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三个方面做好老教师工作
从三个方面做好老教师工作
简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付灿军
一是从情感上给予老教师更多的尊重和关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教师为学校、为教育倾心血、染双鬓,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不但会大大刺伤老教师的心,而且会使年轻教师看不到希望,失去作教师的激情。所以,在老教师的生日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在节日里送上一句句贴心的问候,在老教师生病时时时去探望给予最大的关怀。特别是在九九重阳节来到时,更应表达出学校对他们的尊重,茶话会、座谈会、到家看望等等形式都可采用。只有从情感上给予老教师尊重和关心,才能激发出他们工作的热情,用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投身到“传帮带”的培养年轻教师的工作中去,投身到新的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二是从教育观念上不断帮助他们学习和更新。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进步的事业,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老师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组织老教师多参加一些专家讲座,校外培训,在“不露声色”中让老教师更新观念,学习提高。而有些学校只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认为年轻教师才需要不断提高而忽略了老教师的培训工作,这是不妥的。学校必须双管齐下,把老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作为大事来抓。
三是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而老教师由于对计算机的陌生,在这个方面很难一下子顺利掌握并应用。所以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要多组织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这门新技术,并运用这项新技术为教学服务。这样,新技术与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相结合一定能让教学锦上添花、更上一楼的。正可谓“校有一老,胜有一宝”啊!
第二篇:做好老体协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做好老体协工作的几点体会
1、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是做好老体协工作的基本前提。县委常委会议,每年都听取县老体协汇报工作1—2次,对县老体协提出的班子建设即活动经费问题,在常委会议上县委书记、县长都做出明确的答复,还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确定了乡(镇)分管老体协的领导由人大主席兼任。“三场一室”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淑华同志分管县老体协,县老体协主席由(正处级)调研员雷春华同志担任,这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老体协工作的重视。对老体协工作增加了足够的信心。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老体协工作的根本保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做到以人为本,不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老年体育的工作方针:党政主导,社会关怀,群众参与。要把老体协工作搞好,只有围绕着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老体协活动。县委特别提出的“做大城区、做强产业、做优环境;把清流建设成,县城最美、产业最优、旅游最旺、环境最好的生态经济强县。”充分发挥全县老体协会员的积极性,为三个文明建设献策建言,发挥余热。
3、以“六抓、六创”为载体,是做好老体协工作的具体抓手。①抓调研
县老体协班子成员经常到各乡(镇)进行调研,协调当地党委政府解决好乡(镇)、村老体协存在的一些困难与问题,希望能把乡(镇)、村老体协工作搞的更好。②以点带面,培训骨干队伍。促进老体协各项活动开展,带动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才能不断的吸收新鲜血液,壮大老年人队伍。③抓场地建设,调动社会各界方方面面力量,加强老体协的宣传力度。近几年来,我县老体协协调社会各界投入乡(镇)“三场一室”建设的资金近10万元,不仅如此,凡是实现了“三场一室“的乡(镇),我县老体协在经费上都给予适当的补助。只有把活动场地建设好,才能有效的为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打好基础。
第三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老职工管理服务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做好老职工管理服务工作
酒泉市肃州区粮食局原有下属国企业二十多个,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改制,目前,带“国”字号的只有三家了。最先是不承担原粮购销业务的工业企业进行改制,走向市场,如飞天面粉公司、天河饲料公司等,这些企业所供养的离退休、内退、职工遗属等人员,改制以后仍然由企业各自供养和管理。2006年,根据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面改制,我局所属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区政府批复的改制方案,三户组建为国有控股企业,其余全部改制为民有民营。绝大多数职工臵换了身份,与企业脱离了固定的劳动关系,只保留了离退休人员,内退人员和一些特殊身份的人员。粮食局从改制后保持稳定的大局和维护保留人员的利益出发,统筹规划,设立了管理中心。在企业出售时,从资产中剥离了相关人员的费用,把各企业原有的离退休人员、内退人员、职工遗属、落实政策人员和局机关退休人员共231人,以及相关的费用实行集中管理。两年多来,管理服务工作运转基本正常,但是问题一直存在,难题不断出现,如何做好管理服务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促进发展,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也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老职工管理中心人员现状 到2009年3月底,各类人员共有202人。其中:企业离休干部5人;机关退休,财政全额支付退休金的10人;机关退休,财政和社保两家支付退休金的20人;机关退休,社保支付退休金的2人;企业退休工人77人;机关内退2人;企业内退39人;离休干部遗属5人;机关干部遗属10人;企业职工遗属20人;落实政策人员12人。相关费用已于2007年底全部移交给区社保中心。
二、管理服务工作的难点问题
在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在离退休职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老职工管理经费移交区社保中心逐步向社会化管理的过渡时期,管理服务工作主要面临的难点问题大致有以下四类:
1、思想认识问题。过去国有企业职工“一切依靠组织、一切依靠企业”的观念,在一些退休和内退人员思想中根深蒂固,总认为企业是“我们的”,“我”是企业的。企业改制后,感觉企业一下子变成了某个个人的,个别人得到了利益,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因而对改制政策产生不满,一有机会就摆老资格耍个性,发牢骚,甚至寻找或制造机会发泄不满。
2、国家政策性待遇问题。某些特殊群体的人员如企业离休干部遗属,他们要求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的遗属享受同样的待遇,企业职工遗属要求享受和机关干部遗属同等的待遇,为此,不断来访,甚至把上访信一级一级写到中央,但政策就是这样,都是离退休,机关和企业待遇就不一样,去世后遗属的待遇 也不一样;还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我局粮食企业精减后回到农村的人员,分布在全国八个省市,按我省政策每月发给60、80、120元不等的生活费,他们的来访信件不断,要与同时期从其他省市精减的同类人员的待遇相比,强烈要求增加生活费,一个个七、八十岁了,相距数千公里,还有找上来的想法。我们只能以信件形式多沟通,做这些人的思想工作难度非常大。
3、企业在探索改革中的内部政策。如企业内退人员改制时确定的工资,要执行到退休不变,而养老金和医保金的缴费基数每年提高,领到手的工资随之减少。这些内好人家人员,他们不和其他系统改制企业的内退人员相比粮食企业内退政策的优越方面,却要和机关内退人员相比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偏离原有改制政策规定的要求,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对主管部门产生不满,聚集上访闹事,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影响内部稳定。
4、部分人员过去积累的个人问题。如住房分配、工伤保险、工资待遇及个人恩怨等,现在离开了工作岗位在家休息,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想借解决改制遗留问题寻求解决和发泄,当他们发现解决改制遗留问题,并不是为某些个人达到目的搭建的平台时,就产生怨恨情绪,语言过份,行为过激,给管理工作造成新的难题。
5、企业改制后新出身的遗属要求遗属生活费问题。每出现一个都来要求遗属生活费,有些甚至无理取闹,纠缠不休。
除此之外,还有先前改制的工业企业离休、退休、遗属等人员的同类问题或特殊问题,随时找到主管局来,我们也要受理,这些企业改制早,档案资料找不到,私营业主不愿配合,工作难度非常大。
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1、由于上述人员的经历、资历、年龄、文化、素质和享受的待遇各不相同,思想差异很大。
2、对比心理强烈。计划经济时期,粮食局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大包大揽,政企不分明,机关人员和企业职工的工资都是从粮食流通费用中列支,在一些老职工的思想和心目中,机关和企业没有本质区别,认为都是在粮食部门工作的,退休或内退后,待遇就要一样,现在硬拉在一块进行对比。
3、国家政策对各类人员的利益关系调整不一致。如离休人员、机关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每次增加退休金的政策不同,离休干部遗属、机关干部遗属和企业职工遗属增加生活费的政策不同。
4、在改革探索中内部政策。如机关内退和企业内退执行的政策不同。还如局机关春节搞点小福利,多年的惯例是机关退休和机关干部遗属多少有点,2006年企业改制集中来的退休人员和职工遗属,企业不存在了,粮食局没有能力兼顾,每年都有人质问,同一个管理机构中为什么我们就没有?
以上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国家政策对不同人员在实际利益上的差异,引起了上述人员对社会分配和改制政策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满,在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上重复表现出来,给管理和服务工作造成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难题。
四、做好老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必要性
国有粮食企业曾经是国民经济领域中地位非常重要的老企业,正因为它的地位重要又特殊,所以又是改制最晚的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担负过重要的历史使命,经历了风风雨雨,做出过特殊贡献。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影响到生产经营的发展,导致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偏低,又因企业历史较长,产生了一支数量较大的离退休职工队伍。对这支队伍的管理服务工作,在全局的整体工作中,虽然不是中心,不是大局,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心,牵动大局。这支队伍的和谐与稳定就是我们管理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工作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影响到粮食系统的稳定,也关系到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因此,主管局要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管理服务工作,企业也积极配合,为粮食经济健康发展,为社会安定和谐提供保障和支持。
五、加强老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措施
对于承担具体管理服务的部门来说,要在局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指导思想,围绕“服务为中心、稳定为重点、和谐为根本”的目 标,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努力做好新时期老职工管理服务工作。具体从以下方面做起。
1、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老职工管理和服务工作,关系到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安康幸福,直接影响到内部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大局观念,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从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高对老职工管理服务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2、更新服务理念。要进一步明白,老同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要把他们对粮食工作做出的贡献牢记在心,真心实意地尊重他们,绝不能把他们当作是负担。一般认为,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只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按时领到退休金生活费,参加医疗保险,生病可住院,医药费按政策报销就可以了,主管部门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实际看来,仅做这些是不够的,因为国家和社会在进步,在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老同志要求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社会的期望反映到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生活待遇提高方面来。因此要坚持把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全局的大盘中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提高对管理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管理服务工作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认真及时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他们。要进一步明确,做好老职工管 理服务工作,就是对深化改革、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大局的后方保证。
3、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信访接待工作是老职工管理服务中的重点,我们要在接访细节上下功夫,在本职岗位上体现服务,在排忧解难上落实服务,在提高效率上强化服务。准确区别各类人员的不同情况,正确分析所反映问题的不同性质,认真倾听他们的说法,合乎政策规定能办到的事情绝不推辞,善始善终的办好,不合理的要求耐心解释,消除他们的疑虑。平时多注意多留心老职工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未雨绸缪,一有情况,就有针对性提前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力争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上访事件发生。在信访接待中,强化满意接待,说话把握好分寸,语言和气礼貌,对来访者做到问一声好,让一个座,倒一杯水起码的服务礼仪,提升服务的质量,以热情温暖他们,尽量使带着问题和怨气而来的他们,消除疑虑后轻松满意而去。
4、提高自身素质。新形势对老职工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来适应工作。
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善于钻研业务,用心研究政策,提高政策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善于积累和总结新经验。学习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注意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政治经济形势,联系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情况,联系老同志的生活实际,把学到的政策 理论同管理服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于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使我们的工作更切合实际。
二要对管理服务工作投入真情。老职工管理服务部门没有任何可独立支配的费用,在企业改制时剥离的各类人员的费用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一分不留的移交到社保部门实行社会化发放,一点支配的权力都没有,不可能以物质鼓励的形式促进工作,只有投入真情。在服务工作中做到不怕苦、不怕烦、不怕听过激无理的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热情诚恳的接待他们,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要理性思考,冷静处理,必要时上门服务,切实让老同志感受到我们在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送到他们的心中。
三要创新工作思路。要研究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和心理特点,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开拓工作局面。既要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落实按党的方针政策和我局工作部署,把管理服务工作当作事业来做,以奋发向上精神开创管理服务工作新局面。
总之,老职工管理服务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群众性工作,是我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管理上加强原则性,服务上讲究实效性,让我们的管理服务更好的服从党的政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粮食工作的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以上是我们在管理服务上的一些肤浅的、朴素的、零碎的认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努力实践、勤于探索更多更好的符合新形势下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更进一步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肃州区粮食局 党玉河
2009年4月8日
第四篇:领导力从做
领导力从做“坏人”开始
作者:贾濛
史玉柱新书最近很火。他在新书中提到,和马云在飞机上讨论“企业家一定要是坏人”,两人谈的很投机。事实上,不光史玉柱和马云,“坏老板”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无数证据表明,“坏老板”领导团队的执行力远远胜过“好老板”。
更有点评称,历史往往是由“坏人”创造的,比如:半个“流氓”出身的刘邦、从小调皮捣蛋的曹操、逼父造反的李世民、没皮没脸的朱元璋等,因为只有“坏人”才敢起来造反和变革。创造好公司或许也是如此,因为“坏老板”有更坚强的神经,更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敢于打破常规的圈囿,突破习惯的桎梏和传统的束缚。商业竞争毕竟是一场“打硬球”的游戏,狭路相逢“坏”者胜,归根结底是“坏人”(硬汉)和“坏人”(硬汉)之间的竞争。以下盘点那些成功的“坏老板”,并分析如何做好一个“坏老板”。
1、史玉柱:“只问功劳,不问苦劳”
中国有句老话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般情况下,若是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当事人多半会给自己找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人们多半也是会用这句话来安慰当事人。
但是,在史玉柱的脑海里,却不是这样的。史玉柱奉行的是:在公司只认功劳,不认苦劳。这句话也是巨人企业文化中的第一条。
这听起来有些无情,不过,史玉柱是这么做的。史玉柱说,在巨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做不好连300元的底薪也难保,如果做好了就可以拿到高得惊人的销售提成。
史玉柱还制定出十分特别的激励政策:对于完成销售任务最好的前5位,史玉柱给予金光灿灿的奖杯以示表扬,而对于末尾的5个市场开拓团队,则交以黑色锦旗一面,上书烫金的“倒数第X名”字样,令人无地自容。史玉柱的激将法果然奏效,得到“倒数第X名”黑旗的团队,羞耻感更有助于发愤图强、迎头赶上。
在新书中,史玉柱提到其做产品、做营销都会做详尽、真是的消费者访谈,但是访谈会有作假。为了保证访谈报告的真实有效,史玉柱出台了访谈作假惩罚法。开全国大会时,拎出来作假的人让他在台上连讲一百遍,加入他叫张三,就讲100遍“张三没有信誉,张三没有信誉”。下次就不敢了。
这些做法听起来都有些“变态”,不过,史玉柱确实打造了一支在全中国竞争力都数一数二的营销队伍。
2、马云: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谁提战略谁离开!
2011年0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发内部邮件,非常直接地批判了部分新员工的浮躁和态度。他警告来公司不到1年的人,千万不要给他写战略报告,谁提战略谁离开!
他直接了当地说:
1)我们永远不会承诺你发财,升官,在阿里我们一定承诺你会很倒霉,很郁闷,很委屈,很痛苦……很沮丧……
2)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我们喜欢小建议小完善……我们感恩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完善行动。
3)公司不是请我们发展我们的,公司花钱请我们是来发展我们客户成长的。我们是通过发展客户来发展自己。
马云的基本意思是:花钱来是请你做事的,不是请你提想法的。说得非常直接,听起来也很刺耳。
这封给新员工的信,看起来无情,但确实是马云管理思想的体现。马云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执行力的作用。据称,马云与孙正义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重要?结果两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水平。马云就曾将阿里巴巴称之为“一支执行队伍而非想法队伍”。
3、“毒舌”任正非: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
任正非这位老板有多“坏”,从下面几句话便知:
1)“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
——任正非对刚进华为的新员工说。
2)“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为院士,就不要来华为。小改进,大奖劢:大建议,只鼓励。”
——任正菲批评部分研发人不顾市场,只顾埋头钻研时
3)“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
——任正菲评价某财务总监的“进步”。
4)“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任正菲批评一位刚进华为就给自己写“万言书的”北大学生
5)5年之内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不合理,也不允许你们动。5年以后,把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局部的改动。至于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
——任正非对华为干部说
从任正非的这些犀利语录中可以体会到华为的企业文化:持续的危机感、打死仗的劲头、对制度的始终如一。不过,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锻炼出了一只让业内羡慕的”狼性“队伍。
4、张瑞敏:通过当“恶人”改造人
以“砸冰箱”和“不允许员工随地大小便”管理起家、被誉为中国企业现代企业管理教父的海尔张瑞敏说过“伟人首先是恶人”。如今广为流传的关于海尔的管理经验往往是由一个个“恶人”管理的小故事串联成的。
胡泳说:“每个人在开完会以后必须把自己坐的椅子推回到原位。”
谢艾琳说:“某某某下班以后椅子没归位,要进行罚款多少多少。”
张瑞敏如此做的原因是要“改造人”。他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它的内涵是要求每一个工人和管理者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目标。海尔的研究者们称之为“OEC管理法”,意为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
通过当“恶人”,张瑞敏完成了对海尔人的改造。事实上,企业家里的坏老板还有很多,据称微软的比尔〃盖茨和鲍尔默对着完不成任务的员工骂粗话、对着不能迅速领会他们意图的员工讽刺挖苦是常有的事;戴尔电脑的迈克〃戴尔更是IT业的著名“恶人”,拉里〃埃里森甚至在企业员工的T桖衫上直接印上“杀死对手”的挑战性宣言。
第五篇:做一名科研型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做一名科研型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六个字)即学习、实践和反思。
一、学习
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们自身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学历贬值、经验贬值的时代,说学历贬值是因为未来几年里我们将面临这样的情况,社会上60%的人都是研究生,剩下40%的人手里都拿着本科文凭。说经验贬值是因为我们处于信息化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也不会存在一劳永逸的事,我们用昨天的教育方法未必教育好今天的学生,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年复一年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一位教师要想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保值,不仅要靠学历、靠经验,更要靠学习。
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学习,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有新的教学理念。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起码大家要翻开课标看一看三维目标是什么,这样我们在课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时,才有的放矢。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学习,那么为什么学习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一方面是学生逐年减少给教师带来了危机,另一方面学习是未来人生存的方式,想像一下,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当有一天,电化教学走进我们的课堂时,不学习制作课件怎么行呢?所以有人说学习就是投资未来,今天的投资将成为明天的红利。我说知识是有价,学习就是投资未来!
那么我们怎样从繁忙的工作中,忙里偷闲进行学习呢?只要我们有学习的决心,学习的方式有多种。
按照学习途径的不同,适合我们的学习方式有三种
1从听课中学习
利用空节多听听同事的课将对自身成长大有益处,因为教师们各具千秋,听课有利于博采众长;同时也有利于发现不足,有时一个缺点表现在自己身上,可能不以为然;如果表现在别人身上,会更容易发现。
2从电脑上学习
“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级教师家园”等很多教育网站上有专家讲座,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等丰富的内容,我们随时点击都可以学习。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只有我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时,教育才真正成为师生共同享受的幸福生活。
3从书中学习
每当我们有机会外出时,女士逛得最多的是服装店,男士出入最频繁的是饭店,而很多名师、特级教师最常去的是书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是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名师学习,我每次学习回来都给自己和孩子买书,当女儿翻遍兜子找糖时,我告诉她“书中有糖甜如蜜”。读书不能做表面文章,像囫囵吞枣式的读只能消化不良,要深入地读,就得细嚼慢咽,慢慢品味,把有用的东西提炼出来化为自己的思想。说到这里,不防给大家介绍几本好书,孙维刚著《全班55%怎样考入清华北大》这本书中,孙老师用自己初中到高中六年时间将基础一般的学生培养为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学生,而且学生的素质相当高,高到什么程度,高考前夕,班里有几名同学被评为优秀学生,在高考中可以加20分,20分对一个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多么重要,可是在孙老师班级里,这几名被评上的学生都主动地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学生。读一读这样的书,真会让我们收获很多。于永正老师编写的《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能帮助我们解决教作文难,写作文更难的现状,魏书生的《学生实用学习法》,林崇德《教育的智慧》。最近我从书中看见这样一句话,感受颇深,与大家共勉。人生有两大痛苦,一个是努力的痛苦,一个是后悔的痛苦,与其面临后悔的痛苦,不如面对努力的痛苦。
以上是按照学习途径的不同,介绍了三种学习方式1、从听课中学习2、从电脑上学习3、从书中学习
按照学习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向老教师学习和向学生学习。向老教师学习
老教师是年轻人的一笔财富,更是教育的一笔财富,好多老教师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够年轻人学一辈子。说到脚踏实地我想起哲学家和船夫的故事。一个船夫在并不平静的河面上驾驶小船, 船上坐着一个想渡到对岸的哲学家.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哲学家問: "你懂得历史吗?"
船夫回答: "不懂." 哲学家說: "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哲学家又問: "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回答: "没有."
哲学家說: "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哲学家刚刚說完這句话, 风把小船吹翻了, 哲学家和船夫都落入水中.
于是, 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回答: "不会."
船夫說: "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
哲学家的空洞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空洞的教育将影响着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在工作中,坚持实干精神才能走向教学的成功。向老教师学习还要学习老教师一些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
有继承才有发展,我们年轻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是老教师遇到过,并在实践中摸索出处理的办法,老教师身上总有一些绝招。这些绝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老教师身上有一本无字的书,无字的书读得透,有字书才理解得深。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我的成长离不开老教师的培养,如果把公开课比做“法国大餐”的话,那么平实课就是“一日三餐”,决定身体健康与否的还是一日三餐。因此请老教师指导平实课更重要,如果我们交流仅仅是为了做学问,就可以抛掉那些功利思想。因为只有指出不足,才能进步,老教师在帮助年轻人的同时也能接受一些新思想,发挥传、帮、带作用的同时,也实现着自身价值。
2向学生学习
说到向学生学习,可能有的教师不能理解,我们成人向小孩子学习什么?其实小孩不小,我举几个例子,你就会感受到学生人小鬼大。我们给孩子讲故事,经常这样开头:“从前......”,有的小孩会问“从前的从前是什么时候?”美国人总说上帝创造的人类,学生便问“是谁创造了上帝?”这是哲学家才能提出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比科学家还要厉害,中国湖北六年级学生刘余辉
啊!我发现了蜜蜂是靠什么发声
在我们四季都温暖如春的深圳,蜜蜂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小昆虫。无论是鲜花丛中,还是林中草地,到处都有它们那黄黑相间的身影,伴随着“嗡嗡嗡嗡”的声音。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在学校,我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音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妈妈为我买了《十万个为什么》,从这本书里我也发现了类似的说法。权威专家都认为: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由此看来,蜜蜂之所以能发出声音,完全是由于它那对透明的小翅膀。但我认为,蜜蜂就像所有有发音器官的动物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的发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假期里,我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在观察了蜜蜂如何酿造蜂蜜的过程之后,我还有一个重大的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
难道书上的真理也有错误的时候?我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怀疑,并开始试验和研究。
首先,我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能听到蜜蜂的叫声。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昕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那么,蜜蜂究竟靠什么来发出“嗡嗡嗡嗡"的声音呢?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我干脆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如果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我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因此,我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那么,这两个小黑点究竟是什么东西,又是如何令蜜蜂发出“嗡嗡嗡嗡”的声音的?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我进一步的研究。
科学的道路是无止境的。自然界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知识。为什么蜜蜂会发出“嗡嗡嗡嗡”的声音,我的观察结论也许是正确的,也许是错误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够拥有一颗永远勇于探究的心。
儿童还是独具匠心的文学家。作文课上,老师出题《生命的价值》。一个家里做水产生意的学生写到:活鱼每公斤40元,死鱼每公斤10元;活虾每公斤50元,死虾每公斤15元;活蟹每公斤20元,死蟹只能丢进垃圾桶。因此,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
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想出手指记忆法。伸出十个手指放在桌上,手心向上,手放平,依次弯曲每个手指,弯曲手指左面的手指代表十位上的数,右面手指代表个位上的数。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为什么少呢?因为现在的教育在无意间扼杀着学生的创造力,难怪有人评价我们教师: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摧残青少年。
二、实践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学习的内容是否实用还需要用实践来验证。教师的实践多指课堂教学。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位教师讲过一节公开课后,她的进步将是质的飞跃。毕竟我们不能人人都讲公开课,因此我们要把平常课当作公开课一样精心准备,课上像有人听课一样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反过来说我们的公开课也要像平常课一样真实,不要作秀。只有这样才利于研讨教学问题。
低下头需要勇气,抬起头需要实力。实力来自于低头努力的过程!我在课堂上反复实践,寻找自己与理想教学的差距。我终于发现尽管新课程强调体验与经历,但是体验与经历也不是万能的,在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之后,及时巩固必不可少。学生学到每一节内容就像一颗颗珍珠,需要整理与复习时用一条线将珍珠串成项链,这样才不易丢失。
如今我们在实践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以前大家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前面的没有三点水的鱼指现成的知识,后面加三点水的渔指学习方法。
现在我们讲我们不仅授人以鱼,授人以渔,还要授人渔识,三点水的渔,见识的识,渔识是指对知识与能力的应用和引领,三、反思
课堂实践过后,我们会很自然地感受成功的喜悦,或对缺憾的思考,把这些上升为理论并及时记录下来就是反思。就教学而言,实践本身产生的是经验,并不会产生智慧,只有在实践后反思,才会产生真正的智慧。所以我说反思能成就飞跃。
那么我们怎么反思呢?可以采用六步追问法:
(1)我遇到了什么事。(抓事情的关键)
(2)我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当时的过程、步骤、方法、说的重要的话写下来。)
(3)我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动机)
(4)我采取的策略解决了问题了吗?(问题解决的结果、程度、带来的影响)
(5)我这样做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标准。
(6)我从中得到什么启发。(结论、感想、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