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我国保险业行业发展的思考
对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思考
学号:I01114316 宁曙然
摘要:近年来由于保险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导致各大保险公司发展缓慢。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将从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问题,大数据技术对保险产品需求的影响,大数据技术对保险经营,保险定价的革新以及对我国保险业在未来发展的前景做出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保险业 保险经营 保险产品
一、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的粗放型发展、居民财富分配不均,以及保险行业产品单
一、同质化竞争、创新艰难、信息化建设不足、营销机制问题等自身难题,各大保险公司寿险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而保险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错位,产品不能满足投保人需求,则被认为是其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旧有的保险系统缺乏统一的客户视图,没有完整的客户信息数据,加大了理赔难度,尤其是跨区域业务。灵活的产品建模工具和快捷的产品发布方式的缺乏,使得产品难以满足客户灵活多变的投保需求。公司内部的数据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导致分散经营,极大增加了运营成本,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保险业所面临的危机,恰恰给保险业拥抱大数据时代,借助大数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大数据技术对保险需求的影响
(1)对客户需求的精确锁定
在保险需求方面,大数据使过去无法满足的保险需求成为可能。保险企业不是用互联网渠道去切原有市场的蛋糕,而是在大数据时代挖掘新的社会需求、创造新的产品,把蛋糕真正地做大。大数据帮助保险产业进行需求挖掘和产品设计,从而实现自动核保、自动理赔、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借助大数据,保险业可以直接锁定客户需求。以淘宝运费退货险为例。经统计,淘宝用户运费险索赔率在50%以上,该产品对保险公司带来的利润只有5%左右。仅从保险公司的角度,这个产品并不是很成功,但是有很多保险公司都有意愿去提供这种保险。据分析,客户购买运费险后保险公司就可以获得该客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手机号和银行账户信息等,并能够了解该客户购买的产品信息,从而实现精准推送。假设该客户购买并退货的是婴儿奶粉,那么保险公司就可以估计该客户家里有小孩,可以向其推荐关于儿童疾病险、教育险等相关产品,这比5%的利润更有吸引力。
另外,在网络营销领域,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收集互联网用户的各类数据,如地域分布等属性数据,搜索关键词等即时数据,购物行为、浏览行为等行为数据,以及兴趣爱好、人脉关系等社交数据,可以在广告推送中实现地域定向、需求定向、偏好定向、关系定向等定向方式,实现精准化、个性化营销。
(2)对信息安全类保险需求更多
一方面,对个人来说,近期随着微信,手机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的搭建完成,以及互联网平台发展过程中的其他问题的产生,支付安全保障问题和互联网安全问题成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对于信息安全和相关保险产品的需求会升温。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大的环境下资金安全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互联网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大数据,随着云服务的推出,很多互联网的企业都是把一些敏感的数据放在互联网的云端,这给信息安全,包括资金安全带来更大的挑战。这些都直接催生了对这类保险的需求。
三.大数据技术对保险经营,保险定价的革新
(1)大数据对保险业传统经营的变革
保险的核心功能或者技能是解释风险。但是大数据时代对于解释风险的技术将带来革命性变化。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并承认这个世界是复杂的 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传统的经营,只是在一定的维度来看并解释风险,但我们知道,这样的解释是不能充分地反映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比如,现在的保险经营,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因素来定价,但这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解释。过去,成千上百的人都放在同一风险水平之上,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都在支付多余的保费。传统保险会研究平均数,而不是个案保险公司卖车险的时候通常考虑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婚姻情况,驾驶记录,收入,职业,教育背景等等。
但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解决现有的风险控制问题,可以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保单。利用社交网络改善产品和服务,影响目标客户,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保险公司可以获得更准确以及更高利润率的定价模型,保险公司给每一位顾客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不再像现在一样,所有人都面对相同的风险测量准则。
(2)对保险精算,大数法则的挑战
保险行业是最早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数据统计体系,并且以数据统计运算为立业根本的行业。它与大数据的联系可谓渊源已久——大数据的本质是基于对海量数据的提炼、分析,预测并解决问题;而保险业经营的核心也与此类似,同样是依靠强大的用户信息来预测、规避风险。
保险业面临的挑战是,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而保险经营的核心也是基于预测。因此,作为传统保险业经营的重要基础,大数法则可能面临着“颠覆性的问题”,这对保险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保险原理之一就是大数法则。
大数据时代,前所未有地创造了精准风控每个投保标的可能。从未有如此丰富、多维度、低成本的数据,如此系统地、更新地提供给保险行业。所以保险业仅靠大数定律运作是不够的。理解风险,降低风险成本,才是保险真正的内涵,甚至达到个性化风险控制和定价,变风险为可控。
四.中国保险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展望
现阶段尽管国内有不少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大数据,但行业的现状,对数据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如何有效整合数据资源成为最大难题。在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由于对数据收集的先天优势,在大数据上牢牢把握了话语权。保险业如何学会去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达到双赢,则成为行业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
对保险产品的创新上,大数据时代使得每个消费者都有可能成为保险产品的创造者。消费者可以通过C2B模式创意一个保险产品理念,其他消费者跟风预购,然后保险公司竞价出单,这种模式一定出现,而且节省的不止渠道成本。逆向选择当然会是个麻烦,但是从此可以产生的产品创新将源源不绝。
第二篇:美国保险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保险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人类在从事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的时候,总会伴随着许多风险。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生活的安定,人们对其所遭遇的风险总要采取这样或那样的处理措施,于是保险伴随着这种需求应运而生。保险(Insurance),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行为。我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无论是资金实力、产品开发技术、展业方式还是管理水平、市场应变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保险企业相比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当今的中国保险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背景,开放市场,融入国际保险业已成必然。美国是全球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其规模约占世界保险业的三分之一,其市场模式、管理和监管体制、运营方式、对高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代表着当今世界保险业的主流发展趋势。
因此,关注美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研究并吸收其有益经验,对于加速推进我国保险业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新观念,改善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六个主要章节,即保险及其原理、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美国现代保险业的经营特点、保险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我国保险业发展概况、矛盾和发展对策。第一部分阐明了基本概念,介绍了保险的内涵、特征和分类等一些背景知识。指出保险的确立必须具备五个要素:一是可保风险的存在;二是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三是保险费率的厘定;四是保险基金的建立;五是保险合同的订立。同时重点阐明了保险业运作的原理,指出保险所依据的基础理论是概率论,保险原理就是建立在概率论的重要法则—大数法 WP=44 则之上的,大数法则是保险的数理基础。第二部分则阐述了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美国是当今世界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早在1759年,美国就有了第一家寿险组织,1792年成立了第一家寿险公司。从20世纪的30年代、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美国保险业持续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保险需求和保险品种变得越来越复杂,美国保险公司不断开发产品,同时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发生在2001年的“9·11”事件,成为美国保险业的一个分水岭,它使美国保险公司从根本上重新审视保险的内涵以及当代美国保险制度和体系的缺陷,它对美国保险业的影响将会持续好多年。美国保险业的发展走过了200多年没有间断的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2002年,美国保险市场的保费收入高达10081亿美元,约占世界总保费规模的三分之一,雄居世界保险业之首。保险以其特有的经济杠杆的功能,深深地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当中,对美国经济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第三部分论述了美国现代保险业的经营特点。指出经过长期发展,美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结构。其经营也呈现几个方面的特点:(1)高技术;(2)高效率;(3)严格的成本控制;(4)优良的员工培训。
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保险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1)促进金融稳定,减轻焦虑;(2)分担政府社会安全保障压力;(3)推动贸易和商务发展;(4)激活储蓄;(5)促进风险的有效管理;(6)鼓励减损和防损;(7)推进资本有效配置。从以上七个方面的作用可以看出,保险业的特殊经济性质和其具有的比较全面的经济调节效能,使其在当今美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第五部分是本文阐述的重点,通过对销售系统、竞争、投资、监管和政府的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发展规律。WP=45 论文指出,美国保险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系统,保险企业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销售系统,向客户推介和销售了数以千计的保险产品,使企业业绩不断得以提高。充分的竞争是促进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当代美国保险市场,随着技术的进步,保险公司之间在价格、服务、承保模型、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竞争完全开放,空前激烈,这种竞争反过来刺激了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另外,美国的保险公司主要靠投资组合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弥补承保亏损,取得经营利润,其投资业务已经成为与保险业务并重的两大主导业务之一。完善的保险监管体系也是促进美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最终保障了美国保险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险业成为监管的最终受益者。
最后,美国保险业的高度发达与政府积极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政府坚持不与民争利和弥补市场失效的原则,通过政府发展政策性保险,完善保险功能和服务体系,同时,在税收和资金运用上积极支持商业保险的发展。第六部分叙述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保险业存在的内在矛盾及其成因,并在研究和借鉴美国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努力方向,即:注重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服务;发挥保险业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中的作
第三篇:对保险业规范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对保险业规范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赵东生 高慧芬 发布时间:2010-08-16 当前影响保险业规范发展的主要“症结”
——门槛太低形成“洼地”
有力的班子、好的团队对于保险公司的起步、发展十分关键。从实践来看,团队组建得好,业务发展就比较快。一些机构为了尽快扩展业务、圈占保险资源,不仅降低人才选用标准,而且缩减人才培养投入,甚至用“恶意挖角”的办法招揽人才,难以形成团队与企业文化的充分融合,进而加剧从业人员的无序流动和短期行为。某省保险业近20%的从业人员仅有初中以下学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不到1/4。从业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会闲散人员,甚至包括被企事业单位开除的人员,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素质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无序流动问题,往往也是基层机构管控乏力,销售误导、违法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不仅不符合金融机构科学发展的要求,而且不利于保险行业声誉的维护和形象的树立。形象问题、声誉问题又反过来严重削弱着保险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形成从业人员的“洼地”现象。
——有“拔苗助长”之嫌
目前,全国保险公司法人机构130余家,各级分支机构总量已达6.78万家。分支机构快速增长,对高管的需求量也随之膨胀,但人才培养和成长需要进行长期积累和持续推进,难以一蹴而就。在供需存在巨大缺口情况下,一些公司在高管选拔时“饥不择食”:不考虑其业务、管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不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储备,只关注是否有客户资源,有保费就可以“当老总”、“进班子”,许多能力不强、水平不高的人被“追逐规模扩张”的手推上了领导岗位,“高位低能”现象比比皆是。客观上,这种选人用人方式极易导致“拔苗助长”问题:因部分高管实际管理能力、业务素质尚不适应职位要求,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淡薄,容易导致经营管理上的许多问题,甚至形成案件风险。如某些新设保险公司在短短两、三年内,分支机构已铺设到乡镇一级,一个省内的机构达到两三百家,而其中大部分机构业务规模很小,年保费收入仅几十万,连固定费用都无力承担,继而人员逐渐流失,甚至无人接听客服电话,无人查勘定损,直至自行关门歇业,保险消费者的利益遭受损害,社会影响很坏。
——内控效力“层层递减”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承担了展业、查勘理赔、营销员的培训与管理等重要职责,但由于普遍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和执行力较弱,违规问题屡禁不止,不但影响本公司的社会形象,而且扰乱整个保险市场秩序,破坏了保险资源。一方面,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保险分支机构内控部门形同虚设或没有专门的内控部门,工作流程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指标不科学,无具体量化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内控执行不力。由于内控制度本身操作性不强、以长期形成的习惯代替制度等原因,造成了公司运营中内控形同虚设,在业务管理中不是依据内控制度执行,而是根据负责人的“人治”来开展工作。
——可怕的“行业习惯”
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保险市场秩序的整顿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一些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市场秩序尚未实现根本好转。究其原因,与基层市场存在的一些“行业习惯”密切相关。有的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淡薄,对制度法规不知、不懂,把违法违规当做“习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面对法律法规视而不见。违法违规成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滋养出市场运作中的不良“潜规则”,破坏了行业的“生态环境”。一些公司挑起了恶性竞争,另一些公司作为跟进者,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违法违规。可以说,当保险企业习惯性地进行违法违规操作的时候,也在参与制造着企业经营和市场环境中的不和谐,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企业的成长环境。这种市场运作机制与法律法规间的冲突矛盾,违法违规问题日趋多元化、复杂化、隐蔽化,虚假批退、鸳鸯保单等违法违规方式尚未彻底杜绝,新的手段层出不穷,不断翻新,形成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间的“躲猫猫”现象。与此相比,监管力量相对不足,表现为查处概率小、周期长、时间滞后,保险公司因此“心存侥幸”,具有寻求“避风”时段和领域的可乘之机,违法违规的平均期望收益提高,成为违法违规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不仅需要依法严厉惩治违法违规,更需要抓住违规的源头,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约束机制,做到标本兼治,措施长效。
第一,以机构人员“严格准入”为核心,夯实发展基础。
要求保险公司坚持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原则铺设机构,重视市场调研,摸清市场状况,结合公司实际做好发展战略和规划,做好人才、培训、制度的有效跟进,实现管理、队伍与发展相匹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建议监管部门在市场准入环节,借助市场主体竞争承受度等指标,衡量各地市场竞争情况,把握各公司筹建分支机构的数量和节奏,防止市场主体过快发展引致的恶性竞争。对从业人员适当提高准入门槛,细化学历、履历等方面的要求,建立从业人员履历的核查制度,避免信用状况不佳、综合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行业。同时,以提升保险专业素质为核心,实行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岗位执业资格证书制度,保证队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建立机构和人员的市场退出机制,完善机构吊销关闭和人员行业禁入操作程序,净化市场环境
第二,以高管“持续监管”为手段,保障稳健经营。
一是严把入口关。要求保险公司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做好高管的选拔、培养与储备。重点考察拟任人员的诚信状况、合规经营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监管部门核准高管任职资格过程中,重点强化对拟任人员的保险法规及相关知识测试、严格审查任职资格条件、做好高管任职谈话,强化任职资格申请信息真实性、有效性的核查。反对高管的频繁变动,禁止公司恶意挖角行为。二是强化培训考核。完善高管培训规划,健全高管培训考核制度。围绕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内容,建立集中培训、日常培训结合,行业培训、公司培训互补的常态化培训考核机制,将高管人员参训及测试结果纳入高管任职资格管理信息库。三是加大持续监管力度。完善高管履职档案,将高管职务变更情况、相关风险提示函和监管谈话记录、刑罚和行政处罚等情况及时记入“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对高管人员的动态管理,对因高管频繁变更而影响机构稳定经营的,要求其上级机构作出书面说明,对有关人员出示重大风险提示函并进行监管谈话。对保险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机构加个人的双重处罚原则,加强对保险机构高管人员的责任追究。
第三,以健全“公司内控”为主线,促进主体自我规范与纠错。
结合公司和行业实际,加强对制度健全性、有效性和执行力的监督管理,引导公司健全内控组织体系,增强自我规范能力。一是做到制度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引导公司以业务、财务、分支机构管理和数据质量管控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主要风险点的内控制度。对新机构,实行内控制度实质性审查。对老机构,重点强化内控有效性评估,指导其做好梳理、完善工作。同时,要求公司建立与内控制度主要环节相衔接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违反制度规定,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省公司领导责任以及合规负责人的履职责任。二是强化内控机制的持续改进。引导公司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和制度改进机制,根据市场变化以及新的风险特点,特别是结合基层机构风险状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按照行政许可对内控制度的审核标准,将保险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融入内控体系,促进公司依法合规经营。三是提升制度执行力。坚持制度、执行与问责相配套,出台对分支机构责任追究机制建设指引,指导公司建立与内控制度主要环节相衔接的责任追究制度,把制度执行落实到相关责任人,明确具体的追究办法。同时,要求公司建立健全内控组织体系,完善内审、合规管控等部门的运作机制,增强自我纠错能力。将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纳入分类监管,与机构准入等相挂钩,强化外部监管对公司内控的有效监督。
第四,以“高压严打”为常态,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分析总结违法违规行为特征和非理性竞争“症结”,突出检查重点,完善检查机制,增强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一是完善检查工作机制,提高检查实效。综合运用现场检查、市场调研、数据稽核和非现场分析手段,改进检查方式,完善检查流程。总结分析违法违规的行为特征、产生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案,做到切中要害,有的放矢。整合监管资源,统筹各专业、各领域监管力量,提高检查效能。二是抓市场突出矛盾和问题,严查重处。对违法违规问题按照性质、影响进行分类,明确裁量标准,统一执法尺度。选择对市场秩序影响恶劣、对行业形象和被保险人利益有严重危害的案例,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必要时实行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管与外部审计合作,力争将问题查深查透,依法严肃追究涉案机构、人员责任。对鸳鸯单、假赔案、违规批退、虚挂应收等涉及体外循环的行为,根据违规性质依照处罚的最高标准从重处罚,实现恶性违法违规行为成本的最大化,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部门。
第五,以“警示教育”为保障,培育依法合规意识。
一是以“普法”为核心,完善动态的从业人员教育考核机制。制定保险业法律法规教育战略规划,将规划实施纳入行业协会建设与考核范围,与监管措施相挂钩。督促各公司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保证公司的高管人员、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接受常规的教育,及时更新从业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实施行业集中培训制度。分批、分层次对保险机构基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与考核。实行法律法规培训考核的动态管理,将培训考核信息纳入分类监管、从业资格管理、高管履职信息数据库,加大考核权重,强化对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合规经营行为的有效激励。二是以“警示”为主线,建立问题预防纠改机制。借助非现场分析,围绕市场监测指标,开展对行业整体走势与公司个性特征的研判,针对问题实施风险提示与异动质询,指导实施有针对性的现场检查。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公司业务经营、资金运用、公司治理结构或者内控制度等方面出现重大隐患,出示重大风险提示函,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其就相关事项作出说明,并视情形责令限期整改。结合现场检查与信访投诉反映出的主要矛盾和共性问题,在依法查处基础上,在行业内进行通报与警示,划定市场行为“警戒线”,违法必究,以儆效尤。对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问题严查重打,对涉嫌犯罪的,坚决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基础逐步夯实,实力不断增强,环境显著优化。特别是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正在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当然,总体向好的趋势下也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老问题,市场秩序有待实现根本好转。本文结合一线监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深层次思考和探讨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的长效之策。
《中国保险报》 2010年08月13日
第四篇:对后整理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后整理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自《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概念层面可谓异彩纷呈,从工业4.0、工业信息化到智能制造、人工智能AI,无人工厂等等,似乎工业智能化、无人化时代近在眼前。
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工业现在还没有走完自动化,还有很多工业甚至连半自动化都做不到。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对此所做的判断很客观,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首先要强调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以后,才可能走进信息化;只有信息化后,才能智能化。
通俗地讲,自动化是设备按照设定的程序和要求,自动完成工作,多用于流程性很强的单一重复性工作。信息化就是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的总称,即我们现在经常所说的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智能化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环境状态,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将环境状态变化情况数据化、变量化,控制系统根据目标需求对设备进行控制,使其自动调节状态完成工作,能动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先说自动化,目前后整理设备基本上大都已实现了单机的自动化,大量采用PLC,触摸屏,变频器技术,使各种指标参数数字化了,调整方便而且精准,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降低了劳动强度。但整体的自动化程度还是有差距的,目前设备生产厂家主要工作还是放在如何提升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上,如工艺参数在线采集与自动控制,通过各种新型传感器,对生产设备的工艺参数,如速度、张力、温度、压力等一系列的参数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并由自动控制装置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在线实时的调整;采用自动装备代替人工,如机器人(机械臂)、搬运小车(AGV),实现车间物料的输送,大大减少了工人的体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降耗。
再来说信息化,现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各种通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被大量运用到各行各业。对工控行业来说,各种通讯协议的采用帮助我们减少接线,提高了大量数据的快速准确的传送速度。WiFi技术帮助我们利用手机和ipad直接监控触摸屏的数据和功能。利用局域网使我们能在车间办公室或控制室监控数据和状态。利用互联网和云技术,把需要采集的数据放在云服务器,使用手机,ipad,电脑等个人终端设备通过专用软件或浏览器访问云服务器就能监控数据了。以上技术均在我公司现有的起、剪、烫、磨等产品上进行了测试,可以推广使用。通过局域网进行集中监控的技术已在圣山印染、宏兴印染得到运用。
重点来说一下我对智能化的理解。智能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小到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大到无人化工厂,再到能够进行深度学习的AI人工智能,都在智能化的范畴内。智能化必须以自动化、信息化为基础,从广义来说它包含了自动化和信息化。从制造行业来看,可分为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具体可分以下步骤:
一、单机的智能化。这是自动化向全面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目前正在重点研究和开发的方向。采用各类传感器,如称重、位移、温度、光电传感器、旋转编码器、伺服技术、视觉系统等,实现如张力、温度的自动闭环控制,位置的精准定位,缝头的自动检测和避让,自动磨针等功能。
二、生产成套线的智能化。在单机智能化的基础上,实现机台之间的张力自动控制,单动和联动的选择。利用局域网或互联网对工艺参数进行在线采集和监控,对程序远程下载,对故障远程诊断。随着IT的飞速发展,现在更多是通过云技术,在云平台上实现上述功能,并能管理数据和历史存档。
三、工厂的智能化,它包含了设备的全面自动化和管理的智能化。一个工厂通常有多个车间,一个车间有多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有不同的工艺和产品,要实现智能化管理,首先要实现单机的自动化和生产线的智能化,对工艺参数进行在线采集和集中控制,即SFC系统,这是基础。然后需要对生产状况、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生产质量、物料消耗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进行高效排产和合理排班,显著提高设备利用率,这就是制造执行系统(MES),是中间层。顶层就是ERP,即企业资源计划。
四、智能化的终极目标就是AI人工智能。它是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从语言、感觉到记忆再到思维这一过程也可称为“智慧”。它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能够感知外部世界、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二是具有记忆和思维能力;三是具有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四是具有行为决策能力。
我们目前重点要做的是加强单机的智能化,推进生产成套线的智能化,规划工厂的智能化。从现阶段来看,要在印染行业推广智能化还存在很多难点:一是设备的自动化率还不高;二是粗放型管理,管理思路和能力有待提高;三是资金的投入;四是人力资源的投入。
不管怎样,自动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智能化,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智能化、无人化时代终究会到来,但要走的路还很长。
第五篇:大数据时代下对离退休管理工作新机制的探索
大数据时代下对离退休管理工作新机制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F241.3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1
摘 要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新时期大数据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与我们的生活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急剧的增长,大数据概念应运而生。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这就要求,我国各行各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领会《行动纲领》的深刻内涵,将“大数据”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助推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新高度。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离退休 管理工作 机制
本文以某国企离退休工作为例,对大数据时代下,离退休管理工作新机制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大数据+网格化”优化组织架构
以往,由于离退休人员,居住分散、联系困难,企业发布或传递出的信息时常出现不畅的情况,让离退休人员对企业产生了不必要的误解和不满。为解决以上难题,推动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转型发展,该企业创建了“大数据+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大数据+网格化”,即:以离退休党总支为“纲”,构建起离退休职工信息数据库;以各党支部为“格”,各党小组为“点”,党小组联络员为“线”,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传播,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新机制。
为此,该企业重设离退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每个党支部下设3-4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设置3-5名联络员,每名联络员各负责30-50名离退休人员的信息传递和联络工作,将组织的方针路线、企业的政策规定和离退休人员意见建议等内容数据化、图表化,及时、准确、直观地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在企业与职工间双向传递,双向交流。“大数据+网格化”组织架构的搭建,实现了各种工作资源的共享和联动,尤其是畅通了信息数据沟通渠道,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让离退休工作在碰到重要的、特殊的事件时,能够快速的进行组织,作出反应。
二、“网上党组织”畅通交流渠道
该企业党委对基层党组织进行重新调整设置,离退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离退休职工主动请缨,积极承担离退休两级组织的(党总支和党支部)的服务管理工作,由于离退休职工各自居住较为分散,为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增添了新的难题。
结合大数据的发展,该企业离退休党总支在网络上创建了两级组织的工作交流群,把日常工作从“线下”转到“线上”,构建较为完善的“网上党组织”。2016年,在离退休党组织关系集中排查等工作中,两级支委、党小组长和联络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电话、QQ、微信,协助党总支进行宣传教育、资料查阅、关系排查等工作,排查出未及时接转组织关系党员14人、失联党员3人;报销汇寄工资、医药费等70多人次30余万元。同时,为保证238名离退休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通过工作交流群,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时了解学习职代会、《厂长工作报告》等企业的重要会议精神。
三、“困难咨询”构建服务热线
如今,随着手机的普及,每一个老同志都有手机和家庭座机,很多老同志在心情沉闷、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敢给子女打电话,害怕子女忙,担心影响子女的工作,甚至怕子女觉得他们??嗦。因此,该企业离退休党总支将两级支委的办公电话向离退休职工进行公布,并鼓励离退休职工通过打电话、发信息的形式与支委进行沟通交流。
在两级支委中,党总支书记作为离退休工作的负责人,他的电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困难咨询”服务热线,平均每天都会有2-3名离退休职工打来电话咨询、求助各种各样问题和困难。离退休党总支书记积极学习掌握多种沟通方法、技巧和工具,注意消除沟通障碍和心理冲突,善于与老同志平等对话,从而赢得老同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进而达到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针对离退休人员收入分配问题,在政策范围内尽量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不能倾斜的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明,力求赢得老同志的理解和支持。
四、“动态管理”打造信息数据库
目前,离退休工作包含的范围广、内容杂,涉及党员管理、支部建设、医疗保险、文体活动、参观学习和走访慰问等,大量的数据需要采集和梳理,并形成一个信息数据库。
该企业根据工作要求,正尝试着依托“大数据+网格化”的组织架构,构建党员综合信息表、党费收缴表、支部建设工作表和离退休职工档案表,?⒗胪诵莨ぷ髦械闹匾?数据和信息内容进行归纳存档,当需要时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查询工具,精准、快速、高效地在数据库中导出所需数据和信息。离退休部门安排专人对以上信息进行维护,对离退休职工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数据进行归纳,并及时将企业和离退休党总支的各种动态通过工作交流群或信息向离退休职工进行公布,让离退休职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企业管理的动态和上级的政策。同时,将离退休党组织机构、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内容,分门别类地编制序号,纳入“数据库”的管辖范畴,将离退休工作进行数据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