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中国目前的中学教育现状和势利的教育观念来说
就中国目前的中学教育现状和势利的教育观念来说,中国人好像对于做事都有一种期待与希望,做一件事情都是要有好处的。例如,小学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因为考好了有好吃的。初中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因为要考上好中学,我为什么考好中学?因为我要考好大学,为什么要考好大学,因为要找个好工作······。但是,我们可否想过,我们真的要这么有目的吗?促膝谈心随兴所至,不也挺好?当德西效应不断侵蚀中国新生代的内心,根深蒂固后,当奖励突然不在,当目标无法达到。我们的激情是否还会在?我们是否还会努力探索。那时,那刻,我们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对于国家的未来呢?应该会更好,因为换了一届文科生居多的领导班子,希望对国人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时代高速正向着信息化迈进,缴费都网上进行,连交作业写essay都网上交,甚至连买菜都要网上消费,这样固然有好处,但对于中华文明中所传承的大家庭理念有悖,现在的人们,邻里关系不熟,大家都窝在家里,不愿出来。必然对整个社会的人文有所影响。人们相互不认识,这样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犯罪的道德约束就会小很多,设想如果你在一个社会中出门就可以见到熟人,你还会好意思作违反公德的事情吗?就这点来说未来很可忧!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会提升。这是必然。
还有重要的一点:中日必有一战。
第二篇:感恩教育目前现状范文
感恩教育目前现状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1.含义:感恩,应该是一种情绪体验,是个体意识到外界给予自身的恩惠,并在内心产生认可,意欲回馈的情绪体验。而感恩教育,就是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或方法,创造教育氛围和实践机会,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可以引发青少年的自我反省意识、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关怀意识。1
2.感恩教育的内容:
在感恩教育中,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善于理解和发现他人之恩,即明白为什么要感恩,然后逐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观。
1.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分析事物归因,只有如此才能明确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2.权责的相辅相成意识
3.理想前途教育和广阔胸怀教育
4.引导青少年感受关爱、学会关爱
5.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二.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材料一: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优秀人格品质。开展感恩教育是改变当前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现状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当代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前提。2 感恩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自身感恩意识的提高,而是感恩行动的传递、承接。材料二:感恩是对社会冷漠症的最好矫正。尤其在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激荡、道德价值标准逐渐趋向多元的社会转型期,什么才是对人间良善的最好坚守和延展?分宜县一小开设的感恩课,无疑是契合现实需要的真正素质教育。
中华民族是个感恩的民族,感恩是做人的支点,是构建社会和谐、传承人类普适价值观的应有之义。“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文化成为民族传统文化里最为温暖的一部分,感恩精神在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的伟大民族精神中,亦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感恩课所需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感恩课的教育对象不只是豆蔻少年。3
材料三:宫清莲《“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第一,感恩教育应成为大学道德教育中环,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索质;第二,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回报社会的责任感。第三,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第四,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需要。1朱颖 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途径 2010年第三期
同上朱颖
3感恩教育是精神最优质的营养http://edu.QQ.com2008年03月03日上海青年报
三. 目前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其主要成因4:(多从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材料一:
1.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培养感恩意识的土壤
2.家庭不良环境或父母重智轻德错误思想的影响
3.学校重知能、轻品德的教育偏差
4.学生个体认知偏差,缺乏自我批评
材料二:<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效实施途径探析>
1.,“ 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90后”大学生缺乏对父母养育之恩的认识;
2.“90后”大学生缺乏对老师教诲之恩的认识
二,”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观念有失偏颇2.素质教育未能与应试教育完美融合3儒家传统思想受到西力一思想意识的冲击
四.目前感恩教育开展情况
1.开展的覆盖面很广从企业、学校乃至社会都在提倡推行感恩教育。
2.我国有些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如上海《中学生守则》将“学会感恩”列在第六条;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在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时表明,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广西民族自治区把开展感恩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甚至出现了感恩教育的专题网站、不排除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网站
4.目前感恩教育的现状:形式单一,没有入耳入脑入心,停留在简单的洗脚、送礼的形式上,多是运动式的开展。
一位教育界人士直言,学校的感恩教育走进了一个怪圈,硬性要求越来越多,又是洗脚又是捶背,但学生的感恩之心依然很难激发。从某种程度上说,感恩越来越像作秀。“其实,不是孩子不懂感恩,是因为没有触动他心底的那根弦。”该教育界人士表示,与其要求学生为家长洗脚,记家长的结婚纪念日,不如创造一个别开生面的亲子互动机会,让彼此多些沟通和理解。
“当我们发现孩子们日益突出的自我意识后,在切实具有矫正力的感恩教育建构上,却显得茫然失措,于是“洗脚”、“献花”乃至下跪等等要求,都被我们作为法宝,却往往形式的意义大于内涵的价值。究其根本,这些举措多
5是节日性的或者运动式的,构不成触及心灵的培养”。
五.如何开展感恩教育(途径、方法)4 同上朱颖
人民时评:感恩教育缺的不是钱2010年09月14日08:44人民网王艳明
5材料一:朱颖 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途径 2010年第三期
1. 以点及面,营造社会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
2. 从小落实,发挥学校感恩教育的主导作用
3. 加强沟通,改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重要前提
4. 注重实践,搭建复合型的实践平台
5. 制度为本,构建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6
材料二;宫清莲《“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1、营造校园感恩氛围;2,强化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感恩意识,做到言传身
教。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材料三;<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效实施途径探析>
1.创建洋溢感恩气息的校园环境;
2.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
3.投身社会实践
4.要培养“90后”大学生良好的感恩意识,需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
会教育二种教育渠道密切联系起来,构建“二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 材料四:
二、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1.传授感恩道理,培养感恩意识。在认知层面上,教育“90”后人学生识恩、知恩;其次,在情感层面上培养“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最后,在实践层面上引份”90”后大学生感恩于行。
2.强化感恩实践,实现道德内化。首先,改进理论教育的方法,加强理论认知的作用。其次,注重适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再次,坚持感恩教育与实践相结合。6 同上朱颖
第三篇: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和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
够造成的,这显然有失公允。其实,处于中国社会和历史这个影响巨大的背景下,中国教育所有的单一的改革和创新都是苍白无力的。在几千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观念影响下,每个家长都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所有的孩子都去挤读书成才这一座独木桥,那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何谈起,我们的教育部门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岂不成了众矢之的。在社会分工和回报并不完全公平、社会保障系统还不健全的现实社会,我们哪个家长能放任孩子成为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者,面对严峻的生存压力和巨大的生活困难而毫不在意呢?家长的期望和社会评价使我们学校在传统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来回摇摆,不知何去何从,也造成了我们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不平衡发展。
三、教育收费的问题。
教育收费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贫困学生辍学和教育腐败,对于这两个后果几乎是千夫所指,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到教育收费是谁造成的?办教育是公益事业,应该全部是社会投入,可是我们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社会其他渠道的教育投入微乎其微,这种情况下,教育不收费何以生存。多渠道筹措资金,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经常对学校提出的要求,可是校长不是企业家,学校也不是企业,不能融资,不能上市,拿什么筹措资金,只有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教育腐败和其他行业的腐败一样令
人恨之入骨,那么滋生它的温床也和其他行业腐败一样在于制度和环境,都是社会问题,并非教育本身能解决的。
四、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是有所遗憾的。中国教育改革孜孜以求了数十年,却仍然没有摆脱“唯考试分数论”的束缚。素质教育的东风吹进新鲜空气之时,就有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更高的教育质量。这本来没错,却又被扭曲了,更高的教育质量,最好体现就是更高的考试分数!
五、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
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要求。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是内容与方法的问题,而且更需要的是教师对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正确认识以及热心教育工作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怎么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与归宿,是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教学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新课程教学特别强调的理念,其实,学生不仅要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人,也要作教育的主人。这个道理教育工作者都懂,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学者先行学习。而具体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往往是两张皮,教育教学者把自己当作主人,要怎么教就怎么教,甚
至人家怎么教我也怎么教。我们知道教育工作对象主体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时,除了正确认识学生学习态度、身心特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不同,实施因材施教外,还要了解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教学不能“授之以鱼”,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比被动接受更有效、更受用。
2、教学要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余地,有一定的自我学习的时间与内容,这既是当前特别强调的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要求,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所必须的客观条件。
3、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有天生的惰性,学习又是一项辛苦活,如果缺少动机,缺乏兴趣,就没有了积极性,想学好比较难。有了学习动机,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投入学习,才能学好。
4、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尤其要让课堂充分生成。当教师的不仅要关注生成,而且要激发生成,更不能回避生成。
5、教师要吃透课标要求,精心选择和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能水平。比如现在进行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应该是学生自主能进行的学习,必须进行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合作的活动,应该是需要合作,通过合作能解决的学习;让学生探究的活动,应该是值得探究的,学生能探究的学习。
教育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中的一个问题,是个大问题,它涉及到各个行业、产业、领域,方方面面、错综复杂,非一朝一夕所能治理、协调好的,我们在这里,只能粗浅地谈谈个人观念,不管对与错,终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早日实现科教强国,长治久安,国富民强,列入世界强国之林!
第四篇: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问题历来一个沉重话题教育事业历朝历代兴国安邦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教育核心部分塑造一个人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构成基础教育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塑造。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发现本市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成就又有存在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中学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投资力度2004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23%其中有相当部分用来发展中学教育在学校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发展到2004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分配上教
育经费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长本市2005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教学大楼花园式休闲校园完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黄泥地足球场一片荒田实验室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器材更十分陈旧如此环境乡村中学学生怎能得到良好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
建国初中国中学教育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2004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每 一所中学必收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负担特别农民家长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状况教育收费高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们对新知识接收及民主与法治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发展教师队伍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修养上本市中学教师特别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专业教师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改步伐缓慢教学考模式化
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步伐总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形式就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要求就必定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教育公式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所谓“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南辕北辙形成僵化、模式化、程式化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创新主体教育结果不仅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接受更重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过程不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守教育观念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特别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 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4、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优秀学生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
5、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敏捷性和思维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形成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促进教育质量提高重要途径和条件时代发展要求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需求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需要
姓名:易琴琴
2012年11月2日
第五篇:中国之教育现状(推荐)
中国之教育现状
义务教育免学生,教师清贫如叫花;
中职招生是“抢人”,只要是人它都要,“抢人”就是抢到钱,到底能学到个啥,大家心知都肚明,两年之后找个厂赚取一笔介绍费,美其名曰叫“分配”。
大学一味玩扩招,扩招就是扩收入。三年或者四年后,好坏都是一个样,学校发张纸片片,上边盖个红疤疤章,个个都算毕业啦。
教育严重产业化。
晋升职称累死你,工作调动“潜”死你,没钱没人甭谈它。
教育论文要交评审费,好的文章何处来,天下文章一大家,你不抄我我抄他,网上copy能得奖,掏钱越多级越高。
哈哈,中国教育“好时光”,个个都把钱来“抓”,待宰羔羊被层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