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与策略
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与策略
内容摘要:教学与科学研究在学校工作中是不可分割、互相促进又密切联系的两项工作。学校工作中若不大力抓好科研工作,则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即会困难重重,相反亦只有在教学、专业和生产对科研提出较高的要求,才能使学校科研工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人力和物力上有时会产生矛盾,但关键是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矛盾获得统一,使两者相互促进,更快的提高, 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就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关键词: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关键问题,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时代命题。目前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聚焦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让教科研走进课堂,亲近每一位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回归自然和本真的重要途径。近一年来,我们围绕“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进行了一些探索,这里我就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与策略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教学必须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教学、科研辩证关系的内涵使然
通过研究发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首先要明确教学与科研的涵义。虽然这两种活动的对象和任务均不同,但这两种活动是紧密相连的。任何发现总是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的,否定这个基础自然不会有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
要培养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就要通过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如果教师没有科学研究环境,从来不接触科学研究,他将永远不会获得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也无法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的基本途径
教师只有通过对本专业及有关学科的科研活动,才能加深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最新、最先进的科学知识,由此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而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学术水平的提高,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路开阔,也能站在新的高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灵活的教学。再者,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比较自然地用科研所必要的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鼓舞,得到启迪,更快地步入学术研究的正途。
二、那我们应该怎么研究呢?
(一)、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师的课题研究应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课题来自于教学实践,也应落实于教学实践中。在这当中教师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二是把握好自己工作的特点。
(二)、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一线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同样也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教师选择课题不能凭空而来,而应联系自我实际,着眼于课堂教学这一沃土。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的,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可以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
(三)、将课题研究与经验总结相结合
应该说,作为一线教师搞的课题研究大多是由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自己感触最深的、有所体会的观点想通过科研来提升;另一类是自己最感困惑的、疑虑最大的问题想通过科研来探明。从科研类别上看,大都属于行动研究。我们把这种选择课题的方法用一个词来概括,即经验提升法。这样选取的课题,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操作,只需完成由纯经验向理论指导下的经验转化即可。二是便于交流。由于课题与老师的实践结合紧密,教师就会注意及时加以总结,将经验、体会、思想、心得进行交流。主要的方式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教学叙事、教学随笔。
(四)、将课题研究与业余学习相结合
终身学习的观念现在已深入人心。作为实践性强、时代性强、信息量大、综合程度高的教育科研来说,不断地进行学习充电是保证自己不落后的前提。
作为一线的老师,底子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全能发展,只能是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地加以探索,这在业余学习时就应加以体现。只要教育科研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有我们教师真诚的投入与深刻的反省与思考,就是成功的。让教育科研成为同仁教师的一种生命状态。
三、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精选课题科学决策
科研课题是科学工作者的假想在现实中的检验。对教育教学来说,课是很多很多,是不是所有课题都适合我们去检验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对象不同、目的不同、理论依据不同,课题就不同,有许多课题对教学是有冲击的,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是有害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校领导是绝对把好关的,如:教师的小课题研究都是我们经过认真研讨,科学决策才能确定,务求科研项目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能力的增长,能够适应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总而言之,我们学校对科研课题的承接都是根据我校的物质条件、教学水平、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和新课改教学进行选择的,这点非常重要,斯大林说过“干部决定一切”领导的三拍遗害无穷,一定要慎之,所以,我校一贯精选课题、科学决策,以使课题的选择和实验对教育、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立足校本,将教科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特点,有自身的发展规划、有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些特点和长期规划在实施教科研的同时,必须坚持,否则就会迷失自我,邯郸学步。我校就是这样,在做好科研课题的同时,坚持校本教研,把握长期发展目标不放松,我校每学期都制订了校本培训原则、策略、方式和内容,坚持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在培训的同时倡导教师边自学,边教学,边反思,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使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这一点,我校体会深刻,比如我校的一些青年教师在胡海英、贾宛秋等教师带领下,迅速的成长起来,使他们成为学科带头人,而这种传、帮、带形式多样,随时随地,灵活方便,有针对性,这种“理论+经验”的方法使教师听了能懂,懂了能用,用了有效果,使教师有兴趣、有动力,我校还坚持教师校本教研全员参与和责任划分相结合,注重发挥教师的互助合作,提倡同科促进,不同科交叉的方法,注重将教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我校的教研活动决非为教研而教研,为完成任务而教研,而是为了如何发挥科研活动的本质目的。我校的成功离不开校本教研的长期坚持,离不开科研课题的推动作用,更离不开将科研课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教科研作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是一个与教育教学实践相伴相融的具有科学性、创造性、艰巨性的科学探究过程,需要我们带着奉献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创造的激情、科学的方法投身其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富有智慧的教科研实践的支撑下,努力打造教育质量新天地。
第二篇:如何将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研究有效结合
如何将课题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读《教师课堂研究指南》有感
华店镇蓝天小学
张玉青
拜读了《教师课堂研究指南》一书,感触颇深。对教育科研的实践研究在思想和认识上有了新的理解。一、一直以来对于教育科研,在认识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以为做教育科学研究应该是专业研究者的事,我们小学教师搞不了什么高深的教育科研,如果说搞科研就是写点论文、总结什么的,以此来表现学校所谓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力度和成果。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校本-----教育科研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的主渠道;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实践研究者。
二、教育科研不是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活动。更加强调在整个学校的背景下审视教师研究的重要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不仅应该是整个学校的活动,而且也应该实实在在地把主要研究精力聚焦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展开。
这本书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指南,指导我们立足校本,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研究,指导我们把这些研究活动与我们教和学的知识技能的拓展以及整个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其中穿插了许多教学研究实例和实践教学片段,内容鲜活,生动丰富,充分将科研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深受启发。
其研究的过程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要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变化来进行。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学生个体身心状态的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的教育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新问题,教师需要通过教育科研活动,借助于实践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改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效果。
树立研究意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实践探索意识、总结提升意识。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就是教学研究。要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不能将教研与科研割裂开来,单独进行。
三、如何确定(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在日常的教育科研实践中,有时,会为如何确定研究问题感到困惑,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去发现问题;有时,为确定符合校本研究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而困惑。学习了《教师课堂研究指南》,我知道了如何确定研究问题,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相对独立、本身有趣的、涉及到与他人合作并在某种程度上和教与学以及整个学校所关心的事情联系起来的课堂研究重点作为最初的研究切入点。这给我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开展一线的教育科研,如何从实际教学中去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提供了方向、方法。从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基本研究程序以及如何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提供了清晰的思路。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研究主题。
制定实践研究计划、方案,计划、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计划要有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使研究的主题系列化、层次化、可操作化。问题(校本教育教学自身存在的共性问题,不利于学校发展的问题)要清楚,(实践研究人员)分工要明确,实践研究的内容、方法要具体。
在这里要特别明确教育科研研究的内容、问题要具有普遍性,有价值,研究的过程要具体、可行。
教育研究实质上应该是对自身教学实践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或现象,做出分析、判断,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象,提出可行性、价值性研究方案,并对研究的结论(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四、那么怎样将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呢?
1、实践研究小组要结合所确立的研究主题制定出的各项“计划”切实搞好落实。要将问题的研究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载体。尤其是实践研究课或课题公开课,研究人员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集体备课,统一思想,明确每一个实践研究课的思路、过程、手段和方法。充分体现“功在课前”、“利在课上”、“思在课后”的研究理念。
2、做好实践研究的总结评价工作。评价要客观,评价要实事求是。
3、收集、汇总好实践研究的各种理论数据。数据的分析、总结要来源于课堂实践,来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这样,研究得到的数据、成果才有可信度、才有说服力。
4、研究人员要认真做好实践教学的反思工作。
实践研究人员要结合具体的研究活动不断总结、反思自身的研究活动。
因为在教育研究过程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行为、思想进行自我反思,这种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提升的过程,对于教育研究实践而言,是找到针对解决的问题(预设的研究方案)的有效途径。所以,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一个群体的教育教学研究,通过教育科研实践活动的反思,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汇总教师个人或群体的教学经验,积累教育教学的群体智慧、思想,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5、按照研究计划定期召开实践研究会议(重点围绕实践研究课进行总结),针对课堂实践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阶段成绩,不断调整研究的方向、方法。
6、召开实践研究成果发布会,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参与上级科研成果评审,扩大实践研究范围,对非实验研究的对象开展对比分析、研究。
教育科研就学校整体而言,将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将教育科研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结合在一起,可以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可以向教育科研要成效,可以向教育科研要发展,可以为学校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力量,使学校步入快速发展的空间。
总之,读了《教师课堂研究指南》这本书之后,收获颇多,真正明白了作为一名当代的教师,自己不能只做学生眼中一个教书的先生,而要不断努力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将教育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第三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现如今都在提倡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却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人类开始从事教学活动起,教育事业的研究者就一直在探索着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而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有效行为。要想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第一,正确把握课堂的主体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夸美纽斯提倡的“班级授课制”,就是为了“寻求并找出一种有效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明智的提倡,在课堂中,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学生只有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自觉掌握课堂知识,以学生的“学”带动教师的“教”,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切忌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做作单纯的客体,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去独立思考、接受知识。这种“满堂灌”、“一言堂”是万万不可取的。要形成民主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第二,要营造出有趣轻松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设计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学情境必须与主要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迁移。然后,教师要想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就必须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认真思考、主动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注重外在教学环境对教学情境的影响。例如,教室内的硬件设施的使用、教室的周围环境、采光、色调等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好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更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第三,注意授课方式和提问方式的创新性。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些新颖的授课方式和提问方式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教师还可以有意设置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智感,从而推动他们进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把这些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形成一个流畅、紧凑、节奏感强的课堂,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日常的备课中就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后大胆尝试些新颖的授课方式,确保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实施。
第四篇: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实施策略
《教师专题讲座》学习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实施策略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对有效课堂的理解主要有发下几方面:
一、有效课堂的“有效”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二、有效课堂的“有效”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三、“有效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认识和发展。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
四、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课程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争对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发表以下看法:
一、有效课堂教学需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与应试能力提高的关系。
小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教学来讲,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小学教学又是必须面对高考的,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成为一种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本无可厚非,只要高考存在就回避不了应试。问题是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单纯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或主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灌输、机械重复与练习就成了课堂的主旋律。这种课堂教学把应试推到了发展学生素养的对立面,教学的价值就剩下了应试。
二、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学内容的精选化。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分层教学。因此我们要树立课程兴趣化,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
在教材方面,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精选和整合,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好当地课程资源,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教材。切实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三、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外形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四、有效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引领学生探究求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教育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如能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是提高课课堂效益的关
键。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精选材料,选择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特别是社会中刚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学生又特别感兴趣的材料。其次,精心设计问题,使这些问题有价值、难易适中、学生感兴趣。再次,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有效课堂教学需要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反馈。
教师和学生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反馈时间要及时。教师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反馈,表扬好的做法,提出问题和缺点,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强化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当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灵活理解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要耐心地多讲解几遍并加上适当地练习。
(2)反馈方式要多样、灵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感受最深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几个重点问题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态度,同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3)反馈应该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的完整过程指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而反馈就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及时反馈可以促进教学活动又快又好地完成,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总之,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
学活动,并全部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的感受和参与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
第五篇:将科研与教研结合[范文模版]
将科研与教研结合一学期以来,我校课题组成员认真执行柳州总课题组的计划,在鱼峰区教研室的领导下,围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通过教师、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的组织好教师开展自研、互研和共研,较好地完成了一个学期的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1、围绕主题开展集体备课。
这学期我们在已经形成一定模式的学校集体备课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以备课小组为单位的围绕一定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师的研课、磨课及授课能力。将语文学科分成三个备课小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开学初,由各备课小组根据学校的科研课题制定有本组特色的教研主题,然后分备课小组组织教师对整册的教材进行学习,使教师对全册的教材的目标、要求有明确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各备课小组围绕教研主题制定出本学期集体备课的计划,要求明确集体备课展示的单元、课例,授课教师,每次活动要明确主讲人、中心发言人、记录人等。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各备课组制定出了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并给组员分好了工,按照活动的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策略的扎扎实实的开展了各自的集体备课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能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2、加强课题组建设。
课题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先进单位。为了更好的发挥课题组的作用,本学期我们把课题组分成三个备课组进行研究,加强课题组建设。
首先,加强备课组长队伍建设。我们通过每月两次的备课组长例会,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提高组长工作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的职责,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其次,加强课题组的常规管理,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按时上交课题月报表,并且在期末要上交课题案例。
3、将科研与教研结合。
我校以科研课题带动让教师们带着课题进行教学研讨,用一定的课题理论知识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方法,科研有效的促进了教研。本学期,我校的语文教研活动在科研的带领下,做到有主题、有计划、有组织,使教研活动更上一层台阶。
在这学期的集体备课中,我们围绕主题,发挥集体智慧,研究出了一节节的好课,如封老师的《狐狸和蝉》,王老师的《维生素C的故事》,梁力砖老师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儿子》、蒙珊红老师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