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论文: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和建设思路的探讨

时间:2019-05-12 03:3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论文: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和建设思路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论文: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和建设思路的探讨》。

第一篇:2011论文: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和建设思路的探讨

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和建设思路的探讨

张华

(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南232007)

摘要:分析总结了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包括检验检测机构不健全、检测力量薄弱、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没有优化到位,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等。并提出建设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地方人大通过立法完善市县乡三级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财政预算直拨资金,实行条条管理的机制,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和技术推广、宣传等。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探讨;淮南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非法使用添加剂等,已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生产和消费安全,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治本之策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淮南市是安徽省较大城市之一,拥有人口240万,城市人口113万,农业人口127万,2010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6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18万亩,总产139.1万吨,蔬菜播种面积37万亩,产量69.4万吨。包括蔬菜在内的其他农产品(肉、蛋、奶)自产不足、自给率不够,20%以上要从外地调入。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于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本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调节农产品贸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目前淮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立,依靠项目带动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2004年,淮南市农委贯彻市政府淮府[2003]16号《转发市农业委员会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启动农

仅2010年,累计出动各级执法人员500多人次,检查各类农资市场100个次,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80多家次,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确保了农业投入品的安全。

5、营造出良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社会氛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执法年和种子执法年活动,开展农药市场“四化”管理试点工作,常年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活动,和利用培训、报纸、电台电视等方式,多方宣传和建设,使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都明显增强。加快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良好社会氛围。

二、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缺乏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机构不全。市农委目前仅于2010年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但尚无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县区也无相应的对口机构,全市大型批发市场中仅有3家成立了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室并开展工作。市县区无一家正式挂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先期开展工作主要是依靠市农委的副食品办公室和市管科(监管科前身)牵头,具体由没有挂牌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县区农业部门分管相应业务的人员,以及部分批发市场、生产基地管理人员兼职承担。从开展的工作来看,缺乏整体联动和长效运作的机制。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力量薄弱

目前全市从市县到基层现有的检测设备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不能定量。检测设施不完备,有的区还是在办公室挤出一角进行检测,干扰因素较多,检测结果误差较大。人员编制不足,部分检测工作是由行政人员或其他非技术人员兼职,技术力量薄弱。受其他工作的影响,有时检测人员不能专职开展工作。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足

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50至60万元用于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仅相当我省怀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一年工作经费的一到两倍强(其编制9人,年财政预算直拨工作经费22万,还不包括其它项目费用),这对于拥有六区一县240万人口的较大城市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经费不足,使

(一)完善机构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加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形成以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乡镇快速检测室为前沿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主检测网络‘上下贯通、运行高效、参数齐全、支撑有力’,乡镇速测网络快速高效的检测体系。”

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首先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主要技术支撑,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有力保障,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标准化生产到市场准入管理的重要技术监督手段,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预警机制的实体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整合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添置先进仪器设备,引进高技术人才,建立符合检测机构标准的市级实验室,检测功能要力争达到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产品和产地环境检测多元化,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建成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体、区县为补充,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及主要农产品市场为网点的淮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虽然起步较早,2004年市农委就实施了整合部分资源,成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举措,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但由于没有争取到编制,至今仍然没有挂牌,也没有固定人员,更没有正常运作资金、和开展工作的长效机制。而目观全省所辖16个地级市,截止2011年6月,已建成挂牌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13个,其中通过省级计量认证正式运作的有8个,对外承接检测业务、承担省农委蔬菜例行监测任务的有4家。时值如今,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在全省的排行已很不乐观。因此,我市更应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步伐,尽快构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监管机构的设立和人员编制配置

①市农委已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同时成立淮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农委领导,核定人员编制15至20名,经费实行财政全额拨款。

量安全监管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多部门全方位协调合作,齐抓共管

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从上到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组织职能部门依照其职能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标准化生产到市场准入管理进行监管,大力推行实施“三品一证”认定,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四)突出技术物化,加强宣传,推行标准化生产

安全的农产品是由种植农户生产出来的,种植农户是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基础,离开种植农户和生产技术,则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一句空话。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必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通过搞好试验示范,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全过程全方位地搞好服务,使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科技成果真正得到物化,并体现出效益。二是要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及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广泛深入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安全技术水平,使农民自觉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三是加强集约化生产建设,推行成立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特色生产基地,倡导“市场+公司+基地”的一条龙经营模式,走标准化生产的途径。

四、建立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的保障体系(解决问题的办法)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法规的出台,从上层(政治)方面给足了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心所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和管理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还得立足于淮南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解决实际问题。

淮南市是我省为数不多的较大城市之一,享有地方人大立法的权利,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事业上敢于创新,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实行“地方粮票”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可以通过人大立法,在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编制上尝试由政府聘请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派驻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从事相关工作,待遇享受和全额拨款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论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 你我他共同责任 ——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杨兴虎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法可依的状况,标志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入法制化的轨道。本文阐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 监管 问题 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里程碑,明确了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监管职责,从法律上确立了农业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已经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现出来,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1 坚持以人为本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农产品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1.1在生产环节,生产者重产量,轻质量。

1.1.1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长期受传统生产观念影响,缺少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特别在当前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安全农资价格过高、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的情况下,生产者为追求防治效果,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盲目用药。在用药时,大剂量、高浓度、多种农药混用,不仅造成浪费,也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甚至有部分种植户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安全生产间隔期内采收农产品上市,这也是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节监管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1.1.2标准化生产要求生产的各个环节均采用统一的标准来组织实施,而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生产是以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为主,由于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以及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所以农产品生产难以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和统一管理,科学施肥、用药及标准化生产规程很难在生产上完全实施。

1.2在流通环节,经营者重利益,轻责任。

一些企业和经营者唯利是图,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置消费者的人身安危于不顾,不但销售国家明令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还使用大量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等药物,加剧了农产品的有毒有害性。特别是在流通销售环节中,不法企业和商贩在产品上再做手脚,肆无忌惮地推销有毒有害及过期变质产品。经营者由于缺少社会组织机构或政府机构监督,一些不法商贩违规使用和销售禁药,造成农产品再次污染。

1.3在消费环节,消费者重健康,轻意识。

部分消费者缺少食品安全意识,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名优产品等认知度还不高而且价格相对较高有难以接受,“放心菜”优质不优价,消费者和媒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有效监督力度不大等种种因素。盲目消费、优价不优质消费、处理降价消费甚多,势必影响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推广。1.4在管理环节,管理者重职能,轻配合。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需要农业、工商、公安、卫生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监督。但实际上,进行多部门联合管理,繁多无序低效的交叉管理现象,并未能体现“1+1>2”的成效。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 3 负担,还培养了政府部门相互推诿且无作为的惰性,降低效率,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威信。1.5在检测环节,检测者重建设,轻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各省、市都建立了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但由于省、市级检测机构对农产品生产源头及消费终端没有直接作用,当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多的是依靠县(区)级或以下的检测机构进行保障。而我国目前的县(区)级或以下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建设普遍滞后,仅少数较发达县、区的检测机构具备定量检测水平,其他地区的县(区)级检测机构要么缺失,要么就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检测设备不配套、检测队伍不健全、检测水平较低、建设经费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

2、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一点建议

1.1在生产环节,建立长效的绿色农业投入品供给、指导、使用体制。

加强对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组织、指导,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生产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实力雄厚,生产经营网络健全和规范化、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利用它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在生产资料上包供、生产技术 4 上包教、生产产品上包销的紧密型经济联合体,最终以优质农资换得优质农产品。

1.2在流通环节,严格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采取对加工类农产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对初级农产品加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等措施。从重堵轻疏中摆脱出来,在禁用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时,也要相应地开发一些实用的绿色、无害农业投入品,群众认可后,就不会去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了。要增加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份额,就要在“疏”字上多下功夫。可以考虑把几十万亩的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起来,改良土壤或生产饲料;扩大有机肥料的施用量,最终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

1.3在消费环节,消费者多渠道自主掌握农产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消费者要经常通过市场、网络、新闻媒体、监测机构等途径,自主了解和掌握近期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环节安全生产和上市农产品检测结果方面的信息,明白哪些是违法行为,会产生什么样后果,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这样不但可以震慑不法经营者,也能使消费者知晓哪些东西可放心购买,哪些东西要谨慎购买。

1.4在管理环节,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

可从立法上明确各职能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责,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如对农产品的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初级产品生产监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商部门负责农产品市场环节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等,按一个部门 监管一个环节的方式进行理顺,彻底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不利局面,营造规范、有序、安全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境,建立完善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的体系,形成政府主抓、部门共管、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1.5在检测环节,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建立了部、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同时开展了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各地区也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无公害生产基地。即使如此农药残留现象还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础薄弱,且数量少,检测技术落后,监督约束机制不全。使许多认证后的品牌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引发公共健康危机和突发性中毒事件,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做到从源头抓起,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管,就必须从设备、制度等方面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和全民性问题,凭企业或个人的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提高民众认识,整合全社会的可用力量,共同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 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3、雷百战 郑玉燕 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08(12)期

第三篇: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自2006年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以来,湖北省相继有70个县级和7个市级农产品质检站(中心)获批建设,建设总投资3亿元。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启动的全国首批56个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名单中,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名列其中,国家要求对我市项目建设投资共计1000万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将我市列为首批,进行项目建设投资,说明国家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重视。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下称我中心)做为国家项目的主体承建单位,更是有责任将项目建设好、把资金利用好,决不能辜负党和国家以及我市七百多万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和信任。

自项目批复至今已半年有余,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工作正扎实推进,为了明确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湖北省整个地市州中所处的位置,我中心对湖北省其他12个省直管地市级城市和县市级城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做了问卷调查,现将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做以下分析,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区域范围内,有84.6%的地市州正在建设或是已经建成,其中包含我市的建设情况。除了获得批准建设的以外,一部分尚未获得国家项目批准的地方,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也争取到当地政府财政投入,先试行建立起检测机构并开展了基本的检测监管工作。

二、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此次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日常工作当中在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尚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问题。

一是监管队伍综合实力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大。通过调查发现,有53.8%的地市州农产品检测中心取得了资质计量双认证;有53.8%的地市州农产品检测机构能够对农产品实施定量检测;有69.2%的地市州建立了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大队,而我市的检测队伍都不具备这些必备的条件,这给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造成我市“只检不管”的工作局面。

二是监管运行经费欠缺,日常监管工作难以持续开展。通过调查发现,在地市级的检测单位中,除了此次国家项目支撑外,年检测经费超过30万的占76.9%。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自2006年10月成立以来,市政府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投入的专项监管经费总计不超过5万元,况且国家项目资金至今并未到账,这些可能是造成我市农产品监管工作不能正常持续开展的根本原因。

三是监管能力不足,执法监管活动不能及时有效开展。在农产品综合类、食品类、种植类、畜牧兽医类、水产类、农业投入品类、农业环境类、农业转基因类、农业机械及设备类等九大检测范围类,我中心检测能力仅种植类1项,并且没有配合其他执法部门开展过正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活动。由于这些软件、硬件配置不足,致使我市农监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对流通领域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给予监管惩处。

四是多部门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较低,监管信息不共享,监管成本较高。国家项目建设要求将水产、畜牧、植保、环境等检测部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部门合署办公,而我市目前现状是分署办公、独立核算、各行其是。这造成类似项目在不同的部门均有建设,使有限资金分散使用,发挥不出应有效益,造成有些部门经费和不检测设备不够用,有些部门检测设备长期闲置,进而造成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同时,不同检测部门相互独立行使监管责任,使农产品大类被人为分开,出现不同检测机构同时对农产品大类不同品种进行监管,加上检测手段和标准不统一,监管机制不通畅,监管信息不共享,会出现监管体系混乱的状态,容易出现农产品市场监管的“真空”,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本大大提高。

三、建议及对策

针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际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他地市州反馈的建议,我们提出以下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建议及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聘用机制,扩大监管队伍,增强监管力度。建议黄冈市政府放活我市检测机构对大学毕业生或是专业人才的引进机制,增强其选聘所需人才的自主性,满足其岗位需求的特殊性。同时,建议市政府要加大对引进人才的补偿力度,实行更优惠的“招贤纳士”政策,使人才来的了、留得住。并且建议政府部门或是检测机构的上级主管机构要成立统一高效的农产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进一步增强检测机构的监管执法能力,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二是增强对监管机构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日常监管工作连续开展。首先,市政府一定要根据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严格落实,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将其截留;其次,完善检测机构正式人员的福利制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最后,监管机构对项目资金要实行专账专户、专项专用、专人管理制度,并且接受其他相关部门监督审计,保障项目资金的高效使用。

三是加快检测机构双认证节奏,增强监管科学性合法性。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白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其次,构件良好的检测平台,提升检测队伍综合素质,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做好双认证考核工作。

四是整合农业部门内部资源,实现部门间的资源信息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首先,将畜牧、水产、种子、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检测部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合并,实现人员编制、资金项目、仪器设备、监管检测统一管理,增强综合办公的效率,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资金使用率,避免项目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金浪费;其次,利用网络实现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信息在纵向和横向上的互联互动,及时有效的实现全省全国资源信息共享,提高监督监管欧效率、减低监管成本。

第四篇:汉寿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汉寿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自查报告

汉寿县农业局监管股

按照市农委关于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规范化建设检查的通知要求,5月17-20日,我局对全县22个乡镇(街道办)的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此次检查由分管领导徐智刚副局长带队,检测站、监管股共同参与,检查内容主要是机构队伍配备、职能职责落实开展,制度机制上墙,设施装备配置和使用,标识档案规范管理等方面,从检查情况来看,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监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乡镇监管体系建设较健全。近年来,汉寿县农业局全力打造“县、乡、村、组”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改革合并后乡镇全县共有22个,全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每个乡镇监管站配备2名监管员,每个村明确一名监管联络员,每个组安排一名监管协管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健全了乡镇检验检测体系,在检查的22个乡镇(街道办)建立了独立的农残检测室,尚未建立的3个街道办是这次乡镇改革后从原来龙阳镇分离出来的,仪器设备的配置尚未到位,但也已纳入今年新增建设内容范围,已建好的乡镇检测室均已开展日常检测工作,其中重点打造了崔家桥、聂家桥、蒋家嘴、坡头四个乡镇检测示范工作,全年完成快速检测任务1500-2000个,其它乡镇检测室全年完成500-1000个快速检测任务,抽样范围主要是农产品市场、超市、学校、机关食堂和各类生产基地;三是乡镇监管人员业务得到加强。近几年来,由县农产品检测室牵头,组织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人员参加各类省、市业务培训,同时,乡镇检测室工作人员输液到县农产品检测中心跟班学习,从抽样到检测亲手操作,至到熟练为止,从而提高了乡镇的监管能力;四是制度机制均已上墙。在检查中我们发现,各乡镇监管站和检测室内各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均已上墙,按照省原有标准和规范都做到统一标准;五是设施装备较为齐全。检测用的快速检测仪、恒温箱、计时器、振荡器、各种玻璃器皿等等,检测设备一应俱全,检测室面积均达到省农委要求的20平方米;六是标识档案规范化。生产经营主体档案、农业投入品管理档案、巡查档案、检测抽样单、检测小票、检测台账等各类标识档案齐备,只是均没有来得及按省农委新的标准更换使用。正在积极限时整改。

二、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乡镇监管人员不足。在乡镇合并后管辖的面积和事情增加一倍多,个别乡镇更多,原来没有合并时2个监管员工作难度就大,合并后还是2个人,其难度可想而知。监管的点多、面大、量大,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二是经费投入需增加。合并乡镇后抽样检测对象范围更多更大,全年检测的数量相应会增加,这就需要更多经费支出,经费的不足会给抽样检测带来难度。

三、措施和建议

一是强化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舌尖上的安全”的基本保障。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应为第一责任人,县、乡、村、组四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属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起责任;二是强化综合管理,推进清源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产地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执法、农残检测等方面工作。“管”与“产”并重,要加强各项工作的综合管理,将“清源”行动推进落实,从田间地头、从生产者处强化安全意识,确保质量安全;三是明析“权、责”,落实追责机制。县、乡、村、组明确工作职责,将工作成绩纳入考核,严格督导检查和绩效考核。

2016年6月5日

第五篇:省政府召开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推进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9月29日下午,省政府在阜阳市召开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工作会议,省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等省直部门和各市、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各市、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明确要求,到年底前全面完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会议由省长助理邵国荷主持,省委常委、副省长余欣荣到会作了重要讲话。阜阳市颍东区、凤台县、合肥市政府和省农委、省编办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会议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在源头,关键在生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直接面向农民、面向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落实源头管理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及时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常务会进行了专题研究,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相关文件。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扎实、平稳、有序地推进此项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强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是基层农业三大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完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建设,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牢牢把握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质量监管,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服务手段。要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的组织领导,在组织领导上抓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在制定方案上抓落实,精心组织实施,在落实责任上抓落实,严格目标考核。

总的原则:按照“有机构承担职责、有具体人员承担监管任务、有检测服务手段、有监管经费支撑” 的要求,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原则上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可在乡镇农技推广站(农业综合服务站)或畜医站(畜牧水产站)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编制在乡镇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确保有2名以上人员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

总的目标: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真正发挥好基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力争今年底前全省1237个农业乡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

下载2011论文: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和建设思路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论文: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和建设思路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