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新的形势下林业需要有新思路
在新的形势下林业需要有新思路
林业在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有五个突出点:一是林权已逐步到户,林农最关心的是林业的经济效益;二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造成温室效应,气候变化失常,各种气候灾害频繁发生,全世界都在强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森林,大量植树,增加二氧化碳的(汇碳功能)利用;三是化石能源按目前递增的超速利用专家们估计石油、天然气再用40-50年,煤再用100来年即将殆尽;人类面临寻找新的再生能源,那么森林就是重要的再生能源之一;四是坡地(不包括梯地)农用很不合理,退耕还林是最佳的选择,随粮油菜单产和总产的提高,农民也将自己退出农用,现在各地已经出现不少弃耕,林业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好坡耕地;五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和民众用于林业的投资投劳逐年增加,有利于林业的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林业工作应该有新的思路来适应新的发展,以下对此谈谈个人的意见:
一、正确认识林业的三大效益,在经济上、生态上和社会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林业的三大效益宣传时间很长,但是社会上的各界民众包括各级政府中的一些林业干部,都有各自强调的一面,真正全面理解林业三大效益的真实内容和它的重要性是不多
-1-的。生态效益包括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经济效益包括木材、生物质能源、经果林的果实,社会效益是社会民众对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定,两者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就能得到社会各界民众的好评,社会效益就高。只有社会各界民众对林业的三大效益的深入理解和重视,林业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过去只重生态效益中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林业工作重点放在天然林的保护和植树造林,结果山区农民90%的经济收入来自农耕地,而比农耕地多2倍、3倍多的林业用地收入不到10%。这种只重生态效益的还给林业工作带来只重林业面积的扩大,不重林木的速生丰产,因此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林木生长长期处于“小老头树”状态,这就是“广种薄收”在林业上的反应。目前我国森林面积有一定的增加,但蓄积量不大,林地多数处于中幼龄水平,同样经果林也只重大面积发展,而不重优质高产。
过去只重经济效益的砍伐树木时,一砍即光造成生态效益很难恢复原状。由于林木生长缓慢木材供应不足,目前胸径40cm以上的树很少可见。
其实林木的汇炭功能以上两种都没有得到重视。林木(所有植物都一样)的生长过程、是叶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在太阳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碳水
化合物,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个碳水化合物就是我们所称的木材生物质能,它可以取代化石能源也可以转化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光合作用既要大量利用二氧化碳,也要大量收集太阳能,因此光合作用是林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同时林木生长越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越高。世界上森林的光合作用比草本(包括庄稼)要强,有资料报道一亩林地日吸收二氧化碳66.7公斤、产氧46.6公斤,46000株树一年吸收二氧化碳650吨,几株大树就能顶一亩草地。如果将现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通过人工措施,如增施肥料、补充水分,促进林木生长量提高1-2倍,这种林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可提高1-2倍、这种林一亩就能顶自然林2-3亩。因此林业部门在强调植树造林的同时,也要强调人工的抚育管理、不要让林木长期停留在“小老头树”中。
二、推进林业科技创新,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随着化石能源的减少和用尽,生物质能源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再加造纸、家具、木地板工业的发展林业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如果人类食用油不断依靠木本油料(如橄榄油、油茶、核桃)等林业的产业地位更加凸显,林业的快速发展,林业的三大效益在社会上将得到更大的重视,林业在社会上更有地位。
过去由于林业的地位不高,在社会上得影响力也不强,林业科研项目不多,投入也不够。随林业在国际和国内呼声
-3-的提高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林业将引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后只能靠科学创新,才能促进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因为林业的周期长目前要尽快开展以下研究项目:
(一)优良品种选育;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良种是第一中的第一,所谓良种一是优质;二是速生;三是适应性强,抗病虫高。在我国林木品种繁多,但有价值的种质资源十分短缺,要向新西兰学者那样将我国土生土长的猕猴桃培育成有世界性的高级水果。
(二)栽培技术的研究:优良品种再好,没有科学的栽培技术也是不行的,首先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每个品种都有它最适宜的立地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等。其次是授粉树的选择和配置。以果实为经济目的的林木,结果多少、产量高低,除了选好主栽品种外还要选好适宜主栽品种授粉的授粉树种2-3个,往往异花授粉率较高,这样可以提高坐果率。在我国水果栽培中已普遍采用授粉树,但在油橄榄、油茶、核桃、板栗等干果栽培中配置授粉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加强这方面得研究,以上两点往往有很多人不重视。
栽培技术中,其他如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枝条修剪等都很重要,但一般人都很重视这里不再论述。
三、林业应把发展木本油料列入重点
坡地退耕还林是绝对正确的,以后继续坚持下去,但是
退耕还林在林种上、方法上、政策上应有所改进,坡耕地作为林业用地是比较好的土地,栽植一般的树种,有降低土地的利用价值,因此以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木本油料林为好。过去在方法上直接由土地承包者栽植管理,一块地往往有几家多的十多家二十家,每一家又有好几块地,栽植后有的管有的不管,因此成活、成林率都很低,成效也较差。今后应以业主承包为主通过土地流转租用、入股方式由业主承包统一栽植统一管理和经营。在政策上,国家在补助期间根据土地面积、补助标准,统一将资金给予业主,由业主转发给土地承包者。在补助期间业主应得到国家补助资金的一部分,用于苗木和管理支出。国家停止补助后,由业主经营的经济林收入支付土地租金或股金。
四、各地要加强林业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
各地根据所在地的条件开展一些优质高效的示范园建设,用示范园的魅力来带动这些方面的发展,过去我们四川搞过各种大面积的项目活动,如核桃、油橄榄、鲜枣等,但见成效的不多,多数地方、多数农民不满意,原因很多,从技术上来看,搞这些项目之前我们没有一个示范园。我们林业技术人员在搞示范园过程中才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一旦有机会大规模搞,我们林业技术人员就有能力把经验,特别是关键技术推广到农民群众中。
搞优质高产示范园,我们林业部门有条件一是各乡镇都
有林业站技术有保障;二是林权又下到农户,各个项目可以用他们的林地进行合作,林业局在苗木上、用工上给予适当的补助。
每个县根据本县的特点以及当地林业生产中的难点,各自提出一些项目这些项目应该有远见性、可行性,油橄榄、油茶、核桃、板栗没有搞起来的可以再搞。天然林中资源面积大的,如马尾松林、柏木林以及人工栽植林的林木,均应进行速生丰产的研究和各林木的速生丰产示范园建设。各地特色的林木产品如达州市地区的山胡椒、老鹰茶也可以纳入实验示范园建设,以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调味、饮料新品种。
有成效的示范园,林业技术员可以作为技术职称评定的依据。
达县林业局退休高级工程师
金常元
2011年4月12日
第二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有新思路[定稿]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有新思路
赵华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安全观念、安全行为、安全制度和安全物态的总和,大体可分为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动力与灵魂,是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目前,要建成规范、系统、完整、先进、科学的安全文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特别是根据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积极的探索,形成体现企业自身特点、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有效建设路径和建设模式。其基本的思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立正确、先进的安全理念。安全理念或安全价值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决定并影响着安全制度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确立正确、先进的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具体来说,企业应当树立“安全第一、员工生命第一”的理念、“员工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最大效益”的理念、“实现员工安全生产是企业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的理念、“实现安全生产是给员工谋的最大幸福”的理念以及“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树立“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安全生产是对企业和员工的最大犯罪”的理念等;企业的普通员工应当树立“自己的生命和幸福需要安全生产”的理念、“实现安全生产就是给企业创造效益”的理念等。企业能不能实现安全生产,在于管理者和员工能不能把先进的理念自觉化为行动。安全思想观念的树立只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最重要的工序是自觉落实安全思想观念的实际行动。因此,先进的安全理念确立后应当坚持做好宣传教育,使之真正成为员工行动的指南。
二是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一个企业有了健全、完善、合理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员工生产行为就有了可靠依据,就有了安全的活动范围。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生产的特点,以现场生产岗位为核心,制定出齐全、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一系列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同时,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和劳动组织形式的变革调整及时修改原有的安全规章制度,建立起新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对存在隐患、已经过时的施工操作经验和习惯应当坚决摒弃,对过时的、不符合本质安全要求的管理制度、施工操作规程应勇于修正。有了健全、科学的安全制度和规范还必须严格执行。
三是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差、安全意识薄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而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优化企业的安全氛围和安全风气,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很多,如上安全专题课、分专业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开展安全技术练兵活动、利用会议传达上级安全生产文件或会议精神和通报近期安全生产信息、召开事故分析会、举办安全故事演讲、开展安全主题教育、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等。各级单位可根据单位实际选择适宜的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四是提高生产装置的安全化程度。生产现场的所有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方面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工具、防护用品、报警装置、防护材料等,都要靠自身的安全设计提高本质安全化程度,不能关键时候“掉链子”、出问题。为此,企业要舍得安全投资,不怕增加安全成本。五是改善作业场所的安全环境。企业应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体现到生产现场的管理中,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生产现场的跑、冒、滴、漏,防止和消除尘毒等有害物质;创造良好的采光、照明、通风、降温或取暖条件;现场和车间干净卫生、布置合理、环境温馨;设立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提示装置,时刻保证安全消防通道的畅通等。
不断改进职工安全教育方法
杜恒瑞
职工安全思想教育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长期以来,在促进职工安全意识提高,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职工安全思想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要求,迫切需要煤炭企业不断改进思想教育方式方法,以适应安全生产发展形势的需要。
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既要讲道理,又要重效果
职工安全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职工安全思想意识和他们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但是,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讲“虚”的道理多,讲“实”的道理少的情况,因此,一些职工认为安全思想教育和本人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从思想上不重视。近些年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煤炭企业也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用“钱”和“物”作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手段,甚至出现了用物质利益代替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这种做法不是从根本上解决职工思想意识中的问题。基于此,在开展职工安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和原则性,理直气壮地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文件指示精神,讲安全生产和社会和谐稳定、企业健康发展和职工生命健康的关系,同时,又要认识到职工思想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其思想问题和切身利益是互相联系和相互依存的。要把解决安全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理利并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处理好“言”和“教”的关系,既要说到位,也要做到家
要起到职工安全思想教育的效果,要言传,要身教,安全思想教育者的示范带动作用至关重要。煤炭企业为提高职工安全思想教育效果,都采取了一些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方式方法,但是有些方法效果并不理想,作为一个企业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者,既要把道理讲明白、讲到位,也要做到家、做到位,更要身体力行。因此,要从会议部署、文件传达到检查督促、落实整改和处罚反馈,形成工作的循环,将说和做有效结合起来,就会使思想教育落地生根、掷地有声。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来自于说和做的高度统一,来自于安全思想教育者的对上对下一致、对人对己一致。这样,安全教育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处理好“疏”和“堵”的关系,既要重引导,也要堵漏洞
职工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接受安全思想教育,决定着工作的效果,而关注职工心情,做好职工情绪调节工作,是新时期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新问题。正确处理好“疏”和“堵”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中,“疏”和“堵”二者不可偏废,企业讲究以人为本,并非是放任自流,无为而治。一是要坚持寓教于乐,乐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乐趣就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各类信息,培养职工的乐趣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二是要坚持基本理论和理念的灌输教育,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提高安全思想认识,要通过自我觉悟,学习则是提高思想意识的必由之路。三是要坚持思想疏导,思想疏导就是化解矛盾、减轻压力。经常组织多种文娱、体育活动,把安全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去,帮助分析是非,提高觉悟,树立正确思想,升华精神境界。四是要坚持正向引导和反向激励密切结合。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做到正面引导和反向激励相结合,大力弘扬正风正气,打击歪风邪气。
第三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有新思路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有新思路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是典型的属于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大大过剩的情况,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增长一直快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量问题,由于统计口径和方法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结论。有的学者认为2亿多,有的学者认为是1.5亿,无论如何计算,我国农村存
在着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是不争的事实。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耕地和其他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将会日益严重,农民将更加贫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既是我国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农业实现新的飞跃面临的一个极其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要解决好这一难题,需客观分析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诸多因素,结合我国产业特点和农业劳动力的特点,统筹考虑。
一、发挥资源优势,依赖农业科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沿着机械技术的方向进行的,例如与农业机械化相关的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新型动力的引进等等,这种创新是为了节约劳动力而进行的。另一类技术创新活动是沿着生物技术的方向进行的,如动植物品种的培育和改良,化肥农药的发明及其施用方法的改进等等。其目的是为了节约土地而进行的,结果是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认为,农业生产对于技术的需求,取决于特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农民总是选择那种能够节约稀缺生产要素,并能更充分的利用丰富的生产要素的技术。由于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发展阶段,生产要素禀赋不尽相同,因而这种诱致性技术变迁的途径也不一样。
我国的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特点是土地稀缺而劳动力丰富所以应选择旨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生物技术以及节约土地而多用劳动力的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在这方面,我国的台湾省较为成功。我国的台湾省具有耕地缺乏的典型特点,在发展的早期,台湾省利用劳动力丰富的特点,形成了少占用土地而多使用劳动力的农业生产结构,并成功出口了蘑菇,芦笋、鳗鱼和食用蜗牛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形成了自己的农业比较优势,取得了较好的农业收益。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台湾农业逐渐丧失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随即转向生产资本密集型的农产品,出口结构相应改变,转向出口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园艺产品。
我国政府应根据农业生产资源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制订规划,加强宏观指导,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农民种植市场需求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现时期,农业部门应下大力气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多样化指数和复种指数,面对加入WTO后,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所带来的压力,我国农业应切实注重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绿色农业,实现精品农业,改粗放式经营为精耕细作,改追求产量为追求质量。这样既可以增加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劳动投入,又可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
二、提高农业公共投资,培养坚实的农业基础,增加农民就业的机会有研究表明,由于农业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可相互替代,故增加农业领域的公共投资,如农业科研、水利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可使生产者在私人物质投入(如土地、化肥、机械动力、种子和其他物质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得到更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或者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必要投入和私人成本,或者在增加一定私人成本投入的同时得到更高的产量。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单位产品的私人成本都可能降低,从而降低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政府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至少有三点启示:
首先,政府应舍得投资于农业领域的公共基础设施,如农田基本建设,植树造林,修路筑桥,疏浚河道,完善市场设施等。在开展上述工程时,政府可以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动员当地农民,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其次,农业公共投资的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生产及流通环境的改善可降低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对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农户而言,当农业生产的收益水平提高时,农户就可能增加农业劳动的投入,从而使得农业剩余劳动力减少。
最后,农业公共投资的增加,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农民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而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和其就业岗位的获得机会及收入之间呈现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关于这一点,我将在下面做详细的论述。
三、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使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和转移
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这已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在广东,有近一半以上的电子通讯产品的加工贸易企业已经基本上停止招收初中及高中毕业
生,因为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不断在升级,技术和资本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要求较高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劳动力。但是企业对低素质劳动力的培训成本远远高于直接从人才市场上招收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成本。所以,企业对低素质的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了,而且,对劳动力总量的需求也在下降。这一研究虽然是基于广
东进行分析的,但其结论对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具有普遍意义。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1985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中仍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占90%以上。在农村中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也较少,以广东省为例,1998年,农村中受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只有13.8%。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高要求,一方面是大量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以下的一组数据也许更使人们清楚农民素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相关性。有资料显示,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工是我国农村人口中的精英阶层。首先,他们年轻,72.3%的农民工年龄在30岁以下;其次,他们通常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据湖南省攸县农调队调查,目前攸县在外县外省从事劳务,打工的劳动力中,大专文化的约占2.1%,中专文化的约占7.2%,高中文化的约占14.4%,初中文化的约占58.8%,小学文化的约占16.9%,文盲或半文盲的占0.8%。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远高于全省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最后,他们不少都有一技之长,48.2%的农民工在进入城镇就业前都会一门以上的技术,而全部劳动力中会一门技术的仅占22.9%。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就可能或较容易地在城镇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将会被拒绝于城镇之外。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但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而且,还直接关系着城市管理成本的大小。经济学家比尔约翰逊曾指出:农村中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增加了向城市转移和管理的成本,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则可以大大减少城市居民对于迁居城市居住的农村人口的抵触,而且更能使农村人口尽快地适应城市生活,以及减少城市管理的成本。可见,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实现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条件。
就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均进行过有益探索,总结之,其基本思路如下:
1、政府应加大对于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有关研究表明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初等教育的回报率都是最高的。所以,应将发展初等教育放在农村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上。政府投资于农村教育的资金应确保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正常发展,有效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2、将基础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这种办学方式在我国农村的一些中学已进行了很有益的尝试,并获得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有关部门应下大力气将这种教育模式发扬推广。
四、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大市场,减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城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不少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纷纷采取措施,限制没有本地户口的外来劳动力进入本地市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政策制定者认为,在大城市,本地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外来劳动力却占据着大量的岗位,如果把由外来劳动力所占据的岗位转移给本地下岗职工,就可以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问题。为了保护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各地对农民进城务工设置了形式繁多的限制,具体包括:
1、设置“经济门槛”,提高使用农民工的成本,迫使各单位、部门不吸纳或少吸纳民工;
2、按不同工种限制外来工的吸纳比例;
3、城市各部门、单位招用外来民工都需要经过劳动部门批准,否则要清退、罚款。
由于保护性市场低技能劳动工资的高估,导致低技能劳动力期望工资过高,影响到其在开放性市场上的竞争力,他们被保护性市场排出后,要么选择自愿失业,要么再难以找到工作。保护性市场还存在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低估的情况,由此导致高技能劳动力从保护性市场流向开放性市场,最终导致保护性市场中的劳动力的“逆淘汰”,影响整个经济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将不可避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关政府部门应转变思想,打破制约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大市场,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对于日益增多的进城农民,不能简单的采取堵、卡、驱的限制性措施,而要认真研究农民流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结合目前的新情况,应着重以下工作:
1、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向城乡一体化的户口登记制度转变;
2、实行身份证管理,建立新的劳动就业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接轨;
3、依据劳动法规等加强监管和保护劳动者权益,完善农民进城落户后的社会保障体系;
4、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网络,使农村宜流动劳动力及时获取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准确信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和成本。
五、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为转移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条件
非正规就业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有别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包括:
1、非正规部门里的各种就业门类。这里的非正规部门指在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之外的规模很小的经营实体单位。包括三类:一类是由个人、家庭或合伙自办的微型经营实体,如个体经营户,家庭手工业户、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人独资企业等;二类是以社区、企业、非政府社团组织为依托,以创造就业和收入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生产自救性和公益性劳动组织;三类是其他自负盈亏的独立劳动者。
2、正规部门里的短期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劳动派遣就业、分包生产或服务项目的外部工人等,即“正规部门里的非正规就业”。
非正规就业是转型期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就业模式转变的基本方向。在现时期,我国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大量过剩的低素质劳动力无法通过有限的正规部门来充分吸纳,而非正规部门具有经营方式灵活,对劳动技能要求较低,资金投入较少,经营条件要求简单等特点,正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城市就业渠道和新增就业岗位的来源。
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特点来看,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主要模式是非正规就业。据统计,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民工中,大量选择非正规就业模式。临时性阶段性就业方式占接近50%的比重,总计有46.5%的农民工选择了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的就业方式。而在城镇单位之外就业的农民工占流动劳动力的79.4%,这部分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的流动状态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处于不稳定流动状态的农民工通常选择个体从业者的方式从事零散的就业,这部分劳动力构成了城镇非正规就业的主要部分。
农民工的素质不高,并且其流动具有季节性,兼业性的特点,而非正规就业模式可包容农民工的这些特点,所以,非正规就业成了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主要模式,现时期,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发展还存在种种障碍。政府应本着发展的目标,制定有利于非正规就业的宏观政策,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条件:
1、从法律、政策上确定非正规就业的地位;
2、打破大部分行业的国家垄断和部门垄断,降低市场进入门槛,鼓励竞争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3、增加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从业者获取资金、技术、信息、培训、场地、市场准入等资源的机会和能力;
4、加强对就业者权益的保障,降低劳动力就业的成本和流动的风险。
第四篇:浅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浅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摘要:新形势下,学校教育不健全、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社会教育薄弱的德育现状决定了当前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必须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采取“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一种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转变德育观念。
关键词:
一、新形势下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
多年来,通过我们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要看到,新世纪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不健全。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道德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但是,学校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去,没有注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去,缺乏社会实践,致使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孤军奋战”,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彼此独立,达不到预期的德育综合日的。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德育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过去,学校的 德育工作,沿袭“运动式”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抽象、空洞,缺乏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这种教育的方式 和内容对今天要求个性发展的中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难以发挥德育的特有功能。长期以 来,部分人的心目中,德育工作被视为“虚功”,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德育工作“口头 上有地位,行动上无地位”,致使德育工作投入多而产出少。
2.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家庭教育相对畸形的发展与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发生了矛盾。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在物 质需要上舍得对子女的大量投资,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少关心。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智育重于德育、甚至 智育可以代替一切的片面印象。这种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不平衡,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宠溺,容易导致孩子滋生任性、骄横、虚荣的心理和性格: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孩子不堪重负,容易导致孩子要么性格孤僻、不易和人沟通,要么走上极端。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利用手中的权力索拿卡要、吃喝玩乐、挥霍浪费,子女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思想也会受到腐蚀。
3.社会教育薄弱。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当代中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 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之中,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社会、在家庭,耳闻目睹 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 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 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 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已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为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有些传媒和出版商由于利益的驱使,极力向青少年传播和兜售充斥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甚至反动的印刷制品、“口袋书”,也有的商家通过网络向青少年传播不良甚至反动的信息,给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
二、采取“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中引入“以人为本”思想,就是正确认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把青少年当作
朋友来看待,注重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应用到德育工作中就是:从人的发展需求出发,制定德育内容,设计、实施德育的方式。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但应该具有从事生产建设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具有社会主义的理想、情操和道德。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德育工作,首先要从根本上承认并确立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在教育实践中实现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所以,本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需求相适应。安排德育内容应从青少年发展需求出发,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符合其发展规律。青少年时期是人思想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期,思想的可塑性和变化都较大,他们需要也希望有人能帮助和指导自己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2.教育方式与教育对象要求相适应。教育实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实施教育的方式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特征和要求。如果是青少年乐意接受教育、主动接受教育,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教育难以深入人心,无法唤起共鸣,效果自然不好。少年时期是生理的成长期和心理的形成期,对客观世界有了一定认识,但很不全面。他们好奇、好动、充满欲望,希望得到承认、把握自己。厌倦封闭式、死板的教育。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就要采取适合他们的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
3.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青少年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只有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其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上,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不是对青少年的制造和加工过程,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也不是被动等待、“任人宰割”的过程。教育实践要紧密结合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投其所好,助其成材。只有这样,“青少年是教育的主体”才不是一句空话。4.尊重青少年不是教育者的恩惠,而是青少年的权利。青少年是教育的主体,应该得到尊重,无论是人格上的还是利益需求上的都是青少年应有的权利。但是,尊重不等于放纵。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满足其个人发展需求,不等于让青少年为所欲为、自由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社会上的人,其发展方向和需求要符合社会规范。放纵其自由发展,不但违背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而且违反了教育规律,极易造成教育偏差和教育失误。
三、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
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首要要转变观念。青少年是学校的教育对象,更是学校的主体。忽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将无法唤起其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使其对教育产生抵触。转变观念就是强化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提高其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德育实效。具体而言就是:正确把握教育方针,全面实现教育价值,建立以教育对象——青少年为主体,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是一个认识性问题。这个问题不澄清,教育实践一定会出现偏差,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但要深刻认识这个问题,而且要把它全面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
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其客观发展的规律和需求,特别是要把握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他们个体差异和个性、潜质的不同使他们对德育的需求也不同。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组织德育工作才会有实效。教育者既要考虑到未成年人品德发展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和特征,又要考虑到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成熟期,以便采取措施,促使其质变或飞跃,引导其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当学校的德育工作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需求相适应时,就会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相反。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就是要认真研究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发展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喜欢德育,乐于参加德育活动,才能使德育收到实效。
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方的合力,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格局,共同推进学
校网络德育工作。
学校虽然是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学校要以大德育观的工作思路,使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都能明确各自在网络德育工作中的职责,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各种力量齐心协力、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系统。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可以使三者的教育在功能上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产生整体效应,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起一个和谐的平台。
在网上,学校可以建设网络家长学校和网络社区。互联网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平等性、自由性,为开办家长学校和网络社区提供了可能。
在网下,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科学引导,以提高家校互动的效益和家庭教育的水平。由于大多数家长对网络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没有承担起对青少年指导和监督的责任。因此学校首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家庭教育,对家长进行培训,条件允许,要使家长懂网络知识,提高家长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作用,把好学生在家上网这一关。建立家、校电子联系信箱,学生和教师都可以进入网上交流,家庭和学校可以互通情况,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实行德育方式生活化
学校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新举措,努力创建德育工作新方式,使德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要痛改德育途径封闭、孤立、强制、灌输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压抑、控制学生的生命活动,违背学生的学习天性,与生命的自然取向相抵触,造成部分学生无心向学、灰心丧志、厌倦课堂、冷漠社会、不守纪律、互相争斗、辍学出走,等等。因此,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以人教人,以心换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工作实践中要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德育方式,要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实践活动,促使德育融于日常生活实践之中。在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学习中,利用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内容,浩瀚如海、源远流长的历史知识,广阔博大的地理常识和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语文学科等教育内容,让学生课前去搜索、去挖掘,课中去畅谈,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熏陶学生的爱国心境。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的庆典中,我们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还可以利用“三八”妇女节,举行“只要妈妈露笑脸”的作文竞赛。平时开展一些为敬老院服务工作,为老人洗衣、洗被、洗头、洗澡、洗脚;开展上街道、公园打扫清洁卫生,为贫困儿童献爱心等活动。通过让德育内容融于现实生活之中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学校之间进行比较、对照、合作,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第五篇:销售员需要有哪些储备?
销售员需要有哪些储备?
销售,它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专业知识的积累,实战经验的积累,行业人脉的积累。它打破了传统的生存手段,它打破了固有的工作模式,以一种完全崭新的面貌,记入经济发展的史册中。在它的身上,体现着自尊与自卑,骄傲与低微。它绝对因人而异,不同的销售人员代表着产品不同的价值。那么销售员需要有哪些储备呢?下面,就随学习啦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您能满意,谢谢。
销售员需要的三大储备:
销售员需要的储备一、知识储备
产品及行业知识的掌握,是销售员工作的起点。工业品销售人员在许多企业都被称为:销售工程师。顾名思义,销售人员应该像技术工程师那样熟悉公司的产品,对产品的分类,性能,技术参数,适用对象以及产品优势等有系统的掌握和了解。对产品知识了解越深越广,在实际销售中就能化解客户的疑议,获得客户的信任。
销售员对产品知识的储备是以销售为核心而展开的,所掌握的知识以实用为目的;客户所想了解的就是所掌握的内容。销售员对公司产品的掌握以具体的产品而展开,求精而不在泛;对产品性能,技术特性,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掌握得越细;就能在客户面前树立专家的形象。同时销售人员要懂得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客户价值。比如我司产品采用了某种新型产品,能有效延长产品寿命三至五年。边能在销售工作中占得主动
对产品知识的储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销售生涯的始终。新技术,新产品在不断涌现,就逼迫销售人员在不断更新产品知识。
销售员对产品知识的储备在于运用;并在实际运用中储备更多的产品知识。销售人员要学会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解产品;并在与客户沟通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销售员需要的储备二、信息储备
收集和分析行业,客户以及竞争对手等各项信息,是销售员工作的基石。信息对销售人员而言就是战前的情报,就是新的销售机会点。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在新客户开发,新项目运作过程中,掌握准确,有效的第一手信息,直接决定了工作的思路以及运行策略。
人们常说:优秀的销售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核心意旨就是对信息敏感度和反应度。信息是销售工作的起点。及时收集到销售线索,发现意向客户,才会获得销售机会。
客户信息是制定销售工作计划的依据。销售推进计划来源于客户采购的决策流程;也就是客户筛选供应商的流程也就是我们销售工作推进流程。这其中包括供应商的选择标准,选择过程,审定的部门,内部的影响人和决策人等;这些相关信息的掌握,方能拟定有针对性销售运营策略。
客户信息是评估阶段性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销售人员阶段性工作优劣的评判标准不是由我方自己所制定的,而取决于客户对我方人员和产品的认知,认同的程度。从客户内部掌握到客户对我方认同度信息,就能及时修正我方的工作方式和导向;以确保销售目标的最终实现。
销售员需要的储备三、人脉储备
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是销售人员工作的助推器。掌握足够的人脉关系,能有效地帮助销售人员创造卓越的销售业绩
营销是组织行为。单枪匹马终难成大业。拥有良好关系的人,一定是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人脉是你人生的指南针。贵人的指点和提携,会缩短了成功的距离。
人脉是你手中的反光镜。透过人脉关系人能帮你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
人脉能帮你增加支持者,减少反对者。
人脉可以让你了解这个世界,进而丰富人的人生。
人脉可以带给你全新的经验及知识。
人脉可以使你的生活与事业品质得到提升。关心客户孩子知道叫什么名字的销售员绝对不会失业。
销售员需要的能力:
一、知识广博专业精深
销售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见得学历高就一定能够成功。一个优秀的销售员应储备专业的销售知识,以及由销售衍生出来的金融、法律、财税、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寿险业务员还要不断地学习顾客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人际关系等多学科内容,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感悟和总结。
二、敬业爱业主动热情
销售产品,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商品。业务员推销的就是一种观念,是对近期或者远期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的风险转移。正因为如此,主动购买销售的是少数。销售员要以凭着爱心与信任,主动热情去接近,能量付出一百分的姿态和面貌,积极主动地寻找客户,激发销售需求,帮助建立保障。有人说得好,在每个家庭门口转悠的只有死神和销售员,销售员的工作朝前一步,死神的脚步就会缩后一步。从事销售推销,难免会从客户那里受到委屈,有挫折也有煎熬。只要心中有爱,委屈一时的自尊,完成对客户一生的大爱吧。
三、态度诚恳形象专业
靓丽英俊的外表与销售成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诚恳的态度,却能在客户心中树立起很好的形象。在销售员的眼中,所有的客户在需要建立销售保障这一点是相同的,而没有金钱、地位、权势上的区别。对待地位低下的人不藐视、不冷落;对待有钱、有权、有势的人,不低三下四,降低自己的身份,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而热情,诚恳而坦率。说话时的口气不必咄咄逼人,但态度一定要诚恳而坚决。
销售员有四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卖关系,很多销售员从家人、亲戚、朋友开始下手,但当关系资源萎缩时,销售业绩也就昙花一现了;第二个境界是卖产品,赶上销售公司新推出一个险种,有竞争优势,销售员用产品去打动客户;第三个境界是卖需求,销售员激发客户的销售需求,然后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帮助客户分析销售需求,选择产品;第四个境界是卖规划,销售员从为客户理财角度,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咨询服务,甚至为客户投资提供财务顾问。一个好的销售员要从较低的境界向较高的境界前进。
作为销售员要做到内外兼修,做到两手抓,从点滴小事去改变。在熟悉产品及客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客户的需求,帮助客户进行理财规划,并且做到先人后事。有了友好和谐的关系,推销出去销售产品只是迟早的问题。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又结交新了朋友,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