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3.3 计算导数教案 北师大选修11

时间:2019-05-12 05:1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 3.3 计算导数教案 北师大选修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 3.3 计算导数教案 北师大选修11》。

第一篇:高中数学 3.3 计算导数教案 北师大选修11

3.3 计算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导数的定义;

2、导数的几何意义;

3、导函数的定义;

4、求函数的导数的流程图。(1)求函数的改变量yf(xx)f(x)

yf(xx)f(x) xxy(3)取极限,得导数y/=f(x)lim

x0x(2)求平均变化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常见函数的导数。首先我们来求下面几个函数的导数。(1)、y=x(2)、y=x(3)、y=x 问题1:yx1,yx2,yx3呢?

问题2:从对上面几个幂函数求导,我们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二、新授

1、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

⑴(kxb)k(k,b为常数)⑵(C)0(C为常数)⑶(x)1 ⑷(x)2x

32⑸(x)3x ⑹()2

231x1 x2⑺(x)12x1 由⑶~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⑻(x)xxx(为常数)

⑼(a)alna(a0,a1)

11logae(a0,且a1)xxlna1xx)-sinx ⑾(e)e ⑿(lnx) ⒀(sinx)cosx ⒁(cosxx⑽(logax)从上面这一组公式来看,我们只要掌握幂函数、指对数函数、正余弦函数的求导就可以了。例

1、求下列函数导数。

(1)yx(2)y

4(3)y5xxxx

第二篇:高中数学 3.1.1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一) 教案 北师大选修2-2

3.1.1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过程: 【引 例】

1、确定函数yx24x3在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在哪个区间内是减函数? 解:yx24x3(x2)21,在(,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问:

1、为什么yx24x3在(,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

2、研究函数的单调区间你有哪些方法?

都是反映函数随自(1)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函数的图象必须能画出的)

变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复习一下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322、确定函数f(x)=2x-6x+7在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哪个区间内是减函数?

(1)能画出函数的图象吗?那如何解决?试一试。提问一个学生:解决了吗?到哪一步解决不了?(产生认知冲突)

(2)(多媒体放映)

【发现问题】定义是解决单调性最根本的工具,但有时很麻烦,甚至解决不了。尤其是在不

32知道函数的图象的时候,如函数f(x)=2x-6x+7,这就需要我们寻求一个新的方法来解决。

(研究的必要性)事实上用定义研究函数yx24x3的单调区间也不容易。【探 究】

我们知道函数的图象能直观的反映函数的变化情况,下面通过函数的图象规律来研究。

32问:如何入手?(图象)从函数f(x)=2x-6x+7的图象吗?

1、研究二次函数yx4x3的图象;(1)(2)(3)(4)(5)学生自己画图研究探索。

提问:以前我们是通过二次函数图象的哪些特征来研究它的单调性的?(开口方向,对称轴)既然要寻求一个新的办法,显然要换个角度分析。

提示:我们最近研究的哪个知识(通过图象的哪个量)能反映函数的变化规律? 学生继续探索,得出初步规律。几何画板演示,共同探究。得到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切线斜率的变化与单调性的关系。(学生总结): ①该函数在区间(,2)上单调递减,切线斜率小于0,即其导数为负; 在区间(2,)上单调递增,切线斜率大于0,即其导数为正;

注:切线斜率等于0,即其导数为0;如何理解?

②就此函数而言这种规律是否一致?是否其它函数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2、先看一次函数图象;

3、再看两个我们熟悉的函数图象。(验证)(1)观察三次函数yx的图象;(几何画板演示)

(2)观察某个函数的图象。(几何画板演示)

指出:我们发现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符号有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导数

专心

爱心

用心

∴y=x-9x+24x的单调增区间是(4,+∞)和(-∞,2)令3(x-2)(x-4)<0,解得2<x<4 32.∴y=x-9x+24x的单调减区间是(2,4)322(2)解:y′=(3x-x)′=3-3x=-3(x-1)=-3(x+1)(x-1)令-3(x+1)(x-1)>0,解得-1<x<1.3∴y=3x-x的单调增区间是(-1,1).令-3(x+1)(x-1)<0,解得x>1或x<-1.3∴y=3x-x的单调减区间是(-∞,-1)和(1,+∞)

2、设yf(x)是函数yf(x)的导数, yf(x)的 图象如图所示, 则yf(x)的图象最有可能是()32小结:重点是抓住导函数的图象与原函数的图象从哪里发生联系? 【课堂小结】

1.函数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如果f(x)>0, 则f(x)为增函数;如果f′(x)<0, 则f(x)为减函数.2.本节课中,用导数去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是中心,能灵活应用导数解题是目的,另外应注意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3.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思考题】

32对于函数f(x)=2x-6x+7 思考

1、能不能画出该函数的草图? 思考2、2x76x在区间(0,2)内有几个解? 【课后作业】 3课本p42习题2.4 1,2

专心

爱心

用心

第三篇: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六安一中东校区高二数学选修2-2期末复习

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必记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f(x2)f(x1)f(x1x)f(x1)yf xxx2x1x

注1:其中x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f(x0x)f(x0)y,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limx0xx0xlim

做yf(x)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y'|xx0

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4导数的背景(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

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若fx,gx均可导(可积),则有:-1-

6.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①求函数f(x)的导数f'(x)②令f'(x)>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③令f'(x)<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注]:求单调区间之前一定要先看原函数的定义域。

7.求可导函数f(x)的极值的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f(x)的导数f'(x)(3)求方程f'(x)=0的根(4)用函数的导数为0的点,顺次将函数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小开区间,并列成表格,检查f/(x)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不改变符号,那么f(x)在这个根处无极值

8.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的步骤:求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⑴求f(x)在a,b上的极值;⑵将f(x)的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注]:实际问题的开区间唯一极值点就是所求的最值点;

9.求曲边梯形的思想和步骤

10.定积分的性质根据定积分的定义,不难得出定积分的如下性质:

性质1b1dxba a

b

a

b性质2 若f(x)0,xa,b,则f(x)dx0 ①推广:[f1(x)f2(x)afm(x)]dxf1(x)dxf2(x)dxaabbfm(x)ab

②推广:f(x)dxf(x)dxf(x)dxaac1bc1c2f(x)dx ckb

11定积分的取值情况:定积分的值可能取正值,也

可能取负值,还可能是0.(l)当对应的曲边梯形位于 x 轴上方时,定

积分的值取正值,且等于x轴上方的图形面积;

(2)当对应的曲边梯形位于 x 轴下方时,定

积分的值取负值,且等于x轴上方图形面积的相

反数;

(3)当位于 x 轴上方的曲边梯形面积等于

位于 x 轴下方的曲边梯形面积时,定积分的值为,且等于面积.

12.物理中常用的微积分知识(1度,速度的导数为加速度。(2)力的积分为功。

推理与证明知识点

13.归纳推理的定义: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

为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14.类比推理的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这样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15.演绎推理的定义: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三段论 16.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

17.综合法就是“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不断用必要条件代替前面的条件,直至推出要证的结论。

18.分析法就是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替换前面的条件或者一定成立的式子,可称为“由果索因”。要注意叙述的形式:要证A,只要证B,B应是A成立的充分条件.分析法和综合法常结合使用,不要将它们割裂开。19反证法:是指从否定的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1)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从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即所求证命题正确。反证法的思维方法:正难则反。矛盾(1)与已知条件矛盾:(2)与.....已有公理、定理、定义矛盾;(3)自相矛盾. 20

21*nnN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00

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 注]:常用于证明不完全归纳法推测所得命题的正确性的证明。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知识点

22.复数的概念:形如a+bi的数叫做复数,其中i叫虚数单位,a叫实部,b叫....

虚部,数集Cabi|a,bR叫做复数集。

规定:abicdia=c且,强调:两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相等或不相等。

实数(b0)23.数集的关系:复数Z一般虚数(a0)

虚数(b0)纯虚数()

24.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与平面内的点或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25.复平面: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任何一个复数zabi,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a,b)唯一确定。由于有序实数对(a,b)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一一对应,因此复数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集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6.求复数的模(绝对值)与复数z对应的向量OZ的模r叫做复数zabi的模(也叫绝对值)记作z或abi。由模的定义可知:zabia2b

227.复数的加、减法运算及几何意义①复数的加、减法法则:z1abi与z2cdi,则z1z2ac(bd)i。注:复数的加、减法运算也可以按向量的加、减法来进行。

②复数的乘法法则:(abi)(cdi)acbdadbci。因子

28.共轭复数:两复数abi与abi互为共轭复数,当b0时,它们叫做共轭虚数。常见的运算规律 abi(abi)(cdi)acbdbcad22i其中cdi叫做实数化22cdi(cdi)(cdi)cdcd

(1)z;

2(2)z2a,z2bi;2(3)zza2b2;(4)z;(5)zzR

(6)i4n1i,i

24n21,i4n3i,i4n41;2(7)

1i1i1ii;(8)i,i,i 1i1i(9)设13i23n1是1的立方虚根,则10,,3n2,3n31 2

第四篇: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目录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目录

《数学1(必修)》

第一章 集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集合的基本关系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阅读材料 康托与集合论

第二章 函数

§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3 函数的单调性

§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

§5 简单的幂函数

阅读材料 函数概念的发展

课题学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 正整数指数函数

§2 指数概念的扩充

§3 指数函数

§4 对数

§5 对数函数

§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

阅读材料 历史上数学计算方面的三大发明

第四章 函数应用

§1 函数与方程

§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阅读材料 函数与中学数学

探究活动 同种商品不同型号的价格问题

《数学2(必修)》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 简单几何体

§2 三视图

§3 直观图

§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5平行关系

§6 垂直关系

§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8 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

阅读材料 蜜蜂是对的

课题学习正方体截面的形状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2 圆与圆的方程

§3 空间直角坐标系

阅读材料 笛卡儿与解析几何

探究活动1 打包问题

探究活动2 追及问题

《数学3(必修)》

第一章 统计

§1 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

§2 从普查到抽样

§3 抽样方法

§4 统计图表

§5 数据的数字特征

§6 用样本估计总体

§7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8 相关性

§9 最小二乘法

阅读材料 统计小史

课题学习调查通俗歌曲的流行趋势

第二章

算法初步

§1 算法的基本思想

§2 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3 排序问题

§4 几种基本语句

课题学习确定线段n等分点的算法

第三章 概率

§1 随机事件的概率

§2 古典概型

§3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

探究活动 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的值

《数学4(必修)》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 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2 角的概念的推广

§3 弧度制

§4 正弦函数

§5 余弦函数

§6 正切函数

§7 函数的图像

§8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阅读材料 数学与音乐

课题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究的图像

第二章平面向量

§1 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

§2 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

§3 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

§4平面向量的坐标

§5 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

§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7 向量应用举例

阅读材料 向量与中学数学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形

§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2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3 半角的三角函数

§4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

§5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课题学习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

探究活动 升旗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5(必修)》

第一章 数列 §1 数列

1.1 数列的概念

1.2 数列的函数特性 §2 等差数列

2.1 等差数列

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 等比数列

3.1 等比数列

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4 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本章小节建议

复习题一

课题学习教育储蓄 第二章 解三角形

§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1 正弦定理

1.2 余弦定理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不等式 §1 不等关系

1.1 不等关系

1.2 比较大小 §2 一元二次不等式

2.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3 基本不等式

3.1 基本不等式

3.2 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 §4 简单线性规划

4.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4.2 简单线性规划

4.3 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

阅读材料 人的潜能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探究活动 三角测量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目录

《数学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 命题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1充分条件 2.2必要条件 2.3充要条件

§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3.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3.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3.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4.1逻辑联结词“且”

4.2逻辑联结词“或”

4.3逻辑联结词“非”习题1—4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椭圆

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2椭圆的简单性质 §2抛物线

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2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3双曲线

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阅读材料1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

阅读材料2 曲线与方程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变化率与导数

§1 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

§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1导数的概念 2.2导数的几何意义 §3 计算导数

§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4.1 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 4.2 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第四章 导数应用

§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1.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1.2函数的极值

§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1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 2.2最大、最小值问题

阅读材料 数学史上丰碑——微积分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四

附录1 部分数学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信息检索网址导引

《数学选修1-2》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 回归分析 1.1回归分析 1.2相关系数

1.3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 阅读材料 高尔顿与回归 §2 独立性检验

2.1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阅读材料 概率与法庭 2.2独立性检验

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4独立性检验的应用

统计活动 学习成绩与视力之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框图 §1 流程图 §2 结构图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1 归纳与类比 1.1归纳推理 2.2类比推理 §2 数学证明

§3 综合法与分析法 3.1综合法 3.2分析法 §4 反证法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第四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1数系概念的扩展

1.2复数的有关概念 §2 复数的四则运算 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阅读材料 数的扩充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四

附录1 部分数学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信息检索网址导引

《数学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 命题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1充分条件 2.2必要条件 2.3充要条件

§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3.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3.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3.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 §4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4.1逻辑联结词“且” 4.2逻辑联结词“或” 4.3逻辑联结词“非”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 §2 空间向量的运算

§3 向量的坐标表示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3.1 空间向量的标准正交分解与坐标表示

3.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3.3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4 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 §5 夹角的计算

5.1 直线间的夹角 5.2平面间的夹角 5.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6 距离的计算

课题学习空间向量在力学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 椭圆

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2 椭圆的简单性质 §2 抛物线

2.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2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3 双曲线

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3.2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4 曲线与方程 4.1 曲线与方程

4.2 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 4.3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 阅读材料1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 阅读材料2 圆与椭圆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附录1 部分数学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信息检索网址导引

《数学选修2-2》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1 归纳与类比 1.1归纳推理 2.2类比推理

§2 综合法与分析法 2.1综合法 2.2分析法 §3 反证法

§4 数学归纳法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变化率与导数

§1 变化率的快慢与变化率 §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1导数的概念 2.2导数的几何意义 §3 计算导数

§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 4.2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 §5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

§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1.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1.2函数的极值

§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1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 2.2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第四章 定积分

§1 定积分的概念

1.1定积分的背景——面积和路程问题

1.2定积分

§2 微积分基本定理 §3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3.1平面图形的面积 3.2简单几何体的体积

阅读材料 数学史上的丰碑——微积分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四

第五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1数系概念的扩展 1.2复数的有关概念 §2 复数的四则运算 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阅读材料 数的扩充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五

《数学选修2-3》

第一章 计数原理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2.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 排列 §3 组合

§4 简单计数问题 §5 二项式定理 5.1二项式定理

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概率

§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 超几何分布

阅读材料 彩票中的概率 §3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阅读材料 概率与法庭 §4 二项分布

阅读材料 需要多少条外线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6 正态分布

6.1连续型随机变量 6.2正态分布

阅读材料 正态分布小史及其他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统计案例 §1 回归分析 1.1回归分析 1.2相关系数

1.3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

阅读材料 高尔顿与回归 §2 独立性检验

2.1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阅读材料 概率与法庭 2.2独立性检验

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4独立性检验的应用

统计活动 学习成绩与视力之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间的关系

《数学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章 直线、多边形、圆 §1 全等与相似 §2 圆与直线 §3 圆与四边形

阅读材料 定长闭曲线最大面积问题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圆锥曲线 §1 截面欣赏 §2 直线与球、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 §3 柱面与平面的截面 §4平面截圆锥面

§5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研究性学习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数学选修4-2 矩阵与变换》

引 言

第一章平面向量与二阶方阵

§1平面向量及向量的运算

§2向量的坐标表示及直线的向量方程

§3二阶方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 第二章 几何变换与矩阵

§1 几种特殊的矩阵变换

§2 矩阵变换的性质

第三章 变换的合成与矩阵乘法

§1 变换的合成与矩阵乘法

§2 矩阵乘法的性质 第四章 逆变换与逆矩阵

§1 逆变换与逆矩阵

§2 初等变换与逆矩阵

§3 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

§4 可逆矩阵与线性方程组 第五章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 矩阵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 特征向量在生态模型中的简单应用

阅读材料

复习小结建议

《数学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 第一章 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 极坐标系

§3 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 阅读材料 笛卡尔与坐标系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参数方程

§1 参数方程的概念

§2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3 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4平摆线和渐开线 §5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阅读材料1 其他摆线

阅读材料2 摆线的应用研究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 第一章 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 §1 不等式的性质

§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3平均值不等式 §4 不等式的证明 §5 不等式的应用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几个重要不等式 §1 柯西不等式 §2 排序不等式

§3 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文科学1-1,1-2,4-1,4-4 理科学

2-1,2-2

2-3,4-1,4-4,4-5。

第五篇:高中数学导数经典说课稿

一、关于教学目的的确定:

对导数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为今后高等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但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极限概念,对导数概念及其定义的数学语言表述的理解比较困难,这种理解上 的困难将影响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大量的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

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② 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逼近、类比、以已知探求未知、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动的观点体会导数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导数的概念不再困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我把这次课分为三个阶段:“概念探索阶段” ;“概念建立阶段” ;“概念巩固阶段”。下面我将对每一阶段教学中计划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教学步骤作出说明。

(一)‚概念探索阶段‛ 1.这一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由于注意到学生在开始接触导数这个概念时,总是以静止的观点来理解这个描述变化过程的动态概念,总觉得与以前知识相比,接受起来有困难,似乎这个概念是突然产生的,甚至于不明概念所云,故我在这一阶段计划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①使学生从熟悉的物理知识入手,以物体的平均速度变化趋势的观点无限逼近的思想理解瞬时速度,从而发现导数的过程;

②使学生形成对导数的初步认识; ③使学生了解学习概念的导数必要性。2.本阶段教学安排

我采取温故知新、推陈出新的教学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① 温故知新

由于研究数列极限首先应对数列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因此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对教案中5个具体数列通项公式的思考让学生对数列通项 公式这个概念产生回忆,指出以前研究数列都是研究的有限项的问题,现在开始研究无限项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数列是自变量为自然数的函数,通项公式就是以n为自变量的、定义域为自然数集的函数an的解析式。再引导学生回忆研究函数,实际上研究的就是自变量变化过程

1中,函数值变化的情况和变化的趋势,并以第[2]的数列an为例说

2明:当n=2、3、4、5 时,对应的an1、1、1、1 就说明自变量由

242168增加到5时,对应的函数值就由1减小到1这种变化情况。若问自然数n

216n1一直增加下去,函数an应怎样变化下去,这就是研究变化的趋势。

这样利用通项公式就可把数列变化趋势问题与函数值变化趋势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函数值变化趋势的角度来看待例题中五个数列的变换趋势。通过这种讨论,在对变化趋势这个概念的理解上发挥心理学上所提‚无意注意‛的作用,使学生对进一步讨论的数列变换趋势问题不至于太陌生。

② 推陈出新

在对5个数列变化趋势的分析过程中,通过引导,由学生讨论得到数列(2)、(3)、(5)的共同特征,近而向学生说明:‚具有类似于数列(2)、(3)、(5)共性的数列称为有极限的数列,共性中的‚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称它为有极限数列的极限‛。并进一步和学生讨论如何给数列的极限下定义,此时我根据学生情况给予提示,给出数列极限概念的描述性说明:当项数无限增加时,数列的项无限趋近于某一个确定的常数的数列称为有极限的数列,这个确定的常数称为数列极限。

③ 刘徽及其《割圆术》的介绍

学生对数列极限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这个概念并不是突然产生的,是和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的,为此在第一阶段我设计了这一部分教学。

我一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列极限思想所做的贡献,如‚在世界数学史上,刘徽是最早运用这种数列极限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大数学家。用这种指导思想计算圆面积的方法,就称为刘徽割圆术.用类似刘徽割圆术的方法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虽然在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也算出过,但所用的方法却比刘徽所用的方法繁杂的多。‛ 在另一方面重点结合计算机模拟刘徽割圆术,介绍这种算法的指导思想:‚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进一步在‚无意注意‛作用的发挥上下文章,加深学生对‚变化趋势‛、‚趋近于‛、‚极限‛等概念的认识,为下一阶段极限概念的教学提供对这个概念感性认识的基础。

(二)‚概念建立阶段‛ 1. 这一阶段要解决的任务

由于数列极限概念及其定义的数学语言表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学生初次接触很困难。具体讲,在-N语言中,学生搞不清的两重性——绝对的任意性、相对的确定性;学生搞不清‚N‛,不太理解N的实质是表示项数n无限增大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从这一时刻起,所有an(n>N),都聚集在以极限值A为中心,为半径的邻域中,N是否存在是证明数列极限存在的关键。

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采取‚启发式谈话法‛与‚启发式讲解法‛,注意不‚一次到位‛,这样在本阶段我设计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是:

①建立、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

②认识定义中反映出的静与动的辨证关系; ③初步学习论证数列极限的方法。2. 本阶段教学安排

本阶段教学安排分三个步骤进行。① 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安排上,我根据学生形成对数列极限的初步认识,以数列

‚1,2,3,4,,n,‛

2345n1为例,提出一个学生形成极限概念时不好回答的问题:根据数列极限定义直观描述,这个数列的极限是1,即当项数n无限增大时,这个数列的项无限地趋近于1,问题是为什么不说这个数列的项无限地趋近于1.1,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在于自己已获得的数列极限概念中‚无限趋近于‛这一描述,这种描述比较含混,感到有必要对极限定义做进一步精确描述。

② 问题的解决

具体讲,由于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及其解析表示对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故我在教学中利用数轴引导学生先得出结论:‚趋近于‛是距离概念,距离的解析表示是绝对值,‚无限趋近于‛就可用距离要多小有多小来表 示。即数列项与确定常数差的绝对值要多小有多小。

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计算如:‚思考已知数列中是否有到1.1的距离为0.01的项?‛使学生知道已知数列的项不能与1.1的距离要多小有多小,即1.1不是已知数列的极限,从而使学生对‚要多小有多小‛这一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为量化|an-1|当项数无限增加时要多小有多小打下基础。

③数列极限定义的得出

在‚检验‘1’是否满足:已知数列的项与1的差的绝对值是否要多小有多小‛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给距离找项数‛的方法。

具体讲让学生考虑已知数列中有哪些项与1的差的绝对值小于0.1、0.05、0.0011、0.0001,让学生把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在黑板上列表写出并解释所得的结果,如提示学生得出结论:‚已知数列中第908项以后各项与1的差的绝对值小于0.0011。‛这种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N‛是项数n 无限增大的过程中的一个标志,进而说明对于给定的每一个正数,可找到N,当n>N时,|an-1|小于这个正数。进而让学生注意无论表示距离的正数取的多么小,也不能说成‚要多小有多小‛,而把具体值改为后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通过讨论,在我的引导下,使学生得到结论:‚数列: 1,2,3,4,,n,

2345n1当项数无限增大时,它的项越来越趋近于1‛,也就是数列: 1,2,3,4,,n,

2345n1的极限为1,并进一步让学生总结出一般数列的极限的准确定义。

(三)‚概念巩固阶段‛

1. 本阶段的教学计划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计划做两件事情:

①说明N、、|an-A |<在讨论数列极限时所起的作用;②是习题训练。

2. 本阶段的教学过程

根据上述说明,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步骤。① 定义说明

除了对极限概念予以说明外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列极限概念中N、、|an-A |<的认识,我让学生讨论问题‚任意有极限的无穷数列能否使极限值为数列中的项‛及‚常数列是否有极限‛,当学生有困难时,可通过 举数列

‚1,110,,0,,4161nsin,‛ n122并提示其根据定义考虑问题。这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②习题训练

在学生对数列极限定义的初步掌握的基础上,为巩固学生所学,我让学生作课本例1,练习这道题目的在于总结上一阶段得到数列极限的过程,同时让学生熟悉数列极限定义的应用步骤;在此基础上结合北大附中学生的特点我安排了例2,让学生作这道题目的在于通过对这道题的证明与讨论可让学生对等比数列{1,q,q2,…qn,…}收敛、发散性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例2的处理手法上我让学生先各抒己见,然后采用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同学猜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1,q,q2,…qn,…}和{1,1,1,1,}是今后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数列,因此我觉得23n学生对例

1、例2的掌握的好坏将对后面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

③ 补充说明

对于较好的班级,还可考虑用直角坐标系来代替数轴。由于数列是以自然数集子集为定义域的特殊函数,其图象是离散的点.这使得数列的项与点(n,f(n)),即点(n,an)对应起来.当数列{an}有极限A时,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的几何意义为:任给正数,存在一个以直线y=A+和y=A-为边界的条形区域,存在一个N,当n>N时,所有的点(n, an)都落在这个条形区域内。换句话说数列的项在坐标平面内对应的点,只有有限个点落在条形区域外。利用这种方式教授这节课,形象直观,并为今后函数极限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关于教学用具的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通过对极限概念形成过程的了解,较为自然地接受极限的定义,以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使用的是计算器和计算机课件演示。计算器的作用在于使学生理解 ‚‛和‚N‛内在关系;

计算机课件演示目的有三:其一是通过史料的简单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二是在概念形成阶段,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其三可对学生所得的结论验证、完善,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巩固所学的概念。总之‚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辅助作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并掌握所学的知识,‛是我选择和使用教学 用具的根据。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为极限概念这部分的教学,应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极限思想是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地获得知识。体验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本节课的设想,一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在座的专家、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6

下载高中数学 3.3 计算导数教案 北师大选修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 3.3 计算导数教案 北师大选修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 2.2.5《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2-2

    第五课时 导数的几何意义(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函数的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理解曲线在一点的切线的概念; 3、会求简单函数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 二、教学重点:......

    常见函数的导数(选修2-2教案)

    课题:常见函数的导数 一、教学目标:掌握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 二、教学重难点:用定义推导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一、复习1、导数的定义;2、导数的几何意义;3、导函数的定义;4、求函数......

    高中数学 1.3.3 函数的最值与导数 文档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2

    宁夏银川贺兰县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1.3.3 函数的最值与导数 文档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2 【学习目标】【复习回顾】 1. 极大值、极小值的概念:2.求函数极值的方法:【知......

    1.2导数的计算 教学设计 教案大全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用导数定义,求函数的导数. (2)能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3)理解变化率的概念,解决一些物理上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

    3.2 导数的计算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导数的定义求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会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过程与方法 使学......

    高中数学导数专题讲义(答案版)

    最新导数专题讲座内容汇总导数专题一、单调性问题【知识结构】【知识点】一、导函数代数意义:利用导函数的正负来判断原函数单调性;二、分类讨论求函数单调性:含参函数的单调性......

    高中数学选修4-5完整知识点

    高中数学选修4--5知识点 ①(对称性)ba②(传递性)ab,bcac③(可加性)abacbc(同向可加性)ab,cdacbd(异向可减性)ab,cdacbd④(可积性)ab,c0acbcab,c0acbc⑤(同向正数可乘性)ab0,cd0acbd (异向正......

    高中数学选修教材目录

    高中数学选修教材目录1-1第一章常用逻辑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小结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