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小练笔促习作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总结
“以小练笔促习作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总结
永泰县第二实验小学课题组
“以小练笔促习作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已经一年,在校领导的支持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确立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将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如下:
一、制度管理,促进自主研究。
为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使课题研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搞好我校《以小练笔促习作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工作,更好地完善学校对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规范管理与保存, 推进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的提升,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开展市级课题研究具体要求》,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工作考评细则,与教师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
二、明确意义,促进积极研究。
“以小练笔促习作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一是把阅读与写作、积累与运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弥补了作文教学的难度大,要求高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练笔,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以进一步深读文本、内化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以课文为范本,从读学写,有效突破了有话难说的困难。二是把生活和写作、课内和课外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小练笔语言实践方式,让学生用心感悟生活,用眼观察生活,用笔描写生活,有效解决无话可写的难点。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教师充分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一课题研究理念。
三、紧扣目标,促进有效研究。(一)立足课堂,抓好随文小练笔。
1、在语文教材中寻找由于表达的需要,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有意留下“空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的地方。筛选有一定代表性的材料。每一年级中,能够进行写作训练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就选择那些在本年段写作训练中有一定代表性,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进行练笔,能对作文教学有真正地指导作用的结合点。
2、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创设情境,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反复训练,突出读与写的重点、难点和连接点,着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写 作技能的训练点,智力的开发点,逐渐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注重习作方法的指导。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进行小练笔,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所以我们还必须重方法,讲实效。因此,练笔时,我们根据文本的特点对表达、过渡衔接等具体方法进行指导。着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二)链接生活,抓好日常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教师要以小练笔教学为突破口,架起一座通向阅读、生活、写作的立交桥,帮助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理念,形成个性化小练笔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素材库”,淡化题材要求,扩宽练笔渠道,鼓励多角度立意练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由爱读到爱动笔写的过程。
(三)激励引导,让学生热爱小练笔。学生优秀的小练笔、习作及时在班级里宣读,在作文园地上张贴,在校刊《七彩虹》上刊登,同时向有关报刊推荐发表,经常组织作文竞赛,评选写作高手等,以多种激励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乐写、会写、善写,全面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四、搭建平台,促进深化研究。
(1)强化校本培训活动,提升理论水平。学校规定每周一下午第三节是校本培训时间。每次活动要有主题,有中心发言,并能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活动要有记录,做到资源共享及时反思总结,使学校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群体合作的学习过程。增强教师提出问题、驾驶教材的能力,增强教师自主研究意识,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让教研真正助教师成长。教师通过研究发展自己,成为会教学,善研究,能撰文的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
(2)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提升实践水平。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研究上一节课题研讨课,每周四上午为课题开课时间。在教研活动上,教师重点针对执教老师在练笔的指导、评价、效果上各抒已见,提出意见或建议,也可表达自己近段时间在开展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每学年开展一次课题实验汇报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与研讨的平台。
五、实践研究取得的阶段成果:
1、实验促进了教师群体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小练笔促习作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研究,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能以调动 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训练价值,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时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乐于表达,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在2012年12月28日课题实验阶段汇报活动上,两位老师上的两节课均渗透了随文练笔,赢得了老师的一致好评。鲍岩锋老师的《搭石》一课在让学生把握内容的基础上紧扣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1、假如遇到小孩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2、假如遇到________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然后,让学生仿写:美在身边,美是校园中弯腰拾垃圾。美在________,美是__________。美在________,美是__________。美在________,美是__________。这样的小练笔设计,从读学写,从说到写,从课堂到生活,层层递进,渐入佳境。叶锦霞老师的《雪地上的小画家》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句子含义,在句子的品读过程中感受到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就画什么,然后问:雪地上还来了哪些小画家?相机出示小鸟、小猫、小鹅、小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练习说话:_____画_____,_____画_____,_____画_____,_____画_____。学生或说或写,练笔相当精彩。
2、实验促进了学生学养的提升。
在实验过程中,担负实验任务的教师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总结、修改、完善自己的训练方法,较好地完成了实验的目标,学生的读写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仅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就有25篇学生习作在《福州日报》等CN级刊物上发表。9篇学生习作在永泰县首届“校讯通”杯学生网络征文大赛中荣获佳作奖。
六、存在的问题
1、在随堂的小练笔中,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偏少,知识面较窄,学生差距较大。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往往停留于表面,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发现有个别学生就等着同学们发表以后再写,同学说什么他也写什么。这可能是他对文本的感悟不够,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提高还须进一步研究。课题实践中,由于进行了随堂的“小练笔”相对要花更多的时间,有时影响教学进度。
2、要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评价语很重要,如何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这方面需进一步改进。
3、研究过程中,发现各阶段、各年级的具体目标还不够明确,有必要进一步细化研究。
2013年5月
第二篇:巧用文本练笔提高习作能力
巧用文本练笔提高习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前人读写结合的经验之说.读写结合,一直以来被小学语文界公认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良方。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呢?那就应以教材为基础,挖掘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因为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各种体裁、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我在阅读教学时,有意识的把写作知识渗透在里面,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小练笔。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起习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小练笔设计浅谈几点做法:
一、把握文本经典,模仿练笔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把谋篇布局、潜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表情达意的技能,达到提高作文的能力。如如《山中访友》文中第五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称,运用排比、拟人化的写法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学时,以此为练笔契机,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后,再让学生模拟课文的情境,联系生活见闻,学习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我班学生陈凌菲这样写道:你好,凉爽的风儿!你悄悄地送来了阵阵鱼腥味儿!你好,飞舞的浪花!你奔腾在大海里,弹奏出一曲动听的旋律,多么悦耳啊!你好,蒙蒙的薄雾,你如一面轻,把海岛变成了一座迷宫,你是要我去探索吧!„„
二、挖掘文本,放飞灵性
三、在品读内心处丰满形象
四、填补文本,激发潜能
1、照样仿写-----借他人之长,写自己的文章。
2、灵动补白---补出孩子灵动的火花。
3、真情表达----情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
4、想象续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
一、捕捉文本典型处,写自己的文章。
二、情感喷涌处,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于思辨争议点个性表达
一、以文本中精妙的语言表达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二、以教材中可以触发学生想像的内容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以课堂中情感喷涌处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以教材中特别的描述手段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以教材中典型的段式结构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以教材中特别的谋篇布局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一、挖掘文本的人文价值,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表达欲望,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二、从多个角度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三、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让学生进行想象揣摩,寻找续写点。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小抓起,使其早日养成读书──习作的习惯。虽然低年级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优美课文,谈谈体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就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小语专家崔峦老师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读写结合能使学生阅读、写作两种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多形式的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搭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实现了用教材教语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从课文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点,多种形式地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注重文章的首尾照应。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找出首尾照应的句子,充分地读,认真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然后运用作者这种方法,教师以《一件傻事》写下一个开头:“岁月流逝,童年一去不复返,但是童年的桩桩趣事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干的那一件傻事,至今想起来还忍不住想„„”让学生根据这个开头续一个结尾。有了范文的指引,学生特别感兴趣,并很快就续出了挺不错的结尾。有的学生写道:“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想起我干的那件傻事,就不由得脸红色了。”
接着教师又以《一张珍贵的照片》写了一个结尾:“每当遇到烦恼或困难时,我都会想起这张照片,想到照片中的老师和老师那鼓励我的话语。”让学生根据结尾续一个开头,有了前次的经验,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他们挺轻松地续好了开头。有学生这样写道:“在我的相册里,一直珍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你想知道
照片中的人是谁吗?让我告诉你吧,他就是我的老师。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老师那亲切的话语时时在我耳边响起。”
在前面训练的基础上,教师把难度再加大一点,让学生运用首尾照应的方法,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个开头、结尾。学生不但不畏难,反而情绪极为高涨。“唰——”“唰——”“唰——”很快就把开头、结尾写完了,且写得相当不错,就连平时一写作文就头痛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地写了两大段。你看,写得多好哇!开头是这样的:“在我记忆的长河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唯有童年时代发生的那件事特别有趣,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结尾这样写道:“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我一想起这件事来就直想笑,因为它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不,学生已经学会了开头和结尾的方法,要写中间部分就容易多了.小学语文那么多名家名篇,每篇范文各有独到之处。可以挖掘文章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习作。如:每学完一篇课文,都可以练习写读书笔记;学完古诗,可以把它改写成声情并茂的记叙文;学到文章省略或内容的中断处,可引导学生想象,并写下来;可以根据文章的结尾,进行想象,续写结尾。像《凡卡》一文中的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到底收到没有?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会是怎样的结局
呢?,想象一下,并写下来。还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习作;长的文章可缩短,短的文章可扩长。也可对文章中的某个角色进行评价。利用文章中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像《再见了亲人》结尾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话别的场面特别感人,让学生想象当时当地的情景并描写下那动人的一幕。学生有了现成的题材可写,兴趣自然浓厚。读中写,读后写,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能不提高吗?
第三篇:“利用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利用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陆茵茵
韩雪 庄燕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施,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除了要抓好“长线结合”外,还要抓好“短线结合”,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尽量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由被动作文变为主动作文,乐于作文。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积极挖掘文本资源,找准练笔的切入点。1.插图练笔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等作用外,还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素材。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如《可贵的沉默》一文,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描绘孩子们争先汇报自己的生日情况,他们“得意洋洋”的表情跃然纸上,课文里也有文字具体地介绍,另外一幅插图的孩子们与之前“兴高采烈”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是描绘孩子们经老师教育后,表现得内疚、自责、惭愧,且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也不一样,课文也没有具体地把当时的场面描绘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结合单元的作文要求,要学生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于是老师就能利用这幅插图作为小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练习细致地描绘人物的动作、表情,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做,还能把单元的习作难度分散,降低了学生单元作文的难度。2.模仿练笔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生动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练笔,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用了比较典型的总分写法,而且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学习全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这两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尝试用总分手法并抓住景物特点来写。3.空白练笔
课文中的“空白”往往存在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标点符号中,这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课文中的“空白”也是学生习作练笔的材料。如二年级下册的《泉水》,课文结尾只写到“丁冬,丁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泉水还流经过哪里,见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因为有前文作为铺垫,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这是一个练笔的机会,让学生有话可写,乐于去写。又如二年级下册的《我为你骄傲》,文中提到小男孩写了一封信给老奶奶道歉,却没有提及信中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想象信中的内容,做到情感真切,注意礼貌用语。又如在《蜜蜂引路》一课,文中提到列宁看见蜜蜂时,一边走一边想,我们可利用这些意味隽永的空白,让学生在补充中想象、创新,把列宁当时的想法写出来。在教学中,只要善于抓住课文中情节的空白,让学生绽放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有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会有一定的提高。
4.续写练笔
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结尾似乎把故事讲完了,但实际上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让学生延伸情节,寻求不同的结果。想象续写。如二年级下册的《丑小鸭》和三年级下册的《七颗钻石》,都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
(二)注重小练笔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1.学习阅读课文的表达方式,迁移到小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
每篇文章都包含着许多练笔的元素,教师选择训练点时,也没可能面面俱到。当教师选择练笔的切入点时,可以考虑与单元作文的要求相结合,把在单元作文中需要用到的写作技巧先在小练笔中渗透进去,或者可以针对学生习作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确立好训练目标后,就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迁移。
2.小练笔题目设计精巧,目标突出,让学生乐于表达。
小练笔的题目设计的内容不适宜太广,必须要做到简单、明了,学生读题后不仅要明白内容,而且要在题目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增加练笔的灵感,拓宽思维的空间。语文学科中的思维训练必须凭借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阅读教学的课堂练笔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中年段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特殊阶段,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在中年段,学生的习作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生的习作水平比较参差,在题目设计上,更加要照顾到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多一点进行分层设计。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往小练笔的模式有必要进行创新,在设计小练笔的题目中,不仅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和指导,而且要注意有一定的思想性,不仅要保证学生思维的广度,还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第四篇:《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为了探索习作教学的新方法,切实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并以文载道,在习作教学中求创新,求发展,使兴趣与能力在习作教学中优化互补。《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组通过实践、观察、调查、对比等方法,取得了具有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简介 1、课题背景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习作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非得说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习作成了蒙蔽老师和自己的帷幕,而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学生对习作自然兴味索然了。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这些问题有所缓和。但许多学生仍然存在着习作畏难情绪,依然视习作为“苦事”。这些问题令人忧虑,也激发我们进一步去学习、探索和研究。、课题的界定
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了。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
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 课题研究的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二)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4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小学高年级儿童希望教师指出毛病,由自己修改的占89.05%。希望教师直接改正作文错误的学生占24.36,希望教师指出错误,学生自己动手修改的占75.44%。”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一)、转变观念,倡导自改
一段时间,我有幸阅读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论集》,其中一段关于改作文的论述,“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任何能力的锻炼总是越频繁越好,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而中小学的作文每学期不过五六次,有些学校有大作文和小作文,加起来也不过十次光景。就学生能力的锻
炼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说,实在太重了。尽管费心费力,总收不到实效,于是来了‘徒劳无功’的共同感慨。”因此,叶老先生认为“作文教学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老师要做的事是转变习作评改观念,切忌大包大缆,不应以教师的批改来代替学生的写作实践,应该是激发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自改作文的习惯。因此,提倡让学生自改作文,自主参与作文的全程训练,既可减轻老师沉重的改作负担,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激发兴趣,乐于自改
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导师,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种潜在力量。但小学生对于自改作文,心理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他们有的懒于修改,有的想改,但无从下手;有的缺乏耐心,虎头蛇尾,敷衍了事;有的是“奉命修改”,“师命难违”。总的来说,多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缺乏正确的认识,兴趣不大,甚至认为“多此一举”,这自然收效甚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调动他们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常常背诵修改文章的名句“文成于改”“千修百改成华章”“文章不厌反复改”,了解名人名家修改作文的故事,如《欧阳修追字》《推敲的由来》,鲁迅创作的严谨风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经过反复酝酿才确定,使得该句成为千古名句,从而激发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此外,还可以找一些原稿以及修改稿印发给每一位同学,组织他们读原稿和修改稿,并且组织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谈谈读后的感想,体会修改后的好处,让习作修改“要我改”变成“我要改”。
(三)、教给方法,学会自改
1、以学定教,重视讲评。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先学后教”“作后讲评”。有一个比喻,说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当学生遇到坑坑洼洼的时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时候,上前去扶一把,告诉他应该注意的事项。而不是,教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让学生在后面跟啊跟。以“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在前面跑啊跑、学生在后面按着老师的步伐,跟啊跟的教学;以“讲评”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前面,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方式跑啊跑,教师在后面关注、倾听、关照、扶持、帮助的教学。在批改时,第一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摘录学生作文中表达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个别至全体子;第二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摘录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第三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 作文,边读边看学生作文中有没有普遍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创意的表达,值得大家学习,找到了这一个点,课上进行训练,由缺点而练成优点。这种训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有心理认同感,欢迎。
2、示范引路,由扶到放
下水示范。俗话说的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要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
具体做法:(1).欣赏。讲评课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子”。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学生不仅知道怎样的句子好,也感受到了写作带给自己的荣耀。诸如学生作文中“神说:世界要有光。于是光芒普照大地。比尔·盖茨说:我要有钱。于是微软垄断全球。老妈说:我要更漂亮。于是她就把大冬瓜做成了面膜”之类的话,不仅本身精彩,还能使课堂上产生欢快的笑声,笑声里大家知道了什么叫有魅力的语言、有情趣的语言。
(2).挑刺。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出现的。挑刺,我主要着力于句病,有时也抓段病。句病如“我”病、“我想”病、“在”病、“今天”病等。如:“我跑到了一个墙角,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一滴,两滴„„我想:我也想为班级增光„„”句中的“我想”完全不需要,有了,反而阻碍语言的流畅。
(3)训练。讲评课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写好对话,写好场面,写好心理活动,写好人物外貌等。不管哪个内容,都要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①从学生作文的“亮点”出发。如,某个学生的外貌描写特别好,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练一练。②从学生作文的“败笔”出发。如,好几个同学的场面写得很简单,不细致,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写一写场面描写。这样的“练’.就是“以学定教”“以写定教”,就是走“无序之序”的训练路——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所指引出的“序”,就是最好的“序”。
另外也要教给学生自改习作的一般步骤:如中年级的“三读三改法”:
(1)、一读,通读,改正错别字和用得不当的词语及不正确的标点。
(2)、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改正不通顺的句子。(3)、三读,默读习作,对照习作要求,发现成功精彩之处,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进行自主修改。
这样,学生清楚整个评改过程,使得他们在今后自己修改和互相评改时可以效仿。
3、集体合作,共同提高
因自改后,习作明显完美多了,但难免还有许多自己发现不到的问题。因此,就进一步发挥集体力量,提倡互助精神,即进行互改。互改是建立在自改的基础上的。互改时,首先把每四个学生分为一组,互换作文后,自己轻声读习作,了解重要内容,接着一人读三人听,在评价别人的文章时多看别人的闪光之处,哪怕有一个好词、有一个好句都要给予肯定,多看他有进步的地方,每个人都要善意地提出修改意见。这样逐一轮换读,讨论修改之处,找出修改作文的方法,在
集体探讨中摸索修改作文的门路。其次,是在上述训练一段时间后,改四人一组为二人一组进行互改,就是在集体修改中掌握修改方法后,可设同桌互改,前后桌互改,前后交叉互改。改后换回自己作文,再次进行自改。此时,自改不仅可对照同学的改文学习到好的修改方法,得到好的修改结果,而且也再次锻炼了自己修改的能力。
4、面批面改,呵护心灵。
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在面批学生的作文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做一次认真的阅读,就学生的作文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能够了如指掌,也就是面批做好“备课”。例如,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作文有困难的学生,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作文,和学生一起寻找习作中的亮点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改完以后让他读一读,并适当加以鼓励。这既是对孩子的呵护,也是对孩子所写的习作的高度关注。采用面批这一形式,老师与学生之间边读边谈,有时还会心灵上的近距离接触,让你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冲出火花。在谈话的过程中完成作文的批改,老师有讲有析,学生有听有问,随时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师生之间共同合作,学生的充分参与,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激情。
(四)、展示成果,善于自改
通过“佳作欣赏”、“经验推广”、“得到启示”等多个角度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习作,体验自改习作的喜悦。“佳作欣赏”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优秀作文中得到启发;“经验推广”优秀习作作者从自己写作体会或构思方面把经验介绍给大家;“得到启示”谈谈自己通过在作文修改上得到的启示和收获,“你认为本次习作中,你最满意的修改在哪里?”可以是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等展示自己的修改“成果”,“你学会了哪些修改方法?”如怎样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怎样把细节写具体等。老师评定等级时,习作等级可设为“习作等级+修改得分”,习作等级在学生第一次完成习作后就评定,修改得分在学生自改后评定,老师针对学生的修改,采用加分的方法,而且不封顶,可超过百分,让学生看到到自改习作的成绩。哪怕他们只改出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也应该得到肯
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在修改后的进步,尝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还可把学生修改后的原稿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大家学习、把自改后的习作发布到“班刊”“博客”“班级网站”、推荐到报刊发表等,体验到自改习作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意自改习作。
“文从改中出”,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要比自己亲自动手批改多三倍、五倍。我们必须给学生充裕的修改作文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学生才会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写作的窍门,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相信孩子的语言会在一次次修改中亮起来的。
五、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四年级一个班(4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我们首先对学校的老师、学生进行问卷,然后进行归类统计和细致分析,撰写了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将我们了解到的学生写作水平、评改能力等情况,使得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学生自我写作与评改的现状,为进一步提出新的写作与评改组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充分发挥潜能的课题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和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平时在学生语文写作方面所作的尝试和取得的成效,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成员和其他一线教师的亲身实践和尝试,探索并挖掘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活动内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教师撰写案例的研究和比较,分析各种写作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效果,进一步提炼出教学途径。
(4)经验总结法:根据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能够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研究的步骤
⑴启动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计划,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召开课题开题会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研究初期,积累和筛选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为研究做好准备。
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和听课。
了解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学生的学情调查。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每学年规定课题组成员至少每人上一节研究课;每学年举行一次征文比赛;每班每学期至少有2篇习作在网站上交流。
调查、了解、分析习作有效教学实施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发展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及论文。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教学反思或叙事或论文在网站上交流
⑶总结阶段(2014年11月-12月)整理课题研究原始资料。
编辑成果专辑,教师、学生成果汇编成册。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结题鉴定。
六、具体措施
本课题从2012年9月申报开始到现在已历时一年半,虽然研究时间比较短暂,但学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课题实践力度较大,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主要开展了如下的工作。
1夯实管理,健全研究机构
在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课题组为了确保研究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内容、步骤,为课题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如:每学期要制定具体的短期研究计划,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一般每四周一次),交流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研究困惑与困难,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或内容;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
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写下学习心得及教学反思;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在每个研究阶段至少撰写研究心得或论文两篇;每次专题活动或研究课有记录等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2理论引领,创设研究氛围
自课题被批准立项以来,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著作和经验文章,统一思想,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课题组人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
每学期始,我们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讨论课题研究计划,探讨在课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等。课题组先后组织大家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上的相关专题,鼓励大家撰写学习心得与反思,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课题沙龙活动,这一个个举措逐渐转变了课题组成员的习作教学观念,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也使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等活动,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积极开展公开教学,定期安排一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相互切磋,共营互惠。这些学习有效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通过举办活动最能得到显性的表现、锻炼和检验,活动不仅激发作文教学者和受教育者的热情,而且能留给他们永生难忘的记忆。课题组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在校内校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在活动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练习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内心抒发情怀的需要,这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为此,我们根据中年级段孩子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消防演练、学雷锋活动、庆六一征文、读书笔记评比、小组流动日记竞赛等,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自由、自主、快乐地写作,在玩与写的过程中发展了习作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个学年的实验与研究,课题 “提高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生作文兴趣有明显提高,作文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研究中获得理念与素养的提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1、学生的转变
(1)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作文兴趣培养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了训练过程,使每次的作文写有目标,评有依据,改有方向。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由害怕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作文题材俯首可拾,佳作妙语信手拈来。
(2)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在这一个多学年中,学生通过阅读、记读书笔记、写日记、办手抄报、社会活动等,知识容量大大增加,写作兴趣逐步增长,写作能力日渐提高,并养成了随手记笔记,随时写日记的好习惯,为更好地进行兴趣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利于阅读教学。
(3)提升了学生习作水平。学生在习作兴趣提高以后,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让此成为最佳的动力。许多学生以作文为乐事,并且致力于习作锻炼,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虞快同学的作文《小章鱼脱险记》发表在《新作文》周刊上。《请为我送上祝福的掌声》发表在《常州晚报 小记者》等。蒋妍、蒋依辰同学在溧阳市作文选拔赛中,获二等奖。
(4)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作文写作和评改能力的培养,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首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修改作文的能力。其次,大量的阅读、记读书笔记、写日记等,发展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教师的转变
实验研究的历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习作水平得到提高,老师在探索中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1)全新的习作教学观。通过今昔教学策略的对比,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崇尚填鸭式的技能技巧教学法,而是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写出佳作。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因而习作教学过程轻松愉悦,张驰有度,充满人文情怀,彰显个性色彩,形成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观。
(2)生成了习作教学的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教给学生写作与评改的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习作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找回写作教学中久别的童心、童趣,从而更深、更广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师生互动中丰富了情感,加深了体验,生成了智慧,提升了素养,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撰写了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陈丽娟老师的《让每个学生都“能说会道”》,陈学秀老师的《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有效指导小练笔》,戴惠仙老师的《想象作文设计举要》《探究作文教学之“三源”》,黄爱红老师的《培养思维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等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教学科研能力有了整体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与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一年半,从各方面来看,学生的作文也的确得到了提高,但仍有许多困惑,特别有几点思考需在这里提出:
1.大班化教学,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虽在提高学生整体习作水平,缩短学生个体之间差异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更好地、真正地让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呢?
2.课题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出成效,需要研究人员倾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而教师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繁忙,如何调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由于科研能力有限,在研究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走很多弯路。希望教研教科室的专家加强指导和引领。
第五篇:“依托教材,提高学生小练笔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依托教材,提高学生小练笔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针对现行作文教学存在的四大问题:
1、教材习作目标不明;
2、老师习作指导不力;
3、学生习作情感不足;
4、习作评价功能不强。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和现状的调查研究;(2)深入挖掘,掌握随文练笔的教学时机。(3)读写结合,探索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4)研究策略,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随文练笔因为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本课题具有三大创新之处: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文本成为习作的典范和习作的秘笈,使学生发展语言积累,学习写作方法,让随文练笔真正收到实效。
2、学生在随文练笔的基础上,对同一类型的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等进行整合,写出个性化作文。
3、通过研究,提炼出可供借鉴与操作性强的“依托文本资源有效练笔”的策略与范式。
【关键词】 教材 小练笔 实效
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校进行了《“依托新教材,提高学生小练笔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后删去题目中的“新”字)的课题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在校领导高度的重视下,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严格管理,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经过一年半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老师都知道,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听、说、读、写等基本功,写作,是小学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许多高年级老师常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高年级学生不乏构段成篇的能力,但所写的内容往往空洞枯燥,缺乏个性。单靠每单元一次的作文训练,是不可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的。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已经注意引导学生随文练笔,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设计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缺少系列的、整体的训练目标;二是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在困惑中我不断思考着:能不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以阅读课堂作为主渠道,转变阅读与写作脱节的惯常做法为读写紧密结合的方式,探索如何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确定以《“依托新教材,提高学生小练笔能力”的实践与研究》为研究课题,深入开展研究。
综观全国各地,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和有关专家对随文练笔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我们进一步实践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但对于如何依托文本、深入挖掘文本资源,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提炼总结,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影 响了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因此,本课题的提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已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学生无话可写,也不知怎么写。而我们的语文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对优秀文化的挖掘,也注意了体现时代的风貌”,可以说,教材非常值得教师深入钻研,让课内课文延伸到作文中,使每一篇课文都成为学生思考、回味无穷的佳作。另外,教材可用的图片信息、实践资料、想象元素等无一不可以“小题大作”。教师只要努力挖掘教材,打开思路,就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情感、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发展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语言。
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作文色彩。如果我们能重视文本资源的开发挖掘,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随文练笔,就能进一步发挥文本的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激发写作兴趣,有利于小学生作文素质的快速提高。
二、研究内容 课题的确定,那么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这些?研究内容确定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总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叮,我们开始了对教师教学、学生兴趣、教材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存在如下四个主要问题:
1、教材习作目标不明;
2、老师习作指导不力;
3、学生习作情感不足;
4、习作评价功能不强
根据以上问题确定如下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和现状的调查研究。
(2)深入挖掘,掌握随文练笔的教学时机。教师应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对练笔的时机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的随文练笔打下基础。
(3)读写结合,探索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A、在实验中,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B、在实验中确定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C、在实验中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
(4)研究策略,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随文练笔因为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
创新之处: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文本成为习作的典范和习作的秘笈,使学生发展语言积累,学习写作方法,让随文练笔真正收到实效。
2、学生在随文练笔的基础上,对同一类型的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等进行整合,写出个性化作文。
3、通过研究,提炼出可供借鉴与操作性强的“依托文本资源有效练笔”的策略与范式。
三、研究过程、方法、成果
(一)在学习中提升研究水平。
确定好了研究课题后,为制订研究方案,我通过上网搜索、查阅文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制订好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要使课题得以正常开展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我利用网络UC积极参加进修学习。首先,有计划地安排读好各种专业理论书籍:《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教师最需要什么》、《外国教育经典解读》、《教育理念变革中的师德建 设》、《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上课、听课、评课》等教育专著,读完之后,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好读书笔记。其次,平时抓紧自学,坚持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了解教育教学前沿信息,尤其是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有关最新进展情况的资料,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避免研究走弯路。再次,走进名师博客,学习名师有关课题实验的经验,实录,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有效地反思
深入的理论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质的保障。
(二)在管理中形成有效研究
1、制订有效的课题实验考评制度。为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使课题研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搞好我校《“依托新教材,提高学生小练笔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工作,更好地完善学校对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规范管理与保存, 推进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的提升,校教科室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天马小学课题实验考评办法》。每学期拨出适当资金作为教研专项奖励,各教师的奖金根据考核分值比例进行计算。
2、搭建课题研究展示活动。
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研究上一节课题研讨课,每周二下午为课题开课时间,在教研活动上,教师重点针对执教老师在练笔的指导、评价、效果上各抒已见,提出意见或建议,也可表达自己近段时间在开展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每学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课题实验成果汇报优质课评选。为教师搭建展示与研讨的平台。2012年学校开展了中青年优质课暨课题实验展示课活动。各年段在教学设计中体现随文练笔的训练,切入点不同,方法也不尽相同。于美娜《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在让学生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围绕“(?)的西沙群岛”说话,让学生在说话中体会到文本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用这种方法练写一段话。黄培容老师《一夜的工作》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句子含义,在句子的品读过程中感受到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然后用“周总理的一天”再一次升华这一情感,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此时,教师并提供给学生倾吐心声的机会——“你想对总理说些什么?”两分钟后,学生或说或写,练笔相当精彩。陈新福老师在短语的品读中想象画面,把画面写下来,杨炼荣老师运用课文围绕景物特点,把特点说具体的方法,让学生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进行练笔。黄绪长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插图情景,让学生练笔深化慈母情深。温月娥老师在读文后让学生紧扣“我想对 说 : ”进行练笔,抒发情感,表达见解。
3、强化学生练笔作品展示评比机制。
学生课堂练笔除在课堂展示外,在各班“学习园地”开辟优秀作品专栏,展示学生优秀练笔作品,学校建立“学生优秀作品专栏”展示各年段优秀作品,不同级别的展览展示了不同层次的作品质量。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提升学生练笔的能力,同时,同时利用《海亮报》这个媒体,发表学生练笔的佳作。为学生提供发表展示的机会。在学生作品展出的同时,也为教师的劳动成果创造集中展示的机会。汇编了初步的教学练笔指导案例集。撰写了数十篇的课题案例反思。
(三)在实践中探索研究策略。
1、总结出实施随文练笔的基本教学模式:
在课题实施阶段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合作研究法,课题研究深入实施,边实践边调整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总结出实施随文练笔的基本教学模式:
整体读文,了解大意→找准重点,读写联系→确定练点,课堂练说→相互引 导,交流反馈→点评欣赏。
第一环节整体读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读,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文本所描述的事物获得初步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一对父子了不起”这一鲜明的形象。
第二环节读写联系。就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形成了以下基本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①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匆匆》《尊严》;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鸟的天堂》《桂林山水》;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掌声》《圆明园的毁灭》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②巧向课文借“选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钓鱼的启示》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小事不可小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多么常见的家庭,捕捉的又是多么新颖的写作素材。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方式吗?”学生就不难领悟。
③巧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指导学生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①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②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如《翠鸟》一课的第二段;有并列方式构段的,如《黄山奇石》描写“仙桃石”和“仙人指路”这一段;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教师切莫放过。
③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如《我爱绿叶》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什么”引出 “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点出我爱绿叶的感情之深。接着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分别说明了我爱绿叶的原因。最后与课文的开头照应,表达作者的愿望。教师可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我爱荷花》《我爱小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以致用迁移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看,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因此,“读写沟通、从读学写”的方式,除前面介绍的向课文借“生花妙笔”,通过模仿由读到写迁移外,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值得研究。
①变换文体练习写。比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鲸》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做一张鲸的名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牧童》《小儿垂钓》《清平乐村居》等),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
②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比如《地震中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读后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因此,教师可利用这段文字以《逆境中的儿子》为题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③填补空白扩展写。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围绕随文练笔训练目的的要求,抓住“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在这一练笔过程突出的是学生情感的激发,以学生的口述 为主要练笔形式,让学生在口述后整理成文形成练笔片段。
第四环节“交流反馈”。学生练笔结束后,争取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形成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2、在优化课外阅读中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随文练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1)读写周周练
随文练笔应以自能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每周的家庭作业必做的一项是小练笔,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教者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2)假期读写 寒暑假,可以适当布置学生看几本书,要求学生特别关注作家的选材和语言风格,也来写写我们身边极富个性的人、鲜活动人的事。假期读写,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又起到了很好的练笔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写之有物、乐于下笔,一举多得。因此,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既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3、在解析各学段要求中逐层推进
各学段训练中要注意连续性,一项一项扎扎实实训练,不要跳跃,做到由仿到放,由仿到创,由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做到课内外读写结合。
(1)低年级练笔侧策略
①一年级要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重点进行“笔画笔顺”、“部首结构”、“音形义比较”三种识字法训练。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为读写结合做好准备。笔画笔顺识字法、偏旁部首识
②写好一句话
一年级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可以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句式。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谁看见什么”等,指导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写好一句话,如四素句(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连续句、并列句等的训练。
(③写好几句话
二年级学生要重点训练查字典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查字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教给学生一些连接句子的技能。几句话的内容应围绕一个意思,按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连缀而成。可以按先后的顺序,也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还可以按方位顺序,写好几句连贯的话,写好一段连贯的话。
(2)中年级练笔结合侧策略
(①三年级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学习连续结构段、并列结构段、总分结构段、概括与具体结构段,使学生理解段中层与层的逻辑关系;
②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在摘记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段的基础上学习连续结构篇、并列结构篇、总分结构篇、概括与具体结构篇,使学生理解段中段与段的逻辑关系。
(3)高年级练笔策略 五六年级在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等的训练,掌握练笔随文性的七个对应关系:理解与审题、拟题;归纳文章中心与表达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意与拟作文提纲;区别主次与内容详略;捕捉重点段与突出中心;品评课文与自改习作;从读学习观察事物与作文连观察方法。
(四)在反思中积累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必须重视平时的资料积累,尤其是所取得的成果,更应该很好地提炼总结,以期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1、学生作文质量有明显提升。
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做到减负增效,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作文,依托文本资源,加强随堂练笔,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验一年半来,学生参加县作文竞赛的获奖率明显提升,2011年参加浙江省“小作家杯”作文竞赛,我校推荐的100篇作文分别获一等奖15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40个。参加诸暨市畅游书海征文活动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另外,在2011学年中,我校共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习作50余篇。
2、教师反思能力持续发展。
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知识素质的过程。课题研究使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
(1)理论学习给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育科研对教师成长的第一促进作用就是引导和督促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课题组先后举办了大小型专题学习习近平十次。由于理论学习深入、到位,实验教师较快地掌握了一套可操作的技术,课题组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师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
(2)教育观念得到更新。课题实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一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二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三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仅仅会上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了观念,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教师能树立运用“随文练笔”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适应新课堂改革的要求。
四、反 思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回望一年半来走过的研究历程,我们曾经有过迷惘,有过困惑,有过艰辛,甚至有过停滞,但更多的是体验到了收获的甜蜜和成长的快乐。在课题实施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学生们快乐学习成长的足迹,也体会到了自身专业成长的快乐。但我们认为,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从以下方面加强:
1、各年级的小练笔要形成一个有效的体系,必须遵循层次性、实效性和开放性原则。
2、教案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我们这方面的工作还不是很 充分,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并最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并有推广价值的小本课程。
3、经费的保障是研究的基础,应该给予做出贡献的老师一定的经济补助。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2、《在随文练笔中追求阅读与写作的“互利互惠”》 黄苹,《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27期
3、《小学生课内外习作的比较研究》结题报告 邳州市燕北小学,靳庆华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