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22:4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赵恒梁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传统的教育很难保证教育质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化教育,以解决上述矛盾。“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交互式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把抽象的化学概念、难以理解的化学理论、难以表达的化学反应原理等,以及难以观察的实验现象、无条件做的实验等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清晰地接受下来。但信息时代下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还处在探索性阶段,化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根据化学本身的特点有选择地制成好的课件,还要有好的授课策略;化学实验教学也需要有选择地与信息技术配合,而不能盲目地滥用信息技术来代替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说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它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还有待发展与完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手段的更新必然会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一种冲击,中学化学教学尽管有着自己本身的学科特色,但必然也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这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技术是中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种表现,但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两面性的特点——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使用得当,会使师生们的教与学事半功倍:多媒体能让师生的教与学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开扩视野,有利于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然而使用不当却会使教学过程虽表面热闹好看,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会大打折扣,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结果。

现实中不少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生搬硬套运用信息技术,把教案以及课堂设计、提问、总结一股脑的全搬到了多媒体上。这种现象存在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操作者对这项技术没有真正的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这项技术是我们教学中的辅助技术,对它的运用要使得我们课堂讲解更加清晰、学生能够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教师完全用现代信息技术代替课堂。运用课件是我们现在中学课堂上主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我们的教师制作课件时,把所有的内容全部用多媒体课件表现出来,把课堂变成了放映现场。甚至我们发现城乡中小学各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成为“时尚”。特别一旦有公开课、实验课、教研课等必定使用多媒体教学。我们现在中学教学中不可能完全用多媒体来代替。教学中绝大多数的知识还是靠我们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接受知识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不是所用的知识都可以用多媒体来体现的。不能因为我们现在提倡用现代化技术就把几千年来我们的方式方法全盘否定。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教师大量时间。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有的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我们化学课上必须演示和学生必做的实验也大有被信息技术代替的趋势,不少教师直接利用视频或者动画来代替实验,这样固然是可以让学生直观全面的观看,实际上学生观看实验视频时候不过是看个热闹罢了,利用多媒体虚拟技术来代替学生的实物实验操作。实验是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所以实验是不可替代的。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完全用媒体技术代替实验就傲雪,将会失去对学生的科学性培养的意义,这些实验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不下多少印象,也很难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住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一节课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融多种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其中的一种,它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试图以信息技术教学代替传统教学做法是不现实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不至于走入误区,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为课堂服务。(详细见赵恒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中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二、现代教育技术为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提供了条件。传统的学校观认为,只有全日制课堂教学、有围墙的学校才是正规的学校,计算机、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种状况,使现代学校不受时空限制,因而带来了学校观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单一,而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又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调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音像、课件、远程教育技术等等。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未来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品德的示范者等。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引路人,又是朋友、伙伴。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以其直观可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变得更加形象,显示了与传统教学手段炯然各异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的应用,确实具有优化学习过程的特征,这些特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信息素养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但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提供了各种机遇,给优质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育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地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展、自主学习、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题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为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

(详细见宋红艳 歩绍春《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教师和学生在面对新的信息技术,原来旧的教学模式被打破,随之教学中的主体也变得更难把握,我们的课堂主体应该是学生,长期以来教学课堂状态处于:教师讲得多,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少;教师提问,学生则按要求回答。这种教学状态的缺陷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使用此状态久了,学生就养成“知识等老师教,思维由老师引,方法仿老师做”的定式习惯。引入了信息技术之后,知识的教授者和接受者又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左右,使得我们的课堂主体更显“扑朔迷离”。在应用信息技术的现代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如何使得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首先,从目前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情况看,制作的教学课件无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从应用的数量看,前者无疑居多,但这类课件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实际应用中往往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难以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

当今教学的观点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与客体的基本任务是:主体以学为主,客体以导为主;主体要负责“学”,客体要负责“导”;在“导”与“学”之间,是导从属于学,不是学从属于导;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自然学科是建立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上的知识领域。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落实在都用眼、都动手、都思考;教师的“导”要抓好重点环节,点拨关键的概念、规律、技巧,组织学生归纳结论。

第二,教学中教师是主体,现代信息技术是辅助。

教师是导演,媒体是技术。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兴起,它在教学过程中是传输信息的手段,在沟通教与学方面,对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影响很大。现在“无多媒体不成好课”的思想已深入人心。某些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为图方便,一些教师往往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让原有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湮没,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随堂应变的能动性,把教师变成多媒体的奴隶,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上好一节课,就如同导演做好一部片子一样,在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机智幽默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如果教师作为导演的话,信息技术只能是演好一场戏的各种设备,做多算作各种设备中最先进的一种而已。我们在强调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时,必须把握好教师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是为教师服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用好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佳程度。

现代媒体技术与学科实验的关系是相互结合的,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可以得到视觉的深刻认识;通过学生实验可以得到视觉、听觉、感官三位一体的多方面的体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自身能力的提高,尤其是理科中的实验学科,这一点尤为重要,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通过实际动手取得成功的。我们在中学教学中必须坚持让学生动手,即使是现在有了多方位立体的动画视频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实验视频和动画的确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师生面前。实验视频和动画演示绝不能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者的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是要相互结合的,我们可以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时间去应用媒体技术展示一定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根据现有条件难以做到的实验、复习过程中需要回顾的实验。例如讲《氢气的性质》时,首先在课堂上做了不纯氢气爆炸的实验,巨大的爆炸声引起学生的兴趣,都想知道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而不纯的氢气却发生了爆炸。接着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从微观方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爆炸发生的原因。学生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同时也接受到了新的知识。在这里,化学实验教学和多媒体课件就结合得非常好。(详细见葛艳桥 张振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的关系研究》)

四、信息技术是学习活动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高级思维训练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从目前大家更多关注电脑、网络、网上学习的操作模式等,发展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的高级思维能力,构建知、情、意融合的高智慧学习体系。既然作为一个体系,我们所面对的就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面对全学科的整体的理解、整体的运用信息技术。我们所讨论的学科间渗透是指在学校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其他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全方位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智健康,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无论从教育时空、教育资源还是从课程建设、师资方面来看,学科渗透都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散,且以具体的某一学科的渗透研究较多。

科学地设定学科间渗透的学科教学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内在性。学科间渗透内容应是教材本身所蕴含的,而不能脱离教材外在地强加。(2)针对性。各科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情的基础上,有差异、有针对性地设定目标,对本节课的外渗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无目的地随意而谈。(3)整合性。既然是“渗透”,就应该是曲折的、暗示的。简言之,学科间渗透目标的达成可以与知识传授同时完成,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学科间渗透效果,可以是在美的体验和愉悦中净化心灵。因此,在目标设定时不宜过“实”、过“板”、过于“线性化”。(4)学科差异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学科可资凭借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真正认识各学科间“质”的差异性,把握好其间的区别。如文科类较多直接引用相关题材,理科类则更多地注重教学过程。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同样,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科间渗透也没有固定方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透学科间渗透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渗透形式上看,有分散式与集中式,集体式与个别式,讨论式与写作式等。从具体渗透方法来看,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在不同取向指导下,各种不同渗透形式和渗透方法的灵活运用便构成了不同的渗透策略。(详细见马春芳 李素平《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各学科间的渗透关系研究》

五、新一轮的课改已经在全国推广,新形势下的教学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路径上更是有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均离不开教师的创新教育,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教育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要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把握这一难得的契机,在进行教学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的能力,所以在当今的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并不神秘。在化学教学中,举凡学生能独立的“发现”他未曾学习过的知识经验,能解决新颖的化学问题或对某一化学问题能提出新颖的见解,能独立的设计、完成新颖的化学实验等,都是一种创新。尽管这种“创新”对人类社会来讲,不是新的发明或创造,但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创新精神的体现,是甚为宝贵的。

利用好我们的主阵地——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去学习。作为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增进感情交流,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化学情感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做出习题答案,放在实物投影这样的多媒体工具中,学生自己做老师,看作业,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详细见王军巍 裴文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研究》

现代教育改革脚步逐渐的深入,中学教学的改革如火如荼,不仅仅是知识的革新更主要的是教育手段、教育理念的革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手段,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形象地模拟和再现化学反应原理与过程,增强了化学的科学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新的一轮教材改革全面铺开了,实际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 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化学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凯祥《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理论实践与思考》

2、方青艳《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3、李振《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发布者:黄龙jy

作者:胡海春

审核人:朱运强

发布时间:2014.6.24 10:20:4浏

览202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大背景和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现代教育技术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我们确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要引领我校教师自觉高效地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办学质量。

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要求从培养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求学习者能够有良好的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好的机遇,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学习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乃至教育体制等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来考虑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策略。

新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在教育中必然地发挥作用,它必须要在现代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对发展全民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把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中小学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目标,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征,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用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支持和指导,才能发挥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真正做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新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和优势,达到优化教育系统的目的,实现全民教育的宏伟目标。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符合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对各种教育系统进行全面地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

在教学应用研究中,我们力求按照二个面向的原则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一是面向所有学科教师,力求所有学科教师都能掌握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技术;二是面向所有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从教学准备至教学实施乃至教学评估与反馈各个环节都能看到教育技术的身影。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达到了如下目标:

1.通过实践方面的研究,发表一些教育技术应用的模式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应用方式的推广;

2.通过实验,摸索出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 3.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验,使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理论方面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系统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搞清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式方法,为我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2.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信息化提升实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主要通过引入信息手段,来提升学校所有课堂的教学水平。

四、实验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由校内管理与业务型领导负责,由一批年轻的实验教师组成,理论研究部分由课题组负责人李贤红负责,在各学科组的具体应用由胡海春、张奎与肖红玲负责,具体实验探索部分由所有成员具体负责。

五、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验的步骤

1.撰写研究和实验方案(2009年1—4月)

课题研究方案由李贤红负责撰写。每个实验教师认真学习课题组的要求,为在本人及本学科具体的应用做好计划和准备。

2.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准备,即电子备课的实践(2009.3——2009.12)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老师可边学习边实践。主要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准备中的应用,进行电子备课的实践。

3.教学实施中的应用(2011.1-2011.12)

所有成员在信息技术与资源整合上注意运用于教学。4.教学评估与反馈中的应用(2012.1-2012.6)

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评估环节与反馈环节的应用摸索。

5.总结阶段(2012.7-2012.12)

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撰写有关论文。

(二)实验的方法

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六、研究过程

1、前期工作:成立课题组且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开始进行课题前期研究的各项工作。组织成员进行计算机技术学习,掌握应用技术,学会电子备课,学会制作课件、资源搜集、加工、整理等方法,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2、核心工作:(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搞好自己所擅长的科目教学的研究应用)

(1)制作课件:课题组教师在掌握电脑操作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学习,能熟练运用一些制作课件的常用软件,例如Flash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优秀课件及CAI教学光盘,学习并吸收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和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潜力,精心设计,撰写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软件。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研究过程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多媒体课件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①确定教学目标:内容选取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理解、促进记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启发想象力。

②设计创作脚本:设计创作脚本是课件质量的关键,制作多媒体课件类似于影视创作,需要事先确定其结构与布局、界面与素材的选取等方面的内容。

③搜集制作素材:多媒体教学依赖于大量的多媒体素材,我们在制作课件时,首先是从现有各种资源中尽可能搜集有关课件需要用的图片、声音、积件等素材,未搜集到的才自己制作。如果素材不尽人意,需要经过修改至完全与教学需要相吻合才使用。

④课件制作测试:采集的积件素材经过编辑处理,即将各种素材用Photoshop、Flash等多媒体开发平台制作成课件,制成的多媒体课件预先经过小组反复观看评价,修改后再应用于课堂教学并逐步推广。

(2)课堂实践:多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我们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实践中,按照大纲和目标、学生特点和设备条件,主要课堂教学实践的形式有: ①课堂演示:多媒体课堂演示信息的呈现是由数字电视、电脑、音响来完成。课堂演示是教师面向学生,结合讲授,用多媒体传递信息,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以求大面积地完成教学目标。

②个别化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提出的目标,告知的方法自行操作,自由选择路径,控制进程,在人机交互作用中反馈应答,纠正错误,强化感知。课堂的学习氛围宽松,学生学习目的性强,很好地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们的体会是,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媒体的选择:

①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选择媒体: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目标指导法,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和效益,因此多媒体的选用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做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吻合。

②根据教学模式选择媒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的特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习惯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它明显的不足是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多媒体的选择应尽可能在教学模式转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③根据课堂结构运用媒体: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媒体等要素有机的结合,形成最佳结构,取得最优教学效果。在媒体组合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可提高教学效率。

七、取得的研究成果

1、学校建立了一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学校创建了一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其主要有信息畅通无阻的10兆校园网和宽带英特网接入,1个学生多媒体网络机房,1个教师办公网络机房,1个多媒体网络专用教室,18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班班通。另外我们学校的网站经过不断的更新和维护,现已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信息平台,学校主站有学校简介、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课件下载等7个栏目;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多彩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理想舞台。

2.师资素质的提高:全校教师每个教职工都会使用电脑,都会使用电脑进行网上教科研活动,所有中青年教师都会使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电子白板等软件制作课件,所有教师都会使用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并能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为学校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奠定了基础.四年来,学校老师已有6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不同等级奖;其中最让人欣喜的是我校肖红玲老师科学课《我们来造环形山》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荣获省级一等奖。宋孝雁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的《最佳路径》说课获国家级一等奖。另外,李贤红、谢贵敏、曾祥金、孙玲、张义伟等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都在各自的研究科目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初步实现了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我们从实践中已探索出3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的教学模式,分别是:(1)多媒体整合教学模式。具体有: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古诗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互动英语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2)网络整合教学模式,具体有: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3)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这三种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等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八.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设想。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生操作电脑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尽快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2)要更好的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3)现行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不适合制作课件,因此,如何选用恰当的素材内容进行网络教学,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国英主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实用教材,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祥沛.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电化教育研究,(3)陈晓慧.对当前教育技术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中国电化教育,(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推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当今较为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被应用在教学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传统教育发生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较之传统教学有着鲜明的优势,它们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渲染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深入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审美情感,突出重点、难点;营造浓郁轻松的教学氛围,深入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获得更清晰准确的知识,从而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探究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在教?W《安塞腰鼓》时,先放一段安塞腰鼓的录像,在黄土高原广袤的背景上,那些年轻的后生们尽情的舞着。这种忘情的表演场面很快地感染了学生,有效的帮助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品位,让学生感受到力量与激情的完美结合,受到强烈的震撼。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关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当前许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主动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和课件;而是让学生来适应老师,带着知识和课件走向学生。因此,我们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前,首先要从思想到行动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因为那样会严重制约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所以,我们要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重新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实践感悟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课件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它是教学形式,不是教学内容;它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语文教学本身。但是由于许多教师认识错位,备课时把重点放在了如何设计出赏心悦目的课件上,甚至还把一些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东西设置上去,例如有好多教师在幻灯片的左上角或右下角设置一个会动的画面。表面看来,整个画面有动有静,热闹活泼,但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学生思维,喧宾夺主,冲淡了教学主题,偏离了语文课教学的本位。要真正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必须在“辅助教学”上下功夫。

三、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一内容进行交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为根据,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交际的情景,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交际活动热烈、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际的能力。如《保护有益的动物》,让学生观看动物在森林中嬉戏的场景,一只只可爱的动物在画面中奔跑,这一段录象的播放就是要渲染一种大自然和谐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景,感受动物给大自然带来的欢乐。学生心情非常兴奋,纷纷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再让学生观看动物们受到虐杀的图片,利用图片的效果震撼他们的心灵,学生情感感染下,“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听、说、问、议、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水到渠成地开动脑筋,学生的创新精神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佣?不断的发展。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文本进行适当补充,创设有效的情景,让学生会说能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个人不能完成的,交际往来必须由双方或多方才能构成。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呈现多个的交际方面和多种交际往来的形式,具有活动的互动性。

四、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

总之,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摘要】初中英语的教学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初中英语的教育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载体的合理运用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充分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当下的课堂中,学生才是主体,信息技术的加入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符合国家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教育发展改革的大势所趋。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11-02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只是?我坏慕萄?手段,教学内容也只能立足于课本教材,难以进行有效的拓展和补充。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多媒体、远程教育资源等,有效地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独有集视频、音频与图片动画一体的优势,可以强有力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还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实现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这种主动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想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唯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提升教学效率。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相比较传统单

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显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

1.在“听”方面的运用

“听”是指英语听力的学习。在传统的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或一些录音机、磁带等方式来练习听力,这样的听力学习方式不仅单一,而且枯燥乏味,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世纪的教育下,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练习学生的听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功能,播放英语歌曲给学生,如《TroubleIs a Friend》《Firefly》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播放一些经典的英文对白,帮主学生提升英语听力水平。

2.在“说”方面的运用

“说”是指英语口语的学习。口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使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口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在网上下载一些语言教学动画,这些动画视频都能够非常直观、清晰、准确,而且在发音、音色方面都比较标准,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并加以跟读、练习,能够逐渐养成标准的发音习惯,掌握口语的语速、音变等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编制成一段英语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中两两进行对白练习。

3.在“读”方面的运用

“读”是指英语阅读的学习。阅读时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传统的英语阅读学习较为枯燥、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各种各样的阅读素材,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情况、学习情况等综合情况,挑选一些符合学生的阅读素材,并将之结合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选择图文并茂的英语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在“写”方面的运用

“写”是指英语写作的学习。写作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听说读”的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往往是以全命题、半命题、英语日记、笔记等形式进行练习,在这样一种训练方式下,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以及学生喜欢网络交友的心理,通过E-mail书写英文书信,与同学交流,这样一来既能够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发现学生的写作问题,同时还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通过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用英文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发消息,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生词、语法等的运用以及用英语造句、描述的能力。

5.网络资源共享的自学方式

众所周知,学校里的所有学科包括英语教学都不可能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只能找到一个符合大众的教学方式实行授课。事实上因为各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往可能学生在查缺补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学已经不成问题。例如,英伦网,它可以让学生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社会各个领域的消息都能够通过纯正的英语了解到。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教师通过不断整合信息化的教学资源,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开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感受英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玉兰.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13):27.[2]李萍.与时俱进共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03):129.[3]刘双.刍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5(10):182.

第五篇: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音乐课堂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模式上进行研究,从而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对一切都存在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从年龄特点看,因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注意力比较薄弱,往往只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教师的教学艺术“寓教于乐”,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融时代性和目标性为一体,实施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人文的音乐教学之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教学思想与实践的最大价值。

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进而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方法的优劣关系到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作为音乐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探索和选择教学模式,设计和创造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

二十一世纪激烈的竞争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新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因为在未来的新世纪,没有创造能力,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在我国,音乐教育的兴趣,创造,表现都已经成为众多音乐界人士广泛关注的课题.我校研究的这一课题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舞蹈的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积极参与来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协调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重点把握以下几点: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指导者应该怎么教.即要突破传统教育框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2 是探究作为教学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怎么学.即教师创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一步:舞蹈兴趣

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所描绘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审美体验.第二步:参与

设计音乐实践活动,让全体同学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音乐知识,掌握音乐学习方法.第三步:表现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学生技能和成功感,提高自我表现能力.第四步:创造

引导学生通过吹 拉 弹 唱 舞 写 画 等创造方法去表现音乐,创造美,提高审美创新能力

四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兴趣----参与----表现----创造” 音乐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的、开心的掌握基本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

(2)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融时代性和目标性为一体,实施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人文的音乐教学之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教学思想与实践的最大价值。研究的内容

(1)提炼“兴趣----参与----表现----创造” 音乐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2)探究“兴趣----参与----表现----创造” 音乐教学模式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策略.五 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巧妙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可采取感情导入式,激情表演式,趣味拼盘式,设置悬念式等引导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已有的审美知识、经验和感觉,了解和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然后根据现实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例如在唱歌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自主解词释义,尝试读谱,理解作品,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分析流派、风格,最

后提出一些如价值观方面或生命的、美学的、现实意义的一些问题。使学生由外部活动刺激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提高对学习本身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音乐课堂中舞蹈等恰当引入,不失为创设情境的一个好方法。各种艺术形式之间既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又有许多相同之处,从而使得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这种艺术之间固有的相互融合趋势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存在某种同构关系,即所谓“艺术通感”。将舞蹈融入音乐中达到“艺术通感”的境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看到了形象活泼的画面,听到了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这种听觉、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从中体会乐与人、乐与景、景与人之间和谐的美,从而让学生细致入微地理解了音乐作品,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注重互动合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音乐课堂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当然,教师是新课堂改革下课堂创新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上下求索,才能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能力.三、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

在教学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的、开心的掌握基本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传统的音乐教学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新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到地域不同、城乡差异等方面。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更具弹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如:童话故事表演唱、音乐家的故事、外国儿歌等。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

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音乐的实践有很多。如:演奏乐器、唱歌、欣赏、舞蹈、创作等。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四、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中,改变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满堂灌现象,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学生,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音乐课不能象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讲解,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填鸭式”教学,也不能象民间艺人一样,仅仅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的方法,当然也不能象专业音乐学校那样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说简单地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一堂音乐课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学效果的好坏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我们必须转换教育旧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五、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有了机会,不少学生还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参与教学的能力。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水平参差不齐,作为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有些学生在声乐方面有好的天赋,有些学生的乐感特别好,有些学生在器乐方面有一技之长„„我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蔼、耐心、热情地帮助、引导他们。在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法,热情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决不吝惜赞扬之词。当他们出现错误时,认真指出、耐心纠正,从而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进而产生兴趣,增强学好音乐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通过实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创建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体现出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激励,增强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主体作用。

3、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由专业型转向研究性,教师在研究中提升,又在提升中积淀。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研究论文多次获奖。

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方法的优劣关系

到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探索和选择教学模式,设计和创造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