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一些思考
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用政府的话说就是,中国正处于和平崛起的关键时刻。南海问题愈演愈烈,好在一个极具政治天才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大大缓解了南海争端。两岸关系也逐渐升温,APEC峰会上,胡锦涛重申提九二共识。另一方面,以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尼、文莱、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组成的小北约对我国实施C型军事包围。经济上,2010年我国GDP达到5.7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守估计,如果我国继续以8%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以70法则,9年后我国GDP就将达到12万亿美元,放宽一点,15年,我国GDP将超美国,届时,中国将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5000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何曾屈居过人下?在这两百年的衰败后,中国必将再度崛起。相应的,西方各国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各种中国威胁论,邪恶轴心国论不断抛出。中国一再强调中国和平崛起,不做霸权国家。15年,只要再给我们15年的和平。
放眼国内。中国经济正面临的转型的剧痛,从劳动力密集型逐步转向资本密集型、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经济,通货膨胀的问题,8亿农民的问题,失业的问题,社会稳定的问题。政治改革的问题,民主的问题。以及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各方面才真正进入了现代化的改革。我们说美国有三大武器,军事,外交,还有就是金融。全球前十大投行美国占了5家。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美国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减弱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不过美国对世界经济的主导位置从未改变。美国有发达的金融体系,完善的市场机制,完备的法律体系。与之相比,中国则是刚进入金融现代化的一个新兴国家。金融管制和政府主导是这个经济体的金融特征。
鉴于此,有人说,15年内,中美、中日必有一战。笔者认为,金融战争这一无硝烟的战争才是最恐怖最具有破坏性的战争。我们应当有危机感,假使美国发动金融战争,以我国的金融现状能够抵御么?美国有上千家银行,世界最大最强的金融机构在美国,世界最优秀的金融人才在美国,最前沿的金融理论研究在美国。而中国,除了工农中建交还有什么排的上号的银行;衍生品市场发育不全;金融创新能力低下;高端金融人才缺失。金融行业的发展迫在眉睫!首当其冲的当是投资银行。在金融行业里掀风起浪的不是普通商业银行,是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
时至今日,投资银行业早已不是局限在证券承销,已发展成为具有业务多样化、国际化特点的高端金融服务行业。其基本业务已发展为以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和自营业务为主导的传统型业务;以企业兼并、咨询、委托理财等为主导的创新型业务和以金融工程为主导的引
申型业务。经过百年的发展、沉淀,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已顺利完成了向创新型业务的转型,并正日益向引申型业务演进。相形之下,新生的中国证券市场因发展时间短促及固有的制度性缺陷等问题,使得在其中孕育、成长、发展的中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品种的发展甚为稀少。目前其业务只局限于证券承销(主要包括企业债券、股票的承销)、证券经纪、证券自营业务、推荐上市和托管等传统型业务领域,基本上并未涉足创新型或引申型业务领域。
投资银行机构方面,中国没有专营投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投行业务基本被券商和银行瓜分了,信托分了一丁点羹。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客观上限制了投行的发展,所以讨论投行的发展不得不讨论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金融市场普遍存在两大问题:政府管制和金融产品单一。政府的管制限制了金融创新能力,而其自身逻辑的又存在权力寻租的问题。可能是被3·27国债弄怕了,中国衍生品市场迟迟不敢开放,股指期货刚刚推出,融资融券进入第二试点阶段。除了股指期货、权证,中国难以见到衍生品的影子。互换、远期的市场还没有形成,更别提在四大基础衍生品之上的其他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工具单一。法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金融市场的投机风气。具体细分,我国投行业务尚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机制混乱。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管理机构众多,央行、三会(保银证)、地方政府、交易所等。如果说这些机构能够像美国那样构成金字塔形监管结构,即集中化监管模式,也就罢了。问题是我国这方面立法不完善,这些机构在法律上缺乏监管合法性,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3·27国债事件,管京生被一个牵强的罪名送进了秦城监狱,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众多政策先行者的悲剧屡屡皆是。这是其一。其二,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机构之间存在利益瓜分问题,使得监管更加难以有效执行。最有名的就是央行和证监会之间的公司债利益博弈。
2、资产规模小。我国证券公司除华夏、南方、国泰君安等少数几家外,大多数资本在1亿元人民币以下,平均资本金只有3000万元人民币,而1999年美国资本金最多的美林集团资本总额已达95.67亿美元,其中自有资本为32.25亿美元,长期负债为63.42亿美元。英国商人银行规模普遍较小,但其第一大商人银行沃伯格银行的自有资本也高达13亿美元;日本野村证券公司的子公司,野村国际证券公司的资本也有30.4亿美元。我国众多的证券公司中没有一家能在资本规模上与其一争高低。资本规模小直接限制了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运行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规模经济原理,任何投资银行组织在竞争的压力下,都力求把自己的经营规模扩展到最佳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这已经为世界
各国投资银行发展现实所证实。现代投资银行主要从市场规模、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三个角度入手,有效的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而中国长期无法形成能够媲美美林、高盛的投行的部分原因就是市场管制,从而各个券商都安于证券承销、证券经纪等传统型业务,没有竞争,没有创新。
3、业务范围窄。我国证券公司大多数在资本市场上主要充当三个角色:一级市场的承销商和二级市场的经纪商和交易商。过去,一级市场的证券承销商是证券公司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各公司争夺的焦点。但是随着新股发行规模的控制及大证券公司的绝对优势,发行市场出现了明显“僧多粥少”的状况。地区性中小证券公司虽然还能依靠地方行政保护分食杯羹,但这种情况很难持久。在二级市场上,证券公司也主要从事自营交易和证券经纪业务,且业务有集中倾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资料表明,20名券商占全部经纪业务的41.8%,大多数中小券商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而一旦证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则各证券公司都会面临“无米下锅”的困难。西方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已由传统型发展到创新型以及引伸型,从而实现了收入来源多元化。以美林集团为例,1993年这三种类型业务收益比重分别42.8%,11.1%,46.2%。
4、、国际化程度低。70年代末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证券化的趋势,西方大型投资银行以此为契机,大规模步入国际市场,成为在海外广泛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国际经营的跨国金融企业。美国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1992年海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已达24.2%,而海外净利润与公司总利润净值之比为127.5%,即国内亏损,海外盈利,足见其国际业务的重要性。日本的证券公司海外扩张的步伐也极其迅速,1979年公司在海外有分公司10家,办事处39家,当地金融法人40家,而到1991年底则分别上升为32家、90家和157家。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国际业务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证券公司资本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薄弱,另一方面是由于投资银行起步较晚,缺乏国际业务方面的经验和专业化的人才,还不足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以上四点几乎是国内关于投行发展的所有论文都提到的论点,笔者也持赞同态度。这四点基本概括了我国投行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市场管制,或曰制度性问题。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和政治取向,金融市场是处于国家严格控制之下的,随着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天才理论才将走什么主义的争端解决。中国走向了事实上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由此,工农中建交垄断银行业务,华夏(工行主办)、国泰(建行主办)、南方(农行主办)、海通(交行主办)垄断了投行业务,投行市场格局就此形成。政策上的原因,投行业务不曾发展,一直以传统型为主。于是就有了现在中国投行的以上几点问题。逻辑上的,解决上述问题自然应从制度改革入手。问题是,制度改革不是你想改,想改就能改。文章开头就分析了,中国正处于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任何不稳定将是无法承受的,中国现在需要的是稳!一旦放开管制,没有先进完善法律和管理制度配合,中国难免又出现3·27国债那样的事件。所以,改变不能从根本到枝末,而应由枝末到根本。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中国投行发展方向和进程:
1、业务多元化发展。这个趋势清晰可见:股指期货已然推出;融资融券进入第二阶段试点;18日举行的第十四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提出的“加强监管领域对话合作,扩大本币互换规模”。更多的衍生品的引入,更多的兼并重组服务,更多的资产管理服务。
2、业务国际化发展。出于国家金融战略考虑,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不过从目前取得的成绩——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中国国金等投资公司在国外的惨败——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缺乏国际经验、缺乏金融高级人才是我国金融界的一大障碍。这一方面势必是未来投行一大战场,我国投行必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这一块。
3、股权改革。我国投行资本来源单一,基本是国有银行全资控股。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风险,二是融资渠道单一。后者也是导致我国投行资本规模小的一个原因。而国外的投行大多是公开上市公司,从公众那里筹资。
4、竞争更加激烈。随着管制的逐步放开,国内收到政策保护的投行将有一个难过的行业整理期,经受不住市场考验的投行必将被淘汰。这种竞争压力来自两处,其一是国外投行业务在中国放开,国外先进的管理和资本运营必将对国内投行产生重大冲击;其二是在国内一直收到压迫的私营或曰民间投行,例如华兴资本、易凯资本、绿桥资本、汉能投资、贝祥投资等,一旦那些大头没有了政策支持,民间投行将飞速发展,加之其极具创造力和灵活性,也将在中国投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中国投行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待到其产业成熟时还将面临着资本监管的问题,以避免出现08金融危机的情况,因为投行的倒闭势必大大打击金融系统(例如08金融危机的贝尔斯登和雷曼)。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中国金融行业必将蓬勃发展,我们期待着。
第二篇:投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历程
投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历程
张月婷
11402990215 金融一班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corporate finance)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是最典型的投资性金融机构,一般认为,投资银行是在资本市场上为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筹集长期资金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承销、公司购并与资产重组、公司理财、基金管理等业务。其基本特征是综合经营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类型的机构比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业务方向,比如美国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比如汇丰 集团、瑞银集团;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欧洲,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比如德意志银行;四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
我国投资银行是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产生和证券流通市场的开放,产生了一批以证券公司为主要形式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也可经营证券业务1997年以后,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实施,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及管理的体制逐步形成,银行、保险、信托业务与证券业务脱钩,因此诞生一批金融集团附属的证券公司,如中信证券、光大证券等。
尽管受到分业经营体制的约束,国内各商业银行并没有放弃参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努力中国建设银行1994年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合资创办了中国境内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机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银行于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全资附属区域性投资银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如招商银行也在积极推进投资银行业务目前,金融监管当局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如2001年央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我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差异:(1)我国投资银行规模偏小,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的投资银行的主体是证券公司,当然,一部分商业银行也有参与。证券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中重要的金融中介和市场 参与者。中国证券公司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各个证券公司规模还不大,整个行业规模也偏小。与美国相比,美国的投资银行仅就美林和摩根史坦利等几家大型的投资银行就已 经达到了几百亿美元的规模。但是相较而言,我国的107家证券公司规模相差不是很大,并且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像摩根史坦利那样的大型投行。资产规模小必然限制我国证券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开拓新业务的能力也受到严重的限制,走出国门去开拓国际市场更是力不从心。所以我国整体的证券行业还没有达到可以和国外投行竞争的实力。当然,导致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我国经济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快速发展的,也仅30年的时间而已,资本市场发展时间有限,证券市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等等。要想使我国证券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所提高,就必须加强我国证券行业的集中度。各大投资银行应该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手段不断扩大规模,并进行有效整合,从而造就出资本总额 较大的投资银行,进而促进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整体发展。加强投资银行业的集中度,缩小与国外大型投资银行在规模上的差距,我国投资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可能会提升。(2)
我国投资银行经营业务狭窄,行业创新能力不足。广义上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的内容是很广泛的,从国际证券公司的实践来看,主要可以分为证券发行、并购重组、财务顾 问等,而在我国又以证券发行占绝对主导地位。我国的投资银行的收入主要有六大块组成,即手续费收入(经纪业务收入)、自营收入、证券发行收入、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和其他收入。在这六项收入中,服务性的经纪业务收入一直占据了中国证券公司收入结构的主要部分。因为证券经纪是各大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各个证券公司还暂未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服务证券经纪竞争很激烈,投资银行的其他领域我国的证券公司却很少涉及。国外以美国为例,美国投资银行业是一种金字塔结构,处于顶端的投行都是规模较大、信誉良好、市场地位较高、客户基础较好的一流公司,比如美林和高盛。美林证券公司擅长资产管理;高盛公司则长于担任被购买方的财务顾问。在承销业务领域,前十位的投行占到总承销额的75%以上。所以我国的投资银行应该拓宽自己的经营业务,参与到其他证券公司暂还未涉及的财务管理、财务顾问、发行承销等领域,从而做某一方面的领先者,只有敢为先才能培育出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核心竞争力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投行业务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也可以激发我国证券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阶段、而且消费市场也很大等优势,我国的证券公司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从中开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业务,赚取更多的利润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投行业务新发展。(3)缺乏专业的投资银行人才。投资银行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人才、声誉和客户,其中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投资银行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投资领域中最宝贵的资产就是具有高层次专业素质、精通投行业务的人才。国外任何一家享有声誉的投行背后都有一批杰出的投资银行家,这些投资银行家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敏捷、嗅觉敏锐。正是这些优秀人才不断创造出新的投资业务,还敏锐的抓住了每一次发展机遇,在投资市场中很好的规避了风险,并正确判断出市场中的大趋势,从而造就了一个个大型的投资银行。而我国正是因为投行专业人才的匮乏,才在投行业务中身处劣势。只有优秀的投行人才与投行需求相结合,才可以使我国投行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4)法制不健全、经营管理落后。我国投资银行法制目前还很不健全,操作也不规范,在投资银行业务中存在很多的违规操作。比如:一级市场上,投资银行对即将上市的公司进行过度包装,甚至还存在弄虚作假行为;二级市场上,投资银行与上市公司合伙操纵资本市场,诱导欺骗散户;企业兼并中,证券公司往往因为利益的驱动侵蚀国有资产。[6]虽然我国证券法早已出台,但是还比较笼统,对投资银行具体业务还未规定明确,我国的证券行业的一些管理条例也还很不完善。投资银行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其竞争依赖于资本、人才和管理。但是我国证券公司为了获得高额回报往往将风险抛之脑后,对风险的监督和控制力度还很不够。所以要想使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操作规范,法制必须先行。只有通过法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才能使投资银行业务更加规范,资本市场的运行才更加通畅。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上市。一旦上市,公司就必须进行强制性信息披露,定期公开披露公司的治理结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并及时对影响公司经营状况的重大事项进行披露。这样,证券公司面临证券市场、普通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的三重监督,有了更好的监督系统,证券公司才会更加规范的运行。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规模、国际竞争力、投行专业人才、行业规范性、业务范围、业务创新能力等发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开始新一轮的腾飞,我国投资银行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将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善,那么我国的投资银行就缩小了与国外投行间的差距,并造就出可以与之匹敌的大型投资银行,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第三篇:浅析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浅析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广义投资银行业务包括了证券公司所从事的方方面面的业务,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则主要是指证券承销商和证券经纪人业务,即投资银行是指经营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与交易代理,提供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基金管理与投资以及为企业投资融资进行咨询顾问等业务。
在我国投资银行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它却是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投资银行,就不可能有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金融市场,高效的资源配置体制,精巧而又富有效率的企业组织结构,当然也就不会有西方国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近10年来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投资银行产业在中国逐步脱颖而出,在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组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一下三个方面浅析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监管机制不成熟。与资本市场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投资银行还属于起步阶段。首先,我国的投资银行专业化程度不高,行政色彩浓郁,市场化运作不足。这种管理方式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有利于对证券市场总体风险进行控制,而其弊端也比较明显,在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具体体现为:政府对市场风险承担主要责任、投资者过度依赖政府、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不到完全发挥,监管层次过多造成效率低下;投行业务由多个政府机构共同监管,造成投资银行过分依赖政府进行风险管理,自身缺乏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动力。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企业规模、业务在扩大,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但中国企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计划转变,企业管理制度不成熟;另一方面,大范围经济危机的爆发,也对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现代企业经营所有机制界限模糊,监管困难,企业风险意识单薄,内控失效。
国内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不足。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经营能力、业务能力、盈利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等。查阅数据资料可知,我国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规模一般都较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抗风险能力低下。此外,国内券商相较于国外,业务结构呈现单一化,业务创新明显不足,进而使得券商的成长空间和创新动力普遍缺乏。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是券商核心竞争力的最有力体现。
在当前的经济大背景下,防范、抵御金融风险是目前国内投资银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是用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行业不规范以及金融风险频繁。而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规范发展,政企双方必须要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中寻求更为完善、优质的产业模式。国内金融产业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要改革,构建与经济背景相适应的新型的金融机构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多样化的业务结构,扩大业务范围,从而提高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我国投资银行功能定位探讨 概要
我国投资银行功能定位探讨(1)
本文在对我国投资银行目前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体系运行环境变化对投资银行提出的新的求,得出我国投资银行应当定位为中国微观企业结构重塑的枢纽的结论。
关键词:投资银行 求 功能定位
伴随着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行情的低迷、股市扩容速度的放慢、直接融资比重的下降,我国投资银行的收入快速下滑,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却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银行的目光,几乎所有的国际大投资银行都在加快对华发展战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我国投资银行的困境并非主由外部环境所引起,其自身存在的不足才是最重的原因。根据美国著名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对投资银行的四个定义并结合我国国内的实践,本文将投资银行限定为主进行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兼并收购、资金管理、项目融资、风险投资、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机构(或部门)。因此,在目前券商举步维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脉络,为其进行更为准确的功能定位至关重。
我国投资银行目前的功能分析
我国投资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成立于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起步阶段。因此,从微观角度,我国投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主承担着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的艰巨使命,这使我国投资银行的功能受到先天的制约。从宏观层面看,受制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国企效益普遍低下、证券市场制度环境相对滞后、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证券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等因素,投资银行宏观上应具有的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功能或受到限制,或无法正常发挥,呈现出以下特征:
融资功能成为主功能,且存在着融资功能异化的现象
作为新兴市场,我国投行的业务基本是以本源型、传统型业务为主,因此其功能呈现单
一、简单的特点,融资功能依然是目前国内投行最主的功能。一般来说,投行的功能应该是创造出产品然后销售自己的产品进而赚取利润和承担风险。但目前来说我国的投行只是简单地充当一个中介商,只是千篇一律的产品和服务,缺少核心产品和核心竞争力。不仅如此,我国投资银行的融资功能在实际中还发生了异化。现代投资银行的融资功能主表现在:它一方面使资金盈余者充分利用多余资金来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又帮助资金缺乏者获得所需资金以求发展。但是迄今为止,我国上市公司“融资”之后很少能给投资者合理的回报, 因此投资者给这种“融资”一个贴切的称呼为“圈钱”。融资功能同“圈钱”具有本质的区别, 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而“圈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无偿占有资金,用所谓的资本运作来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投资银行功能的单一和异化直接限制了其他功能的正常发挥。一般说来,投资银行可通过资金媒介业务,使能获得较高收益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来获得资金,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可使社会存量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同时促进了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被兼并和收购、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实现规模经济,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的社会化。而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单一和功能异化限制了它应有的作用。
高端的价值增值功能处于起步阶段
从国际上看,伴随企业兼并浪潮席卷全球、资产证券化等的兴起,投资银行已由单纯的提供一个平台为供求双方服务发展到更多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投资银行的功能也由单纯的中介机构向投资理财顾问的角色转变,投资银行具有了更多的主动创造性,形成了以并购咨询、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资产管理、基金管理、风险投资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业务。作为国际上一流投行的美林公司与高盛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结构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特征。
相比之下,我国投资银行业务仍然以证券承销为主,类似企业的并购、资产重组及基金管理等创新型、核心型的业务,我国国内投行目前虽然也都有所涉及,但由于经验不足、实力有限、经营不规范等多方面的因素,项目规模都不大,大型项目基本还是境外投行的天下。投资理财业务更是几乎步入歧途。国外理财业务已成为投行主业务,收入占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强,但我国的这项业务却是举步维艰,且由于市场这几年的低迷及操作的不规范而将有些投行拖进亏损直至遭受灭顶之灾。
经济体系运行环境的变化对投资银行的新求
从1992年我国投资银行的诞生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这十余年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经济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成为鲜明特征。我国投资银行产生于独特的经济环境,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想对它的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对其运行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就是非常重的一环。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投资银行更多的参与
我国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艰巨任务 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以粗放型为主的方式增长,这种增长方式虽然带来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它产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并将其作为指导我国今后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另外,从总体上看,我国结构失衡仍然比较明显,在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国有经济布局等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已不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必须进行整合和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都需加快经济微观结构重塑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全面提高生产素的使用效率。这就需加速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因此,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微观企业的改革刻不容缓,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必条件。
我国经济微观结构的重塑过程需投资银行更多的参与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都求作为微观经济基础的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难题解决,如企业的资本金问题;债务重组问题;公司化改组问题;兼并、拍卖、破产、倒闭而发生的产权重组、产权流动和产权交易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付出成本和代价的,其中最主和直接的成本是资金成本。企业的资本优化、债务重组、企业改组、企业并购、企业破产等都需大量资金,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改革很难进展,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也难以建立。在政企分离、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逐渐淡出的形势下,资本市场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企业改组与并购是产权重组过程,是市场行为,必须通过产权市场来完成;企业改组和并购所需资金,也需通过资本市场来筹措。资本市场是中国企业改革的重条件,而投资银行又是资本市场的心脏,如果没有投资银行这种集降低交易成本、减缓非对称信息和规避风险功能于一身的金融中介机构,资本市场交易中存在的交易成本和信息非对称现象必然使其运行效率十分低下。因此,我国经济微观结构的重塑过程需投资银行更多的参与。
内容摘本文在对我国投资银行目前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体系运行环境变化对投资银行提出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第五篇:对我国锡矿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锡矿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韦栋梁1,2何绘宇1,2 夏斌1
(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我国锡矿资源具有分布集中,共、伴生矿多的特点;在对锡矿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小,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等诸多问题。我国锡矿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的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最终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锡矿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国
Some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in Industry in China
Wei Dongliang1,2He HuiYu1,2Xia Bin1
(1.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 ,China;
2.Graduate School,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39 ,China)
Abstract: Tin resource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nsiv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t associated ores;during the tin resource exploitation,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such as low collective degrees, small scale, laggard technique,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ow technological products.The development of Tin industry in China depends on the joint efforts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directed by macroscopical control and policy, following the market demand, eventually realizes sustainable and sound development vi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Key words: Tin industryResour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na
锡是人类最早熟悉和使用的金属之一,由于锡金属具有质软、延展性好、熔点低、易于冶炼、无毒、不活泼等化学性质,使得锡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金属矿种,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经济中有着广泛的消费基础。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微电子、化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际公认的“绿色金属”,锡的市场前景更显广阔。中国是世界上锡储量最大的国家,也是锡产量的第一大国,在世界锡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锡的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170万吨和35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27.9%和31.8%。2001年我国矿山锡产量为7.88万吨,精锡产量9.16万吨,分别占当年世界总产量的33.9%和35.6%,居全球首位。尽管锡是我国的优势金属矿种,但近几年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和锡市场的波动给国内众多锡矿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企业的产量及利润持续下降,如国内锡矿的龙头企业—云锡公司在2002年主营业务利润
下降了50%并首次出现亏损,我国锡矿业的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国锡矿的资源优势,并将其进一步转化为产业及行业优势,使我们企业更从容地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和竞争,最终促进锡矿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锡矿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锡矿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锡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我国锡矿资源的分布特征
1)资源分布集中
我国的锡矿资源丰富,在全国15个省(区)都有分布,但主要还是集中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广东、内蒙古及湖南6省,这六省(区)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的98%。云南个旧和广西大厂是中国两个最大的锡矿产地,两地储量占全国锡矿储量的60%以上,其产量对世界锡矿市场有直接影响。大厂锡矿在2001年的“717”透水事件后停产整
顿,使得当年我国锡矿产量急剧下降,从2000年的11.24万吨减至9.16万吨,世界锡市场的价格也开始反弹。资源的绝对集中有利有弊,首先,有利于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有利于国家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有利于矿产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提升锡矿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强,但同时,锡矿资源高度集中的矿区所产生的“四矿”问题将会更为突出。
2)原生矿多、砂锡矿少,共、伴生组分多
在我国锡矿资源中,原生锡矿占总储量的90%,而砂锡矿仅占10%。原生锡矿中,锡石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的储量约占总量的80%左右。由于砂锡矿多为露天开采,选矿流程简单,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我国以原生锡矿为主,这也增加了我们开采生产的成本和难度。此外,共、伴生组分多也是我国锡矿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以单一矿产形式出现的锡矿只占12%,作为主矿产的锡矿占全国总储量的66%,作为共伴生组分的锡矿占全国总储量的22%。共生及伴生的矿产包括铜、铅、锌、钨、锑、钼、铋、银、铌、钽、铍、铟、镓、锗、镉,以及铁、硫、砷等。这些共、伴生组分如能回收利用,可拓宽和延长锡矿山的产业链条,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具有巨大的综合利用潜力。我国锡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1)锡矿企业众多但规模不大,以粗放式的生产开发为主,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局面未能形成以云南个旧为例,除了云锡几家大矿山之外,还有140多户非国有矿山企业及依托这些企业生存的众多承包、联营个体采矿者。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资金不足,采选冶技术水平低,综合回收率低;一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片面追求短期利润,采富弃贫现象严重。这都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矿山的服务年限急剧缩短,如广西高峰锡矿的100号矿体,设计开采年限是30年以上,实际上开采不到10年就已进入尾声。各企业各自为战,使得矿山的开发处于无序状态。整个矿区在制定、实施统一的开发规
划上存在严重不足,不单不利于合理地开发现有资源,也给矿区的中长期发展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规模过小的企业不具有太强的市场竞争力,难以应对国际锡矿市场的波动,易造成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和行业内耗,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矿山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问题严重
锡矿矿山开发排出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严重破坏着矿区环境:矿山废水主要来自采矿生产中排出的矿坑水、废石场的雨淋污水和选矿厂排出的洗矿、尾矿废水,这些废水不但污染矿山周围的农田、河流,破坏生态平衡,部分重金属有害物还会通过食物链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在矿山生产中的凿岩和爆破会产生大量的CO、NO、CO2气体和粉尘,有时还会产生SO2等有毒有害气体;此外,矿山采选过程产生的废石尾矿等固体堆积物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还成为破坏环境的新污染源。由于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我国锡矿业曾多次发生重大的地质灾害和安全事故,最典型的莫过于南丹“717”透水事件,而仅云南个旧锡矿区就存在10余处滑坡、泥石流、陷落、地裂等地质灾害。日益恶化的矿山地质环境给矿产开采带来安全隐患,也直接影响到矿区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
3)后备储量不足
尽管我国的锡储量居世界第一,但经过多年的开采,再加上勘查投入不足,许多矿山已进入资源危机时期,部分矿山已经相继闭坑或转产。以云南个旧锡矿区为例,我国最大的锡矿企业—云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办理或正在办理关闭、破产的矿山有11座,占公司原有矿山数的68.8%;而广西大厂的特富矿体—高峰锡矿的服务年限也仅剩下5年。后备储量不足是我国锡矿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
4)开采及冶炼技术落后,综合利用率低
相比国外采选冶工艺设备的高效智能化、机械化和节能化,我国锡矿行业的技术水平总体较为落后。以云锡集团为例,该公司尽管近十几年来加大设备投入,陆续引进
和研制了部分采、选矿自动化设备,并不断改进冶炼工艺,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限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原因,许多新工艺和设备尚未能全面推广应用。而国内大部分中、小矿山的开采和选矿手段仍然十分落后,在低效率高成本的层面上运行。我国锡矿多为共、伴生矿,锡矿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及矿渣中蕴藏着丰富的共、伴生金属矿,但对共、伴生矿的利用还未能形成规模和效益。尾矿大多被用来修库贮尾,没能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造成资源浪费。
5)生产出口多以粗加工或未加工的产品为主,深加工产业发展缓慢,科研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产锡大国,也是锡消费大国。2004年,中国产锡11.7万吨,同时锡消费量达到8.4万吨。我国锡业的产品主要为精锡、焊锡、锡基合金等初级加工产品,品种较少,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作为世界重要的锡出口大国,我国每年也从日本、韩国等国进口大量的深加工锡产品,而其原料则是源自我们国内出口的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只是在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产品市场上依靠资源优势占有一席之地,但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市场,我们要远落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锡矿产业的结构不合理,以技术含量低的粗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条过短,资源优势未能形成产业优势,不利于我国锡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锡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充分发挥我国锡矿的资源优势,以资源调配市场
以大型矿山企业为龙头,通过资源整合等手段,逐步形成行业优势,通过对资源的调配降低市场波动对锡矿企业的影响和风险。近几年以来,锡矿行业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中。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加快资源整合的步伐,加大力度,尽快塑造出一批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来。云南省的新云锡集团即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在云南省政府大力推进企业整合资源、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形势下,云锡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两大优势企业重组为新的云锡集团,成为集研发和加工为一体的世界级稀贵金属提炼及研发生产加工的大企业,在行业内竞争能力大为增强。新的云锡集团在2004年锡产量达4万吨,销售收入40多亿元,产能已雄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发展态势良好。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国内相关企业应紧握资源优势,以市场容量为导向进行开采,保持锡市场产量的稳定,避免出现无序竞争、竞相压价的情况;在销售中建立市场销售信息共享关系,在国际市场销售策略上协同作战,适当地控制销量,形成一定的市场强势,从而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保证我国锡矿行业的良性发展。
2)加强锡矿资源开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综合矿区内各矿床的储量、类型、分布等信息,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应以寻求最优开采率,保持锡矿资源有序、适度开发作为矿区规划的基础,同时顾及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积极改善矿山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以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对锡矿资源进行开发,关闭开采规模过小的矿山。对锡矿资源实行有序开采,对技术难度或开采成本较高的贫矿可先采取战略保护,根据技术、资本和市场状况制定好开发顺序。
3)整顿锡矿业开发秩序,规范锡矿业产权市场
继续完善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大实施力度,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和盗采。进一步加强对探矿权、采矿权的管理,提高透明度,严防违法违规审批等行为。
4)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和找矿力度
锡矿资源储量是决定锡矿企业竞争力的首要因素,积极开展地质勘查和找矿是矿产行业发展的基本。首先要制定资源枯竭矿山的补充勘探规划,努力延长危机矿山的服务年限。在大中型矿山深部和外围坚持找矿,并继续加强成矿区带的矿产勘查和预测。
5)改进采选冶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率
根据各企业的实际状况,逐步改进生产工艺、更新过期和效率低下的设备。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工艺及设备的同时,必须加强自主研发,尽快提高我国锡矿的采选冶技术水平。重视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及尾矿的回收利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可提升矿山的经济效益,拓宽锡矿企业的产业面。
6)调整产业结构,生产经营集约化
锡矿的开发利用应向集约型的生产方
式靠拢,加强科技研发,以资源的深度加工为新起点延长产业链条。锡矿产品的深加工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优化锡矿产业结构,将我国锡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和产业优势。
7)改变思维,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积极学习和汲取先进的矿业管理经验,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短期利益的片面管理思维,逐步采用清洁生产的思想和技术路线对矿山进行开发。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矿山企业的综合效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矿业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语
尽管2004年以来,世界锡市场表现出复苏的迹象,锡产品从供过于求变为供不应求,价格也有所回升,锡矿企业一扫前几年的低迷。但暂时的复苏不能掩盖我国锡矿行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要使整个行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些难题。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积极推动锡矿企业的资源整合和锡矿产业结构调整,整顿锡矿开发秩序和矿业产权交易市场,为锡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健康、良性的发展环境;还要加大地质找勘查投入,重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延长现有矿山的服务年限,为锡矿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资源基础。另一方面,锡矿企业也应把握住国际锡市场的动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开发;改变传统思维,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为目标,加强科研开发,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积极拓宽和占领锡消费领域。只有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
力,我国锡矿业才能更好地面对机遇和挑战,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峻,王汝成等.锡的地球化学[M].南
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1.[2]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世界矿产资源年
评2001-2002[M].北京:地址出版社,2003,155-162.[3] 刘光亮,秦德先,范柱国.云南省锡矿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5(2):9-13.[4] 张岚.浅谈锡价低迷时期我国锡矿业的发展[J].有色金属设计,2003,30(3):1-6.[5] 梁活,董仁生.高峰锡矿现状及可持续
发展对策[J].南方国土资源,2003(3):24-25.[6] 李新冬,黄万抚.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
境影响与防治措施[J].中国钨业,2003,18(3):30-33.[7] 耿文辉,贾国相,蔡宏渊.对广西丹池
锡多金属找矿评价[J].中国矿业,2004,13(2):44-47.[8] 何载福.从全球市场容量看广西有色金
属发展发展战略的定位[J].企业天地,2003(6):22-23.――――――――――――――――――
本工作受中国科学院边缘海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MSGL04-13)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No.40534019)资助.韦栋梁(1981-)男在读博士从事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及基础地质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