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中职一体化教改的推进与思考
基层中职一体化教改的推进与思考
摘要:基于练内功、应时势、稳发展的思路,对一体化教学在基层中职推行遇到的挫折进行梳理。尝试在“想该做的,做会做的,干能做的”朴素逻辑下,精准推进。在项目引领、以评促改的带动下,构想一体化教学持续的可能性。
关键词:基层;中职;一体化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022-02
职业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目前国家政策推广最为明确,教学理念最具优势,学校实施最趋合理,课堂运用最可靠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潮水式”课改过后,基层中职重回“只理无实”或“理实分开”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式错配、职业属性缺失、逻辑起点错位等现象依旧突出,仍普遍徘徊在低效的传统教学中。
一、基层中职课程一体化教学课改现状
(一)在教学模式上
1.课改面对举步难的困境。基层职校多数从普教改制而来,职业教学制度起步晚,教学模式混合,争议胶着。普教制度下的职业教学模式,课改勉强冠以“案例、项目、任务”等名称,实质还是“普教改良版”,改革进程遇到来自强大既得利益者的阻力。
2.课改遇到操作难的困扰。教材、实训场室等职教资源匮乏,技能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开展具有职业特征的课堂教学困难重重。
3.课改碰到找人难的困惑。符合既熟悉课堂管理,又能示范技能,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少。教师素质跟不上教改的需要。
(二)在教学内容上
1.课程职业内容针对性不明显。教材普遍以知识的逻辑性为线索,难以适合工作过程的职业教学,特别是中职层次的技能教学。
2.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缺乏。尽管课程实行了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或岗位任务教学,但是教师难以做到综合的职业判断和工作分析,测评随意性大,保障不了课程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效果。
3.课程教学理实内容结合度差。学习任务封闭,达不到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知识迁移和技能熟练效率低。学用不一致,无法达到学做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效果。
(三)在教学效果上
1.学生毕业上岗适应期长,独立工作能力差。据有关对“企业认为学校专业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认为专业教学贴近企业实际情况,工作后用得上的比例为37%;理论多、动手少的占29%;学得多,用不上的占24%。这说明学校在专业教学中还是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操技能训练没有成为专业教学的常态,难以做到面向就业市场。
2.学校专业课程学习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差异大。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看重中职生的责任心,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这种“活动”中才能培养的能力在现有的课程教学中缺失。说明形成关键素质能力的教学方式,针对性不强,难以达到社会期望。
二、推动基层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几步策略
(一)避空谈,转换单一的课程教学观
1.缓解围绕变革引发的争议。选择本校办学时间长、报读人数稳定的专业先行先试,接纳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保证改革顺利启动。
2.避免“洋跃进”带来的“消化不良”。选择国内先进学校已成功实施的成熟课程展开示范。绕开基层专业建设和教材开发滞后这道障碍。
3.降低苛刻的课改实施条件。选择具备简易条件就能开启的课改,尽量让教师在“做中学”中践行“一体化理念”。
(二)显成效,促使课改放大效应的发生
1.学生体验新学法,学习的习得能力提高。学生学有所成,就能孕育认同感,改善学习兴趣。
2.教师感受新观念,职业的执教能力提升。教师教有所得,就会产生成就感,调动积极性。
(三)稳常态,期待后发优势带来蛙跳效应
西方国家课堂教学模式从“讲授型”过渡到“活动型”,用了100多年时间。在这场漫长的攻坚战中,基层中职的课改需要坚定的信念,以踏实务真的态度逐步积累经验和技术,让处于摸索阶段的劣势逐渐转变为优势。需要有所期待,“从在落后中产生的收益只要足够强大,就会形成蛙跳趋势”。
三、加快基层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
(一)项目引领,突破一体化教学课改的屏障
每个学期从专业计划中选择一门核心课程做示范领跑。以会计专业为例,选择《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采用《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单项实训》《企业财务会计综合实训》作为该课程教学的基础教材。分三个阶段实施教学:
第一阶段是理论课教学与单项实训课结合,采取“学中做”同步教学。该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学生认知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践能力,体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良好的直观认知思维。通过对单项实例的工作目标细化,让学生掌握学习财会技能的方法。
基层中职一体化教改的推进与思考
第二阶段是以实训为主导的理实结合,采取“做中学”同步教学。该阶段的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技能为重点。教师由“主角”慢慢演变为“导演”。主要教学工作是把知识分解到单项实训中,形成“任务载体”。
第三阶段是以“岗位工作过程”为载体的综合阶段,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期末安排为期一个月,带有“工作领域”课程内容的分岗、轮岗实训活动。让学生体验“企业情景”,自主学习,拓展其岗位责任心、合作能力,强化素质。
(二)以评促改,加快常规制度形成的步伐
职业教育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仅局限在示范、重点、省级或高职等资源充裕的学校。受条件的制约,先天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基层中职,颠覆或跨界实现职业课改的难度太大。简易化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能跨越许多限制,通过不断增加实操内容的课程评价权重,明确目标,分专业、分课程落实任务和责任,逐步细化项目要求,渐进式改造教材、教室、教法,从而建立起一套可监督执行的新制度。
这种“闭门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虽然是浅层次、低水平,但实用。基层教改在传统学科教育的基础上改造升级,有利于新旧制度的含接。
四、促进基层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简捷易行的理念,偏平化的管理仅适合一体化课改初期,在理实融合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思考扩大它的内涵,分析和理顺当中的层级结构关系。
(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的一体化教学与普通高中教育的一体化教学,相同的是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不同的是前者是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术能力。后者是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一体化,以知识理解为主线,培养学生验证理论的探究能力。
(二)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抛开它们之间联系不讲,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两者在教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如何把中职生的知识与技能,透过学法与教法的设计无缝结合,产生有效的一体化课堂值得我们思考。
(三)现实和虚拟现实
从当前基层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度、政策导向以及业界发展动向来看,信息和通信技术推动边远地方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互联网+教育”应用空间巨大,制约理实情景再现的关键,在计算机强大的虚拟现实处理能力面前迎刃而解。基层一体化教学是时候思考引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了。
(四)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作用是判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在教与学一体的环境里,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的导向、鉴别选择、反馈、咨询决策、强化和竞争功能,才能保证理实一体化课改的调节和完善在公正、公平、科学、客观的前提下顺利进行。该思考引入社会、职业、行业的技能标准,进入到评价体系中。
(五)教育成本和教育费用
降低生师比,缩小班级规模是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一旦落地,意味着教学的成本直接增加,教育免费政策下学习费用递减,资源投入得不到补偿,课改陷入举步维艰、无以为继的局面。教改原地踏步高耗无效,再加上放弃成本,学校、学生、企业步入三失境地。如何平衡教改投资的得失值得深思。
中职学校一体化课改步履艰难,基层至今无法常态有效地实行,除客观因素外,来自于教学习惯、利益偏好、制度束缚等方面的软阻力也不少。从认识到位,到执行到位,这里需要有一个制度性的深层次变革。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候延霞.浅谈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J].职业,2007(3).[4]会计课程指导方案研究小组.广东省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和办学条件调查报告[R].2010.责任编辑何丽华
第二篇:中职教改
深化数学课程改革,凸显中职数学课堂的特色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职数学课程改革提出的原由,并结合我校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和特点,尝试从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讨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中职 数学 课程 改革
2009年,教育部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要遵循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数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也面临着改革的新形势。我校也随之展开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并提出了在中职文化课课堂上实施目标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是一种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数学课程改革有了初步的成效。以下是本人在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与思考。
一、改变数学教学内容使之服务专业需求
目前所有的中职数学课本大体上沿袭了高中数学的内容,只是简单了一点,也结合了一些专业课的实例,但改革的力度不大,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繁、难、旧”的状况。我认为中职数学课程内容设计应注重与专业课的有效结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内容上的联系和整合,从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数学教师们可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范围的要求与建议,积极了解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对专业教师关于数学内容的要求,数学教师积极反馈自己的见解,提出有利于专业发展的数学内容要求。经过共同探讨,数学教师们明确了每个专业的数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了解了不同专业对数学内容时间上的安排,掌握了一些专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点,根据每一个专业的内容需求,结合数学教学实际,制订新的数学教学大纲,甚至能研发适合本校的各种校本教材,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使之服务专业需求。
二、降低数学课的难度,提升数学课的趣味性
由于中职的数学课还一直保持应试教育的特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风格,教材的难易程度与学生水平不适应,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生活相脱离,缺乏必要的趣味性和科学性,课程内容多,存量大,实际授课时数少,教材难度较大,可读性不强;而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又相对薄弱,因此直接导致了学生普遍不喜欢学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学了也没什么用处。我认为中职的数学课设计的越简单越好,一定要把难度降下来,让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只有让学生听懂、学会以后,才有可能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才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商贸部的女生私下与我交流时说:“老师,上课我很努力的听了,我实在听不懂,我也想学,但以前太多不会的,学也学不会,只有发呆。”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什么不会就教什么,哪怕是小学的内容,不要拘泥教材;力争把数学知识用最容易学会的方式交给学生,以学生学会为目标;另外在课堂上,要多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课,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职业活动、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提升数学课本身的趣味性,改变数学课在学生心目中没用、枯燥、沉闷的印象。上个学期,学习《函数的奇偶性》时,我上课时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大量对称方面的图片,从风景、建筑、动植物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我给学生讲世界闻名的故宫,讲北京城的中轴线,讲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用焰火形成的脚印就是沿着北京城的中轴线走向鸟巢的。这下学生全被吸引住了,我再告诉他们对称对于本节课也很重要,从函数图像的对称来展开对《函数的奇偶性》的学习,这样比从定义来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这节课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每课有目标,每课能达标
学习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提出的要求,学习目标的确定不仅与数学有关,而且与社会文化、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及哲学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对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总结,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数学教育发展纲要和数学课程改革的蓝图。经过全面的总结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数学学习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他们在目标的表述上有一些差异,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数学学习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二是数学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从精英转向大众;三是数学学习目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统一的模式;四是数学学习目标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
确定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师生能通过努力达到,又要注重与专业紧密联系,还要注重数学的应用。而在我校提出的目标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习目标是其核心内容,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目标的预设、确立、生成、检测、达标是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我认为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很适应本次课程改革。在《函数的奇偶性》的学习中,除了必须掌握的知识目标外,我还设计了能力目标:提高画图能力(特别是机电专业的学生,其《机械制图》对学生的画图水平要求较高);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情感目标:感受对称的美;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目标确定后,随后的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目标,实践后也的确基本达到了这些目标。
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职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在初中本来对数学就没有兴趣,如果简单地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不容乐观的。当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完全地抛弃与否定,而是提倡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此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成了极其突出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我校提出的目标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倡导学案导学法。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课前要设计学案,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学案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结合教学内容具备以下特点: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我认为学生在数学课上能体验成功的感觉非常重要,这完全取决于学案的设计。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时,我在学案中设计了“考一考”、“画一画”、“练一练”、“用一用”、“比一比”等环节,学习结束时,好几个女同学说数学课不再像想像的那么恐怖,我们还是能学
会一些东西的。
五、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
由于中职的数学课要做出最大的努力为专业课服务,数学课已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基础课,而是一门综合了专业领域的课程。因此,在评价时,本人认为,数学课不能单纯以测试、考试为评价手段,而更应该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过程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我认为以成果展示法为主,自我评价法、他人评价法为辅。若在我校提出的目标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通过成果展示法将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成果公布于展台,这不仅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到共同的学习和交流,而且能让学生发现自我、欣赏别人,更加能体验成功的感觉。最好在数学课上能当堂评价,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时,我的学案上 “比一比”这个环节就是当堂对学生的一个评价,优秀的作业用实物投影在全班的面前,鼓励学生自己阐述、讲解;除了这个,在“画一画”的环节中,学生的优秀作品也用来展示。总之,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美,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展现自我。
以上几点想法是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考,还有待在操作层面上和实践探索中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真正做到新时代的“学高为范”,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杨立文.高职数学课程建设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毛珍玲.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曾庆柏.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和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篇:推进一体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一体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实施一体化管理,是铁路加快走向市场,实现铁路资源效益最大化、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要更好推进铁路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的一体化管理,必须要认识到位,落实工作,完善制度,同步作业,强化奖罚,形成共识。
一、认识要到位
正确的决策建立在正确到位的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主辅分离后如今重新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制,无论是领导或职工,都存在一个认识的过度期。因此,正确理解一体化管理的含义,认识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领导的充分重视以及职工树立的正确认识是有效推进一体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1、正确认识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改革,市场资源已经成为了铁路资源配臵的基本方式,一个统一开放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应运而生。一体化也就是运输业与非运输业共同为铁路企业的任务服务,相互协调、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共同完成运输任务。一体化管理是在明晰产权关系、承认企业法人地位的基础上,经营主体在上级管理机构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的规范下,动用其占用的全部资产面向市场,谋求资源效益最大化,同时对其占用的全部资产负经营责任。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铁路优势,对内可以协调企业组织内部关系,减少了运输业与非运输业之间的交易费用,对外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资源配臵,分散经营风险,拓展经营范围的市场界限。
2、领导要充分重视
领导者在企业中起着管理和决策的作用,他们的思想意识时刻影响着职工的行动和企业的发展。推进一体化管理是铁道部、铁路局的部署要求,领导的充分重视并落实好不仅是职责所在,在企业中也会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运输业与非运输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们存在着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领导对一体化管理的充分重视并有效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遵循一体化管理的自愿性、平等性和主权让渡性,加强主辅联动,注重与主辅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传达主辅业重大决策的实行和变动,相互协助,不仅可以有效改变职工多年来受主辅分离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影响形成的认识偏差,协调运输业与非运输业之间的工作关系,同时还可以加强运输业与非运输业之间的理解,有效调整管理模式,达成共识,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职工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职工应充分认识到,首先,运输业和非运输业同属铁路企业,非运输业始终扮演着开拓市场的角色,同时也一直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运输业生存;其次,不管是运输业还是非运输业的职工,都同属铁路职工,而非运输业中大部分的职工都是由运输业转过来的,当运输业中的职工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时也会被分到非运输业,但始终都由铁路局统一管理。因此,只有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相互协助,才能更好促进铁路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落实
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再正确的政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铁路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作为铁路中的物流企业,面对着不仅要积极推进铁路基础性改革向纵深发展,千方百计完成经营任务的同时,还要切实做好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和利益的情况,因此必须要按照铁道部党组的既定工作部署和要求,找准落实工作的切入点,及时落实工作决策,抓好工作落实,引导各级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立足岗位,尽职尽责,才能有效推进一体化管理,确保全年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1、找准落实工作的切入点
抓好工作落实时,首先要了解上级管理机构、运输业与非运输业之间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文件,明确为什么要落实,落实什么,怎么落实的问题,只有吃透上情,把握现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才能使工作落实加快进度,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要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解决如何落实的问题,就要结合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掌握职工的真实情况,做到亲知、真知、深知,不断提高抓落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及时落实工作决策
任何工作决策的落实都讲究时效性,在接收到相关工作的部署要求或部署有关工作之后,就要逐级分解,按照部门分解落实,明确责任要求,争取细化,最好人人有责任,各部门有任务,做到“说了就要实行,知道就要实施”的原则。最后还要经常调度,检查,督促,考核,争取落实到位,全面甚至超额完成工作计划。
三、制度要完善
制度化管理是企业从“低文本文化”向“高文本文化”过度的集体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部分制度已经不适合运输业与非运输业协调快速发展需求,完善的企业制度不仅是职工行动的指南,处理违纪职工的依据,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因此,完善制度内容,注重制度的实行,才能更好规范职工的行为,使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的运行逐步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共推铁路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完善制度内容
一要完善包括考勤、绩效考评、培训等的制度内容,建立一套能对运输业与非运输业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作用的管理制度;二要修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引导职工迅速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巧,加强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的部门与部门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使职工最大程度减少工作失误;三是明确相关激励制度,加强对职工工作的监控和考核,本着铁路企业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不断激励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的优秀人才,激发他们相互协助、相互沟通、积极工作的热情。
2、注重制度的实行
领导认识不足,会严重影响制度的实施。不管是运输业抑或非运输业,都存在小部分领导只重视经营业绩,不重视制度的实行。俗话说:“无规不成方圆”,丢开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管理一个企业不是一个谋求长期发展的企业应有的行为。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在提升经营业绩的同时不断完善和落实企业的规章制度,增强责任感,并且要充分考虑具体情况,不使制度过于严苛,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职工的归属感。
四、作业要同步
长期以来,非运输业开拓物流市场、做大运输代理业务、增加经营收入都是建立在运输业提供资源的基础上,而运输业也需要非运输业不断拓宽市场,提供有关服务维持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才能更好完成运输指标。因此,运输业与非运输业作业的同步,有助于形成“资源共享、相互支撑、互为促进、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1、作业时间要统一 第一,保持统一的交接班时间,缓解因交接班时间不统一带来作业不同步的困扰;第二,确保作业时间的同步,统筹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组织,减少费用收取中存在的错收漏收情况,确保车到即装或即卸,进一步压缩车停时间,提高装卸车、编组列车和进出车的作业效率。
2、作业计划要同步
首先,运输业与非运输业之间应建立资源共享、统一运用的开发体系,编制相关资料详细分析管内各区域货源分布和流向、主要服务企业、物流基地分布以及可开发的经营领域和服务项目等情况,将运输资源和非运输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发市场。其次,运输业要抓好重车调整,严格排空纪律,突出重点运输,在与非运输业沟通后应及时送车到位,同时非运输业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配合运输业快速完成装车,从而减少货物堆滞。
五、奖罚要震撼
多年以来,运输业与非运输业都具有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指标,但都是仅限于自身考核,互不联挂,从而导致形成了运输业与非运输业资源分割、经营分散、相互独立、各自运行的局面。要有效提高一体化管理效能,解决经营力量貌合神离、职工工作热情低沉的问题,就应该构建奖惩约束、规范有序的考核体系,落实奖惩制度,强化奖惩考核,从而极大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
1、落实奖惩制度
一要强化《运输单位与非运输企业联动考核办法》、《非运输企业绩效考核办法》的落实,构建运输业与非运输业效益挂钩的一体化考核体系,根据不同单位性质、不同管理层次和不同岗位定位,实施安全、效益、效率等指标构成的经营业绩挂钩的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以及考核;二要将奖惩制度贯穿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实施奖惩制度的全过程覆盖,细化考核奖惩内容,严格督促奖惩制度的实施,并且要不断创新奖惩的方式,定期公布奖惩的结果,从而使奖惩制度达到应有的效果。
2、强化奖惩考核
一是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确定优秀比例、干部提拔和物资奖励的重要依据,及时兑现奖惩,让奖惩在职工日常工作中有较深刻的体现;;二是把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的收入、效益纳入考核范围,实行联挂联考,完成指标的按多收多得的分配要求对不同管理层次和不同岗位的职工进行奖励,对主要负责部门、主要管理者以及职工加倍奖励,超额完成的按超额部分另行奖励,上不封顶;反之,完不成指标的相应扣减不同管理层次和不同岗位职工的工资总额、奖金,主要部门、管理者和职工加重扣减,从而有效调动运输业与非运输业之间相互配合顺利完成经营任务的积极性。
第四篇: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整合与教改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整合与教改 为落实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业规划,确保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完成,同时要求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而全面发展提高劳动教育者素质的出发点。所以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大力培养,而《机械制图》被成为“工程界共同的语言”,要求中职加工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科学的绘图和读图能力,还要懂得识读和绘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突出学生以看图为主,读图配合,学以致用的特点,同时掌握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注意把握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而教学形式上要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实际任务作为引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学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企业学生自身发展做保证。
一、相关学科的整合。
1.《机械制图》与《公差与配合》的整合。
中职现行的《械制制图》教材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相关的国家标准中的规定,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绘制机械制图的基本图样,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而培养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机械图样的识图和绘制中,学生离不开尺寸公差、形为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识读和标注、理解,因此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公差的意义,对于读懂图样,分析装配文件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机械制图》和《公差与配合》应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理论课,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机械制图》与《Auto CAD》的有效整合。
与传统的机械制图相比较,《Auto CAD》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对绘图的准确性有了保证,绘出的图质量高。第二是减轻了绘图者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三是《Auto CAD》绘图便于图样的编辑、修改、管理、交流。第四是《Auto CAD》绘图清晰。便于使用者识读。现在的教学科研机构,企业大多使用《Auto CAD》,这些软件操作方便,界面汉化,并且命令齐全,功能强大,实用的领域广,所以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成为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就业的法宝。
通过上面的几方面分析,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人为的把《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和《AutocaD,这门课程教学,阻断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得各深程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本质上的提高,并且学生综合能力获得下列效训级,所以教学中把这三门课程的学科目标知识总结,归纳整合,可以培养加工制造类各专业学上利用机械图样进行技术浏览的综合能力
二.《机械制图》教学引发
中职学上学习机械制图,不但要学会基本的识图,读图能力还要学会基本测量技能,同时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传统的黑板、挂图、教学模型,的教学方法和不适应当今的职业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求,故此在对机械制图、CAD、公差与配合的整合教学中,教学组织以培养学上能力为原则,灵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中职学生的学习计划由被动变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内提,解决内提的能力。
1.注意《机械制图》与《AutocaD》和《公差与配合》的联系,体现专业核心优越性,如在学习点、线、面的投影中,要强调教学教材中坐标系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明确学习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印象思维能力,中职加工制造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这一专业核心课程,目的是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内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形象意识培养和制图的规范性培养,为学生学以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为对今后的工作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培养规律性和逻辑性,养成学生学习的习惯。
3.拓宽中职学生服务方向,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学以机械制图、ACD技能职业资格认证和机械制图基础理论。让职业中学的在校学上到达所要求的教学要求,又掌握了CAD技能考试应具备的制图理论知识,满足学上获得双证的要求提升了中职学生的能力。
4.巧妙应用生活素材,把素材应用在教学中,《机械制图》在讲点、线、面时,我们可以巧妙的应用教室的黑板、墙壁、地面来作为我们技能的方法,W面、H面学上耳熟能详加深了学生对几何体轮廓的记忆,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中职学生来说由于文化知识的欠缺,理解水平的有限,对机械制图上所表达的术语具有要求教学中教师更具备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准确精炼的专业术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启迪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6.通过讨论式,启发式,讲练结合式和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针对零件表达,测量,公差,以及CAD绘图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吸引学习该课程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表达机件空间认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三,加强《机械制图》教学研究,在中职加工制造类学生机械制图的教学中,教学研究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从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环节上进行,改革,探索和研究,专业教师之内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取人之长,补人之短,采用教学的多样话,可以和大的提高学上的学习积极黑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是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更有效的提高了《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总之,以学生发表为主体,突破所有的学科体系界限,对中职加工机械制图专业进行适当整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效效之间的教学研究 对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是值得提升,我在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尝试,今后我们要更新观念继续研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培养学上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彰显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第五篇:一体化教改培训心得
培 训 心 得
2012年4月7、8日,系里派我去南京参加由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主办,笃学育园(北京)教育科技中心协办的《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师教学技能提升骨干教师培训会》,培训课程全部由全国著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主讲,培训内容主要围绕课堂有效教学设计开展,两天下来,受益颇丰,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
参与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快一年的时间,接触的开始,有过彷徨,有过迷茫,有过思考,但更多的是要求自己完成任务,通过这次培训,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育人目标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培训过程中,戴教授的一个问题,引发我的思考,什么是一堂好课?通常,我们认为,教师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准确等内容就是一堂好课,但没有把学生的培养考虑进来,事实上,一堂好课,是你这堂课能给学生带来什么,你能让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现在,每次上课前,总是会思考一个问题,我接下来的这堂课,到底要让学生达到什么目标,比如,物品管理这堂课,首先,需要明白,这堂课是让学生明白物品管理的重要性还是让他们学会物品管理的方法。
(二)综合能力的体现
学生实习工作过程中,总是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问题,比如,很多学生强调个人价值,强调个人利益,不会考虑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通过一体化的教改,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作用,能够锻炼小组中的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参与者的团结协作、沟通、表达等能力。
(三)职业发展的趋势
本次参加培训的22所学校,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但以工科类专科为主,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所学校将职业核心能力课开发的很成功,教师花了非常多的心血,将理论化非常强的知识,用一项项任务完成,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并且加入很多的思考。
二、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学期,参与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担任教学工作时,很多时候,是以单个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课程的完成,比如,托盘、餐巾折花、斟酒、摆台等等,脱离不来传统教学模式,本学期,全部是理论课程,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那就失去改革的意义,课程能否按照一体化的要求,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需要由若干任务组成 教师设计课程时,需要结合任务和项目教学展开,戴教授用一些案例,实际讲解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特别是用传统教学模 2
式和一体化教学模式做对比,让人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1、整堂课程的能力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前,需要明白你这堂课的能力目标是什么,比如物品管理这堂课,我要让学生明白物品管理的方法,比如物品的分类、归类以及学会用标准来做好物品的严格管理。
2、课程布置任务前,引发学生的思考,运用图片或者案例 物品整理这个课程前,让学生看看实训场所工作柜的情况,让他们先思考,东西是不是这样摆放,还是可以用一些方法进行很好的归类、整理。
3、布置任务,整理实训室的工作柜
各组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整理工作柜,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4、引出知识点
让学生动手之后,再用教师的方法进行物品管理,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及可行的方法。
5、布置新任务
知识传授后,再用新方法整理工作台,完全按照新标准。
6、评价、点评
任务完成后,评价每组的表现及每一个小组中成员的表现,让大家吸取好的经验,同时,发现不足。
(二)以实际工作场景或工作要求设计课程
每次课程,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加入很多的实际工作案例,并且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任务,这个过程需要很多时间,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将每堂课作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场景,因为这堂课,你会学生的某些专业能力达到要求。
(三)以综合能力为导向,做好每一项课程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提升学生们的专业能力,还有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比如,环境与卫生管理课程,将课堂地点转移到宿舍,通过这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自己学会打扫卫生,而是要学会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是检查卫生,如何制定自己的卫生标准,同时,与上堂课的物品整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生物品的归类、分类摆放。
三、学材的编写工作
(一)完善学材内容
通过一轮的教学经验及本次的培训课,对于学材的重新整理有很大的帮助,每项任务的进行,都可以将能力目标很好地融入进去,但个别项目,没有与任务完成很好的结合,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内容,亦可以减少一些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东西。
(二)编写新学材
新学材的编写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编写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是无从下手,通过这次的培训,本人思考的比较多的问题,是将课程设计较好地体现在学材中,比如,在写餐饮
部督导管理中的传菜部督导管理时,分配任务,成立小组传菜部,并选出领班,接下来,设计一些任务,由各种任务共同组成完整的项目。
任务由工作中的实际案例组成,比如,各类突发情况的处理,领班日常的工作,这样任务,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关键是需要多项,并且加入比较多的亮点。
通过两天的培训,对本人课堂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的启发,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想到戴教授上课时说到的每一项要求,并且做好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老师多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而且是在不足中寻求进步,不断地总结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