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中守门员选位与出击的研究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毕业论文
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中守门员选位与出击的研究
摘 要 本文以2012年欧洲杯31场比赛中的守门员在比赛中的选位与出击的技术统计进行研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赛中的守门员选位与出击分析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守门员的的选位与出击进行研究。守门员在比赛中的全部技术动作共有八项:准备姿势、站位封角度、脚步移动、接球、扑球、拳击球、托球和发球。从这些技术动作中,能反映出守门员的行为是否合理、及时、准确。以自己的体会去总结守门员的一些技术特点,以及守门员在球场上的选位与出击,总结提出建议。守门员在选位上应该参加更多的比赛去理解去感悟,不仅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出击比较合理。守门员在防守单刀球时在选位上要沉着、冷静、出击及时。守门员在出击时要去冷静的思考,在训练中去感悟出击时机的把握,以及在错误中要进行反思。
关键词 欧洲杯 足球赛 守门员 选位 出击 前言
足球作为世界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毕业论文
以2012年欧洲杯31场足球比赛中的守门员在比赛中的选位与出击的技术统计进行研究。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了大量有关足球守门员的选位以及出击的资料,以及通过网络参阅一些关于足球守门员的文献资料作为参考。2.2.2 图像资料法
通过上网观看2012年欧洲杯31场足球比赛收集资料。2.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守门员选位与出击的调查数据总结出正确的选位和合理的出击时机,在数据中找出守门员在比赛中常见的错误和常见的站位,通过训练纠正,提高守门员的技术能力。
3.1 守门员的选位
守门员的选位原则是站在射门点和两个门柱分交线的中间[2]。并且根据射门点与射门的远近距离而调整与球门远近的位置。射门点距球门越近,守门员的位置就应该靠前,以缩小射门的角度。射门点远守门员就不应该靠的太前,以防止对手吊门。如果对手在端线附近,既有可能射门又有可能传中的时候,守门员的角度就应该先封住射门角度,并时刻注意传中球。3.1.1 点球
点球的命中率较高。如果守门员充满信心,合理选位,就能给对手巨大的心理压力,能大大增加防守的成功率。守门员的选位一般都在球门的中间,如果守门员了解对手的脚法和习惯的射门角度,可以选择特殊的位置。例如靠近对手习惯的射门方向,或者为了迷惑对手故意远离其习惯的角度。
表1 守门员扑点球的统计
对方情况 站位选择 扑球效率
不了解对方罚球队员
球门线中点 18.3%
了解对方罚球队员 守门员自主选择
35.6% 由表1得知在了解对手的情况下扑住点球的概率高很多,所以在比赛前了解对手的射门习惯是很重要的。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毕业论文
3.1.2 单刀球
表2 守门员面对单刀球选位的统计表
数据项目 百分比 位次 球门线 8.5% 4
小禁区线 36.1% 1
小禁区前3米 29.3% 2
小禁区前5米 19.6% 3
稍出大禁区附近
6.5% 5 由表2可以看出守门员在面对单刀球时选位在小禁区线附近的占36.1%,其次是选位在小禁区前3米的占29.3%,小禁区前5米的占19.6%,球门线的占8.5%,最后是在稍出大禁区附近的占6.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守门员面对单刀球时选位在小禁区线的运用最多。3.1.3 界外球
表3 守门员面对界外球选位的统计表
数据项目 百分比 位次 球门线 62.3% 1
小禁区线 36.1% 2
小禁区前3米
1.2% 3
小禁区前5米
0.4% 4
稍出大禁区附近
0% 5 由表3得知守门员在面对对手掷界外球时选位在球门线的占到62.3%,是运用最为广泛和合理的,因为现在有些身体好的运动员能将禁区附近的界外球直接掷于禁区内,而且没有越位的限制,对球门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此时守门员应站在距球远侧门柱附近,面对球的方向,根据球的飞行路线选择是否出击。3.1.4 角球
表4 守门员面对角球选位的统计表
数据项目 百分比 位次 球门线 85.6% 1
小禁区线 10.5% 2
小禁区前3米
3.9% 3
小禁区前5米
0% 4
稍出大禁区附近
0% 4 由表4得知对手发角球时,守门员一般情况下站在球门线中间稍微靠远门柱的一侧,这样既能防止过高的高球,也能防住后门柱的弧线球,还能出击球门区域附近的高平球。而选位在小禁区前5米和稍出大禁区附近的几乎没有,因为像欧洲杯那样高水平的比赛,球员各各都是身怀绝技,球队战术配合也是形如流水,如果守门员选位在小禁区前5米,守门员在足球的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毕业论文
柱的一侧。
3.1.5 直接和间接任意球
表5 守门员面对直接和间接任意球选位的统计表
数据项目 百分比 位次 百分比 位次 球门线 86.5% 1 83.7% 1
小禁区线 8.6% 2 12.6% 2
小禁区前3米
3.3% 3 2.4% 3
小禁区前5米
1.6% 4 1.3% 4
稍出大禁区附近
0% 5 0% 5 由表5得知守门员在面对任意球时大多数选位在球门线,直接和间接任意球分别占到86.5%和83.7%,在这种情况下守门员应及时的要求搭建“人墙” 而且首先与“人墙”靠近内门柱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毕业论文
53.6%,占到所有出击次数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小禁区前5米的区域,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毕业论文
出击在小禁区线附近区域的比例为6.6%。从中可以反映出,守门员面对单刀球时出击在小禁区前3米区域的次数最多,其次是小禁区前5米的区域,大禁区线附近居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毕业论文
[11] 荣奎.浅述足球守门员的选位[J].浙江体育科学,1995,(17).[12] 赵勇.足球守门员的出击能力及培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13] 刘国江.尹怀容主编.足球成功有路.[J].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14] 张强、董向荣、张力.足球守门员出击传中球技术特征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4,(03).
[15] 赵俊;浅析足球守门员扑“单刀球”技术及训练方法.[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1).
[16] 杨跃飞、张强、于永安、宫鲁农.现阶段国内U-15少年足球守门员防守技术运用情况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04).
外文页
Research And Attack The Goal in The 2012 European Cup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Research on technical statistics based on the 2012 European Cup games in 31 goalkeepers in the game of choice and attac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o the competition in the goalkeeper position selecting and attack analysis and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he goalkeeper's position selection and out of.Goalkeeper skill in the game there are eight: ready to posture, stance, footwork, sealing angle catch, catch the ball, the ball toss and serve, boxing.From these actions, can reflect the behavior is reasonable, timely, accurate.Some technical features to their own experience to summarize the goalkeeper, goalkeeper on the pitch and position selection and attack, proposed summary.The goalkeeper should play more games to understand to comprehend in the election, not only to know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out more reasonable.Goalkeeper defensive single tool ball in position to calm, calm, attack time.The goalkeeper to calm thinking in the attack, to the perception of an opportunity in training to grasp, and should reflect in the wrong.Keywords
European Cup
goal
position.Attack
致 谢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毕业论文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此向所有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思想工作上给予我无私帮助和热心照顾的恩师益友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法伟老师给予的精心指导和谆谆教诲;感谢体育学系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四年来的关心和鼓励;感谢我的父母及朋友们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最后,衷心感谢参加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
、
第二篇:选秀型电视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目录
内容摘要
一、引言„„„„„„„„„„„„„„„„„„„„„„„2
二、选秀节目的发展及现状„„„„„„„„„„„„„„„„2
三、中国选秀节目迅速枯萎的原因„„„„„„„„„„„„„„3
(一)“克隆”之祸
(二)恶意炒作
(三)分切“利益”蛋糕
(四)“选秀”背后的深层原因
四、科学发展„„„„„„„„„„„„„„„„„„„„„„6
(一)加强媒体自律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五、结束语„„„„„„„„„„„„„„„„„„„„„„„6 参考文献„„„„„„„„„„„„„„„„„„„„„„„„7
选秀型电视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摘要:选秀节目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选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草根文化”,但它在迎合人们内心欲望的同时,也难免产生媒介的迷失、个人的迷失等问题。因此,运用思辨的文化分析对选秀节目引发的文化现象进行评论和反思,有利于倡导电视成为优质文化的载体、强调电视树立应有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电视节目;媒体;选秀;克隆;炒作;媒体自律
一、引言:
目前,在娱乐文化盛行的背景中,大众屈就的电视选秀活动方兴未艾,从“超女”到“快男”,几乎成为近3年中国电视银屏上最热闹的景观。以此同时,伴随而来的关于真人秀的议论也进一步展开,有人说,电视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搅拌机”,在搅动了上百万的海选规模、几十亿的广告额及短信收入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文化层面的批评职责。大众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关注一方面证明了其影响力,同时,也折射出观念形态上的差异,事实上,当电视通过种种“秀”来吻合这种草根文化、迎合欲望的表露的同时,也必然回表现出媒介的迷失。最近,国家电视重局叫停某些电视选秀节目,即是有关方面对娱乐节目的走偏倾向发出的一个警示。
二、选秀节目的发展及现状
“选”是“挑选、评选”的意思,“秀”为英文单词“show”的音译,意思是“表现、展现”。“顾名思义,‘选秀’就是通过人们真实的展现,来对其加
以挑选和评选。基于这样的意义,选秀节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是对真实人物的展现和表现;第二,是通过观众参与评选的方式进行竞赛。”
自2000年起,真人秀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电视节目《老大哥》首先始于荷兰,接着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十八个国家引进并融入本国的地方特色,受到国民的喜爱。此后,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了《幸存者》,FOX(福克斯电视台)制作了《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以及2004年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推出的《学徒》等类似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无一例外地成为本国颇受欢迎、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节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视的娱乐功能意识开始觉醒,综艺节目、婚恋交友节目、益智节目、真人秀、以明星绯闻为主的娱乐新闻等各种各样的电视娱乐节目一拥而上,引发了批量复制的电视大众文化潮流。
从我国选秀电视节目发展的历史来看,是由传统的“歌手大赛”等表演类选拔节目演变而来。而它之所以演变为“秀”,则是因为在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大背景下,制作方在游戏规则设置等方面加入了一些类似于真人秀节目的元素,使节目有了新的发展(如戏剧化的动作、节目与观众的互动等),从而区别于“歌手大赛”并为现代观众所喜闻乐见。
三、中国选秀节目迅速枯萎的原因
2004年的《超级女声》就是对在欧美掀起收视热潮的《美国偶像》等选秀节目的模仿。经历了第一年的波澜不惊,《超级女声》在2005年异军突起,总决赛期间整体收视率为6.22%,收视份额为17.89%,从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节目迅速升温成一种众说纷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事件。从2004年《超级女声》开始,关于选秀节目“低俗化”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
选秀类节目对于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所鼓吹的“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的价值观显得过于单一,媒体的过度渲染更是有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006年,‘选秀’节目骤然膨胀,恣意裂变,充斥在数十个省市上星频道中,然而,这股热浪还来不及翻滚,就在2007年8月被强行降温。” 选秀节目的形态本身是富有生命力的,《美国偶像》等欧美选秀节目仍在播出并且一如既往地获得高收视率。然而在中国,选秀节目就像是一颗流星,极其闪亮却迅速陨落,原因何在?
(一)“克隆”之祸
电视大众文化本身具有“易克隆”的特征,在已获得成功的电视节目基础上进行批量复制成为了中国电视文化的潮流。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它掀起了盛况空前的中国电视“红娘风”,国内各电视台随后在同一时期先后开办过三十多档婚恋节目。盲目“克隆”葬送了《玫瑰之约》,选秀节目也未能侥幸逃脱。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带动了中国内地选秀节目的泛滥:2006年以来,全国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浙江卫视的《梦想奥运真男孩》、山东卫视的《联盟歌会》、江西卫视的《红歌会英雄汇》以及被停播的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等各种选秀节目两百多个。
事实上,由于国内节目创意开发投入不足、创新所依赖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近年来,很多以“新”面目出现的节目都可以在海外找到“克隆”的原型。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玫瑰之约》等节目的“克隆”还是“大陆学港台,港台学日韩,日韩学欧美”的话,最近这几年,国内某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电视机构索性派人常驻或轮流前往欧美国家,学习观摩国外最新的节目形态。而与之相比,《美国偶像》虽然在全球多个国家被复制,但在美国本土,该节目仍然是福克斯电视网的重头节目,刚刚播出的第六季收视率不降反升。同时,由于有版权保护,很多老牌的美国真人秀节目也依然活跃在电视荧屏。
(二)恶意炒作
试想,当选秀节目占据了多个电视频道的周末荧屏并成为各电视台的收视率“杀手锏”时,如何抢夺观众注意力从而使节目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就成了节目创作人员最费心思的头等大事。于是,“炒作”成了一些选秀节目吸引大众关注的重要手段。“炒”嘉宾、“炒”评委、“炒”选手、“炒”主持人,制造绯闻、制造事端,甚至不惜无中生有、无事生非,竭泽而渔的恶性炒作严重破坏了娱乐节目的生态平衡。
(三)分切“利益”蛋糕
先来看一组数据:2005年,“超女”的冠名赞助广告收入是2800万元左右,短信收入大约有500万元。插播广告收入比冠名广告要多,整个2005“超女”的广告收入大约在7000—8000万元左右;2006、2007年“超女”冠名赞助不到3000万元,但由于湖南卫视自己做短信经营,短信收入有1000万元左右,整体广告收入突破了1亿元。“超女”效应使湖南卫视2005年整体广告收入增长了3亿元,达到将近7亿元,2006年广告收入增加到10亿元。而根据广电总局规划院在2006年末推出的《上海真人秀产业价值链报告》,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创智赢家》《舞林大会》这四档选秀节目品牌的商业价值评估为36.6亿元。报告称,节目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直接参与者所获得的直接经济回报,预期累计超过14亿元,仅《加油,好男儿》一档选秀节目的品牌商业价值就超过了21.59亿元。
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与驱使下,选秀节目为了“圈钱”可谓是“机关算尽”。首先是广告的无孔不入;其次是短信收入,由短信投票和短信增值服务两部分收入贡献。在短信收入利润的驱使下,活动规则变成了主办方手中的娱乐道具——PK,待定,从“海选”到“十强”,从八进六到六进五⋯⋯节目环节不断翻新花样,凡是能够设置短信投票环节的地方无一漏过。这种通过观众短信获取利润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良性发展。
(四)“选秀”背后的深层原因
从1958年中国电视的发端开始,电视的首要属性就是政治属性,其承担的功能也应以教育功能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业经历了从起步到腾飞的艰难历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媒介市场化的发展,电视的属性由政治属性转变为双重属性,即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教育功能主导也逐渐让步于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四大功能并存。
在电视功能逐步转化的过程中,一方面,电视要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另一方面,它又必须通过获取利益来求生存,而其主要盈利模式又被局限在商业广告上。因为目前电视广告的投放标准是基于收视率这个“万恶之源”的,因此,从行为动机的角度来解读,不仅电视台需要尽其所能提高收视率,获取经济利益保障生存,节目主创人员在收视率指标的压力之下,无形之中也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因此,节目主办方纷纷通过提高资费、增加环节等方式来尽可能榨取利润。而当“克隆”能够解决节目更新换代和收视率的问题时,“复制”自然就为节目方所争相效仿。
四、科学发展
(一)加强媒体自律
媒体自律——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事实上,在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念交织并存,融合碰撞,反映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陈腐落后的价值观念也如污水横溢,形成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分裂,导致了信仰危机、文化贬值、精神滑坡、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反映到媒体上,具体体现为选秀节目的盲目克隆、过度炒作以及急功近利等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加强媒体自律,有利于防止和消除新闻腐败,恢复和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而选秀不过是一种节目形式,可以健康向上也可以趣味低俗,关键取决于节目制作者所采纳的制作理念。因此,务必要提倡媒体自律,使媒体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等方面真正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型媒体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自律的承诺一旦遭遇经济利益很容易土崩瓦解。而真正的道德文明在于法治化的制度文明。”
[7] 因此,一方面,要建设符合媒介市场化需求的合理有效的媒体产业化运作机制。如《美国偶像》等欧美选秀节目背后有成熟的音乐产业和娱乐产业支撑,规范的电视转播、版权出售、唱片发行等,使资源得以深度开发,培养出的是真正的乐坛巨星;而国内选秀节目缺乏成熟健康的音乐娱乐产业与之配套,选拔出的明星仿佛是过眼云烟,重视节目本身收入也注定了其短线效应。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行业自律监管体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并保证其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通过更规范、更严格、更具有操作性的制度约束,来保证媒体的健康良性运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选秀本身并没有错,也许它不会跻身社会主流文化,但通过很好的制度设计,选秀文化是可以长盛不衰的。关键是要使节目与市场在规范的基础上相互借力、互为平台,彼此交融更默契、更成熟,这样一来,不仅能为观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满足他们的收视需求,也能够实现企业的商业利益,实现选秀节目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搜索行为研究中心:《2007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研究报告》,第7页。
[2] 陈鸿秀.电视选秀节目的文化思考[J].四川戏剧, 2009,(02).[3][7] Julie:《电视选秀:失控与速朽》,(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9704b6601008dfu.htm l),2008年2月19日。
[4] 陈黛:《东方卫视“四真人秀”品牌价值超38亿》,(http://news.cn fol.com/061221/101,1280,2540913,00.shtm)2006年12月21日
[5] 程晋.“选秀”节目热潮中的思考[J].当代电视, 2007,(04).[6] 李忠:《媒体自律刍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http:///cass/show_N ews.asp?id=15278)。
[7] 尹磊,赵鑫.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冷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7).[8]电视选秀节目的出路和发展[J].新闻战线, 2008,(02).[9] 吴伟湘.选秀背后的推手——电视选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J].新闻天地(论文版), 2008,(03).[10] 赵金花.超级媒体奇观:当下中国的媒体选秀现象简论[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11] 王静,冯梦莎.选秀节目如何在困境中突围[J].新闻世界, 2009,(06).[12] 赵金花.超级媒体奇观:当下中国的媒体选秀现象简论[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13] 周华旭.选秀节目的文化解读[J].青年文学家, 2009,(02).[14]2009大陆选秀节目回归[J].视听界, 2009,(02).[15] 李萍.论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选秀节目[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8,(04).[16] 吕绍刚.电视选秀的反思[J].决策导刊, 2007,(09).
第三篇:第二章金川冶炼烟气制酸中低温位余热的回收研究
第二章金川冶炼烟气制酸中低温位余热的回收研究
2.1冶炼烟气制酸现状
有色金属、贵金属的冶炼过程中,矿石中的硫化物会进入冶炼烟气,其中S02含量为3%---,13%的烟气,其制酸己经有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由于我国有色金属冶炼生产选用多种冶炼工艺技术,因此烟气中S02含量及杂质不同,随之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烟气制酸工艺。其差别主要体现在净化工序上,如常见的水洗流程、热硫酸洗流程、稀酸洗流程及干法净化流程。
目前,我国冶炼烟气制酸工艺主要有下列几种【l】:
(1)干法净化冷凝成酸工艺目前该工艺在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行业基本不被采用;
(2)一转一吸工艺该法在生产中利用有限:
(3)稀酸洗净化两转两吸工艺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制酸方法。从今后发展来看,两转两吸工艺制酸将逐渐取代上两种制酸工艺,该法不但硫利用率高且产品质量好,最重要的是尾气S02含量降低到lOOppm或50ppm以下。
(4)非稳态转化法制酸该法主要针对一些中小型冶炼厂的低浓度冶炼烟气处理而设计。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等优势。近年来该技术在我国低浓度冶炼烟气制酸中不断赢得市场。
由于现代大型冶炼厂的冶炼烟气中S02浓度大幅提高,实现常规制酸技术成为可能。制酸装置不断向大型化、工艺多样化方面发展。目前大中型企业的高浓度S02烟气,大多采用双接触“两转两吸’’制酸工艺,该工艺产品酸浓度大于98%,尾气达标排放。目前该制酸工艺技术在国内有比较成熟的运行模式。烟气制酸工业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2】:烟气制酸产量的增长、规模大型化、新工艺、新技术、与先进的设备、新材料及热能的回收等方面。
2.1.1烟气制酸产量的增长
冶炼烟气制酸具有运行成本低,与其它方式制酸相比有明显价格优势等特点,随着工艺技术不断成熟,其产品酸的品质也不断提高。通常的“两转两吸“制酸工艺得到的产品酸,完全达到了市场要求。近几十年来,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在全国硫酸行业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冶炼烟气制酸取得了很大进展,酸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约1000 kt,“十五“期间烟气制酸产量图2一l;2003年我国冶炼烟气制酸在各种制酸原料中所占比例约为22%,到2012年,估计其还会大幅提高【1。3】。我国冶炼烟气制酸的产量大、质量有保证、有很强市场的竞争优势。
图2-1“十五”期间烟气制酸产量图
2005年我国冶炼烟气制酸总产量【21 9810 kt,其中主要的12家制酸企业见表2.1。该12家企业制酸的总年产量5840kt,占该年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表2-1 2005年莸国烟气制酸产贡排名前12位的企业
2.1.2装置大型化
如今大型冶炼厂均采用了先进冶炼技术,使得冶炼烟气制酸采用常规的冶炼烟气制酸工
艺大规模低成本运行成为可能【1捌。制酸装置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在铜、镍冶炼烟气制酸行业尤为突出。
金川公司2005年投产53万吨硫酸装置,其单系列产酸年产量超过600 kt。我国最早采用闪速熔炼技术的企业,如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其冶炼烟气制酸年产量超过1000kt/a规模,单系列酸年产量达到600 kt。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新建烟气制酸的四系列,其年产量达到400 kt。
2.1.3新设备、新材料
设备的现代化和新材料是近些年来冶炼烟气制酸装置发展的特征之一,这也是满足冶金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要求的关键有效方法。现代冶炼烟气制酸工艺设备的新改进开发包拼M】:全结构玻璃钢洗涤器、导电玻璃钢电除雾器、气液并流的石墨拱顶空塔、塔槽联体结构的干吸塔、大开孔率全瓷球拱或瓷条梁干吸塔、管式及槽管式分酸器、带滑动底座的不锈钢转化器、高效换热器等设备。
最近几年,为了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和环境排放达标,我国一些制酸企业还采用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2】,如孟莫克的动力波洗涤设备的部件,托普索的WSA湿法制酸工艺的主要设备,加拿大凯密迪、德国奥托昆普的全不锈钢内置换热转化器,美国孟莫克的槽管式分酸器及纤维除雾器,美国路易斯的浓硫酸泵,德国KK&K、美国通用的s02风机,孟莫克和托普索的催化剂等。
2.1.4烟气制酸新工艺、新技术
近些年,冶炼烟气制酸中的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21:高浓度s02烟气转化、低浓度S02烟气处理、烟气网络配置技术及余热的利用等。
1)高浓度转化
由于采用更先进的冶炼技术和设备,冶炼企业获得S02浓度更高更有回收价值的冶炼烟气。目前国内有很多冶炼厂的烟气S02浓度都超过了20%,使采用常规制酸技术进行烟气回收很有必要。国外已经积累了对于高浓度冶炼烟气的处理初工业化经验,其新的技术点主要有【2】:耐高温或低起燃温度催化剂、多段转化工艺、空气冷激式、预转化工艺、工业氧稀释、返回部分转化气等工艺方法。由于使用传统制酸技术处理高浓度S02冶炼烟气,其工艺流程同样伴随大量废热产生,因此在转化工段、吸收段可采用先进中低温位用余热回收技术利用废热,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国内的山东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引进的奥托昆普的LURECTM制酸系统,该系统是专门用于高浓度S02冶炼烟气的处理的烟气制酸工艺成功典范。该工艺的机理很简单在于通过调节S03循环倍率可有效控制的转化器一段的出121烟气温度,因此该工艺能够处理较宽范围浓度S02冶炼烟气。实践证明该制酸系统相对于传统稀释制酸工艺投资少装置运行成本不高。
2)低浓度烟气处理
主要来自采用传统冶炼方法冶炼铅、钼、铜等冶炼系统,对这些烟气处理方法和副产品种类很多。其制酸生产系统主要有:接触法、WSA湿法制酸、非稳态转化法等。其它硫产品包括硫磺、液体S02、硫酸铵和石膏等。
3)冶炼烟气网络配置技术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冶炼炉种类多,冶炼系统常常存在着部分炉窑烟气因为S02含量低而无法进入制酸系统的问题,故其先前S02冶炼烟气污染情况很严重。为满足我国企业环保要求,冶炼厂就必需加强治理冶炼低浓度S02烟气,把高、低浓度不同的烟气做到最大限有效利用。
针对该厂的实际状况,金川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着手解决对低浓度S02烟气污染问
题,经过一系列的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在改造原有“
三、一干线”等烟气管网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烟气网络配置技术14],即集中现有制酸装置的冶炼烟气,形成了目前包括5个制酸系统在内的130万吨硫酸生产系统和15万吨亚硫酸钠生产系统的配气系统。通过该系统冶炼烟气实现了网络化配置,使冶炼厂的各个炉窑之间的烟气有效结合,解决了金川19台炉窑的烟气调配与低浓度S02烟气治理的难题,使冶炼和制酸两个系统在生产、检修时更灵活机动。
烟气网络配置技术,把冶炼硫酸厂的冶炼炉不同浓度、不同气量的冶炼烟气形成网络进行统一调配的方式,提供浓度稳定的s02烟气,保证制酸系统正常运行,实现各种冶炼烟气综合利用。据悉,该网络配气技术在烟气制酸行业尚属世界首创。该技术通常适用于那些冶炼炉与酸系统复杂、冶炼烟气S02浓度多样的大型冶炼厂,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2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2.2.1金川冶炼烟气制酸系统简介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川公司)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金昌市,而金昌市是我国的镍钴工业基地【5】,其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因此又被誉为中国镍都。金川公司化工厂作为公司主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肩负金川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责任,同时生产硫酸、亚硫酸钠等一系列脱硫产品。
近年来,随着金川公司有色金属冶炼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冶炼规模的不断扩大,其配套的烟气制酸也获得进一步发展,产品酸产量每年递增。从2000年开始,公司先后在化工厂投入了十多亿元,用于冶炼烟气处理项目建设。在2000年,-,2002年两年间,该公司先后对化工厂的I硫酸系统和Ⅱ硫酸系统进行了复产改造【5捌,使冶炼一期转炉排放的S02烟气得到了有效治理。为了解决硫酸产品生产与销售的难题,2001年该公司投资新建成了4个硫酸储存库和购置了200台铁路槽车,从而实现了制酸装置的满负荷生产。同时2001年~2003年两年间该公司对其亚硫酸钠生产系统进行了扩建,形成了年产12kt亚硫酸钠的规模,冶炼转炉烟气得到进一步治理。2004年公司投资建成53万吨冶炼烟气制酬4IT程,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把金川公司硫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98.75%以上,使冶炼铜合成炉产生的S02冶炼烟气从此得到根治。紧接着与富氧顶吹镍熔炼项目配套70万吨硫酸工程也在2008年建成,该装置的S02烟气年处理量达到45kt。这些
项目的成功投产进一步提高了金川公司的硫资源综合利用率,为金昌市早日解决S02污染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为止,金川公司硫资源回收共有五大制酸系统和一个亚硫酸纳生产系
统。五大制酸系统分别是:53万吨硫酸系统、30万吨硫酸系统、一硫酸制酸系
统、三硫酸制酸系统、70万吨硫酸系统。
2.2.2 53万吨硫酸装置项目设计背景
随着世界能源形势不断紧张,国家对能源回收提出更高要求,回收并利用能源变得尤为重要。在制酸生产工艺过程中,从原料到成品酸的全过程会有多种大量余热,该怎样去有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成了硫酸生产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而今逐渐成熟的中低温余热回收技术条件和先进的热回收设备,使得冶炼烟气制酸系统中转化、吸收工序的大量中低温余热回收项目成为可能。可采用热管换热设备通过产生蒸汽或提供热水等方式回收废热,达到综合利用了烟气制酸系统废热的目的。
对于s02转化时放出的中低温位余热,目前几乎所有的硫磺制酸装置都设置III换热器出口和Ⅳ换热器热出口均设有省煤器,以回收170一--280℃的热能。因受认识原因及技术条件
因素等的限制,当初冶炼烟气制酸系统项目建设未能好好考虑中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问题。其制酸系统转化烟气余热几乎全部以转化工艺气.空气冷却器中热介质的热量全部抛弃,能源浪费严重。目前由于国家提倡和企业需求,以技改工程建设带动环保项目建设很有意义,不但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发展与环保并进的思路是企业和社会逐渐形成良性友好发展的前提。
在转化、吸收过程中,直接通过生产蒸汽或热水来回收热量,需要解决设备材质耐高温下的浓硫酸腐蚀,同时保证不降低吸收效率等一系列难题。因此在烟气制酸系统该部分中、低温热能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本项目针对金川公司冶炼烟气制酸系统转化工序的余热回收问题进行研究,最后选定化工厂53万吨硫酸装置作为研究。
2.2.3 53万吨硫酸装置工艺流程
金川公司2004年投资建成53万吨硫酸生产系统,该项目是目前国内烟气制酸行业最大、工艺最先进的单系列生产装置,它也是近几年来金昌市最大的硫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该系统采用绝热蒸发封闭酸洗涤净化、“3+1’’两转两吸工艺ⅣI.m II换热流程[4‘81,主要工艺过程如下图2.2:
图2.2 53万吨硫酸生产系统
该系统主要处理铜熔炼系统烟气、镍矿热电炉和铜贫化炉等S02烟气进行制酸,烟气条件见表2.2,设计处理烟气量187000m3/h,挖潜处理能力225000m3/h,S02浓度8%10%。
表2-2各冶金炉窑烟气条件表
本论文课题是对金川公司53万吨硫酸系统进行的,该制酸系统采用两转两吸工艺。针对其转化工段的中、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的问题,提出技术改造方案并优化工艺条件。该项目旨在考虑施工过程对现有生产系统不造成影响或影响最小,同时确保改造后的工艺稳定、不改变S02转化率,即通过高效换热元件和合理工艺安排来实现提高系统的热能回收率,特别是利用低位余热的目的。
2.3小结
金川公司现有的烟气制酸系统除一硫酸系统仍采用一转一吸工艺外,其它4套烟气制酸制酸装置均采用双转双吸流程。目前,这些装置转化后多余热量的处理现状,是通过设置的工艺气冷却系统冷却后抛弃掉。制酸厂响应国家的能源政策号召,变被动为主动,尽最大可
能利用所有可能的废热,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1林河成.四川有色金属【J】.用有色冶炼烟气生产硫酸的进展,2006,(3):7.12.
【2】董四禄.硫酸工业[J】.“十五”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回顾及“十一五”发展趋势,2007,(1):1.7.
【3】施群.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J】.我国硫酸工业现状和冶炼烟气制酸特点,2006,(1):
1.3.
[4】刘玉强,刘世和.硫酸工业[JJ.冶炼烟气网络配置技术的应用,2007,(2):22.26.
【5】许健.硫酸工业【J】.金川公司化工厂冶炼烟气治理状况,2001,(6):20-22.
【6】许健.硫酸工业川.金川公司化工厂硫酸I系统改造总结,2001,(6):4446.2010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7】刘玉强.硫酸工业【J】.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镍、铜冶炼烟气制酸情况介绍,2002,(3):12—14.
【8】刘玉强,孙治忠.矿业研究与开发.会议文集.金川冶炼烟气中硫资源的回收利用,2008.
第四篇:中特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〇讲、导论
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Answer:①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指在完成和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的基础上,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②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指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指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也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物质要求。这就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并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之中。③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两个一百年,即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④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特。
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Answer:①中特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特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特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特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特的特点和优势。
②中特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特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三者分别反映了中特的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坚持和发展中特应做到坚持和拓展中特道路,坚持和丰富中特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特制度。
③坚持和发展中特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特才能谈得上发展中特,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特,才能更好地坚持中特。④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丰富和发展中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引导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特。
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Answer:(1)“特”在哪里:中特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其“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方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政治方面,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③文化方面,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采取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④社会方面,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运行和管理机制;⑤在实践中,中特形成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格局。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Answer:①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②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总之,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④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⑤这“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清醒定位和科学认识,是准确观察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开,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Answer:①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但以高耗能、高污染为典型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继续加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繁重而紧迫。高增长掩盖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②中国多年来实行渐进式改革,容易改的已经基本上都改了,下一步改革进入了攻坚克难阶段,因此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躲不开,绕不过”是当前改革的典型特征。③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针对新阶段的改革深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方向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的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世界上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搞如此大的改革,肯定会存在一定的曲折和阵痛,不能因此就放弃改革,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抓发展,促改革。改革必须要有大局意识,我们的问题是历史积累下来的问题,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解决。
3、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Answer:(1)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主要在于: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中国已经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并且创造竞争新优势。②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经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共产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不断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Answer: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③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改变。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针对中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Answer: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具体包括:①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②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重要支撑。③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④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⑤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3、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量外资。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仍然需要引进外资,只要能引进外资,就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请谈谈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主要靠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Answer:①我国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的是要靠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一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三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四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②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二是继续坚持“引进来”。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四是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和认识。
Answer:①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优势,其本质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即国家的性质,奠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⑤综上所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请结合我国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Answer:(1)判断一种政治制度是否优越,不能从任何理念、原则或框框出发,而只能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标准。(2)主要看两方面:一是在社会常态方面,能否保证经济社会较快、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二是在社会非常态方面,能否保证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作出及时、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3)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制度;②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制度;③我国的政治制度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④我国政治制度是组织高效的制度;⑤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开放的制度。
3、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Answer:(1)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证明了中国政府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干大事的政府。(2)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①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的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②始终没有摆脱姓“资”姓“社”的困扰。③政治体制改革往往是缺乏具体步骤的规划设计。④政治体制改革最大最直接的阻力来自权力主体。(3)因此,要破除那种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的本末倒置的“伪稳定”观,理直气壮地、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目前亟需解决的,是需要干部阶层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按照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勇于牺牲既得利益。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Answer: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主要作用。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2、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就可以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请对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Answer:①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②虽然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利益主体的存在,必然会出现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但是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并不等于指导思想就可以多元化。③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同层次的问题,前者是指现实社会中各种思想存在的状态,后者是指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社会思想的多样并不等于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就要多元,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并不排斥意识形态领域的有序化。④在任何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价值观和指导思想都是由其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占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经济成分多样化没有也不能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这就决定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⑤因此,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统一起来,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领、整合社会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软实力也是硬道理。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Answer:①确实如此,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②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而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就是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④同时我们还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⑤只有努力做好这些,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Answer:(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其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社会和谐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3)这是因为:①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的优势。②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根本区别。③社会和谐是符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④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
2、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请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Answer:(1)改善民生的意义:①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2)改善民生的途径: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的愿望,把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事业等有关民生方面的投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③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有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④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当前在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持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请结合实际评述上述观点。
Answer:①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②从长远来看,实现财富增长最大化和分配公平化两个原则的相统一,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准。③追求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即把蛋糕做大;追求分配的公平化,即把蛋糕分好。蛋糕做大是前提,蛋糕分好是基础,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对于现在收入差距拉大的状况,我们既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又要看到这是改革发展前进中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蛋糕”不断做大、切“蛋糕”的方法越来越科学合理,收入差距一定会逐步缩小,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Answer:(1)第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第二,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第三,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2)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直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 Answer:(1)“先污染后治理”在我国规模发生的原因:①技术与经济因素形成的“门坎”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动因。②认识上的滞后性和行动中的惰性,是“先污染后治理”存在的又一原因。③行政把关不严使污染企业得以创办。(2)为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推动节能减排,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四是加强宣传教育,五是完善体制机制。
3、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请你谈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
Answer:①环境问题具有公共性、后发性和不可逆性,一旦产生环境危害,往往很难控制,最终将危及全球所有国家。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②解决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必须加强全球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国际上公认的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基本准则,在环境利益和责任特别是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分配方面作出安排。③中国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重要的建设性力量,应坚持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保护全球环境和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请谈谈你的看法。Answer:(1)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①执政后一直领导中国人民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致力于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③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2)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①坚持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获取生机和活力的基础。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获取生机和活力的关键。③坚持正己和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生机与活力旺盛的重要条件。
2、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Answer:(1)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启示。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2)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既有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不适应,也有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还有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所以,我们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3)总之,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Answer:①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②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④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⑤必须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1、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影响将极为深远。你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化? Answer:(1)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顾全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呈现出新的特点: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②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③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④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⑤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3)总之,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新变化,必将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进而引发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核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你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预测? Answer:(1)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看法:一派观点认为,中国能成功实现崛起,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而提出了“中国机遇论”、“中国贡献论”等;另一派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因而提出了“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前一派观点对中国持乐观、积极和赞赏的态度;后一派观点则对中国持怀疑、消极甚至批评的态度。(2)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社会主义国家,只要中国继续发展,依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有关中国的各种论调就会继续存在,新的奇谈怪论就会不断涌现。(3)然而,对中国的消极言论在西方仍有较大的市场,它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外部环境,我们要正视这些论调,采取积极的对策。为此,我们要:①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②努力构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更大的贡献;③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3、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请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Answer:(1)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中国共产党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历史潮流,提出了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国际战略构想,并阐述了实施这一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2)中国国际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②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③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⑤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3)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③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④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4)中国和平发展道路:①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②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③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④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5)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最鲜明的特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2015年1月4日(王宜政)
第五篇:文化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研究(中)
文化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研究(中)
创新实践:文化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的内容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文化产业政策与制度全面创新的年代。这是一个文化产业政策和制度不断推陈出新的年代,是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年代。如何创新?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必须借助于国家政策的力量,通过制定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何处创新?创新必须从影响和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入手。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表现在:宏观管理政出多门,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投资主体单
一、行业限制过多,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没有起到基础作用,造成文化资源的大量闲置和浪费;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业组织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大胆改革,进行政策与制度创新。
一、创新文化产业政策
(一)确立文化产业地位政策
国家“十五”计划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这是一个历史性创新。从“七五”计划到“十五”计划的不同提法,反映了这个创新的历程。“七五”计划提出“进一步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各项文化事业”,“八五”计划提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各项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九五”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各项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和福利建设”、“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工作”,“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这一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文化产业自身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必然结果。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在党的报告里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详尽论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作用、发展要求和目的,报告明确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分,并把文化产业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报告把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放到了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战略层面。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2005年中央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从战略高度明确了“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00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认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激发民族生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创造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从十五届五中全会到《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体现了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战略地位的确立过程。
(二)组建大型文化企业政策
文化产业政策创新突破口在何处?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是来自文化企业自身。我国文化企业主要问题是规模小、分散化、没有竞争力。因此,必须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解决文化产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化协作的问题。早在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要求“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包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内的广播电视集团”,随后“三台合一”的模式开始形成。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
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强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集团化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着重在宏观管理体制、微观运行机制、政策法规体系、市场环境、开放格局五个方面进行创新,以进一步壮大企业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同年文化部下发《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对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形成以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的市场结构”,明确要求:“打破地区、部门分割,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国家集中培育几个具有导向性、规模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如演出集团、音像集团、影视集团、文化旅游集团、艺术品经营集团等。”在政府推动下,文化产业集团如雨后春笋。到2003年初,我国已经批准成立了69个传媒集团,其中包括38个报业集团、13个广电集团、1家期刊集团、9个出版集团、5个发行集团和3个电影集团。2001年,内地报业广告营业额超过1亿元的报社(集团)已经达到50家以上,占内地报业广告营业额的80%。2004年国务院对文化部关于组建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等有关问题做出批复。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有条件的可组建多媒体文化企业集团。” 文化产业集团化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强有力支持。2004年和2006年,仅文化部先后两批命名了78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另外,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广东、深圳、广西、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自治区、市分别命名了各自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政策
文化市场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对文化产业具有决定意义。我国文化市场零散分割,流通渠道不畅,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网络,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我国文化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存在多方面问题,需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调控。因此文化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培育二是规范。
文化产业的弱小带来文化市场的不成熟,文化市场需要培育。在2001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要求清除阻碍建立和形成统一的文化市场的各种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则明确提出了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目标,并在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如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建立书报刊、影视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艺术品、演出剧目的现代市场营销系统等。《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各类文化市场,更加明确了在发展文化产品市场、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健全文化行业组织、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培育全国和区域性的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建设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发展现代文化产品连锁经营、积极发展文化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具体政策。
1994年国务院颁布《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文化行政法规。此后,一系列规范文化市场的文化行政法规相继出台。1996年颁布《电影管理条例》,1997年相继颁布《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999年颁布《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与此同时,国家文化行政部门依照国务院条例相继出台部门规章。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的通知》,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歌舞娱乐服务场所、音像制品经营场所、出版物和计算机软件市场、印刷业及文物市场提出了具体整顿和规范办法。
文化市场准入制度也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为了使国内法规与WTO承诺相一致,2001年起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开始修改有关文化行政法规。修改后的《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和《出版管理条例》分别规定,国家允许设立从事音像制品的分销业务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允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投资建设、改造电影院,允许中外合资和合作方式建设或改造电影院;允许设立从事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业务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2002年文化部修改后的《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管理办法》、《<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2003年出台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了降低门槛,向民营资本开放的具体政策。有关文化行政部门也做出了相关产业的政策创新。
(四)鼓励高科技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发展高科技文化产业是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鼓励高科技文化产业发展既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战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重点文化产业,要求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推动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动漫产业政策和游戏产业政策是其中两项重要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列入其中。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由文化部牵头,相关9个部门参加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部际联系会议制度。这份文件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提出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政策,第一次在政府主导下主张通过财政等政策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某一门类的发展。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度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广电总局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保障国产动画片的播出,鼓励动画原创。2005年文化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首次公布我国政府的网络游戏政策。《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开拓动漫游戏、移动电视等新兴市场”,“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另外有关文件明确了网络文化产业享有软件产业的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
(五)促进文化产品出口政策
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是我国入世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文化部《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鼓励文化产业单位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出口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2003年在《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2005年文化部制定了《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暂行)》,并全面开展了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同年,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八部门的《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若干政策》。《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具体规定了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实施 “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的具体政策,关于做大做强对外文化贸易品牌,重点是扶持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演出展览、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出版物、民族音乐舞蹈和杂技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支持动漫游戏、电子出版物等新兴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要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我国文化的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2007年,文化部、商务部
等六部门又出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并下发文件要求各地上报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和重点文化出口项目。
(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我国传统的文化投融资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形成的,这种资源的配置方式的低效率导致我国文化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渠道单一,国有文化单位体制僵化、机制不灵,从而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文化产业发展的受到极大的限制。文化部《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调整投融资政策,广开发展文化产业的筹资渠道,鼓励和放宽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行业和产品,取消一些对非国有经济成分投入的限制。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国家计委《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将旅游、文化、体育等新兴服务业作为“十五”期间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对社会资本开放准入门槛。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对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上市等投融资问题做出了四项具体政策。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放宽了社会资本的准入范围。2005年国务院专门下发《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在具体十项规定中,明确社会资本可进入和不可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同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和建立健全信用担保系统方面加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做出了具体的政策规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申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加强和改进服务,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
(七)扶持文化产业的财政税收政策
总的来说,我国文化产业组织比较弱小,需要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予以扶持,尤其是财政税收政策。同时我国文化产业组织大多数是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而来,因而转变过程中更离不开财政的支援。财政税收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通过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明确了试点地区可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应使用和管理办法,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在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实行减免的优惠政策。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支持力度,要求扩大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省和有条件的市、县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同年,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出台了具体的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
(八)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政策
文化部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抓好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大力培养和引进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文化产业急需人才,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实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以及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参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累人力资本。《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建设先进文化、培养文化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作为规划的具体
内容,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整合相关学科资源,集中开展文化产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鼓励文化单位与高等学校合作举办高级研修班、培训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鼓励和支持文化人才参加学术研究和交流,承担重大课题和项目。1999年和2002年,文化部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设立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为引导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根据文化产业形势的需要,文化部又命名了6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并向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下达了2007文化产业研究课题任务,要求就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若干重大课题展开研究,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二、创新文化产业制度
(九)创新文化产业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创新的核心是产权变革,而产权变革就是要实现所有制结构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起实质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以此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进行所有制结构的制度创新。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范围,随后国务院又下发《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提出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同年,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此前,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已经承诺对外资开放的文化产业领域。这样文化产业国有单一所有制的格局被打破,文化产业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得以建立。其次,积极推进产权变革。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股份制改造,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符合上市条件的,经批准可申请上市的具体政策规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要求:一般艺术院团和除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外的出版单位及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等报刊社,新华书店、电影制片厂、影剧院、电视剧制作单位和文化经营中介机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行业组织所属事业编制的影视制作和销售单位,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复制、发行、传输网络部分及影视剧等节目制作与销售部门,分期分批完成转制为企业的任务;同时提出了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的政策目标: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十)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
十六大以来,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取得了一系列进展。2003年在文化部下发的《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能力,要求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行政职能,实现从计划经济管理向市场经济管理、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政府文化单位向管整个文化行业的转变,并提出了政企分开、理顺政企关系,建立符合现代行政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政企关系的目标。这个时期重点开展了文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推动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了文化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和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仅新闻出版署就取消了“设立出版物批发市场的审批”等28个行政审批项目,向省市下放了5个审批项目。此外,对文化行政机构的设置也进行了尝试性调整。2004年中央有关部门明确了在综合试点的地区的省辖市、县级市和县级现有的文化局、广电局和新
闻出版局合并,设立文化广电新闻局,履行原三个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文化领域宏观管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预报、引导、奖惩、调节、责任、监督、保障、应对等机制;同时提出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更加明确的要求:明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推进依法行政,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实现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