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理念 全新的教育-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

时间:2019-05-12 23:0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新的理念 全新的教育-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新的理念 全新的教育-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

第一篇:全新的理念 全新的教育-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

全新的理念 全新的教育

——对《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习与理解 天津市教研室 李同全

今年秋季开始我市小学的一年级将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现在我就音乐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谈一谈我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内驱动力,课程改革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而音乐课程改革是整体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性的课程改革必将推动音乐学科的改革。音乐作为学校基础教育中一门学科,它必须服从于国家教育的方针,遵循教育的固有规律去寻找自己位置,并发挥其独特的功能。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音乐学科是加强美育的主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渠道,音乐学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显而易见的。几十年来,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先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学习,未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偏、难、繁、旧、多,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选拔的功能,评价内容和方式单一,等等。面对挑战,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作出回答,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地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历史性的必然选择。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一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标准》的制定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其意义是深远的。

(二)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近年来音乐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艺术教育正在逐步得到有关各级领导的重视,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改变了过去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近年来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国外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不断引进,教学水平相应有了较大提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也有效地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的进展。此外,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配备、现代教学手段,以及音乐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讲,当前音乐教育在其历史上是处于很好的发展时期。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1.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美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以及美育与其他方面特别是与德育的关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就必然使得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产生严重的偏差。具体表现为: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特别是辅德价值,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审美价值;只注重非审美的体验(知识、技能、历史、思辨)而忽视审美体验(联想、想象、情感、创造);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方面的独特作用;只习惯于把其他课程的教育目标简单地移植为音乐课程的目标,而忽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只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2.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

不顾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在教学内容设置、要求及教学形式等方面,均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专业化倾向(知识、技能),这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个十分突出而普遍的问题。从总体上讲,现行中小学教学大纲及据此编写的多种版本的音乐教材,无论在内容、体例,还是在目标上,受专业音乐院校和传统的教育思想的相关影响比较深;内容与目标(要求)追求全面、系统,其难度既超出中小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了中小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而在体例安排上,各类音乐知识以条、块为呈现方式,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独立的知识点而不是完整的音乐,即便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系统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同时,教材编排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时序安排,封闭单一,死板不活泼,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与音乐学科自身的创造性格严重相悖。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愉悦体验的过程。这种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实现普通音乐课程的自身价值与目标。

除了以上问题外,尚未建立健全科学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评价制度,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的脱节,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分离,学习国外音乐教育理论不能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音乐价值观。根据音乐艺术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下面我着重谈一谈其中一些理念的内涵。

(一)以审美体验为核心

审美价值是艺术的最根本价值,艺术的每一种具体功能,都与审美发生关系,在艺术诸多功能中,审美功能是统率其他各种功能的基本功能,是发挥其他各种功能的前提。艺术的审美性质不仅表现在艺术形式上,也表现于艺术内容上,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对人的教育作用来达到的。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教育教学形式与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应有显著的区别。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要完成音乐教学大纲(《课标》)规定的各项知识、能力、情感的教育任务,更重要的是从中发挥其美育的功能,以审美为核心来开展音乐教学。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教育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原有的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在教育观念、教材面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式的需要,因而必须要进行音乐课程改革。

改革后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和文化艺术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听觉体验、亲身参与、实际操作为主要手段的艺术课程。作为学校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音乐课要把体现以审美为核心,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就是要求通过课堂音乐教育使受教育者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懂得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表现力,学会审美。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就是要求在课堂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提高他们感受、体验、鉴赏和评价音乐美的能力,在真、善、美的连通和潜移默化中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品行,为素质教育服务。

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就是在教学中应强调音乐的情感意义。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性感受、理解、把握,并揭示音乐要素的作用及其与艺术整体的关系。

(二)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研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音乐认知规律出发,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充分体现出时代感、民族性和多元文化特征;在教学方式上,坚持音乐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积极探索,尊重个体。不断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动力,是使人的一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来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鼓励音乐创造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学生通过参加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表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树立勇于表达个人情智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情、智互补的教育,可以使学生的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促进他们整体水平的提高,它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是一种不具象的艺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出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课标》指出: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学生通过参加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树立勇于表达个人情智的信心,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课标中“创造”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理念,而且被设计成包含“声音探索”、“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内容的具体教学领域。

在关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一种创造性的音乐学习。那种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师徒式的教学方式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目的的教学原则背道而驰。而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气氛。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凭借音乐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关系。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合作伙伴”,为学生学习音乐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无论学生是否具有音乐天赋,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学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培养欣赏音乐的审美素养,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崇高责任。

(四)提倡学科综合

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它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自我娱乐的形式,而且是解决科学以及其他问题的最好方式,反过来其他学科的内容也是艺术创作的丰富源泉。通过艺术与其他学科不同表达形式间的转换,常常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拓宽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其艺术创作水平,而且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发展转换、类比、抽象、想象和创造力。

音乐不仅与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其他姊妹艺术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还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音乐教学当中,以音乐文化教育为主线,适当融合其他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提高其整体素质,并能更深地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学生通过音乐活动,逐渐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使得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让音乐伴随他们的成长。

三、《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的比较

(一)《标准》的“课程目标”与《大纲》的“教学目的”比较

《标准》的“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面: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3.知识与技能。这三个层面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被置于首要的位置,突出了音乐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和特点。而且,这一目标在标准中又被细化为“丰富情感体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尊重艺术劳动,理解多元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等诸多具体目标,指向明确,比《大纲》更符合音乐教育的性质,更能体现审美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第二个层面“过程与方法”更加显示了《标准》与《大纲》的不同之处,在《大纲》中,“过程与方法”仅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在《标准》中,“过程与方法”化作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也就是说音乐教学的过程本身即是音乐课程要达到目标,或是说目标即在过程中,体现在方法上。这种认识,无疑会影响到音乐教学方式的改变,有益于学生的音乐学习。相对于《标准》,前《大纲》的“教学目的”表述则不够准确,有的方面过于宏观、定位不清晰,有的方面又过于微观,定位欠准确。显然,在这一方面,《标准》比《大纲》有了改进和发展,这就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而《标准》用“目标”来取代《大纲》的“目的”表述,定位更加准确,体现了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二)《标准》的“内容标准”与《大纲》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的比较 首先,《标准》把“感受与鉴赏”定位为“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这种定位,为音乐教育真正地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确立了条件,这是大纲基础上的一个明显进步。其次,《标准》进一步拓宽了音乐学习领域,把“创造”、“音乐文化”列为音乐课程内容,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而且是音乐艺术本质特征的体现,是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相对于《标准》,前《大纲》的内容则显得过于学科化,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要求上则偏高、偏难,这往往容易泯灭学生的音乐兴趣,不利于音乐学习。再次,《标准》的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突出了时代感,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这种开放的、多元的课程内容设计无疑会打开学生的视野,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标准》的“实施建议”与《大纲》的“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比较

标准的“实施建议”体现出全方位、多侧面的特点,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教材编写等各个方面对《标准》的实施给予建议和指导。但这种建议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原则”,即教学原则、评价原则、教材编写原则等,这有利于各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标准》的实施与贯彻,便于不同层面的操作。这种建立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实施建议不仅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客观、科学和民主的精神。这同前《大纲》那种“有条件的学校应学习五线谱,条件不足的学校应创造条件学习五线谱”的整齐划一的要求相比,无疑是一个进步。这个进步体现的意义并不单纯反映在某种内容的认识和定位上,它更体现在人们对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科学态度上。当然,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天津市来讲,我们是具备学习五线谱的条件的。

四、《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

(一)学习掌握《课标》的新理念和主要特点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音乐价值观。根据音乐艺术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是:(1)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突出了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2)将“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众所周知,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和方法,人们只是视其为手段,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标准则把过程与方法视为目标,这极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3)有利于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学习领域,将感受与鉴赏作为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领域,体现了音乐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及对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的重视。由此可见,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突出体现了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并获得全面发展。(二)领会课程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思路 教科书注重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加音乐文化和审美体验,适当降低知识、技能要求,减少乐理知识和识谱教学难度。体现音乐教学的实践性,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在音乐活动之中。以人音社实验教科书为例,该教科书的编写增加了创作教学内容,提供了颇为丰富的教法指导内容,突出加强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歌曲和欣赏曲的选择注意时代精神和适应当代青少年的审美需求,较多地选用近年来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作品;重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控制教材内容的容量和难度,提供可供选择的余地,以适应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教科书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时代感和可读性。教科书的体例安排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以不同标题为栏目的教学单元共分为聆听、表演和编创与活动三个版块结构。将音乐知识、综合练习、唱游、器乐等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其中,注重从兴趣入手、注意从情感体验出发,突出体现了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具备全面发展良好的综合素质。一年级教学不涉及识谱知识(从三年级开始接触识谱),但教科书是以直观形象的图谱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以歌谣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节拍、节奏与句感;以图形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编创练习。教科书的内容简练、新颖、直观、有趣、活泼,每一项看似简单的内容都蕴涵着鲜明而丰富的教学目的和与之有关的教法指导。与教师用书相配套的CAI教学软件更为生动、有趣、有效、实用。它既是教师课上的好帮手,又是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好朋友。

(三)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1)突出学科特点,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的手段,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互相的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例如“感受与鉴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样,“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特长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5)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听视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为教学服务。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注意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应采用优化的音源器材和资源。在使用CAI课件时,要注意其不可替代性、交互性和效益性,防止出现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旧教学观念服务的现象,避免以视觉形象代替听觉感受,盲目追求形象化,忽视学生想象力的倾向。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音乐、感悟音乐,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条件的学校和家庭还可利用校园网和宽带网,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学习音乐,获得创新的学习成果。(6)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音乐性 音乐教育家曾这样提醒我们,“音乐不以文字语言,不以具体的形态为媒介就可以打动人心、培养美的情操,这种力量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应突出音乐性——让乐声充盈课堂,从听觉感受和演唱(演奏)表现入手,使学生始终处于音乐的体验、音乐的感悟、音乐表现和音乐的创造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领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这样以乐“说乐”,就比单纯脱离音乐的以言“说乐”、以画“说乐”要感悟的更直接、更深入,教学中又不失音乐的主体。(7)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

音乐之所以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有着独特的作用,是由于它在表演、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创新意识和独到的创造行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我们倡导的是为乐(yue)而乐(le),即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的各项内容中力求体现与音乐的声响、音乐的情感和音乐的表现要素相联系,而不是脱离音乐的单纯的游戏和模仿,不能让学生为乐(le)而乐(le),将音乐置于“乐”(yue)之外。(8)关于教学各项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演唱”

“演唱”(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现行的各项教学内容中,歌唱教学占去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歌唱教学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要注意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于“有表情地歌唱”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此,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与非连音、高潮与铺垫等方面的特点及艺术对比规律,运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避免简单“机械地训练、演唱”。歌唱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歌唱的自信心。绝大部分学生本能地喜欢歌唱活动,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的特点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注意保护、调动学生参与演唱活动的积极性;相反,割裂音乐整体艺术形象、进行反复枯燥练习等会使学生失去演唱的兴趣和积极性。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歌唱的自信心,踊跃参与演唱活动,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歌唱教学中根据各学段、各年级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歌唱技能练习,如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等,其中正确运用科学发声和使用气息支持尤显重要。歌唱技能练习一定要在演唱活动中结合歌唱实践,并根据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避免脱离歌唱活动的“专业化”、“成人化”的技能训练。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以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歌唱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避免大声喊唱,特别在变声期间教师要用科学的歌唱方法,纠正不良的歌唱习惯。“演奏”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要与歌唱、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通过乐器演奏学习音乐。中小学生学习乐器演奏,不单是为了掌握一两件乐器的演奏技能,而是为了通过演奏乐器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学习音乐。这是中小学器乐教学基本指导思想。因此。器乐教学要尽可能地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可用乐器为歌唱作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器乐教学要遵循“降低难度”、“先易后难”的原则。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发音纯正。可因地制宜,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简易的乐器。“识读乐谱”

“识读乐谱”(识谱教学)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正确认识“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识谱只是学习音乐一种工具和手段。识谱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要的,视唱能力对于独唱、合唱、合奏和创造活动会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不会识谱就不能学习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未来的公民)获得音乐文化修养(不只是音乐技能),通过音乐教学使他们身心获得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可以一开始运用听唱法学习唱歌,逐步过渡到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识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识谱。识谱教学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活动密切结合。也就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这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的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要结合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助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同时,识谱教学要注意符合音乐学习规律。小学低年级作为识谱教学的准备阶段,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识谱,并要求学生多做“背唱歌曲的唱名”,有了大量唱谱的感性积累,就能逐步地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唱名音高感”,为以后的正式识谱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看谱唱歌,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学会识谱。开始时,以听唱为主,辅之以视唱,逐步增加视唱比重,从听唱逐步向视唱过渡,直至初中仍可保留少部分听唱方法作为视唱的辅助。实践证明,这种“先听唱谱,后逐步增加视唱谱”的办法符合学生的认知音乐的规律。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和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际效果的原则选择谱种。五线谱教学应采用首调唱名法。“创造”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2.评价建议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1)评价内容 a.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b.教师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成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2)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a.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演)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可在单元学习结束时或学期、学年末进行。b.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c.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形式的活动,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学生和教师的自评、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评,以及师生和家长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和音乐课程的评价,都是重要的评价方式,可以多渠道地获得改进音乐教学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但评价活动不宜过多,尽量简化评价过程,防止流于形式。面向21世纪,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涉及的问题有很多,以上我只是就《课标》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结合教学实际谈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体会。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音乐教师的不懈的努力,我市的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吴 斌、金亚文

第二篇: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企业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增强集体智慧,提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风险,使各级员工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更加重视学习,更加善于学习,确保学习型组织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我认为主要在于:联系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设计紧贴问题的学习计划和可量化的学习指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管理学习。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中山厂正式引入TPM的2004年吗?我们制管部在1997年就开始开展方面活动了,从时间上看其他车间落后于制管车间大约7年;到今天我们仍可听到同事在议论车间生产问题时说:别拿制管来比,制管搞TPM多少年了?我们才几年?„„大家没想过、或者说不知道制管部的TPM活动虽然开展最早,但是当时仍落后于世界级的日本企业20年。

大家还记得前年2012年人事部组织的“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技术系统进化论)培训吗?这项创新思维系统是前苏联科学家在1946年,由阿奇舒勒(G.S.Altshuller)创立,在1991年苏联解体被世人认识并传播开来的。“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被前苏联视为“国术”;“国家机密”;技术创新的“点金术”、“金钥匙”;“世界级”的创新方法„„被好来人引入课堂认识仍是在广泛传播的20多年后„„我们了解认识TRIZ创新思维系统落后于世界20年。

而韩国三星电子研发部门在1997年引入TRIZ,实施技术创新理论培训;1998年至2002年,三星电子共获得了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17项工业设计奖,连续5年成为获奖最多的公司。2003年,三星电子在67个研究开发项目中使用了TRIZ,为三星电子节约1.5亿美元,并产生了52项专利技术。2004年以1604项发明专利超过intel公司名列第六,领先于竞争对手日立、索尼、东芝和富士通。

我引用上述案例是想说:我们目前已经开展推行的系统、工具和所学到的知识不一定是最新。衡量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可以用与世界级企业的“时间差”再加上“学习成果”来界定。就时间而论,相差五年是可以界定为优秀,相差10年认为是合格;

我引用上述案例还想说:那么在同一个公司里部门、车间之间的时间差是多少才合理呢?如何识别衡量差距?我们可以从标准化的落实程度来识别,可以从流程、指引文件和培训资料的标准化、优化数量上来识别。因为我在好来工作的部门多,对上述情况深有体会。过去,发生事故我们习惯问五个什么?我们习惯从为什么会发生事故、会受伤开始问问题;我们不习惯反方向问题:我们是如何确保不发生问题的?指引我们前线员工作业文件的步骤、方法有效吗?我们的培训指导有效吗?在没有学习“残余风险”和“屏障分析法”之前我也不会问这个问题。但是在学习之后我还会问:我们的标准化的程度与世界级工厂的差距是多少年?

好来是所大学校。我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成长。在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今天,我们不能用等的心态等集团标准,等人事部组织培训。我们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寻找到新的管理知识、科学技术手段,积极的以身作则,引导员工、同事学习与我们工作相关密切新理论、新观念,丰富我们好来的企业文化、指引文件和培训课件,使我们在文化、观念和技术上保持领先,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第三篇:学习《全新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

学习《全新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文章心得

“一堂好课,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活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这是我学习《全新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文章主要心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常常在思考,怎样的音乐课才是一堂好课?孩子们心中理想的音乐课又是怎样的呢?通过学习《全新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文章我得到了启示。文章概括了几点:

1、教学民主。

2、强调审美。

3、实事求是。

4、情感积极。

5、回归生活。

6、师生互动。

7、综合得体。

8、密度合理。

9、坡度适宜。

10、角度全面。

11、节奏明快。

12、促进发展。对比文章以上几点,反思我在音乐教学中又能落实几点?还有什么还要完善地方呢?

文章中提到让音乐教学“回归生活”这一观点说得真好。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和美化生活。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生活。因此,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不应该是一种追求而是音乐教学过程一种自然的回归。音乐课不应该只坐在教室里,而是走进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和谐的唱歌,这是多美好呀!因为有了音乐,我们的生命才更加生动,生活更精彩!我要在音乐课堂上努力实现。我认为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教案,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如:我在《哆啦A梦》教学中,设计了讲述动画中的故事,唱一唱动画片的歌曲,动手画一画卡通画,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并对日常生活的音乐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有感情地表演唱教学中,教师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想像,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创造美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整个教学中学生是主动参地,积极地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我的音乐课堂上,“一切为了学生”我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着这句话,并以此为行动准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生理和心理特点,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一切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多元智能”的理论出发,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美感人,以情育人”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让音乐学习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一次愉快地美的体验。学生不断增强欣赏美、感悟美、运用美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出一批艺术美的学生,艺术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当然,我还有待提高的地方,如文章提到的:综合得体;密度合理;坡度适宜;角度全面;节奏明快等等。这是要在教学中在不断总结反思、探究、实践,促进、发展。只有积极、主动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才能日益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四篇:浅谈对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的全新认识

浅谈对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的全新认识

一、教师对《生活与哲学》应有的全新认识

笔者在一线教学有近二十五年的时间,在我的印象中哲学教材大的改动有两三次,均是在内容的调整或删减方面做些文章。这次与以往都不同,从教材的名称上看,《哲学常识》――《生活与哲学》。前者注重理论、观念的灌输,条理性强,但颇显严肃、呆板、说教,后者通篇贯穿着一个主题,即哲学的功能――生活处处有哲学。

过去的《哲学常识》贯穿着一条主线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就是想事和做事。现在的《生活与哲学》贯穿着一条主线即生活和实践,也就是想问题做事情为了什么。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只是一个认识问题、观念问题、视角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个全新的定位,以适应新版教材的要求。

二、知识结构或框架的全新把握

大家知道,《哲学常识》理论性、条理性很强,分两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个版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我们也从中梳理了一系列的哲学原理。

《生活与哲学》打乱了原有的格局,设置四个单元即四个模块为核心问题。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讲“哲学”,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容纳了许多哲学史的东西和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讲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包括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涉及了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容。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讲唯物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观和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整理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讲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阶级和阶级斗争;人生价值。

大家不要小看了《生活与哲学》的新格局,它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秩序。单元之间、课之间、框题之间、目之间,富含逻辑的推导和理论的衔接。我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过诸多的牢骚,仔细思量,其实是我们传统的观念抑或习惯的东西被新的变化碰撞了,我们不愿改变而已。我们教哲学课程,就得与时俱进,主动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三、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建立时空观念,以简化对复杂问题的认识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重复化,重复的问题快乐化。

时空的坐标:

时间――横向――客观存在――整体部分

空间――纵向――历史发展――过程阶段

所有的哲学命题都可以放在这个坐标上来分析。

诸如:物质与意识;运动与规律;实践与真理;联系与发展;矛盾与创新等。具体实例:第三课《时代精神的升华》核心是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作为共产党的哲学,既有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又有其变化过程。

四、关于对相关概念的处理

这本教材对众多的哲学概念的表述上进行了微调或修正,讲内涵讲外延,大家要加以注意。例如,整体与部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强调了“一”和“多”的关系。

量变与质变: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通常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概括了日常生活的表象。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强调了事物内部都有矛盾的思想和对哲学范畴的诠释。事物内部都有矛盾并不否认事物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或对立统一关系,但当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发生关系,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时,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对这个事物来说是外部矛盾或事物之间的矛盾,对于更大范围的新的统一体来说则是它的内部矛盾,不处在统一体中的两个事物不构成一对矛盾。

总之,宏观上,要牢牢把握教材严密的逻辑秩序,从头贯到尾。微观上,看似通俗化、生活化,实则表述更加细腻严谨。更为重要的是教材只管深入,而浅出却要留给我们教师,我们任重道远。

第五篇:城厢教育信息 区教师进修学校全新确立三个方面工作理念

城厢教育信息

CHENGXIANGJIAOYUXINXI

区教师进修学校增刊

(第1003期)

莆田市城厢区教育局 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2010年12月18日 区教师进修学校全新确立三个方面工作理念

一是办学方面。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工作,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以“内涵发展,服务至上”为办学宗旨;以“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抓规范、建队伍、提质量、求发展”为办学策略;以“人本、民主、务实、高效”为管理方针,全新确立办学理念。二是教研方面。学校以提升教研员队伍整体素质为要务,通过鼓励培训进修、专家引领、聘任兼职优秀教研员等途径,努力打造师资队伍,提出“三三三”教研员必备,即“三心”:潜心教学研究、悉心指导教师、热心服务基层;“三求”:以有为求有位、以有为求提升、以有为求有威;“三会”:会研训、会评价、会上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师纪严、师风正、师学博、师业精的教师队伍。三是培训方面。学校是基层教师进修提高的基地之一,承担着为教师奠基或加油的重任。学校提出“三三三”培训思维,即“三突出”:突出学员主体性、突出内容针对性、突出方式灵活性;“三层次”: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三平台”:学习提升平台、实践历练平台、智慧展示平台,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办公室)

我区四举措抓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一是重视工作开展。将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开展。二是推进硬件建设。投入资金改造区级培训基地硬件设施,目前 1

拥有一间52台高配电脑的电脑室;一间容纳230人多媒体教室,三间简易型合作学习教室。三是依托骨干先行。先后选拨200多

名骨干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为我区开展全员培训奠定了

坚实基础,从2010年12月起我区将培训100名区级骨干教师。四是保证培训质量。我区在省市骨干教师中选拨七名优秀教师组

成教学团队,确保学校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吴少凡)

我校领导重视提高教研员评委素养

日前,市教育局挑选我校六位中学教研员参与一级达标高中

优质课评选工作。区教育局副局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刘永贤就

优质课评选工作提出三个要求:一要提高认识。被选调研究员要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握机会,充分展示我校形象。二要充分

准备。作为评委要熟悉业务、精通业务,要备好课,做好准备,力求评选公正公平,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三要做好评课。在评课环节,既要评价执教老师的个性教学风格和亮点,又不回

避教学中的遗憾、漏洞。更重要是要通过有效的辨证评课来展示

自己的教学底蕴和教研水平。(林慕容宋益清卓秀如)

我校三举措推进校际结对工作

一是签订协议。期初学校召开教研例会,宣布结对帮扶学校

名单,牵头签订《学校结对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双方学校的任务和要求。二是搭建平台。我校努力为结对帮扶学校搭建平台,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育信息等方面开展合作共研。三是重点突破。着重落实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模式、数学科低年级数感

培养,就当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突破。

(何玉章林海萍陈冬梅朱秋海)

我校教研员参加第三届粤版《思想品德》国家级评选活动

近日,第三届粤版《思想品德》全国优质课大赛评比活动在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二百多位代表参

加。我校中学政治教研员作为听课代表,在活动期间认真学习,把全国一线优秀教师的目标理念、教学环节、课堂活动等教学要

素加以消化吸收,用于指导本区思想品德课教学。(陈霞金)

我校徐副校长参加省名师工作室建设研讨会

12月3-4日,我校徐国裕副校长参加省名师工作室建设研

讨会。徐副校长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设立名师

工作室是培养本土名师、打造本土教育品牌的重要形式,是提

高区域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名师工作室的有效工作需要教育

行政部门的支持,需要经费的支撑,需要团队成员的热情和专

业智慧;名师工作室本身也需要高端引领。(吴丽琴)

我校“四举措”规范完善学校档案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需要,调整充实

了学校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二

是健全工作制度。修订完善《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

案材料归档制度》等工作制度,确保制度健全,管理到位。三是

做好移交工作。投入人力、物力,对库存档案进行了全面清理、移交。四是改善办公条件。优化档案室环境,添置部分专用设备,初步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卓秀如郑超青)

我校课题研究成果显著

我校注重幼儿教师教科研研究,目前有国家级立项课题1个、省级立项课题3个、市级立项课题2个。其中福建省普通教育教

学研究室立项课题《乡土材料在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研究》

于2010年11月结题,荣获省级优秀课题奖,并在全省经验交流

会上展示。(叶蔚青)

我校开展“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跟踪考核工作

我校培训处对全区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满五年的教师,进行跟踪考核。考核内容为近五年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以及课题研究、撰写专

业论文或经验总结等情况。(郑超青吴少凡)

全市小学音乐教学开放日在逸夫实验小学举行

近日,全市百余名小学音乐教师来到逸夫实小,参加市教育

局组织的“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逸夫实验小学两位教师分别展示了一节各具特色的精彩观摩课。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和各县、区教师代表对两节音乐课进行了点评。整个现场呈现着浓郁的研讨气氛,活动实效大,教师收益多。(黄柏娟)

我校教学调研变“看公开课”为“推门听课”

12月 8日,由技能组教研员组成的学校调研组对区第二实

验小学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成员按该校课程表安排,分别到班级进行“推门听课”(随堂听课)。课后,调研组成员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和上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并该校相关领导就学校技能学科的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研讨。“推门听课” 最大的优点在于看到了真实的课堂,为领导、专家或听课者提供了真实的研究素材。

(黄柏娟陈冬梅何玉章朱秋海)

我校在常太中心小学开展新教师帮扶调研工作

12月8日,我校培训处赴常太中心小学开展调研工作,培训

处教研员认真听取了新教师和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着重指出要扎扎实实开展帮扶工作,努力促使新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常太中心小学领导表示要高度重视,确保指导老师对新教师的带教帮扶工作扎实、深入、持续开展。(吴少凡)

我校采取“师带徒”方式促进新教师成长

11月30日、12月3日,我校教研员深入逸夫实验幼儿园

和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师带徒”教研活动,通过对新教师听、评课,对指导教师传帮带工作检查,有效促进新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成长。“师带徒”即骨干教师助新教师成长的工作方式,深受广大基层教师欢迎,得到基层学校充分认可。(叶蔚青)

校园简讯:

12月1日,陈洪元书记带领支委成员深入灵川、东海各校开展调研座谈活动,倾听基层学校的建议和意见。(郑喜燕)

12月2日,我校教研员深入文献中学与省级课题《中学生体日前,我校在西许中学开展“骨干教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11月26日,我校音乐组在多媒体教室举办中学音乐学科“ 同说一节课”教研活动。(郑喜燕)

11月30日,我校在文献中学围绕国家级课题《历史活动课12月1日—3日,我校组织逸夫实小教师赴农村小学送教。本活动为历年来规模最大、学科最齐、节数最多。(黄喜洋)

日前,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结果揭晓,我校教研员指导的筱塘小学蔡海清老师和南门学校李丹老师执教的品德与社会课均获得一等奖。(吴丽红)

11月30日,小学音乐教研员组织农村片区“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黄柏娟)

11月30日,我校培训处、相关教研员到逸夫实验小学开展新教师听课、评课活动。(刘俊赞)

日前,我校领导深入常太下莒村了解村部建设和下莒小学办学条件,并与村两委、下莒小学校长进行了座谈。(吴少凡)

12月10日,我校组织莆田五中骨干教师送教莆田第十八中。

(宋益清林维铭林慕容)

11月29日至12月4日,我校范国强老师应邀参加省“学校办学行为五规范”督查。(林秀金黄柏娟)

日前,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与海峡西岸”为主题,采用集中培训、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方式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吴丽红)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实验教师集体备课。(林秀金)全区各校物理科骨干教师及九年级物理教师参加。(张弛)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的探究》组织教学观摩并展开讨论。(宋益清)12月6日,我校召开党员“创优争先”活动会。(吴少凡)

下载全新的理念 全新的教育-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新的理念 全新的教育-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

    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 经过新课程陶冶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确加强,而且具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这是坚持《标准》导向,且不懈努力的结果。我更看重后一点,......

    通过实践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感悟

    通过实践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感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几年以前就已经颁布实施了。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

    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与建议

    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与建议 发展是学校生命之所在,改革是促发展之关键。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因此创建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独特、超前的办学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办学......

    通过实践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感悟5篇范文

    演讲稿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感悟、对教改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我国历来就有许多人们熟知的关于教师的评价,如:师者,人之模范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国外对教师职业也有类似的......

    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体会本人从初出茅庐,经验尚浅,因此只能从以下两方面说说有关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这两个方面分别是:理论学习中的理解与教学活......

    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共5则)

    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本次研修班传递出一个很重要的讯息就是让特殊儿童回归主流,与普通孩一起实行融合教育。参加研修的有三分之二的学员来自普通学校和普通职业技......

    比较《放牛班的春天》与《死亡诗社》后对教育的理解

    比较《放牛班的春天》与《死亡诗社》后对教育的理解 成为一名师范生之前,一直听别人说中国的教育有问题,但是自己就处于这种教育之中,自然是不能十分的理解教育的问题在哪里,只......

    对中学音乐新课标学习的体会与理解(共5篇)

    对中学音乐新课标学习的体会与理解 通过这一次的培训,我对音乐新课标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次培训主要是对新教材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教学技巧等作进一步了解;还请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