处互联网涉烟案件的目标、措施、流程和具体要求等层面入手,制定更具实效性和切实可行的机制与制度,从而为专卖执法部门开展打击和整治网络售假案件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公安、司法、工商、通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探索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体系、联合查处机制等,确保网络涉烟监管工作深入开展;最后,要让整个烟草市场形成一个完整的抵制假烟流通的良性循环体系。要通过宣传、沟通、鼓励、制约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互动手段,在不断提高网络涉烟监管工作水平的同时,逐步让消费者与经营者在思想接受,在行动上配合,与烟草专卖拧成一股绳来反对互联网涉烟以谋取暴利的违法行为,形成合规守法的新风向、大环境,最终切断假烟的流通途径和销售市场,使其失去生存的土壤,营造良好的卷烟市场经济秩序。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熟谙互联网操作的网络监管能手
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非法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势必会成为烟草专卖监管工作崭新的重要的领域,加强互联网非法涉烟监管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迫切要求我们的专卖监管工作务必要从烟草行业发展大局和卷烟市场发展的长远来看,把网络监管队伍建设纳入到烟草专卖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上来。
一是要在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优秀的高素质网络管理和技术型人才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发展和培养一批网络监管工作能手,认真提高专卖人员工作能力,紧跟时代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打假技术队伍。二是要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网络操作等技能培训,全面综合提高队伍素质。要根据网络渉烟交易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加强网络知识、操作技能及法律法规的学习,要通过网络监管工作的实践,不断提高专卖队伍的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工作效率高、监控市场有力、执法规范的专卖稽查队伍;三是要跟紧时代步伐,要鼓励对网络监管有业务潜力的年轻同志主动适应时代发
展和行业大局要求,积极探索网络监管各项工作,利用各种最新的网络通联方式进行运作,使烟草监管工作由被动伏击变主动出击,引领广大网络消费者和经营者从规范守法的途径了解、购买或经销卷烟。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交往方式发生转变,网络在全民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眼下,新兴的网络交易方式不仅冲击着传统的卷烟经营秩序,也对烟草专卖部门的监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事实证明,烟草行业在互联网生活的面前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面对机遇,勇敢迎接挑战,通过打击和整顿互联网非法涉烟活动占据网络经营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才能真正做到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国家利益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涉政府案件执行特点、成因及对策[定稿]
关于涉政府案件执行特点、成因及对策
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政府机关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在执行工作实践中数量不多,但执行难度大、阻力大,社会影响也大。国家机关欠债不还,将严重失信于民,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如何有效解决以政府及政府部门作为被执行人案件的“执行难”问题,成为法院不容回避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涉政府执行案件基本情况
据统计,到2010年底,抚顺两级法院受理未执结的政府机关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总数为60件,执行标的额总计1515.0747万元。这些案件当中,案件跨越的时间从1995年至今,其中,积存年限为1—3年的案件有34件,积存年限3—5年的案件有11件,积存年限5—10年的案件有15件。案件类型包括建筑工程款纠纷5件,购买商品及服务纠纷4件,借款纠纷5件,出资不到位纠纷1件,国家赔偿纠纷3件,其他纠纷42件。按管辖法院分类,抚顺市中级法院存9件,抚顺县法院存1件,东洲区法院存8件,顺城区法院存37件,新宾法院存2件,望花法院存3件。
表一
各积存年限案件所占比例图
表二
各案件类型所占比例图
表三
各辖区法院所占比例图
二、涉政府执行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案件纠纷形成原因复杂。上世纪90年代,许多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有的直接开办成立企业、公司或煤矿,在经营过程中欠下了工资、货款等,导致承担连带责任;有的政府部门因自建商品楼销售问题产生债务;有的政府部门在企业被撤销、注销、歇业后,未进行清算即接管企业财产,由此承担相应责任;有的政府部门向个人融资、借款未还;有的因交通事故、人身损害、餐饮等直接承担民事责任。这些案件纠纷积存周期较长,许多案件长期未执结长达10年之久。
(二)被执行主体比较特殊。作为被执行人的政府机关既不同于一般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更不同于自然人,它具有双重身份特征:一方面它是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行政机关,具有管理和调
控经济运行的权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民事主体,受到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必须与其他市场主体一样遵守经济规律、承担市场风险、履行法律义务。政府机关的这种双重特征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政府职能未完全转变的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这就决定了此类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复杂性。
(三)案件执行难度较大。作为被执行人的政府部门现在属非经营性、非营利性单位,受财政体制所限,履行能力不强,“新官不理旧帐”的现象较为突出。一方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会影响政府部门工作,另一方面,执行申请人又往往采取极端手段敦促法院执行。
(四)执行结果意义深远。通过依法执行,一方面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认识,树立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形象,并对其他类型案件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化解政府同其他市场主体的经济矛盾,使政府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的行为得到规范,树立“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形象,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涉政府案件难执行原因分析
(一)司法体制不完善。在目前司法体制下,法院执行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法院人、财、物配置隶属于地方党委政府。在涉政府案件执行过程中,执行员与法院领导都有畏难情绪,不利于实现公正、高效司法。最高法院于2000年9月19日发出《关于改革人民法院执行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高级法院在本辖区建立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领导的体制,以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但时至今日,执行工作仍然在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重重壁垒下,举步维艰,难以突破重围。
(二)法制观念淡薄。政府因具有比公民法人更强大的对抗力,当作为被执行人时,极易使执行工作陷于被动。尤其是某些政府官员守法意识有待提高,对法院执行工作拒不配合,或消极对待,严重影响执行效果,不仅侵害申请人合法权益,也有损于政府形象。
(三)地方保护主义。一些政府官员只注重任期内的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忽视国家法制建设大局,未充分认识到维护党的形象和政府信用的重大意义,对法院执行工作设置人为障碍。只要法院对其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便以影响社会稳定、干扰政府正常工作为由给法院施加压力,致使执行工作困难重重。
(四)被执行单位无法定可供执行财产。政府机关特殊地位导致其财产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难以找到合适的财产予以执行。国务院的国发【1990】68号文件规定,只能执行预算外资金。《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对甘肃省高院〈关于能否强制执行金昌市东区管委会有关财产的请示〉的复函》规定,“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均属国家财政性资金,其用途国家有严格规定,不能用来承担连带经济责任。只能用该单位财政资金以外的自有资金清偿债务。为保证行政单位正常的履行职能,不得对行政单位的办公用房、车辆等其他办公必需品采取执行措施。”。政府机关所有的资金绝大部分是财政资金,自有资金的范围仅指政府、单位对自有资产出租、使用等方式取得的收益,由单位自行掌握,依规定自主使用的部分。由于近年来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和政府统一采购,国家机关的自有资金大多在财政部门的帐户上,单位自身帐户并无资金。如何找到合适的财产以供执行,是导致涉政府案件执行难的直接原因。
四、涉政府机关执行案件对策
(一)创新执行方法,开拓执行思路。鉴于政府机关位置的特殊性,法院领导与被执行单位领导及时充分沟通成为必要手段。因此,在此类案件管理方面,应探索相适应的管理方法,例如,对此类案件集中执行,在某一时限内由法院领导负责统一办理,这样既减轻领导工作负担,又能确保案件及时办结。此外,对于被执行单位与执行法院属同一辖区的案件,应通过交叉执行、提级执行等方式避开现行司法体制的弊端。
(二)加强沟通协调,树立联合执行意识。在办理此类案件过程中,应坚定不移的贯彻党委领导、政府配合、全社会参与的执行原则。在执行信息管理上做到专门调查整理,形成书面材料,定期报送相关部门。尤其是遇到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抗拒、阻挠、干预执行案件时,要及时报告党委、人大、政府进行协调,努力把执行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起来。要对涉政府案件的执行效果进行准确评估,并及时报送被执行单位,如涉及特困群体及农民工工资的案件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危害社会稳定,法院应力争得到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促使此类案件顺利执结。
(三)严守执行法律,维护司法权威。对党政机关的执行,应首先与被执行人进行协商,避免对被执行人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确保被执行人正常履行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在无法达成执行和解的情况下,法院也应坚守司法底线,要敢于碰硬,善于摆脱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的干预,用足用全法律规定的强制措施。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被执行人,应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以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如,对于无正当理由推卸责任的被执行人应果断采取罚款措施以提高执行工作威慑力。无原则退让不仅损害政府形象,也损害法院权威。
(四)制发司法建议函,提供执行方法。法院在加强自身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的同时,还应该适时向被执行人单位制发司法建议函,利用自身优势,为被执行人提供专业法律咨询。例如,针对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问题,根据政府机关财政收支特点,可以建议其编制财政预算或成立政府履约基金,将对外债务按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当作支付基金纳入预算,用于清偿债务,以解决无财产可供执行难题。
(五)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守法意识。***书记对处理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曾明确提出,对涉府案件,各地要提出标准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办法,采取党政领导包案督办、主持协调活动的办法,逐类逐案予以突破。我国普法宣传已进行多年,应将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到党政机关,使其认识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摒弃人治思想,逐步树立法制意识,提高负责人法治意识。
课题组组长: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栾德翔,副院长刘岩 课题组成员:王延生、董有生、于洪滨 执笔人:王延生、于洪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