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南铝特色安全文化浅见
构建南铝特色安全文化浅见
●刘南平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它是企业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以人为本,以保护全体劳动者在生产活动的氛围内的安全与健康为目标,以安全科学为手段,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多年来,南铝下大力气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遵章守纪,把好“源头”
从2002年至今,南铝进行了万吨型材生产线、表面处理生产线、240KA环保节能电解铝生产线等16项技改,所有技改工程都实行安全工程“三同时”,从源头做起,保证生产线从设计始就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2005年6月开始,建立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最高管理者承诺:遵守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部在企业内部网络上发布,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同时职能部门对所有的适用法律法规进行合规性评价,自觉找差距,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事项制定计划进行整改,每年还要接受中国方圆委福建审核中心的外部审核,使公司各项生产工作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是构建和谐舒适的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其出发点是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来约束人和物,规范性必须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些制度成为南铝安全文化的主体,保障了安全生产秩序井然有序。对人的规范,南铝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岗前实行三级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二是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奖罚制度等规范人的行为,增强安全责任感;三是通过各种安全培训考试,规范各类人员的技能达到安全要求。
对物的规范,南铝通过危险源辨识、安全评价,风险控制策划,现场定置管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来保证整流所、喷漆生产线、化工库、油库、锅炉房、氮氧站等重点防范部位以及生产转动设备的“硬件”达到安全技术标准,使之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
通过制度建设,严格管理,企业职工普遍形成正确的安全心态,规范的安全行为和良好的安全习惯。
责任到人,真抓实干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是:“谁主管、谁负责”,为了落实好这一原则,公司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使安全管理落实到人。
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安委会每年都与生产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每季度考核一次,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罚;制定处科级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对安全事故及职工违章实行量化考核,直接扣责任领导年度量化考核分,此举极大的提高了各级领导的安全使命感和责任心,领导为了在年度考核时不被“末位解聘”,对现场违章的人不再是一味做“好人”,而是放下“脸”真抓,因为老是给别人留“面子”,出了事故就是不给自己留“面子”。虽然大家认为安全扣分偏“硬”了,但还是能够理解,安全管理只有责任真正落实到人,领导因员工发生工伤或违章被扣分甚至因安全扣分多被“末位解聘”而大喊“冤枉”时,管安全的领导才真正会静下心来想一想“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南铝人理解了这份责任的份量,将这份责任默默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隐患必改,措施有力
公司季度安全生产会议,是汇集各种安全生产情况的重要渠道,对各部门提出的安全隐患都形成会议纪要,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调查落实整改措施,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对整改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向安委会报告。总经理多次在会上强调,除特殊情况,各单位一把手必须参加安委会。加工分厂大门原为幕墙,又是十字路口,车辆运输十分繁忙,由于幕墙挡住驾驶
员视线,存在车辆伤害的重大安全隐患,安委会决定将大门进行改造,改为栅栏式大门,同时,公司在各主要的交通路口安装了十几面球面反视镜,大大改善了驾驶员的视野,减少了车辆伤害事故;2005年夏,技改新建的2万吨铝型材钢塑厂房,由于通风不良造成作业环境闷热,职工易发生中暑,问题在安委会上提出后,立即得到解决,会议决定投资7.5万元在屋顶安装了133多台排气扇以加强现场通风。加工分厂模具厂房西北角边坡由于地质问题,坡又高又陡,坡边长年堆放模具钢,存在塌方的重大安全隐患,公司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投入65万元,砌筑护坡加固,消除了危险;2005年底, 又投入178万元,对动力整流所边坡塌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氟碳幕墙公司喷漆生产线由于排风不畅,喷房内漆雾浓度偏高,存在重大火灾隐患,2005年春,公司投入200万元,进行了喷漆生产尾气净化处理。公司设立安全合理化建议和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对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和发现安全隐患报告经证实的都给予适当的奖励,职能部门对职工报告的安全隐患必须落实整改,几年来共整改消除重大安全隐患40多项。
事故追究,“四不放过”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不发生生产及人身伤害事故,对违章造成事故的责任人,按公司制定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对分管的领导也将按年度绩效考核规定扣其相应的量化分数,并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每一起事故。这是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落实的重要环节。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没有人为此负责,相关责任人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就是没有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也仅仅是喊喊口号;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没有人承担责任,领导就不愿意得罪人去抓违章行为人,对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也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既不报告也不采取措施,反正出事也不会追究。这样,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也是必然的。南铝公司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事故追究制度,对发生的每一起责任事故,对相关责任人必须追究责任,只有这样,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领导、员工才会认真对待安全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落实。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广大员工的参与,一是因为安全工作不能有“盲区”,涉及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涉及企业现场中任何一个人;二是因为涉及的学科知识面是广泛的。就南铝来说,含华银公司、装璜公司几十个工种,从业人员3580余人,所需的专业人才也是众多的。企业的安全文化如果没有广大的群众的参与,就失去了生命力。积极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最有效措施,也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南铝公司从2002年开始,通过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岗位操作规程学习、“班组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职工开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培训教育,六年来,参加各类安全培训学习累计达132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强化安全管理中,职能部门注重发动广大员工的作用,如发动各专业人员制订企业安全知识手册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涉及工种和岗位达63个;发动在岗人员查安全隐患,找管理漏洞,两年来报告安全隐患200多处;公司在250多个班组均设立安全员,实施班组内部安全工作日查时检;建立公司安全通讯员网络,设安全通讯员16名,及时报道安全工作业绩和经验;各单位将安全工作目标列入班组劳动竞赛项目,并列入本单位经济责任制考核;同时公司工会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安杯”竞赛活动,安全工作月月有检查,月月有考核,做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使群众性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得有声有色,收效明显。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专兼职安全管理骨干队伍方面下功夫。近两年来,南铝为了提高安全管理骨干队伍的素质,先后派专兼职人员参加国家、省、市和主管部门的安全培训班、研讨会及外出参观学习等达62人次,有3人取得了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任职资格。多次聘请省、市安监局专家来公司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对公司中层领导干部和
250多名班组安全员进行教育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为企业建设安全文化打下坚实的人员基础。
着眼创新,与时俱进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地向人类安全工作发出新的挑战。随着南铝的生产技术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安全课题,这就需要有开拓与创新的观念。为了使安全管理跟上时代要求,上新层次,南铝对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更新,努力做到思想观念创新,事故防范机制创新,安全工作职能创新,安全检查方式创新。企业全面推行“一法三卡”管理办法(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化学品安全特性信息卡、重大危险源(点)警示卡),通过对生产区域内存在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建卡等措施,加强监控管理。并制定了南铝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总预案和16个专项事故应急预案,多次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以提高安全防范水平。企业建立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了中国方圆委福建审核中心的审核,取得了认证证书。在企业制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和程序中将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与企业生产经营接轨,与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接轨,努力实现安全检查从经验型向依靠科技进步型转变,安全管理从传统方式向依法管理和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转变,安全工作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事实证明,构建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有助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助于职工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素质得到加强。南铝在近年的企业安全文化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遵章守纪、制度健全,责任到人、隐患必改、有责必究、全员参与、与时俱进”的南铝安全文化,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从1985年至今企业已连续22年未发生重大人身、火灾事故,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作出了贡献。
第二篇:构建政治课高效课堂之浅见
《构建政治课高效课堂之浅见》
北京市育园中学
王 海 燕
邮箱:wanghaiyan650526@163.com 《构建政治课高效课堂之浅见》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政治课 高效课堂 探究活动 《构建政治课高效课堂之浅见》
实施学案导学,构建高效课堂是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言堂,让学生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改革新尝试。实施学案导学3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收获了成功,也发现还应注意一些问题,以此来切实有效促进政治教学改革,使政治课堂变得更活跃、更民主、更开放、更有实效,进而高效。
新课程教学中,“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理解原理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政治学科四个必修模块中共设有探究活动412个,其中必修一114个,必修二82个,必修三98个,必修四118个,由此可见,探究学习活动之多,教学素材资料之丰富。我们对教材上的素材可以适当的选取和恰当的使用,但还要与时俱进,注意选用刚刚发生的、重大的、特别引人关注的、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中的最鲜活材料予以适当的替换和补充教学探究活动素材,才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注意力,体现政治课堂关注时事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因此,如何有效地选取和使用探究活动教学素材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
一、探究活动材料选取和使用中的问题
由于“探究活动”是在事先并不了解学生是否知道熟悉材料和材料设问问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的探索,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主动求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转化为学习上的内驱力,转“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和切实发展,实现了学习的质的突破与飞跃。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探究活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材料选取和使用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一般要设计2-3个教学探究活动,但在我们以往制作使用学案中发现我们的材料选取注意了时效性,比如经济教学我们选了十八大关于分配制度的内容,紧跟时事,本应该用在讲分配制度这框,却放在了分配原则这框,使得这个活动材料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滞后于教学,因而占用了这课活动的内容,就是事先缺乏明确目的而选取了不合适的素材。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学案做了改进,就是在探究活动前,先打出活动设计的目的比如探究点:我国的按劳分配,然后再,设计选取合适的材料,就避免了材料选取的盲目性。
2、教学素材选择和设问方式不够科学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最新颖的、社会关注度高的、生活中身边的、有趣的教学素材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呈现素材的方式以多媒体的结合使用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审问有梯度,层层深入式设问逐层递进更能把问题探究清楚而深入;反问更能加强学习效果;多角度设问,从不同主体国家、企业、劳动者、投资者、消费者审问能抓住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多个方向设问,更能与学习知识的角度和解题上保持一致性,以利于把学习与解题结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而在以往的探究活动中,因为对教学素材选取的随意性与呈现的无序性,导致“探究活动”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对探究活动失去兴趣,消极参与,自然也就达不到“探究活动”预期的效果。
因为,政治课课堂教学素材选取,最讲究的是时效性、贴近生活性、正向引导性,同时还要注意新颖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而呈现的方式要体现多样性和有序性;设问的问题要注意层次和梯度,问题设置注意多角度。
3、探究活动与知识教学不协调
课堂上知识教学是基础,活动探究是为了深入理解和运用,二者相辅相成。但实际中,还是重在讲解主干知识,而不是探究中发现而理解掌握。所以学生主动性还没充分调动,对主体尊重性还不够。知识教学和活动探究不协调。
二、探究活动素材选取的基本要求
基于上述教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我觉得在今后探究活动中要总结规律,把握原则,并落实在每一节课堂。
1、教学素材选用要“生活化”
选用探究活动教学素材首先要体现“生活化”,贴近学生身边实际生活。因为高中阶段就应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要面向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从身边鲜活的事例中去感悟、体验、理解政治课所讲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2、教学探究活动素材的选用要尊重“主体性”
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要尊重学生主体的人格,又要把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探究活动教学素材必须遵循主体性,教学素材的调整也要遵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全面发展,这才能体现教学的真谛。
3、教学探究活动要体现“多元互动性”
探究活动体现的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双向性,这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融洽、民主、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利用探究活动教学素材,融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针对性于一体,以悦耳、悦目、悦心的方式呈现,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4、教学探究活动要有“控制性”
课堂的探究活动并不是把时间全都留给学生,想研究什么就任由他们毫无边际的乱探讨。这样学生研究的问题会信马由缰、易放难收,毫无价值。久而久之会对探究活动失去兴趣,也就谈不上科学方法和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行适当地调控学生研究的节奏和引导研究的方向广度和深度。
三、加强教学素材的有效使用
1、活动目标定位合理,加强探究活动教学素材使用的目的性
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定位应根据《课标》的三位目标,恰当选择,符合《学科指导意见》,这样才会定位合理。因此,每设计一个探究活动,我们都要事先明确:通过这个活动要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弄懂什么概念或定义;学会什么技能或技巧;培养什么能力和品质; 形成什么习惯或观点等等„„,这样的活动设计才会有的放矢,恰到好处。
2、恰当调整,不断更新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内容
虽然现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更新的探索,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更多的社会热点和焦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探究活动素材也要不断更新。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蕴涵着深刻道理的漫画、名言诗词等素材,也可以将时政热点引入课堂,替代或补充原来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
例如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财政的巨大作用》一课,本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安排了3个探究活动,其中第二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财政政策所具有的经济稳定作用。在本例中教材引用了1997年我国政府发行国债为了刺激、扩大社会总需求的素材。笔者认为1997年距离现在已10年多的的时间,对 于学生来说太久了,因此决定结合2008年上半年物价的持续上涨和下半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等现实生活的材料来分析主干知识,再设置了3个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1:我国为什么在2008年上半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而到了下半年又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呢?探究问题2:运用所给的资料分析紧缩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有何区别?探究问题3:结合第一单元的知识绘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表格。
三、“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有效应用
(一)合理定位,让“探究活动”教学“有的放矢”
探究活动中面对如此丰富的教学素材,“用还是不用”,“用的目的何在”,都是我们选择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定位教学素材的目标呢?《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明确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省学科指导意见》从课标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的内容给了我们具体的教学指导,其中《省学科指导意见》的“教学要求”实际上是对《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具体化,把握了《省学科指导意见》的“教学要求”也就能较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而《省学科指导意见》“教学要求”中的基本要求、发展要求、说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我们必须把三者统一在整个“探究活动”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让“探究活动”教学“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合理定位“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目标时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准确把握基本要求
《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对学生的三维目标提出的 学习要求,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它是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的,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如识记层次的“知道”、“了解”、“明确”、“懂得”等;理解层次的“把握”、“理解”、“解释”等;应用层次的“探讨”、“比较”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我们在这一维度的具体要求。深刻理解《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的内涵,可以防止我们在“探究活动”教学中出现偏差。
例如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课。按照《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的规定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我们在进行“探究活动”教学时要以此为依据,把第二目的两个探究活动作为重点探究,通过列举数据和实例让学生感悟到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确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任何政治力量所不能替代的教学知识,只有准确把握了《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重点进行了探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受到了良好教育。
2、重点落实发展要求
《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发展要求”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的重点、热点问题,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次提出的需要适度拓展的要求。对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在探究活动中除了落实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还要将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列为“探究活动”教学的重要目标,这样做也体现了新课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
如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公司的经营》一课,《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发展要求”是“认识诚信经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笔者发现新教材安排了3个“探究活动”,如果在教学中都选用的话,一方面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使紧密联系的主干知识缺乏体系性,于是笔者选取了综合反映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的《海尔砸冰箱事件》这一视频素材,让学生重点探究,分析海尔走向成功的因素,尤其在探究“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这一主题时,布置了“请列举由于不诚信经营使公司失败的例子”的探究任务,较透彻地落实了“发展要求”。显然,有了《课程标准》和《省学科指导意见》作为依据,教师就可以大胆用新的教学素材代替了原来的素材,由3个探究活动改为1个探究活动,做到了重点突出、主题明确,扎实实现了《省学科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也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得到很好地落实。
3、不能忽视“说明”部分
《省学科指导意见》的“说明部分”从“不作拓展的内容”和“不作要求的内容”两个维度为教学的深度和程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在“探究活动”教学中如果出现了说明部分不作拓展和要求的内容,那么我们尽量不要安排探究活动。
例如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框《货币的本质》一课,按照《省学科指导意见》的教学要求“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被定为不作拓展内 容,可是有些教师受老教材的影响,还是舍弃不了这一知识,把教材安排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作为探究教学的重难点,有的甚至花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讲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别和联系,这种教学行为按照新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二)恰当调整,为“探究活动”教学“推波助澜”
课本的宋体字正文是教材的主干和核心,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主体部分,是高考题目答案的依据,有些主干知识是教材中最抽象、最理论化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主干知识为宗旨,从教材、学生等实际出发恰当地调整“探究活动”教学素材,为“探究活动”教学“推波助澜”。
1、更新“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内容
虽然现行的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求新的探索,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社会热点和焦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探究活动素材也要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蕴涵着深刻道理的漫画、名言诗词等素材,也可以将时政热点引入课堂,代替原来“探究活动”的教学素材。
例如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财政的巨大作用》一课,本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安排了3个探究活动,其中第二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财政政策所具有的经济稳定作用。在本例中教材引用了1997年我国政府发行国债为了刺激、扩大社会总需求的素材。笔者认为1997年距离现在已10年多的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太久了,因此决定结合2008年上半年物价的持续上涨和下半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等 现实生活的材料来分析主干知识,再设置了3个探究问题。探究问题1:我国为什么在2008年上半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而到了下半年又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呢?探究问题2:运用所给的资料分析紧缩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有何区别?探究问题3:结合第一单元的知识绘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表格。
通过更新材料走出了原有教材的结构,并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紧密相连,“财政政策”的调整本来是一个抽象的知识,以2008年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作为“探究活动”教学素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有效地解决了本课主干知识抽象性的矛盾,也使我们的“探究活动”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扩充“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内容
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对有限的学习信息得出不惟教科书、而又符合课程标准的认识呢?笔者认为除了鼓励学生自己在课外主动去查找资料以补充教学素材的不足外,我们还可以由老师帮助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补充素材,帮助学生增大信息量。所谓扩充“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内容就是在原有教学素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的活动素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如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从西藏民主改革前后鲜明对比中提出三个问题,以此作为情景导入,目的是启发学生对西藏的历史性跨越作深层次的思考。笔者认原有的“探究活动”教 学素材对藏族成立自治区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介绍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藏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状况稍作了扩充,如人均生产总值、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扩充,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得出这些年来实行加快西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用事实说明我们要毫不动摇地拥护现行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原则,此外还补充了2008年的“‘3•14’暴力犯罪事件,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超过3亿元。”的反面素材,学生们通过正反事例的比较明白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诚然通过扩充“探究活动”教学素材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了对主干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
3、分解“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篇幅
所谓分解“探究活动”教学素材就是在原有的素材基础上分解几个部分,分别穿插在“探究活动”教学的各个部分,从而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常需要一些知识、技能和教学时间,如果教学素材篇幅过大会冲淡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热情,所以笔者认为教学素材的选择要精简,篇幅不易太长,对太长的教学素材可以进行适当的分解,这样会更有助于教学。
如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课,本框安排了3个探究活动,第一目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这一“探究活动”教学素材安排了五个镜头,整整占据了书本的一页,笔者认为篇幅太长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探究比较吃力,考虑到本探究活 动的素材也能用来分析第二目的 “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具体表现”这一主干知识时,就把探究活动一:走进国家机关的五个镜头分解为两大部分。即把镜头一和镜头二合为一个探究活动的素材,作为分析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一方面的表现,因为这两个镜头突出了“人民代表”的权力,体现“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这一主干知识。再把镜头二、三、五合为一个探究活动作为分析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二方面的表现,因为该“探究活动”教学素材中涉及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银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学生一探究就会得出“国际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的主干知识,于是通过分解“探究活动”教学素材,使学生感觉到探究活动的难度大大降低,同时又能把第一目教学素材和第二目的抽象理论具体结合,使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使教学的主干知识化繁为简,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三)灵活呈现,为“探究活动”教学“锦上添花”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学习动机的原动力。“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呈现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何灵活地呈现教学素材,为“探究活动”教学“锦上添花”呢?笔者认为通过静态呈现、动静结合的呈现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1、静态呈现 从历年的考试来看,文字型、图表型、漫画型的材料是考试的主要题型,试题本身就是静态的呈现,所以“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也应以静态方式为主呈现,以便使学生能更好地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其实这些文字型的材料、漫画型、图片图表型材料包罗万象,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就能通过抓住主要信息发现它们与教学内容的本质联系,特别是漫画型材料直观生动,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贬时弊,扬美抑丑,有益于启迪学生思维,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可以成为我们的政治课“探究活动”的有效载体。
2、动静结合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将书本上一些枯燥的探究题改为抢答题、竞赛题的形式出现,将一些单一的课堂小组讨论活动融合于游戏中,将一些静态的图文素材转化为动态的情境题。这样的安排虽然在探究内容上不变,但是呈现方式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也非同凡响。
例如在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一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为了调节课堂的气氛,笔者特地把原来的探究活动改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先静态地呈现教学素材,再让学生结合“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来分析探究材料。材料一:当今彩电、VCD等成为现实,在古代,皇帝却不能看电视。材料二:有了电视、VCD以后,人们很少光顾电影院,租个大片全家老少一起看;材料三:只要社会上创造出了新的消费需求,总会吸引消费者争相抢购,追赶 时尚。蒲扇----风扇----空调;录音机----电视机----家庭影院。材料四:消费观念:60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一个暑期换三套是普遍现象。在本次“探究活动”中,虽然材料的呈现是静态的,而通过小组竞赛的游戏诱发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们动了起来,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探究材料充满了悬念和思维的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趁着新课改的春风,教师要创造出更多真实的“探究活动”,科学使用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开放的探究活动环境、自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推进获取知识过程的演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政治素养的提高,从而真正实现新教材“探究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一、活动问题的设计角度、梯度和层次递进
用设疑引思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对问题的设计要求特别高,而随着教龄的增加总感觉自己设问出现了瓶颈!即问题设计空泛、缺乏梯度。
主要表现为:
1、问题提出的目的不明,没有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设计,随机性,随意性大,提出的问题空而泛或问题本身已包含答案。
2、设计的问题缺乏梯度,不针对教学目标分层替进。
3、问题本身不能拓展学生思维,为学生思考搭梯子。
策略: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问题,问题要有层次梯度,环环相扣,形成教学的教学主线,教学应随着问题的层次递进而逐步达成教学目标。组织性的与应答性的问题不宜过多如:好不好?可不可以?行不行?你们坐好了吗?听见了吗?开放性的问题要精选。
三、活动的目的明确
打造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之体会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的平台
初中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摇篮。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锻炼语言能力的平台。实践证明,“说”与“想”是分不开的,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直接联系的,发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每节课前设置5分钟语言实践活动,可有效地使学生放松情绪,同时,可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胆量和信心,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语言实践环节中,学生要站在讲台上,面对其他同学,讲故事,讲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针对网络、电视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表观点,总之,就是要“说”。经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训练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了,同时对周遭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思辨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包罗万象,其语言丰富多彩且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思维活动异常活跃。活动还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课程以这样的形式开始,可以让学生尽快放松心情,避免产生倦怠和抗拒心理,顺利进入后面课程的学习。
二、在案例中渗透德育教育
政治课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经济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例如,在讲授《感受责任》时,笔者运用了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婴儿和受害家长的图片,学生受到很大的震撼。然后,笔者引出责任问题:责任包括哪些?有的学生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责任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说: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祖国。有的说:当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们时,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说: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责任。对话式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同时,使用案例教学,可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初中政治课是德育的园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和影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德育中,如果单纯地用道理向学生灌输,学生可能会排斥;而案例比理论更直观和明确,易于被学生接受。
三、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要配合教学任务,开展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教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时,笔者要求学生分成若干组,回家问父母和亲戚在以往的消费过程中是否有过买到假货、被商场强制消费、在消费中没有得到尊重的经历;然后,调查自己家周围的商场是否张贴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相关制度。每一组都要汇报本组的调查情况,并通过PPT向全班同学展示。这样的活动设计,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环境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为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会自觉地思考身边的事情和问题,就会把政治课学习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政治课学习就会成为自发和主动的行为。假期里,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课题,让学生自由分组、自主选择,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课题。例如,笔者为初一的学生设计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初中生人际关系对生活学习的影响”、“网络游戏对初中生学习的影响”等课题。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了学生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调查的设计、分析和总结,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外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等综合能力。
四、重视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政治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政治,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政治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政治也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政治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政治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不当之处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第三篇:南铝班组建设的有关问题研究
南铝班组建设的有关问题研究
班组是南铝基层组织建设的细胞,是控制生产现场,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落脚点,是南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环节, 是知识型员工的摇篮,创新成果的基地,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卓越企业看基层,拥有一只训练有素、干劲十足的基层员工队伍是所有卓越企业的特征,所以班组建设在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每一个班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才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南铝建设高水平的班组,对南铝的生存与南铝“稳健发展、谋求长远”的经营理念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班组建设,是我公司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体,既涉及行政部门又涉及党群组织。班组既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只有把班组工作抓好,才能强化劳动纪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企业才能稳健长远发展;只有班组充满生机,企业才会有活力和后劲,才能发掘出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 南铝公司进行了多年的班组建设工作,规范了班组管理,对提高员工素质和南铝不间断壮大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来,公司班组建设工作出现了踌躇徘徊不前的现象,尤其是电解生产线,生产线上劳务工多,人员流动大,班组长中新鲜血液不多,所以怎样进一步抓好班组建设,或多或少有些茫然。
二、目前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年来,公司对班组建设工作一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将“抓好生产,带好队伍”作为班组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手段,经过多年的班组建设,公司拥现出一大批“职工模范小家”、“十佳红旗班组”、“党员先锋岗”等先进班组,但在这些班组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不少问题。
1、部分班组长对班组建设显露疲惫心理
如果说公司新上任的班组长们对班组建设确实抱着一腔热情的话,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司近几年班组长变动不大,在这些较早成立的班组中,有一些“荣誉专业户”班组,他们对班组建设可能会出现逐年冷淡或勉强接受这项工作的情况。原因分析:一些“荣誉专业户”班组可能本身因获得过很多的荣誉,所以再周而复始的去争创同一种荣誉显得积极性不高,另外公司基层领导从自己本部门利益出发,希望本部门班组在公司每次考评中能评上,所以基层领导也是专门推荐这些“荣誉专业户”班组,因为这类班组名气大,评上的概率也更大,同样荣获过多荣誉的班组在生产上压力更大,公司可能对他们的考核更高,有可能明年要求他们创造更高的产量,但获得的收入可能没有增长,所以会出现这类的班组长对班组建设显露疲惫的心理。
2、班组建设指导思想不明确,操作性不强
公司部分班组建设只是重视生产任务、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等内容,忽视了班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员工素质的提升。班组建设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许多班组长说是为了创建“职工模范小家”、“十佳红旗班组”等称号,但对班组建设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同样许多班组长一提到班组建设,第一反应就是非常精美的班组宣传图画,员工的全家福照片,和到临时检查时才摆上台面的各类“台帐”等,仿佛这些到现场能看得见的影像,各类临时才填上去的“台帐”,成了班组建设的主要内容,而忽略了始终贯穿班组建设整个过程班组管理水平、员工和睦、技能水平、生产质量等方面内容。所以部分班组对班组建设的指导思想不是很明确,在班组建设过程中可能大家都是随大流,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跟着感觉走,没有创新,有可能在同一次公司“十佳红旗班组”评选中,会出现多个班组的宣传形式雷同。
3、班组建设中各类原始记录、台帐真实性不强
在许多班组台帐记录中,无具体分工、分配方案,难免出现个别班组长出现分工、分配随意性,班组各类班中点检、巡检、交接班记录真实性不强,交接班内容因牵涉到班组考核,所以有一些交接班记录流于形式,并没有把真正出现的问题反应在交流班记录本上,对材料消耗、出勤、安全、质量等原始记录不够详
细,台帐不准确,对一些台帐如工会职工建家小册上的内容,纯粹是为了参评才赶填上去的,可能有些建家内容并没有发生。
4、班组建设考核制度上存在问题
考核标准具有强制性,它能规范人的行为,规定了班组员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公司的发展起着一个导向作用,但同一个考核标准可能对同一个部门相同类型班组适用,但对南铝全公司几十个班组,分布在不同的分厂,从事的不同性质的工种,如仍按相同的考核标准硬往上套,可能显得有些不适用,是否可推行考核标准相同,但考核内容异样。有了好的标准,还需有一个好的考核办法和具备一定素质的考评者,现在的考核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公司的考评一般是在申报相应等级荣誉的时候才进行程序性的检查,检查之前还会事先支会相关班组,他们往往一天时间把全部参评班组检查完,这就造成检查往往是走马观花,检查项目基本上是班容班貌及台帐记录。所以一旦接到检查的通知,班组长们会忙上几天,他们都想通过台帐来反应班组班容班貌,考核组成员都是公司相关部门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大部分的考核人员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检查,但考核内容上客观上存在着欠严密性,所以考评者掌握着很大的游刃尺度,比如说,一个考评者在检查时也许会想我又不知道你做了多少工作,就看你的台帐记录,好像台帐是反应班组建设的全部内容,这样难免班组在台帐记录上动足了脑筋,把做好台帐作为班组建设的内涵。
三、加强班组建设的几点构想
1、选好一名优秀的班组长
班组长是真正工作在第一线的组织领导者,既是兵,又是将;亦要管,更要干;既要带领大家完成生产任务,又要做思想工作,还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有事得往前冲,出问题还要承担,真是有说不完的话,操不完的心,他们是公司的“兵头将尾”,是南铝公司最基层的领导,班组长的素质高低更密切关系到一线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因此班组长不仅仅应该是本岗位的优秀专业人员,更是一个最基层、工作难度最大的一级管理者,所以选班组长时应在班组中找出对多数人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人物担任班组长。有影响力的班组长对员工有
很强的吸引力,能成为班组的中心,团结的核心,如果班组长说话没人听,这个班组就散了。对一个班组,如果既有一个有技术、有威信、有组织能力、能团结同志的人担任班组长,又有几位生产技术骨干,那么这个班组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班组,实现班组人员结构与生产任务结构的最佳组合。
2、给班组管理创造良好外部发展条件和内部和谐的管理环境
班组建设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系统工程,所以要求公司党、政、工、团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仅仅依靠哪一级哪几个领导,哪一个部门抓是远远不够也是难以胜任的,同时各级组织要给班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和谐的外部发展条件,具体地讲,各级管理部门应给班组必要的权限,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如果各部门管得过死,班组就没有积极性,缺少活力,大事小事都找部门领导,这也影响到部门的管理工作。部门可根据自身的特点,根据本部门生产工艺流程、工作性质、产品产量特点等因素,做到高效化管理,关键管理的地方一定要管,能够放的尽量放,以提高班组的积极性。只有外部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班组内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员工才能不带着情绪干工作,否则很难保证产品质量,更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同时在班组内也要提供一个和谐融和环境,建设和谐班组,在班组营造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本班组、本部门与公司环境融洽联通,整个班组形成一个政通人和,运转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班组内所有人员才能做到个人利益、个人目标与班组团体目标、利益一致;同理要采取不同形式,让员工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要尽可能让每个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满意感、满足感,能施展他们的才能,他们的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同时在工资、奖金、奖励、惩罚都要公正、公平,这样才能提高班组的士气、精神面貌、工作热情和凝聚力。
3、班组内部或不同班组之间经济分配要公平合理
在班组管理上要解决好奖金分配这个非常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这是南铝公司多年来的老问题,怎么分配都不可能让全公司每位员工满意,但这也是能否凝聚人心,搞好班组建设的关键,因此,班长在分配奖金上要把握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分配档次不能拉得过大,班组长凡事不能将扣奖金当成一把万能的钥匙,而忽视了做人的思想工作,影响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同样在全公司不同班组之间奖金差别也不能过大,尽量做到收入与付出成比例,如不同班组相差在一倍之间,是说明大家分工不同,你奖金拿得多,是你付出得太多,但是相差十倍以上,就不是分工不同这么简单了。公司现在有comms系统,班组下面员工都是阳光工资,可以把全公司的阳光工资上comms系统,方便每位员工查阅,我认为,大家工作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很高的报酬,而且还在于在这项工作中他是否被重视,工作成绩是否得到公司的肯定与认可,他的合理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甚至后者更胜于金钱对他的激励,所以在同一个公司不同班组之间如付出相差不多的劳动,得到的报酬相差数十倍,肯定会影响到员工工作积极性。
4、开展多种多样的职工岗位技术培训工作
技术提高不再是专业培训的终极目标,人人参与才是培训制度实现的最佳结果。在班组培训中,可开展多种多样的职工岗位技术培训工作,培训不再拘泥于技术讲课、现场考问等套路式培训方式,而是采用一种多点开花,因人制宜的培训手段。比如公司不同部门可根据不同工种、岗位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或先讲解示范、再实践操作、然后评议总结,扬长避短、予以综合,形成操作规范。随着技术和工艺发展,岗位工作面扩大、所包含内容增加,岗位工作内容更丰富多变,这就需要从适应性上提高员工的技能,所以在岗位培训内容上可向本岗位横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增强员工工作的适应性、责任感和自主性。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也可组织员工立足岗位互教互学,相互切磋、能者为师,同时注重发挥老员工的指导作用,请他们总结操作经验,进行示范表演,传授操作要领。也可不定期开展本岗位的技术讲座,请本专业业务专家不定期地、经常地为全体员工进行各种专业知识讲座,员工们在专家的讲课中必受益匪浅,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在听课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使员工真正达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工作能力的目的。
5、加强基层班组人员的优化
公司许多班组多年没有招收新的正式工,公司近几年招的劳务工较多,虽便于管理,但问题也出来了,劳务人员对公司的归属感不高、凝聚力不强,人员
流失率极高,一部分劳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工作时处于被动、应付的心理,所以在工作中不可能全力投入工作、工作效率未实现最大化,创造性潜能未被充分挖掘,特别是电解分厂电解工,劳务工占的比例大,而且劳务工年龄也高,人员流动频繁,一方面,因人员流动大造成公司在人员招聘、培养方面损失严重,另一方面,公司也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整体工作效率和绩效大打折扣。根据目前电解生产情况来看,劳务工因嫌弃电解工作环境辛苦,收入又较低,所以很难招收到年青的劳务工,现在公司又面临新的电解生产线投产,公司可考虑招收一批年青的技校生充实到电解生产线,这样才能优化基层班组年龄结构,同时给他们一定名额转正的机会,这批年青人才能看到在南铝工作有一点希望。
6、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班组文化是班组建设的基础保障。班组建设必须以企业文化为依托,只有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班组的民主管理、创新能力、技能水平才能提高,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加强,多年来公司十分重视班组文化建设,在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方面,公司应努力在基层班组树立责任、民主、学习、创新的班组文化氛围,加强班组文化的建设和推广,以提高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凝聚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班组这个平台,把“平等、坦诚、交流、教育”公司文化价值观,始终贯穿于班组员工生活与工作中,努力构建和谐班组。
综上所述,南铝公司的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了,班组就会充满生机,公司的活力和后劲就会增强,公司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会得到飞跃,公司的管理就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公司各岗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南铝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班组建设的紧迫感,努力把我公司班组建设成为精干、高效、团结、务实的战斗队伍。
电解分厂电解二支部卢琳
2009-8-25
第四篇: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浅见
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浅见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领确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就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略陈管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意义
1.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目前,我国城乡公民之间的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城里人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享受着各种高水准的文化消费;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 成为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一部分低收入农民家庭、困难家庭几乎与文化生活无缘,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仍然处在“除了干活就是睡觉”的状态,享受不到基本的文化生活,这种城乡公民之间的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导致了农民生存心理的严重失衡,往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治安事件的源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基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措施。
2.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而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设,与以往农村文化建设不同的是,这个载体 “体系” 要求很高,是一个“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体系”。建成后将形成代表体现国家意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强劲攻势,来横扫和抵制农村腐朽文化、非先进文化的蔓延。没有这个载体“体系”,腐朽文化、非先进文化就会在与先进文化的激烈抗衡中夺得主流地位,“乡风文明”目标就无径、也无望实现。
3.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创新的宏观平台。要求农村公共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来建设是前所未有的,这个“体系”包括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等,这里面涵盖了无数的创新内容。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模式的创新、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模式的创新、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服务机制的创新等,每个层面都有若干创新内容。
二、当前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从当前的现状看,我国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尤其是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据统计,2004年全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事业费共113·66亿元,仅占全国当年财政总支出28360·79亿元的0·4%,人均文化事业费仅8·74元。远低于一般国家的1%以上水平。虽然从绝对数看,近些年来文化事业费增长幅度较大,如2004年投入总额就比2003年的94·03亿元增加了19·63亿元,增长幅度高达20·8%。但从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份额看,仍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对农村文化投入的严重不足。2004年全国农村文化经费投入30·11亿元,仅占当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总额的26·5%,低于城市投入47个百分点。许多县和乡镇公共文化机构的功能丧失或半丧失,几乎无法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严重阻碍了农村在科技化、信息化时代与城市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步伐。
2.现有文化设施难以承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共有乡镇38240个,有23687个两馆需要新建和改建(其中49个县无文化馆,562个县文化馆无馆舍;121个县无图书馆,225个县图书馆无馆舍),占到总数的62%;5827个乡镇无文化站,占乡镇总数的15%左右。苏南地区虽都有馆站,但现有文化设施也难以承受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80年代前后建造的一批乡村文化宫、影剧院、书场、农民公园都已相当陈旧,维持生计困难,管理落后,另作它用或“空壳化”现象严重;有的区乡为减轻财政负担,把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向市场,缩减财政拨款,让其创收,使本来就匮乏的公共文化设施被挪为他用,甚至成为单位部门谋取利益的工具,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被完全的市场交易所替代;有些地区虽建造了一些新设施,但由于指导思想偏差,却出现了“重建筑轻功能”的现象,领导只关心设施落成,将其视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不注重功能服务,更不关心在整个区域中构筑网络来具体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村级文体设施任意性、人为性状况严重,缺乏标准化设计与指导。
3.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与群众的需求严重脱节。建国后,一个以县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乡镇文化站及村文化室等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已面临多种危机。一是机制僵化,服务方式单一,对现代文化形式、内容缺少研究,已很难吸引公众上门,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远不能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二是农村文化市场由于“重整顿、轻培育”,娱乐项目和产品数量日趋萎缩,变得萧条;三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文化“三下乡”活动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几乎流于形式。有些村虽建有多功能的文化室、阅览室、但图书以破旧陈旧书刊居多,科技类、致富信息类读物非常少见。这些状况使得农村招摇迷信很有市场,文艺骨干变成了和尚去念经,锣鼓声不如麻将声高,打牌、赌博成为了多数农民的消遣娱乐方式。
4.我国的文化经济政策没有很好起到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杠杆调节作用。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出台后,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发展文化事业的经济政策。如省政府就颁发了苏政发200174号《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无锡市政府也颁发了相关文件,从实施的情况看,前几年出台的这些经济政策文件缺乏激励力度和吸引力,很难激励动员社会各界共建农村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资金向农村公共文化领域流动。
三、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课题。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我们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和种类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笔者浅谈三点思考:
1着力构建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农民需求的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构建什么样的设施体系?试谈三点构想:
构想一:建造“吴风锡韵”风格的 “2公里文化圈”。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境内丰富的吴文化资源,为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建造“吴风锡韵”风格的 “2公里文化圈”提供了特色创新参考。所谓“2公里文化圈”即根据无锡地区的人口密度和文化设施的有效辐射半径来建造文化设施。老百姓走出家门2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公益性文化场所,并享受到公益性文化服务。“文化圈”是当前构建文化设施体系颇为时尚的理念,上海提出了建设“15分钟都市文化圈”的构想;深圳福田区以 “大手笔”,用3年时间投入13亿元初步建成了“一公里文化圈”。到今年年底,该区将建成7个区属文化馆、8个街道文化站、16个文化广场、2个影剧院、2个图书馆、1个大型体育公园、2个片区文体公园,加上百余个遍布社区、“小而精”的文化设施,形成了配套齐全、颇具规模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构建 “吴风锡韵”风格的“二公里文化圈”,必须要创新规划理念,挖掘吴地文化特色。比如在有200多年龙舞历史的惠山区礼舍村,就可建造龙文化博物馆兼文体活动中心楼,楼顶就可设计长龙飞舞……,只有抓住了特色,才能真正让文化走进农村,贴近百姓,融入生活。
构想二:加强农村社区新楼盘文化设施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农村地区农民的居住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无锡市委、市政府2005年作出《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后,农民居住由原来零散或旧式居民点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一幢幢新楼盘在希望的田野上迅速崛起。农民的居住环境变化了,人口比原来相对集中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重点也应顺势调整。政府规划、文化、建设等部门应切实加强农村社区新楼盘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好与新楼盘开发配套的供业主享受的“中央文化会所”及球场、游泳池等文体设施,切实抓好新楼盘开发的规划设计,若房地产开发商设计的楼盘图纸缺少与新楼盘相配套的文体设施,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应不予审批,确保农村社区“乡风文明”有硬件载体。
构想三:加强市域镇、大镇游乐娱乐性文化设施和市民文化广场建设。“市域镇”是特大城市建设的产物,一般具有较多的人口和较好的区位优势,是农村连接城市的枢纽集镇。无锡市政府出台的“1+2+1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即一个特大城市、两个大城市和12个城镇组团的三级等级规模结构)明确了原不属于市区的12个镇为“市域镇”;另一类是经过乡镇机构撤并后形成的大镇。如惠山区的堰桥镇、洛社镇,滨湖区的太湖镇,锡山区的鹅湖镇、锡北镇等都是由几个镇合并的,这些镇形成了农村大镇的地位。“市域镇”、大镇的文化建设就要有别于一般镇,重点建造城市风格的游乐、娱乐性文化设施建设和市民文化广场建设。相关政府可通过立项公示、招标投资和鼓励企业或个人参股经营等办法来建造“游乐场”、体育舞蹈培训和表演比赛场馆以及市民文化广场等,让这些设施与城市设施互为补充,让乡村都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集成优秀文化艺术产品,创新文化供给方式,着力构筑农村流动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最近指出:“从全国的情况看,目前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为此一是呼应文化大省的创建,建立全省群众文艺流动演出服务网。199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建立全省群众文艺流动演出服务网,既是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具体方法是:由省文化厅牵头主办,省文化馆具体承办,整合全省群众文艺节目资源,建立全省文化馆(站)流动演出团队和节目信息库,制作分片区流动演出团队和节目单,制定演出路线,各地级市统一制作和购配下乡进村用的可拆式流动舞台及灯光、音响等器材设备。流动演出网是全省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全面集中展示,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现的是公益性原则,不向当地收取演出费用,不仅解决了农村有效文化资源的匮乏和异地好的群众文艺节目农民看不到的问题,而且可以增强群众文艺作品的创造力、生命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发挥全省各地文化馆的龙头带动作用。广东的“流动演出瑶山行”活动,把广东省许多获“群星奖”和省内大奖的优秀文艺精品及各地文化馆站创作的优秀节目,以“大物流”模式每年可为农民群众演出2400场,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新亮点。二是提升特色,精心打造农村节庆文化活动常设品牌。近年来,各地政府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提升特色,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具有鲜明风格和个性特点的大型文化活动,如深圳市举办的“爱我深圳”外来青工文化节、宜兴市举办的“中国宜兴陶瓷文化节”、无锡市、惠山区举办的“阳山国际桃花节”、无锡市、江阴市政府在马镇举办的“徐霞客旅游节”、盱眙县政府举办的“中国龙虾节”、姜堰市政府举办的“溱潼水上龙舟节”等活动,不仅打造了常设节庆文化品牌,发展了地方经济,而且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很有魅力和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我区一年一届的阳山桃花节如今已举办十届了,每届桃花节都有丰富的系列活动,最吸引人的是大型开幕式文艺表演,既有中外佳宾光临又有著名歌星、影星或央台著名节目主持登台亮相,既有拔萃专业团体、艺术院校的学生精湛表演,又有精品群众文艺,且每届都讲求一个“新”字,如第九届就加串了的 “青春桃花女”登台走步,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所以每届能吸引十多万农民前往观看。三是让市场文化与群众文化珠联璧合,优势互发。市场文化与群众文化是一对并蒂莲,一对水中花。与群众文化不同的是市场文化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教育、审美、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属性,又具有商品市场的经济属性。应当说两者都肩负着提升精神文明,满足群众需求、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任务。要使两者珠联璧合,优势互发一是可利用农村庙会、节场之机,将外来“大蓬车”团队表演与群众文化广场文艺表演联手展示,让聚集人口的传统庙会既有 “游艺耍技”格调的外地“大蓬车”团队表演,也有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健康活跃的群众文艺表演;二是将大型文化系列活动的组织与营业性特色文艺团队会演结合起来;三是将群众性书法美术作品展与名人美术书法作品上市拍卖结合起来;四是把中青年现代舞、国标舞培训与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结合起来。四是经常性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进村活动。时下,各地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 “三下乡”活动如火如荼,有的酌情收费,有的完全免费。而免费更受农民欢迎。今年6月,江阴市就组织了历时5个月的“千场电影送农村”活动,从上海、南京租赁了100多部电影(60%是新片)免费为农民放映,颇受农民欢迎。
政策性鼓励专业剧团进村也是一个好办法。宁波市政府采取一场戏补贴3000元的办法,引导剧团进走村走户也受到很好效果,一方面丰富了农民的戏曲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让一大批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专业剧团重新焕发了生机。五是开设“流动图书馆周末灯光夜市服务活动。
“流动图书馆”的出现,为创新农村文化供给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它具有如下特点:⑴ 装备先进,政府集中投资购买流动服务车,书柜、桌椅、电脑、灯光、饮水机等设备;⑵ 服务灵活,既可到集镇文化广场,也可到村边社区;⑶ 资源吸引力大,由于组织者是地市级图书馆,新书多,期刊多,不仅可现场翻阅书刊,还可电脑与本馆联网,联网后就地可阅览数十万种电子图书和中外经典电子图书光盘等庞大数字化资源;⑷ 服务形式新鲜,灯光夜市图书服务形式亘古未有,夏天可乘凉,现场可吃机制饮料,即可看书、还可上网。“流动图书馆”是城市文化援助农村的一种极好形式,是解决农村图书馆、文化室购书难的有益尝试,广东20多个“流动图书馆”引爆的人气,引起了当地领导的关注。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肯定:“广东流动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创举”。六是建立农村高雅艺术供求新体系。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年对高雅艺术表现出浓浓的兴趣和追求。和祖辈完全不一样的是他们把懂和喜爱高雅艺术视为现代青年文化修养和小康生活的标志,因此,他们中有的购买钢琴,用自己的私家车把爱女送到城市芭蕾舞培训,拜师学钢琴,有的农村小学特邀城里的芭蕾舞老师、琴师来校集体培训,如我区的洛社镇就是,该镇中心小学编排的诗朗诵《我骄傲,我是惠山青年》就以一排少儿芭蕾舞伴诗朗诵为特色。青少年热爱高雅艺术,高雅艺术也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培育它的观众群。文化部门应逐步建立起高雅艺术供求新体系,有条件的县、区应建造大剧院、音乐厅,适时引进国家重点扶持的芭蕾舞、交响乐等高雅艺术,以培养新的观众群,满足农村青年及高雅艺术爱好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3.研究制定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要有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做保障,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一是研究制定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各级政府应按照全国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办国办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首先各级财政应加大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覆盖范围,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用于村和社区的比例;其次应尽快建立由中央和省、市三级设立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三是对重要的文化活动项目和文艺产品采取财政补贴,列入政府采购预算,以政府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四是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对出现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必须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二是出台新的文化经济政策,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虽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但初级阶段的中国,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少,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政府出台新的文化经济政策,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和公民个人兴办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可在选址、立项、征地和减免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捐赠农村文化事业的外藉人士、海外华侨包括当地的私营企业主,政府应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对协助捐赠的中介机构和中介人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放宽对农村文化市场设施建设的准入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市场设施建设;政策扶持民间特色团队和民间艺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特殊作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非公有制运行模式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阵地的管理效率。三是加快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立法步伐。要改变以往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管理上的任意性、人为性状况,就必须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还没有独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的法律制度。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在公共文化发展和建设上都走了一条法制化道路,即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国家发展公共文化的基本政策,保障政府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法律地位、义务责任等。我国目前虽然出台了一些有关公共文化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和国务院通过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2003年)等,应当说对促进和保障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立法仍比较零散,立法的层次也较低,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成熟、完备、法律效力彰显的体系。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必须要尽快研究制定使其规范运作的基本法或专门法,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金法等,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加快立法提供了条件。
希望的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勤劳的人民有了文化的熏陶,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和谐富强。
第五篇: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 邹洪涛 魏屹琨
班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微观环境。新课程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
古语云: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班级文化的浓郁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级学习生活风气的塑造,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因此,我们一说起班级文化就会想到墙面文化,我们的老师会精心设计班级的每一处角落: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等,努力赋予每一面墙壁无限的生命力,让它能成为学生精神的营养餐。当然,我们不排斥墙面文化的建设,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班级软文化的建设。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在构建特色班级文化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班级作文周报,放飞童心
《作文周报》让孩子们从‚厌作‛到‚喜作‛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头痛的莫过于看到学生假大空的习作。一写做好事就是“五子登科”(推车子、提篮子、让位子、扶瞎子、抱孩子)孩子怕写作,老师怕批改成为一个 让人头痛但又无可奈何的顽疾。当然,改革习作教学是势在必行的。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写作,为了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我创办了《班级作文周报》,孩子们的习作有了发表的平台,有了更多的阅读群,这无疑更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为了能在《作文周报》上发表自己的习作,孩子们都主动把自己的作文给老师批阅,然后自己再一遍遍进行修改,甚至有的孩子一篇作文能修改7、8稿。我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进行修改习作,减少了学生誊抄作文的麻烦,又方便学生前后几稿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更有助于学生习作的保存和投稿,一举几得。孩子、家长都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修改者就像玻璃刻刀上的那颗钻石,磨损掉自己,成就了最后的“精品”。
作文周报中不仅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也会刊登问题作文。学生不仅会自己进行修改,更多的读者们一起热心参与其中,帮助小作者提出修改意见。而且,根据学生的投稿、刊登数量,班级中还设立了“诺贝尔文学奖”、“最佳潜力奖”“进步奖”等奖项,每两个月在班级中评选一次,并在班级作文周报中发布喜讯。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一展写作才能提供了坚实的舞台。他们开始尝试写不同体裁的作文,如小说、散文、儿童诗、议论文,更有一些同学尝试运用文言写作。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在老师、同学、家长的鼓励中被推向高潮,写作文不再是令孩子们头痛的任务,而是一项十分有趣的学习活动。“我喜欢写作文”“写作文很有趣”……经常能在我们的孩子们嘴里听到这样的话语。学生的精品作文越来越多,《作文周报》由原来每期的四版增加到八版。
思 国 岛 蔺 熙
古往今来国强盛,边疆岛屿连翩翩。身着洋装心未变,爱国话语记心间。如今日寇频登岛,欲占岛屿为己兼。愤愤只恨无诉处,奈何敌军发炮先? 寤寐思来吾梦想,我军定使海疆安!
见贤思齐(节选)
数年前,余方幼,乐与众小儿游。众童常游于园中,取鲜花作乐,或插于发间,或扮于屋内。如今,见孩童取花拈叶,余心觉不爽。群芳吐艳,本应众人共赏。况花亦为世间生灵,怎可随意取之把玩焉?余见今之摘花者,思往昔己拈芳,脸颊绯红。今日不贤之事,同昨日己身之行同出一辙。今日自省己身,望吾之辈于明日须无此类不贤之行,以为上。是故见不贤而内自省,意盖为此。(沈植文)《作文周报》成为孩子写作的源动力
习作不再是禁锢童心的假大空,“我手写我心、我手表我情”。“喜作”放飞着孩子们的心灵。《作文周报》的创办 不仅仅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更让家长也一同参与其中,有很多家长纷纷在群里留言:
“不是工作,参与进来,乐在其中。我们全家又多了一份幸福,那就是每天坐在一起朗读孩子们精彩的文章!”
“不但孩子对写作有了兴趣,也让我们全家对修改作文有了很强的意识。这是您更值得欣慰的事情!”
“每次下载班级《作文周报》,从发送时间就知晓您很晚还在忙碌着编辑报纸。从周报的主题、选材、用稿到最终的版面编辑出版,整个过程确实是非常麻烦。《作文周报》是全班孩子展现自己的小天地,在孩子们眼里,自己的作文被刊登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班级《作文周报》确实给孩子们以极大的鼓舞,我感到班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喜爱写作,并且都在努力将作文写得更好,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否被刊登在周报上,成为孩子们迫切的愿望,也是一种写作的源动力。”
……
二、班级每日一讲,开阔童心
《老邹讲坛》成为孩子展现自我的舞台 古罗马雄辩家塞斯曾私下里说:“演讲一开始,我就感到自己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有心理学家在三千人当中做过一次心理测验:你最担心的是什么?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死亡、双目失明、丧失亲人、疾病、面容被 毁、离婚等等。但是令人吃惊的是:约占40%的人认为最让人痛苦的是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
其实那些可以在大庭广众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他们可能从小就有了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机会,也可能是在长大之后经过无数次的演讲练习才把自己锻炼好的。所以我尝试在班上创建了“老邹讲坛”锻炼孩子们的胆量,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给你一个舞台,上演属于你的精彩!”老邹讲坛成为了我们班级的一道风景线。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拥有这个舞台,能在这个舞台起步、历练、收获,我将原来一周一次的《老邹讲坛》调整为《每日一讲》。孩子们从以往的生涩、拘谨到现在的自信、大方;从身边的小事向着不熟悉的方向发展;从个人准备到现在的团队合作。
《每日一讲》成为孩子期盼的精神大餐 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到人文,从文学到军事,从茶文化到建筑艺术……孩子们根据自己演讲主题制作出有逻辑有条理而且美观的ppt。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特长,或收集资料、或整理演讲稿、或制作ppt、或激情演讲,团队协作的意识越来越强,班级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在一次次的演讲中,孩子们的眼界开阔了,知识面丰富了,自信心也增强了,演讲汇报的技巧也提升了。
时间久了,其他班上的老师也会邀请孩子们去他们所带 的班上进行演讲,孩子们锻炼的舞台越来越大了。
三、吟诵传统诗文,滋养童心
吟诵传统诗文 养正儒雅之气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让学生从小吟诵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养正他们的儒雅之气,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因此我每天让学生坚持十分钟的吟诵,从《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等蒙学内容,到《诗经》、《论语》、《大学》等经典文化,孩子们一年来背诵积累了近20000字,从以前的逃避背诵,到现在每天缠着老师考级吟诵诗文。我相信,吟诵带给孩子们的是一份快乐,更带给他们的是收获,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吟诵了传统诗文,孩子们不再那么浮躁,他们开始能静下心来做应该做的事情,有的开始思考文化的传承:
在世界各国纷纷挖掘本国历史以及文化内涵的时候,我们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人却浑然不知啊!我们身边的人知道圣诞老人的比月下老人的多,会哼《江南style》的比会背《忆江南》的人多,热忠娱乐节目的比热爱公益活动的人多……
我为这些现状感到伤心,我不想以后吃贴着外国注册商 标的‚中秋月饼‛,我不想做为中国人却不知道《诗经》《论语》为何物,我不想听到同学们说起自己的梦想是去国外读书。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我希望她越来越让人神往!但是,我和我的同学们现在该怎样做呢?
钱穆先生说的好,人类常情,先认识才能有感情,如果不懂得本国历史,不了解本国文化,空呼爱国,此非真爱!一个国家的国民若是对自己的历史不屑,对自己的文化不知,那么难以称得上这是个有凝聚力的民族,更不会有光明的前途。
…… ……
——王锦翔
有的会对身边的事进行深思:
钓鱼岛乃国之固土,明已入疆,传至今日,世人皆知。方今,日本欲占为己有,此何欲哉?何欲哉?吾国之民听之愤之,慷慨激昂,难抑胸中愤。聚街倡议,表己之情绪,吾少儿闻之,亦愤慨。QQ群中,时有慷慨之语。然则可乎?君不见聚集游行之事体,本为爱国之义举。然则小人乘隙,见日方物品,或摔,或砸,引城内秩序大乱。吾闻之,为之一叹:国民愤怒,表心迹,可贵也。唯不可大打出手,为日方笑也。国之本土,打、砸之行径,扰民也,耻辱也。吾辈少年,自当勤于学,他日凭己之学服务于国家,当可行报国之举,壮国之威。诗曰:
祖辈领土代代传,改朝换代今已然。钓鱼宝岛起争端,吾方亮剑态度显。日寇若敢来挑战,中华男儿勇向前。吾辈 勤学本领练,他日弄潮凭倚天。(杨辰)制定考级量规 点燃吟诵热情
我还制定了《诵读古诗文评价量规考级制 》以此来激发学生吟诵传统诗文的兴趣,学生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诗经》、《论语》、《德道经》、《大学》,以及古诗、词和其它优秀古诗文进行吟诵或背诵,我定期对学生背诵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学生吟读背诵的数量评定相应的等级。学生能将10首(篇)古诗文工整地抄写在积累本上,并正确、熟练地吟诵或背诵(包括朝代、作者),可获得一级证书,以此类推可获得二级证书、三级证书等等。每考十级还能获得相应的称号,并颁发证书: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秀才”;二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举人”;三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进士“;四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榜眼“;五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探花“;六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状元“;七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硕士“;八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九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后“;一百级为”古诗文积累小超人“……为了鼓励学生运用吟诵的方式积累古诗文,学生获得吟诵十级我还会给他们颁发“一级小培训师”证; 吟诵二十级会颁发“二级小培训师”证,以此类推。
通过使用评价量规考级制,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班上的几位同学课外古诗文诵读积累量能够达到近8万字(《诗经》60余篇、诗词200 余首、古文30余篇、《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道德经》、《大学》等部分篇章),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达到4万字的积累量,诵读积累学习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家长们更是深切地感受的自己孩子的变化:
‚邹老师,我家儿子最近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整天嘴里哼哼唧唧的……‛
‚什么哼哼唧唧!那是吟诵!‛李欣洲妈妈解释道。‚以前,我让他背诵一些诗词,他总是推三阻四的。现在呀!根本不用我督促,他自己每天还忙着在本子上抄写诗文,说是要参加班上的考级。‛
‚我儿子都考到四十级了!好像还获得什么……古诗文积累……小榜眼……对!小榜眼!‛赵奕博的爸爸有些得意地说道,‚看着他抄满的一本诗集,我都有些吃惊!邹老师的办法就是多!‛
‚我家姑娘洗澡的时候嘴里都在哼哼——‛王潇栎的妈妈说着,可能意识到‚哼哼‛不太合适,又马上解释道,‚哦!不是哼哼,是吟诵!‛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
‚我儿子也是这样,甚至连上厕所都在吟诵!他还被评为‘小培训师’了呢!我听孩子说,他每天早读的时候还要到其他班上,给他们教吟诵。‛能看出来,张光宝妈妈的脸上泛出的是喜悦。
‚现在,我儿子跟我说起话来总是一套套的,有一次我看他不太开心,就问他怎么了?他竟然摇头晃脑‘知我者谓 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真是活学活用呀!‛任俊宇爸爸说这话的时候多少有些无奈,但无奈之中一定也是有一份欣喜的。
‚说句实话,以前我还不太赞成孩子这样读诗文,现在我心服口服了。这种方式孩子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就是呀!就跟唱歌一样!现在我也会跟着孩子一起吟诵呢!‛
‚他爸爸以前说孩子像是小和尚念经,前几天我听着他爸爸嘴里竟然也在哼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呢!我看呀!我们大家都走火入魔了!‛
构建特色班级文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做一个思考者,多角度全方位寻找学生的优点和潜能;需要班主任做一个有心人,用心体会自己学生的真正需求;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实践者,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班级的管理中去。相信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找到更多的构建特色班级文化的方法,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我的不断求索中快乐成长!
四、引导玩出名堂,跃动童心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有不少孩子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只要不谈学习,都可爱得很。经常有一些孩子玩得忘记了回家、玩得忘记了写作业,真是老师生气家长愁。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应当意识到靠强制的手段是行不通的。记得我刚当老师不久,有一次学生在教室里玩炸王牌,没想到的是平时乖巧的小班长竟然也在其中,我心里那个气呀!把小班长叫到一边训斥他为什么不管?竟然也跟着一起“同流合污”。他委屈地说,我管了,但是没管住,忍不住一起玩了。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不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也是从爱玩的学生时代走过来的,那时候不管父母怎么责打,都会想着法子去玩。这就像决堤的洪水,只堵不疏是行不通的。
于是我在班上制定了这样的规矩,玩可以,不能光傻玩,要玩出质量、玩出名堂来。
我领着孩子们放风筝、跳绳、踢毽子、玩悠悠球……有一段时间,开始盛行玩魔方,我就在班上组织了一次魔方PK大赛,我都没想到,五年级的学生尽然能用不到30秒的时间将魔方六面对好。在这样的PK赛中,学生的能力一次次地震撼着我,领着孩子们玩出名堂的信心也越发足了。
兰州市举办首届课本剧大赛,我带着孩子们编排了《诺言》参加此次比赛,孩子们的表演让我又看到了“玩”新花样,于是我开始带着一群孩子说相声、演小品,大量的背诵台词、段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他们乐此不疲地参与,甚至玩上“瘾”了,让家长有了“要挟”的把柄。小阳同学酷爱玩电脑,那段时间我还在学校兼任电脑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有一天,小杨同学的爷爷到学校
(玩电脑游戏的例子、说相声的例子)孩子们不但没有因为玩而影响成绩,反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我的不少学生现在在电视台担任主持或在报刊杂志社担任编辑,我相信,这些孩子的语言能力不仅仅是我在语文课本的教学中形成的,营造和风细雨的教育场
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 魏屹琨 邹洪涛
和风,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舒畅的心境;细雨,大自然给人们营造了清纯的天地。教育也应当如和风细雨般渗透到各个方面,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好境界。
一、开发家长资源,润泽童心
魅力家长走进课堂 拓展教学外延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素质、教育观、人生观,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要素。学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家长的教育资源却是广泛的,他们中有军人、有教授、有医生、有商人,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我邀请他们中有代表性的家长走进学校,走入课堂给孩子们上课,讲他们的职业知识,讲他们的兴趣爱好,向孩子们传 授一些课堂以外的知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长能力,提升素养,促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不分职业,不分形式的授课,让家长也来体验一下给孩子上课的感觉,也能更好地发现孩子上课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找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家校共育。
每学期我都会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给孩子们上课一节生动有趣的课,上课内容由老师和家长协商确定,有集邮、书法、绘本故事、游历见闻等等,五花八门。家长课堂上,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家长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每一节课堂都彰显出了活泼有序的课堂气氛。课后还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孩子们“原汁原味”的课堂感受更能说明他们喜欢这样的百科讲坛。
实现家庭学校双赢 幸福共同分享
学校教育引进家长走进课堂,不单是为了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着眼于时代的要求和孩子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一个目标一致、理念一致、行动一致的“家校教育共同体”,最终实现家庭学校互动共进的双赢局面。当家长们一个个走进课堂,与孩子们做了亲密的接触之后,他们的感触更深。柴艺丹的爷爷说:“现在的孩子的见识面越来越广,我这样在集邮方面也算一个专家吧,面对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都担心有点应对不了了,看来不能低估孩子们的能力。” 李欣洲的妈妈深深体验到了做老师的苦楚和艰辛:“面对这一个个差异迥然、个性千差万别的孩子,要使每一个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也真为难我们的老师了!”李兆琪的爷爷说:我的身体不好,本来是不想来上这堂课的,可是孙子一直鼓励我,比我积极多了,总是帮我准备这个,准备那个,让我觉得孩子比我这个家长做得都好。当我走上讲台给他的同学们讲书法的时候,他的眼神里那个自豪啊,让我好感动噢!
听到每一位家长的教后感受,我十分的感动。家庭教育、家长的精神面貌以及家长的价值观对孩子们有着深切的影响,只有家校联合,才能让孩子们未来的学习之路走得更远更长。
二、走入自然社会,解放童心
走出校园 游学大自然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爱分为三块,爱自己、爱别人和爱自然,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爱。而爱自然,就意味着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值得我们去爱护、去欣赏。”但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缺乏爱自然的能力。他们从出生就一直在城市生活,甚至都没有机会好好地接触真正的大自然。很多家长没有办法给孩子更多的时间陪他们接触自然,孩子在学校里面则更多地是拼学习、拼成绩。可是长此以往,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孩子的学习热情日渐低落,心灵的禁锢使他们蕴藏的能量的无处释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我和班级家委会成员商议,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开展游学活动。在官滩沟、国学馆、敬老院都有我们游学的经历:在官滩沟我们进行了“亲近自然、攀登励志;野外聚餐、分享美食;吟诵诗文、汇报演出;精彩游戏、精诚合作;感恩父母、尊师重道”等一系列活动;在国学馆,我们与稚子国学吟诵社的孩子和家长们联谊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活动,先一起祭拜孔子,之后分别进行了吟诵经典诗文的展示,最后我带领学生和家长参观国学馆。如果说在官滩沟的游玩是快乐的释放,那么在国学馆参观则是文化的浸润;如果说官滩沟让孩子们感受的是大自然的奇妙(炎炎夏日草木葱郁冰川并存),那么国学馆则让孩子们感受的是一种文化的精妙;如果说官滩沟学习的是一种勇于攀登、团结互助的精神,那么国学馆学习的则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活动的组织,不仅解放了童心,更让家长豁然开朗,他们又在继续计划着后面的游学活动,因为他们看到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收获。
深入社会 走进敬老院
作为当代的学生,每天所面对的不仅仅只是课堂与知识,而应当有较多接触社会的实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敬老院的活动是让学生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他们在敬老院或是帮助老人整理房间、或是陪老人散步、或是给老人讲故事、或是给老人表演节目,能看出来他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学生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在给老人们送温暖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引导他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让他们真正地懂得关怀的真谛,懂得用爱来感染这个世界。
三、引入银行管理,跃动童心
借鉴银行管理理念 精神物质共同积累 在班级开展“致远银行精神财富一卡通”活动,是我构建特色班级文化的又一项举措。“致远银行”储存的不是金钱,而是导入银行的管理理念,模仿银行运行机制,进行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训练的一种活动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服务。它分为善学财富、善行财富和善言财富三个部分,以致远银行积分的形式,把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记入致远银行储蓄卡中,我可以根据积分的多少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家长可以根据积分对学生进行真实的银行 存款,从而达到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共同积累的目的。
改变传统评价模式 客观公正注重过程 过去对学生的传统评定比较主观,班主任根据学生在校一个学期的表现和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主观评定学生的优劣,导致老师大都凭印象给学生打分,家长也只注重孩子最后的考试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平时学习的努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评价模式,创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评价新模式。而“致远银行”作为对传统评定方式的一种补充,无疑能够给予学生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校教育找到全新的载体,是学校创新教育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逐渐接纳了“致远银行”的管理模式,我发现班级中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烈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银行财富”一天天的增长真的是乐不可支,家长也欣喜地感受到孩子们在家中的变化,愿意主动承担家务,也更体贴了。有一位毕业的学生写信跟我说:“老邹,告诉您一个秘密——我现在还在用致远银行的存折呢!您的这个创意太好了!每天我通过看书,不仅仅拓展了自己课外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现在写起作文来,我是一点也不发愁了!更开心的是,通过看书、写作,爸爸妈妈已经在我的存折——真正的存折里存下了一笔不菲的资金哟!想到这里,我想我梦里都会笑出声音来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