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永定县汤湖学校
邱育增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之一”。这句话如果在几年前听到,我们也许是不太在意,甚至怀疑。但是我们现在却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青少年学生现在常常把竞争看成是重要的品质和手段,而忽略了合作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竞争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生存本领,那么合作则是现代社会更为重要、更需要学习和养成的生存本领,是人际和谐共处的基础。如何让学生更真诚地合作,更和睦地相处,已经日益成为非常重的教育课题。基于此,新课程强调交往、互动、共识、共享、共进式的学习,倡导合作化的学习方式,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本文就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浅谈几点认识,请同行们给予批评和指正。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
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多年来,根据这种基本理论试从以下多方面努力,推进合作学习。
1.面向全体: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视“尖子生”,忽视“中间生”,冷落“后进生”的现象。合作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都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使人人都能学懂、学会,从而达到面向全体。
2.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集体主义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通过参与、合作、互助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地发展。
3.主动发展: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促进学生生动
活动且主动全面的发展,合作学习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通过因材施教,分流达成,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自主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发展”与“差异发展”的目的,较好地协调了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合作学习的方法
目前,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还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理解上,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当然这种说法从“合作”的本意出发,抓住了合作学习的外在特征。但是如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成是几个人凑在一起,就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方式,那么这种理解是比较肤浅的,自然没能抓住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而已。实际上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1.小组游戏竞赛法;2.切块拼接法(交错学习法);3.共同学习法;4.小组调查法;5.成绩分练法;6.小组辅助个别学习;7.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8.思考——配对——分享法;9.大脑动脑筋法。下面略讲几种方法:
1.小组游戏竞赛法: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创设的合作学习方法中最早的一种。在竞赛中,学生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学生们在3人组成的“竞争桌”旁进行竞赛,竞争对手是过去的学业成绩方面有相似记录的同学。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分四个环节进行,102
即教师全班授课,小组学习,教学竞赛,成绩评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主要作用在于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保证所有成员都学会教师讲授的内容,为每周举行的教学竞赛做准备。比赛时按原有的学习水平抽取各小组能力同质的学生,代表各自的学习小组参加游戏竞赛,每个成员都给小组积分,比赛后按各小组成员积分所得总成绩进行表彰。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第19章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便可采取这各方法。
2.共同学习法:是由明尼苏达大学的约翰逊兄弟等人研究开发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在由4—5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共同学习,完成某一任务,小组共交一份作业,依小组的成绩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一方法强调小组进行共同活动、讨论,以促进小组得高分。如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四节“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
3.小组调查法:是由以色列特拉维大学的沙伦夫妇创设的,是一项普通课堂组织计划。学生们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在这一方法中,学生们组成2—6人小组。在从整个班级都学习的单元中选出一个小课题之后,各小组再将小课题分割成个人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并开展必需的活动以准备小组报告。最后,各个小组做一下介绍或展览,向全班交流他们的发现。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的第24章第四节“家居环境与健康”可采用这种方法。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的成效离不开集体授课的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学生个人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中的集体讲授是经过师生合作设计的,它清晰地告诉学生每个单元或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的具体要求,时间短,密度高,起到统领课堂或整个单元学习的作用,有较强的启发探究价值。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阶段:就是要明确任务,有三种方式:(1)学生自己发挥并提出知识难点。(2)在重点或难点知识中筛选。
(3)残缺引思,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
根据以上三种方式的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学生质疑的问题较难,老师可精心设计、引导,无论是重点、难点部分,还是“残缺部分”,既可以是教学内容中的细节,也可以是教学内容中的精要。此阶段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产生内心需要,促使形成对学生目标的认识及个人见解起了重要作用。
2.实施阶段:分课内、课外、小组进行实施,其方式有:(1)检查式,学生常用于预、复习阶段,多采用读一读,写一写,算一算,默一默的方法。(2)讨论式:常用于质疑解难,交流反馈,延伸拓展。多采用一人做中心发言,大家补充,由组长归纳,或由组长分配,大家分别完成任务的一部分,最后
组长归纳总结。(3)表现式:常用于巩固、联想、练习、展示时,多采用创造、表演、演讲等方式。以上这些都属于组内合作,通过组内交流,可使学生更多地参与;通过组内启发,可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全组共同认识成果,通过组内帮助,又可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合作能促进学生养成更多的合作精神,为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另外,实施阶段还有一种组际交流,其方式有:(1)推派式:指定专人汇报,或组内成员轮流担任。(2)随机式:按座位号随机指名汇报。(3)车轮式:先由组内一人发言,然后组内其他成员作补充,或是对其他小组自发地进行补充、提高。通过这种组际交流,可让更多的学生有了“代表集体”的机会,通过组际启发,还能将小组共同认识转化为全班的认识成果,通过组际同学互助,还可纠正小组的全局性错误,通过组际竞争,也可促进小组深化讨论。
3.评价阶段:主要是集体性评价,可采用自评或互评。“自评”是学生自我评价;“互评”是要求组内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又包括组际之间的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判断学习结果的正误,学习方法是否选择得当。通过此阶段可让小组成员明确,讨论得出的结果属于集体的结果,每个学生拥有分享权,受到肯定的是整个小组学习的成功,而非谋一名成员,旨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己努力学习并帮助他人学习的双重责任感以
及锻炼学生对评价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反思
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当然,开展合作学习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其中外显与内隐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此为课堂时间很难把握,教学设计及安排难度较大,生物探究合作材料的收集较难,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建立较难,合作学习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的吗?是不是没有了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就不能称其为有创新的课堂、符合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这些都需要再实践、探索。
第二篇: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土门中学 张秀玲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得到强化。
一、如何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1.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工。
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若干小组,可以是班级的自然小组,也可以是按英语教学的需要分成的小组,或是开放式小组—— 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分组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成员的学习成绩、性别、性格、能力、智力差异等因素,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随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协助。
每组成员均有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建组做到相对平衡、自愿与调整结合,英语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其中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组织和示范带头作用。
2.合作准备课前发言 传统的轮流制容易使活动流于形式,为了使Free talk内容丰富多彩,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话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让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学生或小组组员集体表演等形式进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
3.合作预习新课 教师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预习课文或对话,包括查字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思考问题,提出置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经小组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
4.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整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情况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学要将班级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针对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在导入对话或课文后,笔者经常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某一语言结构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学“making suggestions”这一日常交际用语时,我让学生归纳总结提出建议的句子及其回答方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经过小组讨论后发现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回答也有很多种。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句型中动词的形式。学生对于经过自己思考归纳出的知识印象更深,记忆更牢。
5.课后小组学习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优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6.设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我们不仅要注意合作的时机,合作的时间长短,还要设立有序的合作常规。我觉得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课后的练习,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中可以显示各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我们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不断向他们灌输 “ 合作教学 ” 的思想,并且向学生传授 “ 合作 ” 的技能,尽量做到要求具体明确,指令清楚,使学生具备 “ 合作 ” 的思想和技能,为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标准,把学生个人记分改为学习小组记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做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1.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它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涉及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从而构成了动态因素互动的立体交流网络。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这种互动方式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个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地发挥。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能力分组,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组内的每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捍卫为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3.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满足需要的机会和形式。“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的建立,给学生提供了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生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合作交流学习小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合理进行合作交流小组成员的搭配.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组建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能够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三、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在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要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是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四、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首先,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教师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群体中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预测.教师要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再次,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引导每个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与探索.
第四篇: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张彦江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再也不能只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教育是非常注重师道尊严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讲,学生死学,从学生踏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除了被动地接受知识别无选择,这种教育从小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组合作学习使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要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场所。这种学习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锻炼机会,也给学生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倾听的单一模式,而是平等交流与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新景象。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满足心灵需求,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归属感是一种强大的动因。当一个成年人认为自己在所处的生活圈里是有意义的一员时,就是对自己感到满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也有这种归属感的要求,要求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那么,传统的课堂是否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呢?回答是否定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遵照传统的教室布局、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连课桌椅也一律按照“秧田式”进行摆放。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这种课堂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于是,厌学就成了个别学生的必然选择。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与活力,为学生创造了与教师、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温情与友爱,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真正体验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导入新课时是这样入手的:“同学们昨天调查了绿色食品加工厂的叔叔阿姨们是怎样算帐的,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算得那么快?发现秘密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求其中奥妙的强烈愿望被点燃了,开始窃窃私语。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全班小组讨论,交流课前调查的结果。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也就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要求。
三、注重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就传统的课堂教学发出感言:“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得可怜!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打瞌睡的现象司空见惯。而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通过师生角色的转换,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师生、生生的多渠道互动交流把大部分学生从旁观者、配角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以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普遍动脑动口,广泛交流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平台。那么如何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呢?我认为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小组搭配应是精心安排而不是放任自流。小组搭配得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人人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人人尝试成功的快乐。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各层次学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其次,在组内安排后进生优先发言,让他们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要求后进生学会倾听,听完再动手操作,认真分析;第四,教师巡视指导时,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后进生的学习操作活动上,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四、加强情感交流,培养个体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之间的合作。所以千万不可忽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传统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孤立于群体之外,无法更好的培养出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他们必须同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我想,这里的“共甘苦”正是合作的真谛。合作学习作为学习的组织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在集体中生存与学习。同时,合作学习是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强调组内合作,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形成组间的明争暗赛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不断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组内合作及与其他组的竞争中,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互助意识;既达到了学生个体在与群体交往中发展自我的目的,又培养了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
五、注重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合作学习应以解决开放的,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问题为中心。这种问题能打破学生认识结构的原有平衡,激起积极思维的浪花,有效地营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如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或老师自己不能呈示给学生这样的问题,合作就没有展开的前提。在一节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运用,而是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相连的。因此恰当地把握合作交流的机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的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发生分歧时,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时,遇到开放性比较强的问题时„„此时,小组合作学习最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之,教育发展到了今天,学生的思维再也不能被禁锢了。我们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其最终目标在于求得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而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共同做事,养成尊重他人、乐于跟他人合作的态度。因此,教师应加快自身角色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领人,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人格的,富有创造精神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代新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希望的:“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第五篇: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传统的教育老师为主的倒灌式教学方式,开始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而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好的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分层合作教学在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明显。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加强,同时对于学生自身特点的发展和对知识点的吸收,都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分层合作 分组教学 初中生物
一、分层合作教学和分组实验教学的含义
(一)分层合作教学
所谓的分层,就是所谓的区分层次;而合作就是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分层合作教学其实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能力和掌握知识以及每个学生的潜力将学生科学的进行分区,同时让这些已经分好的各个区域小组,担任不同的角色,来共同完成整个教学工作。
分层合作教学能够科学的展开,就必须要老师对于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只有对每个学生都有深入和细致的了解,才能做到科学的分层,同时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而科学的分层合作教学让所有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对于学生自身潜力的开发和自身能力的完全展现都有着极其有利的作用。
(二)分组实验教学
分组,大家都知道,就是将固定人数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就是一个小组,而分组实验就是将这些人数分成小组后进行共同实验。而在分层合作教学下的分组实验教学,其实就是在已经科学的分层之后进行每个层次中的分小组,而这时候的分小组就不再跟分层一样去看同一层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或者学习能力了,而是要根据其中学生各自的性格、自身所具备的领导和动手能力还进行分组,然后将分层中条件较好的学生均匀的和一些条件不好的学生在分组之后进行小组合作,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从而发挥自己作用的基础上,都可以更好的完成实验效果。
二、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的分层合作,其实就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方案,就是根据学生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潜力,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激发其潜力。
(一)科学的分层合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
在分层合作教学的含义中,我们都了解到了,分层合作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生物实验中去,同时,由于分层结合的是他们各自的潜力以及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所以,他可以根据这些让学生在生物分组实验中做不同的学习任务,这不仅仅能够更好的展示每个学生的潜力和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在其心理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这样就会提高整个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效率,从而提高其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自身潜力的开发。
(二)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初中教育过程中,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进行科学的分层合作教学,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因为分层合作教学是老师在深入了解学生之后对其进行学习指引,而具体的生物实验过程中,都是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来进行操作,这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摆脱了传统的老师做实验学生看的窘象。
三、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科学多层次结合,显现个人价值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运用分层合作的方法,其实质其实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加到实验过程中去。而在分层合作下的分组实验教学,通常情况下都是将一个最好的学生和一个最差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里,其他学习中等的均匀分配在每个小组中,这样让最好和最差的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一方面可以让最差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到具体的生物实验方法和步骤,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帮助每个学生去展现自己在生物实验过程中的作用。
(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分层合作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是很多的,而一个人是很难完成实验的,通常情况下也只有合作实验才能更好的完成实验要求。老师将所有同学都进行分组,然后给他们一个实验要求,而这些学生就会根据同一个实验要求进行实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共同利益,只有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达到自己所操作步骤的要求,才能算是实验的完成。这样,为了完成这个实验,小组内水平能力较好的同学就会对较差的同学进行指导,而实力差的同学通常情况下也会因为小组荣誉而接受并且认真对待,这样不仅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更好的去了解和学习。于此同时,整个小组的学生都可以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在完成实验后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一些成功或者失败的实验过程,都可以为学生下一次实验的成功做一个好的铺垫,也就是取长补短。
(三)实验结果评价的分层
一般情况下,每次实验的结束,老师都会进行具体的评价分析,而造成实验效果和后果不同的因素有很多,许多步骤上的偏差都会造成最终结果的偏差,而进行分层次的进行评价,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细致的学习过程,因为它通常可以强调到个人,对于个人生物实验水平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小组内进行分层评价之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可以更好的激发每个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好胜意识,对于其学习能力的激发也是一种方式。同时加上老师适当的鼓励,就可以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的提成和进步,假如出现那些不愿意帮助同学的学生,老师适当的给予批评,有助于增加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差学生的鼓励则有助于其自身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老师也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相互的相互评价,让这个生物实验课堂越来越灵活。
四、结语
生物是一个实验性特别强的科目,尤其是初中生物,可以说在整个生物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在初中生物实验过程中将分层合作教学不断的实践和加强,对于每个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团队精神的增强,以及老师因材施教方案的施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裕东.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J].中国教育品牌在线,2003,(09).[2]刘敏.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01).[3]王波.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J].教师,2014,(14).[4]秦谈顺.如何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得更好[N].吕梁日报,2010.(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