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向语用的词语教学方法

时间:2019-05-12 22: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指向语用的词语教学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指向语用的词语教学方法》。

第一篇:浅谈指向语用的词语教学方法

浅谈指向语用的词语教学方法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文教学的基石。学习语言,首先要内化文章中生动活泼的词语。因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学习与运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把词语教学指向语用,着眼于语用,立足于实践,让词语真正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开花,成为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元素。

一、词文互兑,深化理解

吕叔湘先生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词语并不是没有温度的抽象符号,当其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融入我们的精神生活时,它便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词语教学的重要前提。词文互兑就是立足文本,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将词语纳入文本的具体语境进行对照和思考,以文解词,借词学文,词文勾兑,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深化对词语的理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九色鹿》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对这三个词语(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和体会,的确,这三个词语刻画了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调达!那么,调达到底做了什么见利忘义的事?做了什么背信弃义的事?做了什么恩将仇报的事?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借用课文中调达的具体表现,描述一下这三个词语的含义,让别人一听,就明白这些词语的具体意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练习讲述这些词语的具体意思。)

师:谁愿意来讲述?

生:调达被九色鹿从河里救起,发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是,当他看到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的黄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就忘记了自己曾经发过的誓言,向国王告密。

师:这就叫――(生齐答)见利忘义!谢谢你,说得多具体、多清楚啊!

生:调达看到张贴的黄榜,知道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就一心想发财,顾不上对九色鹿发过的誓言,进宫告密,还带着国王的军队前去捕捉九色鹿,滥杀无辜。

师:你说得好!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丢弃了应该有的道义。这就叫――背信弃义!

生:九色鹿从汹涌的波涛中将落水的调达救了上来,调达本应该知恩图报才对。谁知道他当着九色鹿的面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可是,一见到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就把自己的救命恩人――九色鹿出卖了,进宫向国王告密,妄想发财。而且还带着国王的军队包围了九色鹿,想置九色鹿于死地。这就叫恩将仇报。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这就叫“会讲”!你这么一讲,恩将仇报的意思就清楚明白了。谁还能这样讲述?

在学生初步理解“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三个词语的本意后,薛老师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学生及时地引入文本深处,认真朗读课文,借用课文中调达的具体表现,描述这三个词语的含义。学生披文入境,不仅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了词语的意义,而且在描述词语的过程中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揣摩比较,内化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要使学生读出情境,品出滋味,就要让他们在读懂的基础上通过对词语的揣摩、推敲、比较、品味,进而人情、入境、入理。如此朗读品味,学生就会潜心会文,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词语底蕴的领悟就会鞭辟入里,实现词语的内化和积累。如薛法根老师教学《槐乡五月》一课时对“傻乎乎”的体味,就让人觉得越嚼越有味道。

师: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傻乎乎。生齐读)

师:“傻乎乎”是什么意思?

生:很傻的意思。

师:你这个人真傻!你这个人真是傻乎乎的!意思一样吗?

生:语气不一样。

师:我说你傻,生不生气?我说你傻乎乎的,生不生气?

生:说我“傻”要生气,“傻乎乎”就不太生气。(众笑)

生:“傻乎乎”不是真傻,是傻得有些可爱。

生:“傻乎乎”是有点喜欢的意思。

师:课文中说那位小朋友“傻乎乎”的,你怎么理解呢?自己读一读这个句子。(生自读)

师:你读出来这个孩子真的傻吗?

生:不,他有点……

师:你也成了傻乎乎的了。(众笑)

生:有点可爱的傻。

生:陶醉了,被槐乡的香气陶醉了。

生:喜爱这个地方,不想走了。

生: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被香气迷住了。

师:喜爱这个地方,陶醉了,所以说他“傻乎乎”。这样的小朋友似乎就在你的眼前,你一定会拉他回家吃槐花饭的。读课文一定要注意这样的词,重叠的,想一想还是原来的意思吗?体会出其他意思了吗?读书不能读得傻乎乎的。现在读课文,发现这样的词语请你画出来。

薛老师的词语教学,既扎实又极富艺术性,看似不经意的点拨和比较,就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味了重叠词的精妙,内化了词语的意蕴,不露痕迹地教给学生品析词语的方法,使其学会推敲体味,从而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从语言文字中披沙淘金,汲取丰富的营养。

三、关注表达,活化运用

词语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理解、积累的过程,更是表达和运用的过程。理解和积累是基础,表达和运用才是最终目的。词语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表现”,最终指向是“学以致用”。词语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获得独特的表现力。学过的词语如果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干枯的词语“标本”,只有关注表达,活化运用,才能让词语活起来,从而获得深度的情感体验和持久的生命活力。如于永正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就是“饱经风霜”。

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学生练习写,老师巡回指导,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同学;学生写好后,老师让他们自己读一读,修改修改;最后找几位学生上台读,学生读后,老师当面评改。)

生:(读)“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师:写得多好呀,“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教学中,于老师以表达促理解,以运用促积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他没有让学生直接说出“饱经风霜”的意思,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激活已有表象,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进而通过表达创造出新的形象。这不仅是有效的词语理解,也是扎实的语言表达训练。在这样的运用实践中,“饱经风霜”的意思清晰起来了,“饱经风霜”的形象丰满起来了,语文教学也因此深邃和精彩起来。

词语教学要指向语用,就是摒弃“分析”、“告诉”和“记诵”的传统套路,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使词语“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让学生在语用中深刻掌握,灵活运用。

责任编辑:王天杰

第二篇: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法

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式很多。主要路径有两种:一种是聚焦法——侧重解决文本中最鲜明突出的语言问题,比如《安塞腰鼓》,整个课就只研究它的排比。第二种是发散法——全面关注一个文本的“语用”。近两年来我着重研究实践的是“五看式——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针对文本特质,或者“五看”均看,或者选择其中“几看”来看。这个方法简单易学,变式也很多,既可以是老师研读文本的方法,也可以是学生课堂上学习文本的方法,下面都举例说明。

一、聚焦法

【《安塞腰鼓》教学程序】

1、全篇朗读。明“排比”乃本篇散文最突出的语言形式。

2、自由选读排比句排比段,初步感受其特点。

3、多重对比读,了解“递进式排比”“多角度排比”“多修辞排比”“虚实相应式排比”等排比样式在这篇文章中的体现。小结。

4、明背景,重点朗读好一组排布句。

5、总结。化读原文排比句激发学生情怀。

比如,经过反复的对比后,我有这样一个诗意的总结:

好个《安塞腰鼓》中的排比

让词与词去排比 让句与句去排比 让段与段去排比 灵动的排比啊 排比中 层层在递进 排比里 多角来辐射 动静巧结合 虚实更相生 丰富的排比啊

排比中有比喻 排比中有反复 排比中有对比 排比中有引用 排比中更有妙词 斑斓的排比啊

容不得束缚 容不得羁绊 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 冲破了 撞开了 的那么一股 汉语的劲

神奇的中文 智慧的组合

好一场精彩的安塞腰鼓啊 好一次深情的语言的创新

从中,你大概可以看出我的授课思路。次乃聚焦型课的上法。二、五看式

1、看篇

【《风雨》之“看篇”】

教学程序为:

1、自由朗读,完成练习,了解贾平凹的选材。

看篇

• 我从 看到了风,那风„„ • 我从 看到了雨,那雨„„ „„

2、归类练习,进一步了解作者的选材特点。

• 既有人,也有„„ • 既有生物,也有„„ • 既有植物,也有„„

• 既有天上飞的,也有„„,还有„„ • 既有男的,也有„„ • 既有老的,也有„„ • 既有屋外的,也有„„ • 既有大范围的,也有„„ • 既有体型大的,也有„„ • 既有动景,也有„„ • 既有远景,也有„„

3、进一步宏观看篇,思考:

• 写树林子干嘛要放在第一段? • 写老头儿孩子干嘛要放在最后一段?

4、总结:

一赞贾平凹

• 天地都在他心中 • 信手拈来有章法

【《紫藤萝瀑布》之“看篇”】

教学程序为:

1、朗读开头结尾,点评,归纳:

技巧一:精致简洁的首尾呼应

2、寻找散文中写“我”的句子,朗读,点评,归纳:

技巧二:浑然天成 的“人”“物”穿插

3、朗读重点句子,研讨宗璞是怎么处理“现在”“此刻”和“当下”,这三者是如何衔接的。归纳:

技巧三:痕迹不露的时空穿越

4、朗读重点句子,研讨宗璞是如何做到从“物”到“情”自然升华的。归纳:

技巧四:由“实”向“虚”的自然升华

5、总结《紫藤萝瀑布》的篇章特点。

【设计理念】

“看篇”是整体俯瞰。不同的文本,一定要带领学生看到这个文本在篇章组织上的最妙之处。《风雨》看篇,看到的是选材之大气,组材之精心。《紫藤萝瀑布》则看到“首尾”“人物”“时空“虚实”的组合特点。这些,都是文本最精妙之处。“看”不到,就可惜了。

2、看段

【《风雨》之“看段”】

1、研讨一:从段落内容展开来看,1段和7段的写法基本一样,2段和其他段落的写法基本一样。你能看出段落展开的奥妙吗?归纳为:

二赞贾平凹

• 纵式横式巧展开 • 段落铺排不简单

【《紫藤萝瀑布》之“看段”】

1、采用对比的方式,打乱第二自然段的句子顺序,引导学生在背诵中去发现原段落“由整体到局部”的奥妙。

2、读文段,做填词游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先写一串花,然后写一朵花。

3、归纳:技巧五:整体到局部的有序展开

【设计理念】

段落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建构一个段落,我们需要教给学生清楚明白的知识做支架。《风雨》的段落特点是横式纵式的展开法,而《紫藤萝瀑布》的段落特点则是整体和局部的配合。老师要善于去挖掘去归纳这样的知识,让学生学得实实在在。

3、看句

【《风雨》之“看句”】

1、游戏一:如果要评选《风雨》“感动读者”最精妙句,你把桂冠给哪个句子?朗读,说说你的推荐原因。

2、交流老师的颁奖。

第三篇:浅谈词语教学方法

浅谈词语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有一个环节被有些教师视为“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弃,那就是词语教学。尤其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在一些课堂中更是沦落到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

可我认为,词语做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基础;词语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应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我们要领学生品析词语,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那么,提高词语教学实效的方法有哪些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在学习“负荆请罪”一词时,我先让学生读“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然后概括词语。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前面的句子,就可以回答出负荆请罪。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讲授《翠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哪里能看出翠鸟羽毛颜色“鲜艳”,学生找到“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在找句子的同时,学生就理解了什么是鲜艳。

动手操作理解词语。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动手做一做就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对文字的抽象理解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有趣的动作,使得识记更加扎实、有效。例如第三册《识字二》中出现了很多与手的动作有关的词语,我就让学生作“拿书”“翻书”“递书”的动作,然后比较着做“扔”“投”等动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些动词的使用方法也被牢牢地印在了他们的脑中。

在教学《乌鸦喝水》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渐渐地”一词,我事先准备了一个装了橙汁的透明水瓶,把橡皮当作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投进水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就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了。

结合近反义词理解词语。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近反义词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常用且有效的词语教学方法。

近义词比较是让学生在同样的语境中换一种说法,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体悟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讲信用》一课时,出示句子“爸爸惋惜地说:‘唉!小珍没有来,李伯伯家你也没去成。当初就不该等她。’”让学生给“惋惜”换一种说法,学生说“可惜”,马上有人说惋惜的程度更深,更能表现出爸爸的遗憾。这个练习帮学生理解了“惋惜”的含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反义词比较则是通过找出相反意思的词语,形成强烈的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感。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联系,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这种联系。例如“天蓝、草绿”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天空的蓝色、小草的绿色;而“瀑布、隼”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图片、标本等进行理解。在教学“柔软”这个词时,让学生先找找文中用“柔软”形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柔软的,柔软的东西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帮学生更好地理解“柔软”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各个击破法”理解词语。汉语词的构成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利用合成词的特点,先将合成词拆开解释,再将几个意思相加,这个合成词语的意思就可以确定了。例如教学“与众不同”一词时,把词语拆成“与”“众”“不同”几部分。“与”是和的意思,“众”代表大家,“不同”就是不一样,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就是词义“和大家不一样”。

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补充法理解词语”“多语境理解词语”等。但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扎实的词语教学,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使阅读教学扎实有效。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马路学校)

编辑/赵卓然

第四篇:《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读后感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读后感范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读后感1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林波的著作《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此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上编主要介绍了作者的语用教学探索,下编主要介绍了作者的一些语用教学实践。整本书内容丰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语言精练。书中对教学实录的描述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读完此书,我受益匪浅。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一、指向“语用”,坚持一课一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位作者的学识、经历不同,所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风格各异。教学任何一篇课文,我们都应当走近作者,走进文字,发现只属于这一课的特点。

针对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模式化、形式化等问题,如何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呢?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两种对策。一是关注语言,发现“这一课”的表达特点。我们要学会发现每一课的个性,去关注每一课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表达方法,去揣摩,去习得。二是聚焦表达,发掘资源当堂习得。为了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有所收获,真真正正地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必须发掘最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最有利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语言的实践,从而习得方法。

二、指向“语用”,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同生共长。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由此可见,阅读与习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会贯通为一体,二者才能同生共长。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表达,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写法,还要重视语用,在实践练习中提升表达水平。首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的“例子”,在品析写法中优化习作技能。例如,我们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先总后分,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等,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进行一次练笔,仿照文中的写法,描写一场雨、雪等。其次,在习作课上,我们也不能丢掉一篇篇的课文。在习作之前,可以先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例如,我们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时,习作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两篇课文《麻雀》《爬天都峰》和两篇习作例文的写作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写作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三、基于“语用”,让积累更有意义。

积累是表达的基石,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重视积累。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做好积累。一是有选择,让积累更有价值。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取舍,选择文中语言优美、特色鲜明、富有哲理等有价值的词句进行积累。二是有方法,让积累更有效果。教师应当结合课文的内容及语言表达的特点,教给学生适合的方法,这样的积累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积累《爬山虎的脚》一课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提示学生从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三个方面有序进行。三是有运用,让积累更有意义。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更要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进行语言实践。当学生体会到积累语言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再一次的积累才会充满动力。

四、基于“语用”,让思辨走向深入。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们应当借助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上需要深入的思考,需要有质量的表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将学生的思考有效地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的言语表达在特殊的情境中不断得到激发。

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益友;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智者对话。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读完此书,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课堂上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思考、探索,不断从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促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读后感2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王林波老师的《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一书的上编“我的语用教学探索”。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在上编中,王林波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语文教学世界。说熟悉,是因为他的.课堂与我们的课堂一样也有读书、对话、思考等;说陌生,是因为这些读书、对话和思考并没有把学生导向理解本位、感悟至上的泥沼,而是将他们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王老师在自序中写道:“语用教学,扎实展现魅力;情感熏陶,无痕彰显智慧。”他主张教学中情感的激发,态度的指引等都应该力求无痕,在语言文字的习得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般润物无声。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王老师提到“基于“语用”,让思辨走向深入”,强调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列举了《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实例。《晏子使楚》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改编自《史记》,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文中的晏子以精炼得当、机智巧妙的语言让原本想侮辱他的楚王尴尬至极,这一刻无疑是训练学生是辨别能力很好凭借。青年名师何捷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巧妙设计,将学生引入认知冲突的漩涡之中,让学生的思考不断走向深入。

王老师在谈到“聚焦语言文字,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同生共长”这一观点。举例《搭石》一位老师教学中紧扣“伏”这个字进行教学,凸显了工具性,但在这个字的教学过程中,又有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就是两者的同生共长。我细细地品读着这个教学片段,感受到了浓浓的语文味,心头有暖暖的感受,甚至被这淳朴的民风所打动。读后我思考着作为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学习新理念,钻研教材,博学善思。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学到语文真本领,能用语言文字高效解决问题,让语文增值,令生命舒展。

学生最美的样子是读书时的专注,老师最美的样子亦是读书时的沉思。龙应台说:“文字是一粒种子,应该落在广袤的大地里。”语文是一隅方塘,应当映照出万千世界的丰富。不辜负语文教育的本意和初衷,在教学中秉承信念,才会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成长!我们将继续跋涉语文之路,追寻语文教学的梦想!

第五篇:词语教学方法种种

词语教学方法种种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简单地以词解词,应该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用各种方法,多方面全方位地对词语进行朗读、理解、感悟,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对文本的体会。

一、讲授法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疑难处的点拨与讲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语文教学只能让学生进行自立与探究的学习,连该传授讲解的地方也不敢说了。其实在教学中,当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浑然不知时,最好用的方法就是“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例如《2008,北京》中有个词是“申奥”,当一个同学提出这个不理解的词语时,全班面面相觑,这时教师再引导也是启而不发,因为在学生的脑中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内存,这种情况就可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申奥”的“奥”是指奥运会,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运动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能在自己的国家举办奥运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们国家虽然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顶呱呱的成绩,可是奥运会却从来没在我们国家召开过,于是我们国家便向负责筹办奥运会的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在中国北京召开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这个提出申请的过程就叫“申奥”。

二、意会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是可以“言传”的,但也有许多词语只能“意会”的,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夕阳美》中的“壮丽”一词的理解,教师先从错误的理解入手,用“老师披上金色的衣裳”作反面例子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壮丽不等同于“华丽、美丽”,不是所谓的“小家碧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中“壮丽”一词是用来形容连绵起伏的群山,并配上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一座一座有高有低的山在深蓝的天空的映衬下,在夕阳涂晖的照射下,显得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幅壮丽的夕阳斜照图,也就可以意会到“壮丽”指的是壮观而美丽的“大气之美”,即所谓的“大家闺秀”。

三、组词法

古诗是现代文的浓缩,在理解古诗中的词的意思时,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词语积累,让学生组出许多词语,然后让学生在语境中对所组的众多词语进行比较判断,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草》中有句“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组词: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老师一一把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指的是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学生一比较就知道“原”就是指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这种解词的方法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是引导学生“自悟”的教学方法。

四、换词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 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 进行换词训练。学

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 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 ;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 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五、比较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 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领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 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 ”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 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 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六、直观法

使用实物、插图、幻灯、音响、实验、简笔画等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第三册《咕咚》一课,学生理解“拔腿就跑”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通过对兔子面带惊慌的表情和撒腿而逃的动作的观察,理解“拔腿就跑”的含义。教学《乌鸦喝水》时,理解“渐渐地”,就可通过实验,使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让学生仔细观察水面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学《蒲公英的种子》一课,为理解“毛茸茸”一词,通过出示蒲公英的种子,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

七、体验法

新课程要让孩子的亲身经历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资源,在解词中要努力唤起孩子的体验,他们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理解词语,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这个词语的意思,更是一个立体的多元的认知。如教学一年级的《北风和小鱼》的“北风”时,教师富有感情地创设情景: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刮得树枝乱摆,刮到你身上,你会感到怎样?这时就唤起了学生“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冷得浑身发抖,牙齿直打颤”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北风的厉害,威力大。这样巧妙地创设情景,引导体验,遵循儿童的特点,使学生知道北风就代表着寒冷,感受到北风的力量,为接下来体会小鱼的勇敢做了很好的铺垫。

八、朗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3学段有这样的要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5自然段文中的几个动词“掠、搬、毁、烧”,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用来刻画侵略者时,就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读两遍,初步感受到对英法联军的痛恨,接着指名读。教师板书:掠、搬、毁、烧,最后引导品读,侵略者真可恨:可恨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可恨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可恨实在运不走的任意破坏,最可恨企图放火烧毁罪证。学生在教师的四个可恨下个个表情严肃,咬牙切齿地齐读第5自然段。读中感悟侵略者的罪恶,读中增强对侵略者的仇恨,读中深刻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读中彻底领悟了词语的感情色彩,达到真正地理解词语的目的。

词语的理解可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实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扎实的词语教学,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使阅读教学扎实有效。

下载浅谈指向语用的词语教学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指向语用的词语教学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词语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词语教学方法 摘 要:词语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训练。词语教学方法有:借助直观事物理解法,创设情境理解法,朗读理解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找近义词......

    指向写作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 ——对话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 《小学语文教师》记者 陈金铭 记者:2007年,本刊报道的《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革命》,引起一线老师广泛的关注。6年后,你的......

    低年级词语教学方法例谈2

    词语教学方法讲座稿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但由于低年级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理解力差,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文中的一些抽象性词语常常难以理解,倘若我们照搬工具书......

    汉语语用学

    《汉语语用学》结业考查 序号:21班级: 中文11101班姓名:翟桃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不抄题)(20分): 1、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再说语用(范文模版)

    再说说“语用” 王村小学 常新涛 语言文字运用,不仅是课标修订版中关于语文教学定义的核心元素之一,更是近几年来小语教师耳熟能详的词汇。说它“时髦”,一点都不为过。但,也正......

    语用教学

    一个人说的话恰当得体与否,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样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应当首先和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语用交流之上。要想方设法紧紧依托......

    指向表达的儿童化语体教学方法例谈(写写帮整理)

    指向表达的儿童化语体教学方法例谈 我们所说的“儿童化语体”,它具有这样的特征:在表述中,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和儿童的生活经验非常切近,作者感官过滤的人、事、景、物,恰恰是从儿......

    词语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词语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海通乡两门中学 赵静 词语教学是小学三年级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 法理解词语,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