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管理 形成特色 提升品位
强化管理 形成特色 提升品位
——汉留镇中心小学2011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学校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紧紧围绕市局有关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打造“精致校园、特色校园、幸福校园”。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学校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德育为先,打造具有良好形象的教师、学生群体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需要具有很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学校一直坚持抓校本培训,开展有效德育,努力提高教师、学生的整体素质。
1、强化班子队伍建设,严要求,当好纽带,确保工作中执行力。学校通过行政办公会,认真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学习,对班子成员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坚持教好一门学科,管好学校一项工作,抓好一个年级质量。做到凡是要求教师的,班子成员必须先做好。处处、时时为教师带好头。保证学校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执行有力。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树典型,学习榜样,确保教师整体提高。学校利用教师会等形式组织学习先进的教师事迹。通过学习吴邵萍、徐善兰等事迹,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在教师中形成共识,要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教师。学期初,学校的全体教师都能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一位教师提出问题。学校还在本校教师中寻找典型,让教师能够更真切感受到如何做一名好的教师。
3、强化学生队伍建设,重形式,注重实效,确保学生素质提高。学校一直坚持“养成教育”,通过宣传栏提出学生应该养成的习惯,在校门口提出“进校三问”,每月进行“文明之星”的评比,让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同时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主题教育,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清明节祭扫、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歌演唱等让学生在真切的活动中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他们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生活。学校还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进行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特别是对乘坐接送车的学生更是加大安全宣传的力度。同时还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学校成功创建成“扬州市绿色学校”。
二、坚持课程改革,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
质量是立校之本,也是社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在“五严”背景之下,如何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市局从2010年提出高效课堂建设,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围绕市局提出的“预学-导航”模式开展探索。在市局组织的年度综合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中学校取得了优胜奖。
1、强化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学校由于班级、人数少,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不是太高,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坚持从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入手,分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明确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教导处对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进行明确分工,保证进行集体备课的时间。集体备课形成共同的教学思路,教师个人复备一是备班级学生的学情、二是备适合本班学生的问题,让教师的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得到充分体现。教导处、教研组通过组织教师展示课的形式,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研讨,促进教师整体提高。教科室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教师沙龙,在学习、探讨中更新教师的理念。本学期,学校分教研组组织教师研究适合本学校、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2、强化学生预学的有效性。“预学-导航”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要求很高。学校、班级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家长会、家校E通等形式给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方法,要求家长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使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预学能力,为课堂高效提供保障。
3、强化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学校定期组织各班小组长培训,提高组长在小组内的管理、协调能力。组织班主任研究班级内如何分组,确保组内学生能够起到很有效的帮教作用。使优生、后进生都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
三、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特长的学生
学生的发展,不能单纯看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特长的合格人才,学校从多方面入手,积极组织各类社团,让学生学有兴趣,掌握技能。
1、以社团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学初,学校组织艺术、体育、棋类、轮滑、书法、写作等各类社团十多个,社团活动正常开展,每个社团都有教师进行辅导。各班级也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组织社团活动,每个班级至少组织一个社团。社团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锻炼技能。社团骨干在市镇各级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合唱社团在市红歌演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第四届“运河情”比赛中获得歌唱类、绘画类奖项十多项;六一镇艺术节上获得一、二等奖,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在省网络征文大赛上,我校有四位同学获得二、三等奖。
2、以体艺节为平台,助推学生特长形成。学校开展艺术节和体育节,红歌演唱、乐器表演、舞蹈等让学生的艺术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赶小猪、两人三足、乒乓球、跳绳、踢毽、拔河等既有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有趣味性强的游戏竞赛项目,使学生的锻炼技能得到了训练。在市局组织的全市中小学乒乓球比赛中我校女子代表队获得第六名的成绩。体艺节期间,学校五百多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一批骨干大大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3、以阳光体育为载体,锻炼健康的体质。学校积极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开学初,教导处排好大课间活动课表,各班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冬季开展跑操活动,学校组织跑跑操启动仪式,明确跑操的意义,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期结束,一至三年级学生累计跑步达到18000米,四至六六年级跑步累计达到24000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坚持后勤改革,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师生满意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充分说明了后勤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学校在积极按照市局后勤改革的相关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寻求适合的后勤服务之路,努力让师生、家长满意。
1、以师生满意为宗旨。后勤改革让学校的食堂代伙的人数大大增加,从过去要求学生在校代伙,到现在学生主动要求代伙,这既是学生、家长对后勤改革的肯定,也是给学校食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开学初,就组织后勤人员开会,明确了后勤工作人员的职责,对后勤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强调:一是严把进货关,所有物品的采购一律按要求从惠民服务中心采购;二是严把过程关,食品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来,保证师生吃上放心饭菜;三是严把供应关,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吃到饭、吃饱饭,吃上热的饭菜。学期中对食堂工作请学生或家长进行评议,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2、以提高服务为目的。学校的后勤四位工作人员都是由教师转岗担任的,面对学生人数的增加,菜品的增加,工作压力较大,学校要求四位同志共同探讨,寻求最好的方法,提高工作的效率。几经改革,目前已经能够很好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教师、学生、家长都对食堂的工作表示满意。
3、以改变学校环境为追求。由于经济的问题,学校的各项建设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但是学校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内愉快学习。学校尽量让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功能,让每一块黑板都发挥宣传的功能,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以上是学校一学期来开展各项工作的情况,在这过程中,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这也是学校在发展过程在所难免的。
1、高效课堂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一些观望、不理解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还需要不断加强引导。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提高他们课堂的应变能力。
2、精致化管理工作还需要更精致。学校一些部位对精致化管理的理解还不够,总觉得还说的过去,这样的思想往往会影响学校工作。因此在今后工作中,还要责任再明确,分工再细化,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位都有人管,不出错。
3、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要再上台阶。经过近一年多的时间,学校开展养成教育,虽有效果,但不是特别明显,许多学生的习惯还需要纠正,养成良好习惯的主题活动还要进一步深入。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二篇:规范管理求实奋进形成特色提升品位
石寺二中成立于1998年,由原石寺三中、四中合并而成,学校位于石寺镇下灯村,西接奇石山庄,南邻渠里煤矿,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所辖11个行政村,辖区人口1.8万余人,服务半径8公里。
多年来,学校本着“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逐步培养师生具有“关注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观念,务实、精细、创意的开展各项工作,规范各项管理,谋求更好发展。完善管理体系,打造高效领导团队;认真搞好业务培训,把校内研讨与外出学习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素质;以“课堂问题五步法”为载体,深化课堂改革,完善评价机制,深层次推动学生的主动发展,自我成长;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视师生德育教育、感恩教育、赏识教育;倡导校园文明新风,着力培养文明习惯;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目前,学校学风正、教风浓,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教师群体积极进取,校园文化特色凸显,学校发展渐入佳境。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较快的提升和发展,先后被评为新安县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新安县文明单位、洛阳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洛阳市规范化学校、省级家长学校。
无私奉献铸名校,丹心一片育桃李。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学校领导班子及教师团队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向课改要质量,凭管理求发展,以一流的业绩为学校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石寺二中成立于1998年,位于石寺镇下灯村,西接奇石山庄,南邻渠里煤矿。学校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洛阳市骨干教师7人;现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0人。学校占地面积46亩,校舍面积14963平方米。学校各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幽雅,校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发展的乐园。
第三篇:城建局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近年来,县建设局紧密围绕“干净、有序、团结、创新”八字工作方针,在强化管理职能,服务发展大局,提升城市品位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步伐作出了全新的贡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以规促建,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为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县建设局以规划管理为突破口,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狠抓城市规划、建设品位提升。一是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编制天城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规划,完成了天城城区1:1000数字化详规,实现规划用地面积7.4平方公里;完成了白霓镇余耕村等7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了百米大道、仪表路、金城大道、天城大道等6条道路规划,规划道路面积75.28公顷;完成了天城工业园、青山工业园、原仪表厂、桃溪宾馆、城北市场、职教中心等70个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实现规划用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二是严格规划审批制度。建立了局长办公会议审批制度,做到了公开审批,定期审批,集体审批。同时,公开收费标准,规范收费程序,实行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坚决不搞双重标准,彻底杜绝了人情收费。2005年,在规费对象没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业务收入500万元,相当于上年的2.5倍。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规划分片巡查和批前、批后跟踪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谁管理谁负责,基本改变了过去规划随着领导走,规划按照协商意见办的惯例。通过公开规划审批、公开收费标准、公开责任追究等三项管理措施,规划管理各项指标直线上升,“一书两证”办结数从2003年的256户上升到去年的308户,年递增率达20;批建面积从16.64万平方米上升到21.10万平方米,年递增率达30;下达停建通知书从2003年的120份上升到去年的178份,年递增率达30;拆除违章建筑面积从210平方米上升到360平方米,年递增率达41。由于规划管理的严格实行,市民的规划意识普遍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以建促管,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县建设局坚持有为才有位的理念,积极主动地将建设工作放到全县的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去落实,坚持建设一处、管好一处,建成一片,规范一片。一是抓园区绿化工程建设。集中全局财力、物力和人力,抢晴天,战雨天,赶工期,抓进度,投资480万元在工业园区建成了长达8公里的道路风景绿化带。共建设大小花池98个,面积7.9万平方米,栽植大小苗木175万株,填运土方9.6万立方米,安装路沿石1.8万米。二是抓市政功能项目建设。组织资金150万元兴办实事,服务市民,先后恢复建设了南门老码头、二级客运站门口下水道,更新修复了中津洲音乐喷泉,新建了政府门口和三桥转盘交通节点绿化工程,彻底改变了过去老码头垃圾成堆,客运站门口污水横流,音乐喷泉运转不灵的破旧形象,使城市综合载体功能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抓城区招商项目建设。树立“招商引资引进功能项目、土地转换筹措建设资金”的工作理念,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运用市场运作手段,引进外来资金开发城市功能项目,一手抓外沿拓展,一手抓内涵提升,连续启动仪表路城市综合开发、桃溪南路建设等多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使我县的对外开放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以法治建,提升文明创建水平。规范市场,整顿秩序,强化监管是开展建设行业源头治腐,防止建设腐败,保证建设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为切实提高依法治建能力,县建设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以“三个严格”加强行业管理。一是严格有形建筑市场管理。实行了公开招标投标,严格执行强制建工监理。2003年以来,实现公开招标项目31个,招标建筑总面积10.9万平方米,总造价8500万元;监理工程项目74个,监理面积37.18万平方米;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工程48个,工程竣工合格率100,并获2个市优工程,同时,狠抓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投入资金450万元全面推行钢管脚手架和双臂吊机,使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稳步上升。二是严格房地产市场管理。近两年,商品房开发数达到65个,建成成套房2113套,销售面积2.2万平方米;房屋权属登记2772户,登记面积119万平方米;房屋转移登记1086户,成交面积29.7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03亿元。房地产交易空前活跃,并确保了房地产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三是严格文明城镇创建。主要加大了“三个力度”:加大了文明创建宣传力度,先后出动文明创建宣传车900多台次,印发创建宣传资料5000余份,展出宣传栏板280余块,订立“门前四包”和“庭院三包”责任书600多份,全民的文明创建意识大幅提高,市民的创建参与率达90;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累计组织城管执法30万人次,纠正违章占道62万次,清理路障1020处,使街区秩序明显好转;加大了环卫保洁力度,严格清扫清运措施,环卫清扫面积从2003年的72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97万平方米,达到生活垃圾简易处理能力130吨/日,生活垃圾清运量4.5万吨/年,使城区环境卫生较以前大变样,呈现出清新整洁的城市形象,从根本上改善了对外环境,提升了城市发展品位。
第四篇:创建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创建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可以说,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黄冈市许多学校在创建特色,办精品教育作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如黄州区实验小学的“和谐教育”、考棚街小学的“规则教育”、第二实验小学的“创造性教育”、路口小学的“金色童年教育”、西湖中学的“个性发展教育”、一中的“成功教育”、聚星中学的“名人激励教育”等,都独具特色,在育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困惑,存在不少难以理清的问题。
下面,笔者就如何把握学校特色的内涵,创建学校特色和办好学校精品教育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一、关于对学校特色认识上的困惑
一所拥有真正特色的学校,就是一所个性化的学校。办学个性化是学校的追求。因此,许多学校都非常注重特色建设。有些学校把特色建设当作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抓手,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目前人们在理解学校特色上存在许多困惑。有人称之为“教育特色”,有人称之为“特色教育”,还有人称之为“办学特色”。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称呼?它们的内涵一样吗?一些名校校长宣称:学校在任何一个项目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还是在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设项目,以及科技教育、铜鼓乐和足球等,都是学校的特色,学校的问题不是没有特色,而是特色太多。这种看法正确吗?有少数学校,打着特色旗号,招收特色班学生,大肆敛财,其所谓的特色,无非是所在学校相对优势的项目。这些项目是真正的特色吗?
现在的问题是,几乎每个校长都说自己的学校有特色,但逐个拜访这些学校,却给人以“千校一面”的感觉。诚然,学校容易使人产生“千校一面”的感觉,正如美国著明学校教育研究权威约翰.古德莱德教授所言:“学校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学校在他们的管理系统和人际关系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同小异的。”古德莱德和他的调研组在美国各地选择了38所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并访谈学生、家长和教师,总共有1016个班级接受观察,1350位教师、8624位家长和17163位学生接受调查访问,最终发现学校之间存在着“奇怪的,难以描述的雷同”,如“座位的安排、使用的教材、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和教学方法”均大致相同。古德莱德认为,这种学校教育模式并不是各学区和各州所提倡的教育政策的直接反映,“看过大多数州对学校教育的指导方针之后,我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这个领域是一个概念的沼泽地。”尽管有教育政策的支持,允许不同的办学模式,但在古德莱德看来,许多模式仅仅是理念或概念层次上的,远远没有变成实践层面上真实的东西。上述材料说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存在“千校一面”的情况,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其实也说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相当不容易。
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并创建学校特色呢?
二、正确把握学校特色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学校特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著明教育学者孙孔懿先生的看法,就有代表性,他认为所谓学校特色就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个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综合他们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对学校特色概念作如下规定:学校特色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和办学风格。所谓“独特的”是指一所学校最突出、最典型、最具个性的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作风。所谓“优质的”是指学校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对群体规范、舆论和内聚力进行质优化,不断地提高办学各要素及其结构关系的整体优化水平,使办学处于更优状态,以追求更佳的办学效益。这是学校特色的核心。所谓“稳定的”是指形成某种学校特色后,不断改革内部不协调、不完善的状态,克服非优质因素,使已形成的特色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步的提高,标志着学校特色的定型与成熟。
学校特色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1.优质性。教育的优质性是学校特色的基本属性,它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教育质优化的外显。正是因为有了教育的优质化,才会有高度的持久的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才会得到公众的承认和仿效,显示出学校特色的生命力。综览全球,世界第一流大学为人类培养了大批世界公认的优秀人才。从1904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象英国的剑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著名大学培养的人才,几乎成为诺贝尔奖的主要得主。据1946年至1981年的统计,世界上获诺贝尔奖的人有70%是在著名的大学中。在我国,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而著称于世的天津南开中学,以其独有的学校特色,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我国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院、工程院中有32名院士的中学时代是在南开中学渡过的。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学校在这一实验研究中,有效地开发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潜能”,使他们获得成功。这些学校正是由于实现了教育的质优化,使学校特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独特性。独特性是特色的基本属性,也是特色的决定因素。“独特”是指学校教育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孙孔懿先生认为,学校办学特色既可以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也可以表现为“人多我少”,“人有我无”。这里所指的,就是他的独特性。“独特性”要求我们在发展特色时,必须独辟蹊径,强调“用心”和“创意”。因办学独特,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办的晓庄师范学校的特色,正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体现。他把培养合理人生作为教育的宗旨,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开发,从而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被誉为“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的上海建平中学,以其独特的办学风格而闻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去研究“建平现象”。
3.稳定性。学校特色是学校领导和全体员工在某一方面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结果。如果学校工作者朝三暮
四、见异思迁,根不可能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在其探索、实践、完善的过程中,尽管办学者需要不断修订方案,但其宗旨和最终目标应当是清晰、稳定的。学校特色的形成殊为不易,它往往需要几代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新校长在上任时,保护学校特色,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但有相当一部分新校长不知其中奥秘所在,为显示自己能耐,往往“新官上升三把火”,搞自己的一套,对原有学校特色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这种现象无助于学校特色的稳定和发展,应加以避免。当然,经过了一个很长时期,随着内外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特色形成后仍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当非优质因素增长到一定限度时,原来的特色就会失去。在办学中创造特色后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发展完善特色,不停顿地进行质优化,攀登新的高峰。这说明,学校特色的绝对的稳定是不可能的。
4.认同性。“独特”、“稳定”、“优质”这三个内在标准是否达到,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评价。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不是自封的,而是社会认可的结果。换言之,并非某某学校打出某某特色的旗号,就必定具有某种特色,只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正如孙孔懿先生所言:“任何一种真正的学校特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学校自诩的,也不是靠有偿新闻加工的,而是货真价实,有目的、有计划、有过程、有成果,经得起检验的。”
三、创建学校特色应理清的基本问题
创建学校特色时,应理清几个认识和实践上的基本问题。
(一)特色外显与素质内化的问题
1.特色是需要外在标志的。特色的外显正是特色的个性张扬。学校特色外显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就是学校的文化氛围。办学特色明显的校园,总是以其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外显的。这种外显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理念的策划。如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等,摒弃“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之类雷同词汇,而提倡个性化表述。如有一所书法特色学校,在校门口最醒目的地方展示了他们的办学理念:“做一个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并提出了他们的“两项工程”:打造墨香校园,营造书香校园。(2)建筑,包括校园建筑的整体布局、外观造型等等。如学校将花坛做成方形与圆形组成的图案,意为“不依规矩,何以成方圆”,建筑本身就蕴含着文化。(3)景点,包括雕塑、长廊、假山、池塘等。如在以大阅读为特色的学校,他们的长廊造型就是一本翻开的书册。(4)校园布臵,如让每一块墙壁说话,黑板报、墙报等等。(5)显性的成果展示,包括教师的相关论文与学术文章、学生的作品、媒体的报道等等。如作文特色学校,学校每天在电子广告屏上播放一篇学生佳作。
2.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内化为素质。内化为素质,就是融入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精神,成为一种风格,成为一种文化。特色内化为素质,需要文化的提升。学校的一个优势项目形成之后,学校在花大力气运作的时候,要提升其中的文化精神,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促进人的素质提升。比如,一所以足球为优势项目的学校,要将足球运动所体现出来的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行大力宣扬,并扩大其外延,将这种精神渗入每一位学生的骨髓,内化为素质。
3.特色外显与素质内化的辩证统一。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有人认为,有的特色只能内化,不能外显;有人认为,有的特色,表面热闹,内化很难发展。其实,特色的外显与素质的内化看似矛盾,实为辩证的统一。(1)浓厚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高品位的特色外显必然蕴含着学校的理念,促进素质的内化;特色外显的过程,也必然能促进素质的内化。(2)素质的内化是特色深层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目的追求。素质内化的过程能保证特色的高质量外显。特色外显与素质内化相辅相成,特色既是“由内而外的魅力”,又是“由外及内的风采”。
(二)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的问题
学校的整体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但是,在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有时候,学校特色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1.学校特色表现的是学校的整体风貌,是学校因优势项目而显现的一种办学优势。这种办学优势需要经过长期的打造,形成一定的文化风格,然后深刻地影响每一个师生的发展。办学特色的显性标志之一,无疑是大批特长学生的出现。在这样的学校,在这样的教育中,必然会诞生特长学生。
2.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要避免犯“一刀切”的错误。学校特色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学生个性发展是教育的追求,学校特色发展是为了学生更好发展服务的。
3.努力开拓多元选择途径,处理好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统一。从整体的学校办学而言,现代教育主张多元,为学生创造多元选择的空间,就是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从小处而言,一所学校的一个办学优势,也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小项目”。比如,学校发展艺术特色,以多元选择的理念指导特色发展,学校逐渐地形成了剪纸、撕纸、布贴画、京剧脸谱画、书法、二胡、合唱等多种的“微型课程”。课程因学生需要,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及地方的教育资源而开设,越开越多,逐渐拓展了多元选择的艺术特色之路。没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不会有学校特色的健康生动发展;而学校的特色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许多更广阔的空间。使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和谐统一的发展,是目前学校特色发展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学校特色与常规工作的问题
在学校特色与学校常规工作的关系上,有这样三种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先要有特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做好常规工作;第二种观点认为,先要做好常规工作,才能再来谈特色的发展;第三种观点认为,常规与特色应该齐头并进,在做好常规工作同时发展学校的特色。第三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在认识上要避免这样的误区,就是把学校特色与常规工作割裂开来。特色发展与常规发展的关系,我认为不是什么“先后”的问题,而是“共生”的问题。特色,就是在常规基石上的腾飞,对常规工作的超越;特色,也给常规工作带来生机,带来卓越。特色与常规共舞,才能演出学校发展的连台好戏。
1.学校特色是使常规工作整体推进的强大助力。一所薄弱学校,如果把眼光瞄准“合格”而不是追求卓越,那它只能流于平庸;把学校的明天定向于“稳定”而不是“发展”,因为“薄”而忽略了“特”,很可能会“日薄一薄”。相反,我们很多原本相对薄弱的学校,就是在推进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其常规管理也颇见特色——常规管理本身就是需要特色的。比如,我们的美术特色学校,将学生的儿童画作品布臵校园环境,校园的常规管理水平在特色发展中整体提高。囿于常规的“常规”是低层次的常规,常规因特色而亮丽。
2.常规发展是特色发展的厚实基础。特色发展要为学校常规发展服务,常规发展体现的是学校的主体内涵。离开常规发展的所谓的“特色发展”即使赢得一时的名声,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一俊遮百丑”的现像至多只能是昙花一现。
3.在学校特色发展中看教师特长发展与教师常规工作。抱着常规不放,就常规来做常规的教师,做一百年也还会是一个常规教师,他也许不是最糟的教师,但他成不了最优秀的教师。而舍弃常规,一味地标新立异,乃至违背规律行事,最后也将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教师应将常规工作看作是特长发展的基础工程,将特长发展看作是对常规工作的一种丰富与超越——而超越不是“绕道”。比如班级卫生工作,那是一个常规工作,但很多班主任会创造出许多非常规的法子来做好这个常规工作,这样的班主任就是在完成常规工作中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四)特色发展与学生发展的问题
在特色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一些学校,学校特色较为鲜明,围绕特色开展的活动有声有色,甚至名声远扬。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了解这里的学生,就会发现,他们在基本的学习上显得底气不足,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不如人意。我们不能给这样的学校以很高的评价,他们的校长就纳闷:我这不是特色吗?也有这样的一种教师,他们自己有一套足以证明自己的特长与个性的“成果”,但他们的教育、教学实绩却较为逊色。我们对这样的教师并不满意,他也糊涂了:我毕竟是有特长有个性的教师啊!
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特色发展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1.学校特色的发展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育目标是育人。离开了学生的素质发展而谈学校特色发展,这样的特色发展往往是取决于外在的力量(如宣传、包装、架空实践的“纸上谈兵”、外来力量的“经验总结”等等),这样的学校也许有时会通过一定的途径造就一定时间内的轰动效应。但不是教育的真正追求。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也应是全体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任何特色的构建与发展,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向教育的目标靠近。
2.学校的任务是育人。学校走特色之路,特色形成过程中,学校要设计切实的教育目标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基本素质,那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要对特色予以最切实的重视。特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精神、文化,要迁移、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因此,学校在特色创建过程中,切忌只见“特色”不见人。学校构建特色目标,要放到育人的教育目标中来观照;而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也要依托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
(五)特色创建与教育公平的问题
追求卓越和实现公平是民主社会的两项基本原则,也是学校教育的两项基本原则。因此,学校特色除了应该追求优质教育外,还应当反映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指学校公平地照顾学生的学习利益,不仅仅是向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还包括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向学生提供不同的条件,给予学生不同的待遇,评估学生不同的智能方面的成绩。具体而言,学校的各项设施和活动,均应本着公平原则,谋取学生的最大的学习利益。因此,创建学校特色时,固然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展一些有针对的活动,但也要注意公平原则,切莫只考虑少数学生的利益,更不可以以此为代价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利益。现在,有许多学校一旦拿下“特色学校”的称号,马上就会办“特色班”,由于不注意教育公平原则,“特色班”会演变为“特权班”,进入这类班级的学生享有种种特权,而普通班的学生则没有,这种现象应当避免。
(六)创建特色与依规办学的问题
中小学在创建学校特色时,要切忌表面化和肤浅化。有些学校创建特色动机不纯,或者以某项特色“一俊遮百丑”,借助特色掩盖学校其他工作的不足;或者一二三四罗列一大堆“特色”,借助特色吸引生源甚至于大肆敛财。还有些学校在创建特色时,曲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学校投入大量资源来追求某些功利性的狹獈目标,而漠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甚至抵制教育法规。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发展学校特色的健康之道。
学校特色创建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整体而言,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标为依据的。学校特色的创建和发展也不例外,它必须符合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凡是不符合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的活动,均不能称为特色。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果学校眼中只有某些狹獈的目标,而忽视了全面发展教育,哪怕这所学校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不应该提倡,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的特色。例如,某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采取军队式的魔鬼训练手段,企图培养某个比赛项目的体育选手,因而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所以其训练过程和训练成果,都不可称之为“特色”。
【参考文献】
[1]孙孔懿:《学校特色的内涵和本源》 [2]闫德明:《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特色设计》 [3]陈建华:《论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其创建原则》 [4]王宗敏:《对办学特色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 [5]吴名氏:《关于办学特色发展过程中几对矛盾的思考》 [6]互联网:《要处理好创办特色学校中几个关系》 [7]因特网:《浅论“办学特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第五篇:精细管理 提升城市品位
精细管理 提升城市品位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常务副局长***
近年来,我们所居住的县城正越发变得美丽多姿。街道变得更加整洁、干净、顺畅,城市管理日趋规范、有秩序,新建小区此起彼伏,更多高楼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城市的发展变化背后是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辛勤努力的汗水。我们在由衷感激他们的同时,更寄希望于他们以其智慧用精细之心来建设和管理城市,提升城市品位,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更加魅力迷人。
一、精心规划设计。街道两侧新建建筑,防止形成“两堵墙”的样式,要注意留空,要有高低层次感、错落有致,要增加广场和公共绿地的面积,要让商业利益更多地让位于公众利益。
二、加强街道商店牌匾的管理。严格商店牌匾的审批。提高商店牌匾设计上的美感,使牌匾设计更得体、大方。牌匾设计可考虑通过补贴或其他的方式来推行。商店牌匾在设计上不必拘泥统一的材质、大小,但在整体上要和商店建筑和整个街道的格调相适应。
三、精心护理城市公共设施。城市街道上路砖、基石、花草树木、路灯、垃圾箱,每处公共设施都精心设计,都从方便人们来考虑,富有人性化,并精心施工。在公共设施受到毁损后,都能得到及时的修补修缮。不必街道多么宽阔,不必楼房多么高大,而如果用精细的思想来打理这座城市,就如同拾掇自家庭院一样,处处干净、利落,井井有条,满有秩序,便利百姓,那小城也将呈现清新可人的一面,这也将是令人十分惬意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