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正文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江正文
一、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目前我们县的初中学生很多都具有基础薄弱、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学习主动性不强等特点,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在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经常面临的情况:讲了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一知半解;7年级学完了,还有相当数量的同学不会有理数计算,“双基”能力较差,到了8年级、9年级更为突出,而且分化明显,困难生的比例越来越大,等等。并且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课后作业马虎甚至不做.这样导致班级学习风气极差,一些稍微好的一些学生受其影响,也缺少了学习的斗志,班级一片负能量.2.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中学后仍然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由于学习科目多、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很难适应.大多数学生解题时不遵循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3.农村家庭教育的薄弱与缺失。
①农村家长自身的原因:素质较低,家庭缺少教育氛围;缺乏与孩子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
②留守儿童已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盲点。目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数量众多,已超过学生半数,对其校外教育和管理已成为农村教育的盲点。他们得不到亲情关爱,有的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有的孤僻任性,自私冷漠,行为习惯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有的整天沉迷于上网,结果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受社会不正确思想的干扰,读书无用。
当前教育现状使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 读书无用论”致使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升不了学,就是升了学以后又不包分配,还不如早点回家干点什么或外出打工,早介入社会,提早挣钱,导致相当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特别是对数学科的学习更是这样。
5、教师压力过大,待遇较差,心力交瘁。
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学生越来越难教,老师的精神面貌已经“成熟”得不能在“成熟”了。缺少专业教师就由其他教师兼任,重新学习本身就很累。特别是这几年全国发生的师生矛盾,最后都是以老师的悲剧下场结束,更多地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上班身累,下班心累,很多教师还没到退休年龄就已满身是病,苦不堪言。农村教师工资相对较少,既要抚养小孩,又要赡养老人,微薄收入影响了他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各种压力使相当一部分老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此外,由于学校自有经费紧张,对教师的考核奖励金额甚少,不能完全于教师的劳动付出成正比,也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6、教学科研流于形式.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能依靠制度强制推进,大多数教师认为从事教学研究是年轻教师的事,甚至是教育专家的事。即使开展教研活动,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把教学研究看作是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途径,评课也多为应付性地简单说两句,主题不明确,发言人不能完全投入,不是跑题,就是不了了之,缺乏应有的争论,体现不出教研的气氛。这种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效益低下,不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影响教学的提高。
根据以上的现状,我觉得我们应该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学生方面:
1、思想教育上的衔接: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信心教育。(1)初一接新班,利用主题班会、家访等,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方面教育,讲从小胸怀大志,最后成材的典型例子,讲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需求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平时的教学中,从最简单的知识出发,有意识地让他们取得成功,从成功中增强信心,发现自己的力量。(3)作为老师要有耐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
2、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初一新生入学后一定要进行摸底考试,然后任课老师进行分析,对大部分出现的问题进行为时两周的专题复习,两周后并且要再次进行测试,如果还是有大面积出现的问题,则要把这项复习分解到整学期。(2)要求学生带好小学课本,并且计算能力差的要求买到小学六年级的计算练习试卷来,老师督促。
(3).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更谈不上有好的预习方法,所以教师有必要指导他们预习。预习主要是让学生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先熟悉新知识,将自己不懂之处作上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从而真正理解、掌握这一内容。当然,教师还可以事先布置一些简单的思考题、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比较有针对性,不至于学生预习时例行公事,什么也没有思考。
(4).指导学生听课。首先,教育学生要专心听课;其次,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时要提醒他们不要只埋头记笔记而忽略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应该将老师介绍的重要知识点、解题方法、典型习题,以及如何分析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等简要地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再去整理、消化;还有,提醒学生上课要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积极争取机会让老师和同学了解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当然不能未经过思考而乱答,自己的所思所为要始终围绕着老师的教学,同时,还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要善于将老师的讲解、介绍的方法与自己的理解、认识加以整合,找出不足,为课后的总结及以后新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5).指导学生经常复习旧知识。这也是农村初中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完成的事,有很多学生在小学学习得不错,但进入初中学习就很吃力。其实,有一点原因就是他们在小学复习时过多依赖老师,而进入初中后这一点主要依靠自己,如果自己没有主动复习的习惯,没有正确的复习方法,那么所学的数学知识过几天可能就生疏,时间一长甚至就忘记了。所以,只有经常复习,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使之形成系统,同时自己再多揣摩、多思考、多练习,才会比原来有更多、更深的体会,理解得更透彻,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6).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抽象与概括等,教师在介绍它们时,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不必专门全面地讲解,也不必让所有学生掌握,而应该结合平时的教学内容适宜地介绍,让学生自己从中去体会、理解。
(7).指导学生书写数学日记。这是优化数学 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书写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把数学课上以及课后的所思、所想、感受,对老师的建议和意见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老师可得到准确的信息,进而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案。同时,通过数学日记,也加强了信息交流,拉近了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数学学习气氛,另外,还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归纳、概括能力,形成清晰的数学知识结构。当然,刚开始书写时,学生不知写什么,怎样写,那么老师可从内容、形式及书写的具体要求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地分阶段指导学生书写,要鼓励学生不要有畏难情绪,不要把数学日记当作负担;同时,老师也要及时批阅、反馈,与相关学生加以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难困惑。这样持之以恒,最终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二、老师方面:
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否。
1、以考促学
目前,有多少同行朋友用了多少时间去学习,钻研业务?自觉去“充电”?我认为老师与学生一样要读书啊。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只有对教师进行考试检测,才能促进他们自觉去学习,自觉提高。八以考促学,关键要务求实效,不要留于形式,一定要防止走过场,否则适得其反,才能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2、以训促提高
针对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知识贫乏,教学艺术差等现象,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应组织对教师进行在职、离职、短期或较长期(一个月、一个学期)的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实习等方式,可以提高老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教育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制定培训规划,确定培训周期,力争两年或三年全县小学教师轮训一次。方式可采取逐级骨干培训,骨干培训骨干,最后达到全员培训。
3、坚持开展校本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1)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
引导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定期举办一些教研活动,引导第一线教师经常性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备好“教后案”,促使教师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利用网络空间,展示教师的才华,也展示教师的教学才艺。
(2)引导教师在教研中共进
开展系列“新课程专题”教研活动,以教师间的互助和教师个人反思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在实践中成长。可以通过“人人上好一节研讨课,人人评好一节课”;落实好研讨课的 “备---上---说---评---上”五个环节,建立起评课的目的在于推进教师反思,完善执教者以人为本的观念;可以通过“人人都有专题研究,人人能开一次讲座”,相互间交流探究,深化教师的专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二篇: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 本文针对新课改情况下的农村数学教育现状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提出部分教育对策,认为现代农村数学教育重点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加强硬件建设,科学合理化班额,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既要重视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还应该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更应该重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顺应时代需求,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强化中小学教材和教法的衔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
现状 对策
小学学生天真好奇,毕业后全部进入初中,而高中又是选拔了初中百分之三十的优秀学生,加上县重点初中在小学毕业生中招收去了部分优秀生,目前面临升学压力的夹缝中农村初中教育,面对着正处在生理发育关键期、心理叛离期的初中生,教育现状如何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子女”也越来越多;同时,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把子女送进城里就读;再加上“普九”以来,小学毕业生全部就近进入初中学习,无论成绩好坏的小学毕业生都有幸迈入了初中校门,成为初中学生。这样,农村初中的生源成分复杂,差生面更广,基础素质偏低,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养,很多学生家长不关心、不重视子女的学习,不支持不配合学校工作,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些家庭又为生计忙碌,无暇顾及子女教育;有些又教育方法欠科学,结果有些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往往有一部分人数学成绩落了下来,尤其到了初二情况更是严重。也出现一些原来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步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出现滑坡现象,甚至于产生厌学的心理问题。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特别是“初二现象”两级分化,到初三将有五分之三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也有部分学生初二后因各种原因而辍学。一个班级八十多学生,负责的学习者不到八分之三,其余学生无所事事,总之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将会带来严重影响。
形成当前农村数学教育现状的原因,一般为以下几点:
1、中小学教育管理形式不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分成了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但是两个阶段亦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小学毕业生到了初中,最不能适应的,第一是束缚太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和管理是有差异的,要求也不相同。小学的学科少,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全天班主任跟班制,学生长期的小学学习适应了机械强制般习惯,到了中学,课程的增多使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少,班主任跟班时间相应大减,管理也不及小学那样具体,加上农村学生大班制,学习要求和管理由强制性向自觉性转变,有的学生在学习的习惯上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一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认为没有了束缚,好像一下去掉了紧箍咒,不认真学习而掉队,一落下来就很难赶上。在小学靠突击取得好成绩的孩子,进中学后成绩滑坡,是因为他们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死记硬背的学生到中学跟不上,是因为他们在小学没有学会好的学习方法;不爱学习的孩子到中学出问题,是小学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后果;学习不自觉的孩子,到了中学,动力自然不足,这是小学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结果。小学教师若只顾眼前的成绩,就会无意间给学生中学阶段的发展造成隐患。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些短期行为,是造成中小学教学衔接出现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科特点和思维水平的差异:课程太多,无法应付,导致对初中阶段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与小学生相比,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重不但表现为课业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质量要求的提高。数学是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科目。数学用高度概括的抽象符号和语言来描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学习抽象的知识对于 13~16 岁的学生来说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在思维的形式上以具体形象占主要成分,在接受知识上以机械记忆为主要方式。他们思维活跃,但缺乏严密性和深刻性;敢于表达自己的学习意见,但缺乏逻辑性和完整性。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中学的数学学习只是成为机械重复的计算的学习和培养解题能力的教育。学生也就对学习数学大伤脑筋,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抽象,说理、推理的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便可能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时方法上的“断桥”,因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分化。久而久之,对数学也就敬而远之了,学习兴趣既丧失殆尽,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就无从谈起了。
3、家庭教育失衡,品德养成教育成为真空:农村学生居住相对分散,较远的学生离学校有六七公里左右。交通不太方便,经济也不够发达,很多家庭父母素质不高又外出务工,收入也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更谈不上良好的今天教育,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应有的照应,产生逆反心理;部分家庭教育缺乏理性,过分注重分数,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或过度放任或过分关爱,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造成学生生活极限式养尊处优,生存竞争意念淡薄,事实上他们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或错误引导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主要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品德培养、思想的熏陶,学习辅导之职也成为空谈,使家庭道德、知识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之又多,社会的关注不多,很大一部分成为特差生。因此,家庭教育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数学的教育。
4、农村教育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村教育条件的落后,由于教育资源缺乏,特别是教学硬件方面和教育观念陈旧农村初中生由于环境条件、师资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大班额教学环境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精力时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多数学生智力和知识基础都较差,加之初中毕业后,每年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少,一方面受升学无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社会不正确思想的干扰,读书无用,致使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升不了学,就是升了学以后又不包分配,还不如早点回家干点什么或外出打工,早介入社会,提早挣钱,导致相当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特别是对数学科的学习更是这样。为更好地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衔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小学要重视学生们学习习惯、自主性、自律性方面的培养。自律性差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动力,贪玩,厌学,懒得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慢慢掉队,使其缺漏越拉越大。中小学的老师在新生入学后,要从思想、纪律方面入手,搞班级活动,使同学们在溶入新班集体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强制性学习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中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亮,他的思维就会精细而锐敏,他的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他的意志就会坚韧而顽强,在学习上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那么才能够更好的学好数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是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需要学生的严谨和思维的活跃。往往对数学有浓郁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思想教育上的衔接,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信心教育。学习兴趣是与理想、抱负、目的、任务等学习自觉性密切关联着的,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和信心是很重要的。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一个人有无成就取决于青少年时期是否有志气。理想是成功的动力,只有树立理想,坚定志向,才能全身心地为之奋斗。初一接新班,利用主题班会、家访等,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方面教育,讲从小胸怀大志,最后成材的典型例子,讲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需求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要特别注重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计,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科差生面大,而禁锢差生智慧的重要枷锁就是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明确会与不会,往往取决于信心,持久坚定的信心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平时的教学中,从最简单的知识出发,有意识地让他们取得成功,从成功中增强信心,发现自己的力量。作为老师要有耐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实践证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愈大,学生奔向期望目标的速度越快。
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今天教育质量,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它是整个人生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大力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主题,全省城乡家长中开展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活动,要争取家庭教育向学校教育靠拢。家长们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和方式,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与时俱进,并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够用科学恰当的方式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指导,让农村家庭教育更上新水平。父母应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身心、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都予以关注,而不是单纯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了解赏识自己的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建立心与心的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文化教育氛围,才能有利于孩子思想、道德、学习、体育等等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更好发展。
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存在着自发性和随意性,家长要多和学校及班主任联系,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能和学校保持一致。要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讲课等活动。能主动找教师谈心、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进步,对师生之间发生的争执或矛盾能正确理解,大力支持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对自己的子女不仅关心生活,而且过问思想,检查学习,督促生活,劳动等等。这种家长,他们和教师勾通总想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好着手帮助自己子女改正错误、发扬长处。学校、社会要积极向家长传播科学育人的知识,如举行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青春期教育问题或家庭教育问题讲座等,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同时要调动家长教育力量,发挥家长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协助学校做好家长工作,解决家长存在的有关学生教育的问题,配合学校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三、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学生一上初中,顿时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的科目多且内容也比较深。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状态,通过利用学生对新知识新环境的好奇心理,在知识的学习上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确定好教材的起点和教学的切入点,切忌做成“夹生饭”。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的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几何拓展,能力要求不断提升,新课标对几何内容的安排采取了首先是直观和经验,接着是说理与抽象,最后是演绎的方案。以直线形为例,先借助直观认识一个直线形,进而借助多种手段合乎情理地发现它的某种几何性质,接着通过演绎推理把这个性质搞定。新课标对几何的重视程度丝毫没有减弱,而是在加强。例如直观和实验几何的触角已经伸向了小学低年级,同时欧氏几何的体系和内容差不多还是完整呈现。虽然具体要求降低了,但推理几何仍是传统难关。
小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要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因此,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中学教学,则需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使他们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型的逻辑思维。既然人是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也应是有差异的,多形式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探索适合所有学生的分层次教学,不同的学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学期初,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并让学生明确,分组不是扩大差别,抛弃学生,而是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全体学生的能力,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即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类(动态的)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因组施教,组组互助。考试出题、布置作业等都区别对待,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即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布置作业,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每次作业的题目是不完全相同的。基础性的作业要求全班必做;对学得好的学生,教师则鼓励他们一题多解,增做选择题。其实,不仅课堂练习如此,在例题讲解、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方面,例题讲解由浅入深,低难度题请学得好的学生讲解,教师强调易错处。教师讲解高难度题时,允许听不懂的学生看课本或做练习题;课堂提问,基础性问题面向中间学生,不仅要答出“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课堂评价,对后进生着重肯定其闪光点,给予鼓励性评价,对学得好的学生着重指出其薄弱点和不足之处,给予挑战性评价。以此激发每个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通过关心每一个同学,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注意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关注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特点,想办法使学生有迫切学好数学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注重问题的层次;精心选择课堂练习,定期开展教学效果评估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动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未来的文盲是不懂学习的人”。懂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会学习”获得的知识是无穷递进的。因此,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是相当重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首先应加强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在老师讲新课之前先进行预习,对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对难理解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带着问题听课,能够分解难度,降低坡度,便于集中精力攻克难点,这样做,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很自然减轻了听课的负担,易于理解教材,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在预习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善于自己看书理解,解决问题,学会分析解题思路,进行解题后的反思,经常寻求一题多解和多题同律等等。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式方法进行自学。利用遗忘规律,让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教给学生战胜遗忘而适时重复记忆的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统计思想以及极限思想,应依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予以渗透。我们认为目前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等.一般讲,中学数学中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技能操作来完成,通过在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提高学习效率。
五、平等教育条件,优化社会环境:我们在看专家教学示范,我们在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但我们注意到,生源差异不说,教室里的学生数量的差异可以倍论。城乡教师的素质和再教育的差别客观存在,而城乡学生接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呢?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基础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极大的改变了农村校舍设施和办学条件,不仅减免了义务教育所有学生的学杂费和课本费用,还加大了的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但大班额现状没有得到改变。在两班160多名学生,数学成绩100名左右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靠数学教师一个在一天有限的时空中改变,谈何可能?所以,尽可能地扩大班级数,使班级学生数科学合理化,才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反过来对社区环境和风气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才能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体现出“全民参与德育”的宗旨,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 总之,只要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科学合理化班额,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根据实际状况出发,加强中小学教材衔接和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了学好数学的动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夹缝中的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提高。
第三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第十二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中学数学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马永均 电话:***
重庆市巴南区南泉中学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改情况下的农村数学教育现状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提出部分教育对策,要想改变农村初中数学的现状,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分层教学,达到稳中求升;指导学生一些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
现状
对策
一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水平现状
数学是初中学生历来感到“繁”、“难”和“枯燥”的学科,他们不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特点,没有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等等,仍以小学的方式方法去学习和对待,过一段时间就感到代数概念的抽象,公式、法则、性质的难理解、难记忆、难应用、难掌握,开始学习几何时,这种感觉表现得更突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
(一)学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干扰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
农村中学的学生,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另外,农村家长多数都没有学问,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心。
(二)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学生的流动性也增强了。一些经济条件较好、学生成绩也好的学生就外出就读或进入条件较好的城区学校,我们能招收到的学生基本是最末的层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三)由于教育资源缺乏,特别是教学硬件设施和老师教育观念陈旧,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多数学生智力和知识基础都较差,加之升学率低,导致相当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特别是对数学科的学习更是这样。
(四)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对小学数学老师的怀念之中,一时换了老师,加之初中科目增多,诸多的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五)数学课理论枯燥乏味,抽象难懂,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编写上不可避免的相对滞后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压抑,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的交流,致使学生不会学习,无法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六)训练量少、知识面窄。当前的农村学生,从实行一费制后,教师不敢叫学生去买任何资料,学生手中的学习资料除了学校订购的一本练习册外根本没有其它资料,手中缺少一些精选题和重点题的训练,故掌握题型的灵活性及应试性技能低,对重点、难点知识掌握不牢,导致考试不理想。
综上所述,原来死守着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代农村发展的需要了,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尽管我教了二十三年的初中数学,也在不断尝试和改变,但收效还是甚微,也越来越困惑,出路在哪里?
二、改进上述情况的一些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填鸭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有稳步提升。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学生的学习中要充分认识到:重视综合应用与打下扎实基础并不矛盾.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这种错误的做法,导致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由此可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具体注意下面几点:
1、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普遍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符号、枯燥的数学定理、复杂的证明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感性思维。
3、向学生讲述一下关于数学的小知识或者是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推进分层教学,达到稳步提升
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地位必须得到重视。而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长期以来,不少教师都采取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课时的做法,以此腾出更长时间来进行总复习。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学习时间变短后,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抑制,导致学生知识静化。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要推进分层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能力。首先是数学知识分成,将分析考试命题方向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把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相结合,以此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新知识。其次要做到作业分层,笔者一般会将作业分为简单、一般和较难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克服抄袭现象。
(五)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有人说过,“未来的文盲是不懂学习的人”。懂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会学习”获得的知识是无穷递进的。因此,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是相当重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首先应加强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在老师讲新课之前先进行预习,对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对难理解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带着问题听课,能够分解难度,降低坡度,便于集中精力攻克难点,这样做,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很自然减轻了听课的负担,易于理解教材,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在预习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善于自己看书理解,解决问题,学会分析解题思路,进行解题后的反思,经常寻求一题多解和多题同律等等。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式方法进行自学。利用遗忘规律,让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教给学生战胜遗忘而适时重复记忆的方法。
(六)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
提高今天的教育质量,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家长们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和方式,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与时俱进,并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够用科学恰当的方式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指导,让农村家庭教育更上新水平。并尽可能多地和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结论
总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农村数学教师,既要重视基础,也不能放弃对能力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在不利的条件下,一样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王福英、王新民、谭竹 《DJP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中国数学教育(2009-7-8)
3、潘菽 主编──《教育心理学》
4、陈安福 主编──《中学心理学》
第四篇: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新课标 地理教养 学科公平自主学习赏识世界 创新思维
内容摘要:
新课标提出“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的目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关注学生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普通初中地理教育如何顺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一名农村普通初中地理教师,面对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浅谈我的一些看法。
正文:
地理,是一种教养,也是一种气质,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取高质量的思想品格、辨别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赏识世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一名农村普通初中地理教师,面对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我深感农村普通初中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
(一)缺乏对初中地理科目的重视
地理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课程,却得不到领导、老师、学生足够的重视。
在农村学校,地理学科仍被视为副科,没有专门的教研组,而是隶属政史教研组,而且,在政史教研组的日常教研活动中,一般都不安排地理教研活动,地理老师只能关起门来教书,致使地理课堂失去活力,学生学习失去兴趣。
(二)缺少高素质的专职地理教师
很多农村初中学校连一个地理专业的老师都没有,地理科目只好由其他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分担。一般是找几个不够课时的老师“一人搭上一个班”兼课,或是找几个行政领导把整个年级的地理课“瓜分”,或是找个年纪大的老师把整个年级“吞”了。
总之,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基本专业素质偏低,师资的严重不足,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对新的教学要求重视不够,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很多教师并没有把 “新课标”提出的的新教学要求放到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仍采用了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
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来进行地理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
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湮灭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四)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不高
一方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农村学生的家长及周围人群的文化素质较低,对学生的学习不太重视,能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帮助也少;再者,农村学生的素质与城镇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些都使得初中地理教学面临极大困境。
在农村,很多学生基础差,见识少,生活空间狭窄,知识储备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老师,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仅仅把地理当作“背记”的课程。
在农村,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较大的困难。学生的旧观念、旧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不足,影响了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程度,制约了地理教育改革的进程。
二、改变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的措施
(一)完善地理教育政策,体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是国家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要想地理教育在农村学校正常发展,必须要消除学科歧视,合理公平地对待这门学科。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学校领导要明确地理教育的目标,明确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明确地理教育也能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地理学科走出“副科”的地位。
要转变观念,努力改变绩效评价方式,加大“育人”权重,加快地理学科与相关科目的整合,加大地理学科的渗透力度,切实落实学科教育公平,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地理教师的待遇,培养更多更专业的地理教师
大力培养更多合格的初中地理教师,使进入地理课堂的任课教师都成为专职教师。对现任地理教师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如:加强继续教育,给地理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机会。
制定相关教学制度,完善目标管理,给老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地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从而充分调动地理教师的积极性。
(三)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一批观念新、业务精、能思考、善创新的教师。
一个合格的教师,要适应地理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地理教师不仅要掌握地理专业的各门基础课程,熟悉本学科的全部教材,还要随时掌握地理学科发展动态,提高业务技能以及驾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能力。
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转变育人观念,彻底摆脱旧的教学模式,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学的形式也应不拘泥于单纯的讲授。教师的教学,关键是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时,让同学们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洋流等方面,自主分析、判断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时间上向学生倾斜,鼓励学生质疑和争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地理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也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地理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学中,要脚踏实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可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带学生亲临大自然,帮助学生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认识地理事物,让地理知识看得见、摸得着,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有用、有趣。
例如,在学习五种地形形态时,可带学生到户外,一边现场辨别,一边让学生了解各种地形形态的土地利用类型,让学生讨论当地土地利用的优势,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地理新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的一面,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农村的广阔领域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机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五)加强其他学科的教育改革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各学科的教育都只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学习能力的培养。
考核方式的单一性,题海战术的流毒,使得很多人去研究如何解题、如何得高分,却不了解学科本身,没有养成应该养成的学科素养,这其中的遗憾不是“浪费”一词所能言表。
填鸭式教育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创造力,更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学生没有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不能举一而反
三、触类而旁通。
学习精力只专注于主科,学习内容仅限于教材,学习时间仅限于课堂,教学方式仅限于讲授,学习没有广度,学生视野不开阔,思维方式单一。
古人云:有容乃大。如上种种,没有广度、没有厚度、没有前瞻性的基础教育,使得后续教育举步维艰,培养创新型新人才何其之难。
总之,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初中地理教育的改革是无法孤立的,改革必须深入而全面,一好百好,青春少年那是样样红,祖国的明天才能充满希望。
三、结语
社会不关心,学校不重视,老师不积极,学生不主动,基础教育不给力,是制约我国农村地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要改变我国农村地理教育现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广大农村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协力,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农村初中,实现培养新型创新性人才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孝亭,王向东《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会昌等《态度教育论的理论模式与实验探索》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
3、王鉴《学习方式的变革:从知识重心到学生本位》
《当代教育论坛》,2003
4、郝贵生《论学习方式的现代化》
天津师大学报,1994(5)
第五篇:赵亮---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问题解决对策
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问题解决对策
赵亮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中学462000 【投稿邮箱:103818702@qq.com联系人:马编辑】
摘要:本文就目前我国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现状;对策 0.引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底蕴,为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古籍。这些古籍,经过了千年的冲刷、洗礼,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精华,这些精华是我们应该继承、学习的。
1.我国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些语文教师片面地认为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只需要通过读、背、翻译、默写的过程,就能较好的掌握知识,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并没有引起重视,一些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目标要求尚不明确。一些学生则认为古诗词只是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而已。这些问题就导致教师只重视对古诗词的讲读和翻译、默写等环节,对于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而言,没有进行较好的指导。
1.2以背诵为中心
一般情况下,一篇古诗词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求的就是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经过了这样的过程,教师再进行讲解。而学生在没有理解古诗词具体含义的前提下进行朗读、背诵,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朗读、背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作用,让其变成了让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厌烦的低效劳动。
2.初中古诗词教学创新对策 2.1注重情感
初中教材所选的古诗词篇目必定是经典名作,其作证也是享誉极高的古代文化名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教师在对古诗词课程进行教学时,经常会出现将作家、作品过于的概念化、神圣化。这样的现象使得教学的内容超凡脱俗、加大了古今距离感、远离了现实生活。但事实上,这些文化名人也具备了常人的喜怒哀乐,其描绘出的经典作品,也是有感而发、情之所至,这些作品也保饱含了这些古典文化名人作为个人而言的人生感悟。比如《归园田
居》中作者的从容恬淡、《观沧海》中作者的英雄豪迈等都倾注了每一位作者的真实情感。正是因为这些真实情感的注入,才能达到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的效果,才能让这些作品享誉古往今来。作为教师,在对古诗词的教学当中应该善于去挖掘这些内容当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古诗词作品的情感和学生情感的律动点、契合点,唤起情感的共鸣。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与古诗词作者建立一种同思同感、同喜同悲的虚拟关系。有效的沟通学生情、知、意等各种心里因素,让学生能够对古诗词作品作出更多角度的感知,从而达到对知识更加立体化的掌握[1]。
2.2适度的引导
要想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能够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学生适当的引导,进行古诗词作品的改写、续写或仿写。比如:在《登鹳雀楼》的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全文的朗读,通过朗读找到切入点。就以“更上一层楼”为例,教师通过对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从根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开始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续写。通过学生自主的思考或小组的讨论,再加之教师的指导,得出了“更上一层楼,云在脚下流,伸手摘星斗,银河好泛舟”的续写内容。虽然说,这样的续写内容不一定完全符合古诗词的音韵规律。但由于学生经过了自主的思考、讨论,有效的展现了自身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其实,对于最终的结果,我们不必在意。有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就已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2.3点拨与渲染
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得到更多的熏陶和感染,是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点拨与渲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首先,在点拨方面。教师应该通过对古诗词的关键词句以及艺术空白的强调,再根据学生的自身积累来对学生发挥独特的想象进行一个引导的作用。从而有效的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的具体,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哲理和情趣。其次,在渲染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设备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一个具体呈现的作用,促使古诗词中所描绘的风景、意境等得到一个直观的展现。在这种具备古香古色的审美性教学中,相信学生对于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将得到巨大的提高,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阅读、分析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目标。“四行对译法”和“文言实、虚词卡片法”都是学习古诗词和积累文言知识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样既便于对古诗词的比较与辨析,同时也有利于系统的、全面的对古诗词的相关知识进行较好的了解
[2]
和掌握。转变了传统的“课堂笔记”学习法,弥补了“课堂笔记”学习法在综合性、系统性上缺乏的短板。因此,要想让学生扎实的学习古诗词的相关内容,以及让学生对古诗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作为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翻译方法以及积累知识的科学方法等。从而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学习古诗词知识的一些规律。最终有效的达到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绝对是古往今来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必定要更加重视。在遵循古诗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真正的给予古诗词更多的时间、更多空间的教学,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走向高效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华美.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2,03:55-56.[2]狄金霞.初中古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