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师资向城镇流动 教育资源日益失衡

时间:2019-05-12 06:3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师资向城镇流动 教育资源日益失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师资向城镇流动 教育资源日益失衡》。

第一篇:农村师资向城镇流动 教育资源日益失衡

农村师资向城镇流动 教育资源日益失衡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巨大进步。据介绍,2012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462余万人,他们工作在53万所学校,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当然,还有不少难题:城乡差距比较大、农村教师留不住;作为破解校际失衡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流动制度执行起来有困难;校舍、办公设备等硬件补充起来相对容易,但师资的培养却跟不上……请关注教师生存状况、直面教育待解难题。首篇关注农村师资流失现象。——开栏语 乡镇及以下农村中小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增幅低于县城41个百分点;截至2011年底,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2006年减少了25.19%;有4个县的13个农村教学点分别只有1名教师,负责教授一到三年级学生的全部课程……这些数据,是山东省审计厅在日前举行的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会议上透露的。其折射出的,是农村优质师资向城镇学校流动、教育资源日益失衡的严峻现实。

不仅如此,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更多问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重道远。承载着农村儿童成长希望的农村教师队伍,怎样才能稳定下来?为此,记者近日走访了山东省惠民县的部分农村学校。年纪大 惠民县一半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超过40岁 今年56岁的崔连民,是惠民县姜楼镇崔寨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从1977年拿起教鞭,他经历了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的身份转换,也见证了合校并点的进程,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6年。“现在还带着一个60人的班,既教语文课又当班主任,跟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差不多。”崔连民坦言,自己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么大年纪,一是知识层次达不到,二是也有点耳聋眼花了,影响教学质量。”

不过,像崔连民这样的老教师,目前在崔寨小学仍然是绝对“主力”。全校总共26名教职工,平均年龄达到了46岁,40岁以下的仅有3人。类似情况,在惠民县的农村小学极为普遍。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县农村小学教师中男45岁、女40岁以上的有1254人;男35—45岁、女30—40岁有684人;男35岁、女30岁以下的有518人。也就是说,3个年龄段的比例为5∶3∶2,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孙武街道第二小学校长李申民此前在大孙小学当校长,当时全校最年轻的教师也已经35岁左右。“老教师的年龄一天天增加,但年轻教师的数量却不增;几乎年年都有退休的,但未必每年会有新来的。”李申民说。尽管如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却在不断加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各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包括英语、音体美在内的十几门课程。与此同时,代课教师已逐渐退出农村教育一线,客观上也给各学校的日常教学带来了一定压力。

“师资不足,尤其是专业师资缺乏,但课还得开,只能教师兼课或压缩课时。”姜楼镇教委副主任朱安星说。编制缺

因病离岗的老教师退不出去,导致在岗教师少却无法招录新人 今年,孙武街道报送了20多个农村中小学教师招录计划,但最终分配下来的人员仅有3人。其中,2名为初中教师,1名为小学教师。在姜楼镇,去年和今年分配来的3名教师全部为幼儿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增加1人。“政策受到财政制约,编制成了大麻烦,老教师退不出去,新人就进不来。”在采访中,很多受访者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按照政策,各学校的教师数量依照学生数量按比例核定。但现实问题是,一些教师因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等原因离岗,导致了在岗教师少却又无法招录新教师的尴尬。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编制上有80多人,但实际只有50多人在岗的现象。

李申民表示,由此带来的还有教师职称晋升上的问题。“以前农村小学教师想评小学高级职称,机会比城里教师少,一般要到45岁左右才能实现。现在名额卡到了每一个学校,机会的确是多了,但问题是即便达到了评定标准,也只能等老教师退休之后才能评聘。”

截至目前,惠民县还有235名待聘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高级63人,中级172人),小学中级未聘人员达到106人。按照新的岗位设置,全县各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聘任数基本达到各学段应聘最高比例数限额,仅有个别中小学校尚有较少部分中、高级教师缺额。

与此同时,农村优质师资还面临着种种诱惑。前些年,由于很多城市学校扩大规模,部分民办学校重金招揽,一些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向城市流动的问题严重。

“走的多是年轻教师,应该说每年都有吧,而且很多是因为生活不便。”朱安星粗略算了一下,今年姜楼镇就有3名教师离开。

“城里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肯定都比农村要好,配套设施、培训进修等很多细节上都没法比。”28岁的李宁2010年来到崔寨小学,平时没少跟在城里教学的同学、朋友交流。

前景黯

职称评定标准、职称晋升和工资分配等,没有向农村教师倾斜

就在不久前,39岁的信景华被调到高官小学担任校长。此前,她在城里的孙武街道中心小学担任教务主任。这也是今年孙武街道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为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对大多数人来说,能留在城里肯定不愿到农村,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条件的改善和政策的倾斜。”在信景华看来,至少要先解决偏远地区教师的班车问题。“再就是职称晋升,工作条件差可以忍受,但前景不明朗,积极性就上不去。”

山东省审计厅副厅长姜芳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会议上表示,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职称晋升和工资分配等方面,没有体现出对村小和教学点及条件艰苦地区教师的倾斜,从而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加剧了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的失衡,也助推了农村中小学校的过度、过快撤并。

目前,山东省教育厅、人社厅等4部门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将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实行城乡学校间教师定期轮岗支教。中小学教师评审高级教师职称和竞聘高级教师岗位,须在近5年内有在农村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年以上的经历。各市、县(市)区在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对农村学校适当倾斜。

针对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山东还将以县为单位,按不超过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5%的比例核定部分教师“机动编制”,用于补充农村急需的学科教师。

“城乡教育的均衡,首要的是实现城乡教师队伍的均衡。”专家认为,政策层面应当打破教师的城乡编制固化壁垒,实现教师由县域教育部门统一配置、统一待遇,让城乡教师资源在一个大系统内有序流动。

第二篇:破解城乡教育资源失衡论文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生源差距进一步拉大。改善城乡教育布局,均衡教育资源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财政收入有限,教育又需要大投入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城乡教育差距带来的现实问题?甘肃庆阳市西峰区采用了“教育城市化”的思路,通过改、扩建城市学校,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进城就读。虽未必具有普适性,但至少是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

“去城里上学啦!”每逢周日下午,甘肃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的孩子们,都会互相提醒着登上标有“西峰教育”4个大字的20多辆黄色校车。

校车的目的地,是位于西峰城区的黄官寨实验学校。其实,不仅仅是显胜乡,肖金镇、塬区,甚至毛家寺这样的偏远山区,孩子们也都会在周日重复这样的上学路径。

农村学校空荡荡,城里学校人挤人

教育资源失衡倒逼改革

近年来,随着西峰区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农村生源逐年递减,城乡教育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肖金镇王庄小学,6个年级,只有42名学生,只能配备2名教师。但为了基本满足教学需要,配备了8名教师,基本是一个教师包一个年级。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等课程根本无法开设;显胜乡铁楼小学的教学楼内,每个教室里只坐着七八个学生,有4/5的教室空间闲置。

与此相反,富裕的农民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再加上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逐步增加,城区学校生源增长加快,导致城区校舍紧缺、班额过大。西峰区中小学在校学生达2.3万人,平均每班61人,最大的班级达到86人。

为此,西峰区委、区政府提出“学生进城、医生下乡、农民入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布局调整思路,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整合144所学校,让农村3.8万名学生全部进城上学,新建、改建、扩建城区学校,以“教育城市化”的思路化解两方面的矛盾。

根据西峰区的计划,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实现。目前西峰区已撤并中小学103所,新、改建全日制寄宿制学校20所,共有3.2万名学生实现了寄宿就读。下一步,从今年秋季开始,除在4个远郊乡镇所在地保留寄宿制学校外,西峰区将在城区内新建、改建、扩建10所学校,让所有农村中小学生进入城区就读,完全实现“教育城市化”的目标。

有关部门预计,3万多名农村孩子进城上学,再加之城区扩容,周边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有2万名进入西峰区就读,可带动近3万名家长进城经商务工,可以有效促进商贸流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

免费入学免费住宿,每天还有生活补助

小财政也能办出大教育

据统计,2009年,西峰区大口径财政收入4亿多元,小口径收入2亿多元;2010年大口径收入5亿多元,小口径收入3亿元。而这两年的教育投资达7.8亿元。其中,2010年,西峰区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达到4亿多元。这些钱全部用在了改善教学和师生生活条件上。

2010年,西峰区额外投入1480万元办了15件教育实事。今年,西峰区又计划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再为教育办实事。

在推进寄宿制教育方面,西峰区全力保障寄宿学生吃、住、行、学、娱、医等6个方面的需求。“学校有专门的管理员老师对伙食进行管理,由政府出资选聘厨师,食堂以成本价提供饭菜,学生每天的食谱都不一样。”黄官寨实验学校政教主任齐玉杰说。农村孩子进入城镇寄宿制学校,不但可享受免费入学、免费用书、免费住宿等优惠政策,而且每个学生每天还可享受政府提供的3—5元生活补助,每年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上千元。

2009年秋季,显胜乡冉李村的刘琴随着显胜初中的684名学生一起进入黄官寨实验学校。在此之前,她就读于村里的小学,学校离家很远,“我最怕下雨天上学了,一走一脚泥!”现在,刘琴每天早上能喝到豆浆、牛奶,吃到鸡蛋,午餐能享用一荤一素,住上了有电视机的8人间宿舍,“以前想都没敢想过!”

当地政府还一次性投入1000万元,购置校车22辆,免费接送2.5公里以外的寄宿生,同时还对校车出勤、运行路线、往返时间等实行全天候定位监控,确保车辆运行安全有序。

为解决进城教师的住房问题,西峰区依托拟建的东郊湖工程,规划建设占地200亩、规模2000套以上的教师住宅小区。

对学校撤并后闲置的119所农村学校、13.4万平方米的校舍,西峰区按照“产权不变,管理不乱,资产不动,统筹规划”的原则,积极实施功能转换和综合利用。一是着眼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医生下乡。对撤并的农村小学闲置校舍,安排一名副校长留守,除负责校舍的管理工作外,还作为寄宿学生周末接送的集散地。

孩子长见识,家长腾精力

寄宿制“解放”农村生产力

教育城市化,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同时,适度的群体竞争态势,加上科学的管理服务体系,也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显胜乡的李金龙之前一直在村里的学校读书。知道自己要到黄官寨实验学校读书时,他心里充满了不安:怕学习跟不上,怕城里孩子看不起。但没过多久,李金龙的不安就消除了。“老师非常关心我们,我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现在我很喜欢这里。”李金龙说。在新班级里,老师为了鼓励这个胆怯的孩子融入集体,让他当了一名小组长。

显胜实验学校一年级学生李凡,以前是家中的独生子女,自从住校以后,逐渐改掉了挑食的毛病,生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该校二年级学生毛祥,进校时胆子小,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不好。现在的他性格开朗多了,期末考试成了班上的第三名。

采访中,不少农村家长反映,寄宿制学校帮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学生没住校的时候,家长总得围着孩子转:做饭、接送,甚至租房陪读……现在,家长多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侍弄庄稼、外出打工,有的还投资办起了小企业。

第三篇: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石泉县饶峰镇党委王正平

(2006年4月28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流动异乡务工经商人口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党员大多来去自由,既没有在原所在地党组织办理《流动党员证》,也没有在流入地登记党员

关系,更谈不上过组织生活。长期以来,流动党员就成了(流出流入地)“两不管”的“自由”党员了。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农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永葆党员先进性,在目前还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办法的情况下,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石泉县饶峰镇党委来自一线的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日常党建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谈谈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并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供党建组工部门和党务工作者参考。

一、党员队伍现状

饶峰镇地处石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辖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18个村民(居)民小组,3588户,13089人,现有党支部29个,其中农村支部19个,机关事企业单位党支部10个,全镇党员551名,其中正式党员523名,预备党员28名,女党员72人,35岁以下的党员121人,60岁以上的党员148人。全镇农村党员443人,农村流动党员90人,占全农村党员总数的20.3%。其中省外流动53人,省内流动37人,在37人中市内17人,县内13人。就业去向为:在非公有制企业78人,个体工商户9人,其他3人(投亲靠友、外出落户)。流动时间6个月内的16人,6—12个月的17人,1年以上的57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7人,35岁—45岁的42人,46—60岁的15人,60岁以上的6人。有87人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3人不参加组织生活。在组织关系管理上,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4人,未持证、未开据党员证明信或转出组织关系的86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96%。交纳党费情况:有34人能足额及时交纳党费,有36人不能及时足额交纳党费,有20人不交纳党费。发挥作用情况:有5人发挥作用好,12人发挥作用一般,不掌握情况的73人。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饶峰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研究探索出了一定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以支部为单位,对每个外出流动党员在外出之前到支部登记,外出工作稳定后及时将通讯地址及联系办法报告支部。二是党员外出前夕,党支部对外出党员进行一次谈话嘱托,要求他们保持党员本色,在外务工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求流动党员每半年向支部汇报外出情况,交纳一次党费。四是支部加强与外出党员的联系,各支部落实外出党员联系责任,每个支委联系3—5名外出流动党员,掌握他们的外出情况,并及时向外出党员反馈支部活动情况。通过以上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外出党员流动性强,不便于管理。一些党员外出务工地址经常发生变化,党员个人不主动与支部保持联系,支部与党员关系脱离。大多数党员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或固定的厂家。

2、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党组织虽然要求流动党员外出必须办理组织关系流动手续,持证外出,但绝大多数外出党员不自觉办理流动手续,给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党组织了解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很被动。还有个别党员外出务工有了固定的职业,并在外地安家落户,但仍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3、流动党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党员外出没有履行任何手续,所到之地的党组织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党员,更谈不上发挥党员作用。

4、大多数流动党员不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组织要求流动党员至少每半年交纳一次党费,汇报一次外出情况,而大多数流动党员做不到。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根据党章规定,每个党员必须参加一个党的组织,履行党员义务,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因此,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必须办理组织关系转出手续。

2、党员流动是今后长期存在的现象,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把流动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作为一项党内制度或纪律来执行。

3、对外出六个月以上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与原所在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按自行脱党处理,由党员所在原支部大会宣布除名。

4、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党员下落,使党员流动不流失。可采取“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相结合等方式,通过联系亲朋好友、同乡同学同事战友等关系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明确通信地

址和联系方式,党组织确定联系人,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5、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对流入党员进行登记,并要求流动党员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流动党员要积极主动向流入地党组织申报组织关系。经流出地登记组织关系后,流出地党组织应开据接收流动党员回执,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6、务工党员所在企业

建立流动党员临时支部。一些务工党员相对较多的厂矿企业,凡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的,可建立临时党支部,让流动党员建立自己的“家”。

7、劳务中介机构要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凡通过劳务中介机构组织外出的务工人员,是党员的首先要凭《流动党员证》进行登记,将党员关系介绍给务工所在单位,并建议所属单位优先聘用党员,促使党员自觉登记。

8、务工党员相对较多的县(区)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专门负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第四篇: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石泉县饶峰镇党委王正平

(2006年4月28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流动异乡务工经商人口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党员大多来去自由,既没有在原所在地党组织办理《流动党员证》,也没有在流入地登记党员关系,更谈不上过组织生活。长期以来,流动党员就成了(流出流入地)“两不管”的“自由”党员了。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农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永葆党员先进性,在

目前还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办法的情况下,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石泉县饶峰镇党委来自一线的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日常党建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谈谈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并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供党建组工部门和党务工作者参考。

一、党员队伍现状

饶峰镇地处石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辖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18个村民(居)民小组,3588户,13089人,现有党支部29个,其中农村支部19个,机关事企业单位党支部10个,全镇党员551名,其中正式党员523名,预备党员28名,女党员72人,35岁以下的党员121人,60岁以上的党员148人。全镇农村党员443人,农村流动党员90人,占全农村党员总数的%。其中省外流动53人,省内流动37人,在37人中市内17人,县内13人。就业去向为:在非公有制企业78人,个体工商户9人,其他3人(投亲靠友、外出落户)。流动时间6个月内的16人,6—12个月的17人,1年以上的57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7人,35岁—45岁的42人,46—60岁的15人,60岁以上的6人。有87人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3人不参加组织生活。在组织关系管理上,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4人,未持证、未开据党员证明信或转出组织关系的86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96%。交纳党费情况:有34人能足额及时交纳党费,有36人不能及时足额交纳党费,有20人不交纳党费。发挥作用情况:有5人发挥作用好,12人发挥作用一般,不掌握情况的73人。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饶峰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研究探索出了一定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以支部为单位,对每个外出流动党员在

外出之前到支部登记,外出工作稳定后及时将通讯地址及联系办法报告支部。二是党员外出前夕,党支部对外出党员进行一次谈话嘱托,要求他们保持党员本色,在外务工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求流动党员每半年向支部汇报外出情况,交纳一次党费。四是支部加强与外出党员的联系,各支部落实外出党员联系责任,每个支委联系3—5名外出流动党员,掌握他们的外出情况,并及时向外出党员反馈支部活动情况。通过以上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外出党员流动性强,不便于管理。一些党员外出务工地址经常发生变化,党员个人不主动与支部保持联系,支部与党员关系脱离。大多数党员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或固定的厂家。

2、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党组织虽然要求流动党员外出

必须办理组织关系流动手续,持证外出,但绝大多数外出党员不自觉办理流动手续,给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党组织了解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很被动。还有个别党员外出务工有了固定的职业,并在外地安家落户,但仍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3、流动党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党员外出没有履行任何手续,所到之地的党组织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党员,更谈不上发挥党员作用。

4、大多数流动党员不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组织要求流动党员至少每半年交纳一次党费,汇报一次外出情况,而大多数流动党员做不到。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根据党章规定,每个党员必须参加一个党的组织,履行党员义务,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因此,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必须办理组织关系转出手续。

2、党员流动是今后长期存在的现象,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把流动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作为一项党内制度或纪律来执行。

3、对外出六个月以上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与原所在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按自行脱党处理,由党员所在原支部大会宣布除名。

4、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党员下落,使党员流动不流失。可采取“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相结合等方式,通过联系亲朋好友、同乡同学同事战友等关系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明确通信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第五篇:农村学校师资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农村学校师资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乡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摘 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对云南当 地社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查阅相关权威可 靠资料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 看法.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 社会发展 师资力量 教育体制

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全 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 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 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地处大西南的云南省,正确认识和研 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 无疑 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 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 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 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 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 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 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比如说曲靖市沾益县 2008 年 11 所学校有危房,撤掉了 8 所,按照规定,应该把撤了的还建,8 所学校危房全部还建至少需要 30 万元,而 上面的经费只有 15 万,实际上落实到位的只有 3 万,基本上都没有还建.目前 在农村, 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 主要来自于计划生育和外出打工, 学校进行合并, 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村里面因为普九的债务,又把学校固 定资产作为偿还债务的重要资本,学校合并并未形成资源整合,达到改善学校环 境的目的.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卫生条件状况很差,现代化教育环境离他们还很遥远.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 质和心态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加深城乡之 间的隔阂,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 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 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 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 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 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 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 教育的模式,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农村与城市 采取相同的教材, 教法, 进度, 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由于在学校硬件, 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五)学生辍学较多,读书无用论出现回潮 一方面受传统愚昧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 一些贫困地区地理 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不 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之事,而送孩子

(尤其是女孩)上学是一大损失;另一方面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 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 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 而农村义务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者 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 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 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小学 都没有毕业.(六)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和人员流动的加强, 农村的生源数量在不断下 降,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由于生源不断减少,人口分散, 有些地区非常偏僻,学校进行合并后,学校不能相对集中,无法达到规模效益.加上交通等条件的限制,贫困地区“一师一校”或“复式教学班”屡见不鲜,使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2)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也处于尴尬的境地.据推 算,全国约有 200 万流动人口的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确保他们享受义务教育 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 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以及各项配套措施尚不完善, 又受到政策,经费管理困难等多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教育也常常是名存实无.二,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产生

(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 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 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 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稍微有头脑和能力的农民又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 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 性循环.(二)农村教育目标错位,升学教育,离农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 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 农村教育 “克隆” 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 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 学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 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图()

(三)财政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

县,乡财政难以承担两次税费改革后的财政责任.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只负 担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 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 仍然很重.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大部分教育集资,使得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大为缩减.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主要来源, 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 待遇差距一般是在一倍以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必然是使得好的资源流 向城市,陷入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图()

(四)社会,家庭,家长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家庭收入的减少直接影 响农村学生的求学积极性.很多特困户,贫困户家庭辍学的原因就在于此.加上 农村很多地区观念陈旧,家长文化水平低,没有法制观念,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是 自己的私事,不知道送适龄子女读书是家长法定的义务.而某些家长只顾眼前利 益,不顾长远利益,让学生辍学早点赚钱,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图()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政府要转变解决“三农”问题的指 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

发展的制度.通过补农,助农,护 农, 让农民拥有财富, 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 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 度,教育投入要多向农村倾斜.(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 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003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 一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 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 育资源共享.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 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 积极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三是推进农村中 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要采取有效政 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 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 师不稳定的问题.(三)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温家宝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 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 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 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 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 村的招生;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要广泛动员高校和科研所参与.对于农村的扶贫不能局限于项目和基础设施 的建设,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 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 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要 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如建立农村教育研究所,农村科技 推广培训中心,农村教育学院等.借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重视职业教育, 继续教育和农村教育的经验,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 论.(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 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 各相关部门必 须督促入学儿童的监护人带领入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国应全面实行九年 一贯制教育.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 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

下载农村师资向城镇流动 教育资源日益失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师资向城镇流动 教育资源日益失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含五篇)

    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

    农村小学师资及教育现状调研02

    农村小学师资及教育现状调研 (对汉寿县洋淘湖镇中心学校的调研报告) 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

    城镇化是指人口和经济资源向城镇转移[5篇]

    城镇化是指人口和经济资源向城镇转移,城镇不断扩大的过程。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末,贵州城镇化姗姗来迟,城镇人口少、规模小、基础差、实力弱等问题十分突出。至今,贵州城镇化率仅......

    均衡教育下的农村师资配置的议案

    均衡教育下的农村师资配置的议案 受均衡教育的影响,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水平、教育经费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2009......

    中小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管理制度(精选5篇)

    中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管理制度 经镇村与学校协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学校教育资源开放时间: 工作日每天早上6:00—6:50开放学校操场。 每周六上午7:30—9:30开放操场、阅览......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第 七 讲 营造班级文化 ——让良风美德充满班级的时空主讲教师: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齐学红老师......

    如何整合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样例5)

    如何整合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形成园本研修小组,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能力? 题目要求: 对幼儿园现有的资源及师资力量进行客观分析,罗列优势与劣势,并针......

    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大全

    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双阳镇共有党支部13个,党员606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流动日趋频繁,与之相应的外出务工的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截至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