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5篇)

时间:2019-05-12 23:0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第一篇: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阅读教学用来形容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着眼于全体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方法的习得、阅读知识的增加、阅读数量的持续累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这个目标的达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为学生精心设置训练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具体的指标是:1.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2.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3.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4.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5.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那么,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段目标,体现学段教学的特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准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准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每篇课文的教学都从零起点开始。从审题到学习生字新词,从思想内容到揣摩表达方法完整地走一遍。哪些是学生能够自读自悟的,哪些需要老师引领提升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缺乏深入的思考。学生早已明白了的内容,教师还在没完没了地分析、提问。甚至有的课上,学生明明预习过了,或者已经是第二课时,教师还在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真正需要老师点拔引导的地方,却一笔带过。

那么,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检查、交流学生的自学结果开始,从检查预习中了解学生哪些学会了,还有哪些困惑的问题,并根据学生需要解决疑难问题,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新课的教学,应该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开始,在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这就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与中年级阅读教学根本的区别所在。

2.探寻适合高年级学段特点的教学策略 要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落实到实处,必须探寻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1)抓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进入高年级的学生,通过低、中年级四年的阅读训练,他们在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这为他们预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培养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扎扎实实抓好预习工作。

预习分为课内预习和课外预习两种。开始训练预习,可以以课内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要以课外预习为主。从预习的要求来看,高年级要逐步做到:①能借助字典、词典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②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③能提出疑难问题。此外,学生预习一定要在新课前进行检查,避免预习流于形式。

(2)整体入手,长文短教,提高实效

高年级的课文与中年级的课文相比,篇幅要长。不少高年级教师埋怨:课文长,来不及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从抓整体入手,做到长文短教。教学还是停留在逐段串讲分析上。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初步探索出“紧扣中心,板块推进”的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即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围绕课文中心,将课文内容重新组合成若干板块,引导学生分板块读议感悟。以《凡卡》的教学为例: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做到长文短教,突出重点和难点呢?

①通过快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有个大致的了解,理清课文“准备写信——写信——寄信”这一线索。然后,让学生把文中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内容分别做上不同的记号。这样,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动手标记,就基本整体了解了课文结构。这也是课后第1题的设计意图。

②教学中要突出凡卡写信的内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信,而信中最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教学中要把这三个自然段作为理解、体会的重点,尤其要把第8自然段作为重中之重,使内容和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③教学时,在学生找出信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最主要的目的和原因。接着,围绕“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句话,引导学生想象凡卡来做学徒,曾经有什么指望?然后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④结合文中回忆的内容与信相关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深入体会思想感情。作者在凡卡写信过程中穿插了两次往事回忆,一次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乡村圣诞节前夜美丽的夜景,一次是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时的“快乐”生活。这样安排,意在与现实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凡卡在乡村的生活显然也是很苦的,凡卡回忆起来却感到很美好,很快乐,可见在城里的日子是怎样的痛苦。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凡卡三次叹气的心理活动,这样切实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内心世界。

(3)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教给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①学会品味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品味含义深刻句子意思的能力,是一种要求较高阅读能力,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难点。这需要教师教给品句的方法。一般来说,凡是含义深刻的句子都是与文章中心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因此,应该让学生明白,在品味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时,必须把握两点:一是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二是要弄清句子与文章中心思想之间的联系。例如:《凡卡》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凡卡梦想信很快到达爷爷的手里,爷爷读到信就来接他。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对这个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凡卡没有写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爷爷收不到信”这个表面答案上,还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爷爷会来接凡卡吗?然后,启发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或文章的主题来理解:凡卡的爷爷不过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没有能力抚养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在村子里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饭的活儿,要不,怎么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里寻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无能为力。这样看来,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一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加悲惨,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

②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小学高年级篇章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任何文章的表达顺序都是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同时,要把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如《凡卡》一课,文中采用了回忆的内容与信相关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凡卡写信过程中穿插了两次往事回忆,一次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乡村圣诞节前夜美丽的夜景,一次是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时的“快乐”生活。这样安排,意在与现实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凡卡在乡村的生活显然也是很苦的,凡卡回忆起来却感到很美好,很快乐,可见在城里的日子是怎样的痛苦。

③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各类文体的文章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阅读各类文体的要求与方法也不一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三种常见文体阅读方法。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重点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时,要把这些文体阅读的要求与方法贯穿于相应的文体教学之中。

④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无疑应成为高年级篇章训练的重点。在指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时,一是要让学生明白中心思想包括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两个部分。先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二是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课文的事实信息中捕捉情感信息,比如,记事,事情有何意义,含有什么哲理;写人,人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持什么情感态度;写景状物,事物的形态有什么特点,作者要抒发怎样的感情。

(4)拓展阅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如何将这个阅读量落实到实处?不少高年级语文教师对此一筹莫展。

我认为以下两种拓展阅读的方式值得推广:

①以文带读。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带读相关的文章。如,可以抓同类文体比较阅读,可以同一主题文章的类比阅读,也可以针对课文中某一疑难问题进行补充性阅读。如果教一篇课文能带读1~2篇文章,高年级学生的拓展阅读量可达到60万字左右。

②以文带书。如,学了《凡卡》,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契诃夫其他的短篇小说或高尔基的《在人间》一书。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要有教师的指导;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三是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四是要定期检查督促,以防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第二篇:如何把握正确把握字母教学

如何把握正确把握字母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26个字母的教学是重中之重,是基础,是通往英语成功学习的金钥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假如我们对26个字母的教学疏忽大意,采用走马观灯的教学形式,而学生对字母在意识上又不够重视的话,那是不可能搞好英语教学的。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入手,让学生知道字母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决定性作用,也可以说所有的英语学习是从26个字母开始的,所有的英语单词也都是由这26个字母组成的。只要能很好的掌握26个字母,可以说你学好了英语的一半。只要学生在意识上树立了这种观念,他们自然而然会重视起来。

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字母的兴趣。

在呈现单词环节,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下载了一些字母视频,让孩子们对字母的认识多了一份兴趣和亲切感。还有一些字母动画及拼写软件都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字母学习枯燥单调,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变枯燥为生动,使整个字母教学的课堂充满生机昂然的景象,营造出很好的学习氛围。如:

1、字母与儿歌的结合儿歌的使用往往给人以准确,生动,朗朗上口的感觉,在朗读中配上音乐就更是给人以欣赏的美感,我们可以把简单的字母跟儿歌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感知,记忆和掌握。小学生的形象思维非常活跃,在进行字母教学时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2、在呈现新字母时采用图形或猜谜语的的形式

如果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能变换一些形式,如简笔画,形象的比喻,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会被吸引过去,也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让他们来说说怎样才能把字母学得又快,记得又牢。

3、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编一些儿歌,如:大写M像高山,两座高山肩并肩;大写N三兄弟,手牵手不分离。弯弯的月亮(C)、零的突破(Q)、盘山公路(S)、三叉路口(T)、半只葫芦(B)、一座宝塔(A)、胜利的象征(V)、大号鱼钩(J)、一张弓(D)、一扇小门(n)、一棵小苗(r)、一把椅子(h)、什么字母是个昆虫?(Bb)、什么字母是我自己?(I)、什么字母既不是我,也不是他,而是你?(U u)另外还要认真对待字母的听,说,读,写技能

在教学之前应要求学生反复静听,通过心里模仿来奠定发音的基础。教师示范发音时要清晰,准确,并且要注意语速,可以这样进行教学:第一步慢速示范,逐个音素进行发音;第二步分解音素进行拼读,让学生在学习字母时就开始进行读音规律的训练,为以后学习单词和音标打下基础;第三步适当讲解个别难读的音。要是要采用一切办法

使学生区分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的读音和书写形式,二者不能混淆,不能摸棱两可,含糊不清,字母的朗读要做到有升调,降调的区别。

字母写的教学。

字母的书写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但小学阶段的书写对学生以后的书写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漂亮的书写呢?在英语课上我一定安排写的练习,还要比一比谁写的最漂亮?及时地表扬树立信心并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展示他们的书写,让学生自然养成很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让他们觉得书写是一件愉快的事。

4、字母格式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自己观察,相互及集体订正,或给字母在四线格里所占位置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字母格式。开始练习时一定使用四线格,我们学生自制的卡片上都有格,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使学生能在一条线上,甚至是没有任何线的白纸上也能正确地表示出字母的书写格式。

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英语。生活中如:CCTV

8、W.C.、AM、PM等也是处处有英语。针对这节课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字母:扑克牌上的J、K、Q,衣服上的“S、L、M”的标记,公路上的km,食品价签上的kg,肯德鸡上的K,建设银行上的bank,水上的ml等常用标记。这些内容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字母教学不再成为一件枯燥无味的事。

第三篇:如何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来宾市象州县寺村镇中心校(西区)覃春秀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面对基础教育课程这场“伤筋动骨”的改革,如何打造高效课堂?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对策。

今年来,各个层面的集体备课在基础教育领域遍地开花,“大合唱”式的市县级大集体备课亦层出不穷。基于此,学校在开展集体备课时要能够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彩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学校需要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新的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多种教材与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形成教学设计、审定备课提纲、优化教学流程、反馈上课信息等。那么如何真正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呢。

一、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勿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集体备课的本质在于聚合集体智慧,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学科素质,在探讨中达成共识。因此,广大教师应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它,以敬业的精神、进取的心态、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参与集体备课。为防止出现“千人一面、千课一腔”的现象,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活动举办方应力推“同课异构”磨课模式。

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在课前精心巧妙地预设,才能推动课堂自然、高效的生成。教学士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很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学习的感受、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预设时巧妙“留白”,给学生发挥才能、展示自我留下广阔的空间。此外,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精心做好探究设计,在预设中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黄开发教学资源,甚至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努力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广度;二是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的深度等。

三、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做到统分结合。

教学有法而五定法。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重点、难点,但由于班级学情不同,教师教学风格不同,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做到教学思想有“统”,教学策略与手段有“分”,统分结合,在实践中创新,进而实现自身在专业上的成长。对于教师来说,自我专业成长与发展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尤其是青年教师,应牢记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切不可盲目崇拜,更不可机械照搬。

四、处理好教学与反思的关系,提升教学水平。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集体备课要注意教后反思与交流,没有教学反思与交流的集体备课时不完整的。因此,应该吧每次集体备课的教学反思积累下来,为以后的集体备课及教学实践积累可供借鉴的经验,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反思与实践的循环中不断提高。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叶澜所说:“一个教师解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

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集体备课的教后反思与交流,应包括以下内容:反思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参与度、课堂效果、教学方法与策略、突发事件及处理措施、纠错补救等。

五、处理好考核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学校同学科之间学生成绩的排名评比容易让老师们互相“斗”,这样老师们的资源和智慧肯定不会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这很自然。怎样让大家放下“包袱”,卸下分数的“枷锁”,在集体备课中说真话、说实话,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益呢?有这样一个规律:只要组内某老师有公开课,集体备课时教师参与积极性就非常高。并且公开课的级别越高,教师的积极性就越高,这说明教师集体荣誉感很强,谁都想使整个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因此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在于调动,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很重要。比如设立“捆绑式”集体性评价考核制度,即对教师教学成绩的量化增设协作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同荣同辱共进退”,即整体冒尖,则不考虑个体差别,人人受奖;整体落后,则人人无奖。二是“前呼后拥不掉队”,即教师教学成绩差异不拉大到一定分值,且整体成绩居同类学校上游水准,人人都享受该奖,反之不受奖,以此可以推动整体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加大对优秀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奖励,调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的积极性。教学评价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能有效营造集体备课的和谐氛围,为团队精神的打造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六、处理好骨干教师的牵头作用,改变遍地开花的模式

集体备课还应该指定功底好、实力强的老师具体负责,明确他们的责任。集体备课不能平均分配任务,每人承担一课的主备任务,一学期一个人也就负责一次备课任务,这样做使那些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优势不能发挥,使得老教师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所以明确学科有专长的老师作为集体备课的责任人很有必要。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能发挥老教师的智慧,给青年教师引路,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迅速入门。二是可以让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新教材、新理论,充实、提高自己。也使得老教师有成就感,青年教师有求知欲,实现新老教师一同成长。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构建全校学科优秀的教学课件以及较为优化的同步习题、同步测试。

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让我们且行且思,且悟且进,脚踏实地去行动,把集体备课的效益发挥到极致,确保其取得实效。

教育教学论文

.题目: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单位:来宾市象州县寺村镇中心校(西区)

姓名:覃春秀

电话:

时间: *** 2013年 12月20日

第四篇:有效改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方式策略方法课堂实效

论文摘要:教师应该客观科学地把握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学生的组织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本文结合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从“促”与“导”、“管”与“引”、“探”与“实”的有效结合方面阐述了有效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切实提高科学教学课堂实效的问题。

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把握。教师要深入践行课改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对新型教师的角色进行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角色”,应该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从而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维。

一、注意“促”与“导”的有效结合1.深入钻研教材学情,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协作,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交流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谓要促进学生发展,即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例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我重点考虑这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如何定位?课堂上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2)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难点在哪里?要设计哪些活动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3)学生的原有认识怎样?由于日常经验和前科学概念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中很难理解的一个规律,高中生对它都不一定理解,何况初中生?并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

4)怎样较好地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自己不同的看法?

(5)课堂上哪些活动需要学生独立参与?哪些活动需要小组合作?怎样开展学习评价?

(6)怎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增加学困生的参与机会……

2.有效指导学生思维,分析现象把握本质。

教师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现象,准确把握科学本质。譬如掌握概念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而新的概念的建立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经过思维后的产物,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设疑、质疑、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逐步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逐渐摒弃科学现象中的无关因素,找到形成概念的关键因素,抽象概括出本质的属性,形成新的概念,实现由感性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的飞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对特征信息进行抽象,有助于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述和有序地记忆这些特征,这就成为学生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关键。例如,在学习“浮力”的概念时,我通过实验已经帮助学生构建了概念的雏形:浮力是由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但浮力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通过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得出物体所受到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的结论。这时,我运用学生以前所学的压力、压强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画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分析图,导出F浮=液gV排的浮力公式来。

3.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促进探究活动深入。

课程教学中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师作为“促进者”必须在课堂上放得下教师权威、长者的架子,积极地旁观,积极地倾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定和学习兴趣的维持,协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提取有用成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一旦这样动起来了,教师就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创造好了必要的条件。记得我在上八年级“电流的测量”时,我按教案先介绍了电流的概念,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和电流的方向,再介绍了电流的符号表示,电流的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表示,等等。接着我按课本内容用一个开关,一个电灯,两节干电池串联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来介绍电流表的使用,为的是使学生了解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电流表,所以我希望他们在听我讲完电流表使用注意点以后,能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这类问题提出问题,以便于我进一步讲解有关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指着这个串联电路说:“老师,这个电流表连在电灯的前面和后面,它的读数会一样吗?如果装两只灯,电流表在两只灯前面、后面、中间读数会一样吗?”另一个同学也提问:“如果两只灯不是串联,而是并联,电流表的读数会一样吗?”我看到不少同学好像对这两个问题更有兴趣,通过他们的提问我知道大多数同学也已经预习过后面的知识,他们想马上知道答案。而课前我并没有计划做后面的实验,认为做实验会影响到上课的进度。但为了使他们保持探究的欲望,我马上改变原来的设计,当场做了串、并联电路电流特征的实验。从课后作业的情况来看,及时改变教学进程,以学定教,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注意“管”与“引”的有效结合1.改变教师灌输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生态系统之后,我要求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往的教学中,多是教师“一言堂”的语言陈述,让学生记忆。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习惯,让学生根据生态系统的特征分组讨论生态平衡,讨论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向老师直接提问,或是小组总结讨论结果的时候集中提问。于是,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学生看书、查资料,进行热烈的讨论。最后几个小组的派代表发言,不同意的小组可以直接辩论。十分钟过后,对各个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对“生态平衡”的概念的理解:“生态系统只有发展到成熟阶段才能达到平衡,理解为阶段性;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理解为相对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基本相等,理解为平衡性;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种类和能量上能较长时间的保持相对稳定,理解为稳定性。”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摆脱了对繁杂的外显规则的机械记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激活了学生的内隐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教师适度调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目前学生的班级授课制仍存在,同班学生虽然以年龄界限来划分,但同一年龄档的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家庭、社会周边环境的不同,学生本身储备的知识素养与经验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管”和“引”就要有效把握。教师必须适度调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别是调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调控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我在讲授“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预习,以小组为单元,以“声音发生和传播的奥秘”为主题,利用身边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并做好应对同学们发问的知识准备。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方式的学习兴趣要远远大于老师的授课方式。为了确保课堂的有序和有效进行,我对每个小组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对讲解员、发问员、实验员等同学强调了有关安全,以及时间方面的注意事项,因此,一堂课在老师的有效引导和管理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了。每个小组都介绍了本组学习的成果和收获、通过实验演示了自己的发现、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连平时羞于表达的同学也积极参与了进来,有的充当实验助手、有的乐于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整节课的容量要大于常规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高度重视过程教学,鼓励学生体验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体验探究,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思维;也可纠正错误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的使用时,我就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如何比较雪碧和稀硫酸的酸性强弱?

(学生建议可以通过比较它们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深浅程度来确定酸性的强弱。)

师: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比较并表示不同深浅的颜色?

(教师的设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生生互动之后,生成了“将颜色按深浅不同的顺序排列起来并标上数字,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颜色及深浅”的创意。)

师:这正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下来的标准比色卡。pH试纸的功能类似于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我们可以通过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最接近的那种颜色所对应的数值就是该溶液的pH数值——表示物质酸碱性的强弱。本课教学中,无论是用紫色石蕊试液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还是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都需要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并以此作为评判的依据。当我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食醋中时,学生观察颜色,回答说:“紫色变成了橙色。”“橙色”的回答与课本“红色”有出入,但却是学生对色彩真实的感受。对此,如果采用“橙色—橙红色—红色”将实验现象篡改为“红色”的处理虽然简单,但既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更有违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可取;如果吸取教训在课前将溶液浓度调合适,使实验现象定格为纯正的“红色”,确实可以避免课堂中不必要的色彩之争,但仍然无法解释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测定不同酸性溶液时必定遇到的颜色的差异,不可行。因此,我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同一色系中色彩的渐变”这一美术知识储备,引导学生体验“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强弱不同的溶液时,会变成红色系中深浅不同,色泽不一的各种颜色”,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观察到的真实现象,更合理地体现了指示剂变色的实质。由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对石蕊变色“颜色有深浅”的鲜明视觉体验,学生非常自然地想到“通过观察指示剂不同深浅的颜色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教师的设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比较并表示不同深浅的颜色?”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并极富挑战性,引发了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顺利地完成以“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不同深浅的颜色”,作为从“定性测定溶液酸碱性”到“定量测定溶液酸碱度”的迁移。

三、注意“探”与“实”的有效结合教师要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把自己的经验、探索和思考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去,将课堂变活。同时,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注意与教学实际的相互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学习方式灵活,使其学习效率高效。例如在教授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时,我利用计算机动画来模拟,更加形象而直观。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感到特别轻松,而且记忆深刻。再如在探究“升华和凝华”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的:

探究实验:调制鸡尾酒

师:同学们,咱们在酒店吃饭时,见过鸡尾酒吗?

生:见过。

师:你们知道酒杯里如梦如幻的情景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

生:里面放的是干冰。

师:我们现在自己动手调制一杯好酒。

制作过程:在一杯饮料里投入一块干冰,杯中立刻浓雾弥漫。

师:同学们能否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一下眼前杯中的情景?

教师对同学们的语言描述进行精要点评,并帮助同学们对课堂的知识有效地进行深化理解,然后再进行思维拓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生:舞台上的仙境也是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汽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生:樟脑丸升华的气体来驱虫……

本节课通过一个小小的探究实验将同学们的兴趣瞬间激发出来,大家在“做中学”,在“看中思”,新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难点问题的解答变得有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三维目标悄无声息地得到了渗透。

当然,就目前课堂实践来说,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没有变,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已形成的学习生活习惯及社会对教育的所谓成绩认同评价等因素没有变。教师在课堂上践行“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时会有很大的压力和很多的困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教师对角色的把握必须有一定的度,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教养习惯与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学方式方法上的衔接,又要考虑教师本身专业知识结构、思考方式、思维方式与教材编者意图感悟的一致性衔接。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不断总结、反思、提升,实现从教学理念到课堂行为的有效渗透,以创新的精神,在新课程改革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刘艳平.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J].新课程,2010,(6).[4]司连荣.改变课堂方式提高教学质量[J].学苑教育,2010,(10).[5]张德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J].时代教育,2010,(12).

第五篇: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课改以来,教学目标的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规范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必须符合要求。教学目标应是四位一体:学生(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但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可评。

第一,行为主体要明确。为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呢?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表述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第二,行为动词可评价。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因此目标应该用以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知道、说出、写出、认出、记住、说明、猜测、作图、解释、区分、辨别、等等。

第三,行为条件须界定。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如,辅助手段限制:“通过计算器„„”;信息限制:“在**统计图中,能„„”;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能„„”;课堂情境限制:“在课堂讨论时,能„„”。

第四,表现程度呈底线。表现程度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情况,也就是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下载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如同三套马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即备课,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出色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

    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实效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实效 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实效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贯彻下,应该进一步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全面优化教......

    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拓宽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实效 ——高中劳动技术课教学探讨 浙江省东阳中学 张华伟 【内容提要】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

    把握学生特点,提高德育实效

    把握学生特点,提高德育实效 一、实验背景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基本上是延用普通中学的模式,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及学生毕业后的去......

    大力加强监督工作切实提高监督实效

    大力加强监督工作努力提高监督实效近年来,XX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行使好监督权作为依法履职的重点,深入贯彻《监督法》及《湖北省实施〈监督法〉办法》,大力加强和改进监督工......

    把握四个环节提高人大监督实效大全

    把握“四个环节” 提高监督实效 昌江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神圣职责。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关监督的法律......

    精心设计练习,提高教学实效(大全5篇)

    精心设计练习,提高教学实效 湖南省汉寿县南岳路实验小学罗九元联系电话:*** 摘要:我们对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

    发掘教材功能 提高教学实效

    发掘教材功能 提高教学实效 广化小学教师:张爱民 信息: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实验版》改为:《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修订版》,更改的内容包括: 1、章节的顺序和合并。 2、修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