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长培训班第三天 民校管理的创新与智慧
民校管理的创新与智慧
主讲:杨坚校长
深圳市福田区云顶学校
民办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
一、民办是什么? 是市场 是需求 是选择 是服务
法则一:视“埋单者”为上帝 任何服务领域视埋单者
课后反思:
按照培训计划,今天应该是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为我们授课。踏着每天基本一致的时间节点,在离上课还差二十分钟的时候,我和弟兄几个疾步走进课室。透过课室玻璃窗,讲台上一位熟悉的身影进入我的眼帘——这不是杨坚校长吗?因为心中充满对杨校长授课的期待,我下意识地擦了擦自己的眼睛,没错,就是杨校长!原来,培训计划进行了一些小调整。在进入课室的一瞬间,心底有个强烈的声音冒出来:这就是杨校长——上课几天来,进入课室最早的老师!坐上座位的时候,桌上不知谁放了份早报,我匆匆塞进抽屉,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心无旁骛地听完杨校长的报告。
说杨校长是在为我们做报告,不尽贴切。因为从杨校长开始讲课,我突然就有了一种回到中学课堂的感觉,他的每一句话都牵引着我的思维,每一个肢体语言都调动着我的激情。因此我觉得杨校长今天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无比精彩的课。这是一堂特殊的课——时间长。上午连续两个半小时的课程,中间仅仅休息了十分钟。持续两个多小时的课堂,杨校长没有坐着讲一句话,始终激情四溢地吸引着我们的投入。就连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他不是坐下来喝茶,而是走进我们中间,与我们零距离沟通。这就是杨校长——始终站着讲课的老师!
杨校长报告的主题是《民校管理的创新与智慧》。着重阐述了民办与教育的内涵。什么是民办?什么是教育?古往今来,有很多人给这两个词语下过定义,众说纷纭。杨校长不仅用他简洁而不乏艺术的语言进行了高度概括,更是例举他自身成功的案例进行了现身说法。
让我们这些后辈们不光在理论层面上接受了一番洗礼,更是透过他成功的实践过程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上课几天来,我一直自豪自己课堂笔记作得不错,但是今天的笔记,确实寥寥无几。因为自己的双手总是不经意间为杨校长精彩的演讲鼓掌,占用了我大部分作笔记的时间。这就是杨校长——思想睿智而不乏亲和力,学识渊博却不失幽默感的老师!
课上,杨校长与我们进行了短暂的互动。一帮同学争先恐后地向杨校长提问、求救支招。让我触动最大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被问到新校长如何应对适应期的时候,杨校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切身体会和心路历程如数家珍般的进行讲述。另一个则是学生画“王八”,校长送鲜花的教育故事。这就是杨校长——一位可亲可爱,坦诚相待有如兄长,可敬可信,“妙手回春”胜似华佗的老师!
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小时,虽然早已熟识,但聆听了杨校长的报告之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再一次征服了我!就是这个人,每一次接触都会让我激情澎湃,每一次交往都会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智慧城市与社会管理创新
智慧城市与社会管理创新
智慧城市和社会管理创新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强的结合点。尤其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改变我们社会生活、生产、管理和服务方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托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管理创新上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作为信息化典型应用的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能够作为地方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在推进我们社会管理创新上有哪些基本的思路和做法?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信息化演进的基本趋势和前景
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技术突破,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项技术这么普及,这么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项重大技术的产生会带来社会形态的变革。信息技术带来信息社会,带来信息时代,不仅从工具层面上改变了我们的管理行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在理念层面、价值层面上也对社会管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主要有三大方面的进展:一是关于技术产品的演进;二是关于网络环境的演进和融合;三是关于计算方式的演进和变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这三方面对我们的管理、工作乃至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是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去思考、依托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和基础。
(一)信息技术产品的演进。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三大定律或者是三大法则。
第一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它反映了信息技术或者信息技术产品在发展过程中的演进速度。信息技术产品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性能迅速提高,但成本又在迅速降低。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法则,信息技术产品不再是一种奢侈品,每个人,甚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都可以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产品。
第二是吉尔德定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度超过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3倍,并预言将来上网会免费。
第三是麦特卡尔夫定律。网络的价值在于网络的互联。在农业社会,拥有了土地,就拥有了财富,拥有了社会地位。在工业社会,拥有了资本,就可以当老板,社会的分配机制就是以资本作为基础的。到了信息社会,信息是核心。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分享、信息传播本身就带来了非常巨大的价值。通过网络,通过麦特卡尔夫定律,网络一互联,每个接点的价值都在迅速提升。
不过,前几年有人预言这些定律一二十年就会失效。因为光刻技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某种工艺技术)到极限了,已经到了分子级,甚至到原子极了,摩尔定律还能不能发挥作用?这时,有人提出新摩尔定律。最开始一台电脑可能需要占用好几间屋子,现在,一部手机、iPad就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电脑,而且性能比前几年电脑的性能还要高得多。甚至是手表、跑步记步器、洗衣机、电冰箱等也可以由一台微型电脑控制。这些事物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芯片技术演进的情况,这遵循于摩尔定律。但如果这个设备不单单进行信息处理,还要进行信息感知,有传感设备等。而传感设备在原来的技术范畴里算是一个机械产品,不遵循摩尔定律。只有芯片遵循摩尔定律,这个设备却不能小型化,也不能移动化,不就对技术的发展产生制约吗?所以,不单单在微电子行业遵循新摩尔定律,在电源技术、生物技术、微机械技术等行业也遵循新摩尔定律。东西可以越做越小,性能越来越好,但价格越来越便宜。正是因为新摩尔定律起作用,又出现了所谓的智能技术、感知技术,让一个手机既可以在信息层面用来通话、发短信,又可以用来定位、拍照片。新摩尔定律使得信息技术产品越来越小型化,越来越智能化了,越来越移动化。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这个趋势为智慧城市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基础。
以上是从产品本身来说,智慧城市之所以能够被大家作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和平台,是和智能终端(如手机)紧密相关的。如果每人在处理信息的时候还背着一台电脑,而这个电脑的供电只有两个小时的话,那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则有非常大的制约。
(二)网络环境的演进和融合。
从网络环境来说,信息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单个的产品,它的价值的最核心增长在于这些产品之间能够联网,能够有一个共同的网络平台,这种平台使人们分享、传播、使用信息变得更加可能。
一是计算机网络。就是传统意义上讲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形成的互联网。曾经很多人都在思考:现在基于IPV4的第一代互联网,从带宽上、从用户的容量上、从安全性上,能否支撑未来那么大的网络需求?能否支撑网络安全的需求?就像我们的电话号码一样,原来六位,后来到七位,不够用了,又升到八位。第二代互联网的产生,既解决了容量的问题、用户规模的问题,也解决了网络安全的问题、传播速度的问题。我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第二代互联网,已在教学科研的范畴里使用,将来一旦扩展到社会,网络应用将会发展更快。在第二代互联网上下载一部电影可能只要几秒钟,比读取本地硬盘上的文件还要快。这些技术本身也是一会要说到的云计算产生的条件之一。如果网络存储技术不过关,很多东西还要装在自己的硬盘上,那么终端就不可能小型化,也不可能较好地移动化。
二是通讯网络。移动技术和互联网、城市宽带、wifi结合,将智能化的感知设备应用到网络之后,网络不仅让人跟人之间能够交流,而且人与物体之间也能够交流,就出现了物联网。物联网也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平台。人们在谈到智慧城市往往和物联网分不开。除了网络,现代通讯网络也在不断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通讯,从最早的模拟信号到GSM。GSM也就是所谓第二代通讯,语音通讯和简单的文本通讯都没有问题,但视频通讯或电话对讲等其他的多媒体通讯方式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所以后来又出现了3G。现在,3G还没有完全普及,很多国家就开始普及4G了。我国在一些地区也开始试运行4G。计算机网络适合大规模、大容量、快速的传输,但主要应用于计算机之间。而通讯网络使手持终端之间有了非常快速的沟通方式。
三是广播电视网。相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讲,它的覆盖范围更广。我们思考这三个网能不能联起来?让手机随时可以和电脑相联,让家里的收音机、电视机和计算机、手机都联起来。未来网络的规模所产生的潜在价值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各个国家都在发展三网融合。我国从2010年开始发展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在我国推行比较慢,是因为三网融合技术本身相对容易,但三网融合主要是管理上的问题,主要是部门之间的相互利益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这些利益格局、权力配臵问题,单从技术层面促进三网融合很困难。但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为:2015年实现全面三网融合。
随着网络发展的演进,我们未来所面对的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现在有时都不提互联网了,而称为泛在网。所谓泛在网,即广泛存在的网络,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都能有网络接入,任何人在这个网络上所分享、传播的信息是多媒体的、智能化的。
网络技术演进所带来的是什么?从技术层面上看,它可能带来的是一些工具层面的变化。很多人认为工具层面的变化不是我们管理和服务的核心,它只不过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手段。实际上,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是因为工具的变化才导致社会形态的变化。虽然手机、电脑现在看来只是一个工具,但如果做个小测验,一个部门把电脑、手机全关掉一天,我们发现这个部门的工作可能无法正常运行;一个人几天不使用手机,不使用电脑,他发现他可能在社会上简直没法生活。你会发现你对这些工具的依赖越来越强,强到和它难以分离的程度,甚至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理念等很多价值层面的东西都和它有关。这是网络不断演进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移动化之后所产生的一些网络应用。比如微博、微信,这些应用使得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演化出一种新的形态。以前我给大家做报告,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即使我的话再没有用、再空泛、再毫无价值,讲完了之后大家一定都会鼓掌。但如果我们采取的是网络交流的形式,我的微博空话、套话连篇,我相信大家不仅不看,不会成为我的粉丝,而且还会给我带来一个巨大的网络灾难。现在,人们在网上都不敢随意笑,也不敢随意哭。这就是网络给大家带来的一个行为方式上的变化。
还有就是物联网,它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和物之间的交流。以前看到西方警匪片有辆车带有导航,车开到哪里就能算出路径。当时我们觉得很神奇,现在已经很普遍了。为什么能够对移动的车进行准确定位?因为车里有一个装臵,通过卫星,这个装臵不仅可以把你的位臵信息给记录下来,还会把这个信息反馈到你的GPS上,会以语音的方式、以图片的方式告诉你路该怎么走,而且这个过程是不需要人干预的,是靠卫星定位的感知装臵。所以,物联网不单单改变人的行为,还改变人和自然界的交流方式。
(三)计算方式的演进和变化。
大家在思考信息技术时,可能更多地从前两个层次出发,例如用的是什么样的新手机,使用的是2G还是3G网络等。其实,未来能让信息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的是计算方式的改变。我们最早的计算机都是放在机房里的,因为成本太高,每人不可能拥有一台计算机。到后来,每家都可以有一台计算机,甚至是每个人有一台。再后来,有了互联网之后,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连接,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一些问题,比如说要和别人分享信息的时候,要怎么获得信息呢?是拿U盘拷,还是把信息放到一个公共平台上,谁都能从上面获取,而且数据平台越来越虚拟化,最后就变成我们说的云计算。
云计算是什么?我们常讲,数据在云端,软件在云端,服务在云端,管理在云端,那云端到底是什么?是东西都在天空中飘着,现实生活中什么都没有吗?我想花钱了,在网上一敲,就把东西买了,就把钱支付了。我用百度搜索信息,信息从哪儿来的,对我来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通过这种搜索工具能够获得信息。
云是什么概念?我举个例子,就像家里自来水一样。为了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我们家里有没有必要建一个自来水厂?显然不需要。只需要把水龙头打开就可以获得要喝的水。云计算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模式,其实就类似自来水一样。未来你想获得什么东西,不需要有很大的硬盘,也不需要你的电脑有非常强的处理能力,只要需要,随时随地可以获得。这种新型计算,在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下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得方式或者是信息使用模式。另外,由于云计算,终端也发展。以前,我们要背个挺沉的笔记本电脑,现在只要带一个手机或是iPad。而且终端还在进一步演化。现在微软、谷歌、苹果都在研发智能眼镜。云计算甚至能让我们随时随地获得世界上的任何东西的想法变成现实。
正因为云计算的这种模式,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化的运用。而这种网络化资源一定是全球性的。个人的电脑配臵再高、硬盘再大,计算能力和存储量始终是有限的。以前,我们写论文、查资料,收集很多东西,就用硬盘存下来,越存越多,硬盘越换越大,但等真正要用的时候,就发现从硬盘里找太难,反而回头再到网上去搜索。将来移动硬盘的容量就没有必要那么大了,也没有必要什么都存,因为在网上就可以信手拈来,这就是云。有了云计算这种模式,那么全世界的资源就可以为我所用,而且这些信息不在我的个人电脑里。即使我的电脑坏掉了或者被偷走了,但由于信息都存在云端,就像家里的水龙头坏了,再换一个水龙头,水还是一样流出来。云计算使得全球性的网络平台变成个人的计算平台、分享模式。所以,云计算远远超过了单个设备的能力,使所有的扩展性资源实现按需服务。云计算是共享性的,加上在信息技术里的开放性意识,甚至开放原代码,甚至有人讨论这种网络分享形态到底是共产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贡献的信息多,收益就多;还是所有知识都是开放的,对整个社会产生更大的效益。所以,有人说未来的网络、云计算会导致所谓的网络共产主义,实现按需服务、按需供给,这方面与共产主义的概念是一致的。
再举个例子,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智能交通取决于道路基础设施、采集设备等。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就是摄像设备、电子指示牌,还有交警手持设备终端、GPS等。这些东西要么是感知设备,要么是信息获取设备,而政府的管理都体现在后台非常巨大的数据系统,或者将来一种云服务的概念。虽然现在叫云,但更多的还是数据平台。如果真正是一个交通云,它就不单体现交通部门的信息,人口、道路情况,甚至是小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分布情况都集中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通管理更容易、更方便,没有必要给每个人都配臵最先进的设备,没有必要使用一些昂贵的平台。云平台会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廉价、更加有利于分享的平台。
云计算的成本如何?首先,它有更低的硬件成本。因为不需要那么大的硬盘了,也不需要那么快的处理速度,硬件可以做的更小、更省电、更容易携带。其次,云计算的资源是通过泛在的网络来提供的,因此有更高的利用率。如果使用云计算,成本将便宜30倍,这就带来了收益率。
总结一下,从信息技术看,信息技术产品本身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处理能力越来越高,存量越来越大,处理速度越来越快。从网络技术来看,带宽越来越宽,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高,网络越来越泛在。再加上新摩尔定律,感知技术、电源技术、物联网等的发展,以及新计算的模式。信息化给大家展示了有以下特征的一个美好前景:第一,泛在性,无所不在;第二,虚拟化,是一种云计算的模式;第三,智能化;第四,交互性。这些特征将显著改变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服务、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状态和模式。
正是因为有了信息技术层面的发展,未来会进入一个智慧时代。智慧时代既是一次发展浪潮,也是一种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智慧的理念、工具、平台使用好,融入到我们政府管理里面去,改进政府管理服务,处理好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前景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不断演进的一个最典型的应用。正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城市越来越成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未来改进管理和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应用和发展到底体现在哪个层面上?国内外的智慧城市战略是什么?
最早,IBM在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是基于3S技术提出的,即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相结合。也就是通过一些传感器、感知设备把政府要管理的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联网,与人的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更加精细化的、更加动态化的管理。
2009年底,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人们开始关注智慧城市。
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世博会的门票里有一张芯片。这个芯片不单只是进门刷卡做一个记录,芯片记录参观者信息,提供参观者在何处参观,各个场馆人流情况等信息。世博会就像一个示范区一样,让大家真正体验到智慧城市的理念。
IBM提出智慧城市有三个特征: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
一是透彻感知的物联化。所谓智慧,首先是要有一个判断力,对周围的环境、状态能够自觉识别、检测,然后能分析、处理。就像交通管理的摄像头一样,把现场的情况记录下来,再通过互联网或政府专网或通信3G网络传到控制平台上。在控制平台上就可以对现场进行监测、控制。如果某处交通拥堵,就可以联系到距离较近的交警手持设备上,让交警到现场处理了。其次是更全面透彻的感知。例如,一个社区被分成很多网格,每个网格有自动化的感知设备。目前我们用的是摄像采集装臵,甚至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感知,将来有其他的感知方式。比如,将来给社区里的每个老年人配一个终端,就可以掌握老年人的各种状态,如果独自在家的时候发生紧急状态,一个按键就能启动他家的摄像头。如果身体不舒服,老人身上的血压仪、心脏监视器等数据发送到社区医生那里,社区医生马上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施救。更加透彻的感知,这是物联网、智慧城市最具特征的特点。
二是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光感知是不行的,现场的信息怎样和系统连接在一起?那就必须有广泛的连接。现在咱们用的就是城市宽带,或是互联网,或者有线网络。
三是更加集中有深度的计算。假设一个老年人在家里生病了,一个医生到现场给他处理,而他的身后有一个更大的平台,一旦有需要很多专家可以进行会诊。这种处理的方式会更加有效。
如果抛弃理论层面的定义,按照IBM的观点来讲,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把城市功能的六大核心系统--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利用技术集成起来。比如,新闻里曾听说小孩被落在校车上,长时间没有发现,最后发生死亡的事故。如果每个孩子有带着感知设备,少一个小孩,系统就报警了,就能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智慧城市应用促使我们在管理上的创新或者说做出一些新的技术选择。当然,这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说公共安全,包括社会管理创新,其中大家更加关注的是市民服务。
智慧城市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智慧城市的技术都在不断渗透、不断延伸。各级部门都在思考、利用一些新的管理技术、方式和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管理、服务。我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智能医疗,因为有了网络,有了云计算的模式,可以实现一个整合的医疗平台,就像北京现在搞电子病历一样。电子病历一旦建好,今天在空军总医院看病,第二天跑到别的地方看,尽管看的不是一个病,但只要把我的病历打开,关于我的所有记录就全有了,那么就有助于医生做出诊断、进行治疗。当然不单单在电子病历上,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利用这样更加有效率的、效果更加好的整合性平台。
“两会”后,国家开始对我们的房产信息进行登记管理。其实,一些与公民权利相关的信息比房产信息还重要,包括政府最基本的一些服务,比如说个人社会保障等,需要建立电子档案系统。目前,全国社保还不能联网,很多地方的系统还不全。将来一个人的社会保障号就能记录这个人一生享受到的各种基本的服务信息和各种个人信息。我们构建个人房产系统,更多是从政府管理角度,甚至是从反腐败的角度出发的,特别是一些名人一个人拥有多户籍的事情曝光后,大家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其实房产登记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房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人财产事项,从开发建设到居民购买,政府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手段和程序。按道理说,在此基础上搞信息化,比社会信息化来得容易多了,但目前我们没有这些基础的信息。就像现在的社保系统,数人头我们都数不准。
再比如中国移动开发的“车务通”。车务通主要是对公车进行管理。其实公车管理,从技术来看是非常容易的。不管是现成的GPS,还是中国移动的车务通,还是电子车牌,只要在车上装上一个装臵,就可以随时管理监察,因为现在网络已经初步泛在化了。当然,公车管理不是技术本身的事,还牵扯到管理层面,甚至牵扯到利益分配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给政府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便捷性或精准性。
智慧城市是在原来的数字城市或无线城市的基础上,逐渐扩展起来的城市信息化战略。现在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比较好的有首尔、纽约、伦敦、新加坡,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不久,温家宝总理到无锡去调研,提出一个“感知中国”的计划。“感知中国”计划提出来后,各个地方也纷纷推出数字城市的发展战略。北京的一些城区、上海浦东、宁波等地已经有一些较好的平台了。
对我国而言,智慧城市有很多层面,刚才讲的智慧城市更多是在产业层面,因为经济发展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很多地方借助智慧城市这个发展机遇推动与智慧城市有关的各种产业、项目的引进,有的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智慧城市有非常大的技术依赖性、技术平台依赖性。就像智能交通光有摄像头还不行,还要有设备能反映道路的情况,并进行识别。但是,我们现在一提智能交通就限于摄像头,而没有往其他方面扩展。那是因为在道路建设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去思考怎么让道路、车辆具有感知功能。如果道路、车辆有感知功能,那么发展智能交通就更加容易了。所以,智慧城市对基础设施有很大的要求。而我国更多是应用导向性的智慧城市。我国基层政府来做智慧城市,主要是应用导向,关注于利用智慧城市为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所提供的应用性平台。
三、智慧城市与社会管理创新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工具对我们的管理和服务产生作用,这个工具日益与管理活动相结合,在某种层面上改变了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一方面是技术手段、环境、产品不断演进,另一方面是政府的理念也在不断转型。在社会管理创新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原有模式越来越朝着管理—治理—善治的模式来发展。
善治的模式是什么?联合国概括了政府善治的八个特征:参与、法治、透明、回应式治理、共识、公平和包容、有效和效率、问责。这八个特征也贯穿于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中。
第一,社会参与。这种理念使我们政府不再更多关注于政府自身,而是更多关注外部,尤其是关注政府和外部的关系,强调参与的治理。我们的社会管理是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强调公众参与,强调社会管理。在推动服务型政府改革过程中,这种理念得到彰显。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建设行风政风评议平台,让社会对政府的运作进行打分,进行评价。像政务公开,让政府文件、决策事项、决策过程向老百姓公开。公开,一方面是监督,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让老百姓的诉求能够得以体现。另外,很多地方还搞了很多诸如听证会、网络问政平台、市长信箱、书记信箱,就是想建构一个渠道引入更多的社会参与。特别是web2.0出来以后,政府的管理从单向到双向互动式发展。而web2.0相当于政府实施管理从原来贴公告的模式转变为市长现场办公会模式,利用一个让公众都可以访问的微博平台、问政平台,像开现场办公会一样地解决问题。第二,依法行政。第三,透明化治理。政务公开和参与是相辅相成的。第四,回应性治理。北京市西城区构建全响应式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什么是全响应式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就是政府部门能够快速掌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并及时做出回应;服务对象也能够及时掌握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并及时处理响应,特别是在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由于信息技术的推进和深入使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回应老百姓的诉求,政府可能在某些方面就会受到挑战。第五,共识取向治理。从政府合法性角度来讲,政府和社会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社会。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个理念在进一步得到强化,甚至在价值观念上也影响我们。网络一旦泛在化之后,每一个人都想表达,可以说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麦克风,使每个人都成为政治活动中的一员。将来政治的模式要转型,转向全民政治或全民参与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网络表达。如果政府的一些做法不能形成共识的话,有时候会有风险。第六,公平公开。第七,效能效率。第八,尽职尽责。这就是信息技术给政府自身转型所带来的一个基本取向。
越来越融入更多的信息技术的一种善治的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强调参与性、透明性,强调对公众需求的回应,强调一种共识取向,强调公平和效率。这是我们所面对的一个基本取向,它是一个社会规律,而且会随着网络越来越泛在化,这方面的诉求会更多。从最初的一些网络开发建设,到越来越多地强调资源共享,强调结构重组,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最后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工作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政府一种运作模式的改变,一种范式的变迁。
信息化越来越强调更多的公众参与,更多的互动性、参与性。所以,智慧城市在这些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势和价值。信息技术电子化服务演进的趋势,从内部逐渐往外部扩展,从原来强调单向的业务越来越强调双向的业务,越来越强调对外部的支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时,强调知识的共享,强调各种工具、业务的融合,强调政府机构的重组。以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为例,为什么要把服务集中在一个办事大厅里面?每项职能、每项业务都由不同部门来管理,原来老百姓、企业办事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现在强调管理的创新,实行一站式服务,不再让老百姓、企业四处跑了。这里面牵扯到信息的共享、业务的融合,还有组织结构的调整。说到大部制改革,大部制实质是什么?大部制的实质是减少行政事项,缩小行政权力,并在这个基础上精简机构。如果这些东西不改,那就是简单的合并。
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或者智慧城市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有一个根本性理念的转变:从原来的管制型转变为服务型。在强调社会管理创新的时候,主要有两个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之所以加强社会管理或者强调社会建设,根本目的是维稳。通过社区摄像头也好,各种信息采集也好,对人财物进行登记管理,就是为了掌握情况遇到问题好处理、好应对。第二种观点是,社会管理创新是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管理方式、服务理念、服务平台的改进,业务的整合,让老百姓花更少的时间得到更加便利、更加好的服务。在现实中,这两个方面的需要都存在。
所以,基于信息技术的社会管理创新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强调平等性。由于我们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层级制,在西方也叫官僚制。纵向是分层的,横向是专业化划分的,是一个金字塔型结构。如果我们过于强化层级制,任何事情都要去审批,一旦有跨部门的事项需要合作、协商,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信息技术或智慧城市更强调网络化,而不是等级制。在一个网络平台里面,大家都一样。所以,我们在引入信息技术的时候,层级制在某种层面上和信息化的趋势是不太符合的。第二,强调非实体性。办事大厅、服务中心,往往有一些人员、一间房子、一套东西,还不可能做到上门服务。信息技术能够给我们提供非实体化的管理、服务,就是所谓虚拟化的。第三,强调集成化。纵向的每个部门就是条,横向的部门之间就是块,条块化管理上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的问题。信息技术恰恰强调集成化。业务通过信息技术集成,利用网站或其他平台,提供一个非应急服务,上网或打电话各种问题都能在社区里解决。这是我们依托信息技术、依托智慧城市所强调的社会管理创新要思考的东西。
基于信息技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政府2.0”。我国改革的目标是服务型政府,美国叫企业化政府,英国叫现代化政府。每个国家提法都不太一样,但实际上都蕴含着刚才提到的治理理念,强调回应、参与、公开、透明、公平、效率等。从研究信息技术角度来说,我们强调政府2.0。
政府2.0是一个什么概念?希望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平台?第一,智慧城市一定要以公民需要为中心,来思考社会管理原有业务模式、管理方式。第二,提供有选择性的服务,提供可行方案。因为在社区里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化的服务,特别是很多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往往都是个性化的。另外,还包括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服务和互动,允许公民随时随地以各种设备完成与政府之间的交互。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要降低政府的成本。这是政府2.0的服务模式。
政府服务2.0的模式对应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基本模式。从理念上,我们更多强调管理和服务,而不是监管。从服务的提供上,更多是靠一站式的服务、集成化的服务。从支撑平台上,强调智慧政府。所以,基于这些理念,地方政府依托智慧城市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产品、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管理、计算模式整合起来,为社会管理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如果想要发展智慧城市,我们不一定一步到位,因为我们要有物联网,要有采集设备,网格化如何分布,如何采集信息,采集完信息,要有一个集中的信息平台或数据库的平台,这些数据平台要和移动终端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给领导提供一个管理决策的渠道,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一个服务的管道,形成数字城市的基本理念。
我们现在应用最多的是平安城市建设。平安城市建设更多的是社区大街小巷的探头,这是智慧城市最基础的东西,或者是最浅层次的智慧城市。在某种情况下,它也叫智慧城市,但是它更多的是获取现场的信息,以便政府部门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处理。平安城市建设更多是以维稳为主。现在城市里的摄像头不单单是公安系统的,如果这些信息能够集中、共享,对我们的管理服务将更加有利。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开放性、协同性、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将来一定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社会管理创新里面来。
第三篇:社会管理与创新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管理与创新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交流、对社会管理与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在自己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是县委组织部和人社局安排这次培训学习、是一种创新的切实有效的一种学习形式,同志们能排除很多干扰因素,静下心来认真的学习,真正达到了学习的效果。通过他们典型经验的介绍和老师的讲课,不但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先进的工作社会管理与创新知识,尤其是通过学习,增强了党性、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对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牢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一些他们在社会管理、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些新的理念,意识到只有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从转变政府职能中创造新机遇,才能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三是要在主体上创造优势,积极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走全民创业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农民激情,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一要抓好新型农民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二是要结合本乡镇实际,创造产业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引导农民搞好规模经营、效益经营。
四是搞好保障服务,走和谐发展之路。乡镇是社会矛盾、社会焦点、社会敏感问题相对集聚的部门,我们既要搞发展,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切实抓好民生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上求突破。抓好农村特困人群救助及城乡医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性建设,做到老有所养、困有所助。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应敏感、解决难度大、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通过培训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大家已形成共识,下一步将结合本单位的总之,通过培训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大家已形成共识,下一步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理清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全面谋划、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出自己的路子,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带好队伍,干好工作,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保一方平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切实加强学习和借鉴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经验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方面需要学习和借鉴其它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学习和借鉴当代西方社会治理的理念和做法。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不是也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做法,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道路。要立足中国国情,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任务、新模式、新措施。要看到我国的现实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与西方国家不同、社会性质与西方国家不同、社会结构与西方国家不同、发展方向与西方国家不同,所以对其他国家的社会管理经验必须有选择地汲取、甄别借鉴,必须与我国当前的建设发展实际相结合。
4.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的经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要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七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要把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按照“积极引导、依法管理、整体管控、确保安全”的原则,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及时跟踪舆情动态、研判舆情走势、评估舆情影响,积极主动地引导网上舆论。
八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第四篇:乡镇长社会管理与创新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乡镇长社会管理与创新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4月22日至4月28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市乡镇长社会管理与创新专题培训班,这次学习活动学、看、交流相结合,内容丰富,组织紧凑,达到了解放思想、启迪思路、加快发展的目的,使我受益匪浅。
**市是革命老区所在地,人口规模与我们**市相似,在改革开放初期各项基础相
近。但是,通过近几年来在**精神鼓舞下,他们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甘于奉献,自强不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显著,环境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全国闻名、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高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人民不满足现状,目前众人齐心协力打造大**、新**,为争取把**打造成商之都、水之城、文之邦而共同努力。
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交流、对社会管理与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在乡镇工作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一些他们在社会管理、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些新的理念,意识到只有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从转变政府职能中创造新机遇,才能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二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就要有缜密的分析能力、果敢的决策能力、精密的操作能力;就要有敢于尝试的领导气魄,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更要有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兼听各方的论证考证和步步为营的探索实践。要把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因地制宜的用在本地区的发展中去,既要克服水土不服导致的发展不畅,又要善于总结创新适合本地区快速发展的经验做法。三是打造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的成功经验表明每个地方的发展机遇都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关键要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一个好的发展氛围,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特别要有一个责任心强、事业心强的,想干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共事的领导班子。要强化干部管理制度,优化行政资源,明确干部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考评机制,加大惩罚力度;对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严格责任追究制。积极营造“公正、公平、宽松、稳定”的投资环境。四是调动群众的发展积极性。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群众的大智慧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要采取有效手段引导帮助群众的自身发展。鼓励扶持个私和集体企业成长壮大,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营造“和谐、公正、平安”的发展环境,充分调动群众的发展积极性。同时,要畅通献言献策渠道,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密切政府和群众的交流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政府运作,支持政府管理。五是要在主体上创造优势,积极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走全民创业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农民激情,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一要抓好新型农民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二是要结合本乡镇实际,创造产业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引导农民搞好规模经营、效益经营。六是搞好保障服务,走和谐发展之路。乡镇是社会矛盾、社会焦点、社会敏感问题相对集聚的部门,我们既要搞发展,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切实抓好民生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上求突破。抓好农村特困人群救助及新农保新农合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性建设,做到老有所养、困有所助。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应敏感、解决难度大、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总之,经过这次**学习考察,使我个人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一次全面洗礼,对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下一步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理清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全面谋划、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出自己的路子,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带好队伍,干好工作,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保一方平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校长如何创新学校管理
校长如何创新学校管理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现代组织活动的源泉,是现代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对于学校管理而言,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破解学校管理难题的金钥匙。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校长的创新意识。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领导地位和决策地位,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校运转的组织者。校长创新意识的高低,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多年来本人不断借鉴业内管理专家的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管理学校的经验,总结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与方法。
一、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
学校的管理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而学校管理创新的观点、制度和策略将随之发展而不断充实,进一步推动深化创新管理。要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学校管理创新,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希望所在,是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学校的管理创新,可谓“任重而道远”,因为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将无法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只是一味地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将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突出绩效,到最后则可能会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或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大张旗鼓地去改变学校管理中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观念和做法。
二.学校管理制度要创新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平均分配,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
三、学校管理真正再现艺术
1、主动学习要注重“理”的创新性。若校长善于主动学习就能带动起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重要的是,校长在学习教育专著中掌握先进的理论,在学习教育学杂志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更为重要的是,校长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这样校长讲话就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新鲜活泼、富有启迪的智慧之音。
2、总体论证要注重“理”的科学性。校长有为而“理”的“理”,意为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因此,校长应该是一个思想进步,处事科学的学者。校长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理”准确无误。一是把自己的“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二是把“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三是把“理”置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验证,看这“理”是否符合自己的风格,是否能令人眼前一亮,心灵一震。
3、常规谈心要讲究“理”的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校长一项基础性工作。校长要经常性找各岗位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谈心的面要广。尽可能每年每人谈一次,让每一位教工都感受到校长心中有我。谈心的内容面要广,(谈生活、谈工作、谈理想、谈业务、谈兴趣等),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校长应与对方置于同等的位置,双方平等交流。谈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双重回报。
四、学校管理校长必须注重领导艺术
所谓领导艺术,是指在长期领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领导技巧,策略和特殊方法的总称,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技能的结晶。领导艺术不同于领导技术和领导方法,它是两者的升华。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领导艺术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包括以下方面:决策艺术、用人艺术、理财艺术、协调艺术、管理全局艺术、处理艺术、运时艺术、开会艺术、授权艺术、谈判艺术、提高效率艺术、思想教育艺术等等。对校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必须精通用人艺术和处事艺术。
1、用人艺术。古人说过“政以德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邓小平指出:“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这说明,如何用人是领导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校长要掌握用人艺术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克服任人唯全、任人唯顺、任人唯资、任人唯亲的错误观念。其次要确立选用人才的基本准则,要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另外,要注意使用人才的方式方法,要做到用人所长,避其所短。
2、处事艺术。处理各类事情是领导者德本质工作。领导者应该能力提高处事艺术,使之达到事半功倍德效果。讲究领导艺术,在于职岗明确,领导者就做领导的事情,做重要的事情,做明天的事情,而对他人的工作,次要的工作,过去的工作则不必干涉,要注意主次秩序,讲究方法简便。在校长领导艺术的实施方面,必须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成为具有领导艺术的行家。
五、学校管理创新有益尝试 学校管理创新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德育与实施、课程与教材、课堂与教学、特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学校管理创新方面的尝试。
1、校本培训
教师是立校之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我认为创新校本培训的思路与方法,就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学校每年都要开展“探索杯”教学比武,但每年都要增加新的内涵和元素,变单一的教学比武为全方位展示教师风采的“五个一”模式,即一次富有个性的说课、一个凝聚集体智慧的教案、一堂生动的课堂教学、一场即兴的课后答辩、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近几年,我校有6名教师在省优质课比武中获一等奖,可以说在全省同类学校中有一定的影响。
2、适合教育
开展“适合教育”,也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力争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针对我们八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我们采用“三变”的举措,开展适合教育,一是变满堂灌为精讲,二是变题海战术为精练,三是变教学“一刀切”为给不同类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处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近几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3、特色办学
在中学任校长期间,我明确地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目标:“以三个面向”为先导,创县级、市级名校。构建以主体教育为核心,以“双语教学实验”和“星期六创新教育”为双特色的办学模式。为了把学校办出特色,我们创办了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在我县率先引进外国文教专家,其创造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学校的发展史上也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将外国文教专家聘请来,这一创新举措,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活力,外国文教专家不仅给学生讲课,而且给英语教师做辅导培训,还通过“英语角”的活动平台与师生面对面地活动和交流,对英语教师和学生的素质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的英语教师在全县英语教师口试、笔试中荣获团体第一。
总之,校长要创新学校管理,必须牢固树立以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学生高度负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知识结构,做到既传授给学生理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教育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做人的准则,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才不愧为人之师。让师生把学校当成家的温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