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时 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后知能检测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时 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解析】 从我国的古典名著到现在的文章,这些作品都凝聚着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A正确。B观点过于绝对。C没有看到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观点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观点错误。
【答案】 A 2.地震、旱灾、涝灾、台风……在重大灾害面前,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错误的是()A.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B.中华民族精神是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 C.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D.对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 D 3.“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在《望故乡》这首诗中对祖国大陆的魂牵梦绕体现了()A.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C.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等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选C。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特征,A项不选。B、D两项说法明显与题意不符。故选C。
【答案】 C 4.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其文化角度的重要原因是()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B.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 D.日益增强的精神生活需要
【解析】 B不符合文化角度的要求;C、D不是原因。结合教材,应选A。【答案】 A 5.2013年4月,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界群众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港澳台同胞的钱,辽宁、河北的粮,企业的饮用水,周边省市的救援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再次被中国人的行动印证。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 D.勤劳勇敢
【解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互帮互助的精神,故答案选A。【答案】 A 6.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有()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②业广唯勤,天道酬勤 ③不畏强御,勇者不惧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勤劳勇敢指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①②③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④属于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 的体现。
【答案】 B 7.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题中体现的是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①③都体现的是这一精神实质。②④体现的是爱国主义。
【答案】 A 8.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派军舰护航,推进六方会谈,参与达尔富尔问题的解决,维护周边稳定等等。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中的()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解析】 本题以中国政府在30多年来,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具体事例为命题依据,重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探究阐释问题的能力。联系知识,依据题意判断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要求。
【答案】 D 9.漫画《留学归国》反映了无数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报效国家。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爱国主义 D.勤劳勇敢
【解析】 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报效国家,这是热爱祖国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应入选。A、B、D三项干肢不符,应舍去。
【答案】 C 10.2013年以来,某市开展“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把“感恩之情”化作“感恩之行”,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业绩,不断为振兴发展添优势、增资源、激活力。这些活动()①有利于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②是坚持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的体现 ③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历史性、抽象性 ④说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 把“感恩之情”化作“感恩之行”,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①②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③项错误,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④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答案】 D 11.我们要增强对伟大祖国、党和人民的热爱,进一步把爱国情感化为具体行动,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这样做是因为()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④弘扬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12.当地时间2012年6月18日,G20峰会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开幕。在领导人合影时,主办方用国旗贴纸来标示各国领导人的位置。合影完毕,领导人散去,脚下国旗被踩来踩去。而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弯腰把中国国旗贴纸捡起,细心地收了起来。这一幕在网上引发热议。你认为下列网上的言论正确的是()①爱国,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②爱国,从细节和身边的小事做起 ③只有中国人才能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从未改变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③表述太绝对,不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④排除。材料中胡锦涛主席的举动启示我们爱国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①②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在新时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增加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并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请阐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文化根基。
【解析】 “阐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文化根基”,实际是要求指出中华民族能够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文化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统一精神的作用等方面组织本题答案。
【答案】 ①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③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14.2013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享有崇高声誉,备受人民尊敬。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劳模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2)结合材料,请简述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重要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劳模精神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审第(1)问时注意“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些关键词。第(2)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结合劳模精神,运用书本理论阐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可。
【答案】(1)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体现的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弘扬劳模精神,体现了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追求。③劳模精神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弘扬劳模精神,将有利于引导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去。
第二篇:【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时 第2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后知能检测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时 第2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也是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①民族性特征 ②时代性特征 ③先进性特征 ④多样性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这说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和先进性;“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这说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①②③符合题意;多样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能入选。
【答案】 A 2.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①长征精神 ②载人航天精神 ③大庆精神 ④抗洪精神 ⑤抗震救灾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长征精神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故①不能入选。【答案】 B 3.近一个时期,郭明义的事迹被广为传颂,郭明义的精神被广为弘扬。走近郭明义的人,无不被郭明义崇高的精神境界所折服。“郭明义精神”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再一次感动了人们。这说明()A.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民族精神要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C.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D.必须发挥民族精神的支柱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B符合题意。【答案】 B 4.“广东精神”的内涵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对“广东精神”认识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③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④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①错误。②③④都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B 5.深圳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深圳人民新时期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C.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
D.深圳精神作为一种硬实力,成为深圳人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解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要经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项错误。B项中的“同步”说法也错误。深圳精神是一种软实力,D项也错误。
【答案】 C 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解析】 B、D两项不是对二者关系的表述;C项说法错误,正确答案为A。【答案】 A 7.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同时,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A.是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需要 B.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C.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D.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解析】 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目的是改变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答案】 D 8.《我要去延安》是有感于延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巨大贡献而创作的一首歌,采用了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现代音乐语言,平实清新,希望唤起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延安精神的回望和感受。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为它是()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①错误,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③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④正确。
【答案】 D 9.有人认为:“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这种观点()①正确揭示了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 ②割裂了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 ③否认了弘扬民族精神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④肯定了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该观点未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①项对该观点认识不当;②③看到了命题中观点的错误方面,④肯定了命题中观点的正确方面。故选C项。
【答案】 C 10.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精神,是学习雷锋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动创造。广大青年志愿者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这场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英模。这表明()①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②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 ③志愿者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志愿者精神和雷锋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及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及新时期民族精神的风貌,并不涉及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故①不为材料所体现。
【答案】 D 11.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有利于()①抵制外来文化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表彰劳模实际上更注重表彰劳动模范的精神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故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故①的说法错误;表彰劳模有利于引导人们热爱劳动,但不可能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故④的说法错误。
【答案】 B 12.2013年8月下旬,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安排好9月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下列关于该项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B.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要立足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D.要引导青年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解析】 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B错误。【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 国精神”。
材料二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材料
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解答第(1)问,材料
一、材料二都是围绕重视民族精神展开的活动,可从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角度作答。第(2)问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难度不大。
【答案】(1)材料
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4.某校高二(5)班学生以“弘扬民族精神我在行动”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班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气氛热烈,效果良好。班会结束后,老师布置了以下两个巩固班会成果的思考题。请你思考并写出你思考的结果。
(1)请你谈谈新时期在中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做一个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解析】 第(1)问主要分析弘扬民族精神对中学生的影响,主要立足文化与人的关系、民族精神的意义来分析。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任务。
【答案】(1)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②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给中学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③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使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2)①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立足生活实践传播民族精神。②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结合时代需求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内涵。③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传承民族精神,立足实践发展民族精神。
第三篇:【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10课时 第1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后知能检测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10课时 第1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1997至2013的16年间,浙江省德清县由老百姓设奖奖老百姓,先后推出“孝敬父母奖”“助人为乐奖”“环保奖”“诚信市民奖”等33个“草根奖”,逾5 000人次获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重视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原因在于()A.社会道德滑坡严重,需要道德的觉醒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 C.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D.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解析】 A项说法夸大了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重视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不属于发展文化产业的范围,C不选;D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说法错误。
【答案】 B 2.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强调,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②中的“决定”说法错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的是教育科学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②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兴国之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③不符合题意,①②④正确,故B项应选。
【答案】 B 4.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全面来临的时代,“红色经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改编。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被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从而使“红色经典”改编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启示我们()A.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值取向 B.“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解析】 “启示”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A项错误;B项是对作者的评判,不符合题意;C项没有反映题意主旨。
【答案】 D 5.有人认为:“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是当今时代的特征。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实在没有必要,也是不现实的。”这种观点()A.没看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 B.承认了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没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解析】 错选A是因为没认识到这种观点其实看到了当前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错选B、C是因为没认识到这种观点其实否定了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的必要性,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指导地位的必要性。
【答案】 D 6.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平等、自主、自由参与等特点,在思维、情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样性。因此,政府在发展网络文化时要()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③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④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题目中主体是“政府”,③④都是从公民个人的角度回答的,显然与题意不符,排除;文化多样性,需要加以引领,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①②是正确做法,选A。
【答案】 A 7.广州首个全国农民工博物馆正式开馆;新疆图书馆启动“书香新疆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浙江各地文化部门举行的各类文化活动达数百项之多;“幸福歌潮”辽宁省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群众文化主题活动在沈阳市启动。……全国各地人民喜迎十八大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是()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 ②国家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措施 ③用各种方法及手段灌输各种思想和价值观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特征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欢乐过双节,喜迎十八大,是国家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措施,这有利于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①②正确切题,故选A。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故不选。
【答案】 A 8.“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主体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性质 C.公民的德性和品格 D.人民群众
【解析】 “中国梦”的实现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D当选。【答案】 D 9.一边是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一边是“最美妈妈”徒手接住坠楼女童;一边是“小悦悦事件”中18位路人的冷漠,一边是雷锋传人郭明义发动百万微博粉丝爱心接力救产妇的温暖……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同的道德观交织碰撞。材料表明,我国要()①尊重文化差异,理解文化个性 ②倡导主旋律,抵制腐朽文化 ③建设和谐文化,培 育文明风尚 ④加强道德建设,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表明现在中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③④当选;①②中“文化差异”“腐朽文化”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D 10.漫画《素质》启示我们()
素质
A.有无素质有时很难判断
B.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 C.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广泛性要求 D.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解析】
漫画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不能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现象,说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D正确。
【答案】 D 11.有学者指出,要抑制学位论文作假现象,必须培养“零容忍”的社会环境,也希望每一位知识分子有这样的荣辱观,论文造假,等于偷窃,只要伸手,早晚必被捉。这表明()①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诚实认真 ②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和发展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解析】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①错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理解有误;④说法太绝对。排除①④,答案为A。
【答案】 A 12.在扬州某大学,每到周末就有一群大学生背起麻袋,走进宿舍楼,挨个敲门收取旧报纸、饮料瓶,他们把收取的旧报纸、饮料瓶变卖后的钱寄给拉萨的小朋友作爱心助学款。为此,某报社拟写一篇新闻报道,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你认为最贴切的标题是()A.勤劳自强,持之以恒 B.先人后己,弘扬正气 C.助人为乐,扶贫济困 D.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解析】 C既反映了材料内容又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团结互助为荣”的内容,故正确。D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C有相似之处,但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太贴切;A、B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经过群众推荐、资格审核、评委投票、社会公示,天津市文明委审定等评选程序,2013年5月下旬,栗岩奇等23人荣获第三届天津市道德模范称号,王平等27人荣获第三届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评选结果公布后,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广泛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深入持久地运用榜样的力量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加快实现天津定位继续奋斗、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1)假如你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员,你会如何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开展向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学习活动的意义。【解析】 第(1)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首先应明确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具有先进性、模范性,在他们身上体现着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然后从确立正确的“三观”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思考答案。
【答案】(1)①讲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②讲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③讲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④讲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2)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开展向先进典型、道德 模范学习活动,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开展向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学习活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4.看漫画《信任危机》。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信任危机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增强社会诚信意识。
【解析】 本题属于漫画类探究题,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漫画,联系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揭示漫画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漫画警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加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第(2)问,要围绕增强以社会诚信意识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回答。
【答案】(1)漫画反映了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表现是诚信缺失。漫画警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加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①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②加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升公民道德素养。
第四篇:【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6课时 第2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后知能检测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6课时 第2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古老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区域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 A 2.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并对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①完整性 ②实用性 ③易传播性 ④整体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我国古代科技比较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答案】 C 3.“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为很多人动容。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①辉煌悠久的历史 ②丰富绚丽的内涵 ③鲜明独特的风格 ④与时俱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说明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①②③符合题 意,故答案选A。④材料体现不出,应舍去。
【答案】 A 4.广东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材料中的“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长三角文化属于吴越文化或江南文化,珠三角文化属于岭南文化,京津唐文化属于燕赵文化。这三大区域无论从城市面貌还是风土人情,从历史文化还是当代生活方式,都有很多的差异;同时,在这三大区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民间文化也各自相异。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D.各地文化之间不存在相同点
【解析】 材料强调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大区域文化各具特点,这说明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故答案选C。
【答案】 C 6.2013年4月23日,由王潮歌、樊跃任总导演的印象系列的第七个“孩子”——“印象武隆”开始公演。印象系列的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解析】 “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 气质、风韵”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历史传统、地域环境、思想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
【答案】 D 7.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别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③不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答案】 A 8.苗族女子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妇女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色彩布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①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各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每个民族的服装和头饰都是本民族习俗和文化传统的表现,各具特色,体现了①②③。答案为A。
【答案】 A 9.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朦胧、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多年来,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得以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这是因为()①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材料中党和国家对西藏文化的保护,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同时说明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①②正确。③错误。④说法不准确,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答案】 B 10.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③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 ④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华文化“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体现了它的包容性,体现了博采众长,①④正确;②在材料中未体现,③表述不当,排除。
【答案】 B 11.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南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解析】 福建惠安服饰文化汲取其他文化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特色,源自于包容性;A、B、C与题意无关,故D正确。
【答案】 D 1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①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外文化的同质化 ④剔除外来文化中的糟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 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故选A。③说法错误,④与包容性不符。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文化先后与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融和,形成了儒道互补、三教合一、四教会通等形态,繁荣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儒家文化之所以延续2000多年而不中断,在于其宽广的胸怀。这种宽广胸怀来自于儒家的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思想,亲睦众生,和合万邦,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主张。
(1)儒家的宽广胸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2)你是如何理解这一特点的?
【解析】 中华文化的特点包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结合材料可知本题强调的是包容性。
【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4.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体系上,分别采用了中国、欧洲和波斯—阿拉伯等不同的音乐体系。有的民族只采用一种音乐体系,如藏族、壮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俄罗斯族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等;有的民族同时采用两个或三个音乐体系,如哈萨克族和塔塔尔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和欧洲音乐体系,维吾尔族采用中国、欧洲和波斯—阿拉伯三个音乐体系。使用中国音乐体系的少数民族有54个,即除俄罗斯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析】 解答第(1)问,可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产生的重要原因即“包容性”来分析。第(2)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使用中国音乐体系的少数民族有54个”反映了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各有自己的特色,则显示了其个性。
【答案】(1)①上述材料说明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②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我国少数民族在音乐体系建立上,分别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民族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坚持了兼收并蓄的 原则。
(2)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五篇:【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8课时 第1框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后知能检测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8课时 第1框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网络、影视、报纸等使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各种
各样的资讯,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照样享受文化产品。我们文化生活能够日益丰富多彩的原因是()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现代传媒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 ③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①②④分别正确指出了我们文化生活能够日益丰富多彩的原因,故答案选D。③与题干同义反复,不合题意。
【答案】 D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大众传媒业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拥有5000多种报纸,9000多种杂志,2000多家电视台,500多家广播电台,160多个有资质开展新闻信息业务的新闻网站。上述事实()A.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化快餐”得以流行
B.表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C.有助于发挥大众传媒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解析】 大众传媒业迅速发展,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有助于发挥大众传媒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故答案选C。A、B、D三项干肢不符,均应舍去。
【答案】 C 3.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是()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 ③便于媒体“新闻”炒作和传播“绯闻轶事”,加强舆论监督 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既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③不属于可喜的变化,而是令人忧虑的现象,不选。故选C。
【答案】 C 4.这些年,鉴宝类电视节目走俏荧屏,其中个别节目过分关注文物经济价值,宣扬错误投资收藏理念,宣传导向上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的问题。更有甚者,节目中上镜文物涉嫌违法,节目形式也不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A.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C.电视播出机构宣扬错误投资收藏理念,迎合投机心理 D.电视播出机构把经济效益作为追求目标
【解析】 个别广播电视鉴宝类节目宣扬错误投资收藏理念,存在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是播出单位过分追求收视率,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体现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B项符合题意,应入选。A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C与题干变相重复,D项不是根本原因,均应排除。
【答案】 B 5.目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 ②有的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③有些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 ④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的传播“绯闻轶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④皆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文化市场令人忧虑的现象,选D。【答案】 D 6.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 B.言论自由,顺其自然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全面开放,海纳百川
【解析】 文化市场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正确引导,所以选C。我们既不能只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而忽视其消极作用,也不能因为它存在消极作用 而简单地拒绝或否认,所以排除A、B、D项。
【答案】 C 7.《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启示我们,发展大众文化()A.必须设法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
B.要尊重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多方面的特点 C.必须以商业化、娱乐化为准则 D.就是发展流行的、时尚的、通俗的文化
【解析】 启示我们发展大众文化要尊重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多方面的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发展大众文化难以满足大众的各种需要,故A项不合题意;C、D两项表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 B 8.2013年5月23日,天空飘着的雨丝丝毫没有阻止河南省豫剧二团演职人员送戏下乡的热情。该团通过送戏下乡的形式让更多群众受益、为更多基层群众提供精神上的享受。这说明()A.文化体制的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B.大众文化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解析】 材料未涉及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这一问题,A项不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糟粕之分,并不总是起积极作用,C项说法错误;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选B。
【答案】 B 9.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文化休闲消费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形成了另一道风景。一些文化休闲项目成了长假“留守”人士“错峰”消费的新宠,以“就地消费”“短途消费”为主的文化休闲项目更应提倡。这说明()①要树立重文化消费轻物质消费的观念 ②要拓展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 ③要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④为假日经济注入文化内涵是发展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在物质消费满足的同时要注重精神消费,并不意味着重文化消费轻物质消费,①错误。其他选项符合题意。【答案】 B 10.快餐文化,时下正方兴未艾。商业电影、明星传记、电视、广告、通俗歌曲、休闲、书刊、卡通音像制品、商业性体育比赛、电子游戏机以及时装表演等,正在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以至于无论是谁都躲不开它。下列对快餐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快餐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②快餐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③快餐文化是文化生活多样化的表现 ④快餐文化反映了文化生活“快”的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而快餐文化不一定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故不能简单地说快餐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故②说法错误。
【答案】 C 11.有人说,大众文化就是眼球文化,只有受到大众的关注,文化的传播才变得有意义。此观点没有看到大众文化是()A.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B.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形式多样的文化 C.通俗的、多样的、人民能容易接受的文化 D.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要求,要从形式、性质两方面入手,材料中的观点忽视了性质要求,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有人这样评价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买本新书错字多。”这种评价()①针砭时弊,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 ②没看到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东西,是片面的 ③反映了通俗化、平民化是大众文化的主流 ④反映了我国文化市场呈现多样化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③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的不良现象,而不是文化市场的多样化特征,④不选。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我国文化领域的什么现象?(2)如何认识这种现象?
【解析】 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应从原因、危害和具体做法组织答案。
【答案】(1)漫画反映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媒体为了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各种方式的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人们在文化生活中有了多种选择。但是,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同时,面对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14.材料一 一个以反映叩问人们灵魂、催人奋进的主旋律剧目——大型话剧《信仰》,2012年5月16日~19日在广州黄花岗剧院连演6场,观众场场爆满,泪水、掌声、笑声在剧院里交织。“谁说广东人重经济轻文化,喜欢明星、港台剧?只要是‘接地气’的剧目,主旋律的作品一样受到广东观众的热捧。”该剧导演王向明深有感触地说,“不管什么剧目,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赢得观众的心。”
材料二 同一时间,各城市的千万个家庭里,有多少人正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节目:或是一部剧情起伏跌宕的电视连续剧,或是一场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或是一台妙趣横生笑料不断的小品。
(1)透过上述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呈现怎样的特点?(2)请结合两则材料说明如何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解析】 回答第(1)问要把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起来分析。第(2)问涉及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等。
【答案】(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①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高雅的和通俗的、严肃的和娱乐的等等。②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