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课时教案看不见的爱 试读一页
《看不见的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目标:
1、通过文章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感受母爱的无声与深沉,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环境描写,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上的作用,学习这种表达方法,进行语言的积累。
重点:感悟母爱,进行语言积累。
难点:学习本文表达上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借助重点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不见的爱》。首先,我们复习一下本课的重点词语。(齐读)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推敲词句,在字里行间感受母爱的伟大。
过渡:下面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哪写句子能让你感受到母亲的爱,用笔画下来,画完自己读一读。
学习第一部分:
目标1、师:谁来读一读第一处对母亲的描写。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师:理解得这么好,能不能把这句话读好呢?(读后指导朗读)
师:这句话应该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才能体现出母亲的安详和她对孩子的爱。谁还想读一读这句话(1名)。
师:我们齐读这句话,注意轻一点,慢一点。
目标2、师:从这一段的哪些地方你还能感受到母亲的爱?(学生谈感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和鼓励。
师:我们一齐读这段话。(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4——11自然段写了“我”和母亲的对话,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读)
目标
1、师:谁想和大家交流交流?
A、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师:你是一个有心的孩子,从“轻轻地说”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细心的保护,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B、“别的孩子都这么玩。”
师:让自己的孩子像所有健全的孩子一样过正常的生活,是母亲最朴素的愿望,这句话虽然简单却意味深长,就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吧。
师:还有谁想读?(指名读、齐读)
C、“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师:是呀,母亲的信任就是给予孩子的最大力量,同学们想,当男孩听到母亲这句话时会怎么样?(会变得更自信)
师:你能读出这种信任吗?还有谁能?
师:母亲还告诉孩子“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师:是呀,母亲在意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母亲才这样平静。下面让我们怀着平静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师:多么细心而又坚定的母亲啊!我请一名同学读文中“我”的话,老师读旁白,其他同学读母亲的话,用心体会母亲的平静与坚定。(分角色读对话)
目标
2、师:同学们,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信任、鼓励,同时,也感受到了母亲始终不变的平静、安详,可是作者呢?请同学们看看文中的“我”有什么表现?(怔住、半晌、喃喃、沉默)
师:请同桌之间讨论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呢?
师:是呀,作者被母子俩的举动震惊了,被这平静却又深沉的母爱震憾了,同时被母亲对孩子不变的信任感动了。
师:下面这们再来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小组分角色)
目标
3、师:这段对话除了内容精彩之外,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师:一个是对话可以分段写,一个人的话就一段,知道这样写的好处吗?(条理更清楚)
师:另一个是提示语的位置非常灵活,大家看看这段对话,提示语的位置有几种情况?还有一种,你们知道吗?提示位置不同,什么会发生变化(标点)(板书:
1、分段写对话;
2、提示语和标点;前说:“”中“”说,“”后“”说。省略“”)
师:提示语的位置不同,读起来语气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再读读这段对话,好好体会体会。
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对话的时候,也能够灵活地处理提示语的位置,并准确地使用相应的标点符号。
学习第三部分:
目标
1、过渡:母亲婉言谢绝了我的好意,之后,一切依然如故。
师:母亲婉言谢绝了“我”的好意,之后,一切如故。谁来读一读第13段。(指名读)
师:说说你的体会(学生谈体会)
师:从母亲不变的神态中可以看出她依然相信孩子,谁能带着这种信任读一读这段话。后一个分句语速应该?(慢一点)
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名同学朗读)
师:在母亲的信任和鼓励下,男孩一直不停地打着,站在旁边的“我”慢慢发现„„(引读)
目标
2、师:男孩就这样不断地努力着,摸索着,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可是“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请同学们读一读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样的环境给你什么感受。(美)
师:你能把这句精彩的环境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吗?
师:还有别的感受吗?(宁静)
这段环境描写表面在写景,其实是在写人。暖暖的夜风,蛐蛐的轻唱,疏朗的星星,所有这一切都染上了母爱的色彩,变得那么和谐、温馨,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自己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指2名),齐读。
师:这么美的文字,想背诵下来吗,那怎么才能背得快背得准呢?你们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学生介绍自己的背诵方法)
齐背
目标
3、师:同学们,夜色已经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于是“我”想„„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当“我”在企盼男孩赶紧打中的时候,母子俩仍然在快乐地玩着;当“我”决定放弃的时候,母子俩依然默契地配合着。
师:爱和信任真的可以创造奇迹,当我走出不过,身后传来了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也为这动人的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落实基础,进行词句表达上的积累。
目标
1、师:同学们,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细致、精彩的描写,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积累本,把你喜欢的句段抄写下来。(学生抄写,注意纠正书写姿势)
四、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累了一些精彩的句段,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希望同学们要保持。下面请同学们看板书,回顾这节课,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仅积累了一些精彩句段,学习了一些表达上的方法,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心中装满爱、自信和阳光!
板书:
轻轻 安详 总
递
微笑 关键
看不见的爱
1、分段写对话。
2、提示语和标点。
前说:“”
中“”说,“”
后“”说。
省略“”
第二篇:《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案 试读一页
12《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5、6部分加小标题。4.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教学难点
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讲授法 小组合作法
课前准备
课件 小黑板 作业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检查复习。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2.继续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看视频,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新授
(一)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指名读第五段。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
指导朗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读出老人赞叹、惋惜、悲痛的口气。)齐读第五段。小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二)阅读第六段:
提出阅读要求:
1.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2.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
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段意:雨来靠游泳脱险。)(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自由阅读全文,要求: 1.找出文章的重点段。(第四段)
2.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
(第一段写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段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段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段写老乡们哀悼雨来,是从一个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段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课文的一、二、三、五、六段虽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等。)
三、练习
简要复述: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段内容。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出示第四段的板书内容。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四、总结
课文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作者管桦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小英雄雨来也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几十年来《小英雄雨来》一直被选入全国的语文课本,我妈妈小时候读过,我小时候也读过,现在你们也正在读。像这样的不朽之作老师建议大家课下还要再细读,汲取各个方面的营养。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六、板书
12小英雄雨来
雨来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利用游泳本领,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
第三篇:《地名》课时二教案
《地名》教案(第二课时)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由来,鼓励学生找本地的地图,经过读图的活动,发现地名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地名的文化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一)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二)让学生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三)以“地名”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一)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教学前,师生都应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收集资料,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活动做动员、鼓励和示范,并教学生写好活动计划。
四、课前准备
(一)家乡的地图一幅。
(二)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地名、全国其他地区的地名及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师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一门大学问。今天,老师想趁此机会来开展一次地名游艺会,看看大家对地名了解多少。首先,让你们先猜几个谜语来热热身,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不知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啊?现在看看谁坐的最好,反应又快。
(出示谜语)请看大屏幕:两个胖子合着睡,猜一个城市名。(生:合肥)
真厉害!再来一个:鸡蛋心。猜一个城市名
真聪明!接下来最后猜一个:东、西、北都不通(生:南通)恭喜你们,回答正确。大家在热身活动中顺利过关,不知下面的闯关环节你们是否也能这样轻易过关呢?
(二)闯关环节
1.第一关: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1)(出示)书中谜面猜谜语:
金银铜铁(无锡)倾盆大雨(天水)四季温暖(长春)双喜临门(重庆)风平浪静(宁波、海宁)(2)(出示)补充课外的一些地名谜语,增长见识:
飞流直下三千尺——银川 天无三日晴——贵阳 水边人家——沪 戈壁滩——长沙 夸夸其谈——海口 船出长江口——上海 银河渡口——天津 带枪男子——武汉 相差无几——大同 久雨初晴——贵阳 拆信——开封 春城无处不飞花日——锦州 刚建成的村庄——新乡 萤火虫,亮晶晶——昆明 觉醒了的地方——苏州 一望无际的大地——广州
大家都笑你——齐齐哈尔 不冷不热的地方——温州 2.第二关:找一找诗里的地名。
(1)同学们,在刚才的这些环节中,大家表现都很好,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斗志,来把下面的几道关卡突破,最终到达胜利的顶峰好不好啊?(好)那睁大睁亮你们的眼睛咯,看谁最早找到诗歌中的地名,并能告诉老师那个地名具体在那个省市啊?最好是能把诗句也补全了,现在开始啊,大家做好准备了没?(准备好了)
出示:
①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出自南宋朱熹《春日》一诗。)
后两句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故址在现在的湖北武昌。广陵:现在的江苏扬州。出自唐代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后两句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指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境内,又名梁山。楚江:流经安徽省境内的一段长江,因战国时期为楚国的地域,故取名楚江。出自李白《望天门山》一诗。)后两句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江陵:今属湖北。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后两句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⑤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出自唐王之涣《凉州词》)
前两句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就在敦煌的南湖,因在玉门关之阳而得名。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
前两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后两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西岭:泛指岷山,在四川省成都市以西出自唐杜甫《绝句》)
前两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⑨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江苏镇江。瓜洲:江苏扬州。中山:南京。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
后两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⑩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香炉:指香炉峰,在庐山。出自:李白《望庐山瀑布》)
后两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除了诗歌中含有地名,你们能告诉老师,你还知道含有地名的成语吗?最好是一个成语里面就包含有地名。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虎落平阳,火烧赤壁; 邯郸学步,高阳酒徒; 桂林一枝;洛阳纸贵
3.第三关:命题谜语说城市名
(1)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中山路、北京路、南京路、大同道、成都道、杭州道等。
(2)说出三个以少数民族命名的城市名: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吐鲁番、二连浩特。
(3)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洛阳、贵阳、沈阳、安阳、辽阳、岳阳、衡阳、揭阳、阳西、阳春、信阳、阳江、邵阳、阳泉等。
(4)说出带“州”字的三个城市名:福州、泉州、漳州、温州、苏州、广州、扬州、柳州、兰州、郑州、株洲、赣州、常州、湖州、台州、徽州、凉州、亳州
(5)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珠海、东海、黄海、海口(6)说出三个以数字为首的地名:零陵墓、一平浪、二连、三明、四平、五台、六安、七星台、八达岭、九江(7)说出三个以食品为首的地名:盐城、酒泉、茶陵、蚌埠、谷城、鱼台、枣庄、米脂、乳山等。
(8)说出三个以动物为首的地名:龙泉、虎林、鹿港、鹰潭、狼山、鸡西、鹤岗等。
(9)说出三个以花果树木为首的地名:兰溪、梨树、桃源、荔枝、榆次、莲花、梅县、柳州、桐芦等。
(三)小结
1.同学们,闯了这么多关卡,相信你们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了吧,地名的相关文化内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有谁能告诉老师,你们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呢?我是小记者,想采访我们这些学习的主人,今天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感到最得意的是什么?
2.通过活动,我们又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喜欢吗?语文活动就是这么精彩,这么有趣。
3.摘录今天的收获。
第四篇:詹天佑二课时教案1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詹天佑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理解詹天佑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詹天佑。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来介绍一下詹天佑?
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
师:(板书:杰出 爱国)提问: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按课文内容用排比句说话。
在„„情况下,在„„情况下,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在„„情况下,(在清政府无能,国内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在自然环境非常险恶的情况下,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师板书:阻挠、要挟、嘲笑。
师问: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生:詹天佑是一个爱国的人。
师:有句话可能大家都知道“没有金刚钻,就不揽这瓷器活儿”,现在詹天佑揽下了这瓷器活,可见——
生异口同声地说:“他有金刚钻!”
师:那么詹天佑的金刚钻到底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完成京张铁路这件瓷器活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细读第三部分(4、5、6自然段)。
1.大声朗读课文第4、5、6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选取了铁路施工过程中哪几件典型事例来写的?你能不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读书,讨论,找一个学生到前边板书: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2.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分别用“______”、“~~~~~~”“~~~~~~”在书上标出。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第四自然段读,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生交流汇报: ①说的:詹天佑经常勉励工程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詹天佑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师: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生答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请女同学读 女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请男同学读
男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詹天佑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②做的:
生答:“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师:每次读这段话,老师总是非常感动,我也想通过朗读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投入地范读)。听老师读这段话时,同学们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
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环境十分恶劣。
师: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
生: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
师:是啊,我们仿佛看到,看到他风沙中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油灯下布满血丝的眼睛。请大家脑子里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入情入境地读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
生:(自由练读刚才体会的句子,再指名读。)师:那么,遇到困难,詹天佑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想的: 生:“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句话,读出詹天佑的爱国精神。3.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面对崇山峻岭的地形,詹天佑是如何开凿隧道的呢?(出示沙子)这个“沙山”就是居庸关,一会还要变成八达岭和青龙桥附近的陡坡,下面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看看詹天佑是如何开凿居庸关隧道的,谁读得认真,一会就请谁当小工程师,到前面来开凿隧道。生自由读课文
指一个学生到前面演示“两端向中间凿进法”,教师这时充当记者:京张铁路不是一条寻常的铁路,它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关注着京张铁路的进展。我现在就来到了京张铁路的施工现场,我们可以看到,铁路已经进展到居庸关隧道阶段,我们的总工程师詹天佑先生正带领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
采访詹天佑:总工程师先生,您采用什么方法开凿居庸关隧道呢?(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您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呢?(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缩短工期)您就不担心如果隧道在中间错开了,没有挖通,那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您在施工前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吗,您是怎么解决的?(我们提前已经考虑到了,所以我们在勘测线路的时候,在计算和测量的时候要求非常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所以你所担心的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出现的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开凿八达岭隧道的“中部凿井法”,在这一环节适时地让学生把示意图画到黑板上。
师:你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了詹天佑高超的才能和技术,以及大胆创新的精神。4.学习第六自然段
现在,这座“沙山”又成了青龙桥附近的陡坡。我指着“陡坡”问:“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不是走弯路了吗?”大家抢着答:“坡太陡,火车根本上不去,‘人’字形路减小了坡度。”我又问:“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涉及这个减小坡度的道理?”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叫道:“《挑山工》!”“对了,挑山工上山走的是折尺形线路,就是为了减小坡度。又如环山公路的设计也是为了减小汽车上山坡度,骑自行车上山走‘之’字形线路也是同样道理。”我说。然后让“小工程师”在“坡”上架设“人”字形线路,学生争先恐后地上来用铅笔或尺子“架铁路”。
“人”字形铁路修好了。“谁来当火车司机,开火车?”我问。“我来,我来!”学生兴致勃勃。“火车司机”用一支圆珠笔或一支粉笔当火车,先做了“车头”“车尾”的标记,就开始“开火车”了。“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火车司机”边演示边讲解。师: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请个别学生回答
(是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
师:前面我们说“没有金刚钻,不揽这瓷器活”,课文学到这儿,谁能来说说詹天佑的金刚钻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也就是在问詹天佑最后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总结概括,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满腔的爱国情怀,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干,勇于创新的精神,身先士卒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等)
师:有了这么厉害的金刚钻,京张铁路这件瓷器活还怕完不成吗?(不怕)对,詹天佑最后不但完成了,而且完成得相当漂亮,请大家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学习第四段
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怎样? 生1:很激动!生2:很兴奋!生3:很自豪!
师:是啊,读了这一段,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无比激动,无比振奋,无比自豪!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京张铁路竣工的那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扬眉吐气,奔走相告!让我们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地再读这一段话。生:齐读最后一段。师:什么是“赞叹不已”?外宾们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会怎样赞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师:京张铁路默默无言,但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中国有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班的同学中也一定有像詹天佑一样的仁人志士活跃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国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坚信,你能行!同学们,有信心吗? 板书设计
7、詹天佑
阻挠 勘测线路
杰出 要挟→毅然接受→ 开凿隧道→提前竣工
爱国 嘲笑 设计线路 布置作业
1、请你替清朝的皇帝拟一道圣旨,就詹天佑所作的伟大贡献进行嘉奖。
2、搜集我国铁路建设方面的新成就,与同学们交流,感受我国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第五篇:第一和二课时教案
6《梅花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刘集办事处魏庄小学:杨国超
教材简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归侨女作家陈慧瑛的作品。作者从小在新加坡(文中称作星岛)长大,颇受外祖父洪镜湖老先生的影响。洪镜湖先生,是晚清时候的一个举人,后来下南洋做生意,之后定居新加坡。但他一直保留着一些中国文人的许多气质,自幼饱读诗书,能书善画,喜欢古玩等,尤其是爱梅赠梅这档事,让作者难以忘怀,甚至影响终生。作者回忆外祖父身前的五件小事,讲述了外祖父思乡落泪和托梅寄情的故事,反映了外祖父虽然飘泊他乡但心眷祖国的赤子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外祖父的深深思念和赞誉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揣摩课文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的句子和句子中的关键词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
情。
(2)学生自学和查找资料来了解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质疑中解疑 启发中探究 朗读中感悟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咱妹妹化的诗文、佳句以及中华有气节的人物资料。
2、了解梅花的特点。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师:板书“魂”字,让学生对这个字的音、形、意质疑让学生认识这个字。(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魂”字意思是:迷信的人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师:板书“梅花魂”,这的“魂"还是刚才的意思吗?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提要求:(1)注意找出课文里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笔圈出来。
(2)边听边想象文章所描写的情景,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外祖父(洪镜湖)的哪几件事?
三、合作、探究、交流
1、学生交流
2、教师指导
3、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讲解:课文这种按回忆部分和非回忆部分的写法将课文分成首位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然后让学生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之间的联系。
过渡:从这五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爱梅花,思念家乡的人)
四、吟诗颂词——落思乡之泪。
1.请同学们找出外祖父第一次落泪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看看那些字眼最能触动外祖父的心,让他悄然落泪?
2.课件出示:
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滚在我的腮边、手背。
3.(指名读、齐读后)这些诗句都写了什么,竟能让外祖父落泪?
①出示PPT三首诗:
所有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诗句?(是的,这些都是写思念家乡,思念的亲人诗句,都是写乡思,乡愁!)
②作为中国人的外祖父,此时身在他乡,所以,每当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就钩起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凄然泪下。
小结过渡:外祖父教“我”读诗,借读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思想的熏陶,他不光对我的思想进行熏陶,对我的错误行动也进行了管教。
五、“爱梅”——质疑
1、从课文中那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为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有不少古玩,我......不甚在意。唯独......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比小心弄脏墨梅图,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A:体会外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态
B:集体读、指名读感受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C;“清白”和“玷污”是什么意思?
D:爷爷是让妈妈管较好我不让弄脏墨梅图的行为还是思想呢?从何而知?
小结:外祖父这么爱梅花,是单单爱梅花这种花吗?还是爱梅花的精神?还是想借梅花来表达点什么?留着下一节课深入学习。
六、板书设计: 6梅 花 魂
爱 更爱
外祖父 —— 梅花—— 祖国
6《梅花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抓住三次落泪,品味语言;
2.深切体会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情怀;
3.领悟梅花魂的深层涵义——赤子魂、中国心。
重点和难点: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品味语言,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恋国情怀,领悟赤子魂。
学情分析:
这么深层的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较难。年幼的陈慧瑛不懂外祖父,十来岁的小学生能够读懂外祖父吗?所以学生疑虑重重。并且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对有气节的人物了解也甚少,教师只有丰富画面,丰富情感感染学生。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有关梅花的图片和诗文以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 教学方法:质疑中解疑 启发中探究 朗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常举动)
2、过渡: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质疑很好,如果能在质疑中解决问题会更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归结在课文的一段话中,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一定会解决掉这个问题。从对课文中有关外祖父的五件事的回忆,引入质疑。(外祖父为何有这些异
二、读文找“魂”
1、2、学生读书,思考,圈画。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
预设一:学生说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就引入学生抓重点句、重点词“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总让我想起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顺势体会外祖父和梅花有什么关系,看到的不只是梅花而是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预设二:学生说课文的第13自然段,用PPT课件出示此段,让学生朗读、思考体会,写了几层意思。每层是什么意思。
三、感知、悟“魂”
A:知梅花之“魂”
(1)学生读句子,谈体会,教师用课件展示梅花精神的图片。
(2)这些特点就使我们想到王安石的《梅花》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让学生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3)这些句子透露出梅花的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坚强不屈的特点(秉性),所以我们用坚强的语气说“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梅花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外公喜欢梅花。
小结:外公喜欢梅花,就是喜欢„„„„„„„„„„„„„„„。
B:悟民族之“魂”
(1)用PPT 课件呈现“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她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读到这话时,作者把有气节的人和梅花连在一起。
(2)他们这些人到底有什么什么样的特点?
小结:外公赞颂梅花,就是赞颂——————————。
C:赞梅花之“魂”
(1)教师用PPT课件展示梅花图片并伴《红梅赞》来了解江姐的名族气节。
(2)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阅读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有这种精神的人。(什么样的谁)
纯洁高尚的赵一曼 宁死不屈的刘胡兰 纹丝不动的邱少云..........(3)这些人就如这梅花一样“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折节。”同学们再用这样的感情在读一边。
四、解梅花之“魂”
1、学到这里同学们能把开始外祖父“三哭二送”的疑惑解开了吗?
(1)读诗落泪要抓住诗眼(思、归、愁)来理解。
(2)能脏墨梅图,外祖父说是玷污墨梅图。莺儿到底玷污的是什么?所以外祖父有什么样的神态、语言、动作。
(3)外公为什么送我墨梅图和梅花手绢。(4)..........五、深化情感,总结全文
1、大客轮开了,外祖父望着客轮越走越远,这位满头银发的华侨老人感慨万千此时他会说写什么,请同学们写下来。
2、我们感动的是外公的那颗中国心、爱国心。其实不只是外公,还有很多海外游子都一样,你比如1984年香港还没有回归祖国是,香港的著名歌手张明敏就唱出了感动人心的《我的中国心》并用歌声伴奏结束。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梅 中国心 外祖父 —— 花 魂
爱国心 爱梅花—— 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