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预防刑事错案的基本路径选择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03:1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检察机关预防刑事错案的基本路径选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检察机关预防刑事错案的基本路径选择》。

第一篇:检察机关预防刑事错案的基本路径选择

检察机关预防刑事错案的基本路径选择

作者:曹宣祥

发布时间:2013/12/12 9:24:55 浏览量:

【摘要】近期曝光的冤假错案,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也给司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带来了质疑,引起党中央、中央政法委和“两高”的高度重视。但检察机关如何运用检察职能预防冤假错案,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践,对如何预防刑事冤假错案谈点个人认识,与各位同仁商榷。

【关键字】刑事错案 预防 路径

近段时间以来,数起冤假错案相继曝光,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也给司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带来了质疑。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求司法机关“„„严防冤假错案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司法权威。”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为什么冤假错案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特别是,这些案件几乎都经过了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等诉讼的全过程,为什么仍然会一错再错、一错到底,必须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和警醒。”

“检察机关的职责不是简单的追诉犯罪,检察机关的性质也不是单纯的公诉机关。从本质上讲,检察机关就是法律监督机关”。由于冤假错案都经过了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等诉讼的全过程,检察机关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必须从自身做起,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种检察职能,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观,简单的讲,就要把好案件的入口关与出口关。

一、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防止在职务犯罪侦查环节出现错案

针对近期曝光的冤假错案,中央政法委出台了防止冤假错案指导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也下发了《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笔者认为,预防职务犯罪冤假错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办案理念

预防职务犯罪冤假错案,首先就得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执法理念和办案模式。一是学会换位思考,从内心尊重证人和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二是要坚持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三者的有机统一,不能一味的追求完成任务或惩处犯罪而忽视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护;三是加强法律知识、侦查技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依法办案的水平,不规避法律、不打 “擦边球”,严格规范执法。

(二)转变办案模式和工作方式

预防冤假错案,应转变 “重口供,轻外围证据”或“先口供,后调查取证或调取书证”等不良办案模式。一是应全面调取和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外围证据,依照法律规定,结合证据间的印证力,认真研究涉嫌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对案件线索认真进行研究评估后再确定侦查方向;二是在询问被初查对象、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先耐心听其陈述、供述及辩解,再结合调取的其它证据辨别其言词的真实性,从而细化案件事实细节;三是应全面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轻的证据,查明案件客观事实,不得为形成案件而忽略犯罪嫌疑人无罪或罪轻的证据。

(三)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检察机关应在有案必查的基础上,从完善扩展案源工作机制,侦查终结率、有罪判决率考核机制,办案安全和错案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来实现任务考核机制的完善。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防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出现错案,许多地方制定和完善了如案件管理办法、办理自侦案件流程规定、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有效防止在查办职务犯罪过程中出现冤假错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建议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和严格规范执法

应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必要休息时间”进行解释,对询问证人的时限进行明确,同时应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各环节的监督制约,促使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规范执法行为。这不仅是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证人在侦查过程中应有的人权,也是预防冤假错案的有效措施,从而体现检察机关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

二、严格把握逮捕、起诉条件,严把入口、出口关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审查起诉部门处于刑事诉讼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刑事案件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职能,以及法律规定的由此职能引申的侦查监督、立案监督、羁押必要性审查、追捕追诉漏罪漏犯、提请抗诉等职能。所以。在检察环节把好刑事案件的入口、出口关,对于预防刑事冤假错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逮捕条件,严把案件入口关

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环节在审查侦查机关提请审查逮捕案件时,除认真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逮捕条件,作出是否逮捕的决定外,还是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行使法律监督权的第一道窗口。所以,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在防止冤假错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分三个层次对逮捕条件作出了规定:一是适用逮捕的一般条件,二是适用逮捕的特殊条件,三是可以转捕的条件。《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一百三十九条对《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五种社会危险性也进一步作了界定。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上述逮捕条件,才能正确的处理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提请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有证明其是否有社会危险性的义务。但根据笔者的司法实践,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案件,大多数没有收集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的证据。所以,要提高逮捕案件的质量,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检察机关必须督促公安机关建立报捕条件证明机制,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逮捕条件收集不逮捕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证据在案,供检察机关审查。否则,检察机关可以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写出补充侦查提纲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二)严格把握审查起诉条件,杜绝带病起诉,严把案件出口关

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工作相对审查逮捕环节,时间较长,容易接触案内或案外大量的信息,对于正确依法审查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所以,公诉部门防止刑事冤假错案的发生,应象防止洪水猛兽一样,筑起大坝围栏,扎紧出口关。

在审查起诉工作中,要注重证据的综合审查和运用,审查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尤其是重视证据的合法性。在审查起诉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审查侦查机关是否移交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犯罪情节较轻、较重的全部证据。检察机关经过审查认为辩护人申请调取的证据已经收集并且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应当予以调取;对于指控的犯罪事实,经过审查只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得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能审查证据之“实”,又能判断证据之“真”,识别证据之“伪”,纠正取证之“错”。

(三)全面、客观、公正地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在审查逮捕过程中,要坚持讯问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规定的六类犯罪嫌疑人,其他类型的犯罪嫌疑人也要制作审查逮捕阶段权利义务告知书并和听取意见书,让犯罪嫌疑人在了解权利义务的同时,亲自书写意见告知办案人员。公诉环节应依照法律规定,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并告知其如果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聘请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对于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获得法律援助。通过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曾受到刑讯逼供的,检察机关应当调取同步录音录像进行核对,有知情人员的要询问知情人,查阅看守所健康检查记录、出入所检查记录等,必要时还可要求侦查人员对其收集证据的合法性进行说明。对于不能确定为非法取证,又不能合理排除怀疑的,应当作存疑处理,不能作为逮捕、起诉的依据。

此外,应加强对实物证据的审查,实物证据的取得如果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要求侦查人员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否则该实物证据(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审查逮捕的证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没有对“可能影响公正审判”、“补正”、“合理解释”进行界定,在司法实践中不好把握,有待立法、司法机关对此作出解释。

(四)加强批准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检察院。实践中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与监所检察部门的联系,建立捕后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掌控批捕后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情况;二是定期到侦查机关了解批捕后的侦查取证情况,听取侦查人员意见,审查批捕后的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不符合逮捕条件的情况,是否还存在社会危险性,有无不适宜羁押的疾病,必要时可以听取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和被害人的意见。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不必要、不适宜羁押的,应当向侦查机关提出书面意见,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并要求其在十日内书面回复处理情况。

(五)排除考核指标干扰,依法使用存疑不起诉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四百零三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二次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对于经过一次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且没有退回补充侦查必要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基层检察机关往往受到上级检察机关考核指标的限制,决定存疑不诉的案件少之又少,原因是如果案件捕后不诉,侦查监督部门在考核时要被扣分。此外,迫于维护稳定、国家赔偿等原因,个别案件不在审查起诉环节作存疑不起诉决定,而是勉强诉至法院。因此,要改变传统的非法治思维意识,树立全新的现代刑事司法理念,该不诉的案件一律不诉。

(六)要正确认识新闻媒体、网络、报刊等对案件的评论乃至炒作

一些重大、敏感案件发生后,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以及一些社会“多事”之人可能会通过QQ、微博等媒体把其了解到的相关信息传播出去,导致许多围观者跟帖和评论,使这些案件很快成为社会热点,有的当事人甚至会亲自到检察机关提出各种要求,甚至采取一些极端措施来施压。面对这些情况,检察机关要通过开通微博等形式予以正面回应,在不违背保密规定、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实时向社会公开案件相关情况。此外,要在充分考虑被害方态度的同时,严格遵循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条件,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绝不以牺牲法律尊严来换取社会舆论和当事人的认同。

三、加强监所检察工作,及时发现刑事冤假错案

驻所检察人员接触在押嫌疑人时间最多,最能全方位的了解在押嫌疑人情况,在工作中要切实转变观念,多看,多听,多想。从日常工作着手,发挥职能优势,深入了解每一个在押人员的情况,使刑事冤假错案早发现、早纠正。

(一)做好收押检察

收押检察是监所检察工作中接触在押嫌疑人的第一步。一是在收押检察的过程中要检察被收押嫌疑人的法律文书是否齐备,程序是否合法;二是在押嫌疑人进入监管场所后,要对其身体体表进行检查,察看是否存有明显伤痕,如嫌疑人身上有明显伤痕的,要查清其伤痕的来源,因为其身上有伤痕可能意味着嫌疑人被刑讯逼供。一旦发现是刑迅逼供所致,监所部门将对刑迅逼供情形制作笔录,移送本院控告申诉部门由其移送反渎职侵权部门,或由监所部门直接将材料移送反渎职部门,由其依职权对是否存在刑讯逼供事件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由办案部门决定其证据是否予以采用。

(二)坚持约谈制度

一是让嫌疑人充分了解监所检察职能,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让嫌疑人有机会向监所检察部门反映情况,包括案件上是否存在刑迅逼供等。监所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嫌疑人的部门,如果预防错案的意识入脑入心,就能够将诸如赵作海一案中可能存在刑迅逼供的情形告知本院办案部门,使办案人员在审查案件时能够对证据的合法性有更好的审查,就能有效地防止刑事错案的发生。

(三)开展巡视检察

巡视检察是监所检察中最常接触在押嫌疑人的方式,巡视中一旦发现在押嫌疑人有异常的行为表现,就需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寻找其行为异常的原因,从而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在押嫌疑人是否存在身理上或者心理上的特殊性,是否有可能导致刑事错案的发生,从而及时发现刑事错案。

(四)发挥检察信箱的交流和沟通作用

因为看守所关押的嫌疑人很多,检察人员不可能一一与其谈话,设置检察信箱便于驻所检察人员与在押嫌疑人通过书信沟通。所以,犯罪嫌疑人被收押时会告知其可以在关押其间将其要反映的事情以信件形式放入检察信箱,便于让检察人员了解情况。只有让在押嫌疑人有充分的话语权与维权意识,才有可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刑事错案线索,让监所检察工作成为预防刑事错案的一道坚实防线。

四、充分保障律师的诉讼权利,重视律师反映的情况和提供的证据

律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为被告人辩护在预防冤案错案中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在刑事诉讼中侵犯律师权利的直接后果,就是侵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基本诉讼权利。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是对外联系和接待的窗口,是为律师提供服务的重要部门。笔者认为,在案件管理工作中切实维护律师的权利,也是预防刑事错案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保障律师会见权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只要律师提交了法律规定的手续,就应该安排会见。但是,现实中却存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律师合法会见请求权或者故意刁难的情形,这不仅损害了律师的执业权利,实际上也侵犯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基本诉讼权利。也就是说,如果律师的合法会见请求未能得到保护,以致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诉讼权利产生不利影响时,将成为排除非法证据、或请求重新审理的法定事由。案件管理部门在律师接待中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于其他机关办理的案件,可以告知律师向本院监所检察部门(驻所检察室)申诉,也可以通知本院监所检察部门(驻所检察室)向相关部门提出纠正意见。对于本院正在办理的案件,应当直接通知相关部门予以纠正,确保律师的会见权得以实现。

(二)充分保障律师阅卷权

案件管理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新刑诉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关于保障律师阅卷权利的要求,切实保障律师阅卷权对于预防冤案错案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案件管理部门对于前来阅卷的律师,应当认真核对其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等身份资料。在查阅相关证明文件后,案件管理部门应与案件承办人联系阅卷时间,并主动向律师反馈信息,以确定准确的阅卷时间,如遇变故更应加强双方的沟通,主动说明理由并确定再次阅卷时间,切实提高律师阅卷接待效率。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律师阅卷的,案件管理部门可以向相关部门填发《流程监控通知书》,及时予以纠正。作为履行内部监督职责的部门,案件管理部门还可以在律师阅卷室摆放了意见簿并公布投诉电话,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同时接受监督,进而完善律师阅卷接待工作。

(三)结案审核时要求提供对律师意见的审查结果

为保障案件的依法公正处理,对律师或其诉讼代理人提出的辩护意见、建议或其他申请,案管部门应当及时反馈给案件承办人知悉。同时,承办人应将律师意见写入案件审查的相关文书,结合案卷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是否采纳的意见并详细阐明理由。部门负责人和分管检察长在审批案件时对律师意见、承办人对律师意见的采纳情况要进行审核。案件审结后,案件承办人应及时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律师。案管部门在结案审核中,要特别审查承办人对律师意见的采纳情况。没有对律师意见进行分析、提出是否采纳意见的,结案审查不予通过。

五、加强刑事申诉检察,坚持有错必纠

检察机关刑事申诉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零距离接触刑事申诉人及其辩护人、代理人、近亲属的窗口,除了控申部门人员的日常接待外,还有检察长接待日、个案联合接访、参与党委信访部门联合接访等形式。检察机关的这一职能,决定了检察机关在纠正生效刑事错判案件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其他机关无法替代的。

(一)在接访中善于发现刑事冤假错案的蛛丝马迹

从已曝光的刑事错案来看,多数案件的被告人在被逮捕、被公诉,甚至被判决后仍不断申诉,否认司法机关认定的犯罪事实,但都被司法机关一次次地予以否定,有的检察机关甚至还对已曝光的冤假错案提起抗诉。这说明检察机关各环节承办人员责任心不强,无罪推定的执法理念不够牢固,不能从证据间矛盾之处、细微之点,发现可能出现冤假错案的蛛丝马迹,不能将可能出现的错案及时纠正,造成被告人被羁押时间较长。为此,要高度重视在押和服刑人员的举报和申诉,发现有疑点、有错案可能的,在及时提请原办案部门处理。

(二)进一步完善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机制

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对生效裁判的立案复查,停留在事后监督的层面。要把刑事申诉检察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中监督”,变被动为主动。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可以探索建立控申检察工作全程介入到刑事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随时就程序性、法律适用性等问题实施有效监督,以期将可能出现刑事申诉的一切因素消灭在初始状态,尽量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三)积极探索通过公开审查的形式复查刑事申诉案件

对于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存在较大争议,或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申诉案件可以采取公开审查的形式进行复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院、公安、信访局等与案件无利害关系人员参加的案件听证会。参会人员可以对相关证据进行了质询,同时发表各自意见。刑事申诉检察工作公开复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可以从多重思维、多种角度面对案件的复杂问题,有利于检察机关广纳众贤,对案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达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冤假错案的目的。

第二篇:试析对刑事错案的思考

试析对刑事错案的思考

论文摘要 面对人格尊严和人权的被严重践踏甚至生命的被无辜剥夺,如何减少和抑制刑事错案,着实值得国人思考。建立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制度,能保障人权更好地实现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同时为了避免职权的违法行使和滥用,就要改革司法诉讼制度和加大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论文关键词 刑事错案 沉默权 责任追究

呼格吉勒图案、浙江张高平、张辉叔侄案、浙江的田伟冬、陈建阳案、河南的李怀亮案、福建的吴昌龙案、念斌案、安徽的于英生案„„随着媒体的曝光,这些冤假错案逐渐浮出水面。我们不仅思考,面对一起起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为何能一路绿灯地走完了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当然不可否认,刑事错案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对人格尊严和人权的被严重践踏甚至生命的被无辜剥夺,如何减少和抑制刑事错案,着实值得国人思考。

分析这些刑事错案的发生,都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几乎无一不是遭到了残酷的刑讯逼供。在中外法制史上,刑讯逼供现象并不鲜见,尤其古代。但为何人类发展到了现代文明时代,刑讯逼供还依然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但刑讯逼供却屡禁不止,我想这与司法制度的落实践行和某些侦查人员的已然行为习惯有关。规范侦查讯问行为,抑制刑讯逼供,对减少刑事错案有着重要意义。

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的非法取证是导致刑事错案的罪魁祸首。虽然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侦查讯问的严格的法定程序,尤其是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要求讯问犯罪嫌疑人要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但往往有些侦查人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正式讯问前就已经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的方法获取了所谓的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有罪供述,然后再按法律程序走过场,使得刑事诉讼法律法规形同虚设。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在关注刑讯逼供问题并于三十年代作了这方面的调查,如美国总统胡佛于1929年5月20曰成立了由前司法部长乔治威克沙姆任主席的“ 全国守法与执法专门委员会”,作了在讯问中使用的刑讯逼供及变相刑讯逼供的 “ 疲劳审讯法” 等。

一、建立沉默权制度,依法保障人权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现行《宪法》第33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作为本条的第3款。相应地,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入到刑事诉讼法第2条。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分表明了我国对人权的基本态度,要求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当然刑事诉讼领域也不例外。正确理解和领会刑事诉讼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含义,对于司法实践的正确把握和依法践行至关重要,首先,国家专门机关进行刑事诉讼,要把尊重和保障所以公民的人权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之一,防止因刑事诉讼而使公民的人权受到侵犯。再次,充分尊重并保障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内的诉讼参与人的公民权利和诉讼权利,除非按照法律的规定必须予以限制或剥夺。最后,要切实做到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因此,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应当慎重不能草率行事,不能随意践踏国家法律,对任何人不得施以酷刑或者施以残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和刑罚。在刑事诉讼侦查阶段,尤其是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依法充分保障其人权和人格尊严,不违法行使和滥用职权,对于减少冤假错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责有无和大小并对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处以应得刑罚的活动,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刑事诉讼法》第2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以刑事诉讼是一把双刃剑,体现在它既是保护权利最得力的工具,也常常是侵犯人权最厉害的手段,既应当打击犯罪保护社会秩序也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既保证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也应当避免因国家司法权的滥用而使当事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在刑事诉讼的程序诸如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中,侦查是重要的刑事诉讼程序,同时从已经曝光的刑事错案侵犯当事人权利的行为基本发生在侦查阶段,如何在侦查阶段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人权显得尤为重要。在侦查行为中,如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询问被害人、勘验、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以及采取特殊的手段进行侦查等,司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的程序进行,在这些侦查行为中,讯问犯罪嫌疑人往往是错案发生的时间点,因此应加强对审讯活动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制约机制,以减少和抑制刑讯逼供。如建立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制度。

按照米兰达规则,凡是侦查人员按照该规则事先告知后获取的口供就可以采纳,凡是没有按照该规则进行告知而获取的口供就不可采纳。也就是说,米兰达告知是证明口供自愿性的唯一标准。米兰达规则的确立对减少和避免刑讯逼供、诱供或惧于强权的假供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确立的无罪推定原则下犯罪嫌疑人拥有的一项重要权利,体现了保障被告人人权的程序性规则。首先,米兰达规则使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任何人不得在刑事案中被迫对自己作证”即“反对自证其罪原则”更加具体化,同时强化了控方的举证责任,实践中1971年的“哈里斯诉纽约”(Harris vs.New York)案、1975年的“俄勒冈州诉哈斯”(Oregon vs.Hass)案和1999年的弗吉尼亚州里士满(Richmond,Virginia)案就是典型的对米兰达规则的践行。米兰达规则是联合国一项非常重要的司法准则之一,目前很多国家都确立了这一原则。这项制度冲击了一直以来奉行的口供主义的司法传统,促使侦查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二、改革诉讼制度,抑制刑事错案

为了保证我国的司法建设和发展有条不紊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避免职权的违法行使和滥用,司法诉讼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分析已经曝光的每一起刑事错案我们看到,这些错案基本上都根源于侦查环节,但刑事诉讼是流水线,侦查只是其中一个环节,那么这些错案又是如何顺利通过检查机关起诉和人民法院审判最后成为刑事司法系统炮制出来的“伪劣产品”的呢?公检法三家是如何把好案件质量关的呢?我国《宪法》第135条和《刑事诉讼法》第7条都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三机关的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分工负责体现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应根据法律规定的职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并且严格依法进行诉讼,不能互相代替更不能超越职权。《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1款规定了三机关的职责,如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拘留、执行逮捕和预审,检察机关的职责是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和所以案件的提起公诉,法院的职权是审判。互相配合体现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三机关的通力协作,互相制约是指三机关的工作互为条件,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其他机关作出的有关决定提出异议,或者要求其纠正错误,或者重新作出决定。这项刑事诉讼原则是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处理相互关系的准绳,对防止和减少刑事错案防止任何一个司法机关滥用司法权具有重要意义,但遗憾的是,诸多错案的发生,三机关没能很好的践行和遵守这条原则。从中反映了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存在的弊端也就是公检法三机关配合有余但制约不足。因此要减少和抑制错案诉讼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如可以出台相关三机关的制约机制和惩罚机制,切实改变审判机关庭审“徒有虚名”的现状,作为刑事诉讼的中心环节的庭审和司法裁判的真正主体的合议庭(或者独审制的法官)能真正有权认真负责依法审判,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作为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可以对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讨论,不再涉足具体案件中的事实认定问题,事实认定问题理应都由直接审理案件的合议庭法官作出裁判。因此只有让庭审真正成为刑事诉讼的中心环节真正独立审判真正让庭审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才能把好错案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加大错案责任追究,抑制刑事错案

近年来冤假错案的救济机制正在推进,其中一些冤假错案正在或已经获得国家赔偿。从错案赔偿情况来看,赔偿义务机关多为法院,佘祥林案涉及的赔偿义务机关除了湖北省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还有京山县公安局及京山县雁门口镇政府,如呼格吉勒图冤案被无辜判处死刑并执行,获得国家赔偿205万元;赵作海案被无辜关押11年,获得国家赔偿65万元,赔偿义务机关为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 徐辉强奸杀人案被关押16年,获得国家赔偿157万元,赔偿义务机关是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叔侄案被关押10年获赔221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是赔偿义务机关;赵艳锦案被关押10年获赔63万,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佘祥林杀妻案被关押11年,获赔90万;王本余案被关押18年获赔150万,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是赔偿义务机关;李怀亮案被羁押近12年获赔98万,由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于英生杀妻案被关押17年被赔偿100余万,等等。刑事错案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人身(有些甚至已被剥夺生命)和精神损害,只有救济机制国家赔偿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离不开对责任的追究和对刑事错案的反思。我国近年出台了关于错案追究的意见,如中央政法委的《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和最高检的《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等,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其中“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尤其是“终身”二字格外引人关注。但司法实践中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一些地方如河南、云南和广西等少数省的高院出台了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办法,如河南省高院在2012年出台了《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办法(试行)》,首推终身问责制,即奉行“谁办案,谁就要负责一辈子”的理念。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谁是冤假错案的一手炮制者?谁是造成刑事错案的责任主体?可以依过错原则及权责对等原则,综合错案的形成原因区分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对责任主体进行认定。其次,是刑事错案的问责机构,当然理论界目前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可以设立全国统一的错案责任追究委员会,追究相关司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有的认为可以在每一上级院设立纪律委员会,进行惩戒和弹劾,等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再者,错案责任承担方式,是承担民事责任、纪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了如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和徇私枉法罪等,《公务员法》、《检察官法》等规定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六种行政处分方式。最后,是错案责任追究程序。

参考文献

Seedling0.51seriesmicrocontrollerdesignexamples[M].Beijing: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Press,2003[2]ZhangYi,andsoon.MCS-51singlechipmicrocomputerandthedesign[M].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Press,2000.[1]buildingran [3]WuKuanming.MCUperipheraldevicespracticalmanual,datatransmissioninterfacedevice[M].Beijing: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Press,1998.HuHancai[4].SCMprincipleandinterfacetechnology[M].Beijing:TsinghuaUniversitypress,1996 [5]metropolis.BasedonDS18B20thegreenhousetemperaturedetectionalarmsystem[J].JournalofLiaoningTechnic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12,14(2)91-92107.[6]NationalInstrumentsCorporation[M].CodeInter-faceReferenceManua11998.[7]MaYunfeng,ChenZifu,Daniel Wellington bbs.zstime.com LiPeiquan.DigitaltemperaturesensorDS18B20principleandapplication[J].Electroniccomponentsused,2002,2(1):23-25.[8]GanYong,Chunsong.ApplicationofDS18B20digitaltemperaturesensorinmultipointtemperaturemeasurementsystem[J].Journalof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01,35(4):392393 ZhaoJianlin[9].Henanscienceandtechnology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J].smalltemperaturealarm:thefirsthalfof2012(17)59-60 [10]weargood0.51microcontrollerClanguageprogramdesignexamplesoffine[M].Beijing:PublishingHouseofelectronicsindustry,2006.[11]JIEhamodel-basedsoundlocalizationsystemanditsapplicationrobotnavigation[J].Roboticsandautonomoussystems,1999:34~38.[12]LiQuanli,WeiFengZhong,XuJunedited.Singlechipmicrocomputerprincipleandapplication[M].TsinghuaUniversityPress,2006[13]YeJing.BasedonSCMtemperaturecontrolsystemdesign[D].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8[14]HuShousong.Automaticcontrolprinciple[M],Beijing:SciencePress,2007 [15]YanZhihao.BasedonDS18B20microcontrollertemperaturealarmsystem[J].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Expo2013(30)180-180[16]ZhaoDe'anetc..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singlechipmicrocomputer(SecondEdition)[M].Mechanicalindustrypress2009.4

第三篇:浙江检察机关案件管理路径选择

2、案管部门自身功能发挥

(1)繁琐事务性服务工作影响监督职能履行

根据高检院的指示精神,案件管理部门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应当为“案件质量”。然而,从全国各地实践情况来看,有些检察院或者因为对案管部门职能认识不足,抑或对畏于改革阻力,错误的将案件集中管理操作为集中从事院内内勤事务服务和数据管理统计。如,有的院把案卷卷宗装订也纳入了案管部门的工作范畴;有的院把业务部门的事务性工作纳入到案管部门,比如告知、换押。课题组认为,在目前案管部门人少活多的现状下,上述将案管部门的职能偏差的运用于为业务部门后勤服务的做法实有不妥。

诚然,案件管理部门履行管理监督职能时,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一些事务性服务工作,但应限于从事对有效实施监督管理有帮助的事务性工作。案管部门从事事务性是有效实施监督管理的载体。为案件质量服务是案件管理部门最根本的服务内容和非常重要的职能,这也是高检院主张成立案管部门的初衷。将精力过多分散于为业务部门从事内勤事务,势必影响案管部门为检察长和检委会提供客观公正的数据、评查考核结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精力,影响案管部门的核心服务职能的履行,检察业务统筹管理监督作用将大打折扣。

(2)案件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定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案件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必不可少的需要完善的案件管理体制。因此,各地区必须结合地区实际建章立制,优化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为案件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浙江省在案件管理机制做了不少工作,为了抓好案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案件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案件管理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规范性意见,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提升案管工作规范化水平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案件管理仍处于初期,覆盖案件管理工作全面内容的案件管理工作办法仍未出台。浙江省不少检察机关也为制定配套的案件管理工作细则。

四、浙江检察机关案件管理路径选择

纵观浙江检察机关案件施行集中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管理、监督、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课题组从现代管理学的视角,深入探索,认为集约化管理将是浙江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定义

1、集约化管理

所谓集约化管理,是指通过不断的优化各种所必须的生产要素以及内设部门,整合各工艺流程,以期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从而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系统化流程。

2、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

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是指在各级检察长以及检委会的领导下,通过遵循刑事诉讼规律以及法律监督工作相关规律,设立案件管理相关机构等方法措施,优化各级检察机关内部的各类资源,通过合理安排、分工协作、风险控制以及流程改造等新型的系统化发展模式,从而达到提升执法公信力这一目标。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是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合理、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

3、检察机关案件集中管理与集约化管理区别

检察机关案件集中管理与集约化管理有所不同。顾名思义,集中是相对于分散而言,而集约则相对于粗放。集中管理只是粗放式管理和集约式管理的中间阶段,或者说是过渡阶段。

集中管理具有汇合以及聚集的意思,但是,集中管理相对于集约化管理而言,仍然缺乏现代管理的思想和理念,缺乏一个完整的要素体系。

目前,浙江检察机关绝大多数都已成立案件管理部门,实现了案件集中统一管理,随着不断规范化管理,必将从案件管理逐步提升为案件集约化管理。

(二)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产生背景

1、为进一步满足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的推动型发展需求

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全社会对于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检察机关作为执法办案的主体之一,其办案理念、方式方法、办案质量以及办案效率效果等都与社会的期待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检察机关自身优化内部管理以及进一步强化自身监督显得尤为迫切。

2、为进一步满足案件总量剧增产生的集中型管理需求

量变引起质变。当某一事物的总量发生巨大变化,其管理的方式紧接着也必然要求不断自我调整来满足这种变化。这种数量级的变化从而成为了改变管理方式方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全国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人数[12]

年份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人数 255000 599000 596624 708836 950804 1148409

上表是全国检察机关从1985年到2010年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数据,其递增趋势明显。这些数据是全国范围,而某些地方比如杭州萧山区则增长的更为明显。检察机关人少案多的矛盾不断显现。如果继续采用集中管理的案件管理模式,则在不久的将来,则很难保障正确、高效的行使检察权。

3、为进一步满足由执法办案不规范问题产生的遏制型需求

全国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典型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这些典型时期的典型问题,出台了相关措施,加强了对检察权运行过程中的控制。

近年来,更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例如,出台人民监督员制度,从而加强外部监督,提升办理职务犯罪的执法公信力;出台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录音录像措施,进一步防范刑讯逼供,加强规范执法;新刑事诉讼法出台,进一步规范了检察机关执法办案。

无疑,这些举措对于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公信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措施的出台不代表实施,目前,系统化、合理化的案件监督管理体系存在某方面甚至是某些方面的空白,仍需要不断的填补。

4、为进一步满足现行案件管理模式缺陷产生的调整型需求

浙江检察机关现行的案件管理模式为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纵强横弱”局面,即纵向管理强势,横向管理相对薄弱。但是,集中管理也有缺陷,它过分强调了横向,忽视了纵向。

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一直以来的“各自为政”现象,“部门主义”色彩有所淡化,不仅强调部门的重要地位,也对检察工作整体进行了考量。

即便集中管理解决了传统案件管理模式的一些缺陷,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有不愿透露单位的案管同行提到,“设立案管跟之前没什么区别,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也就是说,浙江检察机关顺应趋势设立案管中心或案管部门,有的并没有发挥设想的功能,有的甚至丢掉了传统案件管理模式下一些优秀的做法,有的只是流于形式,当然,也有的确实是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究其原因,是设立的案件管理部门缺乏系统性、统筹性以及全面性的方式方法。

5、为进一步满足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特殊性产生的统筹型需求

与公安机关和法院不同,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基本上走的是流程关系,有清晰的流程线路;而公安机关和法院的内设机构则是以业务部门为主,流程只是单纯的辅助。

以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为例,走的程序主要是:职务犯罪受理举报--立案、侦查--审查批准逮捕--审查提起公诉--出席法庭--抗诉--受理申诉、赔偿等。

公安机关以及法院的内部制约明显较少,其案件管理过程控制的需求明显大于检察机关;相反,检察机关的案件管理在集约型统筹方面的需求要明显高于法院以及公安机关。

(三)案件集约化管理的作用

案件集约化管理对于检察机关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项目,甚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案件集约化管理在检察机关日常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直接关系到检查管理现代化水平。

1、案件集约化管理在检察管理功能中的作用

在检察管理体系中,案件集约化管理机制占据着重要位置。案件集约化管理的理念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构建案管平台,全面深化内部监督,从而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决策服务。浙江检察机关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实现了全国检察机关统一的执法办公管理软件;但是,后两个要求有待进一步完善。

全面深化内部监督指的是,搭建全面、动态以及全生命周期的监督体系;优质高效的检察决策服务指的是案管部门为检察机关各内设部门的检察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参考资料。

这三者的关系是一个基础、两个重点。即构建平台是搭建基础,而提供服务以及内部监督则是重点。没有基础,重点将难以实现;有了基础,没有重点,也不成目的。

2、案件集约化管理在检察机关工作方式方法中的作用

案件集约化管理在检察工作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内涵式发展上。发展方式可以分为内涵式发展方式和外延式发展方式两种。

外延式发展表现为外部扩张,它强调外部的力量,即外因。通过财力、人力的投入,从而实现数量增长,进一步扩大规模,最后是空间的扩张。

内涵式发展则强调事物内部的某些因素,即内因。它通过理念的不断更新,从而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达到激发生产活力,实现最大化效能的目的。

在检察工作中,增加工作人员以及提高经费是外因,只依靠外因远远不够,还需要内因助力。案件集约化管理是检察机关工作开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主要体现,是日常检查机关工作合理、科学开展的重难点。

3、案件集约化管理在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模式中的作用

目前案件管理的基本模式可分为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而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则是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的结合,即具有交叉关系。

传统的案件管理模式中,纵向管理比较强势,横向管理相对弱化;集中管理则是弱化纵向管理,加强横向管理;集约化管理的趋势是横纵并重,进一步达到以横向管理为基础的案件管理模式。

浙江检察机关目前采用的是集中管理模式,因此,仍需要进一步弱化纵向管理,加强横向管理,从而达到横纵并重,再进一步延伸到以横向管理为基础的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模式。

4、案件集约化管理在检察机关日常决策中的作用

案件集约化管理作为检察机关日常科学决策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的作用是通过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及监督、服务,通过与检察机关办公室、研究室、控申部门等的合作沟通交流,通过数据挖掘,逐步成为以检察长为中心的党组、检察委员会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思想库”“智囊团”,甚至是“参谋部”。

5、案件集约化管理在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运行中的作用

案件集约化管理的理念中,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在执法办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是作为检察机关日常执法办案工作的控制阀、思想信息库以及运行总枢纽;其二是通过保持原有执法办案中的优秀做法,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案件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程管理以及动态监督整个执法办案过程,达到为整个检察机关的党组、检察委员会、执法办案业务部门以及人民群众提供各类有价值的服务。

6、案件集约化管理在检察机关内部监督中的作用

本文所说的案件管理机构在现实工作中与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部门所进行的内部监督属性不同。执法办案部门(以自侦、批捕、公诉为例)之间的内部监督主要表现的是各个连贯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本文提到的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同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监督则是管理机制方面的监督,这种内部监督的优势在于动态、全程,贯穿在案件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这种优势是普通自侦、批捕、公诉之间很难实现的。

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要实现一种新型的内部监督内部制约体系。即,保留原有业务部门的优秀工作机制,通过案件信息管理平台,将自侦、批捕、公诉等业务部门之间的内部监督以及检察机关管理部门的内部监督巧妙的结合起来。这种新型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能有效过滤或者防止问题性信息,及时给党组、检察委员会提供准确、全面、有价值的信息。

7、案件集约化管理在检察机关检察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检察机关存在的前提是正确行使国家赋予的检察权,而衡量一个检察机关日常工作效果的依据则是检察机关在行使法律设定检察权的具体情况,其中法律包括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

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工作作为法律监督的最基本手段,是整个检察机关的中心任务,也就是说,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铺陈开来,为执法办案服务。其他各项工作都要以办案效果为标准来检验自身检察工作。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主要承担着对本院检察业务部门以及检察人员、下级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所进行的考察、考核,这种考核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个检查机关的检察队伍基本素质。

8、案件管理机构在检察机关部门属性上的作用

案件集约化管理将案件管理部门的机构属性定位为综合性,也就是检察机关内部常提到的“综合线”,以最基础的管理、监督、服务三大职能为依托,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衍生其他具体功能。

这些衍生功能一般较为细化,例如根据法律法规的修改不断制定和完善执法办案流程、案件统一受理、统一送达、案卷统一管理、涉案赃款赃物统一监管、办案质量评查、数据统计、考核考评、典型案例监督以及宏观政策把握等等。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浙江检察机关在设置案件管理机构时,忽略了一个细节。根据案件管理部门的功能需求及定位,案件管理部门具有监管的职能,那么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则理应大于被监管机构,也就是说,案件管理部门的部门属性要高于其他业务部门。诚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四)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处理好几组关系

1、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处理好内部资源管理与检察规律之间的关系

检察机关要想实现案件集约化管理,首先要整合内部相关资源,而整合内部相关资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检察机关进行案件集约化管理,必须明确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得公平和效率、运行和监督、成本与效率等关系达到平衡。要达到这些关系的平衡,首先需要遵循检察规律,这样才能放手去整合检察机关内部资源。

课题组认为,检察机关内部资源可供整合的主要分为四大类,其一是通过合并、分裂、设立等方式调整组织机构;其二是通过完善和优化各类工作机制,例如决策、运行、过程控制、考核考评等等;其三是对检察机关内部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合理的配置;其四是对检察机关内部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检察规律反应的是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与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公安机关行使警察权等权力之间的必然联系;同时,它还反应不同类目检察权之间以及各级检察机关之间的必然联系。由此可以看出,检察规律依据的是法律赋予的诉讼规则以及监督规则,是整合检察机关内部资源的重要或者说是基本依据。

2、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处理好全程管理与动态监督之间的关系

前文提到,集约化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全过程管理(即贯穿整个生命周期)以及动态监督则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全过程管理,就是将管理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虽然各地的检察院会因为地方特色侧重有所不同,对于全过程管理的要求也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全过程管理的发展势头不可抵挡,管理倘若不能做到全程性,那么何以能称为有效的管理。

同理,内部监督需要动态性才能保证其监督的效能发挥到极致,否则就会打折扣。

案件集约化管理需要将全过程管理以及动态监督充分、合理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水平。这也预示着检查机关案件管理应该朝着全过程管理以及动态监督方向不断的拓展、延伸。

3、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处理好程序监督与实体监督之间的关系 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质量进行考察时,主要考察的是实体和程序这两个方面。目前,检察机关内部并没有对案件管理部门充分重视,甚至有的认为譬如控申的举报受理,随后的立案侦查、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外加申诉控告等之间早已有了相关的制约机制,并且办案人员也会有意识的进行自我监督和防范,根本不需要案件管理部门来进行实体监督。

课题组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同时注重实体监督和程序监督。首先,案件集约化管理要求案件管理部门对于整个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监督是全方位的而不仅仅是某一部分,也就是完整的而不是残缺的;其次,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过程中,实体和程序是相互交织与糅合的,好比一面镜子的两面。例如刑诉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适用时导致的无罪判决就涉及到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其中无罪判决对应实体,非法取证对应程序;其三,从浙江各检察机关的监管实践来看,某些案件实体质量问题则是通过案件管理部门发现的,虽然数目不多,但从侧面反应出案件管理部门能够查缺补漏,对原有的监督制约方式进行修正;其四,需要指出的是,案件管理部门对案件实体质量进行监督并不意味着替代办案部门在监督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对其进行的补充,当然案件管理部门重点针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实体监督,例如自侦案件、不批准逮捕、不提起公诉、无罪判决、典型案例、重大疑难复杂案例、上级交办案件等等。

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处理好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之间的关系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可分为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长期以来浙江检察机关在管理中横向管理处于弱势,纵向管理过于强势,经过很长时间的不断认识和发展,如今浙江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采用的是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纵向管理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纵向管理的格局在浙江检察机关管理中并没有完全改变,因此,横向管理是案件管理集约化的重中之重,只有打破横弱纵强的局面,重新建立横纵平衡的案件管理模式,才能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案件集约化管理。

4、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处理好个案监管与宏观研判之间的关系

案件集约化管理中个案监管是日常工作。个案监管主要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判断案件实体质量以及程序质量,同时要考虑案件办理完毕后的综合效果。

个案监管的过程中,会发现类案,那么对类案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对这些类案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整体工作质量,从而提高检察质量和效果。

个案监管和宏观研判结合起来,可以快速把握执法办案的发展方向,进而把握社会治安的发展趋势,对社会上的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和提出改进意见,从而进一步加强执法办案力度,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模式,为本单位以及相关机关服务。

5、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处理好案件管理与完善办案流程之间的关系

案件管理并不单单对案件进行管理,还包括对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包括对执法办案过程中所遵循的各类流程及制度存在漏洞的修补和完善。

案件集约化管理中,要求案件管理机构必须具备制定并不断完善执法办案这项工作的职能。课题组在查阅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中发现,其中一项就是“制定并修改执法办案工作基本规范”。

案件集约化管理的思想在于将管理案件和完善执法办案规程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样方能体现案件管理机构的价值和作用。

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处理好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之间的关系

6、现代管理学思想中,监督是对具体工作内容进行监视以及督促,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监督包括内部和外部,一个有效的监督,需要内外部结合,也就是内外兼修。内部监督是自身监督,或者是本系统进行监督;外部监督则是各级人大、政治协商会议、各类媒体、社会各界人士等的监督。

对于检察机关来说,做好内部监督才是关键,案件集约化管理中的案管机构,具备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督的功能,通过与本系统内部其他的监督机构相互协调、配合,不断优化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内部监督的价值。

7、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处理好案件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在案件集中管理阶段,浙江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已作出了成绩;在案件集约化管理阶段,信息化仍旧相当重要,将最新的信息技术糅合到案件管理过程中,通过信息挖掘、垂直搜索等新技术、新方法,转变传统的只是对电子案件进行简单保管的局面,整合内外部可用资源,对案件信息进行捕获、处理、专题挖掘、提供利用,为决策者以及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提高办案质量。

8、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处理好创新发展与统一规范之间的关系

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是对检察案件工作的重大创新。一直以来,浙江检察机关一直都致力于在案件管理上推陈出新,力求做到更好。但是,囿于管理理念以及检察机关层级、规模、所处地区的不同,浙江各地检察机关对案件管理的认识以及所起作用也不同,因此在设置案件管理机构时,其设立的机构职能也有所差异,并且案管机构的模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检察机关将案件管理机构单列出来;有的则是将检委办糅合在案管办里,不一而足。

课题组认为,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集约化要建立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相关规范,同时又适当留有空间,依据不同的规模和工作量、地方特色,积极开展业务工作。

9、案件集约化管理应处理好现代管理学理论与案件管理工作实际之间的关系

现代管理学思想是建立在社会各行各业宝贵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之上,体现了社会各类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则。现代管理学思想发展迅猛,甚至呈现爆炸式发展,但是,在检察案件管理这块,却显得有些无力。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需要将现代管理学思想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现代管理学思想为案件管理服务。

(五)案件集约化管理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案件集约化管理机制

当前,建立健全案件集约化管理机制是为了满足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保障执法办案公正廉明的迫切需求。浙江检察机关在案件管理方面,积极探索符合浙江省的案件管理模式,不断实践,从传统粗放的案件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集中管理模式,从手工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浙江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模式离案件集约化管理的要求还有些差距,那么如何联系实际工作,建立健全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机制,是浙江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案件集约化管理要求浙江检察机关变静态为动态,变事后为同步,变结果控制为全程控制,从而把集约化思想渗透到具体的案件甚至是环节中去,全局把握案件办理流程,规范执法,保障办案质量。

(1)建立健全案件集约化管理机制,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机构设置

检察机关自恢复以来,随着职能的扩大,其内部机构便不断的得到拓展,有些地方存在着机构冗余、监管混乱、职能交叉、效率低下、人员不多的局面。这些问题很快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捕捉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科学规划检察机关内部机构,对业务机构进一步加强,对非业务部门进行适当调整和精简,达到业务归口。这种调整业务部门职权范围,精简内设机构的做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冗余问题。

2009年,最高检再次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内部机构,强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有生力量,逐步形成相互合作、制约且权责分明、运行高效的人民检察机关。

但是,到目前为止,检察机关内部仍然存在着机构繁冗、职能混乱、部门相互掣肘、运行效率低下的状况。

案件集约化管理需要做的是通过整合内部机构设置,达到优化职能、监督制约的目的。目前,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仍处于摸索阶段,具有现实意义的有湖北省2009年11月所做的尝试,主要做法是将湖北省规模较小(编制在40人以下)的基层院进行试点改革,施行批捕公诉、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案件管理、综合管理等五部制;2012年6月,江苏省也做了相应的改革实践,主要做法同湖北省具有相似性,对于规模较小的基层检察院,同样采用五部制,创新点在于通过整合内部机构,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精简机构来强化工作效率,二是将综合线上的部分职能整合到案管部门来构建案件集约化管理基础。

(2)建立健全案件集约化管理机制,需要不断整合内部机构职能

检察机关设置案管部门的初衷是解决机构冗余、职能交叉以及部门掣肘现象,它的本质是对现有检察机关业务线、综合线的职能重组。案件管理集约化思想较早出现并付诸实践的是广东、江苏等地。

广东、江苏等地的主要做法是将检察机关业务部门、综合部门的一些跟案件管理有关的职能进行重组,形成案件管理部门的职能,并根据地方特色增加一些新的职能。最高检成立案件管理办公室后,其职能也随之增加,同样吸收了业务线、综合线的部分职能。

浙江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集约化过程中进行内部机构职能重组,既需要借鉴其他省市的优秀经验,也要推陈出新,结合浙江特色。

课题组经过调研、论证,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尝试。

第一,将检察机关办公室的案件统计职能以及法律文书用印管理职能、人民监督员等职能归入到案件管理机构。这样等同于剥夺了办公室的很大一部分职能,因此可能会存在人事上的变动和调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广东深圳、江苏的镇江、南通等地;甚至有些检察机关的案件管理部门掌管法律文书印章。

第二,将研究室的部分职能(如制定或修改办案流程、执法办案检查以及法律文书等)归入到案管。

第三,将检察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归入案管。这种做法在浙江检察机关也出现,比如永康市院、杭州桐庐县院将检察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案管。

第四,将监察部分中的执法监督职能归入案管。此种做法明确了案件管理部门有权对案件的程序质量以及涉案款物进行有效监管,满足了案件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课题组查阅最高检发布的《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规范》规定,基层检察院监察室的执法监督同样是案管部门的职能。

第五,将基层检察院的行政装备部门的部分职能归入案管部门。这部分职能主要是保管涉案物品。课题组查阅最高检有关规定,找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扣押、冻结涉案款物工作规定》(2010.5.9),其第2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内部专责财务、行动装置的机构是扣押款物的管理部门,该机构负责对扣押的款物进行统一管理”;第50条规定“设立案件管理部门的,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案件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财务装备部门在扣押、冻结款物的保管、处理、监督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

由案管部门保管涉案物品始于江苏、广东。广东、江苏检察机关特地拨款,对涉案物品采用条形码技术进行专门管理。如果由行政装备部门保管涉案物品,那么成立案管部门后,就形成了比较尴尬的局面,案管部门在案件受理时接收的涉案物品,需要移送行政装备部门,这样直接增加了流转环节,因此课题组认为由案管部门负责管理涉案物品较为合适。

第六,将政治部(处)的考勤考核考评、检察人员执法档案、执法规范等功能归入案管。课题组访问最高检网站发现,2010年,《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由政治部牵头编写,2012年后,随着刑诉法修改,该规范的修改由高检案管部门组织牵头进行修改。第七,将刑检线、自侦线上案件受理以及裁判文书送达、涉及人身及财产方面的法律文件的开具,归入案管。这些职能以前由刑检线、自侦线的内勤负责,现在统一由案管部门负责。

(3)建立健全案件集约化管理机制,需要不断完善案件管理工作机制

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需要完备的案管工作机制相配合,那么各种制度建设必不可少。其中包括,案件管理集约化管理机制、案件管理集约化运行机制、案件管理集约化服务机制、案件管理集约化监督机制等等。

(4)建立健全案件集约化管理机制,需要不断调整案件管理方法

2013年末,浙江省院全面推广运用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要求对案件管理从事后转变成为全程跟踪、从静态转变成为动态管理,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后,检察机关受理和办理的各类案件,包括控申部门、自侦部门受理的案件线索,除绝密级的以外,从起始阶段就要进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案件的受理、办理、流转、审批、监督、用印等各个环节都要在网上操作,所有的文书都必须在系统内产生,所有的审批都必须在系统内实现,不得以任何借口增减范围、放宽标准。从2014年开始,浙江全省检察业务考核,都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审核认定的数据为依据,凡是没有从初始阶段纳入系统运行的案件,一律不列入考核。

诚然,这些想法符合案件管理集约化思想,但是是否真正付出实践有待考察。检察机关在建立健全案件集约化管理机制时,需要根据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不断调整案件管理方法和思路。

2、建立案件集约化管理监督机制

浙江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主要实施的是集中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者环节;而集约化管理模式则强调全程控制和动态管理,在事前、事中、事后均有应对措施,强化了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过程中的管理、控制、监督。

(1)建立案件集约化管理监督机制,需要配套的全程跟踪监督机制

全程跟踪监督机制是一个动态监督的过程,也是案件集约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课题组在调研现有案件管理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上海、深圳、江苏等地的做法,认为浙江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全程跟踪监督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首先,从案件管理机构来着手。案件管理机构成立后,会相应配备工作人员,指定专人对案件进行全程跟踪。例如,刑检线上的案件一般走批捕到公诉环节,那么各个环节均需填写《xx检察院案件质量监督表》,由专人进行初步审查并得出结论,实时查看案件具体进展情况;若最终审结时的处理结果与初步审查结果有出入,那么通过分析缘由,意见不一致时还可以向承办人发出问询表;案件整个诉讼程序终结后,送达档案室归档前,案件管理机构需要对案卷的装订情况、文书是否齐全完整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无差错后,将《xx检察院案件质量监督表》附在整个案卷后面,然后移交档案室。

其次,从案件评查方面来着手。在案件集约化管理之前,惯常的案件评查分为上级评查和自身评查。案件承办人员将案件办理完毕后,一般由本单位分管领导进行评查,对有问题的方面予以纠正;还有一种是上级对下级,上级检察机关每年都会对下级检察机关的案件予以抽查。案件管理机构成立后,增加了对案件进行管理和评查职能。这种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诉讼环节的滞后以及案件经过侦查监督科作出批准逮捕后公安机关不及时移送公诉科审查起诉等问题。

(2)建立案件集约化管理监督机制,需要配套的预警和纠错机制

预警方式有多种划分方式,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笔者将其划分为时限、流程以及违规三种预警方式。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看出,时限预警针对的是办案期限到期前,系统发出的时限警报,例如侦查监督科以及公诉科有办案时限的限制,发现超期及时通知相关承办人;流程预警针对的是整个办案流程中,系统会将不符合程序的事件发出流程警报;违规预警针对的是案件办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案件管理机构在其中起了监督的作用,发现有超期、违规、流程错误等行为,及时向有关业务部门发出催办通知或警报,如有必要,通过质量问询、纠错建议书等书面方式向相关业务科室及承办人预警,并向检委会定期报告。当然,案件承办人员具有独立审查权,可以参考案件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3)建立案件集约化管理监督机制,需要配套的案件督查机制

案件管理机构成立后,有必要对拟不(予)批准逮捕等八大类案件以及其他被列为大案、要案进行系统的审查以及追踪,案件管理机构有义务督促业务部门将上述案件移交案管备案。

案件管理机构根据刑诉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进行审查,重点对业务部门容易出错或者模棱两可的问题进行审查,审查完毕后,案件管理机构提出意见并独立提交督查报告,与业务部门有不同意见的,需要与业务部门的意见一并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后作出最终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案件管理机构有义务对发现的问题或者瑕疵及时作出纠正并在本单位通报,必要的时候追究办案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3、建立案件集约化管理服务机制

设立案件管理机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检察机关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建立案件集约化管理服务机制,需要整合对外窗口

集约化管理思想的理念主要在“集约”二字。检察机关自恢复重建后,由于各时期的需要,先后设立了检务公开宣传栏(或称“阳光检务”)、申诉控告接待大厅(室)、案件管理中心、行贿档案查询中心等等。集约化管理就是要将这些窗口整合起来,成立检察机关对外服务总窗口,既要展现检察机关文化氛围,又要突出重点,注重功能和实效。

课题组讨论认为,检察机关在整合对外窗口,构建多功能型窗口需要努力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理念、统一名称、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文化。统一建设案件集约化管理窗口的理念;统一名称,名称要涵盖窗口所具有的功能和内涵,例如“阳光检务中心”;统一窗口布局,做到事前规划;统一管理,将之前的多头管理化整为一,统一设置一名主任管理;统一文化,设置对外总窗口是展示检察机关文化的一个新型平台,那么这个平台所展现的文化需要符合检察机关的性质、功能,又要与时俱进,利用LED显示屏或者滚动字幕屏,彰显检察文化。

(2)建立案件集约化管理服务机制,需要创新交流方式

整合对外窗口后,总窗口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媒体方式,积极与律师、案件当事人、相关人等沟通交流,也可以根据自身特色,研制适合本单位的交流平台。例如浙江临海市院开通律师接待QQ号,律师阅卷会见预约专线,并在检察门户网站设立了律师预约通道。律师只要通过简单的两步就可以实现快速案件咨询、预约服务,方便了律师与检察机关交流及双方工作的开展。

再比如,富阳市院针对案管中心成立后每年要接待1200余人次的突出问题,自行研制开发网上案件查询系统。犯罪嫌疑人家属、被害人及其家属、律师等相关人员可通过搜索www.xiexiebang.com,进入富阳市人民检察院页面,找到右下角“案件查询”栏,输入要查找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身份证号码,点击“确定查询”,即可查阅到案件在检察机关办理的各个诉讼阶段,极大地提升了查询的速度和效率。

(3)建立案件集约化管理服务机制,需要整合信息管理

整合信息管理源于目前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信息散落在各办案部门以及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

课题组调研检察机关办公室信息、宣传、统计工作人员时发现,信息不共享问题相当严重,特别是业务部门有新亮点案子,但是承办人觉得没必要或者没有敏锐的捕捉到,而办公室做宣传、信息的人员不知情,很容易就错过了;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对于信息的利用程度较低,统计人员接触到大量的数据,但是并没有及时得到利用,或者敏感性不够,都影响了检察工作的开展。

[12]数据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

第四篇:检察机关刑事监督工作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根据政协市委员会第六届主席会议,关于《2010年政协市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调研计划》的安排,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组成调研组,在邓刚副主席带领下,以“人民检察院刑事法律监督”为主题,先后听取市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检察院、特区人民检察院、盘县人民检察院的情况通报,并邀请公安机关执法警官参加座谈会,达到了调研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两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授权,独立行使检察权,认真履行刑事法律监督职能,切实开展对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立案、刑事侦查、检察机关本级自侦部门的立案和侦查活动,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公安机关看守所刑罚执行的监督。在刑事法律监督活动中,立足于监督职能,发挥刑事法律监督的指令性作用,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护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规定,全市检察机关,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共受理提请批准和决定逮捕的案件4993件8633人,批准和决定逮捕4269件8222人,不批准逮捕477件1068人;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7587件13503人,不起诉23件34人;对监管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口头纠正意见78次,书面检察建议30次;对界临羁押期限的739件1409人案件进行催办,防止超期羁押,保障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

(一)在刑事立案监督活动方面。坚持刑事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独立行使刑事立案法律监督权,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对于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对于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案件进行刑事立案监督。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立案监督线索72件,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72件;公安机关立案28件32人;通知公安机关立案6件7人,对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提出纠正66件79人,已纠正52件58人;按照案件管辖范围,移交职务犯罪线索39件50人;立案33件60人。

(二)在刑事侦查监督活动方面。全市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通过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及时准确惩罚犯罪,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严格执法。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提前介入侦查435件1177人,其中参与重大案件讨论244件659人,参加现场勘察191件518人,发出检察建议115份,书面提出纠正违法侦查活动345件,已纠正322件(其中,侦查取证违法58件,办案程序违法262件,执行违法2件),纠正漏捕8件45人。全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起诉环节引导公安机关补充、固定证据1572件3362人。全市检察机关共发出127条检察建议和2条纠正违法通知书,均被相关单位采纳。向侦查部门移送线索2条,并已立案侦查。共追诉漏犯26人,追诉漏罪和遗漏犯罪事实133桩。

(三)在刑事审判监督方面。全市两级人民检察院对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保障及时准确地惩罚犯罪分子,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维护国家刑事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促进法院法官执法公正,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依法提出抗诉26件,目前已改判9件。

(四)在刑罚执行监督方面。全市两级人民检察院监所部门,对公安机关看守所在押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作出判决的罪犯的刑罚执行进行监督,同时对在押人员的羁押活动进行监督,确保监管场所安全。注重监外执行罪犯的回访考察,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监管措施。今年上半年对辖区内的监外执行罪犯436人进行跟踪,发现漏管32人,脱管17人,重新犯罪2人(已收监),并对有关单位提出口头检察建议。

二、主要做法

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法律监督部门在刑事司法程序中,一直肩负着对侦查立案、国家追诉与刑罚执行监督的任务,担负着制衡刑事审判及监督刑事侦查的双重功能,在追究犯罪过程中,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这一核心标志性职能,主动参加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实践活动,从稳定社会大局出发,强化法律监督意识,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构建社会公平规则,把执法监督落到实处,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强化法律监督意识,客观公正履行刑事立案监督职责。全市两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在刑事诉讼中,强化法律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刑事立案作为法律监督的主要环节,客观公正履行职责,主动协调公安机关、本院自侦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畅通刑事立案监督渠道,切实贯彻执行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方面的相关规定,依法开展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一是审查受理被告人、控告人、举报人以及其他报案人的情况反映和举报,扩大刑事立案线索来源,提高被告人的诉讼地位,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在审查批捕案件工作中,发现公安机关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案件以及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案件,扩大案件线索来源跟踪督办。三是审查备案材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汇总分析社会发案情况,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对不应当立案和应当立案的案件全程跟踪督办。通过以上监督方式,让有罪的人入罪,让无罪的人出罪,实现刑事立案法律监督客观公正的终极目标。

第二,树立公平正义理念,提高刑事侦查监督能力。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把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着力提高对公安机关刑事侦查监督的能力,推动社会长治久安。一是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进行监督。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工作中,通过审查案件材料,提审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等方式,对公安机关实体法的运用是否恰当,以及刑事侦查活动程序的合法性及时研判,保障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严格贯彻执行,维护犯罪嫌疑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二是通过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适时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参与询问犯罪嫌疑人和证人,参加现场勘察和检查,提前审阅有关案件材料,既能及时了解案情,掌握证据,保证案件质量,又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三是对刑事侦查进行强制性监督,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以国家法律作后盾,对公安机关刑事侦查活动进行强制监督,全方位监督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执法不公、不文明、不廉洁的执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树立国家法治权威。

第三,建立执法办案责任制,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全市两级检察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对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人民检察院既要代表国家对公民犯罪进行法律监督,行使公诉权,又要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行使刑事审判监督权。面对特殊的责任:一是建立执法办案责任制,在检察长领导下,经检察长受权公诉部门实行以主诉检察官为主要责任人的执法办案责任制,确立法律监督的核心地位和刑事诉讼的专业化,突出检察官的主体责任能力,从组织上保障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法律监督取得实效。二是坚持执法公示制。公平、公正、公开支持公诉,对人民法院受理的公诉案件,加强审判程序监督和庭审监督,严格执行两审终审制,规范审级独立职权,查清犯罪事实,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保障未犯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三是坚持职权法定履行监督职责,注重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疑难案件,对特别重大案件跟庭监督,着力打造公诉部门检察官队伍,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刑事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公诉质量,成立“刑事判决、裁定审查组”,对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依法抗诉,推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情况,对人民法院实行有效监督。

第四,依法履行刑罚监督职责,确保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实行监督。一是坚持纠防超期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保障公安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杜绝超期羁押。二是加强对刑罚交付执行的监督。把公安机关看守所代为执行一年以下或余刑一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服刑罪犯作为重点监督。在监督活动中对刑罚变更执行完善监督机制,注重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办理程序,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监管措施。三是强化安全监管制度落实,对罪犯和在押人员实行有效监管。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保障监管场所安全稳定,及时处理服刑罪犯和在押人员的申请,控告和检举,保障刑罚执行机关依法维护服刑罪犯和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全市两级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法律监督活动中,为维护法律尊严,紧紧围绕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提高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监督不规范,公安机关通报刑事发案、报案、立案、破案处于被动地位,该立不立,立而不侦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刑事侦查监督信息不畅,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有些执法违法行为不能及时纠正,有的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三是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判监督工作中,对人民法院偏轻偏重,量刑不公的判决、裁定难予实现有效监督,导致同案不同判、同罪不同刑,给“暗箱操作”人为办理“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以可乘之机,影响司法公正;四是检察机关在刑罚执行监督活动中,对依法交付所外执行的犯罪分子,由于社区矫治制度和机制不健全,有些犯罪分子脱离监管而逍遥法外;五是检察机关在刑事法律监督活动中,监督工作机制不适应社会管理的要求,其编制结构对所承担的刑事法律监督任务不相适应,还不能满足诉讼参与人的诉求。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行使“违法立案”监督权,保障公民在刑事立案活动中的合法权利。规范执行刑诉法关于检察机关行使刑事“立案监督”权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刑事立案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明确的“违法立案”监督权。重点监督公安机关违法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借助公权力采取刑事拘留、搜查、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情形,着力监督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利用立案手段实施报复陷害、敲诈勒索以及牟取其他非法利益等违法立案的情形。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更加注重程序和方法,切实保障公民在刑事立案中的合法权益。

2、构建信息平台,增强刑事侦查监督合力。刑事侦查旨在依法惩治犯罪,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被毁损后尽可能重建主体间的自由关系与和平关系,侦查权的滥用会使主体间的矛盾更加激化。检察机关在刑事侦查监督活动中,要在政府投入下构建硬件设施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建立健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刑事侦查信息交流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共享侦查信息资源,共同查明案件的犯罪事实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共同对案件进行法律评价,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及时准确纠正违法办案行为,防止侦查权“失控”伤及无辜公民。

3、构建社会公平规则,提升司法公信力。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自由裁量权备受人民群众关注。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审判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公开、透明,主动适应人民法院量刑规范改革要求,监督刑事审判工作执法量刑程序,对所有开庭审理的刑事案件,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正确行使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维护被告人、被害人的量刑参与权,注重吸纳律师辩护意见,实现均衡量刑,依法治理滥用自由裁量权。杜绝“暗箱操作”和“三案”的发生,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4、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区矫治工作开展。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监督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治制度,重点监督经刑事审判交付所外执行刑罚的犯罪分子。落实帮教措施,预防重新违法犯罪危害社会。

5、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刑事法律监督机制。开展刑事法律监督,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刑事法律监督的执行力,必须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树立监督执法新思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克服“特权”和“霸权”思想,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永葆检察机关的政治本色;二是建立健全刑事法律监督体制。依靠地方党委领导和政府的支持,建设一支编制结构合理,纪律严明的专业化队伍,解决案多人少、有人干事的问题,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坚持用好的制度管好权、管好事和管好人。三是建立错案追究制,加大对错案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同时也要保护检察干警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执法监督能力培训,选择国家最新法律、法规、政策作教材,正确解决经济和社会变革中立法不周延,司法解释注解不周详带来的认识不一致、不统一的问题,处理好理论和实战的关系,提高正确把握法律和政策的素质能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

第五篇:检察机关刑事监督工作报告

根据政协市委员会第六届主席会议,关于《2012年政协市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调研计划》的安排,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组成调研组,在邓刚副主席带领下,以“人民检察院刑事法律监督”为主题,先后听取市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检察院、特区人民检察院、盘县人民检察院的情况通报,并邀请公安机关执法警官参加座谈会,达到了调研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法律监督部门在刑事司法程序中,一直肩负着对侦查立案、国家追诉与刑罚执行监督的任务,担负着制衡刑事审判及监督刑事侦查的双重功能,在追究犯罪过程中,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这一核心标志性职能,主动参加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实践活动,从稳定社会大局出发,强化法律监督意识,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构建社会公平规则,把执法监督落到实处,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强化法律监督意识,客观公正履行刑事立案监督职责。全市两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在刑事诉讼中,强化法律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刑事立案作为法律监督的主要环节,客观公正履行职责,主动协调公安机关、本院自侦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畅通刑事立案监督渠道,切实贯彻执行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方面的相关规定,依法开展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一是审查受理被告人、控告人、举报人以及其他报案人的情况反映和举报,扩大刑事立案线索来源,提高被告人的诉讼地位,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在审查批捕案件工作中,发现公安机关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案件以及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案件,扩大案件线索来源跟踪督办。三是审查备案材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汇总分析社会发案情况,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对不应当立案和应当立案的案件全程跟踪督办。通过以上监督方式,让有罪的人入罪,让无罪的人出罪,实现刑事立案法律监督客观公正的终极目标。

第二,树立公平正义理念,提高刑事侦查监督能力。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把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着力提高对公安机关刑事侦查监督的能力,推动社会长治久安。一是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进行监督。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工作中,通过审查案件材料,提审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等方式,对公安机关实体法的运用是否恰当,以及刑事侦查活动程序的合法性及时研判,保障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严格贯彻执行,维护犯罪嫌疑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二是通过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适时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参与询问犯罪嫌疑人和证人,参加现场勘察和检查,提前审阅有关案件材料,既能及时了解案情,掌握证据,保证案件质量,又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三是对刑事侦查进行强制性监督,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以国家法律作后盾,对公安机关刑事侦查活动进行强制监督,全方位监督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执法不公、不文明、不廉洁的执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树立国家法治权威。

第三,建立执法办案责任制,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全市两级检察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对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人民检察院既要代表国家对公民犯罪进行法律监督,行使公诉权,又要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行使刑事审判监督权。面对特殊的责任:一是建立执法办案责任制,在检察长领导下,经检察长受权公诉部门实行以主诉检察官为主要责任人的执法办案责任制,确立法律监督的核心地位和刑事诉讼的专业化,突出检察官的主体责任能力,从组织上保障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法律监督取得实效。二是坚持执法公示制。公平、公正、公开支持公诉,对人民法院受理的公诉案件,加强审判程序监督和庭审监督,严格执行两审终审制,规范审级独立职权,查清犯罪事实,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保障未犯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三是坚持职权法定履行监督职责,注重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疑难案件,对特别重大案件跟庭监督,着力打造公诉部门检察官队伍,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刑事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公诉质量,成立“刑事判决、裁定审查组”,对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依法抗诉,推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情况,对人民法院实行有效监督。

第四,依法履行刑罚监督职责,确保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实行监督。一是坚持纠防超期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保障公安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杜绝超期羁押。二是加强对刑罚交付执行的监督。把公安机关看守所代为执行一年以下或余刑一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服刑罪犯作为重点监督。在监督活动中对刑罚变更执行完善监督机制,注重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办理程序,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监管措施。三是强化安全监管制度落实,对罪犯和在押人员实行有效监管。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保障监管场所安全稳定,及时处理服刑罪犯和在押人员的申请,控告和检举,保障刑罚执行机关依法维护服刑罪犯和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全市两级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法律监督活动中,为维护法律尊严,紧紧围绕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提高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监督不规范,公安机关通报刑事发案、报案、立案、破案处于被动地位,该立不立,立而不侦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刑事侦查监督信息不畅,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有些执法违法行为不能及时纠正,有的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三是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判监督工作中,对人民法院偏轻偏重,量刑不公的判决、裁定难予实现有效监督,导致同案不同判、同罪不同刑,给“暗箱操作”人为办理“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以可乘之机,影响司法公正;四是检察机关在刑罚执行监督活动中,对依法交付所外执行的犯罪分子,由于社区矫治制度和机制不健全,有些犯罪分子脱离监管而逍遥法外;五是检察机关在刑事法律监督活动中,监督工作机制不适应社会管理的要求,其编制结构对所承担的刑事法律监督任务不相适应,还不能满足诉讼参与人的诉求。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行使“违法立案”监督权,保障公民在刑事立案活动中的合法权利。规范执行刑诉法关于检察机关行使刑事“立案监督”权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刑事立案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明确的“违法立案”监督权。重点监督公安机关违法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借助公权力采取刑事拘留、搜查、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情形,着力监督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利用立案手段实施报复陷害、敲诈勒索以及牟取其他非法利益等违法立案的情形。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更加注重程序和方法,切实保障公民在刑事立案中的合法权益。

2、构建信息平台,增强刑事侦查监督合力。刑事侦查旨在依法惩治犯罪,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被毁损后尽可能重建主体间的自由关系与和平关系,侦查权的滥用会使主体间的矛盾更加激化。检察机关在刑事侦查监督活动中,要在政府投入下构建硬件设施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建立健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刑事侦查信息交流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共享侦查信息资源,共同查明案件的犯罪事实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共同对案件进行法律评价,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及时准确纠正违法办案行为,防止侦查权“失控”伤及无辜公民。

3、构建社会公平规则,提升司法公信力。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自由裁量权备受人民群众关注。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审判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公开、透明,主动适应人民法院量刑规范改革要求,监督刑事审判工作执法量刑程序,对所有开庭审理的刑事案件,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正确行使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维护被告人、被害人的量刑参与权,注重吸纳律师辩护意见,实现均衡量刑,依法治理滥用自由裁量权。杜绝“暗箱操作”和“三案”的发生,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4、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区矫治工作开展。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监督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治制度,重点监督经刑事审判交付所外执行刑罚的犯罪分子。落实帮教措施,预防重新违法犯罪危害社会。

5、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刑事法律监督机制。开展刑事法律监督,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刑事法律监督的执行力,必须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树立监督执法新思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克服“特权”和“霸权”思想,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永葆检察机关的政治本色;二是建立健全刑事法律监督体制。依靠地方党委领导和政府的支持,建设一支编制结构合理,纪律严明的专业化队伍,解决案多人少、有人干事的问题,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坚持用好的制度管好权、管好事和管好人。三是建立错案追究制,加大对错案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同时也要保护检察干警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执法监督能力培训,选择国家最新法律、法规、政策作教材,正确解决经济和社会变革中立法不周延,司法解释注解不周详带来的认识不一致、不统一的问题,处理好理论和实战的关系,提高正确把握法律和政策的素质能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下载检察机关预防刑事错案的基本路径选择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检察机关预防刑事错案的基本路径选择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检察机关加强刑事审判监督思考

    检察机关加强刑事审判监督的思考张掖市人民检察院杜 刚刑事审判监督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完善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

    对于刑事错案的纠正之谈

    文章标题:对于刑事错案的纠正之谈一、刑事错案的界定对于错案存在着多种界定。根据判断错案的标准,对错案的界定主要有三种学说:第一种是客观错案说。这是一种根据案件最终处理......

    简论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

    简论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云南杜培武、湖北佘祥林、河南赵作海、浙江张氏叔侄等刑事错案频频爆出,不断吸引公众眼球,刑事司法体制和制度不断遭受质疑。刑......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预防职务犯罪是党中央关于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的一项新的工作举措。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部门,预防职务犯罪是我......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及其路径选择(5篇范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及其路径选择 作者:周定财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阐述了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政府转变执政理念、改进服......

    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

    《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测试题 一:单选题(20×2=40) 1、检察委员会会议一般( )举行一次,必要时可以临时召开会议。 A.每十天 B.每半个月C.每个月D.每一周 2、关于审查起诉未......

    刑事错案论文:论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适用

    刑事错案论文:论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适用【中文摘要】刑事案件证明标准是刑事诉讼中定罪量刑活动的核心,其能否正确得到适用攸关刑事案件审判的质量。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冤假......

    检察机关介入公安刑事预审必要性的探讨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指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七十六条: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发现公安机关的侦察活动有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