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时间:2019-05-12 05:1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主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主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第一篇:自主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自主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摘 要:现行的素质教育理念,相较之以往,在对待学生态度上,越来越要求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从以往的“传道者”,逐渐变成了现在所强调的“引导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该做的是对学生予以充分信任,释放教学权利,该点拨的时候点拨,该引导的时候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质疑、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就自主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自主学习法 小学 语文 教学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下册中第八组有一课叫《司马光》,其讲述的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某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并没有直接进入课程的内容。她先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放映了人气动画喜洋洋的图片,并结合图片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懒洋洋和喜洋洋他们跑到一个公园里去玩,发现公园里有一个假山,于是就爬了上去。假山旁边放了一口盛满了水的大水缸。就在懒洋洋爬到假山顶了之后,这时灰太狼却出现了。喜洋洋他们想要通知懒洋洋,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灰太狼推了懒洋洋一把,懒洋洋就直接从假山上掉进了水缸里。水缸很大,水也很深,懒洋洋不会游泳,如果不管他他就会淹死。灰太狼已经溜了,美洋洋也着急得哭了,喜洋洋也没办法了,同学们,你们说,该怎么办才能救懒洋洋呀?”由于喜洋洋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这位教师一说要讲喜洋洋的故事,全体学生立马就来了兴致。在这位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下,学生的情绪也跟随着教师的讲述而调动了起来,纷纷为懒洋洋的遭遇感到着急和担心,甚至还有不少学生脱口喊出:“不要懒洋洋死!”这位教师又趁机加问一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救懒洋洋呀?”全班同学一齐喊道:“想!”这个时候,课堂的气氛已经被这位教师成功得活跃了起来。于是她又趁热打铁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叫做司马光的小朋友,他就有办法救懒洋洋!同学们,现在请你打开课本,看看谁最先找到拯救懒洋洋的办法!”于是,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书本开始阅读起课文,碰到不认识的生字还会主动向教师询问甚至自己试着看课后的拼音。终于,在学生积极的心态下,不仅自主完成了对课文的阅读和生词的学习,还理解了课文中心内容,找到了“砸缸”这一拯救懒洋洋的方法。这位教师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尝试了自主性的阅读学习,不仅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事半功倍,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课本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纷纷好奇司马光为何如此聪明,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于是否存在兴趣。自主学习法的应用,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由此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并进一步催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授正确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这一课,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白“语文也能从生活中学到”这一道理。就这课程的性质而言,其本身强调的便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时时刻刻学习到语文,从而真正实现学习能力上的提高。

某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先在黑板上板书下“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烈日当空,山崩地裂”这四个词语,并要求学生说出这四个词语的意思。由于之前没有学习过,所以没有几个学生知道这四个词语的意义。然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是查阅词典,了解到了这几个词语的词义,有了初步的熟悉。在帮助学生初步学习了这几个词语之后,这位教师又进一步提高:“若是没有词典的情况下,同学们要怎么学习生词呢?”学生面面相觑,表示不知道。这位教师接着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了一段“聪聪和爸爸”的故事。故事里的“爸爸”通过各种亲身体验以及对话教导,让“聪聪”深深理解了什么是“骄阳似火”,什么又是“惊涛拍岸”。学生在观看这个故事的同时,自身对于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也有所加深。之后,这位教师又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在没有词典的情况下如何学习新词生词。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氛围中,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和思考,终于得出了生活中可以像长辈和同学学习语文的道理。

自主学习教学实施的基础在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教导。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获得提高,才能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助推学生成长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有一则寓言——《揠苗助长》,讲的是农夫希望自己的禾苗长的快,却反而让自己的禾苗都枯死的故事。

某位教师在教学这则寓言之前,就布置下作业让学生事先预习,并写下自己的领悟。之后在正式开始课程时,这位教师先是要学生互相评阅,并进行讨论。在学生代表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之后,这位教师开始带领学生学习这则寓言。课程最后,这位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了总结,并对比之前自己对寓言理解发表了认识,作了学习笔记。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和其中的生词,而教学的其他部分则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安排,不仅让学生实现了自主化的学习,而且还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在无形中助推了学生的成长。总 结:

参考文献:

[1]李丽娟.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6)

[2]张黎.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3]李洋.浅析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路径探究[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8)

第二篇:自主学习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 要】文章探讨了自主学习法在高校篮球教学全面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要分层分级教学。二是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三是要变传统篮球课程的技术和体能考核为学生身体机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实践能力、体育知识与学习态度的多重标准考核。

【关键词】自主学习篮球 实施

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切改革都是为培养学生的自由探索、创造和挑战能力,使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以发展兴趣、探索能力、开发智力潜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教育机会,这便是自主学习力的核心内涵。自主学习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和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在篮球专项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法,可以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积极学习,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态度。自主学习法应用在篮球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重分层教学在篮球课中的实施

体育自由选项制已在全国大中专院校中广泛实施,选项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较充分的条件,学生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项目,这就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篮球专项教学中,还可依一定标准办初级班和提高班,对初级班采取篮球教学的常规模式,以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为主;对提高班则应加入更多对抗、实战因子,为使学生真正热爱篮球运动。可将期末考核以小班为单位的考核,打破传统统一标准统一试题的限制,考核内容相应的由单纯的体育知识及技能考核变为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人的自觉精神,倡导独立思想。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这种独立思想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在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示范、讲解,让学生相互点评,教师提示和引导;可让学生组织课堂小型对抗赛并自己点评,使学生在游戏、小组赛等形式中掌握技术技巧,并将课堂表现记入平时成绩。如在篮球提高班教学中,相对于初级班学生而言,学生已有较好的基础,可由学生点评学校集体篮球赛,点评NBA、CBA精彩赛事,在课堂模拟实战,让学生掌握行进间传球、持球突破等技术,练习配合、掩护、联防等高难度战术,同时也组织学生随机组合进行课堂三人篮球赛,培养和训练学生裁判。这种自由、竞技强的课堂形式容易吸引和调动学生,能使学生自觉通过一切方法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

课堂教学有赖于学生的参与,考试和成绩是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量化指标,为得到高分,每个同学在日常课堂中必须踊跃发言与奋力拼搏,而发言的质量与拼搏的结果,与学生们课外所做的准备充分相关。这种学习氛围和环境抓住了学生的整个身心,为了精彩的发言和强有力的对抗,学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潜力。在复杂的甚至是在缺少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篮球教学中,教师是推动者、引导者和共同思考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充分表现自己、增强自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乃至实战模拟中,使学生全力以赴,绞尽脑汁地调用他们所有的知识回答和解决他们不知道或者不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及智力极限,最终获得宝贵的知识和亲身体验。教师要给那些战术、理论“挑战者”机会,将高分给那些思维最活跃、参与或组织赛事最多、身体素质提高最快、技术最全面或最好的学生。

三、注重考核标准的多重统一

传统篮球课程考核仅在技术和体能上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评价,而忽视了体育教育最主要的方面,即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篮球教学,必须将篮球课程期末考核标准多重化,综合考察学生身体机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实践能力、体育知识与学习态度。

无论何种运动,锻炼基本目的都是为提高身体机能素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是高校贯彻终身体育意识所要求的,考察学生身体机能可在学期的始末对学生进行身体技能的测试,监测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情况,将身体素质的提高情况作为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在篮球专项技能的考察中,不应强调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技能,可采用定量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将学生的单个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运动技术的运用与参与程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行为等考虑进去,并将日常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点评,对抗赛中的表现记入专项运动技能考核之中。

自主学习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全面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必将培养一大批体育骨干,组织、参与比赛或者担任裁判,学生的课余参与与竞争力度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一部分。这便是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考察。

而对学生体育知识与学习态度评价标准进行考察应包含学生出勤率、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学习态度,可评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是否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锻炼、能否通过体育活动调控情绪等。其评价形式除老师的主观印象及出勤记载外,采用期末学生自评及知识问答环节。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行为表现、合作精神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自主学习法已经在多个高校多个学科运用和推广,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斐然,但是自主学习力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依赖学习者的态度、信念和动机,以及教师思想的转变和社会的教育发展状况。随着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时间,最终我们一定能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这一意义深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秋平.自主学习力: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以哈佛大学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181-185.[2]陈红霞,袁海龙.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95-96.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摘 要】 本文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特点和作用,对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讨。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法 初中英语教学 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发展,开始重视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法正是由此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小组合作学习法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灵活运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等形式,使其有利结合,相互渗透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学习的主体,是不同层次的成员,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实行中,采用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法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感悟,从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然后,可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主要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合理进行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分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果随意进行分组,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合理分组。通常情况下,分组的依据有两个:其一,根据成绩划分,在兼顾学生个性、能力的前提下,确保小组成员处于不同的层次,由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其二,根据就近原则,按照座位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式的优势,在于方便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但是也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需要教师认真把握。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效率,小组成员应该以3-5人为最佳,过少起不到小组合作的效果,过多则容易导致混乱,难以管理。

2.2设置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实践应用中,应该与任务型教学或者项目教学相互结合,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综合提升。对于教师而言,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对牛津英语教材《8A School life》中Main task部分的Your likes and dislikes进行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问题,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对学习任务进行设置,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中提到的句式,交流和阐述自己的学校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可以鼓励每个小组排出一名成员,对讨论的成果进行阐述,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3强化教师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小组合作学习法同样是以小组成员为主体,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身角色,担任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同时,教师应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式、语法等,可以让小组中的优秀成员传授自己的经验,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寻找便于进行理解和记忆的方法,更多地作为教学的协助者,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4实施综合评价

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学习成果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吸收其他学生的优秀方法和经验,从而促进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以及自我展示的平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 尹华.初中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例分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7).[2] 王光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3(11).[3] 尤文燕.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04).

第四篇: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让一年级学生真正地走入课堂,走入文本,美美地学语文呢?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语文阅读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交融中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关键词】 情境教学 一年级

语文 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其色彩明丽的图画、文质兼美的诗歌以及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故事吸引了每一位初入学的儿童,既有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又增强了儿童学习语文的情感。

对于我们一年级语文实验教学的教师来讲,只有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才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课标在第一学段落实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1]我在课堂中努力创设生动、适宜的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水平,提高阅读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

一、新课导入时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绮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通过实践我感觉到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更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学生阅读好奇心的关键所在。采用情境导入,创设好的课堂开头,在上课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走进文本、走进对话,主动经历阅读实践的过程。

1、自制图片,呈现情境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图片呈现教学情景,以此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受到色彩的刺激,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进而引发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太阳》一文(下册5单元),我这样利用自制图导入新课,“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许多孩子都争着抢着说:“喜欢”,我接着说:“老师也喜欢画画,昨天老师画了一幅画,你们想看吗?”学生兴奋不已,回答“想”!于是我出示了与本课教学内容一致的自制挂图,学生的赞叹啧啧有声,有的孩子说:“哇,多美丽的画呀!”有 的说:“呀,教师成了大画家了!”“唉呀,太阳真美呀......”我顺势引导,“谁能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学生纷纷举手,“我看到公鸡在对着太阳唱歌。”“我看到了绿茵茵的草地,碧绿的树木。”“我还看到了太阳把海水照红了。”我引导学生:“谁能比较完整的把大家看到的景物描述一下呢?”学生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了图画内容,我就势出示课题说:“课文中把你们看到的画面写得更美,你们想读吗?”“想!”孩子异口同声喊道。正是这幅美妙的插图让孩子们小眼放光,小脸通红,小嘴忙碌,阅读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语言训练得到了落实。

2、巧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情境展示在学生眼前,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心旷神怡的美妙感受,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有趣味横生之感,如:一年级下册《水乡歌》一课,由于我们地处北方,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环境非常陌生,一年级小学生仅仅凭想象和对文字的理解去感受江南水乡迷人的景色非常困难的。于是我制作课件导课,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加上悠扬的音乐,让学生真正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结合情景从文字中来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激发了学生对水乡的热爱之情。我随即抓住学生此时的激情进行综合实践训练:说说自己的家乡什么多,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并仿照课文编儿歌。学生借着兴趣开始创作,一副副栩栩如生的作品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

“家乡什么多?” 楼房多,东一座,西一座,东西南北千万座,客人请到屋里坐。

“家乡什么多?” 汽车多,千辆车,万辆车,大车小车装满货,来来往往忙奔波。“家乡什么多” 水果多,红长枣、紫葡萄,大大小小挂满枝,大家快快来品尝。“家乡什么多”

公路多,千条路,万条路,大路小路通灵武,请到灵武来做客。

„„„

学生在多媒体画面的诱惑下,兴味盎然的走进了文本。

3、善用音乐,创造情境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 一切智慧、一切哲学都具有更高的启示。”音乐是艺术,语文教学亦是艺术,而将两种艺术融为一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将是无限的。善于选用恰当的音乐作为导入新课的手段,不仅能为学生创造美妙的阅读情境,更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在教学《雨铃铛》时,上课伊始,我神秘地说:“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一个美好的世界里,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看看你会在那个世界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你的心里会想到什么?”于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闭上了眼睛,我以适当的音量为学生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在轻快、活泼的歌声中,孩子们的表情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时而微笑,时而深思,一副陶醉的神情。歌声结束,同学们慢慢的睁开眼睛,有些学生还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神奇的想像中,我这样引导:孩子们,把你刚才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吧!”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我听到了一阵阵沙沙沙的声音,原来是春雨落到了地上,种子在说悄悄话,我还看到种子在张大嘴巴喝着甜甜的雨水......”,“我听到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春天来了,种子在发芽,小河里的小鱼跳出水面唱着歌......”,“我听到小雨在沙沙沙沙地唱歌,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了,大地绿了......”听到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我不禁为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而惊讶,更为这美妙的音乐所创造出的如身临其境的情境氛围而震憾。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刚才看到这么美妙的画面,谁听见了雨铃铛的声音了?”孩子们摇摇小脑袋,有的发问:“老师,雨铃铛是什么呀?”在这样的情境下,我板书了课题并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想听听雨铃铛的声音。”,“我听过春雨的声音是沙沙响的,可课文为什么要写春雨是铃铛哪?”我说:“孩子们答案就在课文里,赶快去课文中找一找,听一听雨铃铛声音吧!”有了音乐所带给学生的丰富而饱满的情感,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潜移默化地绽放了音乐所创造的情境魅力,提高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培养了审美想像能力,陶冶了艺术情操。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实现。

二、阅读理解时创造情境,深化阅读感悟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1]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教师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将这种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体现于阅读实践呢,那就是引导。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创设情境将会使引导更具实效性,使学生的感悟更深刻。具体做法如:

1、用动感的语言、肢体动作创设情境 课堂中教师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运用教 师富有骟情性的语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夸张而又恰如其分的动作都会将学生带入阅读情境,为他们进一步感悟理解课文搭建有效平台。在教学《一只小鸟》一课时,指导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体会小主人对受伤的小鸟关爱的情感时,教师马上扮成一只可怜的小鸟,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时,一名学生将手指放在小嘴上,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还轻声地说:“悄悄的,别再惊动小鸟了,它多可怜啊!”这时,教师再次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的表情、语气是那么投入,他们读懂了课文!再如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教师扮演成一棵老树说:“亲爱的小鸟,狂风来吹不倒我,就请你来在我的枝叶间筑温暖的巢吧!”学生马上明白了老师的意图,扇动着翅膀,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谢谢你老树,你真有爱心”、“老树,我也要像你一样做好事,帮助别人”、“老树,你真伟大”„„学生的这些肺腑之言在教师深情的话语、简单的动作中得到了释放。小结语或者声情并茂的范读都会为学生的阅读感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

2、活用课文插图,再造情境 课文是利用语言描写情境,而课文插图则是运用更直观的手法再现生活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中生悟,而要指导学生将插图与课文内容对应起来,图文并茂,边看边读,启发想象,再造情境,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小画家们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时,引导学生先看图仔细观察,体会不用“颜料不用笔的心情,几步就成一幅画”的意境,然后再去朗读课文,学生的情感很快就融入课文,与作者、文本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

3、配乐朗读,渲染情境 当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达到共鸣时,学生朗读欲望更强,教师适时地选择与课文相似或一致的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时,学生的朗读情绪会在音乐的渲染下更加高涨。如教学《秋天到》一课时,学生扮着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朗读课文,秋天那色彩丰富,秋高气爽的意境陡然而生,不仅是学生读的投入,就连听课的老师也被这种美妙的意境所吸引、所陶醉。

三、阅读理解后,再创情境,拓宽阅读空间

阅读理解和感悟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时实践语言。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生发言语的动机,提供言语的材料,从而促进言语的发展。”[2]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再创情境,拓宽阅读空间,开阔阅读思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乐土,还要成为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放飞孩子,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进生活。

1、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在北师版语文教材课后,都有许多拓展性的问题 可以为学生创设开阔的问题情境,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实践。如《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可提出:“学完课文,如果你是这只聪明的乌鸦,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再如《冬天是个魔术师》一课,教师课后这样拓展问题:“春天、秋天这个魔术师还能变什么魔术?这些问题都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将学习和实践、语文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2、以演助读,拓展教材空间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喜玩好动。而课文内容大多又是生动、形象贴近儿童生活的作品。因此在阅读感悟中,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将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再现出来。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文时,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后,我鼓励学生将课文内容小组分解,编排成小课本剧,孩子们积极性高涨,在几分钟后,学生踊跃举手,几名学生在讲台上专注、投入的表演和创造性地台词得到台下同学阵阵掌声,将教学推向高涨,孩子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亦然如此。一堂课波澜起伏,时见高潮,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绽放情境魅力,就会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催生阅读意识,进而加强阅读实践,最终实现阅读的三维目标。

参考书目:

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② 《语文教学情景论》

第五篇:鹰架学习法在“个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鹰架学习法在“个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十分注重学生技能的习得和独立开展个案工作能力的培养。鹰架学习法是一种搭建鹰架以支持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里建构知识的教学方法,其理念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期望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独立和自助的能力。将鹰架学习法运用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课程,可以从中探索如何操作鹰架学习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本质动机和自主性,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独立开展个案社会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鹰架学习法;社会工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214-02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三大手法之一,也是社会工作者最早以及最常用的专业手法[1]。因此,社会工作专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里,个案社会工作始终作为这门学科的核心课程。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型学科,个案社会工作因而十分注重学生技巧的习得和实操能力的培养,不仅期望学生熟记各种理论知识,还特别强调通过实践教学来让学生修炼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操技能,以便从事专业工作时能迅速上手。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笔者尝试在个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运用鹰架学习法,以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质动机,增进其思考与探索的自主独立性,进而促进学生独立开展个案工作的能力。

一、鹰架学习法概述

(一)鹰架学习法的理论基础及含义

鹰架源自一种生态种植方法――招鹰灭鼠。鹰本是田鼠天敌,但它们往往只是在麦田上空盘旋,并不飞下田地来捕捉田鼠,以致田鼠猖獗进而庄稼遭殃。聪明的农夫经长时间观察,发现鹰不愿飞落麦田的原因:一是怕误食毒饵;二是麦田上无落脚点,鹰无歇息或望(以搜寻鼠类和警惕危机)的地方。于是,农夫在麦田上安装高达4米、类似十字架的鹰架以供鹰落脚。果然不出几天,农夫便在鹰架底下发现了鹰的排泄物,并且麦田里的鼠类数量也骤减了。

这种搭建鹰架以招鹰灭鼠的方式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关于儿童的研究发现有相似之处。维果斯基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能力发展状态存在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即儿童实际处理难题时所表现的能力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在成人或较有经验的同伴协助下处理难题时所可能达到的潜在能力水平,被称为潜在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有待发展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进一步,维果茨基指出,儿童在最近发展区里接受新的学习,其能力发展会更有成效,期间若还能获得成人帮助,则更加容易汲取单凭自己无法汲取的知识,进而提升原有的发展水平到更高发展水平[2]。

布鲁纳和伍德等人结合农夫招鹰灭鼠的智慧和维果斯基的学习理论提出了鹰架学习法。他们借助这个概念来描述有经验的人(同伴或成人)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协助,能够激发儿童的潜在学习能力,使儿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3][4]。卢戈夫和西蒙斯等人明确将鹰架看成是一种协助,他们认为鹰架学习法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而提供协助(搭建鹰架),使其处身于最近发展区里学习,并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能够逐渐减少协助(撤去鹰架)[4][5][6]。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 3)的有关文件则将鹰架学习法定义为:“鹰架学习法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渐引向深入。”[7]

综合上述,鹰架学习法是伴随学习者能力递进上升而不断提供帮助、撤去帮助,提供帮助、撤去帮助……的螺旋上升过程。提供帮助是为了使学习者在最近发展区里学习,当学习者在帮助之下能够由实际发展水平发展到潜在发展水平时就撤去帮助,然后为学习者在下一阶段学习中发展到更高水平的潜在发展水平提供新的帮助,让学习者能够在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习,进而又撤去帮助。如此螺旋上升,直至学习者独立成长。

(二)鹰架学习法的教学意义

从上述理论基础和含义可知,鹰架学习法强调以学生为学习过程的中心,而教师只是支持者和协助者。因此与控制学生并将之当成是知识灌输的被动接受者的学习过程相反,鹰架学习法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能力程度,并根据其实际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以使其在最近发展区里建构知识。由此可见,鹰架学习法的教学意义首先就体现在对师生关系的反思上,认为学生主动的“学”比教师机械的“教”更为重要。

其次,鹰架学习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本质动机,进而增强其学习自主性。学生在学习时若所学知识远高于自己的理解水平,那么学生将会因产生学习挫败感而失去学习本质动机;若所学知识早已滚瓜烂熟或远低于自己的理解水平,那么学生也会因得不到学习成就感而不能激发学习本质动机。鹰架学习法的优势在于它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关注和运用。所谓最近发展区,根据上述维果茨基的观点,其实就是刚好高于但又不远高于学生现有能力水平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学生既不会因为完全理解不了知识而丧失学习本质动机,也不会因为知识太浅而提不起兴趣。因此,鹰架学习法注重提供支持让学生得以在其最近发展区里学习的做法,正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质动机,使其现有能力得到重视,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最后,鹰架学习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成长,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从整体上说,鹰架学习法的模式是“教―扶―放”,呈现的趋势是教师的引导逐渐减少而学生的主动地位逐渐提升,由此既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也能够不断缩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直至脱离教师独立成长[8]。

二、鹰架学习法的操作模式

鹰架学习法的核心内涵是搭建鹰架让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里建构知识,然后伴随学生能力提升之后撤去鹰架。因此,鹰架学习法的操作模式可简单理解为搭建鹰架,撤去鹰架。而所谓鹰架,在日常课堂教学上可分为两个类别:跟知识有关的和跟理解方式有关的。前者是指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有先后之分,先学的知识是后学的知识的鹰架;后者指为学生提供的具体支持刚好符合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水平。具体上,鹰架学习法的操作模式如下。

第一,创设学习情境――找出学生知识层面的最近发展区,即他们具备的知识范围及程度,然后整理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点,结合这些知识点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第二,分解学习任务――将学习情境转化为一个需要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进一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解学习任务为若干个递进任务,前一个学习任务是后一个学习任务的鹰架。

第三,控制水平――在每个学习任务里协助学生建构知识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实际发展水平,提供具体的协助和指引,并且这些鹰架是因应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而搭建。参照伍德关于“有效指导的本质――按情况而控制学习过程”的观点,这些有针对性地控制水平的鹰架分为五个等级:一般的口头提醒、明确而具体的口头指示、指出材料、预备装配、示范[4]。控制水平的等级越高,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则越低。比如学生在教师示范下才学会某种技能,其能力发展空间是低于他只在教师口头提醒下就学会某种技能。

第四,效果评估――评估效果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知识建构程度、实际发展水平的提升程度,以及学习自主性的提高程度。

三、鹰架学习法在个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个案社会工作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如何为有需要人士开展个案服务的课程。这门课程不只需要学生熟记各种与个案服务有关的字面知识,更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方法与技巧,将之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总而言之,个案社会工作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手法开展个案服务的实践能力。参照鹰架学习法的操作模式,个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课程可分为创设学习情境、分解学习任务、控制水平与效果评估等四个环节。

(一)创设学习情境

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服务的常见情境有两种:在个案工作室里与案主进行个案面谈、在案主家中进行家访。相较于家访可能面临的复杂情况,个案面谈一般是在个案工作室里进行二人面对面谈话,因此个案面谈较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本文仅以个案工作室里的个案面谈作为学习情境。教师利用学校个案工作室的实训资源,将学生分为二人一组,创设出一对社工与案主在个案工作室面谈的情境。

(二)分解学习任务

在个案面谈的学习情境里,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一个有效的个案面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可以将这个学习任务分解为几个环节:对白设计、积极聆听、面谈演绎。

第一,对白设计环节。学生二人一组需要设计一份约一小时的社工与案主的对话内容,其中包括单向性的对白(如自我陈述)以及互动性的对白(如提问及回应)。然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他们所设计的对白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尤其注重像提升动机、引领、反映、影响等个案工作技巧是如何呈现在对白上。

第二,积极聆听环节。首先让学生在非语言运用的前提下营造积极聆听的氛围,如座位的布置、坐姿、眼睛接触、身体放松等;然后练习运用语言来达到营造积极聆听的氛围,如一边点头一边“嗯嗯……”或复述技巧的运用,“你的意思是……”又或查证技巧的运用,“如果没听错,你刚才讲的是……”最后,教师跟学生分析他们的表现情况,力求学生学会积极聆听技巧的运用,并将之贯穿于整个个案面谈过程。

第三,面谈演绎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一人饰演社工,一人饰演案主,结合积极聆听技巧的运用,将修改后的个案面谈对白演绎出来。演绎的过程综合了个案面谈的所有专业方法,如语气、肢体语言、用词的运用,有效的提问及回应的运用,尊重和同理心的表达等等。

(三)控制水平

在每个学习任务上,教师运用控制水平的方式来给学生搭建鹰架。在对白设计环节上,教师通常运用一般的口头提醒让学生留意社工的说话,若发现学生未能理解(即不符合最近发展区),就做出明确而具体的口头指示,如告诉他们控制社工对白的分量不多于案主的对白。如果仍有学生未能做到,则指出材料,提示他们在教材有相关内容可阅读。考虑到一般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除非特别情况,一般对白设计上教师不会运用到后两个等级的控制水平。

然而,在积极聆听及面谈演绎环节上,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而需要在个案工作室的模拟环境里实际操作个案面谈过程,不同理解水平的学生其表现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出来的理解水平,运用控制水平的不同等级来为学生搭建鹰架,对理解水平较高的学生运用较低等级的控制水平,反之对理解水平较低的学生运用较高等级的控制水平,甚至教师亲身示范。比如,有的学生运用了第二层次的同理心表达来回应案主的感受,教师会做出明确而具体的口头指示,“这是第二层次的同理心表达,请试一下运用第五层次的同理心表达”。若学生不明白,并且教师提高控制水平的等级到预备装备(提供第五层次的同理心表达的内涵和形式)之后学生仍不能够领会,那么教师就需要亲自示范如何运用第五层次的同理心表达。

(四)效果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轶事记录的方式客观而具体地记录下学生建构知识时教师所搭建的鹰架,将之呈现给学生,共同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个案面谈知识的盲点以及所取得的进步。特别是,将撤去鹰架后学生的表现或教师所运用的控制水平层次逐渐降低的情况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肯定其独立运用个案面谈技巧的能力提升以及学习自主性的增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单论对人的教育,鹰架学习法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追求相似,运用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上也能够满足培养学生技能和独立成长的目的。不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个案社会工作技能的习得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当继续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相信学生的潜能,不断创造条件以支持学生独立成长,才能在教学中也实现助人自助的专业宗旨。

参考文献:

[1]何雪松,陈蓓丽,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十大发展趋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Vygotsky, 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M].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3]Bruner, J.S.,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M].New York: Norton.1968.[4]David, Wood,Asp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ldren of Social Worlds.[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86.[5]Rogoff, B.,Children's Learning in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84.[6]Dickson, S.V., Chard, D.J.& Simmons, D.C.,An Integrated [J].Reading/Writing Curriculum: A Focus on Scaffolding.LD Forum:1993,18(4).[7]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8]张亮晶.从鹰架观念谈工商管理案例教学[J].河西学院学报,2006(6).

下载自主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主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扩大学生词汇量的方法很多。教学中,让学生识记生字、词语,多读课文,读熟课文,背诵课文。教会学生查字典、词典,培养学生遇到生字、新词会使用工具书帮助理解,积累......

    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契约学习法

    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契约学习法 契约学习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主动性的加强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活化课堂,创新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识字

    小学语文 优秀论文评选 轻松识字,快乐学习——浅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识字 内容提要: 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影响着阅读和写作教学以及其......

    语文教学中自主提问的几点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

    浅谈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注:本文曾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浅谈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引言 一个下岗女工家里有三个暖水瓶。女工很辛劳,也很节俭。平时,只要哪个水瓶没有水了,她总会及时地去烧水,......

    团队合作学习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

    团队合作学习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 摘要:近年来,合作性学习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实践证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团队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独立性和创......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本站推荐)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高效得进行成为了小学语文改革的重点。现阶段,利用儿童文学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