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尝试 【摘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是重头戏。如何让阅读教学见成效?笔者就打开信息通道、教给阅读方法、阅读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性几方面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成败,往往影响看小语教学效率的高低。新课程确定了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那么在这五大领域中,阅读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时它必然同其他几个领域相关联,甚至起着核心支撑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新一轮小语课改实践中树立新理念,解决以往阅读教学用时多、收效微的观状呢?就本人的实践所得,谈谈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打开学生学习的信息通道
学生语文学习是封闭式的还是开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学和语文学习的质量,也决定了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学生学习的信息通道,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1)强化课内外结合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S版第十册第六单元是以“名著之旅”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教学要让学生叩开文学殿堂之门,阅读教学就必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教《孔明借箭》一课,以这课的课内阅读教学为切入点,教学前,用课件播放《孔明借箭》录像剪辑,要求学生说出在录像中认识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还有哪些故事?曹操,煮酒论英雄;诸葛亮,三顾茅庐„„这样自然把学生带入了《走进三国》的汇报交流中,激发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2)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观。《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在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上,我向学生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你最喜欢春、夏、秋、冬哪个季节的太阳?为什么?先找到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于合作学习,孩子们还不具备完全自己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当学生将比较感兴趣的自然段读了几遍之后,示意学生暂时停下来,对学生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小组的四位同学,他们自己读了几遍后,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且另外几名同学还对他作了评价。老师觉得这种学习方法不错,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也可以像他们这样做。”此环节,教师巧妙的将合作学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教给了学生。这样,避免了合作学习的“走过场”,使每个学生在交流之前和交流之后,都实现了“现在的我”与“刚才的我”的超越。为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应该注意:一是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与任务;二是教师要把握好合适的时间和适当的时机;三是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适时点拨非常重要。
二、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是获取间接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方法不当的阅读,它的效果可能是相当差的。因此,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是搞好阅读训练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说,在教学《飞夺沪定桥》时,可以教给学生抓题目中关键词的阅读方法。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可以教给学生抓“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中心句的阅读方法。教《心正笔正的柳松》时,可以教给学生抓过渡段的阅读方法。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可以教给学生课文加标题的阅读方法。当然阅读的方法绝非这几种,只要我们善于从“教材这个例子”中把它提炼出来,并使学生接受,就会提高阅读能力。
三、阅读问题的设计要有训练性
在阅读教学中,总要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问题的设计具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受到训练。就拿《少年闰土》一课的仿写来说,上课时用课件展示闰土形象挂图,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都会回答:年少、健康、活泼可爱。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作者抓住了哪些方面的特点来写外貌?指导朗读后,请同学们仿照这些语句,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一写身边的小伙伴的外貌。然后赏析学生仿写的优秀片段。这样迁移学法,进行仿写练习。既发展了语言,又发展思维。
四、阅读训练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宋代朱熹指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忠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在下地居敬而持志”。阅读训练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收到实效。因此,我们不论训练什么,都要留给学业生思维的空间,表达的空间。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这课。我教学设计的第二步是自由读文,引入中心句。师问:“文中作者是怎样赞美地球的?宇航员目睹地球时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把相关语句画一画。”学生答:“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式那样的美丽壮观。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师追问:“你能针对这句话提出什么问题吗?”看谁提得最有价值,我们就带着谁提的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兴趣非常高,于是发问了:
1、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又为什么说它太容易破碎了?
2、课文是怎样说明地球的可爱及其太容易破碎了的呢?学生的主动性来了,我就顺藤摸瓜,说:“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那么,现在同学们就在小组内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和学习方法,共同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好不好?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多了,不仅能从阅读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训练的主人。
(1)强化主角意识。人是有主体性的,作为现代的独生子女这种主体意识就愈加鲜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想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上要展现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提供表现机会。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精神要得到强化,还要让学生要课常上有所表现。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小童话《从现在开始》教学时 师:狮子王已发布命令,请我们的猫头鹰赶快上任吧。(“猫头鹰”上前)
师:猫头鹰,你知道吗;你要是做得好就能成为森林里的新首领(拿出词卡“新首领”)。那你知道什么是“新首领”吗? 生:就是新的万兽之王。师:(把词卡贴在黑板上)猫头鹰,听说这周你来做新首领,书上说你神气极了,那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表演)
扮演狮子的学生兴冲冲地走上台来,那样子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大王一样,其他的学生有羡慕的目光注视着他。“狮子大王”在朗读课文时故意将声音放粗,真有点狮子的感觉。这堂扮演角色的课堂,学生的突出表现变成了很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此阅读教学,语文学习定能在孩子心中扎根。
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必须经过自己创造、理解、构建、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新探》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3、《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二篇:企业文化现状的认识和着力点
企业文化现状的认识和着力点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文化的存在形态有了广泛的共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有两种形态:一种叫自发的存在;一种是自觉的存在。前几年我们有的企业经常说他们单位没有企业文化,下一步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了,这种观点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企业认为只
有有了企业文化的理论和自觉行动之后才有企业文化,这种看法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自觉存在状态,没有看到它自发存在的一面。企业文化概念的内涵,可以分为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理论这三个层次。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是有企业就有,不管你是否承认,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企业一诞生,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就会形成经营思想、管理准则、与客户处理关系时的一些基本原则等。这些内容无非是你没有管它叫做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的概念而已,但是这些内容就是企业的文化形态。而企业文化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同仁堂340多年发展到现在,不能说同仁堂80年代以后才有企业文化,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同的企业有自发、自觉之分,有优质、劣质之分,就是没有有无之分。如果你认识不到企业文化有自发存在的一面,它的危害是什么呢?你就不会自觉地去审计你的企业文化,你就不会科学地对现有的文化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提炼新的文化。有些企业家,当他说本单位没有文化的时候,就说明他的文化是一种粗放的、自在的、自发状态,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讲,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去不去建设,你的文化都是存在的,而自觉去建设的企业文化,能够引领企业发展和进步,自发存在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离心离德,造成组织上的分崩离析。有的单位注意到对不良文化的自觉改造,说明他感觉到了企业文化存在的必然性。这一点意识我希望各位还要在企业中深入贯彻,尤其有些经营干部、管理干部、生产干部,更要让他们看到这一点,就是说企业文化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你要建设它,它就向优秀方面发展,它的性质和方向是可控的;你不去建设,它就可能造成企业的自发的、放任的和原始粗放的一种企业文化,它会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去年以来,我们广大企业对这一点认识越来越清晰,并且行动起来,去自觉地建设企业文化,自觉地抵制落后、野蛮和原始的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和制度改革结合的更加紧密。制度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在国家的发展进步、企业组织发展进步当中,很长时间以来谁决定谁这种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文化与制度必须结合推进才行,企业制度的改革,企业体制的变化必须要有文化的及时跟进。文化跟进以后,它能起两个作用:一个是先进的文化灵魂引导制度变革的方向,保证制度变革的科学性;再一方面它能够保证新制度条件下,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文化对制度一个是引领,一个是保证,所以在当前条件下文化决定了制度。对制度的作用我们必须说两句话:一句话是建立现代企业必须有现代企业制度,否则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粗放的原始型管理,永远达不到国际现代化的标准,很难和国际接轨。再一句话是制度绝不是唯一的,而且也绝不能把它绝对化,那样会使我们走向极端。我想制度对现代企业的建设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有些制度不科学,而我们却迟迟改革不到位呢?改革了以后为什么我们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呢?我们认为制度与文化相结合,文化起着引领作用,文化是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一个人基本行为、文化素养的根本不是制度,制度永远是个“不完全和约”,它不可能全覆盖解决管理中的问题。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比如现在从宏观上来看,企业重组、制度改革,文化要跟进。改变制度的时候你不注重改变文化和文化的跟进,那么制度的改变可能给企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负面效果。攀钢兼并了或者说是合并了长城特钢公司和成都钢铁公司,他们很重视从文化的角度大力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文化融合,因为攀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年代比较久远,他们深深知道文化变革对于制度的重要作用,目前他们的改革进展是比较平稳而健康的,就说明文化对企业兼并、重组作用的重大。从微观世界来看,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文化都是决定的因素。日本松下的一个副总裁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美国的管理注重的是制度逻辑,日本的管理注重情感逻辑。美国的管理注重制度语言,日本的管理注重的是制度的实质,所以日本的管理制度显得更科学。我的观点就是文化对制度在现实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目前大家已经取得了一些共识,起码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已经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第三,企业家的文化自觉明显提高。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我的观点是,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企业家的文化。这话是没错的,一定意义就不是全部的。企业越是独立自主的经营、企业的自主权力越大,企业家责任就越大。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一个宪法,企业家是法人代表,他不能不对宪法负责任,他的意志不能不融在宪法当中。我们讲在一定意义上说它就是企业家的文化,比如说没有沃森这个总经理,就没有IBM的文化;没有克罗克这个创始人,就没有麦当劳的文化;没有韦尔奇,GE的文化就不是这样的面貌;没有张瑞敏,海尔文化也不是这个形态;
没有柳传志,联想文化也不这样。这一点你不承认也得承认。所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他的地位是非常关键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庆炼化公司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讲的企业家是一个班子,不是指某一个人。但是这个班子中的CEO即首席执行官他起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
第四,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建设。应该讲个性化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如果说我们企业因为行业不同,同一行业处在不同的地方,环境不同、历史传统不同、体制模式不同、员工素质不同,进入市场的时间不一样,因此文化即使同一行业也有不同。所以我们说“个性化”应该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像IBM它的文化是24小时到位的服务文化;美国德尔塔航空公司是亲如一家的服务文化;北京百货大楼就概括为“一团火”服务文化。像大庆油田和机械制造业不一样,因为行业不同。即使现在有一些是垄断行业,象电力,都是电力行业,有发电,有供电,企业文化的内容和重点也不一样。他们的文化综合提炼成“竞合文化”,既竞争又合作,它就很有特色。所以我说个性化是企业文化生命力所在,这一点大家也在逐渐取得共识。
第五,企业文化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应用越来越明显。从纵向看,我们的企业把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性主义能够纵向和企业文化融合应用。有的同志说现在是文化管理时代,像泰罗制、像行为科学、像理性主义管理都可以不要了。在我们国家目前条件下还不行,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百年的工业化时期,它的管理基础、工人素质都相当成熟,因此它走向现代的市场经济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我们国家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过渡到计划经济来的,继而很快地过渡到现代市场经济,哪一步都不成熟,我们没有这么长的工业化时期。所以泰罗制科学化管理,行为科学、理性主义管理与文化管理必须要相融合,取前几种管理的特长融合到现代文化管理中来。横向上来说,我们要与同时代的、相关的科学方法相结合,比如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企业文化是什么关系呢?企业文化最终是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文化型管理,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文化型管理境界所达到的手段、方式、途径;它是路、是桥、是船、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把学习型组织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如何自我超越、如何建立共有团队、如何建立共同愿景等等,这样具体方法应用起来对文化建设能够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和方式,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文化两者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效的。中航一集团沈阳飞机研究所就把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融和在一起,他们做的相当有章法,而且步骤和做法途径都是非常具有操作性的。这种思路在我们全国也不是一家,而他们做得更好一些。企业文化这种管理方式不要单独应用,结合其他的科学方式融合应用,它的作用会更大。
第六,企业家越来越注重理论的提炼和理性的提升。在前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好多企业家都经常讲这么一句话,说“企业文化做就是了,还讲什么理论呢?”我们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前几年企业家不太注重理性的思考,不太注重理论的提炼,其实理论提炼本身并不抽象、也不深奥、也不玄妙,你把实践的东西总结出来,把它归纳出规律的东西来,它就是理论!我想企业家要不断地理论化,理论家要不断地了解企业实际。企业家如不能提高理论素养、不能提高理性自觉的话,你那个企业文化建设就总是处于原始状态,或者肤浅状态,搞不好就是中途夭折、浅尝辄止了。所以我们应该提倡理论提炼和理性思考。这两年搞理论研究的企业家越来越多,我们并不认为企业家研究理论是“作秀”。大家可以看日本,丰田、本田、松下等企业家,还有像美国、德国的一些企业家,他们著作丰富,并没有影响他经营企业,理论与实践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会使企业家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大,品位越来越高。
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向精细化发展。建设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家情绪高昂,但内涵不深刻,有“铁肩担道义”的志向,但是缺少“妙手著文章”的方法,因此在精细化上比较差。比如说企业文化怎么改变队伍的面貌,怎么对改革起保障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发展和战略安排的作用,对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作用,对精神文明新途径探索的作用,这些方面我们的企业文化应该说探索的比较好。但是对生产、经营、管理、产品、服务,如何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我们有些企业仍然不得要领,大多数企业结合的不具体、不深刻。比如说什么叫产品的文化含量,产品的文化含量包含四要素,一是使用功能是否多样性;二是款式造型是否具有高审美附加值;三是你的色彩是否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四是人性化水平体现的程度。长安集团生产一种面包车叫“长安之星”,新款长安之星叫“长安之星运动型”,运动型的长安之星和老款长安之星的改变就是两点:一是车前后保险杠进行了重新设计,设计成凸凹不平的流线造型。第二个改动,在车的顶部后端接出了一个一尺半长的导流板,也是一个流线造型的。改造这么两点之后整个车身外型看起来飘逸、潇洒、动感十足。它在站着、停着时跟行着一样。客户满意的诉求点在哪儿呢?诉求点不在于车的其他性能,就买它的文化含量、买它的审美附加值,现代的动感文化,这叫文化增值,长安之星新型面包车就应该叫“最具文化含量产品”,因为它的文化含量体现得特别明显。
第二,强化两个属性的认识。企业文化两个基本属性还要强化,一个是“亚文化”。亚文化这个角度,是从企业的意识形态,文化形态角度说的。国家社会的大文化叫主文化,各个行业的文化叫亚文化、支流文化,行政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医院文化属于亚文化,而在诸多的亚文化当中企业文化是最重要的亚文化形态。亚文化的任务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要建立企业信仰系统。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结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不同,就要建立自己的信仰系统和文化灵魂。再一个任务,亚文化要完成与主文化的对接。主文化是社会大文化,怎么完成这个对接?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怎么建设?我们大家都知道,凡是非常科学的基础性理论要想达到武装社会基层人员的目的,他就有一个工作必须干,就是必须把基础理论转换成实战型理论,它才能武装基层人员。企业文化与主文化的连接是三句话:一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三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落实途径和绿色通道”。企业文化的另外一个属性就是“管理学”,管理学属性强调企业文化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它要改革管理的观念和手段方式。怎么改变呢?他要把管理从单纯的物质引导和制度管卡压转到以文化的启发与内在的引导上来。企业文化管理最适应时代的特征,我们这个时代是智慧集约化时代,它不是劳动力密集型时代,这个时代人的主体意识空前提高,人们价值实现的愿望空前强烈。因此管人必须用文化的提示来管。文化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他讲两手抓、两手硬,但是它不是讲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书记抓精神文明、厂长抓物质文明,它是把两手并一手,两手一起抓。这边精神文明,这边物质文明;这边思想工作,这边经营工作;这边社会效益,这边是企业效益。它始终把多个双重效益融为一体,所以你抓住企业文化的规律,把握住七寸,只要抓下去,只管努力,不问前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逻辑结果出来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两个文明合着一块抓下去,出来毕竟是两个文明的成果,你要不这么看,你怎么解释西方发达国家的那些优秀企业两个文明是同时进步的呢?
第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核心竞争能力是一种比较优势,是别人不能克隆和效仿的。而比较优势从哪来呢?比较优势只能从创新来。什么最能决定创新水平和能力?是文化,文化决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决定比较优势的形成,比较优势决定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小,这个时代同行业之间的企业在技术、设备、财务、测量方法这些硬件指标上,同行业之间没有更多的竞争空间,相同的作业流程、相同的行业、以及相同产品结构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就是不同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四,总部文化与基层文化结合建设。所谓总部文化又叫集团文化。我们大家经常遇到这个问题,集团文化和子文化的关系怎么处理?我们认为总部文化是关键、是核心、是主体部分。像松下、麦当劳全世界那么多的分店,但是它总部文化永远是要保持不变的。像松下七精神,全世界哪间分厂七精神都不能少。麦当劳8字经营哲学,全世界麦当劳是3万1千家分店,年产值460亿美元,但是他的8字方针的文化全世界不能变。“质量、服务、价格、环境”就这么四个词,它可变的是基层的细节文化,所以在总部文化与基层文化建设的时候,其建设程序是先总后分,或者先分后总,没有统一模式,关键问题是共性与个性要对接好。
第五,在“文化规范”与“规范文化”上下功夫。所谓“文化规范”是相对于制度规范的另一种规范。制度是底线性的规范,文化是一种引领性的规范,它不是软指标,文化规范也是硬指标。“规范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培育好“规范文化”才能形成批量优质服务和优秀企业。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六,培养企业家的文化情怀。国有企业企业家建设企业文化的苦恼是什么?他培育起来企业文化体系了,可能明年就调走,而新来的人立刻就改换企业文化,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国有企业目前的体制是个客观现实,没有马上转到全方位市场经济,那就放弃企业文化不建吗?还要主动培育企业文化,这是对民族对企业负责的情怀。尽到你应尽之力量,这种情怀非常重要。日本松下幸之助接到一个眼镜公司给他写的一封信,说他的眼镜不好,在电视里我看到眼镜影响了你的形象。你到我们店来,我给你配一个眼镜。起初松下幸之助没有理他,这个公司三反五次给他写信,最后这个公司的经理来了,松下一看还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绝对不像是一个骗子。他说,那我就去一趟。到后一看,眼镜店特别大,实力特别雄厚。松下想,不是想靠我的眼镜发点财,因为它不是小公司,不缺我这一个客户,那是为什么呢?就问那经理。这位经理说,你的职业需要你出差到外国去,你戴的眼镜不好,外国人会误认为日本没有高级眼镜行,为了杜绝外国人对日本人看不起,我必须让你戴一个好眼镜。所以后来松下就跟职工讲,我们的企业和干部都应有这份情怀,各种情况、各种环境都能够站在这个立场上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来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家的文化情怀当前尤其重要。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七,重视经济逻辑和文化逻辑关系的研究。短期的经济行为用经济逻辑可以解决,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经济行为用经济逻辑就解释不了,必须用文化逻辑去解决、去解释。这个文化的逻辑是什么呢?西方典型的经济学主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靠四个因素:资本积累、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四个方面。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说,凡是优秀企业的经营都得建造在这四个轮子的基础之上,这四个轮子在现代经济学中是有缺陷的,它缺少了一个导向轮,文化就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导向轮、主导轮。这是现代经济和传统经济不一样的地方,这一点企业家必须要清楚。传统的企业依靠资源,不重视人、不重视文化资源,现代经济要重视文化逻辑的研究。
第八,重视管理干涉和文化协调,解决变革对抗的问题。企业只要变革必然引起对抗,因为一变革就有人的利益、地位、职务、身份的变化,既得利益者往往不愿意变革,对变化必然会产生一种对抗。这种对变化的对抗怎么去协调呢?我们有两种方法:一个叫管理干涉,一个叫文化协调。我们的观点是两者是缺一不可,但是要把文化的协调作引领,把管理干涉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如果单纯用管理干涉、强硬手段或制度强制的一些措施往往是不够的,会带来更加广泛、激烈的对抗。因此我们应更多使用文化协调、文化引导的方式。
第三篇: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当前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践行焦裕禄精神,弘扬焦裕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在坚持开门纳谏、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基层走亲连心解忧活动,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焦裕禄是我们党员干部永不褪色的一面旗帜,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力量。总书记指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把学习焦裕禄精神作为贯穿始终的红线,特别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有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以此作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枢纽、烛照后世的精神财富。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决反对“四风”,尤需秉承焦裕禄的遗志,学习焦裕禄的方法,发扬焦裕禄的精神。党员干部只有坚定树立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终生的政治信仰,把群众的冷暖幸福看得比天大,才能自觉践行严以修身的道德操守,坚决遵守廉洁奉公的为政准则,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耍特权,先忧后乐,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要学习焦裕禄同志坚持“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要敢于“摸着石头过河”,不一味照搬照抄,要积极主动探索,不断创新思维,在搭建各种有效活动载体上下功夫,在坚持开门搞活动、听取意见上下功夫,在真督实导、扎实推进活动上下功夫,全程突出一个“实”字,务求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取信于民。
要深入学习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闪光言论,悟透焦裕禄精神的深刻内涵,学习他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宗旨意识,在学习中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把握弘扬为民务实清廉作风的努力方向。总书记的兰考之行,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的崇敬之情。我们要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为一面镜子,见贤思齐,反复镜鉴。要以焦裕禄为标杆,反复照一照自己、摆一摆问题,深刻查找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不怕红脸、不怕出汗,敞开心扉接受群众的评头论足,多想一想、问一问“为官一方,自己为百姓做了些什么,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着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要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深入学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聚焦“四风”查摆问题,通过具体事例深刻剖析,看到实质,重在解决思想问题。坚持开门搞活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广泛深入征求群众意见,用真情打消群众顾虑,请群众提意见、说真话,不要怕“疼”,不要怕“丑”,做到红脸、出汗。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并抓好专题培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十项专项整治和六项惠民服务专项行动,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统筹兼顾,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作者分别系商丘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党委书记)
第四篇:我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着力点
我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着力点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未来交通银行应该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深化混合所有制上做工作,另一方面将聚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9月1日,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在上证所召开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指出交行未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聚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毫无疑问,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交行中期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理解为是马上就见效的灵丹妙药,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一个渐进式的改革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牛锡明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仅是股权结构的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混合所有制是全方位的落实,如何让所有资本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索。
牛锡明表示,交行若能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未来将在两个方面着重“加力”。
第一,在深化混合所有制上做工作。“混改”将进一步考虑如何让国有资本、外资资本在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让比例尚不高的民营资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建立员工持股以及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交行自2005年上市以来,股权结构最符合混合所有制的基本特征,股权结构多元化,1
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各占一方。”牛锡明表示,交行的股权结构中,财政部持有交行股权26%,汇丰持股约为19%,社保基金持有股权13%,其他境外法人、机构和个人股东持股约41%。
第二,聚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深入研究如何按照现在混合所有制特征进一步深化内部治理机制,具体包括如何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如何建立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如何建立风险管理和追究机制。
“银行有两个重要职责,第一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第二是防范风险。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同时做到这两方面,因此改革是多角度、多层面的。”牛锡明表示,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耐心比能力重要。下一步,交行将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重要的题目来研究。
拓展全球布局
交行将“两化一行”作为发展战略实施已经有9年的时间。目前,交行的国际化资产加上综合化子公司资产,两方面合起来占全部资产比例已经达到12%,利润占比也已经达到9.5%。
交行表示,未来仍将会把“两化一行”作为发展战略,但是将在未来发展中注入新的元素,比如增加海外机构布局,不仅仅以“亚洲为主体、欧美为两翼”,同时还要拓展全球布局。
“在海外业务发展当中不仅采用设立网点的方式,海外并购
也会认真地去研究,比如与在海外80个国家都有机构的汇丰合作。”牛锡明表示,海外合作也是国际化的考虑和选项,同时,对于目前还没有拿到牌照的证券公司业务,在未来“两化一行”的发展中交行将积极加强对证券公司的收购和经营。
牛锡明表示,通过“两化一行”不仅仅是把国际化、综合化资产利润占比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跨境、跨业、跨市场的经营能力。交行今年启动了事业部制以释放改革红利,目前已建成利润核心的事业部制达6个,利润增长高达26.68%,高出全行5.59%的利润增长速度21.09个百分点。
“对于事业部制未来如何发挥总行的功能,让总行成为创造利润的重要引擎,是今后考虑的重点。”牛锡明表示,在事业部制方面,互联网金融也是考虑的方向之一。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找准切入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找准切入点
白水镇中心小学
魏粉翠
何谓切入点?我以为,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从认知心理看,它是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从文本内容看,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与鲜明的文本个性和阅读的感情倾向。文本个性千差万别,情感倾向却异中有同,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既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随心所欲,与此相联的课堂教学形式决不可能固守模式、千篇一律。它是作品思想艺术个性的凝聚点;从教学组织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理想的课堂教学情境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从认知心理看,真正优秀的文本总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它记录着作者微妙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因此,教师凭借着知识、智力、阅历的优势,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作品的魅力,并用自己的话语诠释这种魅力,并以此作为点燃学生多的探索、发现、创造激情的“引火线”,这种心智活动的“切入口”就是解读作品的切入点。确立这个切入点有赖与教师所获得的阅读感悟和本身的鉴赏能力,有赖与教师对学生阅读感受的尊重和阅读潜能的开发,它与教学参考资料上长篇累牍的解析没有多大关系。有了这种心理支点,教师、学生与隐性的作者的心灵才会在作品所营造是境界里,产生强烈的共鸣;阅读的人文力量也才能得以充分。
在语文教学中,找准课文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的步骤。首先,从这个突破口入手,我们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把课文分析透彻,分析到位。切入点把握得好,一篇文章就能很流畅地讲完;切入点模糊,就会出现上课时无从下手的情况。只有找准切入点,努力提高提问效率,才能使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下面就谈谈“切入点”的确定和切入的形式。
“切入点”的确定同课文重点的确定密不可分,既相似又不完全等同。教师必须先根据单元课文及体裁的不同,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授课重点。再依据体裁的不同,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授课重点。如詹明富老师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以通过心里活动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为重点带动全部,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如记叙文可以记叙的要素、线索、人物形象的分析为重点,说明文可以说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方法为重点,这样就可使学生在不同体裁课文的学习中获得各种知识。
确定了一篇课文的授课重点后,就要考虑其“切入点”。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技法不同,切入点也不同,我们要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找出合适的切入点。以下是几种比较常见的切入方法。
一、直接从课文题目切入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耳目,它与文章的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文章题目甚至就是中心。把握住了题目,有时我们就可以顺着它,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教《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从题眼“壮”字切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用“战士、勇士”,而用“壮士”?使学生明确了文章主要是写“狼牙山五壮士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事。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课文的欲望:是一次什么样的战斗?他们为什么要全部献身?他们牺牲的经过是怎样的?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还如《倔强的小红军》、《美丽的小兴安岭》、《”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可分别从“倔强”、“美丽”、“心正笔正”切入,去思考梳理“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自然走进了理解、分析、鉴赏的思维状态。
二、从文章中的中心句切入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是一首诗画龙点睛的词语,文眼则是一篇文章的一两个关键句子,多数是中心句。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中心句,它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思想感情,而且还是作者写作手法的妙笔之处,更是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点。在语文课中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脉路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思维、读书,顺利达到学习目标。如《赵州桥》一课,可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理解、感悟,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再如《詹天佑》一课,我们可以抓住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来展开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他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这就是文章的精妙所在。所以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打开课文理解的钥匙,教学导读也就起到去繁从简的效果。又如《云雀的心愿》,文章中作者以云雀的口吻写了自己看到洪水泛滥,听妈妈讲森林储存器,感受到森林是空调器,而产生将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细读课文之后,我们会发现文章最后一句“我要将沙漠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句。读了这句话,我们就会想到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就可以一直导读下去。
三、从词句理解的疑难处切入
教师在挖掘教材时发现疑难词句时,可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例如第十册教材中《飞夺泸定桥》一课。通常老师们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都是围绕着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是如何飞夺泸定桥”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的。可是这样一来容易造成教师引得不够,牵得太多,达不到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没有注意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没有架起使学生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四、根据不同文体切入
文章文体不同,作者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如文学作品中小说需要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散文需要把握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诗歌需要把握它的意象、情感、节奏、韵律;戏剧需要把握它的矛盾冲突、人物个性、环境渲染等。又如实用性文体中,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六要素;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说明文有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要素。所以抓住以上特点,我们的教学思路也会变得十分的清楚。
五、从文章的人物切入
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写人记事的课文很多。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实施教学呢?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读懂人物,要读懂人物不外乎要读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显而易见,如果能从人物切入课文,就会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如:《丰碑》一文是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教学中以“预习”要求学生“在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地方作上记号”为切入点,让学生读文划句子、读句子思考、从神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挑山工》一课,挑山工的外貌描写是一个极佳的教学信息,要以读懂人物外貌为切入点,如:教学中抓住“矮”“黑”,让学生读文找原因,进而悟出挑山工的伟大人格——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再如《全神贯注》一课,常规的教法当中,很容易忽略茨威格这个人物。其实仔细研究课文,茨威格这个人物对于我们分析课文很重要,他不仅在全文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还是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的重要铺垫。茨威格作为罗丹的挚友,又是罗丹邀请的客人,却受到了冷落,从侧面烘托出了罗丹对艺术工作的认真态度。而且,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也是通过茨威格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的。另外,茨威格这个人物的品质也是可贵的,在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时,他依然怀着敬仰之情欣赏着罗丹的一举一动,还将漫长的等待和罗丹的冷落当作是一次重要的收获。抓住了茨威格这个人物作为切入点,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茨威格的所见所感,从而被文章中两个人物的高贵品质所感动,加深了思维的深度。
六、从文章的插图切入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文字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美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因而,以美丽的图画为切入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草原》第一课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优美的草原风景,在尽情地欣赏画面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表达的时间,质疑、赞美、渴望将溢于课堂,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学生们会感到“草原”景美,人美,文也美。依景学文,依文赏景悟情的教学会如行云流水。
七、从文章的背景切入
文章背景的介绍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纪实的,有的是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有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片段。让学生了解一定量的课外资料,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有帮助的,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而对于这一类文章,其背后总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而这些课本以外的趣闻轶事,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讲述文章的背景知识时不能机械地宣读,要编成精彩的故事片断讲给学生听。当然,文章背景的引入要讲究策略,讲究艺术,要适时适量。可以采用编故事讲给学生听,可以由学生收集资料汇报,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影视片段等。所以,背景的切入要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引起共鸣为出发点。譬如教《倔强的小红军》时,由于讲述的内容距现在比较久远,最好通过多媒体手段重现当年的长征电影场面,使学生了解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自然条件的恶劣,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中英勇顽强的表现,从而进一步体会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有写人叙事的,有写景说理的,可谓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并不能机械地将某篇文章归入哪一类来寻找切入点,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抓的“点”,要切入的“点”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走进文本,细细研读,发现最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走进文本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信息和路径
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将文章归入某一类来寻找切入点,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读懂课文,而是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选择教学切入点也需注意:
一、切口要小巧,视野要宏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往往切点越小,越能体现作者别具机杼的匠心,越能激发学生研讨交流的兴趣,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难点。
二、要透辟深刻,切点中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师生研读全文的一个突破口,这个切入点必须有较强的辐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歧路,弄巧成拙。
总之,找准最佳切入点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多花点心思钻研文章,找出文章学习的突破口,设计出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做到“由一斑而窥全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