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
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四、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
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
“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创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一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还应在“导入”及“活动”中得到体现。“表演”、“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
3.由于高中的音乐课刚刚起步,还缺乏较深入的实践与思考,但基本模式的思路是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索、讨论、创作、评价等,以进一步发挥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现高中阶段的教育特征,具体的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归纳与总结。
第二篇:音乐课教学模式
歌曲学唱课“主动唱演”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功能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
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教学改革的春风四面吹起,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校在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的主题下,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属于了学生。
二、操作流程
1、引唱--唱趣--欣赏美(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学唱--唱会--感受美(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3、演唱--唱美--表现美(演唱歌曲、表达意境)
4、编唱--唱活--创造美(表现歌曲,实践创造)
5、总结--评唱--延伸美(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三、模式解读
“主动唱演”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五步进行,下面就具体说说各环节的作用、目的以及如何实施的: 环节
一、引唱--唱趣--欣赏美(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操作方法
一、引唱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好比是早餐中的牛奶、丰盛宴席的第一道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这里,可用“师生互相赠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唱在幼儿园里学过的歌曲;中、高年级同学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习得的歌曲。即使有同学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因为对歌曲情感不同的处理,不同的表现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丰富自己的欣赏水平。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记忆库不断接收新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温习了学习过的歌曲,加深了印象;师生互相赠歌又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方法
二、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巧妙引入新课。
方法
三、感知旋律,了解背景。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情或不同季节变化,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和民族风情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环节
二、学唱--唱会--感受美(探索发现,学习新知)学唱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满足学生“自我认知”的需要。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但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通过书上的插图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通过教师弹琴、范唱或者放录音、VCD来学习歌曲。中、高年级的同学,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发育,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所以可以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在老师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唱练习。教师巡视和学生交流,在相互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在全班张榜招贤,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对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或放录音进行点拨。这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这样将分离了的歌谱和歌词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集中精力听歌曲的旋律走向、力度的强弱、节奏的跳跃舒缓,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抓取到词曲结合所带来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同时在看谱唱词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了已有的简谱知识,便于发现难点进而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解决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获取音乐知识的效率,使学生的心理、听觉、视觉、口语表达等得到协调发展。基本操作程序如下:
1.聆听或范唱歌曲:
讲述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后,播放录音机或老师范唱(多媒体画面展示更好),给学生全方面的视听撞击,使歌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聆听或范唱前注意提出明确的要求,次数不限一次,有效为准。
2.教读歌词:
低年级学生认字少,学习歌词时,会有许多生字不认识,教师可范读,建议需要教师按节奏引领学生读歌词为学生学习歌曲清除障碍。同时对歌词内容或歌词意境应该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以提高学唱或演唱效果。
3.学唱简谱:(此环节目的在于引起教师对基础知识的重视,不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必要标准,教师可以有目的取舍。)
从音阶训练入手后,初步学习简谱。识谱教学较难掌握,老师先把节奏放慢,简谱不要唱得太长,可边唱谱变打节拍,让学生在欢快的节拍声中掌握歌曲的节奏。
4.学唱歌曲:
当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后,可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唱一唱、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指导,或利用直接跟琴(录音机)学唱、变换不同方式的模唱、接力唱、教师范唱、领唱等形式来教学。
5.攻破难点: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有些接受能力稍欠的学生因为更不上大部队而开始畏缩,这时老师应该把速度放慢,请学生大胆提出不会之处,再反复耐心多唱几遍,以此攻破难点,帮助学生唱准歌曲,找回学生的自信心。
6.练习歌曲:
给学生展示空间,让学生之间相互听唱,或指定学生独唱、男女生分唱、边律动边唱、对唱等形式练习歌曲。多种练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每一个小环节都紧扣教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打节奏、读歌词、学歌曲中,学会音乐知识、增加音乐素养。
环节
三、演唱--唱美--表现美(演唱歌曲、表达意境)
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师生可共同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流传区域,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是赞美的还是鞭苔的,是催人奋进的还是引人深思的,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如:《我们的田野》是赞美祖国山河壮美的,应用优美、充满激情的中速演唱。
此教学环节要有效融入教学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可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在广泛点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这样或那样的见解复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环节
四、编唱--唱活--创造美(表现歌曲,实践创造)
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和内容自创舞蹈动作,相互表演、乐器伴奏、同学合作共同表演,或根据音乐强弱音的分布,用手势表现等。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创编中培养创造能力,分享与同学合作的快乐。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学生已经充分感受歌曲内涵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发挥歌曲效应,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旋律和内涵,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编”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到心理素质、身体各部分的协同能力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在编唱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老师在课堂上获得学生感悟歌曲和创新能力的直接信息。如老师可引导学生:你学会了这首歌曲后想不想唱给你的家人听呢?假如老师和同学就是你的家人或观众,你将怎样演唱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创编动作,都想过把导演、演员瘾。如:我在教学教材第四册第五课《龟免赛跑》的欣赏课时,让学生做一些头饰、道具,分别扮成不同的角色,使他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表演。学生在这种自编、自演、自唱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表演能力。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渐进式的培养,形式上不拘泥于一格,灵活多样,另外也要有目的的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创编能力。
环节
五、总结——评唱——延伸美(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歌曲学会创编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对学生课堂表现简单评价同时可以布置延伸的内容,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引申到课外。歌曲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这就是音乐的拓展。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还要回到音乐中。在师生整合、延伸、概括后,在悦耳的乐声中,在欢快的舞蹈中,音乐课落下帷幕。
总之,在主动唱演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有利于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作品,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能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操作建议:
歌曲学唱课“主动唱演”课堂教学模式是我镇小学音乐学科新归纳和整理在全镇推开的音乐学科教学模式,这一次我们又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细化,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具有操作性。音乐教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认真领会这一模式的内涵,灵活运用。特别是关注双基教学,既关注形式更关注内容,既尊重模式,又不为模式所困,合理使用,大胆创新。也希望大家在运用的过程中提出宝贵的建议,使得这一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日臻完善。
小城子中心校
第三篇:中学音乐课教学模式初探
中学音乐课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音乐课教学模式探索。
一、回顾与分析
(一)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二)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
(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 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一)明确目标、转变观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道,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三)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音乐教学策略
(一)德育与美育。“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 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二)生动与主动。“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
上一条 下一条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1-09点击率:37
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基础教育和谐发展和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国家工程。国家计划从2003—2007年,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由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地方财政投入配套资金100亿元人民币,采用“教学光盘播放、卫星教学收视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三种技术建设模式建设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建”是为了“用”,如何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供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与优质教育资源,把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工程建设应有的效益,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本课题试图通过深入系统研究,最终形成一套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背景下,涵盖农村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模型,从而为加速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引领农远工程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与实践。
二、实施步骤
按照计划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2006年1月—6月
(1)、2006年1月—3月,课题研究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任务包括:进行课题研究前期基础调查;收集梳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申请报告;正式申报课题。
(2)、2006年3月—8月,课题启动阶段,主要任务包括:成立总课题组,总课题组包括秘书组、专家指导组、理论研究组、课题实验组、综合组等。
第二阶段:2006年8月—2007年1月
(1)课题研究实施阶段,主要任务包括:西化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开题;发展子课题;进行课题研究培训;专家组巡回指导研究。
(2)、全面开展课题研究;主要任务包括:边研究、边实践、边受益、边出成果;专家组继续巡回指导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2007年1月—12月
继续全面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主要任务包括:加强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指导;察看中期成果报告;总课题组召开中期成果展示会;深入教学一线观摩研究性教学;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发现、解决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验证研究成果、征集研究成果(论文、报告等);筹划编辑出版论文集。
第四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6月
继续全面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主要任务包括:三种模式下各学段各学科优质课教学评比;总结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召开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聘请专
家为子课题结题并评奖);聘请专家采用适当方式结题;课题研究成果结集;开展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课题组将适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为教师举办学习讲座。各有关单位要按课题管理办法要求,征订三种以上教育技术理论期刊,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开展学习。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还要通过网络、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研究。
(二)深入开展课题实践研究。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工程项目学校,特别是承担课题研究的学校,要认真开展实践研究,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三)开展课题研究相关活动。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课题组将按计划开展农远工程项目学校优质课竞赛、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论文评比、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
(四)各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课题组成员开展工作,为课题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市教育局将课题研究开展情况作为对县(市、区)及有关学校电教站评估的重要内容。总之,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圆满完成。
注:本方案采用专家建议,内容、时间上与开题会上宣读的方案比较,有所调整。
第五篇:低年级小班音乐课教学模式初探
低年级小班音乐课教学模式初探
长宁区教育学院宋玮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音乐课都采用了小班化教学的形式。音乐课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在低年级唱游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唱游教材分听听、唱唱、玩玩三个主要部分,我们把唱游教材的内容分成四种课型(器乐、律动、欣赏、歌表演),并进
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开展低年级小班音乐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加强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前提的审美基础教育”、“提倡以听觉为先导、动觉为切入口的音乐基本训练”、“以即兴创作为抓手,以想象、联想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过两年教学实验,我们认为小班教学更能落实以上的改革措施,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
个体接受音乐教育的充分程度。
我们开展低年级小班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丰富的音乐情感。
二、积极探索低年级小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小班教育环境下,基于对课型的分类——器乐课、律动课、欣赏课
与歌表演课,开展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启发诱导模式:
所谓启发诱导是把学生广泛而杂乱的兴趣爱好很快集中到一点上,从而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巧妙地设计启发式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歌表演课型是研究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表演动作来表达歌曲的内容,增进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
例:长宁实验小学 王培丽老师执教的歌表演课《小司机》,运用启发诱导模式,引导学生以生活中乘车的亲身体验,来表演车上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生动形象的车厢见闻。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公交车上发生的事情,接着启发学生:“你们能不能用歌表演的形式来表演车厢内发生的故事?”学生争先恐后
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演欲望强烈。学生在扮演车厢内各种人物的过程中,不仅
提高了歌唱表演能力,而且形象地体验了人物的美好情感。
(二)师生互动模式:
所谓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如吹奏、律动、欣赏、表演等,和学生一起讨论,尊重学生的想法,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鼓励肯定,错误或不完整的回答不予批评,而是提出修改建议,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探索性原则,教师将学生现有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要学习的新知识精心组织在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环节处,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去尝试解开这些疑团,亲自获取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掌握学生好胜心强,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以小组为单位,以“音乐组长”为组织核心开展讨论,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展示。如:律动教学是研究采用律动的动作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等,学生通过自编及教师的指导,能用优美的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要素、意境等。
例:江五小学的周颐老师执教的律动课《龟兔赛跑》,通过学生对已学的律动动作的复习,并在教师的提示图上选择创编合适的舞蹈动作来表现龟兔赛跑的动画场面,培养学生的创编及表现能力。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律动图象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一起用自己创编的动
作来表演小兔的各种形象,学生很有兴趣。
(三)引导创作模式:
所谓引导创作模式是用比较法、发现法、选择法等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手法来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谈他们的创作思路,同时可充分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师及时地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将学生的创作火花发展成他们的创作作品。如器乐教学课型主要研究通过小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运用小乐器进行音乐小品创作,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使乐器
成为音乐课上学生的学具。
例:江五小学的李瑾老师执教的器乐课《母鸡一家》,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口风琴上的do.mi.sol三个音来模仿公鸡、母鸡及小鸡的叫声,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叫声可以用不同的音高来表现,并进行节奏、旋律的创作及“母鸡一家”的器
乐小品表演。通过学习器乐创作,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展现,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
(四)创设情景模式:
所谓创设情景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教室中的椅子、桌子、凳子及小乐器、头饰等多种教学资源,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从身边感受音乐,寻找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音乐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不断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集中到最佳方案上来,或者是把几种方案综合成一种最佳方案。如欣赏教学课型是研究从听觉入手,培养学生整体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
表现力。
例:长宁实验小学的谷瑛老师执教的欣赏课《快速波尔卡》,是由欣赏作品的片断到整体,让学生感受火车快速行进的场面,并将课堂设计成火车轨道,让学生分组进行即兴创作,在快速波尔卡的背景音乐伴奏下,教师引导学生用各种手段来表现火车快速奔跑的场面,学生用图画、舞蹈、打击乐器等手段来表现他们所欣赏的乐曲内容,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综合才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
既学到了知识又展示了才华。
以上的四种课型(器乐、律动、欣赏、歌表演)所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各自都有其主要的特色,但在原则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实行 “小班化教学”。因其小班环境,教师能更充分地利用活动空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特长,使每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充分施展活动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与发展。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启发与引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间的亲和力,建立起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发散
与集中相结合的平等和谐的新型教学关系。
本文是在课题研究《小班化低年级音乐课型初探》的基础上作出的分析与归纳,我们认为只有将这些最本质的教学理论与“小班化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创设出低年级小班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使“小班化教学”更具有生命力与
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