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的一点随想
对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的一点随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先建立和谐文化,而建立和谐文化的关键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国家的这个思路很清晰:要想解决社会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解决人的价值观问题。可是,社会问题真的会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去发展吗?我觉得困难实在很大。让我们先来回过头来看一看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形吧。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大体上可以概括成“仁、义、礼、智、信”,短短五个字,却涵盖了忠君、爱民、守礼和恪守封建道德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说,经过二千多年朝廷的宣讲、士大夫的说教、四书五经的灌输,这五个字已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即使在普通草根阶层也已对此有了深深的认同。然而,即使是如此受世人虔诚信奉且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也没能化解或缓和社会的矛盾,整个社会仍然无法和谐。
再看一下我们的邻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吧,它们的核心价值概括起来大概可以用“民主、自由、平等”来表述。这六个字在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洗礼,已经成为西方民众的精神支柱,然而回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却没有看到这些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们创造的和谐社会,相反,矛盾、争端,斗争几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当然,今天的中国不是封建的朝廷,今天中国的执政党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虚伪的民族党派,它们没有完成的任务,我们不见得完不成,建国以来的历史一次次证明,今天的中国有能力克服重重困难,树立一个个里程碑,走向一个个辉煌。然而,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核心价值体系在制度和文件上的确立相对来讲是较容易的,但要想让它深入人心,并同人们的灵魂紧密结合在一起,恐怕我们还有太多的问题要去解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心思想: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搞了二千多年,社会和谐了吗?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搞了几百年,社会和谐了吗?我们才刚刚开始搞,要搞多少年?即使搞成了,社会会和谐吗?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只是一方面,我们要搞,但也要看到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千万不要夸大它的作用,以为核心价值观建立了,社会就和谐了。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对于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基于一定时空体系内发展的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反映,并且以理想的形态引导、塑造着这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文化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价值观念。任何民族精神都有自己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都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孕育和形成,并且通过历史记忆加以传播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的民族国家内部力量整合的必需的要素:它不仅须臾不可缺少,而且其内在的性质也影响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二
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现在是过去历史的延续。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也就没有未来。
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绝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孕育和形成的,并且不可能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活动独立存在和发展。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为了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凝聚在一起,协商、协调和合作,形成共同的利益目标,并且形成共同的文化形式、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和民族认同,以反映并且进一步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活样式。
然而,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历史是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同时植根于历史传统并符合时代要求,才能成为动员整个民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推动和凝聚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并且孕育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意识、品格和气质的价值观念体系。但是,民族精神或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是对民族现实的历史创造性活动的引领和反应,因此,必然对特殊的时代性问题作出回应,从而带有一定的历史时代的烙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现。譬如,中国古代就有“和为贵”的理想,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全人类的历史发展而言,也具有普遍的意义。但是,这种理想在古代中国排斥了人民所倡导的规范,因此不仅是片面的,而且也是难以实现的。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理想的历史性就否认它们的普遍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扩展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理想的适应范围和体现深度。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其核心价值观念的演化过程是一个相互塑造的过程。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既要求保持我们的民族传统根基,又要求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不仅要在历史发展中追求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想状态,而且要以自己深厚的历史特性给世界留下更多具有普遍价值的精神财富。由于人类社会有一个历史生成过程,社会发展仍然呈现出某种规律性。这些虽非绝对的共性,但也存在某些统计学上的趋势性的东西。我们不能因民族性而抗拒普遍性的东西。一个排斥普遍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只有把民族性与普遍性历史地结合在一起,并且不断发现和开创普遍前景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价值体系只有在创造中才能展现其魅力和活力,民族精神只有在创新中才能体现其世界性的价值。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当然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但是,伴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步伐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我们仍然面临这样的任务:如何不断总结、提炼、调整和概括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构建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三
实际上,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概括。这一概括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基础之上的,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结构明晰和内在组成部分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告诉我们:伟大的共同理想基于伟大的共同事业;离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提示我们: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指导,就无法铸就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启迪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求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
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一致,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就文化而言,不仅每个民族都有与其他民族相互区别的文化,而且一个民族内部也不是完全同质的。单一的文化会因时间之中的流动而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因空间的展开的序列而形成不同的亚文化——都市文化、乡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政治文化、企业文化、学院文化、大众文化等。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差异和文化差异,引领、改造、提升、整合不同的社会观念。同时,我们不仅应该鼓励公民树立团队精神,而且应该鼓励更广泛地交往。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情形下,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应该通过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提高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影响力。这就是说,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发展自己的硬实力,也要发展自己的软实力。发展软实力既可以增强内部凝聚力,形成强大的文化认同感,也可以缓解外界对我们的硬实力发展的不利反应,为硬实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软实力本身也是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健康协调运转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三篇:《公共关系学》 战略化公共关系在构建企业文化中所起到的作用
战略化公共关系在构建企业文化中所起到的作用
专业市场营销学号2009257026姓名安松松
现今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迫在眉睫。首先,产品的差异化在缩小,同质化日趋严重,企业间的竞争也由产品竞争转向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的竞争。比如说手机市场的竞争,其实,每种手机的功能都大同小异,但品牌却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摩托罗拉、西门子、诺基亚、首信、三星、波导、海尔等等。那么消费者将如何选择呢?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也可以说是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谈到一个产品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品牌和企业形象,进而联想到企业的服务,品质和文化价值观。而企业形象和品牌是企业文化的结晶,是企业文化呈现给受众的总体概念,是可以感知的,能体现企业文化的语言符号。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其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体系,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凝聚、激励、导向等功能对企业进行管理,更好地事项企业的效能。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何构建企业文化?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希望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给我们的目标受众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一个具有广知名度和高信誉度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凝聚公司力量,更好更快的实现公司长远目标。
首先是要明确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为企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遵行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理念、价值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企业结构。她体现了企业的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及其成员的价值观世界观。最终这一切都凝聚在将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的区隔上——企业形象和品牌,从而也会凝聚企业的力量,激励企业员工。
战略化公公共关系在构建企业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是战略化公共关系?“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顾名思义,战略就是作战的谋略。在英语中,战略一词为”strategy”,来源于希腊语中的”stratagia”,也是一个与军事有关的词。而在企业中,战略是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指出企业实现长期目标的策略和途径,具有综合性,总体性,长远性,指导性,稳定性,创新性等特点。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运用双向传播的手段来协调、改善组织的内外部关系,以期树立良好形象和取得公众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并对组织形象的传播进行科学性和艺术化管理的一种社会活动。战略化公共关系就是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全局性的公共关系策略。不管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我们首相要做正确的事,其次是正确的做事。所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我们所要考虑的,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后面再多的努力也是枉然,所以要选对方向,走正确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道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的做事是最难的,也即如何构建企业文化才是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的构建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构建一个能得到企业内外部受众认可,支持,并且愿意为之奉献的企业文化体系。公关关系是我们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我们的一切公关活动都是围绕着企业文化执行的,都是为企业文化服务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了,而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塑造塑造工程。所以我们的公共关系活动不是短期的,不是个别的,断断续续的,而是要有一个长期的,稳定的,综合的规划,这样才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战略化的公共关系对企业文化的构建的作用是全局性的,从企业文化的塑造,到企业文化的传播,再到危机公关,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处于战略性的地位。下面简单就战略化公关关系在构建企业文化中所起到的作用做简单的分析
一、战略化公共关系在营造企业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对内公关,对内公共关系是为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的有力手段。
一、通过各种公关活动,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正确引导和培养员工的价值观体系。比如在企业内部举办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知识竞赛,体育竞赛,才艺展示等活动,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有责任,敢担当的的企业文化。某一快递公司每年给他的员工举办集体婚礼就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对内公关活动,不仅让员工有了家的感觉,同时也引来了广大媒体的关注。
二、公共关系帮助企业在内部协调企业员工和企业的利益,避免冲突和误会,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企业文化。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能否留住,吸引优秀的人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决定了企业在长期竞争中的成败。公关做的好,有好的企业形象,好的企业文化,对于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对外公关,包括我们的顾客,公众,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公共关系活动,为企业注入高品位的文化含量,使我们的企业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增加企业文化的内涵,这样不仅能够引起消费者的联想,产生美好的想象,而且能够刺激消费者心里的情感,震撼其心灵,也能激发我们的员工认可企业文化,从而营造企业的价值观世界观,经营哲学等等,如宁波雅格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大连燃烧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等等,这些公关活动都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企业的文化,也为企业营造了这样的企业文化。
二、战略化公共关系在传播企业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关传播就是把企业企业文化向公众进行传播讲解,公关传播不仅能使企业与社会公众分享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或影响目标受众的态度和看法。通过企业宣传资料的播放,企业历程的展示,历史的回顾,取得的成就展示,优秀的事迹传播,企业形象推广,大型会议和研讨会的讲演,赞助活动,创立“标立”事件等公关活动。打动人心,最终促使目标受众对企业采取理解和支持的行为,统一内部员工思想,争取外界的认同,从而弘扬企业文化,强化企业文化。过去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过时,企业不但要自己做得好,还要懂得宣传自己,传播自己,争取在适当的场合亮出自己,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传播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越是知名的企业越是注重公关传播,如可口可乐公司、百事可乐公司等众多大企业,它们每年都投入大笔的费用用于公关传播活动。企业要获得社会公众认可和支持的过程,公关传播是不可缺少的。
三、公关危机的处理是企业形象的保护伞——对企业文化的维护。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塑造不容易,维护企业形象更难。其实企业形象是一种十分脆弱的东西,如同玻璃制品一样,一不小心就会遭到破坏。创一个知名企业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一两个危机事件就可能使企业形象毁于一旦,即使是莫须有的罪名也会使企业形象蒙受损失。这时候公关处理危机的作用就显得十分突出。
“泰莱诺尔”药物中毒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美国最大的生产保健品及幼儿药品的医药公司,约翰逊公司在全美享有盛誉。但因一次药物中毒事件导致该企业的药品全部被从货架上撤下来,有人甚至要求停止整个生产线。但该企业的决策者有很高的危机意识,果断决策,采取了公关危机的处理方法,花重金收回有问题的药品,使企业走出困境,保住品牌,赢得市场。可见,企业危机公关也只有切实为消费者考虑,充分以人为导向,倾向于顾客利益至上,真正为社会大众利益着想,才会真正赢得顾客的信赖和支持,维护企业形象,使企业得以渡过危机,重振声名。所以,危机公关既要着眼于当前企业危机事件本身的处理,又要立足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不要因眼前的利益而损坏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从而维护企业的文化。
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企业与这种环境之间的良好的公共关系,任何来自企业内外部的不利因素,如果任其恶化,就有可能置企业于死地。所以,公关危机处理得当与否,对于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在处理可能影响到新闻媒体、社会大众、消费大众等改变企业形象评估的事情时,一定要站在公共关系大局的角度来衡量得失,决不能以一时的利益来衡量,而应优先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得失以及这个问题对于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去赢得时间,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顾客,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积极主动还表现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主动弥补顾客的实际利益和心理利益,并建立起关心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积极形象,重塑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
总而言之,现代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商品的质量竞争、技术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还包括知名度的竞争、信誉的竞争、形象的竞争。企业文化是品牌塑造的源泉,公共关系是构造企业文化的手段,它们可以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任何企业都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一个企业如果无法营造出适合企业生存的文化,那么它开展的公关活动也就没有实际内涵,也就很难形成知名品牌,更不可能成为知名企业。这样的企业即使开展了公关活动也不会成功。同样,有文化的企业不开展公关活动,难以让人知晓,也不可能打造出知名品牌。所以,任何企业想要成功塑造知名品牌和成为知名的企业,就得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积极发挥公关关系在构建企业文化中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建设企业文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们是一种长期战略,自觉的行动,从而显得战略化公共关系对构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姓名:
学号:
系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机电一体化
指导老师:蒋晋红狄鹏飞 1012090351A090
3一、先从研究问题的方法论谈起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三、和谐文化建设的总要求
内容提要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都知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之一。与此同时,《决定》强调在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那么,怎么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先从研究问题的方法论谈起
为了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在建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这一历史任务,明确地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与此同时,他又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这一重要特点,指出:“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综合这两方面的科学论断,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同志在研究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时候,不仅始终坚持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唯物主义观点,而且十分重视文化中内在的层次性及其辩证关
2系。他科学地区分了“共产主义思想”与“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文化层次,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不是社会主义文化,同时又是共产主义思想“居于指导地位”的文化。今天我们在研究和谐文化问题的时候,重温一下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方法论,是很有意义的事。或者说,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研究文化问题的这一方法论。
根据这一方法论,我们应该注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简单地与“和谐文化”相等同,它与“和谐文化”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文化层次。也就是说,第一,我们不能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取代和谐文化建设;第二,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为,在“和谐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起指导作用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进行这样的层次区分,对于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正确地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我们在建设和谐文化的时候,必须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这是毫无疑义的。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和谐文化建设究竟有些什么意义呢?这是在研究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时候,必须搞清楚的。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定性的意义。当年,毛泽东在论述新民主主义理论时,指出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之根本区别即在于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按此同理,新民主主义文化之“新”,主要也就“新”在居于指导地位的共产主义思想。今天,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文化,这种
3文化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即在于居于指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和谐文化的根本。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和谐文化建设具有整合的意义。我们说今天党领导人民建设的和谐文化应该定性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文化,并不是说它是一种文化形态。我们都知道,“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因此“和谐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状态,而不是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状态的和谐文化,意味着它是一种反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由多种多样的文化在相互协调中构成的和谐的文化状态。这是因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伴随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的形成,全社会从利益关系、活动方式到思想观念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这在文化生活中表现得特别充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多种多样文化,可以构成有序的状态,也可以呈现无序的状态。我们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协调和整合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文化,使之成为一种有序的和谐文化。正如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引领的意义。我们讲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协调和整合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文化,并不是说可以不分良莠、不辨是非,形成一种文化大杂烩,而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各种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和谐文化。“引领”,包括引导,也包括辨别。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文化,我们要在辨别中引导,在引导中协调,在协调中整合。而辨别、引导、协调、整合并不是要泯灭文化差异、实行舆论一律,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犯过的错误决不能重犯。我们应该像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所强调的那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文化构成一个和谐文化。
三、和谐文化建设的总要求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点我们已经明确了。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代替和谐文化建设呢?这是在研究这两者关系的时候,必须搞清楚的另一个问题。
在研究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有13亿人,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这13亿人中间,有多少人能够自觉地信奉和接受?二是我们能不能建设一个使中国13亿人都能够和睦相处、相互协调的文化?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因为这13亿人中,有先进分子,有中间分子,有落后分子,也会有少数反社会分子。他们在利益追求和理想信仰方面,在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方面,在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方面,在人格和心理素养方面,有各种复杂的情况。我们不是老在讲实事求是吗?在文化建设上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这样的客观事实和复杂情况。
在研究和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多层次丰富内容的价值体系。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有的只有先进分子才会自觉地信奉和接受,有的是全体人民都有可能接受的。不管怎么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自觉地接受它的全部内容。在研究和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我们应该看到,13亿中国人尽管在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还是有许多方面是可以找到共同点的。这就决定了我们能够建设一个使中国13亿人都能够和睦相处、相互协调的文化。这也就是我们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依据和立足点。
综合这两方面情况,我们就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研究如何协调和整合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文化使之成为一种有序的和谐文化了。我们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述,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总要求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提出的“六个方面、二十八个字”要求,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大家可以注意到,其中所说的“诚信友爱”,就是关于思想道德的要求。这实际上已经明确了我们建设和谐文化的总要求,是要形成诚信友爱的思想道德和人际关系。根据这样的要求,我们可以培育坦诚、大度、宽容、开放的社会心理,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社会风气。应该讲,这样的总要求和具体要求并不高,是13亿中国人都能够接受的。
只要我们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建设和谐文化,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就一定能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建设好和谐文化,在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怎样的关系?它的完善是否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分析,谈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
0、引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与创造性实践相统一的渐进的历史过程,也是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过程。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怎样的关系?它的完善是否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
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核心价值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文化的总体性质、方向和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十七大报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这个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最高层次,决定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处于中间层次,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处于最低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容和底线。这三个层次从高到低、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严密体系,这个体系是相对稳定、长期起作用的,但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定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二者高度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反映出我党按照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兼顾了“大社会”和“小社会”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和重要思想基础。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支撑,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助推器。
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再来看看我们所处的全球化环境,不难看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全球化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弱化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模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御全球化等因素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开拓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和统领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增强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增强社会主义精神力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增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影响力和教化力。坚持不懈地确立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增强社会主义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和掌控力。
在成文的过程中,笔者反复阅读了大量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章,发现两者有共通的地方,都是把以人为本放在首要位置的。以人为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理论前提和牢牢把握的前进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双重命题。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和权利,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在当前的历史机遇下,我们必须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在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协调发展,健全核心价值体系,使我国公民素质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