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张明

时间:2019-05-12 23:0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张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张明》。

第一篇: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张明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

实践与探索

——以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为例

张明

摘要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亦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灵魂。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大作用。本文主要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探讨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主要包括思想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校设施与资源以及校本课程成果等问题。笔者认为,在现代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学习是有时限的,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才是培养的重点。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学校开展小学国画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创新思维 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章 概念界定

核心素养

杨向东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即它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素养的英文的表述是“Attainment”,亦可以翻译为“造诣”或“能力的获得”。经过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深入讨论与探究,我们美术学科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也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只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而设定的,而是面向全体公民。[1]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因此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其自身特征。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这些特性的产生在与巧妙地发挥了人脑思维的潜能,特别是与右半脑的功能密切相关。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校本课程开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第二章 国画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学校是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性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新的教学大纲中有“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健康成长、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百年来,中国的美术教育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比较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以及整个课程体系也是借鉴西方的。长期如此,一些弊端慢慢显现。最近从国家层面提出“核心素养”教育这一理念,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的变革。这里,我们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来形容就是“技进于道”——过去的“技”(即学科本体的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每一门类美术内容都自成体系。但是其和外围却是分裂的;现在的“道”是指将各种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用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洞察问题、解决问题。再延伸点来讲,我们通常讲“智慧”二字,其中人并不是有了知识技能就有了智慧。所谓的真正的“智慧”更多是人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一种应对性策略。在美术教学层面,我们过去习惯于围绕“技”的层面进行教学,而我个人认为,我们今后的教学需要进入到“道”的层面,就是理解知识、运用智慧去综合性地发现一些问题并通过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它们。[2]这也就是作者所倡导的现代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

学校美术教育对学校学生的思维的开发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从小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感,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中国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纵观现行的各个版本的小学美术教材,国画教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例都不多,而且大部分是零散不成体系的。作者在小学开展多年的校本国画教学研究,结合当前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中国画教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有更大的创新,就有必要积极实践和探索开发小学国画校本课程。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第三章 国画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中国水墨画是东方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从学生时期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情感,对于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本著名儿童教育家坂光彦说:“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学生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我们所探索的学生国画教学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用传统国画的形式来表现现实生活,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创新意识,创作才能和高尚情操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使学生能更加认同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国画知识欣赏水平和创作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二是探索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水墨画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总结出学校学生国画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的新模式,出一套国画教学的校本教材。三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第四章 国画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思路

校本课程要传导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当今,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美国)、终身化(法国)、个性化(德国)、大众化(中国)理念已成潮流,势不可挡。我们的美术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努力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指出,公民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德国鲍葛生更进一步指出:“真正公平的教育不是都受一样的教育,而是在相同的学习机会里充分发挥其个性想象力、创造力”。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教育是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产业;教育应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中;教育应培养创新性人才;教育必须为国家培养创新技术增长点„„特别是现在美术学科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也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很显然,传导这些先进的科学理念对于构建我们的校本课程是多么重要。国画校本课的课程价值应该体现在:

(一)提高美术素养。

(二)传承国画历史文化。

(三)激发审美情感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详见《标准》第1-4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是一个基本的教学路径。依据上面提到的杨向东对素养概念的解释,有这么几个关键要素需要去注意:一是问题情境,二是知识与技能。其间,谈到知识与技能就涉及选择的问题。学生怎样选择和获取知识与技能?怎样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会涉及另外一些方面,即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方法、过程„„学生反复这样做,有了量变积累,慢慢地就会积淀成素养,知识与技能会在其中变成整体素养的一种“局部”,就不再是“全部”了。我们通过国画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挖掘适合当代学生心理的水墨教学策略;探讨和研究出一套水墨画教学方式方法。在开展教学时,我们更多结合了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其他内容,在国画教学中融入了古诗等众多元素,使教学更具生活化特色,使学生的国画创新和创作能力得到培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培养新世纪具有核心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华民族传统绘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中国画的民族审美特征是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和生命线。我们学习中国画,并非仅指某一方面,某种技法,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传统中国画的艺术本质和精髓,否则就容易犯“一叶障目”的错误,更容易陷入某种局限性和片面性。中国画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前辈们早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后代景仰与效仿的楷模,并形成各自表现与操作程式,固然是后人学习中国画的一条途径。但在基础教育中,对六到十二岁的孩子来说,按照传统的国画教学形式来教育,不仅难度大而且要求高,很难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年龄和思维水平。针对当代小学生的中国画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和思维水平以及当代社会实际出发,教师开发小学国画校本课程中在教学形式选择上应注重直观性、创新性、时效性和趣味性。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学生大胆创作,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还应该包括教师改革和创新国画教学形式的选择。创新而富有魅力的课堂教学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他们身边的事物为主,综合多种教育资源,校本课程采取适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的形式围绕水墨游戏、彩墨趣味、国画写生、国画创意绘画和国画欣赏等模块分层级由低到高螺旋形渐进式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第五章 国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第一节 水墨游戏教学 第一小节 水墨游戏教学的原则

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成才的起点和动力,也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兴趣,选择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或者现象作为他们的学习内容。低年段学生从早期的水墨游戏中认识和了解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和宣纸的特性,感受这些工具所带来的与其他绘画形式不同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用笔和用墨的基础知识。水墨游戏,是一场认识水墨、探究水墨、欣赏水墨、表现水墨、感悟水墨的游戏,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感受,通过学生间互相交流,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等,这一阶段学生练习以水和墨为主要材质,感受纯粹的水墨浓淡和粗细线条在生宣纸上形成的特殊效果。同时淡化传统国画教学中以教师的演示为主的技法传授,让学生在真实的自我体验中愉快、主动地认识中国画,初步掌握中国画的基础知识与技法并通过水墨实践获得对中国画的真实体验与感悟。评价中教师的作用侧重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作品,说出他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小节 水墨游戏教学的课例

一、点线面的水墨游戏

通过点线面不同的组合和交织表现孩子们心中的大自然例如开发的课题有《瘦个与小胖》、《会跳舞的线条》、《黑白格子布》、《下雨了》、《下雪了》、《黑龙探海》等等。

在《瘦个与小胖》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尝试墨与水的多少对墨色影响体验:(1)用笔蘸墨(不加水)在宣纸上画点(2)蘸一点水,再画点(3)再蘸水再画点?试一试观察画面,请学生互相说说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尝试用这样的点做大小疏密的变化。《会跳舞的线条》在线的游戏中体会笔墨的轻重缓急表现的墨色浓淡干湿。课堂上引导学生说:跳舞的线变壮了(侧锋画线)、跳舞的线条玩花样(画曲线)、跳舞的翻跟斗(画折线)、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跳舞的打滚(画螺旋线)„„把水墨画的基本技法以趣味性的语言和游戏式的示范来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探索欲。

通过《黑白格子布》课堂让学生了解水墨的浓淡以及侧缝用笔;《下雨了》一课先用墨平铺快干时再用水破墨;《下雪了》用撒盐法让学生体验水墨的肌理效果;《黑龙探海》探索大笔先沾水再沾墨然后再画,一直画到笔干为止,体会水——墨——画的趣味;通过几节课的练习,发现有些学生入门很快,而有些同学完全是按着自己的直觉摸索练习,同学所创作的作品,虽不能表现得很熟练,但大部分的作品都表现的很大胆。课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说,他们会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中找到许多常人难以发现的美的形象。

图1-1《墨舞》作者 张想懿 六岁

二、活动体验的水墨游戏

学生在点线面的游戏玩乐中很快就掌握了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已经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活动游戏,尝试用他们已经学到的水墨知识进行组织运用表现他们自己参与和体验过的活动,如春游、秋游、放风筝、体育比赛等等。开发出了《最快乐的周末》、《我的动物朋友》、《拔河比赛》、《最美的花朵》、《第一次冒险行动》等课题。

图1-2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第三小节 水墨游戏教学的反思

通过水墨游戏活动,让学生认识笔墨工具,了解笔墨意趣,培养对水墨活动的兴趣。水墨画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相当陌生的,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首先要学会的是材料的基本用法,例如毛笔的笔锋,水、墨、宣纸的运用。恰恰是因为对于刚接触水墨充满着好奇和神秘的学生来说我们更有机会去引导和教育。有位画家曾说,绘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绘画和玩的关系。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是我们课堂的完美理想境界。

我们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美术教学以示范、临摹为主的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授之以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交流、自由想象、自由创造,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这种作品的创作欲望也很强烈。学生充分感受水墨游戏的快乐和墨迹变化呈现的美感,让他们在自由的水墨空间中愉快地散步。从学生作画的现场表现和完成作品的效果来看,他们有激情、有思考、有实验、有乐趣、有创新、有收获。体现了本课设计的人文性、合理性、实效性。

当然在国画教学中需要必要的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还要强调纪律和卫生问题,这也是老师需要注意引导和培养的,教会小朋友整理学习用品,这是好习惯,也是一种能力。

第二节 彩墨趣味教学

第一小节 彩墨趣味教学的原则

彩墨趣味教学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彩墨和宣纸的特性,体验彩墨画的乐趣,重点强调一个“趣”字,并在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技法练习,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用水、用色、用墨画出各种不同的笔墨效果,体验笔墨乐趣。让学生在充分的艺术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带领学生根据现象去发现,根据问题去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开放式的彩墨游戏中体验、感受国画色彩和水墨变化,了解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感受彩墨画的艺术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墨的浓淡干湿、墨色的融合交错、运笔的轻重缓急产生了丰富的画面效果。例如开发的教学设计有《彩墨飞舞》、《彩墨游戏》、《巨鸟》、《城市的夜晚》、《彩墨脸谱》、等。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第二小节 彩墨趣味教学的设计

一、《彩墨飞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彩墨画的绘画工具。

2、欣赏艺术大师的经典艺术作品,了解艺术表现的丰富性。

3、在充分的艺术实践中,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合理运用点、线、面等造型的元素,大胆在宣纸上或其他材料上进行彩墨的组合,形成美的画面。培养孩子的彩墨表现力。

4、充分感受彩墨画的乐趣,激发孩子热爱民间艺术的浓厚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特殊变化,进行大胆表现。难点:合理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和情趣。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复习旧知;上半学期我们玩了一堂彩墨游戏课,大家还记得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

(3)师:今天,我们再来玩一玩彩墨游戏。(板书课题)

2、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要点:水分的多少和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师: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3、欣赏、深化认知。

(1)出示张桂铭的《觅》。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想想这幅画上表达的内容。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师小结: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4、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2)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3)学生自评、互评。

5、课堂总结。

二、《彩墨游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在游戏中了解中国画工具的特性和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墨技巧。

2、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合理运用、组织点、线、面,感悟新发现,尝试新方法,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

(二)教学方法

感受笔墨——发现现象——分析探究——创造表现——欣赏评述

(三)教学准备

教学示范作品、欣赏图片、国画颜料、大小毛笔和排刷、彩色水笔墨水和墨汁、调色盒、喷壶、笔洗等。

(四)教学过程:

1、感受与发现

(1)欣赏范作,感受与了解国画工具。

(2)教师示范创作国画《江南》。

①用大排刷画一些大块面(方形、三角形)

②用淡墨拖出弯曲的面、毛笔勾画细线和彩色的小块面

③用毛笔点、滴和洒的方式画一些点

④最后用喷壶喷洒彩色小点烘托画面

(3)引导发现——点、线、块的组合,导入课题。

2、尝试与探索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1)游戏激趣,感受笔墨:

让各小组学员分别尝试用墨画点、线、块;用色画点、线、块。然后各小组组长分别展评本组的作品,并和其他小组交流方法与感受。(2)对比欣赏,分析探究:

活动一:欣赏吴冠中作品《吴家作坊》和《彩迹》(见图2-1)

图2-1 思考讨论:这两幅作品中分别表现了什么形状和颜色的点?它们是怎样表现的?有那些不同的效果?给人怎样的感觉?

感受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尝试表现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点,并简要介绍毛笔的不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感受墨色(颜色)的干湿浓淡与水的联系。

活动二: 欣赏吴冠中水墨作品《春如线》、《狮子林》(见图2-2)

图2-2 思考讨论:这两幅作品中的线又分别给你什么不同感觉?(疏与密)

感受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表现不同的线,并指导学生感受运笔的技巧与线的联系。

3、创造与表现

(1)欣赏:吴冠中的《忆江南》和一组学生的彩墨作品,让学生感受点、线、面的趣味组合。(见图2-3)

(见图2-3)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作业:尝试运用不同的颜色和墨,在宣纸上试一试,看看能画出什么样的画?头一次画不好,还可以多试几次,从中体会彩墨游戏的乐趣。(3)要求:选好主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课后拓展:

可以尝试让学生运用彩墨游戏的方法在扇子、纸盘、手绢、手袋、桌布、礼品盒等材料上进行装饰表现。学生习作见图2-4和图2-5。

(图2-4)

第三小节 彩墨趣味教学反思

学生性格天真,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十分奇特,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绘画作品构图到用色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变形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因此。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创作作品,要承认学生个性基础上所形成作品的差异,再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意水墨为主体的基础上创作形式多样性的作品。儿童的这种心理正好符合水墨画的特点。学生以前已接触过一些水墨游戏课了,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彩色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特别是国画颜料与水和墨的融合,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可以大做文章,在让学生得到一个彩墨的体验,并能够悟出点什么来。重点是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色,综合运用技法,敢于表现,并适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学习技法、运用技法。让学生在笔墨游戏中发现基本技法,重点强调在彩墨游戏中感受乐趣,在实践中尝试和运用基本的简单技法。比如有的同学因为不熟悉笔墨的运用以及调水的多少,导致第一张宣纸完全湿掉,画得不成样子,这时我们更是需要很好地鼓励他们,用心地完成第二张,而不是去质问他。让他觉得绘画是件快乐的事!创作与分享是课堂的精彩之处,教师要抓住出彩的作品请作者或其他同学一起评说赏析对他们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图2-5)

第三节 国画写生教学

第一小节 国画写生教学的原则

《论画》中指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此当以天地为师”。写生是美术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又可分为直接写生法和间接写生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逐步开始尝试由钢笔线描写生过渡到用毛笔对比较简单并熟悉的物象进行写生,另一方面我们把学生自己钢笔写生的内容抽出一些写生对象的局部或者全部,加以整合进行国画创作,创作的形式、材料和技法可以综合运用。

中国画讲究形神兼备,特别追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不似之似、意境的审美特征,注重笔墨和意境寓意,甚至突破时空限制。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造型原则,毛笔工具更将线条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就有了想象的原型,学生的创造想象也就有了源头。写生不仅让儿童感到自然的美,更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美的灵感注人到他们的绘画中。同样一件事物,通过观察写生,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画的画就丰富多彩。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和人物,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父母、亲友、小伙伴都是极好的写生素材。这样在绘画活动中,逐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写生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更是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第二小节 国画写生教学设计

一、《写意荷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荷花的写意画法,使学生了解国画写意花鸟画的特点,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体会和感受国画的笔墨情趣,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突出美术特色,渗透人格、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特点。理解和感受国画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泼墨法与破墨法的技法

2、教学难点:墨色浓淡的把握以及用笔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示范画、写意画用具。

2、学生准备:生宣纸、一得阁墨汁、毛笔、画毡等。

(四)教学方法:图片欣赏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开始上课,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在这多彩的世界里因为有花而显得更美丽,甚至一些古人也特爱花,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更喜爱一种花,虽生在污泥中,却是洁净无比。我们用出“出污泥而不染”这几个字来赞美它,它就是荷花。出示课题(中国写意画-荷花)同学们喜欢荷花吗?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荷花?你对荷花的了解。(学生从荷花的结构讲解)亭亭玉立的娇艳的花朵,硕大的荷叶等我也很喜欢荷花,所以我搜集了一些图片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2)课件欣赏图片,娇艳的粉红色的桃形荷花花瓣,围绕在绿色莲房的周围;(3)“你能结合这些图片吟诵一些诗句吗?”;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溪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深入教学,体验技法;

(1)“同学们喜欢何种状态下的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很多诗人都赞美了荷花,“我们很多画家也都有自;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画家的荷花作品:

①齐白石的画:这是齐白石爷爷笔下的荷花,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生:有很娇艳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的粉红色的桃形荷花花瓣,围绕在绿色莲房的周围,迎风开放。一片片碧绿、茁壮的荷叶,敞开着宽阔的叶面。

②张大千的画:张大千非常喜爱画荷花,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因此而选择了荷花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画中的中、侧锋用笔的变化。

③另外还有徐渭、潘天寿刘海粟等画家的荷花作品。题材多样,各具风格。(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体会荷的叶子、花等笔墨是如何运用的。)④欣赏小朋友的画,一起说说你的感受(颜色艳丽,充满活力)

(3)通过欣赏荷花的图片和作品,你能说一下荷花由几部分构成吗?(荷叶,荷花,荷梗)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花瓣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荷叶什么形状?(4)下面老师演示绘画步骤:同学们要认真看 ①淡墨侧峰画荷叶,②重墨中锋勾画叶脉。③曙红点花瓣,④胭脂勾画花纹。

3、作业:请同学们用中国写意的画法

4、作业展评

5、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荷花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收获,这种收获有精神上的,也有技法上的,使我们对荷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水墨的方法画出了各种各样的荷花,希望今后大家能多用这种中国特有的绘画方式描绘我们身边美好的生活。努力去做一个有像“荷”一样高洁品格的人。

二、《水果写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2、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难点:如何用浓、淡、于、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

(三)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

(四)教学活动: l、欣赏、分析

(1)展示老师带来的水果。

(2)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 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2)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出示课题:画水果。

2、引入新课

(1)、请已经有基础的学生尝试表现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了解学情)老师提出问题并讲评:(2)、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演示,师生互动:教师边示范画一种水果的方法边带领学生温故知新。A、用笔:中锋、侧锋。

B、用色:浓、淡、干、湿。(看草莓、葡萄等水果的步骤,研究其画法)请学生初次探究,然后老师点评。

学习同色的分色画法,强调干湿、浓淡的把握。介绍控制笔中水分的小窍门。

3、笔墨魔术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验证,自己解决本课难点。(1)教师变魔术,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分墨玄机。(2)鼓励学生根据观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亲自试一试,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想。阶段小结:选择部分学生作品请学生赏评,并找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4)请学生看书和课件欣赏其他美术作品,突出讲解构图。(5)教师示范写生一组水果静物。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作业要求:根据老师示范,学生尝试创作。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5、交流、总结

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总结本课重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画国画。

(图3-1)

三、国画写生教学反思

(一)突出示范作用。

中国画的技法丰富,包括用纸、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如果脱离了这些技法而言,那我们的学生学习成果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只不过纯粹地作为一种表现方法而言了。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国画写生课中教师的示范一定要将整个教学过程显示清晰,步骤明确,学生就很容易在教师的示范下了解其中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方法。示范是为了明确方法,是为了以后学生的再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示范到什么程度,老师要十分明白分寸,不能把课堂变成老师炫耀技法的课堂,重点是学生的体验

(二)创新表现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学生画动物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些花,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形状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形状的中间;或者先用清水画一个小圈,然后用干墨画在圈的边缘。这种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个别优秀的学生还利用已学过的方法进行尝试。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三)改变学习形式和写生工具。

除了尝试让学生用水墨工具在学校在教室直接对物写生,如:《青菜》这一课,我们可以直接把青菜、辣椒组合起来,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再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画;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记忆绘画自己曾经看到过的,表现印象深刻的内容;甚至还可以带出校园直接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创作。在写生工具上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革新,可以用购买或者自制的册页,也可以用专用的国画卡纸。既方便携带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作品见图3-2

(图3-2)

第四节 创意国画教学

第一小节 创意国画教学设计原则

艾纳斯指出:“任何一种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都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告诉学生究竟是他好还是她好的解释才正确“。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继承与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水墨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发展和创新为根本,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创作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的人文素养,使美术教学更加有效。

自古以来,中国画便有着非常良好的创新传统,纵观中国画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创新画法层出不穷,各种新派理论汗牛充栋,各门新颖画派争奇斗艳,历代名家巨擘灿若星辰,中国画坛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蔚为大观的盛大景象。学生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工具勾线填色相双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进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都有好处。我们所遵循的学校美术教学理念是美术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而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所以在小学国画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水墨、毛笔、油画棒、彩色水笔、水粉颜料等工具的综合应用,学生将接触到一种从未有过体验,表达出来的作品也将别有一番情趣。如果选用吸墨效果较好的宣纸,更容易体会和感悟宣纸的渗透和渲染效果。

第二小节 创意国画教学设计

从一段记忆、一个问题、一点思考、一种方向、一个案例传达出儿童水墨画的传承与创新在于趣味相投、人画合一。国画创意绘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线描创意绘画作品,其次来源于学生的写生作品,再次是充分的综合各位学生作品或者进行重新的组合。

一、《动物的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应会: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新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国画艺术表现的方法及魅力。学习用国画形式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如何抓住动物脸部特征以及水墨的控制并且尝试使用新方法表现动物的皮毛。

(三)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欣赏、感悟、畅想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1、游戏考验,比一比大家的观察力,欣赏一段影片。

说说你们记住短片里都有什么了吗?快速动手,择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种动物,说出它的形象特征。

出示动物脸的特征课件图片,认真观察动物的脸,其实在美术中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今天来学习用中国画的方式体现的——动物的脸。

出示课题——《动物的脸》

2、欣赏中国画作品(课件:画家体现的各种国画作品其中有黄永玉的猫头鹰):看看这些作品里是如何体现的形形色色的动物的脸,思考:中国画作品在笔墨有什么特点? 学习用墨(焦、浓、重、淡、清)的方法

小结:看来画家之所以画的作品形象、生动,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能够抓住动物的特征。

(三)体验、表现、创新

1、师示范画狮子和猫头鹰,讲解国画技法:请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讨论。见图4-1.2、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特征在画动物的脸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观察动物脸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尝试用国画的形式大胆地进行表现,尝试使用新方法表现动物的皮毛。练习作画。

3、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用笔及墨色的运用。学生仔细观察、完成作业。

(四)展示、交流、评价

自评:你最满意的地方是构图、颜色、笔墨的运用。互评:给他的作品说说优缺点。师评:对学生的大胆绘画进行鼓励。

(五)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国画方式体现了的动物的脸,其实对于动物的脸还有很多体现形式,体现出的作品也是千姿百态,课件欣赏:用其他方式体现的动物的脸。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二、《大树变变变》教学设计

图4-1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方法:在我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树是一个主要的课题之一,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树叶,写生树干以及表现树皮的纹理等等,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和发现树木的生长、形状等特点。在学生当前的年龄层次对树木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但是二年级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和表现还不熟悉。对于学习中国画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我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运用综合水墨的方式去大胆想象表现出树的创意图像。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展台,幻灯片,笔,墨,宣纸等。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水墨画,感受中国水墨的笔墨情趣。(2)在体验中树立自信心,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3)激发对自然的关爱。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树木图片作为导入并引发思考。认识自然界中树木的不同美感。(2)讨论、欣赏树的变形。

(3)学习运用水墨工具创造出自己对树木的创意想象作品。

3、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水墨工具完成对树木的创意想象作品。

(2)提高学生对传统水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感受树木所传递出来的美感并运用它进行联想。

2、让学生玩水墨的方式去完成对树木的创意想象作品。

(五)教学难点: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1、水墨的方式去完成对树木的创意想象作品。

2、学生在体验中能大胆想象。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展示谜语(学生读谜语)

春天披绿装,夏至好乘凉,秋天黄衣裳,冬季挂雪霜。(谜底:大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各种大树)。

师:提问:这些大树长的有啥不一样?你能根据树的形状想象出别的动物或者其他事物的样子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

师:我们今天就来表现《大树变变变》

出示课题:《大树变变变》

2、讲授新课:

(1)师问: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大树,谁知道大树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出示 大树的结构图,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2)欣赏老师的大树变变变草图。(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3)教师示范画水墨线条的表现。

(4)布置作业:运用水墨工具完成对树木的创意想象作品。(鼓励学生大胆用笔,注意用墨要有干湿浓淡变化,有感情的表现不同姿态的树木。播放音乐。培养学生的创作表现能力,播放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

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提醒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4、作业讲评

展评并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表达能力,锻炼交际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作品见图4-2

5、课后拓展:表现树林里的故事

图4-2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第三小节 创意国画教学设计反思

一般的国画教学都以讲解技法,临摹写生为主, 程式化的教学再加上技法难以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兴趣渐失,创作的作品也很少有创意和韵味。为了能将这节课上成学生喜欢,让他们感到快乐的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强调突出趣味性和实践性,并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例如在《动物的脸》一课中,老师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物世界》的片头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利用猜谜游戏,使学生有意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通过种种手段,变枯燥的技法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经过讨论和观察,学生对一般动物的脸部特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总结出了用笔、用色的规律。考虑到学生对技法步骤不甚了解的情况,老师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尝试用油画棒、食盐、洗衣粉等多种材料运用点染、泼彩和洒水等多种方法进行创作。学生们经过不断地尝试实验,在欣赏、观察,动手、动脑中体验了学画中国画的乐趣,享受了自主探究,自我表现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足之处:若是能再多给学生创造些动手实践的机会,画出更多动物的脸,学生对中国画的技法认识就会更深刻一些;如果再为学生多创设一些自主探究与互助学习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更有益处。

创意国画教学设计这样的课对老师和学生要求很高,要求学生积极动脑、思维敏捷,要有发散性思维,一幅好的创意画,要有好的联想,灵感,也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所以在课堂上四十分钟,要让学生画出一幅好的创意画,非常有难度,教师的启发就显得格外重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创作方法,我在一开始也很纠结,最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巧妙的图形,让他们分析巧妙在哪里?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很会分析,能做到活学活用。为了更好的启迪学生思维,我设计了超级变变变游戏环节,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行联想设计,创作奇妙图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习作见图4-3。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图4-3 第五节 国画欣赏教学 第一小节 国画欣赏教学原则

中国画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课业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思想情操。首先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画作表现的材料、形式、内容与作者的身世、时代背景以及主题,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学习形式,了解作品表现的特点,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找到与之共鸣之处。这是小学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对所有美术欣赏课的大体要求。国画的欣赏不是规定在那一阶段的学生,他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但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要选用合适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循序渐进的欣赏和理解中国优秀的国画艺术作品。欣赏中也包含有探究,而不是人云亦云。

在现实中小学美术的欣赏课经常得不到重视,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在每一个阶段的国画课中都认真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中国历代名画给学生讲解其中的故事和来历以及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欣赏教师自己的国画作品和全国其他学生的优秀国画作品。这样的积累中,学生的眼界也宽了,心境也高了。

第二小节 国画欣赏教学设计

国画欣赏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有中国历代传世名画;中国近代国画作品;教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师自己的作品;优秀学生作品等。例《中国山水画欣赏》教学设计

一、先让学生看利用多媒体图片结合轻松音乐来导入中国山水画的欣赏课题,了解画家创作激情。

二、带着问题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国画。

1、什么是中国画

2、中国画有那些类型?

3、你了解中国山水画有多少?

三、讲授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四、了解中国画是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

五、中国画有那些类型?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六、中国山水画,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北竞辉,达到高峰。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第三小节 国画欣赏教学反思

一、学会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神韵

国画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明显的与其他艺术形式不一样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通过欣赏教学,能够让学生根据中国画的特点学会简单的甄别。比如,在人教版第五册第十课《童年》一课中,教材安排了中国画作品《翻身奴隶的儿女》和《端阳婴戏图》、年画作品《欢天喜地》、油画作品《战斗中成长》、摄影作品《金色童年》等。

二、注意拓宽中国画的欣赏视野

除通过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国画欣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方法,进行多样化类别欣赏。例如专题欣赏,教学可选择各种专题,如《中国花鸟画欣赏》《中国山水画欣赏》等。采用专题欣赏的形式可以选择较多的作品,但要有重点,使重点分析和一般欣赏相结合,着重欣赏中国画中不同风格作品所带来的艺术表现力,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更加认识到祖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第六章 国画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与反思

2011年作者主持了科技局立项南山区卓越课堂文化小课题《加强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并已经结题,推广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在国画教学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及丰富的资料。通过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对传统精神进行有效的把握和继承,使之与儿童生活题材相结合,创造出有现代意蕴的童趣作品,确立一套小学生国画教学的目标体系,建构一套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国画教材,探索有利于小学生国画学习的教学内容、方法、形式和手段。学生创作的国画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他们自己具有国画的欣赏能力,学生在自我实践中体会到中国画的韵味,也更加了解和喜欢中国画,愿意用水墨进行做画,表现生活与情感体验。学生还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全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构建。其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和价值观,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教育教学技能、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也形成中国画教学特色校园。

当然,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发校本课程中会有很多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逐步展开,逐步推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同时还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交流,使广大的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能够理解和支持,才能加强小学生对中国画这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从而感受水墨情韵,体验水墨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2]引用于《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 ——对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的访谈》刊载于《中国中小学美术》2016年01期

[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4]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6 [5]李于昆《越界——当代艺术研究》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2007.10 [6]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7]徐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国画家》2005.1 [8]宁佳录、卢桂兰《儿童国画入门》 [9]尹沧海《再提中国画的写意性》《国画家》2005.2 [10]吕嘉惠《教儿童学国画》

第二篇: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中国画》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中国画》 前言 校本课程——中国画属于丹青美术的范畴。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小学习国画,能够有效提高孩子对于国画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笔墨语言传情达意,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画校本课程涵盖了国画中花鸟、果蔬的画法,着重于单个题材的教学演示,从局部到整体,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讲解与示范,便于孩子掌握中国画基础的笔墨与造型技巧。以中国画的特点为出发点,通过大量精选的实例,系统讲解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同时穿插学习国画基本理论常识,更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锻炼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这里是孩子自由翱翔的天地,他们在这里尽情的挥洒,涂抹着内心世界,展现着他们的童真童趣,一幅幅稚拙、生动的作品,是他们在水墨的世界里遨游的收获,他们传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新营——是他们的乐园,在这里使他们羽翼丰满。

目录:

《中国画》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设计:

第一课:国画起步……………………………………….第二课:水墨荷花的画法……………………………….第三课:蝌蚪与荷叶的画法…………………………….第四课:樱桃的画法…………………………………….第五课:小草鱼的画法………………………………….第六课:鸭梨的画法…………………………………….第7课:草莓的画法…………………………………… 第8课:枇杷果的画法………………………………….丹青美术 《中国画》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名称:中国画 2.课程范畴:丹青美术 3.课程内容:

能掌握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花鸟、瓜果、昆虫等 教学重点:

笔法与墨的训练 教学难点:

构图,审美意识的培养 4.开发依据:

课程标准提出:尝试不同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5.课程目标:

总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中国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中国国画字画,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国画视频,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国画山水,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国画欣赏国画牡丹,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国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国画欣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国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学期目标:

1.掌握笔、墨、纸、砚、颜料等工具材料的特点。

2.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在绘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墨与彩的乐趣。

5.初步学会墨色、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花鸟、瓜果、昆虫等。

二、课程实施 1.学生情况分析:

中国画校本课程选修人数有40人,学生来自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低中段学生对中国画学习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但是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较弱,这也正适合开设写意花鸟课程,写意花鸟是中国画的入门课程,学习门槛较低,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

2.具体实施(在下表中填写)周  次(时间)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第一周(2.19)1.执笔姿势及坐姿 2.怎样运用毛笔笔法(中锋、侧锋)3.墨色的运用 4.颜料的调配等 1.创设学习情境,2.注重文化引领,3.教师示范、讲解 4.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多角度立体式全面展示教学重点                               第二周(2.26)1.执笔姿势及坐姿 2.怎样运用毛笔笔法(中锋、侧锋)3.墨色的运用 4.颜料的调配等 第三周(3.5)教学示范,学习各种线条的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四周(3.12)教学示范,学习荷花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五周(3.19)教学示范,学习荷花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六周(3.26)教学示范,学习荷叶与蝌蚪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七周(4.5)教学示范,学习樱桃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八周(4.12)教学示范,学习樱桃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九周 教学示范,学习小草鱼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十周 教学示范,学习小草鱼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十一周 教学示范,学习鸭梨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十二周 教学示范,学习鸭梨的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十三周 教学示范,学习草莓的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十四周 教学示范,学习草莓的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十五周 教学示范,学习枇杷果的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十六周 教学示范,学习枇杷果的画法;

注意掌控用笔及墨色。

第十七周 老师命题,由学生进行创作。总结,评比课堂作业 第十八周 学期总结 三、成果展示形式及效果: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场景展示、学生国画作品展示,形成浓厚的国画学习氛围。

教学设计:

第一课:国画起步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的毛笔 掌握墨线的各种变化,简单了解国画用笔的方法;

学会欣赏自然界以及美术作品中的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和多变的特点;

能够把线条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表现身边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列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握笔姿势、水墨的渗透、扩散特性,泼墨画技法。展示部分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到水墨画其实并不难,们也能画好水墨画,激发兴趣和信心。

2.五指握笔法对握笔的姿势、指法和腕、肘部的运动和力量都有一定的要求。

(1)·姿势     要求笔垂直于画面上,不要出现斜角,要达到“笔如悬针”的状态。

(2)·指法    五指并拢,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中指勾住笔杆往里拉,无名指顶住笔杆往外推,小指抵住无名指。握笔的五指要有力度,切忌松垮,手掌要虚空,就象握住一只鸡蛋,要求“指实掌虚”。

(3)·腕、肘    要求以肘作为支点,腕部虚悬,运动前臂。

对握笔的这些要求主要是针对中锋用笔的线条,特别在进行线条练习的时候,更要严谨规范,这样才能充分了解中国画用笔的规律。当然,在实际绘画中,不可能使用千篇一律的中锋笔法,特别是写意画,笔触的提按转折、笔锋的中侧顺逆等千变万化,但是,用笔的一切变化都建立在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对用笔基本功的掌握上。

3.用笔与用墨 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的关于绘画技法的六个要点。

用笔和用黑是分不开的,所在称为“笔墨”。用墨好,皆由于用笔。在《画说》中提道:“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

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1)、积墨法:      山水画表现的对象比较复杂,要求画面能有“大”、“多”、“深”、“厚”的感觉,为此,必须通过反复勾、皴、擦、点、染,层层递加,始能造成深厚凝重,繁茂丰富的效果,这就是“积墨法”的长处所在。即使轻淡透明的画,也非一挥而就,也需积染递加,形成淡而不薄,轻而不浮的佳境。积墨虽难,也有规律,不难掌握,其要点有三:

①第一遍干定之后,再递加第二遍,否则两遍渗化一起,不但不觉深厚,反易臃肿浮涨。

②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补充、交错,不是第一遍的重复与描画复线,加的结果是多种笔法的交汇统一,“错综而复杂”,犹如印刷术之套网纹。

③每加一次,都要保持极强的整体观念,当疏则疏,当密则密,当重则重,当轻则轻,当强则强,当弱则弱。不可心中无数乱施笔墨,而是愈加到后来;

愈要有整体感。

(2)、破墨法:     破墨,是在前一笔不太干时,趁势再补充上去看来一笔,使其融和渗化,合二而一浑然一体,产生鲜活生动、和谐滋润的效果。破墨时因笔墨先后有别又可分为六种用法:

浓破法----先施以淡墨点树叶树头部分,待半干时,穿插以浓墨树枝,立时枝叶交融,浑然一体,如天然生成。这种方法,画树最为适用,当然,只要用法得当,无处不可。

淡破浓----先用浓墨勾树枝或房屋,然后趁其未干定时,加以淡墨点叶或皴擦房屋之檐下墙根,使其干湿渗化融合,产生自然衔接和浑然天成之感。

湿破干----先用干笔勾画山的轮廓及皴擦山的脉络,趁其似干未干之际,再交错以湿笔皴、擦、点、染,使两遍之间若接若离,浑厚起来。

干破湿----在反复进行积墨、破墨数遍之后,往往出现花(局部与局部不协调)的现象,需要调整整体。

墨破色----这种方法,花鸟画多用,但山水画的局部间或用之,如大笔画出赭石或汁绿的水边、土坡、岸边之后,趁色不干,用墨笔点以小草,色墨交融,别有生趣。

色破墨----有时在用水墨画完远山后,趁其未干,追加一笔湿笔花青,色墨渗化,向外延伸,又天然生出一层色墨混化的远山,别有天趣。

用笔技法:

一、笔锋的运用方法:

笔锋可分为“中、侧、逆、拖、散”等。

中锋用笔:握笔较直,笔尖在笔道的中间,笔痕呈圆柱形。

侧锋用笔: 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逆锋用笔:将笔头倒逆面行。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

逆久=锋用 笔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面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

拖锋用笔:拖锋也叫拖笔,露锋。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行笔放松,可边行边转笔,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散锋用笔:笔毛散开而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在写意人物中,一般以中锋为主,辅以侧逆散拖,不可主次倒置。

二、行笔的方法:

凡行笔,都 有起笔、运笔、收笔三个基本动作,起笔和收笔在注意逆入藏锋,以自然含蓄,忌锋芒毕露,如书法中“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之意。运笔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力度和速度。行笔时的用笔的力度,在于掌握好提与按的力度,还要注意虚实。行笔时用笔的速度,包括快、慢、轻、重、顿、挫、转折等运用,也有一定的规律。快笔是笔行的迅速,生动流畅,富于运动感。快笔适于表现运动感,但容易产生轻浮平滑的毛病。慢笔是行笔迟缓,积点成线,产生稳重、安定感,俚容易出现滞涩和毛病。转折用笔,圆转为转,方转为折,笔的转折要掌握力量均匀,笔虽折而气不断。

三、勾勒,皴擦,点厾:

勾勒法。实际上就是用线的技法,线条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语言,中国画始终把点、线作为最基本的手段。中国的艺术家始终刻意求索线条世界的奥秘,使线的表现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用线表现客观物象的形、质、神、态、以及画家主观的情感、意趣。

皴擦的技法。过去多用于山水画,现代写意人物画家,吸收皴擦的笔法,来补充、丰富线的造型。所谓皴,就是以连续用笔的复线,来表现物体的体感和质感,量感,用以调节线与线之间的关系,以某些线条无法表现 的内容。所谓擦,即是以连续用笔时比皴笔更短促,用笔更虚灵、松动,要尽量不见笔痕。

点厾。厾法是一种扩大了的点,或粗肥的线,写意人物画中大面积的墨色,常用此笔法  二、体验:

1.对比以前学过的铅笔画、蜡笔画、彩笔画中的线条,感受墨线的多变:请几位学生上台,分别用铅笔、蜡笔、彩笔画一条S线,而老师则用毛笔来画,请台下的学生仔细观察,墨线与其他笔画出来的线条有什么区别。从中感受墨线的粗细变化。

2.感受墨线的粗细变化:小比赛,谁能画出最细的墨线?谁又能画出最粗的墨线呢?让学生自己研究怎样才能画出老师要求的效果。然后请学生上台示范,引导观察他们的用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的区别。再尝试画一条有变化的曲线,两头粗中间细,并引导反思:在画这条线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感受提笔与按笔的区别。

3.感受墨线的曲直变化: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除了学会画直线、折线和曲线外,还要懂得不同线条给人的不同感觉。我们先通过名家作品,感受不同线条的区别。大致的感觉是,曲线柔和、柔软,直线平稳、硬朗。但欣赏名作时教师不宜多说,应该是多问。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感觉来。这样他们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在有了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圈和正方形。圆圈要注意手腕的转动和中锋用笔,方形则要主要拐角的地方要藏锋。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实例观察、对比中引导学生掌握   4.感受墨线的干湿变化:方法与上面同。主要在练习时要注意水分的控制。

5.作品欣赏:包括名家的作品和小朋友们的作品,找找他们运用了哪些线条,并猜猜他们是怎样画出这些效果的。

第二课:水墨荷花的画法 教学目标:

1.学习祖国传统绘画,传承民族精神,陶冶美好的情操。

2.通过国画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与才能。

3.学习用泼墨法表现荷花,感受国画中的笔墨情趣。

教学任务:

1.能控制毛笔的水份,并用不同层次的墨色来作画。

2.能借助毛笔和水墨的功能来表现自己心中感兴趣的事物。3.能大胆的挥豪作画,并加入自己的见解。

一、课前准备  1.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水桶、书画毡等。

2.教学相关资料及教师示范用具。

二、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  A、以诗歌导入荷花,让学生在背诵与荷花有关的诗句中,感受诗人诗歌里,描绘的荷花美。

B、让学生欣赏一些荷花的图片,感受现实生活中摄影家眼中荷花的美。

C、通过欣赏古今国画大师的荷花作品,让学生感受画家笔下的荷花的美,重点介绍张大千、齐白石、八大山人的画,对他们的风格、题材及用笔用墨进行比较,感觉国画托物寄情的功能。

(2)发展阶段   A、教师黑板上示范作品,展示泼墨写意荷花的绘画过程,让学生体会写意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及构图。

B、学生自由练习,老师随堂辅导,画时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古典美的意境,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绘画中表扬,鼓励学生,大胆、自由、轻松的绘画。

C、作品完成后,将学生的部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点评,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明白自身画作的优缺点,从而更好的学习国画。

拓展:

1.通过欣赏历代国画大师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国画作品,揭示国画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画的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2.学生课后自行完成2—3幅泼墨荷花作品。3.查找、搜集与荷花、牵牛花及梅、兰、竹、菊相关的作品,体会画家的托物寄情的意境,并试着临摹一幅喜爱的作品 第三课:蝌蚪与荷叶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特效果。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蝌蚪与荷叶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导 入:

1.小朋友们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有谁能讲一下? 2.好的,那你能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吗? 绘画过程:

(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画面布局。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调出淡墨(在废纸上试试轻重),画出蝌蚪的一半身体,然后补上一笔画出整个身体。

3.画出蝌蚪的尾巴 4.调出藤黄,笔尖蘸浓墨,画出荷叶(注意先后顺序)。

5.蘸焦墨点出蝌蚪眼睛。

6.完成 7.由学生自己重新画一遍,老师对个人进行详细指导。

8.焦墨题名字。晾干完成。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3.要学生记住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练习黄瓜的画 法。

第四课:樱桃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特效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的水分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大胆尝试;

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以前学过国画吗? 那么你们知道国画都需要哪些工具吗?好,那我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画画的工具:

笔:狼毫、羊毫、白云;

墨:松烟、油烟;

纸:生宣、熟宣;

砚:研墨的石头;

颜色:有十几种或更多,主要的三原色是,朱红、藤黄、花青。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墨加入水之后有几种颜色吗?那你们就用手中的笔来试一下! 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老师示范,逐一让学生领会。)3.好,学完了墨的五种颜色,那我们就再来来学一学,毛笔的用法。

中锋、侧锋 好了,小朋友们,那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樱桃该怎么画的!(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画)。

绘画过程:(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画面布局。

讲解什么是藏锋 露锋。

藏锋:笔锋从内部开始起笔 露锋:笔尖在外面起笔 1.找出颜色“曙红”、“胭脂”“墨”“花青”。

2.白云笔润水调曙红,笔尖蘸一点点胭脂,用侧锋两笔勾出樱桃,留出高光点。

3.重复以上动作,将樱桃错落有致的放在一起,要有遮有挡、有疏有密。

4.一组樱桃画完后,用小笔蘸浓墨勾 樱桃柄。

5.洗笔,挤出多余水分,调花青 勾盘子。(注意起笔露锋,二笔藏锋)6.焦墨题名字。晾干完成。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小结:要学生记住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多做练习。

第五课:小草鱼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特效果。

教学难点:怎样把握好小草鱼的体型特点。

教学过程:

导 入:复习上节内容。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草鱼是生活在哪里的吗?(江河湖泊)。

2.你们能抓得到他吗? 那么我们把它画到纸上好不好? 绘画过程:(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画面布局。

1.准备花青、墨。

2.控制毛笔水分,调和花青,在蘸重墨。

3.起笔露锋,中锋下压一笔画出鱼的身子。

4.用笔上残留的颜色画出 鱼尾、背鳍(中锋下压)。

5.用重墨点出鱼眼、鱼嘴。

6.调淡墨中锋勾出鱼头、鱼的身体(中锋)。

7.侧锋画出鱼的双鳍。

8.换大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荷叶,侧锋干墨画出茎,浓墨中锋勾叶茎。

9.重复以上动作,画出多条草鱼,注意要动态不一,大小长短。

10.等待画干,完成,题名字。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小结:要学生记住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笔法的运用,多做练习。整理工具。

第六课:鸭梨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特效果。

教学难点:颜色的搭配。

教学过程:

导 入:复习上节内容。

1.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吃鸭梨? 2.吃鸭梨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吗?(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

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

3.那么你们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绘画过程:

1.准备颜色:赭石、藤黄、紫色、绿色、墨。

2.小笔调淡赭石,画出鸭梨外轮廓(中锋两笔画完)。

3.重复以上动作,画出另一个鸭梨轮廓(可以根据想象多画几个)。

4.调淡墨,点出鸭梨的斑点,要有变化。

5.狼毫笔调出浓墨,中锋画勾梨把,要有弧度。

6.在鸭梨外轮廓下方画两串葡萄,中锋用笔,一笔一颗,重复动作。

7.调淡紫色,笔尖蘸墨,中锋露锋勾出盘子。

8.大笔调淡藤黄,填上鸭梨外轮廓的颜色。

9.焦墨题名字。晾干完成。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小结:要学生记住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笔法的运用,颜色可以适当调多一些,要大胆。不怕错,多做练习;

整理工具。

第7课:草莓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特效果。

教学难点:怎样掌控好壁上的两种颜色。

教学过程:

导 入:复习上节内容。

1.小朋友们都吃过草莓吗? 2.那你们还记得草莓长得什么样吗? 3.好,谁能给我画一下? 绘画过程:(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画面布局。

1.学生找出颜色,藤黄、曙红、胭脂、墨。

2.大笔调藤黄(保证水分),笔尖蘸曙红,中锋顿笔自下向上画出草莓左半部。

3.用同样的笔法画出右半部(注意停笔时间不要过长)。

4.小笔调藤黄由下向上点出草莓的小刺(注意刺不易过大)。

5.重复以上动作,画出多个草莓。

6.小笔调浓墨,在多个草莓上点叶蒂(露锋快速点出),勾柄(中锋)。

7.可根据学生喜好,画上盘子,或者上节课的东西。

8.焦墨题名字。晾干完成。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小结:同学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绘画的技巧,那么下次课,你们就可以画出你们喜欢的东西,或者你吃过的东西。要大胆尝试。

第8课:枇杷果的画法 教学目标:学习写意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法、墨的使用方法,以及颜料调配,感知水墨画的独特效果。

教学难点:叶子的画法及大小的控制。

教学过程:

导 入:复习上节课内容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枇杷果吗?我还真没吃过? 2.它是什么味道的? 3.好,既然我没吃过,那就画一画解解馋吧。

绘画过程:(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画面布局。

1.找出颜色,藤黄、赭石、墨。

2.中笔调藤黄(注意水分),笔尖蘸一点赭石,中锋顿笔画出枇杷形状。

3.重复动作,多画几个(可大可小,三个一组、两个一对)。

4.用浓墨画脐,淡魔勾枝。

5.中笔调花青,笔尖蘸淡墨,侧锋画叶子。

6.等待画半干,小笔勾出叶筋。

7.焦墨题名字。晾干完成。

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课后小结:注意画面布局,整体统一,多多练习。

附学生作品:

第三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文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

摘要

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课程的资源的开发研究。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整体优化,特别是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近年来在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的研究与试验。

作者信息

姓名:杨魏

单位:江西省乐安县龚坊镇龚坊中心小学

职务:教师

电话:***

正文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因此,我校近年来就从这两方面对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而设计,并依据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强调基础性和统一性,但无法兼顾不同地域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更为合理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因此,我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的同时,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试验。学校和教师通过调整课程计划和结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使课程结构更符合学生个性、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

(二)我校校本课程系列化的探索

我校在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与试验的同时,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系列化的研究。

我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挖掘教师的潜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开发一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目前,一、二年级的科学与社会综合课,四年级的书法课,五年级的美术创意课,六年级的生活技能课,四到六年级的形体课,这些课程都深受学生的喜欢。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思索:怎样才能开发出学生喜欢的课程,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践与探索

(一)学校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条件

学校必须立足自身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学校环境,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体现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或教育哲学,否则,学校是不可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

首先学校要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我校在“三个面向”指导下,确立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理念,这是我校新世纪办学的指导方针,也是构建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依据之一。

其次学校应有一定的课程改革和实践基础。我校作为一所教改试验学校,自建校以来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整体改革与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规律性的经验。最后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注意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其服务于课程改革。

(二)教师参与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如果学校的课程发展有一线教师的参与,将有利于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课程可能会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与实施。”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只有教师具有有课程改革的正确理念,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三)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专家的指导

通过综合课的研究,我们感到,我校教师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携手合作,双方为实现试验目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研讨、优势互补、相互推动,这是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上佳选择,也是一条可取的、愉快的途径。因此,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是局限于学校自己内部的资源,而是要挖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寻求教育专家的指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

结束语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重要标志。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我们能投身这场改革,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坚持采取“学校领导、课程专家、实验教师”三结合的组织形式,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基础,遵循继承、借鉴、改革、融合创新的原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最终会形成具有特色学校的课程教材新体系。

第四篇:核心素养理念下挖掘美术教材中

挖掘美术素材,唤醒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小学 王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美术学科作为生命教育隐性课程,其教材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关于“珍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珍爱生命”教育,教师应当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与“珍爱生命”教育精神相关的素材,以美术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通过研究设计操作性、可行性强的小学美术教学课例,利用课程的艺术感染力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懂得珍爱生命的内涵,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一、生命意识的教育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多姿多彩的,但又是唯一的、有限的。生命意识的教育首应当教育学生热爱生命,认识这个世界的丰富美好,珍惜生命的存在,尊重生命的价值。要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生命美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感受生命美的心灵,懂得欣赏生命诞生的美好、体悟生命成长的乐趣,珍爱生命、热爱美好的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可以以自身、家庭、伙伴、生活环境、熟悉的动植物为教育素材线索,了解生命的诞生、体验生命的成长、理解生命的意义。

如一年级下册《出壳了》一课,以“生命的诞生”作为珍爱生命教育的起点,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小鸡开始引入,展示了小鸡出壳的全过程。“每一枚蛋中都孕育着生命,当这些小生命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你会想到什么?”这些话语激发学生从一个有趣的角度去关怀、去聆听、去感悟生命的诞生带给我们的无限惊喜。通过视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感受小生命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生命诞生的奇妙和感动,学生们交流感受、大胆想象,从而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描绘各种小生命刚刚来到世上的各种美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和关爱生命的情感。而《长呀长》一课,则让学生了解各种生命生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和环境,体验到生命成长的不易、又欣然地看到生命在各个阶段神奇的变化。通过观察与艺术表现,感受生命成长的历程,表现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懂得珍爱来之不易的生命。

另外,《画自己》、《刷牙》、《洗澡》、《和妈妈在一起》、《我的小天地》等课,是让学生回忆和分享家庭生活的快乐、温暖,记录在家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在美术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和造型表现的乐趣,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关注家庭、关注身边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童年》、《伙伴》、《放学了》、《给小伙伴拍张照》、《校园合影》等课,则让学生感受到与伙伴一起成长的快乐,通过学生回忆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各种故事,校内校外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欢笑与快乐,也有斗嘴和矛盾,成长和交往中渐渐体会到友情的珍贵、生命的美好,潜移默化地渗透尊重生命,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的伙伴,善待身边的动植物。

二、安全意识的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但又是脆弱的,生命的历程里并不总是阳光和鲜花,当中也充满了风霜和荆棘。珍爱生命不只是欣赏生命的美好,还要让学生有安全意识、危机意识,懂得警惕生命中的危险,从容面对生命的无常和生活中的逆境。

生活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来个各个方面,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单纯天真,好奇心、求知欲、模仿力等都很强,但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却又少之又少,因此危险常常随之相伴。开展珍爱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是学生成长中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一课,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四年级下册《设计生活标志》一课中,我们开展了有关“校园安全与文明”的标志设计比赛。因为课程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校园气息,并能展现学生自我价值,所以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交流讨论,发言时畅所欲谈、各抒己见,提出校园内需要温馨提示或警示的地点,发表自己的创作思路。我又进一步指导理解他们标志设计的四大元素,让他们懂得标志每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帮助,在使我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规范与方便的同时,也应该在设计上带给大家没的享受。学生们运用了卡通变形的形式,并配上了人性化的语言,创作出了“图书角”、“上下楼道指示”、“安全通道”、“拐弯处,当心撞车”、“花儿美草儿青”、“男厕女厕”、“小心地滑”、“楼梯上禁止打闹”等等富有创造性的标志。在他们的设计中,书本竖起了赞扬的拇指,奔跑的人的身体变形成了汽车,楼梯皱起了眉头,花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画面设计生动有趣,极具儿童特色。我们从中选取了部分优秀作品,制作成了各类成品标志,悬挂张贴于校园各处,成为了校园里一道道既富有童趣又充满警示的风景线。

又如五年级《防灾减灾》、《抗震救灾》等课,让学生知道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随时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通过设计宣传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并成立展示区,让广大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防火安全知识、地震安全知识等,使他们懂得在灾害发生时如何去应对,如何自我保护,如何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在美术课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性格特点,以美术创作活动为载体,树立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和谐意识的教育

生命是群体的,人的生命要健康完善地发展就不能孤立成长于群体之外。我们要确立一种和谐意识,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过一种互相依存、共生共长的和谐生活。正如《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

人需要生长在各种社会关系当中,参与社会方方面面的活动。三年级《我们的社区》一课中,课前让学生设计观察记录表,走出家门去细致观察自己居住的环境,了解社区的活动场所、基本设施和环境等,看看社区为人们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记录下人们活动的场景,为创作作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学生依据表格中的简单数据介绍自己生活的社区,展示自己的写生稿或图片素材,说说选择这些内容的理由,其他学生观看并讨论如何融洽地表现人物和环境,学习画面内容的取舍。接着带领学生欣赏各类不同表现角度的社区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在艺术实践中,学生们展现出社区的新风貌,描绘出人们多彩的社区生活,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并关注自身生活环境的情感。而《生命之源——水》、《创造绿色生活》等课文,则向学生们展示了生活的另一面:地球生态系统日益恶化,环境持续污染,干旱、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不断威胁着人类。绿色、环保、低碳让世界更加美好,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学习实践,让学生认识到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另外,《老茶馆》、《水墨四川古镇》、《黄龙溪老街》、《自贡灯会》、《川西风韵》等地方教材的补充更是贴近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地方风情,体会民间风俗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相形相伴。学生们用剪纸、皮影、刮画等多种媒材和艺术形式来表现,表达出对自己地方特色文化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珍爱生命的教育不应只是教学生关心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它不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让学生们明白,要让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物种和谐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奇妙的爬行》一课中,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爬行动物的相关资料,开阔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让学生欣赏爬行动物的动态视频:蚂蚁们正在搬运食物,它们正用嘴叼住食物,六条腿前后交错奋力爬行;刚出生的海龟宝宝急忙爬回大海找妈妈;悠闲的蜗牛在树干上慢慢踱步„„在视、听中感受动物们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情感。交流讨论中让学生开阔眼界,寻找有趣的绘画素材,知道大自然中的这些奇妙的生命每天都要或快或慢地爬行着,做着各种事情,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着。艺术实践绘画创作中,学生们大胆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关于动物爬行生动有趣的故事,透过每一个故事画面展现出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在课堂的尾声,通过师生的问答,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动物们与大自然的交融是那样的美妙、欢快、祥和,令人不忍去打破它。我们都有一个美好愿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师生愉快而宽松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关爱动物、关爱自然,珍爱自然生命,能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又如《可爱的动物》、《花的世界》、《我喜欢的鸟》、《认识身边的树》、《动物乐园》等课文,以保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为载体,表现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朋友和人类在一起的快乐与和谐。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像善待自己和家人一样善待自然生命,只有这样,人类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存,共创永恒。

总之,美术学科是学生体验和践行“珍爱生命”教育的良好渠道,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关于“珍爱生命”的内涵,提炼生命教育的素材,用智慧设计优秀的、饱含“珍爱生命”教育的美术课程资源,并将之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美术教育成为生命的教育、灵魂的教育,美术实践活动成为体验生命乐趣、展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才是真正成功的美术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才能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获得对生命历程的感悟,从而尊重生命并珍爱生命。

第五篇:关于美术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美术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论文摘要:在美术教改中,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校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补充和拓展美术选修内容,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与评价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鉴赏能力、技法的掌握、学生作品展示等促进其美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校本课程;美术教学;实施策略与评价;反思

在美术教改中,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成为美术教改的新视点。目前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美术校本课程主要是根据学校资源通过课程补充和拓展的方式,针对原有课程的不足进行补充,可能是内容的广度拓宽,也可能是内容的深度加深。下面简要介绍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美术校本课程的编制与教材

课程开发是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所以开发美术校本课程首先要考虑校本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现有的高中美术课,课型单一,以欣赏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体验不到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根据这种现状,我校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补充和拓展美术选修内容,给学生多创造美术实践的机会,对学生个性发展给予及时补偿,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艺术生活,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增强学生艺术创造的信心,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开发美术校本课程首先要考虑的是美术校本课程的编制,即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我在从事高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紧紧扣住美术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激发人的潜在审美意识的重要教育内容,增加了一定的南通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和必要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学,如中国画的技法等,让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艺术、经典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地方美术资源的关注,达到艺术教育的良好效果。

我校高二美术教学采用的就是校本教材。美术校本课程的教材不是单一的版本,是我自己编写编绘的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公开发行的美术教材“养心斋系列”:《工笔禽鸟》、《工笔草虫》、《工笔百花》、《写意牡丹》、《写意荷花》、《写意竹子》、《白描百花》、《白描禽鸟》和我参编的《南通美术乡土教材》,根据学生的喜好从中进行选择,力求个性化发展。教材的内容包括:中国画赏析、南通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探析、工笔花鸟、写意花鸟的描摹与创作等。

二、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与评价

1、学生的兴趣与艺术审美愿望是开设美术校本课程的根本动力

根据学生需求,首先开设写意花鸟和工笔花鸟课。高一阶段全部是美术鉴赏,学生了解了一批优秀的国画作品,对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如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等有所了解,但对其用笔和用墨方面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等却毫无感性认识。所以在高二阶段的美术欣赏是重点学习画家用笔用墨的技法并让学生尝试体验笔墨的情趣。因为学生对国画的技法表现认识还较浅,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识进行白描练习(熟悉毛笔的性能),再临摹大师的优秀作品(吸取大师们的艺术精华)进行比较,自己总结出“骨法用笔”的含义,然后通过创造性地改线练习,充分体验线条的疏密节奏与韵律感。最后再对工笔花鸟的染色和写意花鸟的用笔进行技法上的指导和演示。学生最初比较畏惧,认为国画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带着迟疑的神情初试着用毛笔勾线,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情况变化了,当一幅幅流畅的线描、清新典雅的工笔、淋漓酣畅的水墨通过他们的手再次诞生,同学们的兴趣随之高涨起来,自信心也增强了。当学生充分体验到艺术实践的快乐,开设美术校本课程的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

2、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是美术校本课程发展的保障

学生有了学习热情,必须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使之兴趣持续发展下去。当技能学习和美术鉴赏相结合,欣赏古今优秀作品,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是真正地变为主动学习。因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看不懂画法的,看不懂就无法去体会,更无法进行表现。鉴赏时教师不仅要讲解,最好能演示一些相关的技法,或启发学生在实际绘画的时候可如何具体的表现。例如在欣赏陈之佛的工笔花鸟作品时,我除了和同学们一同分析它的用笔和着色外,还让学生上网了解陈之佛的生平经历,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作者因早年就读日本,并且把日本版画和装饰画风格融进了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技法之中,他的作品就带有强烈的装饰性。我还演示了画面中的特殊技法“水渍法”给学生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理解了作品的艺术风格。

3、学生技法的掌握是美术校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技法是画好作品的关键,这也是学生们起初畏惧工笔画的原因,所以打消学生的顾虑是最重要的。我在课件里以录像的形式,用两支毛笔示范了叶子的分染并耐心做了讲解。再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染色,画出渐变效果。第一次拿毛笔画很新鲜,更何况是同时两支,学生很感兴趣,但真正画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比如分染时对水分的掌握很重要,太干马上会留有水渍,太湿又会染色不均。还有花朵、枝干、羽毛等不同质感该如何表现。开始会有些生疏,随着绘画阶段的深入,学生一点点地开始熟悉掌握,并能进行应用。这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这期间要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一旦得心应手,简直是欲罢不能。

4、作品展示是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有效评价方法

现在的学生表现欲很强,适时举办画展和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对学生来说就是自身能力的体现,也是最好的学习评价方式之一。看到自己能把大师的作品临摹或改创并且展出,那种愉悦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那是一种无尚的荣誉。通过画展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使部分学生的艺术特长得到很好表现,培养自信心。一些从前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喜欢上了美术,你只要求每位学生画一幅工笔画的,结果画了两幅三幅。

我还以“任务驱动,学程导航”教学策略为实现路径,布置有关课题让学生收集南通地方书画名家的信息、作品和相关资料,写出小评论,并适当予以点拨。再以小组为合作单位制作成PPT幻灯片格式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小组每位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工,如撰写讲稿、图片处理、生动讲演等,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通力合作,在各班的课题成果汇报中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惊喜,充分地调动全班每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学生制作的富有个性的精美的课件我都保留下来,又成为我今后新的教学资源。

总之,开设美术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给学生创造美术实践的机会,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对他们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智力发展、身心健康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学生们经过校本学习,收获是很大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真正学到了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培养了自己的兴趣,锻炼了自己意志品质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从美术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

三、美术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所以它体现了以下几方面好处:一是教师的积极参与,二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三是根据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四是凸现出学校自身特色。同时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能力上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不过在实践中,我也感觉到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也是一个问题,还存在着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给教师都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实践证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下载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张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张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全文5篇]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走向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考虑学校和社区人力、物力资源才能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只有通过课......

    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 实践与探索

    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 实践与探索 来源:教科室作者:虞美燕 应正荣修改日期:2004-11-18阅读次数:140 次 摘要:以红领巾生物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以......

    开发跆拳道操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开发跆拳道操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 鲍文贤邮编:31208 手机:*** 邮箱:baowenxian666@126.com 摘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迎面走来,新的《体育课程标......

    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

    农村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 张店乡岳楼小学 马京国 [内容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课程......

    全实践理念下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课程探索

    全实践理念下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课程探索课题的基本格式: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二、课题研究的相关综述(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及方法;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改伴我成长 河南省郑州市102中学 王铁红 摘要: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关乎祖国的未来。新课改是振兴教育,适应国际......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技术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