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追求作文教学高境界(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3:0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追求作文教学高境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追求作文教学高境界》。

第一篇: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追求作文教学高境界

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建立新教学体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论和强劲的态势冲击着中国的基础教育,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从这些全新教育理念出发,我们必须在许多方面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根据近期《中学语文教学》对重点中学一线语文老师的调查得知,当前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应是作文教学的改革。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写作能力也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依据。然而,长久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积重难返的实际处境。已然很多中学老师把写作看的可有可无、可轻可重,学生则是昏昏然的混到大学。因此我们可以说“作文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有识之士提出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道统一”、“学思统一”,体现“开放性”与“整体性”的“大语文教学观”。但如果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大语文教学观所达到的”文道统一、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问思辨结合、重视文字、重视读写” 等六大目标在内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其出发点与最终要实现的育人目标和中学作文教学的“培养学生基本写作能力,并促进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丰富学生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趣味”的目标二者的一致性与重合性。另外,“大语文教学观”本身也指出,语文教学中的重教轻学、重知轻感、重左(左脑)轻右(右脑)、重内轻外的偏向也只有在全面的听说读写教学中才能得到彻底纠正。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教学应建立“大作文教学观”,通过改革传统中学写作教学来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先锋和基础,以此为突破口来带动和实现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原国家教委基教司编著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一书指出,中学的素质结构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的素质结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贯通。素质教育必须从整体入手,全面培养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针对此,“大作文教学观”必须从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出发,建立新型合理的“大作文教学体系”,制定正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时代和历史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具有实博专新的知识结构以及涵盖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较高能力水平,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这是宏观上“大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微观上则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圆满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树立新的中学作文教学观念。

据此,笔者认为“大作文教学观”应有自己全新的教学体制和教学内容,并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其培养具有创新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新型复合人才的目标。这主要体现在一下四点:

1、针对传统封闭型、僵死型的作文教学在培养目标上的弊端,“大作文教学观”坚持全面育人。“大作文教学观”要求把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一切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自然、社会科学列入到写作教学中来,适应时代的要求,把培养广大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化视野、综合素质、应用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解决好“读书与做人”、“写作与育人”、“文道统一”的问题,这一方面会使学生作文水平有质的提高,写作时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写作立场,也有丰富的写作内容与详实的写作事例,另一方面也能真正使学生在德育、美育、智育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教什么呢?根据当然是课程标准。但遗憾的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没有“教学内容”的专门章节,我们可以分析其他相关章节从中间接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的第8条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后,在后面的“阶段目标”中对每个学段都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理想的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理想的语文教学环境。而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语文学习的时间不能保证,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几乎没有,阅读量远远不够甚至认真阅读语文教材也不能保证,尤其可怕的是没有自由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脑子里充斥的都是考试和成绩。这毫无疑问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首当其冲的是对写作的伤害。

2、针对现行中小学作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的弊端,“大作文教学观”主张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实用性、科学性与训练性,此外也要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现行的作文教学仍有部分内容脱离了语言发展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缺乏社会性。“大作文教学观”提出了如前所述的宏观上综合多种不同科学体系的广义作文教学,微观上则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个更高层次上的思、用的作文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求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际与未来社会应用需要出发,建立科学全面的作文训练体系。培养学生适应多种写作能力为序的训练体系和符合学生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为序的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怎样提高的?它不是老师讲出来,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许多基本功都是从多读多写来练。”“要多写,越写越熟,熟极了,才能随心所欲。”所以,在教学中如果只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这样的任务是远远这够,我们应该创造一切让学生练笔的机会,除了有计划、成系列的大作文练习,还要结合学习的课文,多作一些机动灵活、活泼简单的小练笔,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于动笔”的习惯,如写日记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了,想学不好作文都难了。

3、针对传统封闭单一的作文教学在教学渠道上的弊端,“大作文教学”要求建立开放的宏观的完整的作文教学结构,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三十年代即已提出的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语言与写作学习途径接通,形式拥有多渠道、培养多种素质、服务于多种需求的作文教学,将认知、写作、思考三者协调组合,建立立体化的中学作文教学结构:把学生放入“生活即文章”“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天地中去——创设情景教学。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窄小,天天类似的生活麻痹了学生应有的观察力,加上过重的作业负担蒙蔽了学生的眼睛,窘息学生的想象的空间和心灵的触觉,为此,老师应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不断的提示并强化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并让这些情境生成无数细微的画面,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成为他观察、思考的参照物或者材料,更多的时候,是把学生的一些生活情境通过综合取舍,形成新的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指导学生写作,成为作文的题材和指导学生做人的范例。

4、针对封闭单一狭小的传统作文教学在教学方法的弊端,“大作文教学观”要求在启发式原则指导下,把各种科学教学方法与内容按最佳方式选配起来,着力培养学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作文观,提高其作文能力,构筑课内课外相组合,教师、学生、书本、环境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方式。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多作生活练笔:首先让学生写一句话,把生活中有感触的内容用一句话写下来,只要是有感而写,不在长短,实在没有感受,可以收集听到的精彩的一句话。不断总结,提出新的要求,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时记下一瞬间的灵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

因此,在具体的大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必须从细小的教学方式改革做起,着重处理好写作能力和读写能力训练与听说等其他能力训练之间的结合。利用课文学习作文:课本的文章既是学生学习的范文,通过它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又提供了练习材料。向课文学习,做到读写结合,既密切了读写的联系,又充分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做到读写相长,不断提高。课文选材广泛,寓意深刻,对学生作文的启示和引导是各方面的。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很多写作经验是不可复制的,甚至对于同一个写作主体都是不可重复的,因此照搬别人的写作经验,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它不像数理化等学科,有很多的定理和方法大家都可以采用。而在写作领域,重复再现的东西却常常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写作经验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必须在自己的写作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把写作经验的形成当做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学生写作经验的形成。采用单纯应试式的写作训练并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也不能有效提高考试成绩。

我的大作文教学观的含义就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作文教学,将作文教学与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为作文教学创造有利条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写作能力,从而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第二篇:追求生动自然的教学境界

追 求 生 动 自 然 的 教 学 境 界

安徽省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 hong88

【摘要】:要达到生动自然的教学境界,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而只有通过“读”,以内养外,教师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上巧妙引导,使“学生是主体”不再是空话,理想的教学境界自然而然得以呈现。

【关键词】:教师 主导 生动自然 “读” 厚积薄发

一、教师主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时下有一流行的观点:既然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学习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是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平等‛的合作者、参与者,而不能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安徽选手汤国来老师,以其参赛获奖课文《将进酒》为例,坦言‚新课堂需要教师预设、调控学习目标‛。专家则点评汤老师是‚力图引导学生将全部的精神投进李白的精神世界‛。实践证明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教师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请注意教师的角色定位: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和传统的‚主导地位‛异曲同工,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不好。但要注意不能和‚教师中心‛相混淆,‚教师中心‛和‚教师主导‛是两种本质不同的做法。前者是目中无‚人‛,一切以教师自己为出发点,学生的一切活动服从于教师的需要,学生的一切思想服从于教师的观点。后者恰恰相反,教师的一切活动以学生为根本,教师不用一己的观点规范、制约学生,而是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解读和表达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用传统的文化观点来解释,前者是追求‚同‛,后者是追求‚和‛。我们追求的理应是‚和‛,是师生的和谐统一,是生动自然的教学境界。

有的教师似乎是怕教师主导地位一旦体现充分,就会冲淡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似乎任何方向性的引导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侵犯,都是对学生个性张扬的蔑视。貌似新潮,实则有害。因为师生间的人格平等决不意味着知识、能力的平等,学生语文学习效益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正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合理发挥。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生动描述,但我们绝不能做简单机械的浅层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是在教师合理引导、适时点拨之下的精神自主、思维自主,而非行为上的随性、散漫;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应该是建立在精神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相互启发与切磋,而不仅仅是‚四人小组‛的热热闹闹的讨论。

摒弃形而上的东西,追求本质上的理念的革新,才是语文教学努力追求的目标。

二、生动自然,艺术创造理想境界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大多用于教育上,而课堂教学同样适用。能否呈现生动自然的教学境界,关键在于一位

‚今日不幸福‛想明日‚做幸福的人‛联想到古人今人向往自然,追求自由是由于‚他们都有对现实生存环境的或不满意或不满足。‛

在学生理性思考渐入佳境时,再次利用所学毛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过渡,学生油然而生表达的冲动,‚站读‛名著,精神自主,谈出了自己的‚心中楼阁‛。

一位优秀的老师,首先就是一位出色的主持人,引领全场融入民主科学的阳光氛围,课堂才会真正的灵动起来。

三、以内养外,厚积薄发

进入教室的一刹那,登上讲台的一瞬间,似乎都有足够的氛围使教师产生主角的意向,然而事实上,很多教师缺乏足够的自信。如何有效引导?行云流水般动态自然的教学境界如何呈现?

‚艺高‛才‚胆大‛,‚厚积‛方能‚薄发‛。‚内养‛到一定的程度,教师的匠心才会不着痕迹,巧妙‚溶解‛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学科从来都要求从教者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时代也要求我们有与时俱进的意识。爱因斯坦说得好:‚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我们没有理由不善加利用业余时间,提高素养,完善自己。

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对画家如此,对教师亦然。语文老师首先是个‚杂家‛,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时事政治、文学名著、生活话题,无一不可读,无一不可用,它们是教学之源,智慧之泉。还要有意识地多读教育理论。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才能从教育的高度来观照语文教学。

第三篇:不断追求教学的新境界

一、《品德与社会》教材特点

(一)结构框架:主题板块相对独立,同心圆交叉递进。

1.安排合理的梯度,相同内容虽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根据儿童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的实际,以他们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采用跨学科、融会综合的编写模式。

(二)教材倾向:凸现爱心、责任感教育

1.无论从小学生的情感特点、还是个体品德心理形成的过程看,儿童爱心和责任感的发育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人生的积极态度必以向善和向上情感为依托,公民意识的形成则与个体责任感相辅相成。(对家乡的责任感)

2.作为情感教育,个体的感受和体验非常重要。为此,教材设置大量“爱与被爱”的情景讨论,以及可操作的活动,在呈现上,我们还力图使之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教材内容:选择儿童生活事件和情景化材料

1.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选材的直接依据,适当拓展。

2.在标准的框架内选取相应的儿童生活事件,梳理学生三到六年级成长、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难题、道德冲突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困惑,使内容标准生活化、情景化。

3.内容选择上并不是将儿童生活简单翻版,具有既源于生活,又高于(引导)生活的特点。

4.教材的内容涉及诸多领域,题材广泛,主题多元。

5.在教材内容安排上亦有一定的弹性,给学生和教师留有发挥创造的空间。

(四)教材呈现: 小切口、层层深入;重践行,图文并茂

1.针对学习对象从童年中期向少年期过渡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材内容呈现,通常采取小切口,层层深入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

2.为贴近儿童生活,教材努力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为学生喜闻乐见。

(五)教材衔接 :通盘考虑、整体把握

1.两门课程属于同一类综合课程。各年龄段儿童生活的领域虽然会不断扩大,但基本领域却是相同的。

2.注重二者的有机对接,通盘考虑,整体把握全套教材的内容,对重复出现的内容标准,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设置合理梯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尽量使其边界清晰,避免重复学习。

(六)地方特色: 突出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是课程标准中的六个主题之一。教材以养育我们的荆楚大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名人先辈为内容,对学生会感到十分亲切和自然。通过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湖北的情感,为家乡而自豪。

二、在不断追问中追求的教学境界

追问一: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

1.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回归与教学内容和任务相对应的现实世界。(航标与旋涡)

忘记了教学而盲目回归,最终失去生活。(锤炼与提升)

2.回归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现实的、具体的;二是理想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生活。教学应当同时关注这两个层面。教学要帮助学生思考和认识生活的意义、目的、价值以及什么样的生活值得去过。回归可能的生活。

3.回归动态更新的生活世界

第一生活现象的更新

第二生活问题的更新

第三科学技术的更新

第四文化意识的更新

第五社会关系的更新

帮助学生在动态的变化中深刻认识生活,保持时代性,是对本课程教学的挑战。

追问二: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氛围?

1.学生需要关怀而非冷漠、理解而非说教、尊重而非霸道的教学氛围。

2.快节奏,高密度,大信息量并不一定等于教学的高效益。

3.教学中评价表扬的异化。

此类问题的产生与评课导向有关。

追问三:如何实现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

1.适宜、适当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学的表演化问题。

2.在教学中必须反复追问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对话”变成“问答”;有活动却没有体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课堂有温度却无深度;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

3.重视仅仅追求教学形式的负面影响。

追问四:学生作业形式、功能如何拓展?

1.作业是学生延伸性的学习活动

2.对本课程作业的功能的认识

3.本课程的“高水平作业”:调查采访性作业、自主性作业、应用性作业、分析性作业、综合作业、养成性作业。

第四篇:观群文教学有感

观摩《群文阅读》教学有感

船山区长乐街小学 郑丽

经学校安排10月10日上午,我到遂宁南山国际学校艺术厅观摩了两堂群文阅读教学课。虽然早已听说过群文教学,可是没有实际体验过,因此在上课之前我感到很新鲜,同时也脑子里面也有很多的疑问。

我听的第一堂课是南山国际学校的老师所执教的关于“父爱”的群文阅读。课中她让学生阅读了几篇关于父亲的文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你喜欢哪一篇文章中的父亲?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父爱?”在听课时我发现这堂课和我们平时上的公开课不一样。这节课相对于我们平时的观摩课来说显得很冷清,不够热闹,课堂中只有教师温柔平静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播在会场,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当时我周围的听课的老师已经在下面窃窃私语了,“这样的课放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行得通不?”“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说出什么来?”“这样的课需要我们准备资料,我们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这个与我们期末全区的考试离得好远!”等等。

当听到我这些老师的评论时,我也在思考:是呀,这堂课如果放到我们的公开课评审系统中,估计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跟我们期末的考试帮助也不大,但是从学生培养角度来看,这节课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尽管它与我们传统的课文教学有点“格格不入”,但是我却感觉到它的巨大价值,因为它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想想我平时的教学,只是一味的给学生提问,让学生去寻找答案,接下来老师统一答案,或者是把要考试的重点、难点给学生找出来,让他们记住。我知道我这样做只是为了应付期末全区的考试,我想其实也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的,我们很多同仁都是这样,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生源很差,人数很少的学校。很多时候想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一的交给他们书本上的知识和那些考点,但是各项对我们老师的考核让我们很无奈。

我的内心处于很想尝试又不敢涉及的矛盾中。我不想还是单篇课文的教学,我也想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以前在高升实小听讲座的时候,他们的老师说道他们只用一个月时间就上完一册的内容,我觉得在我们这样的学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次我在南山国际学校听了群文阅读教学后回来好好的反思了一下:我们的教材其实在编排的时候就是这样安排的,同一个单元都是相同的议题。于是,在一周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任务,去阅读一个单元的课文,我准备几节课上完一个单元。

这周一我上了第三单元的课文,在课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哈哈,我庆幸没有领导在我们教室听课,不然我就要被评为“不合格”了。在第一节课时,我让学生看整个单元的课文,然后来讨论我们将学习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简单,大部分的同学都知道的。接下来我让学生去阅读,在从文中找出各种描写,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大家都蒙了,因为没有我的引导,大家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再加上我是一个单元一起上的,学生更是“坐飞机”了,我没有评论,继续放手让他们在教室里面“飞”,当他们在小组里面飞累了,就抬起来头来看我,我依旧不发表任何意见,不是因为我不管他们,而是因为我们班的学生平时很少大胆发言,很难得让他们能够“飞”起来,我就让他们继续畅游。

这就是我的第一节“群文阅读”处女课。谈不上失败和成功,这只是一种尝试!不过我在尝试中找到新的方向!我觉得这还是在萌芽状态。我看到献课的老师,她的课堂上孩子们一直处于一种自发的探索与发现中,讨论是那样积极而热烈,我想要这样的课堂,不过我知道我前面的路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论语文教学中乐学境界的到达

论语文教学中乐学境界的到达

张晓琳(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新篁镇初级中学)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答案肯定是众说纷纭,但我认为语文教学中乐学境界的到达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古人云:“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语文的乐学境界,语文学习的最高追求也许就是语文教学中乐学境界的到达。有人往往片面的理解的乐学之乐无非是形式之乐、手段之乐。而真正的乐学境界却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手段与目的的高度统一,是“要我学”之苦向“我要学”之乐不断转化的乐学终身的全过程。

现在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平时下的功夫很多,但考试时牵涉到的书本知识却不多,考试仍然得不到高分,因而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乐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反正语文考试很少考到书本知识,看不看书无所谓。每当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家长为学生购买大量的学习资料,但语文方面的却很少,有的即使买了也只是买一些书后习题答案之类的资料。对此,我认为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最主要的是要积累较为丰厚的语文知识,掌握熟练的语文技能,具备坚实的智力品质,濡染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当构成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时,“我要学”语文的乐趣便会油然而生。因此,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应该是语文自学方法的指导,要在小学阶段认真模仿、督促自学的基础上,直到初中及时进入理解表达、自觉自学的阶段,进入鉴赏创新、自能自学的阶段。只有在指导学生语文自学方法,引领学生达到语文乐学境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完成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全部指导工作,变“学会”为“会学”,变“授人以鱼”为“导人以鱼”给语文教学对象以终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发展的源泉,最终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育高度。

既然如此,怎样才能引导语文乐学境地呢?我认为要对他们进行一些重要的方法指导。

一、学习有法,而无定法。指导学生重视语文学习方法,重视语文学习规律、原理、法则,但不能一味的依赖方法,尤其不能依赖那些投机取巧、不下功夫的所谓“方法”和不适合自己语文学习特点的方法。语文是美好的神奇的。我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就正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决不是一味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形式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文本是用以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生活、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载体,所以语文教学应返璞归真,让学生多朗读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的阅读,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启发学生参与。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谓读的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提出自己的疑问。有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中的‘细’写错了,应该是这个‘戏’字。”应该说这个学生通过阅读已达到探究性阅读的阶段,他已发现了问题。我不失时机的加以启发诱导,要求他们把“游鱼细石”与“游鱼戏石”放在一起阅读比较,再集体讨论,最终形成两种意见,一部分学生认为这里侧重写水清,为突出清的特点,应该用“细”字。另一部分学生则赞同用“戏”,认为这样更显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对于这两种观点,我都予以赞同,特别是对提出疑问的学生给予表扬。实际上,他的语文学习通过我的引导已进入到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乐学境界。

二、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指导学生志向高远,目标明确,不能只看分数,待能力达到时便会得心应手,取得满意的成绩。即使限于条件不能登堂入室,也可以领略曲径通幽的妙处而如愿以偿。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非谓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在于引导启迪”。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给学生以自由自主的学习参与意识,把目光始终投向学生个体的发展上。我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就注意教师只在“引导启迪”,让学生在平等、自主中浑然不觉的感受知识的甘甜,悄然实现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升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方法中自主学习并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乐学境界。教育家汪广仁说过:“当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批判的审视我们与真理的关系,叩向我们现实存在的境况,并审慎地规划我们行动的方向时,教育便获得了启蒙的意义,并真正有助于具有完整人性的人的人生”。例如:《范进中举》一文始终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一定要学习领会,从而使学生自己受到启迪和教育,摆正读书心态,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使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乐学境界。

三、灵活变通,自创新法。

指导学生懂得无不因人、因事、因时而定,语文学习中也不存在一成不变、四海皆准的万灵之法。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到学生内在的潜能挖掘,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学习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真正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是见仁见智、极富个性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往往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的这句话给了语文老师一个全新的定位,那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得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我在教《杨修之死》一文时,我放弃自己过去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由质疑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对文中形象做出自己的分析,从而让学生的内心阅读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而学生这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往往比教师的照本宣科精彩的多。因此,我认为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强,就指导他们多阅读一些文章,多做一些阅读理解;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差,教师就在指导上多下功夫。例如,文章阅读就教会他们一些方法技巧,然后再要求他们多做习题。总之不能依法炮制,必须从实际出发,改进前人的语文学习方法甚至自创新法,以便真正进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语文的乐学境界。只有做到了这样我们才能算是真正的语文老师,我们所上的课才能算是成功的课。

(作者电话:***;信箱:940269283@qq.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0年10期,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追求作文教学高境界(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追求作文教学高境界(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教学模式 高文姬

    生物教学模式 七年级高文姬 从学校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自己一直在琢磨什么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课堂,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学校加强集体教研以来,自己也觉得......

    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

    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的育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改变了过去生硬、呆板、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有效......

    人生境界与作文教学

    人生境界与作文教学——耘地拾穗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115 | 更新时间:2007-5-9 | 文章录入:健坤网 ] 健坤外国语学校罗佑开内容提要:本文站在新课程核心理......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合集)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然而,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还缺少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这就对建设“高效课......

    《十二生肖》美术教学设计--高文英

    《十二生肖》教学设计 ----南京路小学高文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能抓住十二生肖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的方法完成作品 3.培养学生......

    青铜葵花 教学设计 高文琴

    《青铜葵花》课外阅读指导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本着这样的理念,我......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以生为本提高教学有效性 广州市海珠区晓园小学林道英 地址:广州市泰沙路51号电话:84083051内容摘要:新课程中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教师要树立以生......

    新课程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师德师风新的体会物理组林旭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