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oc黄清曦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方案
黄清曦2011、9、3
一、课题提出
(一)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在教育信息技术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不仅仅注重学生文化知识上的增长,我们亦注重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成长。体育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础内容,以其技术性、竞争性、娱乐性等特点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高效率的体育课堂有利于调动师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各种技术与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信积极的健康心理。因此,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益,打造一个高效率的体育课堂就成为我们每个体育教师努力的最终目标。
(二)研究的现状 当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行,使得学校体育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体育课堂的模式有了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有了改革,学生的学习观念有了更新,整个学校体育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地发现体育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信息:课堂上学生的笑声多了,但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了;课堂上教师的表扬多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变低了;课堂上的气氛活跃了,教学过程却形式化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无效或低效的局面,面对这一切,我们意识到:只有认真找出产生这些消极因素的原因,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改进教学模式,才能创设一个高效率的体育课堂。
(三)研究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运动负荷、运用教学评价、进行教学反思等方面。
二、课题概念界定
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身体健康知识获得、运动技术技能传授、心理健康水平增进为主要学习内容,为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而进行的师生多边互动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
2、《国家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如施方良、崔允漷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等。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上半叶时期很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思想与理论,它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是一套教学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情景做出及时的决策。
5、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当然不只限于发现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6、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7、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们预计从二、四、五年段中分别选择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基础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搜集、鉴别、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逐步推进研究过程。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反思,及时对研究过程进行小结,根据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反思总结等资料进行论文与课题报告的撰写。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的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层面:通过课题研究,明确“有效教学”的真正意义,界定“有效教学” 的评价标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形成有效体育课堂的特色。2.教师层面:通过课题研究过程,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
3.学生层面: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启动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了解学生的现状,选择课题实验对象,进行原始数据收集;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分工与研究过程中的规章制度; 3.查找、积累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作为研究借鉴;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1.按预定的方案进行研究,收集试验阶段的数据,作好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方案; 3.及时总结研究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践验证理论。
(三)反思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1.根据实践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和总结; 2.汇总数据资料,着手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校是一所具有农村的学校,拥有优美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乐于学习与生活的地方。在师资力量方面,我校不仅有8名不同特长教师,再加上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使我们体育的教研活动一直很正规的开展。我相信,在此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全组成员也会一如既往的发扬积极进取、认真探索的精神,做好本次的课题研究工作。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及论文 2.案例分析等
第二篇: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常州外国语学校吴玲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电影的“序幕”,演讲的“开场白”必不可少。心理学对人的“注意规律”研究表明: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更能清晰地、完整地、迅速地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因此,有效的导入,不仅能“未成曲调先有情”,磁石般吸引住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效的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年龄特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精心设计。
一、温故导入,循序渐进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在学习一个新概念之前, 头脑里要具备与之有关的准备知识,它们是支撑新概念形成的依托。所以可以在复习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引入新知识。
例如,学习习近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 先复习近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 等分线段即两线段的比为1,如两线段的比不等于1,结果会怎样呢?
借旧知导入就是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从而引出新的教学课题.教师通过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
系点,温故而知新,连贯自然,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接受新知识水到渠成。
二、生活导入,身临其境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学习数学;强调恰当的数学交流。这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需要,选择与其相关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在聚精会神的同时,进入新课的意境。
例如:我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应用”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的:
师:“十一黄金周”期间,两名教师带着若干名学生准备旅游,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可供选择。甲、乙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240元。甲旅行社表示:教师打全票,每名学生可按五折优惠付费;乙旅行社表示:教师学生均可按八折优惠付费。现在,让你来选择,你认为选择哪家旅行社旅行更为合算?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以决策者的身份进入求知状态,沉思后七嘴八舌发表见解。于是,顺势引入: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三、悬念导入,引发冲突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 学生单凭现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的求知愿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
例如(教师给出图形),在一块长方形木板的四周, 镶上等宽的木条, 得一新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负迁移”所致,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做了数学中的相似。此时,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学生十分吃惊, 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 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顺势导入了新课。
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某些结论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十分有益。
四、问题导入,设下疑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在学习时, 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
例如,初中几何关于切线性质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教师先拿出一个圆纸片说:“这是一个圆,当中去掉一个同心圆。”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捅,捅去中间的一个(事先做好的)同心圆,然后问学生:“这个圆环面积多大?”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圆环内,使它恰好既是外圆的弦,又是内圆的切线。再把细棒从中间折断,以其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对学生说“圆环面积与右边这个圆的面积恰好相等。你们相信吗?为什么?”
从而激起学生研究切线性质、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这是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来导入。
五、设障导入,启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师:我们班一共有45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谁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
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种状态下,学生会兴奋地循着老师的思路从两人握手次数开始去探求规律。
教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是如此。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有效的课堂导入需灵活多变、简单巧妙、新颖自然.教师只有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风格,设计出适宜的课堂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才能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从而去实现有效教学,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变成现实。因此,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精心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去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
第三篇: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摘要
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学习指导、同步导学、精析精练„„。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人体艺术摄影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1616人体艺术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4〕。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5〕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优优人体艺术、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美女。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鉴别食盐和纯碱
【教师讲述】
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如: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再如化学方法: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H2SO4、稀HNO3等),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等],盐溶液(如CaCl2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NO3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
【探索设计】
方案一: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
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
(2)自主交往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案例2:哪里来的
【问题背景】
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
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
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
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CO?
【学生讨论】根据C+O2CO2,2C+O22CO,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CO2和C+CO22CO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
案例3: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
【问题提出】
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
(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
【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比,重庆市2005年中考成绩实验班人平81.6分,有效分占68.2%,比对照班分别低1.8分和3.1%。这表明运用上述策略与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已经相差不大。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有效性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实践证明可以从建立师生和谐、明确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活动、实施适度评价四个角度进行探索。
关键词:有效教学;师生和谐;明确目标;活动有效;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行为层出不穷,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方面,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方面,从不感情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
中应该牢固树立三维教学理念,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协调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由“有趣、有效、有用”三个方面构成。
二、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育方式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要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和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化为教师有效的课堂技艺,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当前,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观念陈旧。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有些学校和老师还是抓住应试教育方法不放,一味追求学习成绩,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组织课堂教学模式化,不愿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二是教师的素质和责任心不足。有些教师素质不高,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教学行为不拘小节,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教学设施落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借助先进的设施,如信息化设备、教学辅助道具等,但是有些学校受到经费限制,必要的教学设施没有到位。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对策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对策如下:
第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作为小学生,对英语既好奇又陌生,他们喜欢听录音机里念的不熟悉的语言,喜欢听老师给他们唱的英文歌谣。可是在课堂上,由于怕说错而引起别人的嘲笑,他们羞怯于表达。在这种情形下,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的氛围当中,通过老师热情、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语言、表情和手势,让学生产生兴趣,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制定明确的目标,为有效教学引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即确定一组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导航。然而,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完全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或是照搬教参中明确给出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定位形同虚设。我们应该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堂总体目标的指
导下,全面具体系统的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特别要考虑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因此,我们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第三,课堂保持新鲜感,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效率。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
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四,建立评价体系,科学评定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评价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做出及时评价。及时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展现。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五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长坡中心学校 吴钟伟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集中体现,而由于历史的、传统的“智高第一”“升学第一”的应试教育影响和制约。加上近年来,片面追求升上重点中学的导向下,给农村学校的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在农村小学学校中很难发挥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被严格要求一味地在语数等学科中挣扎、喘息,造成了对文化课都有产生厌学的心理,却不知道体育深的锻炼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课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到自己的活动中。但由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奇缺,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专业业务素质普通低,农村很多是兼职的体育教师,就算有一两个体育专业教师也让他们主教语数、而忽略体育。很大程度上教师还是喜欢“放羊式”的管理方式,体育课就是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下课就集队。没有引导和有效管理,导致学生误以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当然学生乐于这样的体育,但教师没有能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质和深度去认识,不能达到《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让学生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信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目前,农村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又不能吸引该学生„„
为何让体育教师、学生改变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观念,值得每位上体育课的农村教师深思。
那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上体育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文化素质、提高专业知识,特别是兼职教师的体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率,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
二、转变学生对以往体育教学的认识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群体,从我们体育教学中,我深深地知道,学生并不是讨厌上体育课,而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都按照书本的规定的轨道去做,上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形成了体育的“教”与“学”的对立,由于学生反感于这样的体育教学,好多教师就不负责任,采用“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指导意识,导致学生误认为上体育课就是玩自己想玩的,做自己喜欢的,在跳跳蹦蹦,玩玩乐乐中上完体育课,让学生体会学生自认为的所谓“快乐体育”。所以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更新观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思想,不能懒于上学生反感的体育课,而采用“放羊式”淡忘体育的本质。
三、树立新意,打破常规,提高体育的兴趣
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和传统的“放羊式”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它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思维定势,体育课就是玩自己想玩的,而厌倦于体育课的锻炼身体的思想。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快乐,学生才喜欢教师上体育锻炼课,才能摆脱学生对体育课错误的认识。
所以教师想要上好体育课就要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是观看表演的关系所决定的。”教师除了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台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同时也在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情实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好玩和对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好奇性,不喜欢墨守陈规,而我们在执教过程中,一个准备部分,一个基本部分,一个结束部分的训兽式的教学让学生不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快乐体育”。反而使学生厌倦正规的体育课,反感体育锻炼。导致学生只乐于“放羊式”体育,学生的这种恶性循环的造成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我们自己。要使教学发挥有效性,第一要紧就是把学生从“放羊式”的体育中吸引过来,使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体育,这样才能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才能达到体育课的目的。
教育界经常能听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和教学内容特点,因地制宜地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佳教学效果。
打破原有体育课的教学常规,集队时,没有必一定要强调学生队伍纵队或者横队,只要学生能听到教师的讲话,并在教师的视野为即可。这样的课堂气氛才显得平等、自然、和谐而有生机。
在准备活动时打破以往那样以跑步,或单调的准备活动为主的练习,如:让体育课上增加优美、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优美的音律伴奏下做一些简单的韵律操,这样既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热身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女生,这种调动其积极性很显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在基本部分中,把猜谜语、讲故事和同学之间经常玩的游戏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让体育课始终充满盎然的活力,激发体育兴趣。在教学跳和跑运动时,我适时增设进
学生们平时喜欢玩的游戏,如:“单足跳越推人”比赛,规定人数、次数和技巧,学生在比赛中得到各种综合素质的锻炼,既锻炼了学生的技巧和跑速,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加强自主、合作的意识。这比单一练习短跑和跳远就有趣多了。又如“掷纸团击人“的比赛,我把一个班男女进行分组,规定好时间、人数,以时间用的少,击中人数多的队为胜队。同学们在互相配合,合作和叫喊声中越玩越有劲,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学生也不知不觉学会了投掷,全体学生参与的意识得到增强,课堂活跃气氛保持浓厚。
四、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体育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小学生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意识,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项目,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允许的项目,自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引导并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首先,教师要按学生兴趣进行分组,让他们在不同的项目中进行体育练习,同时教师注意培养各兴趣小组体育骨干,发挥小组骨干作用,减轻教师因分组造成的教育不均等,和教师疲惫的负担,为差异性教学提供强有利的保障。
其次,按男女分组,针对男女对体育爱好不同,男生可以选择篮球、排球、足球等授课内容;女生可以选择羽毛球、跳绳、呼拉圈等授课内容。通过这样的授课形成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唤醒他们自觉、主动选择练习项目的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在技术技能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循序渐进,对症下药,不能心急,教师要适当将教学步子减小,从最基本的知识、技术、技能上分析问题,分析症结所在及
产生的原因,耐心指导,有的放矢地鼓励帮助引导,使学生尽快掌握技术技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最后,教要注意到体育课的结束,要巧妙选择轻松活动内容,使学生过高的兴奋度降下来,让学生能够得到身心放松,如:做一些轻松的小游戏或者教他们韵律操,让他们在“快乐体育”中轻松结束体育课。
五、指导科学学习体育方法,加强医务监督
出现意外伤害是体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因此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尤为重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将科学锻炼和医务监督的保健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同时对身体状况和身体机能有所了解,明确其利害关系,让他们有意识,有目标的锻炼和保护自己。从而建立一个科学锻炼的概念和减少在体育过程中造成的伤害和恐惧的心理,这样就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展开。
总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为了学生能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和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我们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