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资与物价的分析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01:2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工资与物价的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工资与物价的分析》。

第一篇:中国工资与物价的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造成的巨大奇迹之一,就是形成了西方国家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则是低工资高物价的新的经济现象。

由于把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把美国的高工资和低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

在实际生活中,美国工人仍然能够独自一人养活一家子四、五口人,而中国工人夫妻俩一起没日没夜地干,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还时常需要爷爷奶奶来接济。

为什么中美两国工人货币工资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而中国工人供养家庭的能力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罕见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呢,答案十分简单:中国财政。

无论是美国的低物价,就是中国的高物价,都是中国财政运行的结果。这就是美国政府比中国人还要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首先,就美国低物价来说。中国财政补贴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

其次,就中国高物价来说,则是中国实行高额税收和通货膨胀的结果。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高高在上。

如果灾难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是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灾难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老百姓同时还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

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7来增发7元人民币来平衡,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近5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荒谬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如果中国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国内百姓生活,既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会发生对外财政补贴;或者退一步来说,如果中国出口商品白白送给外国,不收取美元,国内也就不会增发人民币,货币也不会贬值,中国老百姓的损失也会小一些。

可现在却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

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

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

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提高美国老百姓货币的购买力。

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商品。

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这就是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

第二篇:2013 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

2013 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

在强有力的政策调控下,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但是,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格局依然存在,加之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增加和全球性货币泛滥推动的趋势性因素影响,2013 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不容忽视。

一、推动2013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土地等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2012 年11 月28 日,国务院通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虽然目前具体修改条款还未可知,但有业内专家推测,此次修改主要内容是提高征地补偿金额,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 倍。征收补偿提高了,地价必定会水涨船高,地价上涨部分年计入生产成本,最终要转嫁给消费者。———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强。由于国内资源不足,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不断增加,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矿产、煤炭等产品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12 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较上年有所回落。2012 年1~10 月,CRB 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累计同比平均下降12.4%。2012 年以来,中国、印度和欧洲央行为维持经济增长纷纷降息,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欧洲稳定机制全面启动,各国货币政策总体宽松;伊朗和叙利亚局势不稳,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发酵;今年美国和欧洲的干旱影响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产量。由于2012 年大宗商品价格基数较低,以上诸多因素均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此,初步判断2013 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将明显高于2012 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会增强。

———人工成本上升成为物价上涨的长期压力。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2012 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人工成本上升仍是国内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选择“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75.3%,连续三年排在所有选项的第一位。

———造成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食品价格上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行的小农家庭经营方式劳动生产率提高很慢,难以用技术进步来消化不断上升的成本,因此,只有靠涨价来消化。而目前国内食品价格走高预期并未消除。虽然2012 年大部分品种走势不如2011 年强劲,但同比价格仍是上涨的。2011 年全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了12.2%,2012 年1~11 月同比上涨了4.9%。2013 年我国粮价将在生产成本上升、当前国内外粮食供求关系改善、天气及宏观经济不确定等多空因素博弈下,呈现双边波动行情,但总体仍将上涨。我国粮食价格偏低,除非我国农业能够实现美国那样的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否则粮食价格仍将继续大幅增长。从趋势来看,在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土地稀缺性带来租金成本上升趋势不变的情况下,总成本增加将推动未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节能减排和资源价格改革,将使水、电、气、油等能源资源价格走高。2012 年国家启动了居民阶梯电价改革,7 月1日已在全国全面试行。阶梯电价把居民每个月的用电分成三个档次。经相关投入产出模型测算电力价格上涨10%,将导致CPI和PPI 分别上涨0.55% 和1.19%。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阶梯电价的推行和天然气价格改革范围的扩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物价涨幅。实施资源价格改革,导致最终消费价格调整远不止这些。长期低价利用资源的局面将得到改变,并会推动2013 年CPI 的上涨。

———货币条件趋于宽松将加大国内通胀压力。美联储在结束2012 年货币政策会后宣布,启动新一轮“开放式”的资产购买计划,标志着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正式启动。美国借助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开动印钞机提供流动性,让全球经济为之买单。美联储的再次量化宽松对于正处于“稳增长”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来说,可谓喜忧参半。美国经济的好转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对国内经济直接的影响是,可能进一步推动对美出口,有助于缓解工业企业层面上的通缩状态。就市场层面而言,QE3 的推出也在短期利好A 股市场。至少在短期内,外汇占款可能出现恢复,从而缓解国内的流动性环境。与此同时,我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加大。从前两轮量化宽松的实施来看,流动性的注入与美元贬值均会导致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而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将会通过中国的进口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最终传递至中国的CPI。全球经济失衡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达国家储蓄和投资缺口太大,国民超前消费,寅吃卯粮。而美国解决的办法就是发钞票,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美国发钞票就意味着调动别的国家的资源去补自己的缺口,对中国的影响就是使中国的钞票增加。历史数据表明,货币过多最终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膨胀对价格水平的推动,在实现形式上不会是全面同步推进的,通常表现为某种关键商品供给失调而推动价格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抑制2013年物价过快上涨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速适度回调有利于减轻物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IMF 于2012 年10 月9 日在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进一步下调了2012 年和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显示IMF对全球经济前景走势趋于悲观。报告预计,2012 年和2013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3%和3.6%,分别比2012 年7 月的预测值下降0.2 和0.3 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经济2012 年和2013年增长率预计将为7.8% 和8.2%,分别比上次下调0.2 和0.3 个百分点。2013 年中国将肯定迎来一个有标杆意义的指标,即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总规模达到100 万亿元人民币,这估计在第一季度就可以实现。庞大M2 规模所积累的通胀压力,又将约束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

———粮食“九连增”提供了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 万吨(11,791 亿斤),比2011 年增加1836 万吨(367 亿斤),增长3.2%,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供给增加对保障供应和稳定物价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在2011 年的物价上涨中,粮食价格上涨了12.2%,2012 年1~11 月粮食价格仅上涨4.9%,明显低于2011 年粮食价格的涨幅。鉴于当前国内粮食的供给能力增强, 预计2013 年粮价涨幅将有所收窄。

———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对物价上涨形成抑制作用。目前,我国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产能过剩情况比较普遍,交通和通信、家用电器、纺织服装、一般日用消费品等行业均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70%以上的工业品和消费品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尤其是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

———投资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房地产调控的累积效应有利于居住价格继续保持稳定。首先,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不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 年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因此,2013 年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投资等指标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性的可能性很大。2013 年保障房施工套数、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与2012 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保障房投资增速将明显减缓。其次,出口不振和产能过剩、利润偏低,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2013 年出口增长仍相对低迷,出口拉动的投资动力仍显不足。再次,地方负债率较高,税收增收困难而民生类支出压力较大,局部地区风险约束明显增加,基建投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

———“翘尾因素”影响减小。根据2012 年各月环比CPI 测算,2012 年 CP“I 翘尾因素”约为1.2 个百分点,2013 年 CP“I 翘尾因素”约为1 个百分点,比2012年低0.2 个百分点,“翘尾因素”的减小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2013 年CPI 涨幅。总之,本轮物价回落的趋势已经基本结束,或将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2013 可能会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平均涨幅在5%以上的可能性不大。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

第三篇:对当前中国物价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前言

我国物价水平步步高升,CPI指数连创新高,百姓感到生活成本在迅速增加。发改委连发文稳定物价。我国物价上涨的根源何在,目前的政策对稳定物价有实际意义吗?如何解决我国物价上涨问题。

10月CPI同比增长4.4%,创两年来新高。与此同时,受燃料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高于预期,10月同比上涨5%。消费物价指数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也是近两个月来CPI超预期背后最主要的因素,其中10月食品价格上涨更是贡献了名义CPI月度增长的74%。蔬菜、水果在这一轮食品价格上涨之中增长最快,上一轮通胀周期中兴风作浪的肉类价格则仅温和上升。值得关注的是交通通讯类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止跌回升,油价上调的影响显然不容忽视。此外,居住类和衣着类消费品价格环比增速也有所加快,部分反映了上游生产成本提升的影响。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11月CPI为5.1%、PPI为6.1%,创28月新高。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1.1%,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2.0%,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0%,其中鲜菜环比下降1.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2%;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下降1.0%;居住价格环比上涨1.8%。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1.4%。其中采掘工业上涨14.6%,原料工业上涨9.8%,加工工业上涨4.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3%,其中食品类上涨6.2%,衣着类上涨2.7%,一般日用品类上涨3.1%,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7%。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4%。

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把稳定物价提到了最关键的位置。从多方经济数据来看,当前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次债危机之后美国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大量发行货币,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这就使得全球范围内发生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尤其是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的价格涨得很厉害。

二:世界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鉴于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的良好增长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25日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4月的4.9%上调到5.2%,美国在第二季度已经重拾增势;日本经济复苏形势良好,有望进入正常的增长轨道;欧元区经济上半年明显好于预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增速尤为突出。在全球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情况下,供应限制因素增强,通胀风险增大。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导致流动性泛滥,并且我国对热钱缺乏管制的情况下,国际热钱不断流入我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国市场,主要流向股市、期货市场以及房地产等行业。在国际热钱的炒作下,我过农产品价格一步步走高,今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3.3万元,根据wind数据显示:郑州交易所11月8号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元,大大超过了正常范围,换手率很高这是很明显的热钱炒作。

四:我国经济处于高位运行,今年我过GDP指数赶超日本成为全球GDP总量排名第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五:我国货币发行过量,市场上货币流动量飙升,促使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后,中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货币供给增加,而货币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这就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六:价格上涨的另一面—上市公司集体补货。许多公司老总认为:多买原材料就等于赚钱。招商证券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可比上市公司存货达25239亿元,同比增长38%,存货总量创历史新高,各行业的存货数据如下:房地产行业存货6876亿元,同比增长35%;建筑施工存货3581亿元,同比增长38.9%;石油石化存货2656亿元,同比增长22.48%;钢铁存货2165亿元,同比增长18.2%。

七:全球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我国物价上涨。近两年来,随着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抬高,使得价格上涨开始从上游向下游传递。与此同时,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上涨也开始向各国国内传递,特别是能源和农产品价格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大幅上涨对各国消费价格指数逐步产生明显的上升推动作用。八:不法商人炒作,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发改委称种种迹象表明,游资炒作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直接推手。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曾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受害最大的始终是老百姓。CPI的持续高涨导致我国的负利率趋势日益严重。通货膨胀对中低收入者有刻骨铭心的更直接的打击,事实是他们的 生活水平正在迅速下降。一些退休老人已经三餐不济,眼前还只是菜篮子空空,今后还有水、电、煤气、房租一起涨,看病、子女上学费用等越来越贵等等。老百姓对通货膨胀完全没有抵御能力,所以他们只能是完全的受害者。所以,稳定物价形势,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障民生。重视并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一贯重视和大力倡导的,稳定物价的举措正是重视并改善民生问题的具体举措,特别是针对低收入群体,政府更是应该以多种方式给予关心和照顾,稳定物价的举措可谓是“对症下药”。

二是有利于维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问题较多,如,收入差距过大,居民的就业及住房问题不尽如人意,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水准较为低下等等。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呈多发态势。如不及时稳定物价,保障中低收入者利益,极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易造成社会矛盾爆发,不利于和谐稳定。

三是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是为了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稳定物价水平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改革具有相同的目的,有利于健康、稳定、持续地推行医疗制度改革、教育领域改革、住房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一些列改革举措。

四是农村物价水平波动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了负面作用,前期物价水平的上涨对农民增收有利,但同期的物价水平上涨对农民收入增长存在危害。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反而降低。农民增收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目标之一。要实现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增加农民收入意义在于它不仅有利于直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而且有利于缓解目前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健康和谐发展。

那么面对当前物价急剧上涨的形势,我过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应对措施,以及取得何种成效?

中国政府出台的16项抗通胀措施,迄今已转化为以下三方面的行政措施:

i)稳定食品和农产品供应

■自年中以来,国家开始出售玉米、小麦和水稻储备。近期,有关机关也举行了国储食用油、大豆、食糖和猪肉拍卖,以通过增加供给来控制价格压力。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近日,中国农业部表示,计划将今冬明春全国的蔬菜种植面积由2010年增加7%,并将2011年的蔬菜产量增加7.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监会)已指示银行业增加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信贷,并通过加大对物流和运输企业的信贷扶持,保障食品运输流畅高效。此外,银监会还要求银行业发放特殊贷款,促进玉米、棉花、食糖和水稻生产。

■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和减少出口量,中国政府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年中对尿素和磷肥征收110%的“旺季”关税。一般情况下,在2月至6月的旺季执行110%的税率,在“淡季”执行7%的税率。■为抑制棉花价格暴涨,铁道部和新疆经济贸易委员会要求将棉花装车量提高到300车/日,以确保疆棉外运。交通部也发布命令,从2010年12月1日起,全国公路收费站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摩根大通认为,由于自2008年雪灾以来大部分收费公路已实施类似政策,此次政策对收费公路行业影响甚微。ii)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补贴

■继国务院发布要求地方政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指示后,中国民政部也指导地方政府制定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临时补贴计划,以协助其应对食品通胀。

■各级地方政府正采取措施为低收入人群及其他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例如,北京市政府计划在11月内将100元的一次性补贴范围扩大至223,000名低收入人群。据报道,包括重庆市和陕西省之内的其他地方政府也已提高了大学生伙食补贴。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通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低收入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与消费物价指数挂钩的联动机制,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及最低工资水平。据报道,截至2010年10月,享受最低生活津贴的人数已超过7,400万人次。

iii)全面打击投机炒作和囤积行为

中国政府部门指出,农产品价格暴涨主要归咎于投机活动,以及生产商和交易商在价格增长预期的刺激下囤积农产品。11月22日,政府明令禁止囤积食用油和煤炭,地方发改委也接到“严查投机活动”(近日,发改委点名批评了包括大型食用油国企下属地方单位在内的六家公司)的指示。此外,中国银监会也表示将制止利用信贷资金进行农产品投机活动。

■近期,国家发改委指出,今年棉花、柴油和大豆市场价格暴涨源于投机活动。然而,农民囤积行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根据中华粮网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在河南省主要的小麦和玉米产地,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引发许多农民惜售的现象。此外,农民也认识到政府将逐步上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近几年来,由于非农工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无需急于出售粮食变现。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及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消息,政府已下令提高农产品和金属期货交易的手续费。为抑制投机活动,大连商品交易所将于11月29日收盘结算时起,将涨跌停板限制由5%提高至6%,最低交易保证金由7%提高至10%。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品种包括大豆、豆粕、豆油、玉米、棕榈油和聚乙烯等。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发改委在限制主要商品价格上涨方面已取得初步成功,其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严厉打击投机及操纵市场、国际商品市场价格调整以及投机商获利回吐。11月25日,发改委详细说明了主要商品期货价格的跌幅,表示棉花期货价格已由11月份的高位回落约24%,期铜价格下跌10.9%,小麦及大豆期货价格则平均下跌6.9%。截至11月19日止一周,商务部追踪的18种蔬菜批发价格几乎全部回落,整个蔬菜篮子价格下跌近4%。然而,水果价格仍未出现掉头迹象,肉类价格也保持活跃。

尽管我国在抑制物价上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发改委的以上措施都是从行政手段出发的,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价格管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从本质上看清我国的经济结构以及政策导向,在此基础上看清物价上涨的本质以及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呢?以下是本人在了解了部分经济学家的部分观点后总结出来的一些观点。

一:首先,我们应该反思我国经济发展模型,首要的是我国GDP的增长模式,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公式是:GDP=消费+投资+净出口(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加上政府部分)。根据中国公式,我过经济是怎样增长的呢?打一个比喻,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这架跑不动了让那架跑,出口不行了就靠投资,像去年,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现状投资不管用了靠什么?靠消费,增加国内需求。从凯恩斯理论来看,经济增长要靠增加内需,特别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我再打个比方,如果需求不足了,根据凯恩斯理论的建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议是有政府补贴或增加货币的发行量,一次刺激大家多消费。实际看来,我国政府是切实实行了凯恩斯的建议的,从中国近几年的货币发行量和上文的中国抗通胀的16条政策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看来,我国经济为了“保八”却付出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代价。至此,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此我积极响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的呼吁—回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回到亚当·斯密的市场理念,放弃凯恩斯的短期政策。

二:战后五十年,德国从战败国发展为欧盟领袖。德国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中国需要走出以GDP为纲的增长模式,逐步变成以CPI为纲的发展模式。德国依靠尖端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出口外贸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最后透过藏汇于民缓解外汇压力,最终页达到了藏富于民的目的。实际意义的藏富于民使得德国成功地实行以CPI为纲而非以GDP为纲的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控制通货膨胀,从而保证德国马克的真实价值。中国与德国的出口额不相上下,同样赚钱了大量外汇储备,然而我国的外汇储备积累越多,人民币发行量就越多,最终形成严重的资产泡沫化,打个比方,中国赚一百块美元就换成七百块人民币,赚的美元越多人民币的发行就越多,最终促使通货膨胀。

三:对比欧美各国的物价,为何我过物价如此高涨?本质原因是没有藏富于民。重庆模式一度成为我们热呼学习的榜样,“重庆模式”的核心灵魂在于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同时放宽商品房的管制。只要老百姓都有房子住,商品屋价格该上涨就上涨,第一次在实际操作中实现了双轨制。另外,在保障房的分配上实行宽进严出。公租屋住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满五年后,才可以购买下来,而且卖掉的话也只能用经适房价格卖给政府。郎咸平表示:“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的房地产形势下,只有重庆模式才能拯救中国房地产。如果推动重庆模式,将会使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稳定,我们的股票市场也将慢慢水涨船高。”股票市场的本质作用就是:财富的再分配。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直接效果就是:最终达到藏富于民。透过重庆模式能够有效的控制房价与物价,最终控制通货膨胀。

第四篇:2013年物价走势分析与预测

2013年物价走势分析与预测

2012年以来我国物价温和上涨,在波动中呈小幅回落态势,1-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初步判断今年四季度物价涨幅较三季度略有扩大,预计CPI全年上涨2.7%,PPI下降1.8%。展望2013年,国内外经济复苏乏力、粮食丰收和翘尾因素减弱等将抑制物价涨幅;但宽松的货币环境、猪肉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资源价格改革和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强等因素将推高物价涨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预计2013年CPI上涨3.0%,PPI下降1.0%。

一、当前物价运行形势及特征

1.居民消费价格平稳回落,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依然突出

2012年1-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同比上涨2.7%,涨幅低于2011年2.7个百分点,低于全年4%的调控目标1.3个百分点。2012年1-10月,食品和居住价格累计同比分别上涨

5.1%和2.0%,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7.3和3.9个百分点;食品和居住分别拉动CPI上涨1.60和0.34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59.3%和12.1%,两类价格对CPI的贡献率为71.4%,表明物价上涨主要由食品和居住价格拉动,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依然突出。从影响因素看,1-10月,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分别拉动CPI上涨1.3和1.4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48.1%和51.9%。结合当前及后期的物价运行形势,初步预计四季度物价涨幅较三季度有所扩大,预计CPI2012年全年上涨2.7%。

2.粮食和猪肉价格涨幅较低是今年物价回落的主要原因

今年粮食和猪肉价格涨幅明显回落。1-10月份,粮食价格累计同比上涨4.0%,比去年同期回落9.2个百分点,仅拉动CPI上涨0.10个百分点,对CPI的拉动比去年全年低0.2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涨幅明显回落。1-10月猪肉价格累计同比上下降4.2%,比去年同期回落41.3个百分点,拉动CPI下降0.16个百分点,对CPI的拉动比去年全年回落1.5个百分点。在粮食和猪肉价格涨幅收窄的影响下,1-10月,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累计同比上涨5.1%,比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

3.工业生产者价格明显下跌,生产领域呈通缩迹象

2012年1-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累计同比平均下降1.6%,比去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累计同比平均下降1.7%,比去年同期回落11.8个百分点。综合判断,初步预计2012年四季度PPI降幅将逐步缩小,全年PPI下降

1.8%。2011年10月份以来,PPI与CPI走势出现分化,上下游价格倒挂。2012年1-9月,CPI与PPI涨幅之差分别为3.8、3.2、3.9、4.1、4.4、4.3、4.7、5.5、5.5和4.5个百分点,上游价格向下游传导的压力有所减轻。

二、影响物价运行的主要因素及2013年走势预测

(一)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因素

1.物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较轻

受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经济结构调整和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步伐放缓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2012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我国工业生产进入去库存阶段,1-10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10.0%,比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IMF于10月9日在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进一步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显示IMF对全球经济前景走势趋于悲观。报告预计,2012年和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3%和3.6%,分别比今年7月的预测值下降0.2和0.3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经济2012年和2013年增长率数据预计将为7.8%和8.2%,分别比上次下调0.2和0.3个百分点。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后期物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较轻。

2.粮食丰收提供了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

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2995万吨,比2011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超过

1997年12768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冬小麦产量11430万吨,比上年增加334万吨,增长3%。2012年在国家大幅度提高早稻最低收购价格和各地积极推行科学种植的共同作用下,全国早稻生产稳定增产,2012全国早稻总产量达到3329万吨,比上年增产53.6万吨,增长1.6%。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消息,2012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加上已收的夏粮和早稻,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实现九连增。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供给的增加对保障供应和稳定物价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3.房地产调控累积效应逐步显现

2012年以来,房价同比延续下跌态势,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平均下降1.25%,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平均下降1.74%。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基调由去年的“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转向“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中央高层多次明确表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彰显了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决心,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控制房价涨幅。

4.翘尾因素维持在较低水平

2012年CPI各月环比涨幅总体上比2011年有所回落,环比负增长的月份较多,特别是2012年二季度三个月环比均为负,对明年的翘尾因素具有明显的下拉作用。因此,2013年的翘尾因素比2012年更小。经测算,2012年CPI翘尾因素为1.2个百分点,2013年CPI翘尾因素为1.0个百分点,比2012年低0.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2013年CPI涨幅。

(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

1.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趋于宽松

2012年10月末,M2同比增长14.1%,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结束了市场对M2趋于稳定的预期,货币扩张重回高增长轨道,预计2012年M2余额与GDP的指数比值仍将在1.8左右。央行今年分别两次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除中国降息外,近期欧洲央行、韩国、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均采取了降息措施。美国推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货币直接交易(OMT)实质上类似于量化宽松。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市场流动性,推升物价涨幅。

2.猪肉价格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从历史规律看,猪肉价格波动周期一般为36个月,上升周期为18个月左右,下降周期为13个月左右,还有4-5个月的调整期。2011年四季度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2012年6月初全国生猪出场价回落到本轮价格周期波动的最低点,为13.94元/公斤,目前生猪生产整体处于不盈利甚至亏损状态。为了缓解生猪过度下跌的局面,5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经过调控,近期生猪价格出现小幅回升,截止到10月10日,生猪出场价为14.92元/公斤,比6月初的最低点上涨了7.03%,初步判断猪肉价格目前已经进入周期性的调整阶段,今年底或明年初猪肉价格将进入周期性的上涨阶段。我国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权重约为3.8%左右,根据历史经验,猪肉价格上涨阶段的涨幅明显高于下降阶段的降幅,因此,明年猪肉价格上行周期一旦确立,对CPI的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

3.资源价格改革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为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国家启动了居民阶梯电价改革,7月1日开始在全国全面试行。阶梯电价把居民每个月的用电分成三档。经相关投入产出模型测算电力价格上涨10%,将导致CPI和PPI分别上涨0.55%和1.19%。2011年底国家开始在广东、广西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天然气价格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预计今后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阶梯电价的推行和天然气价格改革范围的扩

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物价涨幅。

4.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增强

由于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基数较高,2012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总体较上年有所回落。2012年1-10月,CRB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累计同比平均下降12.4%。2012年以来中国、印度和欧洲央行等经济体为维持经济增长纷纷降息,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欧洲稳定机制全面启动,各国货币政策总体宽松;伊朗和叙利亚局势不稳,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发酵;今年美国和欧洲的干旱影响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产量。以上诸多因素均助推大宗商品价格,因此,初步判断2013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将明显高于2012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增强。

5.本轮物价涨幅回落的趋势基本结束

2000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四轮周期性的物价波动。第一轮从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上升阶段持续了16个月,回落阶段持续了11个月;第二轮从2002年4月至2006年3月,上升阶段持续了28个月,回落阶段持续了20个月;第三轮从2006年4月至2009年7月,上升阶段持续了25个月,回落阶段持续了15个月;第四轮从2009年8月至今,上升阶段持续了24个月,回落阶段已经持续了15个月,根据历史规律,初步判断本轮物价回落的趋势已经基本结束,物价将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

(三)对2013年物价走势的初步预测

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我们认为明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多,初步判断2013年物价涨幅较2012年有所扩大,对农产品、能源资源类产品和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风险应予以重点关注,预计2013年CPI上涨3.0%,PPI下降1.0%。

第五篇:物价形势分析报告

物价形势分析报告

一、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情况

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较去年同期上升5.1%。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在全省九个中心城市中升幅居末位。在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中,呈5升3降之势。升幅最大的是食品类,上升14.6%,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猪肉、鸡蛋、水产品、鲜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其次是居住类上升6.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烟酒及其用品类、分别上升2.1%、1.6%、1.0%。在下降的3大类中,衣着类降幅最大,下降6.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1%。

(一)价格涨幅总体上逐月扩大

1-1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1.90%、2.10%、3.10%、3.60%、2.40%、2.0%、4.50%、7.90%、8.00%、7.5%、9.0%、8.8%;其中,11月份为9.0%,为全年最高,高于全国36个大中城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除3月、6月、11月环比分别下降1.10%、0.90%、0.2%以外,其余各月均呈上升态势,全年价格保持较快上涨。

(二)以猪肉为主的食品价格上涨明显

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6%,涨幅比去年扩大11.7个百分点。其中以猪肉为领涨品种的肉禽及制品、鲜蛋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6.6%、13.9%,涨幅分别比上年扩大39.5、14.9个百分点。

(三)工业消费品价格基本平稳,服务价格中居住类上涨明显

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1.6%、1.0%、涨幅分别比上年扩大1.9、0.6个百分点;衣着类比上年下降6.4%,降幅比去年缩小0.2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分别下降2.0%和0.1%,降幅分别比上年扩大0.1、1.0个百分点;受自来水、液化石油气、建材、房屋租金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居住类上升6.7%,涨幅比去年扩大4.8个百分点,上涨幅度明显。

二、2007年全市物价管理情况

(一)积极应对价格过快上涨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稳定物价的一系列部署,特别是全国、省、市“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后,采取了七项措施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1、加大市场监测力度,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区、市、县物价局长为成员的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监测人员,加强监测力度。在坚持报送原有监测品种的基础上,每日对全市行政区域内的猪肉及相关食品的价格进行定时、定点监测,并及时上报。同时加强对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分析预测。制定了《贵阳市应对价格异常波动工作预案》,经市政府审定通过正式实施,为提高我市应对突发性价格异动,平抑市场物价提供了有力保障。

2、加强价格监督检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重点加强对猪肉和以猪肉为原料的食品价格,以及涉及猪肉等产品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专项检查,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

3、注重规范,处理好执法检查与服务发展的关系。在价格执法检查中始终将市场行为的规范,经济环境的优化作为价格执法的出发点。在对猪肉和以猪肉作为原料的食品制品的市场价格的专项检查中,做到提醒规范在先,严肃处理在后。我局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行业协会、300余经营者代表参加的价格提醒告诫会,严禁趁机囤积居奇、相互串通、哄抬物价。同时结合市场巡查,规范明码标价行为,适时提醒、告 1

知,使经营者守法经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加强引导, 正确疏导市民“心理涨价”预期。进一步加强了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在新闻信息宣传上,把握宣传重点,紧扣领导和群众关注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价格监管工作情况。在猪肉价格出现波动期间,加强了同新闻媒体的沟通,通过贵阳电视台、《贵阳日报》、《贵阳晚报》等新闻媒体,及时将物价涨幅趋势、采取的措施,以及市场检查情况告知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利用我局价格信息网络平台,适时发布各类价格动态信息,引导社会客观看待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理性对待市场价格变化,防止恶意炒作,扰乱市场正常秩序。

5、注重宣传,扩大物价部门影响力。一是开展3.15咨询活动。活动期间共接待消费者投诉咨询83人次,登记受理15人次,现场处理5人次,发放价格宣传资料1200余份;二是开展 “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颁布10周年,6月3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价格服务进万家,构建和谐贵阳”大型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价格问题200余人次。

6、加强调查研究,增强价格调控工作的针对性。一是从5月份以来,针对市民反映早餐价格涨幅过大,而早餐价格属市场调节价,政府不应过分干预的状况,我局对市民普遍食用的牛肉粉、肠旺面等早餐的成本构成、毛利情况进行了3次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于9月7日向社会公布。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对生猪养殖、屠宰、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调查,详细调查猪肉价格成本、利润分配构成情况,形成调查报告和十一条调控建议报市委、市政府,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三是从三季度开始,形成定期召开价格形势分析会制度。邀请有关部门的专家对全市价格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分析情况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以便上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价格形势。

7、注重实效,加强督办指导。落实国家及省、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工作同时,定期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促进该项工作在基层物价部门顺利开展。

(二)加强价格监督检查

1、开展价格专项检查。一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全国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于4月中旬对全市农资销售价格执行情况和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二是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对市场价格进行专项检查。分别对价格欺诈、春运票价、公话收费、明码标价、农贸市场、景区等的价格行为进行了检查。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维护了节日、省市“两会”期间的正常价格秩序,保证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三是开展了教育和医疗收费专项检查,四是开展对猪肉和以猪肉作为原料的食品制品的价格,以及涉及猪肉等产品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专项检查。我局还先后对南明区市场服务中心超标准收取摊位管理费、贵阳市社会客运第一服务站擅自提高车票价格、花溪区砂石场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和整治。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起到震慑作用。一年来,我局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35件,办结34件,办结率98%,没收违法所得272.48万元,退还用户0.15万元。

2、认真受理、办理价格举报案件。全年共受理举报、咨询2031件,其中上级交办39件、群众来信116件、群众来电1797件,群众来访79件。在受理举报、咨询中,交通客运355件,停车场收费554件,物业管理收费606件,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98件,服务性收费210件,教育收费85件,公厕收费、卫生收费45件,公园收费44件。

(三)精心组织实施中央、省市调价计划

1、理顺价格关系,做好价格改革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省物价局关于药品价格调整工作,先后4次督促800多个降价品种在市属各家医院及各大药房得到落实,同时顺利完成了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工作。5月份,组织召开了由社会各界、消费者代表参加的“贵阳市供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并按程序将听证会情况上报给省物价局,经省政府批准后,下发了《关于调整贵阳市供水价格的通知》。明确了此次调价的幅度、对困难群众的优惠措施等,还要求供水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规范商品房交易价格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价格秩序,拟定了《贵阳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管理办法》,于12月由贵阳市政府审议批准颁布实施。

2、清理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认真贯彻《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收费的通知》精神,及时下发通知要求相关部门取消了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对全市221家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的收费情况进行了审验,年审率达100%。对部分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会同市财政局采取到单位查账、查票据等方式,切实加大审核力度。对在审核中发现有乱收费行为的,已责令其清退、改正。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取消电影费项目及标准,并要求高中阶段学校按规定收取择校费后,一律不得再向择校生收取学费。此外,对贵阳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进行了规范,截止11月底,共制定33个小区、楼宇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促进了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三、2008年价格走势预测

2008年,从国内、国际的形势看,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特别是上半年,受春节消费增加因素和冰冻雨雪灾害影响,预计价格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涨幅。但从全年发展情况来看,今年有利于价格稳定的因素多于上年,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效应将逐步显现;二是粮食增产及生猪生产逐渐恢复;三是国家市场价格上涨压力有所缓解。同时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不少,支持价格上涨的因素仍占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去年以来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对下游产品价格构成较大压力;二是去年积累下的价格矛盾较多,下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严控政府提价出台等措施,部分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未能得到及时调整,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压力较大。成品油价格与国家价格相比,存在着倒挂问题。资源性产品价格也被迫延缓。这些积累性价格矛盾对居民消费价格构成的压力,将会随着时间的延后不断加大。

综合考虑以上几种因素,今年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上半年的涨幅较大,下半年受猪肉价格趋稳、上年翘尾因素减少等影响,会有所回落,但回落的空间有限。

下载中国工资与物价的分析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工资与物价的分析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物价形势的分析与对策大全

    当前物价形势的分析与对策省物价局今年市场物价的特点是起点高、月月升,物价形势趋于严峻。上半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比去年同期上升10.6%,其中,元月份上升8.7%,2月份9.......

    物价数据分析(2014年7月)

    宏观数据点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BFRC)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工业生产供需改善一、CPI环比增速小幅回升,同比增速保持平稳2014年7月份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3%,与上月持平,其......

    国家发改委物价走势分析(共5篇)

    国家发改委关于稳定居民物价的措施 年8月17日) ( 2011一、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效果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物价稳定问题,去年以......

    案例分析:计件工资制度与加班工资

    高某是某公司的员工,从事的具体工作是产品加工,公司对产品加工生产线的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公司对产品加工生产线的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根据工作量计发工资待遇,高某的工资待遇也......

    江海粮油岗位绩效工资分析与探讨

    江海粮油岗位绩效工资分析与探讨-财务金融-管理文库 育龙网中国第一教育门户 【咨询电话:010- 51290949 】 育龙网核心提示: 内容摘要:全文首先对单位薪酬体系简要介绍,分析......

    工资分析报告(推荐五篇)

    目 录 一、人员分析……………………………………………………2 (一)用工人数…………………………………………………2 二、工资福利分析…………………………………………......

    工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姓名:葛蒂班级:会计6班 学号:1004030620 引言 (1) 编写目的 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计算和制作报表工作。 (2) 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工资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搞员工培训值得吗? 青春化妆品公司是南方某市一家有名的生产女用系列化妆品的国营公司,公司创办于1981年,主要生产和经营化妆品和幼儿保健用品。在创办最初的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