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校长在学习型学校文化培育中的角色定位
论校长在学习型学校文化培育中的角色定位
——西丽小学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的做法与体会
深圳市西丽小学校长 杨少林
摘要: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场触及师生精神生命的学校文化变迁过程。在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过程中,校长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人们往往夸大了校长的作用。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旅程,是群体精神生命的演进过程,校长充其量是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发现者、培育者和促进者。
本文试图从文化本体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我校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强调校长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学校先进的社会文化为资源,从学校的社会文化基础出发,通过发现先进的学习者及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培育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文化、促进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文化的累积与增殖,促进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生成,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发现者、培育者、促进者。
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已成为近些年来基础教育的繁荣景象,这无疑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但当我们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时,却不难看到如下现 象:校长的教育理想新颖超前,而教师的教育观念传统陈旧;校长的办学目标明确,而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模糊;校长的办学理念先进,而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后。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还远远没有到达文化的内核,学习型学校文化成了一种没有根的文化。
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理想与现实为何如此悬殊?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说这些校长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也不能说校园浮躁与浮夸之风盛行,但我们不得不说,校长作为组织者,作为组织文化的核心成员,有必要反思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是否科学。事实上,有较多的校长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变迁动因观,“把文化建设仅仅归结为学校某些当权者的政治行为,则忽视了文化变迁过程中的社会力量以及隐藏在这种力量背后的文化哲学法则”,注重了办学理念的至上而下的演绎与归纳,而缺乏至下而上的继承与创新,忽视了文化的发生学意义。
文化建设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累积而成的,是极其缓慢的,欲速则不达。从文化本体论的意义上讲,学校文化与群体相依相随,“文化是群体的共同意向”,“文化的主体是人”,是群体的人,每一个体都是文化建设的力量。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旅程,是群体精神生命的演进过程,校长作为群体一员,充其量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发现者、培育者、促进者,而不是独创者。
本文试图从文化本体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我校近些年来建设学习型组织文化的成功探索,思考学习型学文化的培育过程,思考校长在其此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一、做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的发现者
人人是学习者。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伽达默尔也说“理解并不是主体诸多行为方式的一种,而是此在自身的存在方式”。学习是植根于人类个体价值体系深处的社会文化基因,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动因。
荀子说:“人之生,不能无群。”学习者是不会独立存在的,总是生活在某种特定的群体之中。正如学习型组织的集大成者圣吉所说:“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组织都是学习型组织。真正的区别在于学习型组织程度的深浅和快慢。一个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专注、热情与能量、关系的质量、思想的质量。”学习者是客观存在的,学习型组织也是客观存在的,是学习型学校文化的资源,更是学习型学校文化本源性的生长点。校长首要的任务就是及早发现要学习者,及早发现学习型初级组织。
1、发现先进的学习者
教师个个都是学习者,这是校长必须建立的第一条信念。但由于所受历史、社会及文化的局限,个体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或不同的层次,有的甚至以其反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为校长发现学习者增添了难度。
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活动这一专业实践活动,其学习必然与专业活动相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将目光移向教师细微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学习者。在目前状态下,由于受传统的分科教学的影响,有一定数量的教师的确不太喜欢思考教育整体的问题,不太喜欢思考学校整体的问题,但他们并没有忽视学习。他们思考着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问题,特别是在分设的学科课堂里,无处不在流淌着他们的思与想。比如语文教师对课本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数学教师的思维里有其独特的逻辑脉络,艺术教师有自己的创作志趣,……广大教师都在自己的领地里独立而自由地思考着,难免存在随意性、分散性和局限性,但他们是学习型学校文化的基因,我们必须将他们利用好、引导好。
2、发现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
“一个成功的革新机构一定有一些小组,他们能够自发地进行综合的学习。”教师团队里一定活跃着学习型组织,这是校长必须建立的第二条信念。这些组织可能是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科组、备课小组等正式群体之一,也可能是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科组、备课小组主要成员为核心的非正式群体。如果学校仍然推行着科层管理方式,那么这样的学习型组织往往要到初级群体中去寻找。道理很简单,科层管理方式,其实质是服从式管理,是通过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科组、备课小组等从上至下传递工作目标与工作要求,无须独立思考,而且这些组织是学校传统文化的自我肯定者、自我保存者与自我强化者,对学校的日常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稳定作用。但这些正式组织并非没有先进的学习者,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科组、备课小组主要成员无疑是先进的学习者,他们和其他先进的学习者一样,通过情感交往方式活跃在相应的初级群体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身边的人。
因此,校长要在识别初级组织是否具有学习特性上下工夫,要在培育具有学习特性的初级组织上做足文章,切不可简单地从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科组、备课小组入手创建学习型组织文化,这样会引起组织的不适应;也不可撇开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科组、备课小组去寻找学习型初级组织,否则,就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就丢失了学习型文化生成的根。发现学习型初级群体,主要在于以学校管理的稳定运作为前提,寻找以学校正式组织的主要成员为核心的学习型初级组织。
近些年,我们寻找到了活跃在校园生活中的几个学习型初级群体,后来整合为三个团队,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一是视频教育研修班。深圳经济较为发达,假期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到开学之初,老师们总是喜欢拿出自己用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的异域风情进行交流,他们交流着自己的构图技巧、拍摄技法,谈论着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当然也会讲到他们各自的旅游打算,包括假期刚刚过去,他们就开始筹划下一次到哪里玩,……,后来这个群体冠名为“西丽小学视频教育研修班”。现在承担着学校电视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
二是科研型教师教育理论研修班。深圳是一个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些年从内地引进了大量的省、市乃至国家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与全国优秀教师也并不鲜见,散落在各个学校,我校也有近十位。这些骨干教师工作之余,闲暇之时,经常聚到一起喝酒、唱歌、蹦迪、闲聊,玩到兴致处,聊到随意处,也会不知不觉地谈起各自的成长经历,聊起得意的过去,聊起对深圳教育的感悟与期盼,包括对学校工作的不大适应和抱怨……我们将它发展成为青年教师研修班,现在承担着青年教师的培训任务。
三是西丽小学教师羽毛球队。一批青年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及课余时间定时组织活动,边玩边乐边切磋技艺,活动组织已基本定性,结构力强,后来我们将它发展成校际联谊的大使,一支研究学校对外文化交流的核心班子。
这些组织起初的确没有明确的目标,都是非正式的,但通过学校正式组织的主要成员的强有力参与学校的重视,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厚,活动目标越来越明确,活动能力越来越强。
二、做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文化的孕育者
初级群体,虽然也有一定的文化意识,也是按照一定的文化发生互动关系的,但说到底主要还是为了追求一种个人的需要和情感的满足,是因为个人的利益而“志趣相投”“很谈得来”“不约而同地走在一起”。因此它是极其脆弱的,这样的群体往往会因为个人需要和情感得不到满足而自动解散,淡薄的同类文化意识也会因为群体互动而被扼杀。我们认为,初级群体中的同类文化意识极其宝贵的,它是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的文化萌芽,在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起奠基作用,必须备加珍惜。校长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引导初级群体,将共同的学习意识保存下来并逐渐放大,将各自的发展目标与个性化需求与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共同的学习意识孕育成为教师稳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追求。换一句话说,校长就是要引领学习型初级群体向学习型学校文化目标靠近。
1、孕育学习型初级群体的行为规范。
在群体规范方面,初级群体不同于正式群体,它不可能有严格的制度规约,更多的是积极的舆论诱导和情感认同,它给予每个成员的不是灼灼逼人的压力,更是一种充满温情的期待。初级群体所以有亲和力,是因为成员之间的互动充满温馨与期待,成员所以愿意留在这个群体,群体所以没有抛弃这个成员,就是因为每个成员都需求这种情感,彼此都表达着这份情感。因此,初级群体的行为规范说到底就是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规范,很敏感,具有行动的定向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培养一种什么样的群体规范呢?我们认为,学习型初级群体规范其实质是情感互动,就是当个体获得进步后能在群体中放大满足感,群体成员之间传递着真诚的期待,期待着每一个成员学习、进步与发展,为彼此的学习、进步与发展祝福、欢呼。我们将此概括为 “欣赏他人〃表现自我〃共同发展”。为满足各个成员的需要,校长在参与上述几个小组这的活动中,引导每个成员以“欣赏他人〃表现自我〃共同发展”为行为准则,学习欣赏同伴,鼓励同伴,学会相信自我,表现自我,学会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2、孕育学习型初级群体的价值观。
我们认为,学习作为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表面上看来就是获得知识,从深层次看就是获得一份理性的透亮与心灵的自由,不仅能明白事理,还能明白情理。换句话说,我们要培育的学习型初级群体的价值观,就是要理解自然,要理解他人,要理解自我。对于教师而言,就是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理解自我,把握教育的意义,这是学习型组织的价值取向,是新型教师文化的内核,是学习型初级组织活动的起点与归缩。
为引导各学习型组织向学习型学习建设目标的靠近,学校提出了总的目标,要求每位成员要有理解意识,要有学校视界与社会视野。青年教师研修班在学校学习型组织目标的引领下,提出了具体的活动模式与运作思想,一要用实践经验去解读教育理论,用自己的教育案例来说明教育理论(案例研究);二要用教育理论为视角,理解我们的实践,设计教学活动(活动研究);三要用自己的教育实践来丰富与完善教育理论(反思研究)。教师研修班学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更为重要是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做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衍生的促进者
无论何种文化,它“首先是社会的,集体的”,“必须经过集体同意和反复履行”才能固定和显现出来,学习型学校文化也不例外。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即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不意味着它能自然地衍生为学习型学校文化。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的衍生还需要校长发挥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1、促进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的开放。
开放是文化增殖的首要条件。一个开放的社会不会是最高决策目标硬塞给每一个社会成员,而是以这种目标去吸引他们的行为,并增殖出各自的子目标。文化的价值只有放到社会关系中放到传播和传递过程中,才会有价值,只有经过人们的经验体验才能被认识。只有通过参与,才能接纳,才能繁衍出生成意义,群体参与是文化增殖的重要力量。培育学习型学校文化,不是培养追随者,而是培养信奉者,增加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为此,我校为各学习型初级群体提供了开放的电子信息平台,让全校教师知道这些群体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在做什么、在怎么做,做得怎么样等等。做到了学习过程的的“三公开”:
① 学习计划的公开。包括群体的学习计划和个体的学习计划公开。
② 学习活动的公开。包括公开活动方案,组织观摩活动以及网上上传活动实录等。
③ 学习效果的公开。包括公开各成员的博客,摘录各成员的学习笔记,上传教学案例。
2、促进学习型初级群体间的文化接触。
“文化的动力来源于人不断地优化自己生命的意向”,是有其共通性的,它的差异在于历史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不同的教师文化彼此是不会绝对排斥的,一定有其相互吸纳、相互补充的一面。文化接触是实现文化突变的重要条件,教师文化彼此的接近、交叉,相互发生联系,必然导致文化结构的质的飞跃。为此我们组织一系列教师文化交往活动。
①组织学校各教师群体的交往活动与校际联谊活动。参加校际联谊能增进友谊,但更为重要是能增进学校文化的交流,能让参与者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能够进一步明确自己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地坚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经常选派这些群体到省内外学习考察,获得较好的效果,极大地稳定了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经常将不同群体教师的联合组织学习活动,让不同群体文化密切接触。
②主办西丽小学大讲堂。名人、名师讲堂能开拓教师的学习视野,不单能在知识层面给予教师以启迪,更为重要的是名人、名师的为人品质与专业精神给每教师以激励与鞭策,给我们以道德的力量。
③参与省级以上研讨会与展示会。校内研究往往立足于局部,对手头面临的问题进行精细化研究,这对我们完成局部工作任务无疑是有帮助的,但对我们整体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有其局限的,我们为教师提供与教育大家对话的机会,让教师们实实在在地感受研究的氛围与教育大家的风范,我们鼓励教师做一名优秀学科教师,鼓励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
3、促进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的组织控制。
促进学习型初级组织文化的发展,终极目标是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作为一组织文化,它涉及到学校组织的物质层面,更涉及到全体师生的精神层面,因此它的衍生具有组织的特性,包括校内各正式组织的工作目标、工作规范调整等,都有待于组织的整体控制。
① 确定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组织最大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人事措施。为加速学习型群体文化的衍生,我们加大了人事调整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一些先进的学习者走上前台,走上正式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来,以他们的学习作风与工作精神引领广大家勤于学习,勇于探索。
② 明确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发展的整体思路。
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个系统,可分为六种: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行政人员文化,学校有关的社区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中的仪式、规章与制度等。虽然学习型教师初级群文化是学习型学校文化的核心,但它还只是教师文化的先进代表,只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部分。我们认为,由学习型初级教师群体文化向学习型学校文化衍生,必须按照文化积累的方式逐步积累。为促进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文化衍生为学习型学校文化,我们强化了学习型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师学习管理制度,包括各正式组织的学习制度与考评办法等,还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创建了配套的学习型校园文化设施设备,加速了学习型学生文化建设的进程,力图让学习型学校文化体现在平凡的课堂上。
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积淀的过程,也是一个缓慢前行的过程,更是一个富有学校特色的过程。在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独断专行,必须充分观察、综合分析教师的学习需求,必须充分发挥先进学习者及学习型初级组织的作用,将学习型初级组织文化与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目标统一起来,必须利用行政手段将学习型初级组织文化幅射到学校的各个层面。这样的学习型学校文化才是从上至下与从下至上相统一的文化,才是一种有根的文化。
第二篇:学校文化管理中校长的角色定位
学校文化管理中校长的角色定位
周如俊(1967—),灌南县教育中心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工程制图学会会员,中国职高委教学研究会高级会员,连云港市单招高考优秀辅导教师,连云港市第一批“521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先进个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连云港市首届名师。
一位企业管理大师说过:“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争取到。”同样,在日趋人性化的社会里,学校教师是“经济人”、“社会人”和“文化人”的复合体,简单的金钱刺激和强制的行政命令已难持久地唤起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校长也要把管理的重点从行为层转向精神层,多与教师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着力营造出一种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文化氛围,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和工作的主人。因此说,好的学校文化能给教师带来愉悦以及极大的满足感,就像是心灵鸡汤一样。而教师其实是需要这样的鸡汤并且乐于“消费”这样的鸡汤的。那么一所学校,校长如何才能做好学校文化管理,增加自己的执行力呢?笔者认为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充当“五大”角色。
坚持文化“内化于心”,铸造学校之魂——“发动机”角色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先进的办学管理理念,没有被全体教师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教师团队战斗力的。不少学校用物质奖励、金钱刺激来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当然是重要的。然而物质刺激激励作用都是边际效率递减的。开始时也许有用,但在教师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其作用就越来越小了。这个时候,校长不能只靠物质,也要靠学校文化建设来激励教师,为教师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化。教师的行为直接体现着学校文化。当年南开校父严范孙先生亲题的四十字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就是南开中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在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方面的具体化。因此说,良好的校园精髓文化,能为教师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共同的文化氛围、共同的价值观及由价值观指导下的学校目标、学校精神、职业道德等,从而能激发一个团结合作的执行力主体——教师群体的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
坚持文化“固化于制”,强化学校管理——“指南针”角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管子曰:“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学校制度是人定的,制度更是用来规范、激励人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换言之,学校要把每位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必须有一整套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矩可蹈。同时学校制度规范管理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只有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形成一种集体教育力量时,全校教师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成为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学校的制度文化包括四个重要方面:其一,教学管理制度。其二,校园环境管理制度。其三,生活行为管理制度。其四,社会实践制度。学校管理者要不断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体
系,以文化管理的方式推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并不(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断创新管理思想和管理措施,才使学校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坚持文化“融化于水”,赏识管理——“胶水”角色
学校有时完全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这个时候,校长将被迫安装许多“防盗门”来预防可能的损失。防盗门虽然能起一些作用,但成本高昂且效率未必见佳。因此,校长用信任、赏识管理去影响教师,有时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建防盗门的成本,也许有时达到“胶水”的凝聚的效果。
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好校长应该多表扬教师,并且表达出对教师的期望。因为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成为积极的向上的原动力,产生激励效应。当前课改下校长应该是一位赏识教育者,其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枝花,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阳光、空气、水分的空间,让他们迎风展姿,百花争艳。这样关注教师的优势,让教师感到工作学习愉快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但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同时也将使教师工作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体现人的价值、体现对人的尊重。
坚持文化“融化于情”,打造激情团队——“消毒剂”角色
当前许多学校管理者都看到市场经济好的方面的作用,过分依靠教师上岗竞争、“末位淘汰制”等聘任制管理制度,但较少关注市场经济的副作用。其实,学校引入市场经济方式下的教师竞争管理并非完善,而是存在“市场失灵”。有时过度竞争也容易导致教师间不择手段的竞争。因此在目前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校长要创造出一个的让教师安心工作的合作环境。这个时候,一种强调博爱、公义、诚信、友好的学校文化就可能成为教师管理以及教师上岗竞争市场的消毒剂。它让教师超越唯利是图,让教师在利和义之间,个人追求与教师团队合作上寻找到平衡。
坚持文化“外化于形”,提升学校品牌——“推销员”角色
在日益优化的学校办学环境中,学校的良好形象不但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也是学校强大的竞争力。基于此,学校管理者要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我校全面导入企业CIS系统,规范了学校的视觉形象,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学校的公众知名度:一是注重学校品牌的内涵。品牌建设是学校向服务对象——家长、学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教育教学特点、利益和服务。它可以表达学校品牌所具有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使用者等信息,并使受服务对象由此受惠;二是注重学校品牌的创新。学校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教材、师资和管理,提升专业品牌,借壳办学。第三,加强学校品牌的宣传促销。创建学校品牌的目的在于为服务对象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服务。因此学校必须通过广告等媒体让社会公众了解和熟悉学校品牌,使服务对象加深印象、转变态度、引起注意、最终确定选择行为。第四,争取品牌的连锁效应。品牌只是学校一个亮点,学校要立足市场,应当争取整体透亮,要注重提高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使学在日趋激烈的办学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领导者在学习型党组织中的角色定位
谈领导者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小石
内容摘要: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虽然不赞成那种自上而下式的运动模式,但作为领导者,能够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感召其他党员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领导者首先要恢复领导者本来的面目,做好角色的转换及定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领会中央精神,并把这一重任落到实处。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 领导者角色定位
当前,在我党7000多万党员中,领导者毕竟是少数,比重不高,仅仅是领导者的学习搞好了也不能称其为建成学习型党组织,最多可以说是建成学习型领导班子,这是与党中央既定目标的初衷不相符的。但是,在众多党员当中,个人素质千差万别,学习能力高下不等,如有的党员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党员学习自觉性不高,有的党员欠缺科学的学习方法等等,面对这种现实情况,这就需要各级领导者站出来并发挥作用,认清当前形势,立足学习大局,真正做到率先垂范,影响、引导下属树立全面学习、全员学习的共同愿景,达到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崇高境界,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一、领导者是学习型党组织的设计师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领导者不仅仅是执行者,而是首先扮演着设计师的重要角色,这是区别于传统的命令加控制领导模式的,也是领导者区别于下属的重要指标。在每个党组织里,领导者要根据组织整体的现实情况和组织成员的个体情况,运用系统思维的方式,对组织的要素进行整合,着力加强对学习目标、学习理念、学习模式、学习计划、学习制度等方面的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不是以“领导者认为组织成员应该学习什么”为出发点,而是应关注“组织成员自己想要学什么”,不是侧重学习的结果,而应侧重学习的过程。要根据学习情况设计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策略、促进成员成长为中心开展工作。有了领导者科学合理的设计,组织成员才能更有效地处理他们面对的课题,组织的学习才会更有序、有张力,学习的共同愿景才能达成,组织在学习上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学会设计是领导者必须修炼和提高的综合能力,是领导者必须确立的角色。
二、领导者是全员终身学习的事奉者
在传统的组织性学习中,领导者常常充当“学习权威”的角色,领导说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唯我独尊”,使领导者常常凌驾于组织成员之上,与组织成员之间产生距离感。事实上领导者也有脆弱的一面和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领导者应当是实现全员终身学习的事奉
者,而不是充当学习的权威者,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实现全员全面学习、终身学习共同愿景的使命感,他自觉自愿地接受并永远地忠于共同愿景,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中,学会细心聆听组织成员的愿景,把个人的愿景融于组织共同愿景之中,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党组织成员个体和团队学习的优势和劣势,把握学习精进的深度和架构,促使党组织成员树立全员学习意愿、重视团队学习过程、反思终身学习功效。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领导者能对组织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肯定每一个党组织成员的成长进步,激活和发挥每位成员的学习潜能。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策略,帮助组织成员在组织目标的达成下持续自我学习,达到集体与个体共同成长,进而实现全员终身学习的愿景
三、领导者是党员自觉学习的领航员
美国知名领导学家华伦〃班尼斯指出“管理者把事情做对,领导者做对的事情。”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领导者的工作就是保证组织运行的正确方向而不必从事具体的工作。一个好的领导者就是好的领航员。那么领航员主要做什么呢?第一,教会党组织成员学会对真实情况能有正确、深入的了解。第二是引导党组织成员从被动反映转变到主动创造。第三是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看清组织中各个不同部分如何相互作用。第四领导者要教会下属如何促进个人自觉学习,引导组织成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系统思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不断改善个人行为,改变心智模式,使学习不断的产生新的飞跃。正如彼德〃圣吉指出:“人们所愿意追随的,是那些有信念并有能力实现他们所献身的信念的领导者。或者,换个方式说,谁是学习型组织自然的领导者?那就是真正的学习者”。由此可见,真正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带头推进学习的领航员,这里的“学习”自然包括传统狭义上的“学习”,即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理论水平,特别是政治理论、业务理论和领导理论水平;领导者“学习”更重要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工作过程中反思基础上的“学习”。以“反思”学习首先实现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不断突破发展极限,逐步引领广大党员树立“全员学习”、“全面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促使广大党员把这种理念变为工作中的自觉行为,真正使党员融入党组织,、从而激发党员源源不断的学习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四、领导者是党员团队学习的践行人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领导者是党织成员中的一员,他与广大党员一样,既是学习的组织者,又是学习的践行者,都需要通过组织性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识修养,需要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交流、互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二者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担任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以推进党组织的深度学习。因此领导者与组织成员的身份是平等的,管理者需要放下领导者的“架子”,以普通一员的角色参与到组织性学习中,才能融入学习型党组织的团体,发挥团队学习的潜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整合内部资源,构建和谐团队,形成工作合力。领导者应该把自己置身于整个团队中来开展工作,加强与所有党员的互动,而不能以领导者自居,高高在上。领导者应该把自己置身于整个团队中来开展工作,加强与组织成员的互动,不管是在领导班子内部还是着眼于整个党组织,单打独斗的学、不讲配合的学,都可能会产生内耗,对组织创造力造成极大的消耗和浪费。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漫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领导者的角色定位和转换后所发挥的表率作用非常关键,同时积极探索有效建设的操作路径,不断提高所有党员干部的系统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步伐。(作者系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资料室的干活)
第四篇:浅谈校长在校园文化中的角色定位1
浅谈校长在校园文化中的角色定位
武汉市蔡甸区小集中学 杜泽兵
学校文化建设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学校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优秀的学校文化,能为学校的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的进步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对学校文化建设作用巨大。校长要肩负起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充分发挥自身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能动作用,以期培育和创造有利于学校稳定和发展的优秀学校文化。
一、校长要做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有人说学校文化即是“校长文化”,因为从根本上说学校文化总是反映了校长本人持有的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校长本人的人格、品行、价值取向,对学校文化建设影响很大,起着“学校文化符号”的辐射作用。一个校长的眼界、胸襟、素养、行为,往往会对学校的文化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校长的眼界往往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校长的胸襟影响着师生的和谐进程、校长的素养关系着学校的文化积淀、校长的践行改变着师生的行为方式。现实中校长的兴趣是什么,做了什么,关注什么,倡导什么,都看在学校教职工的眼里,这些都表达着“学校领导的价值观”。例如,校长崇尚教科研,教师都爱学习;校长语言幽默,教师也跟着风趣;校长爱说假话,教师也是口是心非……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的教育实践中是常见的。因为校长崇尚什么,就给予什么以支持,什么就得以生存和发扬光大,久而久之大家就会不言而喻,不振自鸣,形成相互理解的基础和相应的价值取向。就是说校长的文化引领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对教师文化的引领在诸多的学校中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在学校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同样要担负起设计师的导向作用和为人师表的楷模作用。正确、高尚的教师文化和教师形象,对于形成健康向上的学生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它有助于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继而自觉地去学习和仿效,它甚至比直接的教育过程更具感染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校长要通过创设工作条件,营造气氛,提供平台来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其文化素养,从而形成工作上进、严谨博学、和谐健康的教师文化。人生有三大境界,即职业人生、事业人生、诗意人生,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追求。职业人生,就是把工作当作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处在这个境界的人,对工作缺乏激情,认为工作就是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拿到自己应得的报酬;他们一般把金钱看得很重,对得失斤斤计较,进取心不强,对同事缺乏协作精神;学习、成长的目的被看作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报酬,仅此而已,缺乏内在的动力;工作任务重就会感到压力,甚至痛苦。事业人生,就是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事业,一种追求。处在这个境界的人,对工作有持久的热情,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对金钱不斤斤计较,而更看重精神上的报酬,如领导的肯定,同事、家长的评价;以校为荣,乐于和同事交流,喜欢与同事合作;能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求发展。诗意人生,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到达这种境界的人,把工作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看成是人生的一种需要,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把困难、挫折当作是一种阅历、一种财富;对自身的荣辱看得比较淡,他们心中有一个美好的世界,不管外界风云如何变化,绝不同流合污,改变初衷;对事业执着地追求,把创造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那些大艺术家、哲学家、教育家就是这种人。
二、校长要做思想理念的更新者。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观念和认识问题。只有校长在把握了教育的形势,理解了教育的价值,掌握了教育教学的规律,领会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的基础上,克服思想障碍,从全局着手,整体谋划,为学校准确定位,科学决策。他所带领的学校师生员工才有可能在他和他所在的学校领导群体的带领下咬定目标奋勇前行。学校办学理念在一代代校长和师生的长久活动中积淀下来,就形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它聚合了众多教师个体的教育思想,又是整个学校教育群体思想的集中体现。校长应站在时代文化的前列,把握时代的主流文化脉博,以社会的主流文化引领学校文化,用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与学生。让社会的主流文化和学校文化
有机结合。让学校文化时时注入新的气息,不断创新,与社会发展同步。校长作为学校文化的领导者,要带领学校培植积极的学校文化。通过努力创设有序的文化氛围,塑造健康积极的学校文化。我校通过开展“走出去(听课),请进来(示范)”、“教学大比武,教研大家行”等活动,广开言路,开拓思路,让师生在活动中集中思想,开扩眼界,形成共识,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全体师生能够在平等的氛围中快乐并创造性地工作,从而创造出和谐的学校文化。
市场经济的大潮时刻冲击着学校,社会文化也时刻影响着师生们的身心。校长的思想和办学理念要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更新,把握住新形势下时代的主流文化脉搏,引领新形势下师生的核心价值观。我校为了激励师生,设立名生栏“展学子风采、铸母校辉煌”和名师栏“灿若星河,熠熠生辉”,把名师生的事迹提炼出来,广泛宣传。用现实中身边的榜样,告诉师生,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杜绝的。无论社会上刮什么风,流行什么,学校始终把“严谨、规范”作为学校的追求,鼓励全校师生为实现“严明优良的校风”、“严谨求实的教风”、“严肃纯正的学风”而努力。学校鼓励教师“用明天的眼光看今天的教育”,“让每一颗金子在这里都能闪光”。这些主流价值观念如一条流淌的河,不断浸润着师生的心灵,使他们时刻保持教育的良知和理想的激情,使学校永葆青春的活力。
三、校长要做新型管理文化的创建者。
校长的管理工作不仅是一种约束、限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管理促进师生的发展。我校在建立制度、规范管理的过程中,重激励、重调动,时刻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为其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制度创建方面,学校建立健全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涉及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课堂、学生等方面,覆盖了学校的各项管理内容,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但在制度的实施中,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做到既有章可循又有理可依,既灵活机动又高度统一。例如:我校是一所农村片级中学,有的教师家距学校很远,特别是冬季他们回到家时往往天已黑透,路上黑乎乎的,出行很不安全。学校在征求所有教师的意见后,决定让这部分教师每天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可以提前15分钟离校,但到夏季在按正常时间上下班,这一决定不断没有对教学产生影响,反而极大的提高了这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校长要做学校文化建设的践行者。
校长要把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必须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文化”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校长要把文化建设内化为全体师生的思想,渗透到全体师生的言谈举止上,流淌在全体师生的血液中。
文化的形成一定伴随人的生活和人的各项活动。师生的校园生活是学校文化生长的土壤。然而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知识学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没有给学校文化留下多少存在发展的空间。道德、情感、习惯好像都可以通过认知来解决。不少学生抱怨,走进学校,迎来的是单调、乏味的一天又一天,做不完的作业,交不完的试卷。他们没有时间好好地感悟校园环境的美,体验师生情、同学情的清纯,对悲欢离合、春去秋来、花香鸟语似乎也丧失了敏感,无法从容地思考、阐发自己的思想,对许多学生来说校园生活是重压下的疲于奔命。不少学生无法承受校园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校外世界千姿百态的反差,出现厌学,甚至厌世。有资料显示,初中生中有14%的人不适应现在的校园生活,45%的人学习很少感到快乐。而我们的教师中也有不少人常常感到工作压力过重,许多教师不堪重负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试想如果我们有了现代而气派的大楼设施,也在苦心孤诣地建设学校文化,但我们的师生还是不喜欢来到校园生活、学习、工作,那么我们的学校文化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因此建设学校文化,必须提升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良好的校园生活应该是:师生身心舒展、思想活跃、充满选择的生活;良好的校园生活应该是充实而充满成就感的生活;良好的校园生活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
农村学校文化生活相对城市学校较窄小和单一,农村学校要精心筹划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各种文化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原则,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教案、有收获、有评比,在组织、经费、人员、器材
等方面全面落实。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如: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或到民间地头让学生实地观察各种植物或让学生自己采集各种生物标本的教学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活动小组让学生自己采集陶泥,自己动手制作陶器,选择其中优秀的作品,在橱窗中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愉悦了身心又学到了知识。体育运动队不拘泥于死板的运动项目,加入具有乡村色彩的踢毽子。抖空竹,打陀螺等项目,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得心应手,体育科目顺利完成。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
五、校长要做新型学生文化的播种人。
校长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的同时,应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倾注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炼,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具有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校让学生走出校园置身于社会氛围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历史文化。把校园文化渗透到各个角落,培养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培育新型的学生文化。我校积极开展“知音文化”活动,利用钟子期故里的有利条件,向学生进行“三礼”教育,“孝道为先”教育,鼓励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实事,在活动中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体验父母哺养的艰辛和对他们的良苦用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学生不在对父母冷漠,不在讨厌父母的唠叨,并能利用课余时间帮父母亲干家务,家庭关系越来越融洽,学生在校的表现越来越好。
2011年12月18日
第五篇:校长的角色定位与学校管理
1、校长的角色定位与学校管理
程序、管理员
高度、制度与信度和效度
2、理想,放飞教育的梦想
A、理想的概念与外延
B、教育理想的外延:学校理想、教师理想、学生理想
C、理想建立与培养的步骤:学校理想的确立: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学校理想的实施:规范化、制度化、人文化。教师理想的确立与实施:专业化成长。学生理想的确立:环境的励志,个人的爱好,条件的选择,持之以恒的努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