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

时间:2019-05-12 06:5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

第一篇: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

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

在我国至今还没有真正被德育理论界和教育界公认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德育模式确立起来,因此,探讨德育 模式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试图从模式考察起,对德育模式予以新的界定,并对西方国家有代表性的德育模式 和我国的一些德育范型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对各种德育模式的探索,实现科学的创造和发展,形成我们自己特 色的德育模式,使德育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一、关于德育模式的含义

研究德育模式,应该先弄清“模式”一词的含义。“模式”一词源于拉丁文(modus)意思是与手有关的定 型化的操作样式,它最初只是指对操作过程的经验性的概括,以后这一词上升到更抽

象的意义,一般通用为“ 方式”。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20世纪后社会活动的多样化,又从“方式”中分离出来,意指某种方式中 的具体的定型化的活动形式或活动结构。《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 着做的标准样式”。美国两位比较政治学者比尔和哈德格雷夫认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 的形式。”英国人丹尼斯·麦奎尔和瑞典人斯文·温德尔从传播学角度将模式看作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 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 相互关系。”从以上所述“模式”定义的发展状况看,“模式”既有抽象性,简约性特征,但它又不等于具体 的事实经验,它是一般原理与具体条件相结合,原理的共性与具体的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活动结构的活动形式。“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们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研究德

育模式的目的也在于此。

关于德育模式,在理查德·哈什等著、傅维利等译的《道德教育模式》中讲到:“德育模式是一种考虑教 育机构中关心、判断和行动过程的方式。它包括关于人们如何发展道德的理论观点以及促进道德发展的一些原 则和方法。”在国内,由于德育的改革实验及国外德育模式理论的引进,德育模式问题也受到关注,其定义也 得到一些探讨。有的把德育模式归入方法范畴;有的强调它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现出特定的结构与活 动序列;还有的认为,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究竟如何把握这一概念。首先,德育模式 不是德育方法,它与讲授、谈话等德育方法显然不属同一层次;其次,德育模式不是德育计划,计划是它的外 在轮廓,仅此不足以揭示其内含的德育思想和意向;如前所述,德育模式也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理论,它 还内涵着程序、结构、原则、策略等,远比纯理论

丰富的多。所以,德育的方法、计划、理论、结构、程序等 都是构成模式的某个要素或侧面,对其中任何一项来定义德育模式显然不太全面,在未能确切定义之前,笔者 认为不妨这样描述: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二、关于德育模式的比较

学校德育应实施开放型德育,要开展比较研究,横向比,纵向比,才能较全面的研究和把握德育模式。

1、我国学校的德育模式。我国建国以来学校德育受政治运动干扰,摇摆较大。曾出现过德育途径单一化、片面性的倾向。一时强调政治运动,就以运动替代德育;强调劳动重要,就以劳动压倒一切;强调业务,就以 智代德。这些片面的作法,都是不利于充分发挥各种

途径的作用,实现德育目标任务的。人的品德是多种多样 的,品德结构又十分复杂,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单靠一种 德育模式、途径是完不成的,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实施德育,才能产生最佳德育效果。这些年来,不少学校采用 的主要德育模式有:各科教学德育模式,主要通过挖掘各科教学内容的内在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德育;社会实践 德育模式,强调德育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高尚的品德;组织活动德育模 式,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组织开展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进行德育;从环境角度讲,还有班级德育模 式,强调班级德育的基础和主体;社会德育模式强调通过社会教育机构、社会舆论、社会交往施加德育影响; 家庭德育模式,强调家庭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是塑造人们灵魂的第一个环节。这些德育模式,都不 同程度从某一方面发挥了德育作

用。

2、西方学校的德育模式。

(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认为道德教育的关键是发展儿童认知 判断的能力,他们把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道德教育只有遵循阶段发展的规律,才 能获得成功。

(2)社会学习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班杜拉、米切尔等人。认为品德发展是社会实际影响作用的结 果,因而十分注重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在激发动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

(3)人本主义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等,认为人生来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趋向,只有尊重人的发展,施以合理的教育,人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成为健全有效能的人。

(4)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为美国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着的,不能仅传授某种 固定的

价值观点,而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5)体谅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麦克菲尔等,认为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关心、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来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

(6)理论基础建构模式,代表人物是詹姆斯·谢弗,谢弗对教师如何作出道德决定的关注超过考察学生是 如何进行同样的决定,它的模式可以为那些愿意开始实施道德教育计划教师提供指导和鼓舞。

(7)价值分析模式,代表人物是罗尔德·库姆斯、米而顿·穆克斯、詹姆斯·查德威克等人,该模式在于 帮助学生学习社会,学会以一种高度系统循序渐进的方法来作出道德决定,准确估计道德价值。他们提出价值 分析更注重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价值问题,安排

了分步程序。

(8)品德教育教程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威尔逊等,针对学生不具备一般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问题,强 调发展正规教程的品德教育。

(9)社会行动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纽暑,他提出了为了公民的行动而改变课程的主要注 意中心,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建议学生既要学习有关课程也要参加社会活动。

(10)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认为人的道德行为是由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行动三大要素构成的,只 有个体同时具备这三种内在一致的要素,融为一体,他的行为才能是道德的。为此,德育要根据这三个要素设 计完整的教育规划,研究防止各种不利影响,使道德知识教学与个体的道德行动相一致。

(11)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提出,必须从知、情、意、行道德的完整本质出发,强调德育工作的整体性,把学校德

育放在学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即既注重道德知识教学,也重视通过各科教学进行;既注重知识 的领会,情感的培养,更应注重具体的行为表现。

上面列举的是西方主要的德育模式。

三、关于德育模式的启示

(1)各种德育模式虽有差别,然而它们都是当代道德实践的产物,都是对当代学校道德实践的某一方面进 行了探讨,因而都有其存在的时代背景和研究的价值。上述不同的德育范型,实际上都应当看成是不同道德理 论家和实践者根据自己对道德的理解而派生的一种道德策略,一种理论分析和实施的系统。当代西方和我国学 校道德理论界尚未形成一种主宰全局的范型,而是同时存在各种范型,正是这种道德理论范型的多样化,反映 了这一领域的广泛复杂和尚待深入探 [1] [2] 下一页

第二篇:德育模式的理论论文

一、关于德育模式的含义

研究德育模式,应该先弄清“模式”一词的含义。“模式”一词源于拉丁文(modus)意思是与手有关的定型化的操作样式,它最初只是指对操作过程的经验性的概括,以后这一词上升到更抽象的意义,一般通用为“方式”。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20世纪后社会活动的多样化,又从“方式”中分离出来,意指某种方式中的具体的定型化的活动形式或活动结构。《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美国两位比较政治学者比尔和哈德格雷夫认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英国人丹尼斯·麦奎尔和瑞典人斯文·温德尔从传播学角度将模式看作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以上所述“模式”定义的发展状况看,“模式”既有抽象性,简约性特征,但它又不等于具体的事实经验,它是一般原理与具体条件相结合,原理的共性与具体的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活动结构的活动形式。“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们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研究德育模式的目的也在于此。

关于德育模式,在理查德·哈什等著、傅维利等译的《道德教育模式》中讲到:“德育模式是一种考虑教育机构中关心、判断和行动过程的方式。它包括关于人们如何发展道德的理论观点以及促进道德发展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在国内,由于德育的改革实验及国外德育模式理论的引进,德育模式问题也受到关注,其定义也得到一些探讨。有的把德育模式归入方法范畴;有的强调它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现出特定的结构与活动序列;还有的认为,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究竟如何把握这一概念。首先,德育模式不是德育方法,它与讲授、谈话等德育方法显然不属同一层次;其次,德育模式不是德育计划,计划是它的外在轮廓,仅此不足以揭示其内含的德育思想和意向;如前所述,德育模式也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理论,它还内涵着程序、结构、原则、策略等,远比纯理论丰富的多。所以,德育的方法、计划、理论、结构、程序等都是构成模式的某个要素或侧面,对其中任何一项来定义德育模式显然不太全面,在未能确切定义之前,笔者认为不妨这样描述: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二、关于德育模式的比较

学校德育应实施开放型德育,要开展比较研究,横向比,纵向比,才能较全面的研究和把握德育模式。

1、我国学校的德育模式。我国建国以来学校德育受政治运动干扰,摇摆较大。曾出现过德育途径单一化、片面性的倾向。一时强调政治运动,就以运动替代德育;强调劳动重要,就以劳动压倒一切;强调业务,就以智代德。这些片面的作法,都是不利于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作用,实现德育目标任务的。人的品德是多种多样的,品德结构又十分复杂,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单靠一种德育模式、途径是完不成的,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实施德育,才能产生最佳德育效果。这些年来,不少学校采用的主要德育模式有:各科教学德育模式,主要通过挖掘各科教学内容的内在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德育;社会实践德育模式,强调德育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高尚的品德;组织活动德育模式,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组织开展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进行德育;从环境角度讲,还有班级德育模式,强调班级德育的基础和主体;社会德育模式强调通过社会教育机构、社会舆论、社会交往施加德育影响;家庭德育模式,强调家庭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是塑造人们灵魂的第一个环节。这些德育模式,都不同程度从某一方面发挥了德育作用。

2、西方学校的德育模式。

(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认为道德教育的关键是发展儿童认知判断的能力,他们把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道德教育只有遵循阶段发展的规律,才能获得成功。

(2)社会学习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班杜拉、米切尔等人。认为品德发展是社会实际影响作用的结果,因而十分注重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在激发动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

(3)人本主义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等,认为人生来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趋向,只有尊重人的发展,施以合理的教育,人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成为健全有效能的人。

(4)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为美国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着的,不能仅传授某种固定的价值观点,而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5)体谅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麦克菲尔等,认为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关心、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来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

(6)理论基础建构模式,代表人物是詹姆斯·谢弗,谢弗对教师如何作出道德决定的关注超过考察学生是如何进行同样的决定,它的模式可以为那些愿意开始实施道德教育计划教师提供指导和鼓舞。

(7)价值分析模式,代表人物是罗尔德·库姆斯、米而顿·穆克斯、詹姆斯·查德威克等人,该模式在于帮助学生学习社会,学会以一种高度系统循序渐进的方法来作出道德决定,准确估计道德价值。他们提出价值分析更注重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价值问题,安排了分步程序。

(8)品德教育教程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威尔逊等,针对学生不具备一般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问题,强调发展正规教程的品德教育。

(9)社会行动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纽暑,他提出了为了公民的行动而改变课程的主要注意中心,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建议学生既要学习有关课程也要参加社会活动。

(10)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认为人的道德行为是由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行动三大要素构成的,只有个体同时具备这三种内在一致的要素,融为一体,他的行为才能是道德的。为此,德育要根据这三个要素设计完整的教育规划,研究防止各种不利影响,使道德知识教学与个体的道德行动相一致。

(11)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提出,必须从知、情、意、行道德的完整本质出发,强调德育工作的整体性,把学校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即既注重道德知识教学,也重视通过各科教学进行;既注重知识的领会,情感的培养,更应注重具体的行为表现。

上面列举的是西方主要的德育模式。

三、关于德育模式的启示

(1)各种德育模式虽有差别,然而它们都是当代道德实践的产物,都是对当代学校道德实践的某一方面进行了探讨,因而都有其存在的时代背景和研究的价值。上述不同的德育范型,实际上都应当看成是不同道德理论家和实践者根据自己对道德的理解而派生的一种道德策略,一种理论分析和实施的系统。当代西方和我国学校道德理论界尚未形成一种主宰全局的范型,而是同时存在各种范型,正是这种道德理论范型的多样化,反映了这一领域的广泛复杂和尚待深入探讨。无论作为一个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有责任了解这些范型,并研究出能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新的道德范型。

(2)既然我们承认每一种范型仅仅是对道德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某一形式或方法的研究,我们就不应当强求它们如何完美。一是道德的许多方面还未研究到,目前的模式都是初步的;二是这些模式从不同方面揭示了道德中的问题和规律,是特定道德实践的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三是全部的道德模式都是有用的,我们了解的道德流派越多,就会越清楚全面地把握当代道德的发展;四是这些模式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很难说哪一种是最优秀的模式,因为它们都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当代不同制度、不同时期、不同的道德实践。

(3)无论任何一个国家的道德模式都不是相互对立的。是从不同社会需要出发,对道德中的某一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都对当代道德某一方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当代学校道德的科学理论应当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和吸收全部有用理论的有机综合的产物,对各种道德模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吸收,才能实现科学的创造和发展,形成我们自己特色的道德模式。现代各种道德理论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开始向其他理论渗透,吸收别人的成果,研究出有特色的新模式,可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此,无论作为一个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有责任了解这些范型,并提出能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新的道德范型。

第三篇:德育模式总结

德育模式工作总结

北安二中 李云霞

德育模式工作总结

北安二中 李云霞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以培养有特长,有个性,有创造力且遵纪守法,求上进的一代新人。凭“德育立校”、靠“质量兴校”、以注重细节管理,过程管理为主线,推行德育模式和“五星级”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在王书记及政教处的统领下,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加强班级管理,落实各项日常工作,强化德育常规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严抓入学教育,常抓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班风。

好习惯,早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当六十多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走到一起,组成新的班集体时,我就下意识做到抓好开端,严格训练。利用早会、班会甚至专门抽出时间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下课后准备好下节课所用的学具;培养他们不乱扔废纸、弯腰捡纸保持卫生的习惯;抓好早读及课堂常规训练,教育他们课间做安全有益的游戏等等。这样常抓不懈,学生就会自觉的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抓养成教育时,我特别注意几个关键期:第一,接新班时,学生若违反纪律,我狠抓第一次,以防后患。第二,每学期初,学生最易纪律散漫,我必跟班一个月,以改懒散。第三,每逢周一,学生总爱心浮气躁,我必指出此周重点,强调纪律,以稳身心。第四,每遇恰当契机,针对学生突发状况,我就时而表扬时而批评,让学生摸不清我脾气秉性。以奇制胜。

当然,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更要有个得力的管理模式,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二、分组分层,自主管理,开展我校的特色德育模式。

在这种常规训练养成教育达一个月左右,新的班集体就趋于稳定了,这时我就立刻选拨临时班干部,并迅速配合学校,开展我校的分组分层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我把班级学生根据人数分成十个小组,选择有责任心、爱心、成绩优秀又有管理能力的学生任小组长,对纪律学习进行管理,再选拔十个较优秀的有能力的学生任副组长,对卫生和活动等进行管理,班长、团支书负责全面工作,学委负责出每天练习的两道数学题,并负责辅导组长和副组长学习,组长再负责辅导 本组学生,同时检查每天的练习册,并把本组德育评比表填好。以备总结评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链式管理模式;即班主任直辖班长团支书,班长团支书直辖十个组长和十个副组长,正副组长再管理组员,这样人人管人人抓,组与组展开竞争。每周利用班会时间再进行总结,一个月一评比,前三名的小组得奖状,得分前十名的表扬。并给家长发个祝贺的短信,感谢他支持与配合,得到这样的肯定和表扬,学生特别自豪,其他学生也羡慕不已。那些得分低的同学总是给小组拉分也不好意思,就暗自努力不再拉后了。所以,现在只要到班级,你就会常听到他们为了加分而争先恐后的背题,为了小考满分加三分而得意洋洋,为了多得分而专心画画,唱歌等等。每当此时,我都暗自高兴,为学生的天真,为老师的省心,更为我校能英明的推出这种利校利师利生利家长的德育管理模式而自豪,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大大减轻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负担,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能。如今的班级,学生上学、放学、课间秩序井然、大型劳动大家争先恐后抢着干、家长反映孩子越来越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各项活动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学校公物干净整洁、学生见到教师主动问好、好人好事越来越多,这些变化是与我们班主任贯彻的德育模式是分不开的。

三、“关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用爱心唤真情。一个班主任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有意无意通过外部流露出来的。比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严肃的手势等都可以表达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和关怀感。担任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对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公正公平的处理班级事务。这样你的班级才会团结有凝聚力。不能对学生有所偏爱,因为任何偏爱都会失去教育的力量。那些外表美的、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容易获得老师的爱,而那些相貌丑陋的、衣着简朴的、成绩一般的、智力平庸的、顽皮的学生,一般引不起老师的注意,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发现、挖掘这些同学的优点,更多的给予后进生关爱,比如我班有个高扬同学,住托管,父母关爱督促的少,学习习惯不好,总不完成作业,但是品德很优秀,主动帮同学搞卫生,对老师也有礼貌,我就抓住这个优点给予表扬鼓励,这学期 3 他就变得不再让老师操心了。有时还主动凑上前听同学讲数学题呢。现在的我已是不惑之年,想想曾经自己的孩子也是缺点不少,如今也都很懂事了,再回头看看这些学生,有些缺点也是自然,人无完人嘛,改正就是好孩子。每当此时,那份怜爱就油然而生了。

至于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细节决定胜败”这话用在优等生身上更加适合,所以优等生要更加严爱,才能更上一层楼!

最后就是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一个班级,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它便是温馨的、温暖的。

四、与科任教师团结协作,共创和谐。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更是本班科任教师集体的核心人物,对本班级的一切工作负着主要的责任。在科任教师集体中,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其中所涉及的人际关系,(包括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科任教师与科任教师关系;科任教师与学生关系)都要给予合理的协调。只有积极调动所有科任教师的积极性,整个班级的班风才会蒸蒸日上,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够全面完成。只管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是不可取的。我91年毕业就做班主任,当时的我认为:我上语文,我上好就行了,其他科不好是其他科任老师的责任。有一次,本班英语老师和校长聊天说,她这样做班主任不行,课余时间学生都做语文,上英语课还把语文书拿来看,其他科都不用要了。当时我还觉得很委屈,我说学 4 生喜欢看语文,我有什么办法,课余时间我又没去看着他们。科任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喜欢他那一科啊?为什么把责任推到我身上?后来,我和科任老师们就各自为政,一齐向学生开炮。结果证明,我只是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却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事实证明:学生不会因为你班带的好而课教的差而原谅你;也不会因为你课教的好班带的差而迁就你,教书育人是缺一不可的。现在我既是班主任又是科任老师,积极配合各科任课教师进行小考,督促。我认为这是责任所在,但在这个“度”的把握上,我们班主任还是不要喧宾夺主,要团结协作,做好配合。要对学生所学的每一门功课都重视,要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在班集体中的威信,要求学生尊重每一个科任老师,认真听讲,不能形成偏科的意识,要全面发展。因为你是班主任,学生已经倾向你这一科了,你再强调的话,学生很容易出现偏科的。我一般利用班会课,和学生交流他们对科任老师的看法,存在障碍的及时疏导,尽力让学生相信各科任老师的能力,理解各科任老师的苦心,鼓励他们和科任老师共进退。我常对我的学生说:“数学考砸了,我对不起你们;其他科考砸了,你们对不起我!”

第四篇:创新德育模式

沙后河小学创新德育模式,形成特色校园文化

近年,府谷镇沙后河中心小学创新实行“三三三”德育管理模式,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段”:低段、中段、高段” ;“三主题”: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三三三”德育管理模式即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根据低段、中段、高段三个不同学生年龄阶段实施适应他们接受水平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与责任教育三大主题教育。该校以培养具有公益情怀和责任意识的合格公民为育人目标,将慈善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传承慈善精神,推崇孝德文化,积极培育“善教乐学,风清人和”的优良校风,坚定不移地打造城区教育的品牌。

校园环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府谷镇沙后河中心小学精心打造走廊文化、墙壁文化、橱窗文化,实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个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走廊上,以“感恩、诚信、责任”为主题的名言警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以“爱心世界、和谐校园”为主题设计的感恩墙,展示学校建设历史与校长寄语的橱窗,无不引领着师生的教育行为,彰显着沙后河中心小学的教育品质。

活动是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载体。近年来,沙后河中心小学开展了“好习惯,我习得”系列教育活动、“讲诚信、知感恩、负责任”学生演讲比赛、“献爱心”教育活动、“诚信在我心中”学生征文活动以及结合重大节日、“六•一”文艺汇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接受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不仅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知感恩、讲诚信、负责任的优秀品质,引领着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五篇:二三三一德育模式

“二三三一”德育模式

二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三 ——集学园、乐园、家园为一体,一 ——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2000-2001学第二学期 小学部教学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部的教学工作围绕“二三三一”工程,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

生有特长;集学园、乐园、家园为一体,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大力开展教研之风,求学之风,努力把小学部办成刻苦、勤奋的学园,为完成董事会提出的第二个四年规划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创造.二、工作目标:

内强素质,优化教学,突显特色,加强管理。

三、工作要点: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做为康大人,要树立良好的群体威望形象。教师要认真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学生要以“心”换心,以情感人,教师要用博大的师爱,人格的魅力、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要自觉遵守教学常规,履行岗位职责,认真按学部要求,完成备课,批改作业,培优补差等工作。乐于接受学部领导,科组长,同科教师的随堂听课及检查,善于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强化基本技能,本学期计划举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武竞赛,教师用朗诵、设计解题思路、弹琴、唱歌、舞蹈、体育示范,来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本学期继续对教师进行电脑培训,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紧扣教材,自编脚本,制作水平较高的课件,经过考核,颁发合格证。

为营造英语氛围,学部规定每周三为英语日,推广和使用日常英语。

学部将创造机会,组织老师到校外听课、学习,适当机会请专家来校讲座。坚持参加广州市东山区、增城市的教研活动,虚心向同行老师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习。要求任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备课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

(二)、提高质量,优化教学。

本学期继续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人一个研究专题,每人一节研究课,每人一篇教学论文.本学期学部在上学期研究专题的基础上,实施“和谐、激趣、轻负、高效”的专题研究。各学科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研活动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学部行政和科组长听教师的推门课,从第二周开始到期末,采取不定期的方法听推门课,每次听完课,教师要主动交备课教案,教学处针对教案,考核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第二步,每个任课教师遵照研究专题于四月十五日完成一节个人汇报课,汇报课要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第三步是教研组展示课,要求各科组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在两轮研究课的基础上,推出展示课,反映学科教研成果,评出小学部的优质课。

(三)、突显特色,坚持科研。创英语特色。

本学期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兴趣,创设语言环境,发展语言交际能力。英语教师要通过媒体、实物、卡片、挂图、游戏、竞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加强听、说、读的训练。

继续进行陈雷英语“趣味教学法”的实验,在使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日常英语。实验班的老师要在期出定好补充学习计划,期末要完成实验总结报告,并向领导和老师做实验课汇报。

继续进行张思中集中识词英语实验。继续实行十分钟晚读制度。

为营造英语氛围,学部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天播放一首英语儿童歌曲或诗歌,每周播放一次英语动画片,每班设立一个英语角,每周一天英语日。快速识字特色。

语文教学继续进行《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的实验。二年级实验班在识字的基楚上,加大阅读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和写作能力,编集实验班作文和日记选。教学处坚持对实验班进行阶段性测试。适当机会组织老师外出听课学习。计算机特色。

本学期继续尝试编写电脑教材,力争体现各年级段的衔接与过度,体现知识的层次性,使电脑课的教学有章可循,便于检测。

为激发学生学电脑的兴趣,组织学生开展电脑竞赛,开辟电脑专栏,定期展示学生的作品,为电脑特长生进行培训。加强体育课教学。

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体育课教师要按照体育大纲上好体育课,加强对“两操”的督促与管理,认真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体育教师每月以年级为单位搞一次体育活动,学部搞一次体育竞赛活动。

(四)、加强管理,贯彻常规。

本学期继续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做到有检查,有考核。常规的教学检查有:

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处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总结和布置教学工作

科组活动制度:教研组每月一次活动,备课组每周一次活动。科组长要尽职尽责,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活动有准备、有计划,做到三个统一:统一重点,统一难点,统一分歧点;三个研究: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手段。每次活动要认真做记录。

本学期开展优秀科组评选活动,开学初各科组要制定工作计划,期末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科组。

听课制度:科组长、任课老师每月要完成规定的听课节数,超数加分。

检查备课、作业制度:科组长对教师的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要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检查有签字、有记录、有评价、有小结。任课教师要按课时备课,要有课后小结,课堂教学要与教案一致。学生作业要求书写工整,格式统一。五月份以年级为单位搞学生优秀作业展览。补差制度:开学初,每个任课老师要制定补差计划,为“学困生”建立补差作业本,并及时记录“学困生”的作业、考试成绩,科组长每月检查落实情况。期中考试后,任课教师在备课组交流补差的收获和体会。

验收制度:教学处在期中对语、数、英三科进行考试。并通过学科竞赛加强检查和验收。评价制度:任科教师对期中期末试卷做质量分析,根据自我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教学处也将随机问卷调查,反馈质量信息,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建议。

对以上的教学常规,教学处将采取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不定期检查的方法进行。全面检查:对教师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做普遍检查。

1、要确立“德育核心”的观念。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德育工作,对学生终身成长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现在的学生将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成长状况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事。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确定以德育为核心的观念,真正把德育工作置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领会、掌握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强德育核心地位,一方面是要明确德育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不断改进德育方法,特别是考试方法。另一方面,要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其他各育的课程和各项活动中去,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中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灵魂。

2、确立“学生为本”的观念。学生是德育工作的对象,德育的宗旨是塑造灵魂。而要使每个学生都得以生动活泼地自主发展,把一个个活生生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确立学生为本的观念,把学生真正摆在德育工作的主体地位上,尊重他们,相信他们,理解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待,教育他们学会做人,鼓励他们不断发展,取得成功。切忌把学生当作客体,脱离学生的实际,遭到学生厌弃。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思想,始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合理要求,科学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学生参与德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团、队和班集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在抓住共性问题的同时,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把育人工作做到每个人的心上。

3、确立“有效德育”的观念。有效德育,即德育的有效性,它是确立德育核心地位的落脚点。而德育有效性又有整体和个体之分,整体有效性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隐性的;个体有效性通过我们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的可能效果明显,有的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效果不明显。为此,德育工作中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稳扎稳打,注重实效,努力提高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活动的有效性;要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尊重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克服形式主义和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入微;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高效的运行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有力的激励机制,努力使个体的有效性聚集成部分的有效性,在逐步积累成整体的有效性。

4、确立“依法治校”的观念。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教育活动有序运行,以顺利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必须确立依法治校的观念,为此,学校必须广泛开展普法教育,一方面,通过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和领会《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的精神实质,增强他们“以法治学”、“依法育人”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法制学校,聘任法制校长,开展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学校还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约束师生的行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也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遵章守法,廉洁自律,为全校师生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事业在健康、有序的状态下顺利发展。

5、确立“全员育人”的观念。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项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面性、同一性等特点。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决不是一日之功,一人之力,而必须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学校每位教师,甚至职员、工人等都是而且应当是德育工作者。只有提高全员育人的认识程度,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德育工作变得生动具体;只有依靠全员的渗透作用,才能使德育与其它各育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必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学校党、政、工、团、队要齐抓共管,学生处、教务处、总务处等各个部门要密切配合,班主任教师、科任教师、职员、工人要通力协作,形成一个以德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下载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发展的理论模式

    社区发展的理论模式 社区发展的理论模式可以从社区概念和社区发展概念中推导出来。从社区概念出发,社区发展有社会体系模式、社会冲突模式和社会场域模式;从社区发展概念出发,......

    德育理论走向实践范文合集

    德育理论走向实践 德育理论走向实践 —— 第19届全国德育年会综述段鸿姚君刘次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 年 10 月 16 日 -17 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

    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渊源可追朔到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中,而明确提出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的则是......

    2014教育学德育理论模拟试题

    2014教育学德育理论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途径 B.方式 C.出发点 D.关键环节 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

    中小学生德育目标与模式探讨

    中小学生德育目标与模式探讨 作者 钟雯怡摘要 “心理—道德教育”模式是把心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乌拉特前旗职业中专三三五德育模式

    乌拉特前旗职业中专“三三五”德育模式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考分数比较低,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造成了部分学生上课睡觉、下课打闹、逃课、打架等不良现象......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活动道德教育模式”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活动道德教育模式建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

    考察中亚局势的理论模式

    考察中亚局势的理论模式——考量的因素、分析的层面、“博弈”、“大三角” 潘志平 2012-02-17 08:47:04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新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