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肖临骏: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
和微博、微信等一样,微课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具有四大特点:(1)教学时间短(2)教学内容少(3)知识点突出(4)资源容量小。[1]微课有讲授类、演示类、实验类、自主学习类、探究学习等多种类型。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介绍微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以供同行参考。
一、借助网络资源,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往往是教学环节中耗时最多,也是教师在备课中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即使教师费尽苦心,想尽办法来突破教学难点,但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理解难点知识。借助微课资源平台,则会出现另一番景象:因不同的教师会基于自己对难点的理解制作成不同的微课,这样对于同一个教学难点就会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只要通过网络搜索,就可以获得多方的帮助,总有一款微课适合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化学1》“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时,笔者给学生下发了任务单,要求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等,并提示大家这些微课资源在中国微课网(http://www.xiexiebang.com)可以找到。以此网站为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微课共有13个,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4个、配平的4个、氧化性还原性比较的2个、相关计算的1个、电子转移守恒运用的2个。果然,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自主学习,顺利完成了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讨论、分析、解疑和比较,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利用讲授型微课,帮助学生巧妙化解教学难点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越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网络上的微课教学资源也越丰富。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各种类型,化学等效平衡,盐溶液的三个守恒关系,化工流程题型的解法,有机反应的断键情况,在网络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诠释,保证重、难点的顺利突破。
如果有教师担心过多的借鉴会耽误学生时间,这实际是一种多虑,因为微课大多是短小视频,又是单一主题,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前预习使用,也可以在课后复习使用,时间灵活。通过微课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又攻克了教学难点,何乐而不为呢?
二、突破时空限制,真实呈现实验过程[2]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和完善其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的科学精神。虽然实验教学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大多实验已经进入课堂,但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一些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多选择用讲述法或者观看教学录像的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索然无趣。
如何既适应国内实验教学尚在发展之中的现实,又能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空间?微课就发挥了作用。以“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下图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为例,本实验耗时长,实验过程难以在一节课上呈现,教师一般采取两种方法处理:或者学生在课上设计探究方案后直接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或者学生在课前设计完成实验后直接在课堂观察结果。如果此时我们引入实验型微课,教学效果则更好。我们在课前一周将学生分成了五组,按照以上实验设计分别观察在不同环境中铁表面变化的现象,要求每组学生用手机或者其他录像设备录下每天的实验现象,将这些录下的视频利用“格式工厂”和“视频编辑专家7.5”软件,将每组的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制作成2分钟以内的微课,课上小组代表介绍播放的视频。由于该实验比较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所以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自主得出结论,还可以对彼此的实验方法和操作中的不严谨之处提出意见和建议,成为非常好的微课资源。
实验型微课,特别适用于时间比较长的实验探究。例如:肥皂的制取、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常见的电池种类及工作原理、甲烷与氯气的光照、乙烯的催熟、海水提盐、海带中碘元素的测定等,都可以制作成相应的微课,除了课上播放、分析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打开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总结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虽然教材对这些实验也有配套视频资料,但多是通用型,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的教学实际,而这种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为素材录制的微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正误操作都会呈现,课堂互动性强,教学效果更好。
三、展示微观世界,顺利排除教学障碍
化学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的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向学生展示微观世界,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顺利排除教学障碍。
例如:乙醇的化学性质既是这一节的重点,又是这一节的难点,在学习其性质时,笔者用课件首先展示乙醇分子模型的动画,让学生感性认识乙醇的结构特点,为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介绍乙醇的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时,利用动画分步演示,既让学生认清反应产物,还准确了解断键方式、反应历程,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两个反应的本质,达到突出重点、淡化难点的目的。又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展示微观世界,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的运用,帮助学生把眼前具体的物质和微观世界联通起来,捅破了“微观”世界的窗户纸,给学生打开了进入微观世界的通道,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实践思考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于化学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微课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高中化学课以其广阔的视野、鲜活的时代性以及较强的理论性独具特色。[3]在化学课上,微课用化整为零,重点突破的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用动态记录的方式关注过程和方法,用微观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作为传统化学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和资源拓展渠道,微课将为我们的教与学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同时,我们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并不是所有化学课程都可以通过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断来进行教学,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识组块以微小模块的形式展现,也可能会影响到知识间的衔接;(2)微课的制作与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精心设计开发微课,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并且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通过网络进行微课程学习的硬件设施等;(3)目前国内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课后的个性化学习,微课学习并不能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二篇:肖临骏: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是伯格曼和萨姆斯为缺课学生而创设的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翻转课堂,教师不再需要整节课讲授,学生也不用一味的做笔记,而是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伯格曼和萨姆斯为缺课学生而创设的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翻转课堂,教师不再需要整节课讲授,学生也不用一味的做笔记,而是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维基百科将“翻转课堂”描述为“使用任何可利用的技术使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的混合式学习的形式”[1]。2014年3月,《Flip Your Classroom》作者萨姆斯正式宣布翻转的定义:“它不仅是学生从小组学习空间移动到个人学习空间,还是将班级学习空间改造成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使用概念和题材创造性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2]。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课上传授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课下通过阅读或观看视频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同伴协助等解决问题,达到深化吸收。
二、翻转模型与数学学科有效结合的可行性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3]。
1.数学学科的特性为翻转提供了可能
数学学科有着条理清晰的知识点、较易掌控的步骤以及便于学习内容专题分配的特性。翻转课堂给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教师将重难点、疑点等加入到视频中,学生在课前通过一个概念、一个例题就学习到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知识,在课上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及时给学生讲解习题,增加学生和教师间面对面的交流,解决解题时间不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预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
2.翻转模式本身对数学教学有着吸引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上书写大量的公式、定义、图形等时,学生无所事事,学生的时间利用率低下;课后习题中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因无人解答而困惑,达不到深化理解,更谈不上巩固知识。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全感官的获得信息,对概念构成完整、正确的认识,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认识;课堂时间要求学生联想记忆课前理解的概念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知识的建构与长时间的保持;师生间的互动反馈导致更高层级的参与,产生积极的学习。
三、数学学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目前国内外已有翻转模型大部分是建立在杰姬·格斯丁(Gerstein,2011)结合数学学科实践的“体验参与-概念探索-意义建构-展示应用”的翻转模型之上:课前,学生观看视频,进行练习;课堂,经过测试、练习与深层次思考,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4]。本文在Jacqueline E的基础上[5],提出课后的“拓展练习-巩固强化-阶段测试-教学反思-方案优化”阶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下一轮的教学设计优化(图1),形成课前-课中-课后逻辑性上的连贯性。
1.开展课前活动
课前设计主要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源、发布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知识传授的过程。
(1)教师准备资料、发布任务
Gojak指出,教师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利用模型给予学生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每个单元开始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一系列的教学视频,视频中强调重要的概念和信息或解说图,以减少学生课外准备时间,让学生能在课前理解关键概念。视频可从酷学习网、微课网等获取;教师也可根据一般目标和个人目标、所授班级的平均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来设计视频,教学视频要尽量保证画面质朴、简洁,视频的视觉效果能够让学生大脑中深刻记忆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自主调节学习节奏。除了呈现视频材料外,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学生个体差异性、多媒体视频播放效果等综合因素,增设辅助学生自主探究且难易适中的文本、音频等格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提前学习,体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循序渐进的在新旧知识间搭建过渡的桥梁。
(2)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高中数学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兴趣和应用意识。学生利用视频学习的优点可以随时暂停,以便做笔记和有机会思考;概念混淆时还可以回放;考试之前能够重新观看重难点视频进行复习。课前学生可以通过10分钟微视频的学习,大大节省课堂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有大量时间进行讨论、实验、实践等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学习和自我测试来生成问题、提出问题,通过QQ、邮箱、MOODLE平台等网络交流工作与同学或教师进行讨论和分析问题。翻转课堂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而不是简单的创造一种别样的模式,它能帮助学生课前对专题的了解来减少学生焦虑、促进新想法的构思。在学生通过平台提交问题后,教师针对性的对学生问题进行回答或整理学生共性的问题以便集中讲解。教师可通过教学平台,动态管理学生学习情况,为每个学生掌握学习每个单元创建个人终结评价列表,有效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达到学情监控的目的。
2.组织课堂活动
一些翻转课堂的报告指出,学习结果差异是通过课堂时间使用情况观察出来,将课堂时间应用于更活跃的项目学习,更深入的主题探索和研究,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有效增加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1)教师集中讲授与个别辅导结合
课堂上,教师集中讲解学生通过平台提交的共性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正确理解问题。当然,课堂时间不是对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讲解,也不是对视频内容的重复,而是最大限度的用课堂时间面对面的进行课堂互动,检查并确保学生理解和内化学习内容。接着,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个人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在教师布置各组的任务后,学生自行进行解答。
(2)小组分类、讨论与汇报
教师提出精心准备的结构化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翻转课堂的实践表明,在课堂活动中,基于案例的学习(C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基于团队的学习(TBL)比传统教学中的讲座和阅读更增加学生的理解力,其中讲座和TBL所花费的时间是最少的,也就是说TBL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了最大的理解程度,满足班级大部分学生的需求[6]。翻转模式的课前学习是为了建构基于TBL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课上有更多时间学习,达到深层次的学习。小组分类时要根据:①相近(性格、地域、成绩)②互补(性格、成绩)③同一原则(主题同一)[7]的原则来进行划分,灵活的组织方式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增加团队的合作能力,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在小组成员汇报时,其他学生可针对课题内容提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对内容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在个人或小组总结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由浅层次学习达到深层次的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互动,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3.完善课后活动
课后是教师更新思维、学生内化生成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思考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用到翻转课堂中产生的效果,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流畅的获取概念;采用何种策略或方法,更好的获取知识。教师要不断与其他教师沟通,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建议,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课程结束后,学生有义务通过社交网站、即时通讯软件、电话、网络等,将自己对本次课的感受和体验回复给教师。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正面的评价,以便教师知道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学生通过看深入拓展性视频、强化电子书、自我测评等知识来巩固记忆。此外,学生还要主动总结梳理已经掌握的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学习成效的评价
布鲁姆指出,持续的反馈和修正会显著改善学生的成绩。教师要通过学生对视频的提问数量和质量、学生在活动中的活跃程度、讨论的积极性、任务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课前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课后的拓展练习是加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主动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学习成效的评价不单单是以期末成绩为标准,而是通过每一环节的评价,来综合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程度,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和目标。课前作业评价,要使得学生明晰自己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小组进行应用型练习,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情况,并根据学生学习答题的整体情况,及时修订合适的教学策略或措施。
第三篇: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由于传统教学方法越来越不符合现代化教学需求,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赋予了教学课堂更大的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现代教学的发展。
关键字:微课;高中化学;应用
最近几年,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明显,现代教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迫切需要出现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满足课堂需求。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知识,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满足了现代教学的需要,推动了现代教学的发展。可是,微课只有得到有效应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价值,因此笔者以高中化学为例,针对微课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微课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法,它是在教学课件、课例的基础上形成的。微课时长通常只有10分钟,力求用较短的时间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呈现给学生。微课应用于高中化学,能够使化学实验过程更清晰地展现出来,而且还能展现错误操作方式,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错误出现。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利用投影仪来进行,学生可以在屏幕上清晰地看到反应过程,直观性非常强,比传统实验的实验效果要好。任何化学实验都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不可能将全部化学现象全部通过实验形式展现出来,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微课的出现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可以通过可见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
另外,微课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微课教学中,化学知识可以通过声音、图片、影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感觉器官更加活跃,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突出重点,提高教学针对性
微课教学的一大特征是内容精炼,所以教师制作高中化学微课时要突出教学重难点,注重时间与内容的搭配。化学教师制作微课时要紧紧围绕重点知识来进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灵活掌握重难点知识。另外,教师讲解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出现错误原因,清楚地知道学生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微课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节省上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借助微课,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与初中化学知识相比,高中化学的难度加大,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更强,很多教师曾经感叹无论自己怎样挖空心思来备课,可还是会有部分学生无法掌握全部知识点。微课的出现,有效缓解了教师的尴尬境地,不仅教师教学负担大大减轻,而且学习效率也得到飞速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录制内容各不相同的微课视频,当这些微课视频上传至专门的资源平台后,学生可以在预习环节提前下载这些微课视频,也可以在复习环节反复观看视频,巩固所学知识。即使是相同内容的教学视频,也能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启示,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形成高中化学思维能力。
当学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对所学内容进行挖掘,然后再制作与糖类、油脂、蛋白质等概念相关的微课视频,并上传到专门的平台供学生下载。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使微课更具有针对性。
(三)建立微课系列,实现教学知识的系统化
从当前来看,高考仍然是教学的指挥棒,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为高考服务。高中化学的考点基本不发生变化,练习题也相对比较固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设立微课系列,建立起完善的微课教学知识体系,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时应该在微课中加入一些优质的模拟试题。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解题过程,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新知识,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化学教师在建立微课系列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搜集与热门知识点相关的优质练习题,力求做到选题正确、形式新颖、内容合理,为课堂知识的系统化提供重要保障。
(四)创建实验场景,确保化学实验直观化
高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化学反应现象如果不能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应用微课教学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化学实验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鼠标放慢或加快反应速度,或者放大反应现象,避免了传统演示实验的弊端。另外,教师还可以将错误的实验步骤以及失败的实验结果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观察错误的实验操作或者失败的实验结果,不仅可以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还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隐藏于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当然,学生不仅可以利用微课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操作不中,而且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化学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正确对待微课教学,明确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性地位,合理地利用微课教学。与此同时,多种教学方法要实现有效结合,这样才能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探索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彭 英
(阜阳城郊中学 cjpengying@163.com)
摘 要:本文通过太空授课引出微课,接着分别从微课的概述、微课的类型、微课的制作及微课的展望来阐述。特别关于微课的类型阐述对高中化学教学很实用。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微课定义,微课类型,微课展望
微课,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2013年6月20日上午,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航天员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上,通过弹簧的作用测量失重状态下自己的“体重”,随后航天员王亚平讲解了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失重环境下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等。在短短的十多分钟内,航天员利用特殊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物理公式进行了形象化演示,这在航天史上实现了伟大突破,传回到地面,给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微课。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已不再是航空航天的专利,而是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早已走进我们普通的课堂。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的概述
1、起源
2011年,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最早在国外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并且开始组织佛山市最早的微课大赛。在他的坚持和推动下,2012年9月“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展演会”召 开,在会上他向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力推微课,促成了教育部对开展微课教学的重视。
2、定义
目前,微课还没有严格的定义。胡铁生主任曾说,微课又名 “Micro Course”(微课程)、“Mini Course”(迷你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3、特点
结合张一春教授的总结,微课特点可概括为:位微不卑、步微不慢、课微不小、效微不薄。具体来说,微课虽然短小,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通过不断的积累,实则效果明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4、意义
微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用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
二、微课的类型
微课常见的类型很多,但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最常用的有新课导入型,概念讲授型,实验探究型,问题解答型,互补切磋型,知识拓展型等。
1、新课导入型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特意制作的微课,这类微课适宜于新课的引入。如在讲解“沉淀的转化”内容前,我在实验室配好四种溶液:①AgNO3溶液、②NaCl溶液、③KI溶液、④Na2S溶液,并将其分别放进四只茶杯中,看起来就象四杯清水。让年幼的女儿当魔术师,按顺序将①倒入②中,变出乳白色的“牛奶”,再将“牛奶”倒入③中,变出黄色的 “果汁”,再将“果汁”倒入④中,变出黑色“咖啡”。我将整个过程录下来,配以文字和宝宝童稚的声音解说,制作成微课,上课时放给学生看,大家顿时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看完后,学生们都非常渴望解开谜题:为什么会有这一系列的变化?我顺势引入新课——沉淀的转化。这样一来,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关注度,降低了达成目标的难度。
2、概念讲授型
教师以某个概念为单元进行简明扼要的讲授,这类微课适宜于比较抽象难懂的、会给学生带来思维障碍的概念教学。传统授课时,老师虽然花大量时间,并配以语言文字或者图片表述,却依然显得非常 晦涩,学生很难形成形象化的认知。如在上“共价键的概念”时,我做了如下flash动画微课,通过在特殊环境中的原子演示,不但简单形象,而且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上课时适时播放出来,学生们顿时豁然开朗。
附动画截图:
3、实验探究型
教师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讨论,并制作成微课。这类微课适宜于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如金属钠燃烧后石棉网上黑色固体成分的探究。该实验目的是要探究燃烧后的黑色成分,因此没必要做学生分组实验,这样可以节约实验药品和完成实验所需的时间。老师可以让两位学生事先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录成微课,以便在课堂上放给全班同学观看,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共同探究黑色成分的组成
4、问题解答型
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答疑式讲解,这类微课适宜于假期中老师给学生留的家庭作业实效性的讲解。如假期中有 些问题,学生自己搞不懂,而家长又辅导不了,但在电话中又不易讲清楚的,拖到开学则缺乏实效性。此时将作业答疑录成微课,放到班内QQ群或班班通上,需要答疑的同学随时就能解决,而且还能继续质疑和反馈。由此可知,微课的使用不单单局限于课堂教学,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教学。从而改变了传统课堂中,过完假期学生退步一截的怪象。
5、互补切磋型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虽然常采用分组实验,使同学们尽量都参与其中,锻炼同学的动手能力,但组与组之间难于交流,而且不同组之间的操作失误状况也各有不同,通常老师讲讲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但效果不好,最后学生依然会出错。如在“沉淀溶解平衡”一节中,分别验证溶液中存在I-、Pb2+,取溶液就暴露了使用滴管的操作错误;滴溶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性急,滴几滴后看不到预期现象就放弃了;有的是取澄清液少量,加入AgNO3溶液但没看到预期的黄色沉淀,于是得出PbI2溶液中不存在I-的错误结论;而有的同学向PbI2的上层清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却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我用手机分别拍下这些操作过程,制成微课,放给同学看,同学们通过再次交流研讨,很容易得出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要领,进而引出Q和KSP的相对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即KSP的应用。
6、知识拓展型
教师在讲完一节新内容后,有时需要对应用作一总结拓展。传统 5 课堂老师说说,学生记记,缺乏实际观察感知,不能理解,过一段时间就忘了。若录成微课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不但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内心也能感受到。如对于“铝热反应”用于焊接铁轨的原理,我曾不断地重复讲解、画图演示,但学生总用茫然的眼光望着我,有时强制他们记着,但不久又忘了。后来我事先将焊接钢轨的过程录成微课,并配以声音和文字解说,放给同学看,当同学看到本来裂开的铁轨,随着 “铁水”的流入、凝固、进而修复,恍然大悟。这种借助情景式教学的微课,将本来枯燥的语言,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易于理解,记忆长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微课的制作
FSCapture和Camtasia是两款很实用的录屏软件,在微课的制作上既方便又快捷,都支持同时录制麦克风和扬声器的音频。但Camtasia除了能录制屏幕外,还能录制手写,在格式输出上除了常用的AVI及GIF外,还可输出为RM、WMV及MOV等格式,用着更顺手。“微课”的制作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老师要尽量在讲课水平、视频编辑、课件效果等方面精益求精,在10分钟的视频中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供学生学习参考。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 6 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四、微课的展望
随着众多社交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QQ、微信等的广泛应用,微课必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参考资料
[1]胡铁生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电化教育研究,2011 .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3]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4] 吴岚岚.佛山“微课堂” 网上受热捧.佛山日报,[2011-7-4]:A01 [5]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第五篇:肖临骏:项目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化教学的涵义
项目化教学就是以一个“任务”为驱动通过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实践教学和培训的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学生围绕目标来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监督员、辅导员和总结人员的角色协助学生圆满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充分掌握。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建设性将充分的得到发挥,而教师将从传统的讲授教学活动中脱离,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
1)教师活动
采用项目化教学,教师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对整个教学方法有深刻的认识,更要对所操作项目有全盘的掌握。期初,向学生说明项目的目标、具体完成任务的要求、预期的困难等,引导学生进入项目执行阶段;中期,则主要围绕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好辅助和指导工作;后期,对学生的项目进行效果测评和总结分析,便于帮助学生从项目中获取知识,并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最为关键的就是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一部可供学生随时查阅的百科全书或者滔滔不绝的传道者,而要退居次要位置,成为为学生的向导和顾问。
2)学生活动
项目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贯穿始终,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和最终的评价等都由学生全权负责。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一项任务,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扮演某个角色承担某一部分的工作,但无论是哪种模式,都要对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进行了解,并为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在这样一路摸索一路总结的过程中最终实现项目化教学的终极目标――对项目背后隐藏的知识进行挖掘和消化。
项目化教学起初理论的提出是在构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多用于工科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但其后很多应用型学科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也逐渐意识到项目化教学对于传统教学的革新,因此也在近年加以尝试和应用。国际贸易实务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科,因而项目化教学引入到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实践中也就势在必行。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校外实训条件受限
国际贸易的学习需要与企业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才有实际的意义,无论是贸易磋商、合同签订,还是报关报检、外汇核销,单纯地依靠教师讲授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然而,云南省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处于滞后的状态,尤其是我校处于滇中地区,不具备口岸带来的地缘优势。玉溪市内专门开展对外贸易业务的企业屈指可数,在为数不多的外贸企业中,其从业经验、标准规范都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硬伤。此外,相关的海关、银行、检验检疫机构等配套服务自然也大大受限。因此,受外贸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学生想要进入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实习也就变得较为困难,寻找能替代或者弥补校外实训的方法也就迫在眉睫。
2)校内实训软件种类繁多,实训教学方法与软件设计不匹配
近年来,受制于校外实训的条件,很多高校纷纷青睐于校内模拟的实训平台和软件。目前,国内包括Simtrade、TDT、亿学等在线或离线应用总计多达100多种,种类繁多,而且偏重不一,这为学校在选择合适的软件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即使是采购了合适的外贸实训软件,很多学校由于没有相应的师资,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使得软件的作用大大折损。
由此,探索一套科学合理并与软件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就成了现阶段解决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一条路径。项目化教学应用于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意义
1)对教师的意义
项目化教学的引入必然为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带来全新的格局,教师需从根本上重新定位和认识本门课程的特点。国际贸易不再是拆分为函电写作、合同签订、海运保险、报关报检等部分来开展教学,而是将这一系列活动杂糅起来,综合应用的一个完整项目。一方面,教师要适应课程组织形式的转变,从原来逐个章节的讲解到现在综合问题的全盘规划;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过度。而这一系列的转变必然为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体系的综合把握上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对学生的意义
于学生而言,国际贸易实务本身就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课堂很容易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进而大大削弱学习的效果。而项目化教学将学生放到一个任务驱动的环境中,使得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的转变学习方式,自己设定目标、规划项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国际贸易模拟的平台里就如置身于真实的国际贸易操作环境中。当他们面临融资问题时,他们会想到从银行贷款或者通过前T/T进行款项预支;当他们经历海难或意外事故时,他们会更深切地体会保险险种选择的重要性;当他们整笔交易完成盈亏状况却显示为亏损时,他们会更重视下一笔交易利润核算的准确性„„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并设法解决让他们对相应知识掌握的更透彻,学习的效果往往比老师直接提供答案更为有效。此外,在项目合作中他们也能亲身体会团队合作,利益博弈等带来的乐趣。
3)对学校的意义
对学校,项目化教学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提供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相关专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探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内容、支撑条件等的革新,逐步完善和整合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课程体系。
Simtrade实训平台下项目化教学的主体框架
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教学练习和专业实习应用平台,通过对整个外贸行业的流程和惯例的归纳总结,在互联网上建立仿真的国际贸易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国际贸易风险和乐趣的机会。
参与Simtrade的贸易模拟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承担包括进口商、出口商、供应商以及银行的日常工作,从而共同组成虚拟的贸易环境。他们互相竞争,同时又彼此协作,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作方式,最终实现实践中学习的目标。
在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构成条件中要求,项目要有清晰的任务说明,明确的成果展示,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与企业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直接相关。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的设计高度的契合了项目化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因而具有开展教学的可行性。
1)确定任务
在确立任务阶段,教师首先需向学生说明SimTrade外贸实习的平台的设计理念以及完成方法,帮助学生宏观上对即将面临的任务和需要使用的软件有所了解。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并说明各角色的义务和责任,使学生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任务目标,包括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
2)制订计划
在这一阶段,教师就应该退居次要位置,把项目完成的最低要求、时间安排说明之后,放手交由学生来自主制订计划。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被要求5周内完成至少4笔由不同支付方式、运输方式和贸易术语组成的交易。此时,学生要妥善考虑团队合作或者单独完成的利弊,磋商阶段应采取先发制人还是保持先行观望、认清市场的态度,以及定价策略要走薄利多销还是高报价高利润的路线„„这一系列问题都应交由学生来独立完成,并最好能以书面计划的形式提交,便于学生在其后的操作中有蓝本可依。
3)实施操作
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按照计划逐步完成公司注册、函电写作、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以及善后的各个环节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查和小结,发现各角色在各环节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检查评估
在Simtrade实训平台的成绩考核中,每个学生都要从单据填写熟练程度、业务流程熟练程度以及预算能力三个维度,包括基本资料、财务状况、库存状况、供求信息、邮件管理、业务能力以及单据制作七个层面来进行评定。此外,受制于Simtrade软件本身存在的一些漏洞以及在贸易纠纷中教师仲裁的结果差异,教师还应根据日常指导中对学生的观察来进行非系统的分数调整。通过人工和系统的综合评定给予学生实训成绩,并协助学生针对实训成绩进行总结分析。在这一阶段,实验报告就成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教师进行统计分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5)结果应用
最后,教师应把各个授课班级的统计结果存档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进行分析,更好的提升项目化教学的效果。项目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提升
1)加强综合应用
国际贸易实训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前的准备课程,更是对国际贸易专业前期课程的综合应用和检验课程。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融合了国贸实务、商务英语以及电子商务等三个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将大一至大三所学融会贯通。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前期所学内容的遗忘是影响和限制实训操作效率的最大因素,此时,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回顾显得至关重要。此外,学生过往章节拆分的学习使得他们对于整个流程感到陌生以及对各相关部门职能的关联性缺乏认识,因此,妥善的应用Simtrade的帮助系统来帮助学生搭建整体框架、梳理整个业务流程也是提升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项目教学法要求项目设定本身必须有实际应用价值,Simtrade软件的设计也正是实际外贸操作的仿真。学生要完成项目,就必须依托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开始入手,分析项目和实施项目。而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又不断的拷问学生之前所学是否真的符合现实操作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更发现脱离书本之外国际贸易有许多更深邃更有意思的活动。
3)关注教学过程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因此,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把更多的焦点放在对学生平时的观察。学生填单的熟练程度是否随业务笔数的增多而变好,利润核算的准确性是否得到提升,财务和库存的有效平衡能否掌握其中的窍门等等,这些都是项目化教学在国贸实训应用中应该给予关注的地方。
4)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
学生通过使用Simtrade平台应该逐步摆脱知识只能向老师索取的观念。他们在独立的完成多笔业务中会发现,系统提示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周围有经验的同学成为了他们的导师,甚至是他们犯错误之后遭受的损失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学生自主的寻找贸易合作伙伴、自己制定谈判策略、自发的寻找融资渠道„„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团队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5)优化教学效果的可测评性
通过软件与教师的双重评分可以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公正客观性。国际贸易的实战能力并非简单的一张试卷和一份报告就能说明,而更多的是体现在日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结合教学软件与教师日常观察的教学测评能更有效的衡量学生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