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在农村中学中的地位与发展
体育在农村中学中的地位与发展
我在农村中学担任体育教师十几年来,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具备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我有理由关心农村中学的体育状况。以此来改变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使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一、农村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场地少且质量差,器材缺少且陈旧或与教学不相适应,活动场所几乎没有。有的农村学校没有任何大型的体育设施,操场还伴有石子、转头,夏天杂草丛生,土质地面。学生活动时灰尘漫天飞,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上体育课除了一块破旧篮球场和不足300米的土质田径场外,几乎没有其他活动场所。虽然“普九”工作中学校里配发了一些体育器材,除了一部分与教学不相适应就是质量太差。两节课下来器材就坏了不能用了。在学校常规教学中,学校更多的注重语、数、外、理化的教学。在体育方面投入太少,严重制约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体育课不仅是学生身体的锻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及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还能释放学生的压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2.学校领导与家长的认识不够。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他们还是受到了“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的影响。认为搞体育会影响学习,“没有出息”。尤其是在发展学生体育特长上,使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孩子有体育这方面的天赋,家长就是不同意。认为体育没有出路,是不长出息的表现。校领导不够重视更能制约体育教学的发展,学校体育发展的好,运动会成绩好就是因为这个学校有一个爱好体育重视体育的领导。一些民间体育项目能够发展起来,与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3.学校体育器材与场地的管理与维护不够
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轻视导致学校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年长失修。有的器材长期搁置库房角落,闲置不用,更有甚者是不会使用,使之自然损坏。
4.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主科(语文、数学、外语、理化)的教学轻视体育教学的倾严重。一些学校任意缩减体育课教学课时数,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也往往挪作他用,用来劳动开会等。虽然现在中考有体育分数,但也是走走形式,引不起学校的重视。高中新生重点班的录取体育成绩还去掉,只看其它科的成绩。也就是说体育成绩对考学几乎没有影响。再加上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不认真,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对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更使体育课在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5.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中的专职教师配备不够。就那我校来说1000多名学生,20多个教学班级,才配置了2名体育教师.,这种状况算是好的了。有的中学600多名学生,只配1名体育教师而且还是兼职的。他们大多没受过专业培训,教学专业水平一般。学校评优评先,体育教师也往往被列出名单之外。由于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对体育教学就失去了兴趣。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已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是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得教什么。这样就得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知识渊博,专业知识面广,啥也能拿得起放得下。要想做到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教师之间取长补短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的建设,增加体育设施与体育器材,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改进农村中学操场的现状,引进高水平的体育教学人才。鼓励师生自己动手自作简易的体育器材,充分利用自己学校的现有的条件,发挥现有器材的最大效能上好体育课。教育学生爱护好现有的体育设施与器材,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它们。对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定时维护,专人维修。
2.定时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比赛,给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以点带面。比赛机会增多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能被调动起来,竞争意识才能增强。比如:一年两次大型的运动会,(春运会、秋运会)冬季开展越野跑。组织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各种形式的比赛。时常组织一些娱乐性的体育比赛。比赛好比是体育教学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导哪里体育教学就会教到哪里。鼓励学校成立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的同时定期给他们一个比赛的机会。比赛就是各种训练队,短期训练的动力,有了动力训练积极性才高涨。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训练结果有表现的地方,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挖掘青少年天生的表现欲望,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训练当中去。学校里也得利用课外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要让学生人人都有参与比赛的机会。保证体育课的课时数,不得随意停或挪作他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这样学生中深体育的意识才能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才能养成。锻炼才能出成效。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思想严重,意志力薄弱,经不起挫折。而体育课、运动训练正好能够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赛的失败还能锻炼学生饱受挫折的能力。总之体育比赛对学生的锻炼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3.切实加强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青年体育教师是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主力军,他们充满活力,掌握先进的教学思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接受新鲜事物也比老教师快。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学校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寒、暑假出去进修,选派青年体育教师走出去。请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来学校上公开课、观摩课。尽快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或者有组织的挑选乡村中学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集中上课取长补短。鼓励他们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开拓新的教学思路。青年教师自己也应该钻研业务,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放下架子,实实在在的干。在校园内形成“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从农村中学的实际出发,要使田径、蓝、排、足三大球这些高等类体育项目的场地、器材达到标准,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开展一些易于开展的项目,如:太极拳、越野跑、谷子秧歌等,对器材场地要求不是很高的体育项目。鼓励教师学生勤工俭学,自制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来代替。乡体育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是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大的改善,要让农村孩子也能感受到良好的教育。
总之“一切为了孩子”我衷心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很好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附页:
题目:体育在农村中学中的地位与发展
作者:韩副华,38岁,汉,中二,商河县胡集中学,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贾庄镇胡集中学,251613,***,hjzxbgs@126.com。
第二篇: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村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科教兴国”的主战场之一。农村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瓶颈”。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受到严重阻碍。
(1)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经过对多所农村中学调查,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只要是中考、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许多农村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常常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被学校其它活动挪做他用,有些学校的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体系中是可有可无的。大部分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透,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有为数不少的校领导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2)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农村学校体育专职教师配备不够,很多1000多号人20多个教学班的学校就配置2~3名体育教师,这种状态算是好的,剩下这些兼职老师,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相应的水平。学校评优评先,体育教师也往往被列出名单之外,由于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热心,敷衍了事。例如:还有一些农村体育教师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据调查:农村中学每年每个学校用于添置新器材的费用不到1000元左右,有的学校连一快普通的垫子也没有,许多农村学校根本无力投资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面对这些,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艰难。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2)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板书、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3)重视体育教育人才。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还要提高教师福利工资,吸纳人才,利用人才,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拓宽体育经费渠道。要根据农村的实践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合理地使用体育经费,用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器材设备简陋的状况。
(5)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体育教学、考核,大家都重视体育教育,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三、针对农村地区特点,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资源
(1)利用校外周边场地地形。在山地丘陵地区,好多学校都建在山坡旁边。自然环境优美,并且许多学校旁边有河流沙滩,学校附近的山坡平坦,车辆行人较少,学生活动安全而又方便,如学生爬山、冲坡、翻山丘、穿越树林等练习。农闲时的打谷场,夏天里绿荫连天的河堤,这些都是天然的运动场,还可利用山地开展野外活动,利用江河湖畔有组织的开展游泳活动等。
(2)在教学的安排上要有选择性、目的性。由于场地、器材的缺乏,只要有活动的场地,不影响教学秩序,例如:在走廊过道、花坛等处安排武术、健美操、健身走、体操、身体素质练习等,这种不用多少器材,学生的活动范围小,固定队形进行的练习,要求学生位置不变而教材教法多变,用以缓解场地、器材的不足,来开展体育教学。
(3)老师学生自己制作器材。农村中学自然资源丰富,可以用竹子做标枪,喝过的矿泉水瓶做“保龄球瓶”的掷球游戏,利用废旧轮胎做滚动游戏练习,跳绳、乒乓球台等都可自制,老师和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享受上课时不能体会的另外乐趣,做沙包、做毽子,很早以前的游戏现在照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雨天室内课。3~5月,阴雨连天,平均雨日为55天,大多数农村中学都没有室内体育馆,雨天室外是无法教学,在不影响邻近教室教学的情况下,我们的雨天室内课可以这样上。比如:①新闻聚集课。平时体育教师收集的体育新闻、体育节目、体育赛事等各种资料整理摘抄好,利用室内课向学生进行报道,大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②知识拓展课。向学生讲授一些体育与健康的卫生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生理解剖学知识、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知识、预防常见病、传染病常识、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等。③室内体育游戏。如“原地投镖”、“乒乓球颠球接力赛”“小篮球、小排球等,做击鼓传球”等游戏,室内体育活动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多数学生能上台表演节目,如:讲一个体育故事,做一个体育动作、出一道体育知识题等。总之,体育课前的合理安排,形式多样,是室内体育课能生动有趣的前提之一。
四、结束语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要使田径、篮球、足球等这些竞技类体育项目尤其是体操项目类的器材达到标准,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大力发展一些易于开展的项目,还可以利用当地学校的地形地貌开展一些如:越野跑、定向运动等体育运动项目,鼓励教师学生勤工俭学、自己制作简易器材,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
农村学校可开发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当地学校教育资源的短缺。充分发掘现有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必有之路。
第三篇:浅谈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生命科学学院200911202941唐隆
三自橄榄球(周三3、4节)
浅谈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考试中一些不正确指导思想的影响,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中,注重智力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的情况十分严重。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与十年前相比,衡量学生体质,体能的几个主要指标,如胸围,肺活量,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明显下降。
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完整体系中,体育是一门特殊类型的学科,它具有其他学科的不同的学科规律。
体育课程可以分为体育专业教育的体育课程和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体育实践类课程。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主要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通过有效的身体练习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门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学习的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这些规律是必然的,有序的。情意类课程是指通过课程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其中就有很多偶然的无序的因素。客观世界的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进一步形成感性认识,通过思维又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但主观世界却是通过生活的体验,在一系列的情感冲突中不断升华。这些情感的升华,会对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正是情意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情意发展依赖的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人的情感在体验中培养,在冲突中升华。
体育教学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体育事业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推进。我国有学者把体育作用拓展到了健身、娱乐、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情感、教育、政治6个方面;也有人把体育的效能归纳为生物效能和社会效能两大类,生物效能具体包括了健身、健美、保健、延寿4种;社会效能包括了教育、娱乐、政治、经济4种。
体育学习不论是技能掌握还是一般的概念掌握,它们均会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但是,体育课和其他文化课相比较,由于体育课有直接的经验体验与身体体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因此,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这是其他一切文化课无法比拟的。
体育课程的作用包括本位作用与延伸作用。体育课程的本位作用是与体育课程直接相关的、直接反映体育学科性质与特点以及直接反映学生发展领域的那些作用,包括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的延伸作用是与体育无直接关系的那些作用。
体育课程的本位作用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完善大学生的身体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并增进健康,顺利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
(2)体育教育能使大学生获得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技巧和
方法,提高运动能力。这既有利于完成未来的专业活动,又有利于丰富生活内容,过着健康而文明的现代生活,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牢围的基础。
(3)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人朝气
蓬勃,充满活力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以及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4)高校体育可以为国家培养体育骨千和优秀人才。
体育教学的地位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的构成要素,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对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是由体育的作用及社会对体育的要求所决定的。体育运动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儿童时期体育游戏中角色的变化帮助儿童适应生活,同时肩负着体育文化传递和重建的作用。通过体育规范、规则等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强化人们遵守社会生活行为;引导人们形成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宏观上讲,体育对整个社会的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随着通讯网络的普及,体育运动更加成为一种富于感染、易于传播的精神力量。国歌、国旗和体育健儿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他们能激发国民的爱国热忱,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教育人们与国家和社会保持一致性,总之,体育在国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体育教学有责任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现代文明在给人们带来充分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类越高,健康的新概念不再是仅仅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体育对于促进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此同时,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也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价,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和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马王堆小学 姚硕
摘要
阅读了大量的体育教学环境方面的文献资料,同时通过自身的小学体育教学经验,针对体育教学环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以及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来阐述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为小学体育教学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上协调好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学环境 小学体育教学.前言
[1]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它与教学、教育不同,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而教育、教学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即对人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虽然环境影响是自发的,但对人的影响有时表现更为深刻,更具有吸引力。体育教学环境也正因为他的重要作用,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存环境,是作为按照发展人的身心教育要求组织体育教学的活动空间领域,是为了人们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2]体育锻炼而主动利用环境的产物。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概括地说,体育教学环境就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须的所有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一
[3]定的体育教学规律,在符合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组织起来的环境。体育教学环境也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学环境理所当然是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环境与教学系统是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当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中普遍存在教学环境较差、没有很好的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达到其整合功效、没有达到教学环境子系统要素的最优化组合从而发挥系统最大能量、教学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效果。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任何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的[4]教和学生学产生影响,并从外部特征上把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体育教学环境,能动地创造并调控体育教学环境,使体育教学环境更好地适应体育教学,为体育教学服务就成了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研究的课题。教育活动应当适
[5]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学校体育教学为了实现学科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的双重功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紧密围绕育人宗旨,转变体育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的角度来综合评价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而要
[6]达到这一目的,体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创造对其将产生重要作用。体育教学环境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2.体育教学环境
在我国对于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查阅了期刊网上有关体育教学环境的文献不过30余篇。近年来虽然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研究者们大多是从概念、特点、要素、影响及优化设计等理论方面进行研究,进行实证研究很少。对于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也有所不同。一种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影响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总和,它是一种增强学生健康的教学环境;第二种是指进行学校体育教学的所有客观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第三种是指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条件和人文条件总和;第四种是指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存环境。姚蕾在《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中指出学校教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是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以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学校教育环
[7]境本质上是一种人工环境或者叫人文的环境。金晓阳在《论体育教学环境》中指出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概括地说,体育教学环境就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从体育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指体育教学活
[4]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相关图书资料。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概念的概括的准确性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国内个专家的界定观点不统一。本文通过对所查阅的有关体育教学环境的期刊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界定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本文认为体育教学环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要求和体育教学需求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的总和。2.1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2.1.1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环境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一刻也离不开环境的依托,各种环境因素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参与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干预着教学活动的进程与[8]效果。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着体育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体育场地内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所以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例如几十个人在一个篮球场地练习和在多个篮球场地进行练习的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各种体育教学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不仅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以自身的外部特
[9]征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刺激。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不同风格造型、颜色均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影响。如体育场地另类设计,体育器材的布置整洁有序,则能给人以愉快、轻松的感觉。宽敞明亮的体育场馆,可以给师生一种意气奋发、蓬勃向上的感觉。教师熟悉教材然后联系实际对教材进行加工,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则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练习环境,可以作为外界刺激参与教学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学生多重感官的积极反应,使学生学习和练习时心情愉快,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2.1.2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的组成
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由体育教学场所与体育教学器材两方面组成。2.1.2.1小学体育教学场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的特性对教学场所的要求超过了任何一门学科对教学场所的要求。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它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备件之一,同时也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学活动需要依赖体育教学场地进行,例如篮球的教学就需要篮球场,乒乓球的教学就需要乒乓球台。没有体育教学场地体育教学就无法顺利完成。2.1.2.2小学体育教学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器材开展体育活动的工具。学生在单纯的走、跑、跳、翻中无法感觉到体育的趣味性与快乐性。而体育器材的运用可以是单纯枯燥的体育练习变的有趣。体育器材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1.3小学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环境一般包括学校体育传统风气、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学校体育传统风气是指学校体育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而慢慢形成并流行的集体行为它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传统风气对学生的体育态度、爱好、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体育传统风气对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1]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级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教师的态度与情绪波动和学生的态度和情绪波动。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人际关系是指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的好坏直接反应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和体育教学效果的反馈中。从而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及效果。
2.1.4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环境的组成
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环境由体育教学传统风气、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和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三个部分组成。
2.1.4.1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传统风气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传统风气是指学校体育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而慢慢形成并流行的集体行为它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有良好的体育传统风气对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态度、兴趣、积极性等都有很重要的积极影响。
2.1.4.2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堂教学气氛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环境气氛即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的状态。诸如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关系互动等。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并且良好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教师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水平。2.1.4.3小学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叫做人际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种无形的特殊环境。这种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际关系是构成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还是学生练习技术动作、掌握练习方法的动力。2.2结论
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开展以及体育教学的发展。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利用体育教学环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有利影响升华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体育教学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影响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马凌燕.论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系统的关系[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4):81.[2] 杨娅.浅议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J].观察思考.2009,9(2):110-111.[3] 陈中林.体育教学环境的表现特征及价值向度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20(3):357-360.[4] 金晓阳.论体育教学环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1,1(2):76-78.[5] 陈俊.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2(16):49-50.[6] 周卫.论体育教学环境的创建与优化[J].体育科学研究.2004,8(4):79-81.[7] 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6(5):649-651.[8] 时飞.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影响[J].体育教学.2007,3(2):20.[9]刘扬.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2):101-104.[10]姚蕾.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4,24(12):68一73.[1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52-354.[12]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25-128.[13刘扬.体育教学环境对课堂信息交流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2,21(1)121-125.[14]薛红梅.体育教学环境探析[J].科技信息.2007.(5):182.[15]张振丰.论体育教学的环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3):74-75.[16]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65-270.
第五篇:蒙古族舞蹈在草原文化中的地位与发展
蒙古族舞蹈在草原文化中的地位与发展
萨仁图雅
09级教育1班
40940113
以草原文化为背景、以游牧生活为依托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艺术与蒙古族舞蹈艺术,是一个值得系统研究的、为草原文化增色生辉的课题。
从我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进程上看,它主要由三大源泉汇聚而成:一是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中原农耕型舞蹈文化;二是以北方草原、森林、戈壁为代表的游牧型舞蹈文化;三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渔猎型舞蹈文化。从艺术起源的角度分析,这三大舞蹈文化体系,特别是农耕民族舞蹈与游牧民族舞蹈之间,历来就不存在什么孰先孰后的统属关系问题,而是由分别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古代人民,各自按照自己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历史发展轨迹独立创造而成的。其后,才在长期交流融汇、互动发展的过程中,构成了中华民族舞蹈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文化历史发展格局。我们站在草原文化的角度,分别对这种既保持着水乳交融的必然联系,又各自沿着不同历史文化轨迹自成体系发展的舞蹈艺术,进行分门别类地探讨和阐释,将对促进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自古以来,蒙古高原便是一个自成世界的、独成体系的游牧文化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浩瀚的蒙古高原,曾经是众多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和驰骋的舞台。他们不仅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传承了文化,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作出过辉煌贡献,同时也创造出了具有纵深的历史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地域性的独具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质的舞蹈艺术。以蒙古民族为代表的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艺术,作为表达游牧民族文化精神和思想感情的艺术载体,草原文化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既是对传统游牧舞蹈文化类型的传承,也是对当今时代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草原文化的形象诠释。
考古发现与当代舞蹈实践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均已证实,生活在蒙古高原,以狩猎、游牧或以“牧且猎”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氏族、部落和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希望通过跳舞来给自己的生命健康、生殖繁衍和实际生活带来希望和乐趣的群体。归根结底,在游牧民族的精神世界里,人文情怀中,马背上的潇洒浪漫,生活中的豪放不羁、聚宴时的热情好客,宗教祭祀中的虔诚祈祷,畜牧业劳动中的与动物为伴,以及庆典礼仪、节令习俗中的礼仪规范、行为举止、服饰装扮......都是他们可以借舞抒怀,或写意或写实的最直接、最本能的艺术体现。这就如同美国著名音乐舞蹈史家库尔特〃萨克斯在《世界舞蹈史》中所说:“受动物舞蹈影响的民族有多种形式的舞蹈动作,而且跳起舞来非常热情。”惟其如此,才有了以蒙古民族为代表的各游牧民族皆能歌善舞,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之美誉。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从草原文化的角度,整合各种舞蹈文化信息,努力发掘、研究游牧民族舞蹈的文化资源,探究其历史的成因与艺术的特质,尤其是对蒙古族舞蹈的艺术存在、艺术生成、艺术本质、艺术发展、艺术演变、艺术价值、艺术属性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从凝聚其间的各种生活要素和艺术元素中,探索发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它的根在哪里,美在何处,传扬、展示蒙古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采,当是我们努力探究的向度。
近现代以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对这种由我国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创造的,由蒙古民族所秉承的既具有游牧舞蹈文化特质又具有时代新质的艺术模式和美学范式,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作了大量研究,业已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这样一种现象,即至今未见有学者对其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探索向度、草原艺术的研究深度,将蒙古族舞蹈艺术这种集北方游牧民族舞蹈之大成的特质、因素、属性、概念等等,予以一以贯之的、触类旁通的进行整合性的研究与阐释。有鉴于此,笔者耗时三年,即将面世的名为《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一书,似可从舞蹈理论的层面填补此项研究之不足。
在这样一个正值舞蹈本体化、本土化等文化复归情结方兴未艾之际,我们有责任在这复杂交织的多元文化时代,对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与蒙古族舞蹈之间,于承传递嬗中所发生的,有如遗传基因般的文化秉承现象,用历史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满怀民族的情感,用民族的话语权予以重新认识、重新分析并作出尽其所能地阐释,使其在变单项舞蹈学科研究为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在学术层面上建立起适合国际间平等对话的语境体系,用中华民族的话语权,结合大量的舞蹈实证,解读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和蒙古族的舞蹈文化,竭力促使它在全球化、多元化、多样化的舞蹈格局中,增添一份理所应当的文化份额。再从理论的层面来说,在这话语纷争的时代,任何一个民族的舞蹈艺术,只有将蕴含其间的文化精神、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品格和元素等等,用自己的话语权和研究成果走向社会,被社会所接受,它的影响力才会扩大,才有可能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在国际舞苑上占有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民族舞蹈艺术的历史原本就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保护民族舞蹈文化遗产,弘扬民族舞蹈文化,就是保护和弘扬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由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创造,由蒙古民族承续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舞蹈文化,足以给我们留下许多想像的空间和深入探讨的话题。以现代的视角和理念审视解读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和蒙古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传承与演进、拓展与延伸,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超乎艺术之外的遐想和启迪。草原文化:是指自古以来,在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狩猎、渔猎以及林业经济生活的民族,由他们所共同创造的文化整体。其博大与深邃,足可和农耕文化相媲美,只不过未得到充分地发掘与研究。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国家,过去以封建正统思想为主导,重农轻牧,古文献中,有关农耕文化的内容记述比较详尽,对游牧民族和草原文化的记载较少,还常带有贬低之意,这就给草原文化的研究增添了许多困难。
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中,以农耕民族掌握政权的时候居多。当农耕民族建立政权后,从不敢轻视游牧民族,为防范游牧民族的侵扰与掠夺,建造了长城防御之后,仍极重视边关贸易,互通有无。即便在汉唐盛世,仍采取和亲政策,以增强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的友好往来,像汉代与匈奴、唐代写突厥都曾如此。从而保持了一定时期内的和平与安定的生活,使两类文化得到不断地融合发展。
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中,鲜卑建立过北魏、契丹建立了辽朝、女真建了金等政权,而蒙古族和满洲族,则建立了震撼世界的元朝和有近300年历史的清朝,都创造了不同时代特征的草原文化,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如果说农耕文化是以土地为根本,在沿江河流域的平原上创造了著称于世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话,那么,草原文化则是在辽阔无垠蓝天下的绿野上,不断孕育出耀眼的文明之光,闪烁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舞蹈文化是不受语言文字局限的,在探索草原文化型民间舞蹈中,定会发现许多过去文字记载中所没有的重要收获。……178
2、贝〃比依勒:舞蹈一词在蒙古族方言中有不同的称谓:新疆蒙古族称自娱性民间舞蹈为“贝.比依勒”,称表演性舞蹈为“勃吉克”,而在内蒙古地区“孛吉克”则是舞蹈的通称。“孛吉克”一词最早出于元明时期,之前称“迭布色”,有“顿足、踏足、足蹈之意”。尚无统一的规范,保持着游牧歌舞随意性与灵活性的特征。“贝.比依勒”是在民间乐器托布秀尔伴奏中进行,托布秀尔音色浑厚、优美,演奏曲调活泼、旋律即兴、节奏性强,适于舞蹈者表演和即兴发挥。蒙古族舞蹈家称此为“托布秀尔乐舞”。另一方面,托布秀尔所演奏的乐曲以沙吾尔登命名较多,表演时多以沙吾尔登一曲作为开始,又称这种舞蹈为“沙吾尔登舞”,并以它作为“新疆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舞蹈”。……183
3、安代: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流传于内蒙科尔沁草原哲里木盟,以库伦地区最为盛行。安代是由萨满“唱安代”“唱白鹰”(查干额利叶)跳神治病发展而来的舞蹈形式。过去以唱为主,后逐渐发展为今天自娱性的群众舞蹈。古代科尔沁草原上的牧民们遇到病痛或天旱不雨时盛行请萨满跳神,这是安代流传不断的群众基础。过去“唱安代”治病的活动,要择吉日在一定场地上按程序进行。开始前几个人把病人扶进场内,坐在事先准备好的长凳上。旁边有两个男青年随时搀扶。病人(女)要把头发向前披散开,遮住脸面,双手合掌拈一灶香。众人围成大圆圈(少则数十,多则数百人),面向里圈,这时歌手到场中心唱传统的安代歌词,如“唱白鹰”开始。众人随着她唱和,挥帕、顿足,沿圈起舞,接着歌手们又用歌声劝慰病人…… ……185
4、筷子舞:属表演性道具舞蹈,流传于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是婚礼、喜庆节日欢宴时,在弦乐及人声伴唱下,由男性艺人单独表演的舞蹈形式。舞者右手握一把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处。击打时肩部环绕耸动,腕部翻绕灵活,敲打的声音清脆,节奏鲜明,情绪热烈欢快。舞者时而转身打地,时而蹲跳打脚,各种动作基本上保持半蹲的舞蹈姿态。筷子舞的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笛子、扬琴等,伴唱的歌曲多用伊克昭盟地区流传的民歌,以4/4拍、2/4节拍居多,表演往往是由慢转快,或原地、或行进,最后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结束。现在已经有了女子集体或男女集体的编排。……186
5、盅碗舞:同属表演性道具舞蹈,亦称“打盅子”,是喜庆节日里单人表演的舞蹈形式。过去由男艺人表演。表演者双手各持盅子一对,用食指、无名指夹住上面盅子的边缘,中指扣于盅内,大拇指托住下面的盅子。两盅之间有空隙,可以碰击作响。表演开始时,艺人坐于地毯上缓缓起舞,盅子随着音乐节拍发出规律的响声,或轻抖双腕,使盅子碰击,发出细碎清脆银铃般美妙的声音。然后舞者慢慢站起,两臂伸展、屈收,在胸前环绕,进退或绕圈行走。盅子美妙的声音随表演者舞动而缭绕不绝。伴奏乐器有三弦、扬琴、四胡、笛子等。乐曲多采用伊克昭盟地区民歌,如《金盅》(敖门代莱》等。1950年代以后,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动作舒展流畅,柔美端庄,高潮时多作“板腰”“旋转”等技巧,技艺高超者还头顶燃灯或燃烛起舞,光影随摇曳,引人人胜。经专业舞蹈工作者加工,技巧与造型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典雅优美的女子独舞节目。……187
6、乌兰牧骑:1957年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诞生了“乌兰牧骑”,这支草原文艺轻骑兵队伍,掀开了草原舞蹈文化新的一页。乌兰牧骑人员少、组织精干、节目多样的特点,非常适合草原文化生活的需要。乌兰牧骑可以把歌舞送到偏僻地区、村落,在那里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同时又可以了解牧民们的需要,并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汲取创作的养料,及时编排新的节目,不断提高演出的艺术水平,丰富牧民们的文化生活。在乌兰牧骑建立以来的数个春秋里,他们始终活跃在边远牧区、农村,给文化生活贫乏的地区送去歌舞,作出了卓越的功绩。这正体现了草原牧民们坚韧不拔、勇于为草原繁荣献身的精神,即使是现代文化生活日益普及的今天,乌兰牧骑这种精神仍然是值得赞颂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