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丹东特色,构建宜居城市
突出丹东特色,建设宜居城市
张 南
2010年5月31日出版的《南方人物周刊》封面文章,以《小城之春》为题,盘点了中国十座宜居小城,我们丹东也位列其中。《周刊》给出的入选理由是:丹东之美,当属清秀、质朴之美,而且,这里或将成为东方的瑞士。
近些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确立了建设人居佳地的发展目标后,城市环境逐渐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南方人物周刊》此次将丹东选为中国十座宜居小城,是对我们丹东自然风貌、人文环境的肯定,更是对丹东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建设宜居城市政策成效的肯定。
所谓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2005年,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我们丹东于2004年12月的市委九届十次全会上提出四个发展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建设人居佳地。可见,虽然我们并未首先提出“宜居城市”的概念,但我市的宜居建设思想实际上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联合国对宜居城市评价的标准主要有五个要素,即“景观的改善;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环境的保护;公众的参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这五大要素也基本上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宜居城市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这里面我也就以这五要素为基本思路,谈谈丹东如何进一步打造本地优势,建设宜居城市。
第一,对景观的价值分析。所谓景观,它所针对的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视觉感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景观有两项语意:一是指某地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二是泛指可供观赏的景物。“景观”最早的含义更多地侧重于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即与“风景”同义或近义。而人则是视觉感受的主体,所谓景观的价值核心是人,离开了人的视觉,所谓美之类的“客体”,也就失去了对主体——人的需求的满足属性。丹东沿江、沿海、沿边,城区依山傍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有“中国最美的边境城市”之称。山景、江景、海景无所不包,美景种类之全、之优,国内鲜有匹敌,国际上也是自成一派。过去,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并没有成为我们的金饭碗,反而成为我们的包袱。按照传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标准来看,丹东市区狭小,一山阻隔,一江环抱,这种地理特征就制约了城市化的扩张和工业化的铺开。因此,不顾丹东地形、地方特色,盲目学别人搞城市化、工业化,实际上是削足适履,最终反而会使丹东的发展走上弯路。而且,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负面作用,也会对丹东的优美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若如此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因此,丹东的城市发展思路还是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环境优势,营造与众不同的发展点。第二,宜居城市的历史文化管理。人是社会的人,从社会人的角度分析,人
有一切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社会属性,如,严密的组织性,丰富多元的意识形态,不同时代的禁忌,阶级性,道德标准、价值体系,宗教信仰等等。所以,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作为社会的人,他需要地域归属、民族归属、国家历史文化归属等,这种精神文化促使人们在不同的时代创造了不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满足作为特定时代和地域的人的心理需求、精神追求。可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宜居城市的标准,其核心意义不在作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本身,而在于这种东西是人的精神所需求的。
相较于北京这样的历史名城和陕西这样的文化大省来说,丹东在历史底蕴方面略显单薄,但正是这种缺憾才应使我们更加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以美国为例,美国历史只有二三百年,因此美国人对历史遗存倍加珍惜。追溯起来,美国古建筑保护的历史几乎和这个国家的历史一样长。最初,私人组织在美国古建保护中起了中坚的作用,到了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古建保护法(NHPA),使美国政府正式加入了古建保护的行列。在这个法令下,内政部属下的国家公园局统筹负责古建筑的保护,领导各州的古建保护办公室。在联邦政府中还设有一个咨询委员会来审查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工程项目。以期杜绝联邦政府的项目对古建筑产生不利影响。而反观我们丹东,古建筑可谓命运多舛,文革破四旧破坏一批,改革开放后拆迁热潮中摧毁一批,保护不力倒塌一批,最后幸存者寥寥。这些现象都急需我们加以重视。
第三,环境的保护。环保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说历史文化遗产标准是针对人作为社会人的精神需求的,那么环境的保护这一标准,则是针对作为自然人的身体健康需求的。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健康安全的食品等,均是有利于人的生理和身体健康,有益于人的身心愉悦的。所以,环境保护的核心价值在于城市市民的生存质量。
就环境而言,丹东也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丹东地区多丘陵河网,受地形和空间所限,重工业在这里无法铺开,这在重工业密布的辽宁来说实在是个特例,但这也使得我们免于被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重工业所累,保住了我们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当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城市化的加深,丹东城市人口密度日渐增加,汽车数量也给公路交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由此造成的城市垃圾、汽车尾气、噪声等污染已经对丹东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些威胁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之前,我们必须及早警醒,立刻做出应对。
第四,公众的参与。它所体现的是更为明确的人本价值。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政治、皇权政治不同的是,现代政治文明是民主政治,它要求国家政权要表达人民意愿,国家的政策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这样一个广阔的人类文明背景下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宜居当然应充分表达市民的意愿,使市民在其所居的城市中感受到一种被尊重,从而得到一种城市制度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宜居。
城市的主体永远是占城市人口绝大多数的市民阶层,因此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应当充分体现公众的爱好和需求,而不能搞“惟利益化”、“惟政治化”。假设在丹东市区内全都盖满昂贵的高档别墅,并不是没有可行性,因为本市与外地的先富阶层、游资炒房团等都有很强的购买力,他们将占有大量的房源并获得巨额利润,政府也将从地皮及契税等方面大受其利。但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这将会危害到最广大的民众的利益,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动荡。所以,丹东要想建设宜居城市,必须充分尊重民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民众的利益,使得最广泛的民众有稳定而待遇较好的工作,使得他们有宽敞
舒适的居所,使得他们有一个体面的社会地位,在面对官员与富豪时不会觉得低人一等,这样的城市才是一个成熟的、和谐的城市,才是真正的宜居城市。
第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宜居城市评价的第五个标准,它所追求的价值不是只停留在满足当代人的环境需求上,而是把评价的标准作了一个时空的推延,追求的是一种几代人、或者说几十代人在这一城市持续的良性循环的良好环境需求。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它强调的是一种人所需求的永续性的优良环境。纵观中外的宜居城市,无一不是从很早以前就因优良的人居环境而为人所津津乐道,它们有着长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一直将自己的宜居性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来长期保持。靠一时起意,投巨资建设的“暴发户”性质的所谓“宜居城市”,只能是昙花一现,因为这种短平快的发展模式必定难以持久,无法可持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的“宜居”发展路线必然会为其他的、获益更高的发展道路所代替,最终丧失宜居之名,乃至宜居之实。
长期以来,丹东经济发展靠的是四架马车:轻工业、矿产业、外贸业、旅游业。改革开放后,受诸多因素影响,丹东市的轻工业受到极大冲击,至今仍未恢复元气;矿产业走的是“卖血”之路,尽管丹东矿产丰富,但终有挖空之日,因此也非长久之计;外贸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受复杂多变的半岛环境的制约,不确定的因素仍很多;对比之下,唯有旅游业才是最适合丹东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也和丹东建设宜居城市的设计思路不谋而合。在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优势的作用之下,丹东之美名早已尽人皆知,如果再辅以政府连续性地政策支持和市民的热情响应,全市上下统一思想,使丹东建设宜居城市之路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使得丹东的宜居属性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才是丹东之福,是丹东人民之福!
总之,建设宜居城市,重在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丹东独特的自然条件,制约了她的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但这也恰恰给了丹东以建设人居佳地、构建旅游城市之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可持续的旅游城市之路,注定不会平坦,还有许多困难有待我们克服,但这注定是丹东借以腾飞的康庄大道!
(3600字)
(作者单位: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第二篇:清远市城市建设突出山水园林特色 创建中国宜居城市
清远市城市建设突出山水园林特色 创建中国宜居城市
近年来,清远市紧紧围绕“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后花园化”的发展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追求和实现城市、人、自然和谐统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一手抓新区开发,一手抓旧城改造,按照“城市园林化、道路硬底化、庭院花园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做活“山、水、绿、文、人”等文章,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严格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建成了一批社区游园、一批城市公园、一批城市亮点、一批城市生态绿地和一批城市沥青大道的“五个一”工程。目前,一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现代中等城市正在粤北大地迅速崛起。
2006年初,清远市启动创建中国宜居城市活动,专门成立了由市长陈家记同志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并由市建设局局长龙伙灵同志担任创建办办公室主任,制定了《清远市创建国家宜居城市活动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创建宜居城市动员大会、工作联席会,分解、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形成有组织、有制度、有考评、有检查、有整改、有奖惩的创建格局,确保建设宜居城市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
清远市注重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来抓,采取多种途径筹措建设资金30多亿元,积极新建和配套完善城市道路,加快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市服务功能得到极大增强。
一是狠抓城市道路路网建设。市区先后投资约28亿元,先后高标准进行了“六纵、十横、一环”路网建设,如凤城大道、清远大道等,完成了北江路、连江路、人民路等道路的延伸及加铺沥青改造。目前,各主要街道、道路出口已全部贯通,市区市政道路总长156公里,其中宽13米以上的道路长80公里,城市道路网络已初步形成,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二是提升了城市亮化水平。先后在市区各主要道路、街道及一江两岸的主要建筑物上增设了富有特色的灯饰,新增路灯2万多盏,亮灯率达97%以上,提升了城市的亮化水平。三是完善城市道路绿化建设。遵循“道路修到哪里,绿化建到哪里”的原则。先后完成了北江路、银泉路、静福路等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市区干道绿化面积占道路面积25%以上,绿化普及率为100%;在植被配置上,力求栽植品种多样化,乔灌花草主体化,道路绿化水平和档次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绿化层次分明、色彩明快,风格各异。
引入城市建设特色创新理念,生态城市特色逐步显现
近年来,清远市按照“提高科学性、把握整体性、突出超前性、树立权威性”的原则,确立了依托北江、飞来峡等自然优势,以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为内涵,以北江路为平台,做好秀水、美山、靓城、宜居四篇文章,先后组织编制和审核控制性详规及修建性常规850项,其中小区修建性详规810项,建筑面积1440万平方米,组织编制了清远市生态工业园选址规划方案、飞来湖公园总体规划、市区景观中轴线总体概念规划等,为“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市区注重扬“城中有山,山中有水,水绕城转”之长,在保护好山林水体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实施规划建绿工程,按照“点、线、块、面”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小区和城市道路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长11公里、绿化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广清大道绿化工程和市政府广场的绿化建设,市区绿地总面积达1192.4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3.73%,绿地率达30.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6平方米。
一是抓好绿“点”的建设。重点完成了凤城广场、三角公园等街头小游园和小景点建设。二是抓好绿“线”的建设。突出抓好城市道路行道树、绿化带和北江两岸的绿化建设。市区行道树的种植与道路建设基本同步,并注重优化树种结构、品种。三是抓好绿“块”的建设。重点扩建了25万平方米的江滨公园,打造出火树银花、美不胜收的滨江绿化景观带,被中外游客誉为清远的“维多利亚湾”的“外滩”,每年吸引数百万人来此观光旅游,江滨公园一跃成为清远最美的地方之一。完成了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凤城广场和占地1.9万平方米的静福广场建设,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四是抓好绿“面”的建设。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则,通过植树造景、建筑装饰和设置人文景观等多种手段,展现出清远“开放、和谐、绿色”的城市景观特色,并督促各临街单位实施门前和庭院绿化工程建设,涌现出金海湾豪庭、金碧湾花园、丽清花园等一批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和住宅小区,形成山、水、园林、灯饰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景观亮点,打造出视野开阔的楼市精品及观景平台。
坚持新区建设老城改造并举,清远城市形象全面提升
近年来,清远市坚持一手抓新区开发,一手抓老城改造。按照“高起点、大气魄、超常规建设”的发展思路,通过领导挂帅、部门联动、机关带动,以优惠政策、优化环境驱动,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变、三年大变样”的目标。新区建设严格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审批一支笔”执行,大手笔建设水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投资15.5亿元的清远水利枢纽和投资3亿元的飞来湖工程建设,改善城市发展的“水环境”,以北江、滨江、大燕河和笔架河为依托,加快中轴线环城水系和环城带的建设,构建“大运动生态环”。清远水利枢纽建成后,北江市区段将保持常年10.5米的水位,飞来湖建成后面积达190公顷,其中水面积达115公顷,加上筹建中的大燕湖,市区的水面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占市区面积的40%以上,将营造富有灵气、充满活力的“湖城”、“水城”,力争把清远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适宜发展居住的山、水、城相依相亲相融的休闲之都。与此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进行了城市广场、名都超市、北门商业步行街等老城区项目建设,走出了一条老城改造的成功之路;不但繁荣了市场经济,而且实现老街换新颜,旧城展新姿的繁荣景象。
注重扶持房地产业发展壮大,城市人居环境日趋完善
近年来,清远市建设局通过调查研究,出台了允许自然人开发房地产的项目公司政策,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社会、民间资金转移到房地产开发经营领域,有效解决了住房制度改革后的房地产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使项目公司成为该市
新的住房供应体系的主要渠道,促进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通过加大房地产业的扶持力度,狠抓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升级,依法开展城市房屋拆迁,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确保了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城市住房质量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房地产业的发展对该市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商业繁荣、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行业发展,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积极扶持房地产开发企业。2006年,全市共批准了3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这些企业计划投资总额41.86亿元;批准市区65个项目公开预售,预售面积65.51万平方米,共9071单元。二是正确引导房地产开发与消费,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三是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近年来,该市房地产业坚持走集中开发、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健康型小区开发道路,全面启动了“禁实”和建筑节能工作,普及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以提高住宅智能化水平,优化居住环境,努力打造广东省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品牌。
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蓬勃开展,城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大力开展“治理脏乱差、创建文明城”活动,加大了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力度,开展了户外广告清理,加大了“六乱”和“城中村”的整治力度,全面加强了城市管理,实现了从单纯建设城市向管理城市、经营城市的转变。并将旧城改造与房地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实施“捆绑”建设,实现了“以城养城”、“以城建城”,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先后建成了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体育健身、园林绿化于一体的太和古洞、牛鱼嘴等生态公园,方便了市民休闲娱乐和外地游客旅游观光。
一是狠抓市容整治工程建设。市区共投入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进行了市容市貌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改造。二是深化城管环卫部门改革。市环卫部门推行了街长负责制和主街道作业“两班制”改革,加强了市民生活垃圾管理,推行了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城监支队通过实行路长负责制,强化责任,严管轻罚,有效遏制了城市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三是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合市创建办,全面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畅通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狠抓“门前四包”的落实,城市管理呈现出社会共建、全民参与的良好势头,城市管理逐步走向社会化、规范化,市容市貌清洁亮丽,秩序井然,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第三篇:校友突出特色
突出特色,彰显校友工作新风采
——校友工作名片工程建设
校友联络办公室成立于1999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在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校友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召开专业论坛,构建专业平台。
以专业为纽带,加强相同行业的校友交流与合作,是今年校友工作的一个特色。今年共举行了以下3个论坛:5月16日,我校首届校友管理创新论坛在我校蛟桥园举行;8月22日,首届校友创业论坛在上海举行;10月6日,我校首届会计论坛在厦门举行。
这些论坛的召开得到校友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多位知名校友担任主讲嘉宾,有学界翘楚,有企业界精英,他们从理论高度、从自身创业经历为校友们呈现了一场场校友文化盛宴。这些论坛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对提升学校声誉,促进校友自身事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校友参与广泛,各地校友活动频繁、形式丰富多彩
今年校友工作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校友广泛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活动规模很大、形式多样,最大的一次聚会有2000多名校友参与,在校友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深圳、福建、扬州、海南、安徽举行换届或成立大会。3月21日,深圳校友会举行换届大会;5月8日,福建校友联谊会在福州举行;6月5日,扬州校友会换届成立大会;6月14日,海南校友会正式注册成立;7月31日,安徽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合肥举行,这些活动得到当地校友的广泛参与,对校友间的情感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各地文娱活动、联谊活动丰富多彩
3月19日,深圳校友会参加2010“深港怀”中国高校校友高尔夫邀请赛,并获团体冠军;深圳校友会组队参加第三届深圳高校校友会足球比赛;3月27日,四川校友会组织校友乐山游;5月8日,川渝校友谊会在重庆举行;10月2日,在我校举行86级校友毕业20周年联谊会(近500名校友参加);10月23日,北京校友会在用友软件园举行“相聚金秋”大型户外联谊会(有近千名校友参加);11月27日,深圳校友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深港澳校友联谊会在深圳举行(本次活动有2000多名校友参加)。
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友的业余生活和情感交流,三、校友会成立,标志着校友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0年5月16日,江西财经大学校友会揭牌仪式在我校召开,我校校友会是目前在江西省民政厅正式注册较早的校友会。学校成立校友会,就是要为校友搭建一个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努力为校友提供终身增值服务。
四、试办校友会会刊《江财人》并成功首发,完成校友官方网站《校友天地》的改版工作
10月2日,校友会会刊《江财人》成功首发,该刊物在江西省新闻出版局正式备案,并获准内部发行,据悉,这将是我省首家获准发行的校友刊物,它将成为母校与校友之间合作交流的桥梁。
历时一年,完成了《校友天地》网站的改版工作,该网站将成为校友与母校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介,通过报道母校新闻,介绍各地校友会与校友动态,开辟校友论坛等栏目,力图构建一个校友与母校间的联络平台。
五、充分利用、挖掘校友资源,促进就业
充分利用、挖掘校友资源,为学校就业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与多家校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学校就业工作做贡献。
六、领导高度重视,校友活动经费充足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友工作。廖进球书记、王乔校长每逢各地校友会开展换届成立等重大活动必亲自参加,积极支持各地校友会工作;王小平校长助理对校友工作事必躬亲,极大地推动我校校友工作的进步发展。
2、学校在资金方面全力支持校友工作。本学校在校友工作方面共投入10万余元,这是前所未有的,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可喜成绩。
第四篇:创新载体 突出特色 构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新格局
创新载体 突出特色
不断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近年来,××市妇联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始终把关注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为妇联工作的“生命线”,以关注妇女民生、维护家庭平安为重点,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反映妇女诉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的职能优势,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平安家庭”创建内涵,不断打造亮点,提升“平安家庭”创建水平,促进了家庭、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创建“平安家庭”浓厚氛围
为了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有的放矢,××妇联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发展××经济”这一主线,引导广大妇女学法守法懂法做文明人,积极营造安全和睦、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使家庭成为社会平安与和谐的起点。一是宣传法律知识讲平安。利用三八维权周、综治宣传月、法制宣传日,积极开展 “万名妇女普法维权”行动、“万名家庭学法律”活动,提高家庭成员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平安和谐、幸福和睦的意识;通过开办普法大讲堂、举行法律知识竞赛等使法律知识进家庭,提高了家庭成员参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举办妇联干部培训班,深入学习《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相关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增强妇联干部的法律素质,引导广大妇女遵纪守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家庭更加和睦温馨,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二是弘扬家庭美德促平安。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和谐兴家,大力倡导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马陵山敬老院举办了××市?启动仪式,......。××市妇联还开展了 “我做合格小公民”、“大手拉小手”等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提高了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双塘镇在2010年、时集镇在2011年开始开展首届“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家庭成员间宽容、谦让、平等、融洽的良好家风;邵店镇陈堰村举办“好媳妇”节历时26年,弘扬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的文明新风,以每个小家庭的和睦推动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形成了人人共建平安家庭,人人共享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维权机制建设,深入开展“维权示范岗”创建活动
2011年,市妇联创新参与社会管理方式,联合市综治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维护妇女权益示范岗”创建活动,这项活动延伸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手臂,不仅实现了妇女儿童维权前臵,而且保障了妇女儿童维权的社会化、实事化。一是着力构建相关机制。建立妇女儿童维权绿色通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等维权岗职责,健全“五个一”机制,即:建立健全一个组织机构、一套工作制度、一名专业咨询工作人员、一部维权热线电话和一张维权联系卡,不断推进维权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扎实开展实践活动。各争创岗积极开展“我参与、我懂法、我平安”法律知识竞赛、“万名妇女学法”法制宣传、法律宣讲“四进”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为妇女儿童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目前,全市共有1个省级、9个徐州市级 “维护妇女权益示范岗”,(在本次会议上,将对评选出的××市的10个维权示范岗进行表彰),维权岗的触角延伸至公、检、法、司、劳动、综治、卫生等行业和部门,扩大了社会化维权网络。(刚才大家在法院参观了维权绿色通道、诉调中心、合议庭等,法院的立案庭就是徐州市级的示范岗,希望大家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让广大妇女姐妹知道,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要提起诉讼,提起诉讼经济确有困难的,司法局可以给予法律援助)
三、深化创建活动内涵,有效提升创建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市妇联从推动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主动协调沟通,拓展维权服务空间,努力为妇女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一是提升妇女参政意识,积极拓宽妇女进步渠道。联合市委组织部,推动出台了《××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五年规划》,推动各类优秀女性人才在不同层面参政议政;利用多种形式对女干部进行培训,帮助不同层面女干部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建立女性人才库,储备各类女性人才?名,向市委市政府各部门推荐使用?名;抓住我市村两委换届契机,积极向市有关部门建议在相关文件中规定:“村党支部委员中至少要有一名女性”、“村委会成员中至少要有一名女性”,目前我市253个村中女性进两委比例均达到100%。二是关注妇女就业创业,充当妇女择业后盾桥梁。抓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的有利时机,适时举行“春风行动—中小企业用工招聘会”,指导各镇妇联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2000余人和52家中小企业对接,现场签订800多分意向合同;为了更好地给妇女搭建创业平台,启动“创业富民—巾帼示范在行动”项目建设,举办全市创业妇女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广大妇女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自主参加创业致富,提高自己的地位。三是重视妇女权益维护,构筑全方位“防爆墙”。针对目前信访案件中家庭暴力案件逐年上升的现象,积极协调政法委、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共同预防制止家庭暴力。市公安局充分利用“110”报警平台,对实施家庭暴力的做到有警必接,对实施家庭暴力者进行批评教育,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市法院充分发挥婚姻案件合议庭的作用,慎重对待每一件离婚案件;市司法局充分利用法律援助中心,对弱势群体实行免费服务;在民政部门救助站设立庇护场所,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权益。各镇妇联组织广泛开展“零家庭暴力社区”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在行政村(居)建立“妇女维权站”,分别从纵向和横向构筑了反家庭暴力网络,使妇女人身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四是情系困难妇女儿童,倾心帮助办实事解难题。先后开展了“春蕾圆梦”行动、关爱留守妇女和儿童、孤贫儿童救助、妇女病普查普治、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活动。大力推进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政策的落实,帮助更多的妇女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去年累计发放妇女小额贷款322万元,扶持妇女创业17人,目前已有16人申请办理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06万元贴息全部到位。今年在充分审核把关的基础上,已向市农合行共推荐了58户申请的689万元妇女小额贴息贷款,用于扶大扶强一批“妇”字号示范基地和示范户。每年都争取4万余元的救助资金,资助40多名孤贫儿童;推荐家庭贫困的女初中毕业生上春蕾中专班,学习一技之长;以互助组的形式帮助留守妇女生产和生活;招募爱心妈妈和成长伙伴,开展志愿服务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切实做好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及信访维稳工作
××市妇联始终坚持把解决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妇女群众信访问题和维权需求放到平安××的大局中去统筹考虑,共同推进,积极与综治部门合作,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平安××的创建考核体系。2011年,邵店镇被评为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镇、新店镇胡庄村等5个村被评为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一是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责任制,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和信访维稳工作纳入全市妇联系统目标责任管理,在重大活动和节庆期间,实行值班制度,畅通12338妇女维权热线,建立信访接待制度,不断丰富信访工作手段,促进信访问题有效解决。二是创新载体,化解矛盾纠纷。市妇联与司法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市、镇、村均成立了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配备相应的人员,形成三级调解工作局面,最大限度地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减少不稳定因素,提升全市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广开思路,结合信访实践,教育广大妇女干部依法行政,规范接待、处理信访行为;教育妇女群众遵纪守法,规范群众的日常行为和信访行为,构建和谐有序的信访工作新秩序;开放领导接访日和开展干部下访活动,引导妇女群众就地、就近反映问题,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做好问题家庭的排查、调处和帮扶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避免矛盾的激化。2011年,市妇联共接待信访75件,处理结案率达到98%以上,有效化解了家庭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三是构建平台,畅通诉求渠道。建立了由镇、村(社区)妇联干部牵头组织成立的妇女议事组织,明确了妇女议事制度职责,通过定期集中活动、下基层调研、上门走访、接待来访、基层调研等形式,了解议题,收集议题。在确定议题的时候,均把妇女权益维护摆到了第一位,妇女议事制度也成为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有效途径。如港头镇新圩村围绕“如何面对家庭暴力”开展学法议事活动,设立温馨聊天室,帮助家庭成员改变不良行为,改善家庭关系。棋盘镇妇联根据?,瓦窑镇通过妇女议事,成立互助组帮助留守妇女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等。目前,全市妇女议事制度已全面实施,希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各镇、村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规范地组织妇女代表议身边事、议家庭事、议社会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合理表达自己的建议,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平安。
2012年,市妇联将从保障妇女权益、深化“平安家庭”创建、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不断创新进取,扎实开展工作,力争实现更大作为。
一是继续深入推广妇女议事制度。选准妇女群众关注的议题,使妇女群众在议事中提升、在议事中受益;通过组织不同妇女群体、不同妇女界别广泛进行议事活动,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凡是有妇女的地方都要有妇女议事制度,使广大妇女都有地方表达诉求,都有渠道反映呼声;要通过组织多渠道、多形式的议事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做成品牌。二是切实加强婚姻家庭纠纷调处机制。充分发挥各镇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作用,进一步提升妇联组织婚姻家庭纠纷调处工作水平,规范制作和保存调解协议书,注重发挥调处结果的法律效力,真正做到调处一个纠纷、解决一个矛盾、安定一个家庭、教育一方群众,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和发展。
三是创新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好媳妇” “好婆婆”及各类典型家庭的评选表彰和宣传,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家庭成员参与热情,提高创建成效。深入开展“万名家庭学法律”“万名家庭创和谐”、“万名万家庭讲文明”“万名家庭学先进”等活动,进一步加大“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力度,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同志们,“家和万事兴”,深入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单位要结合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保障广大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面提升“平安家庭”创建水平,为××实现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突出特色抓系统
突出特色抓系统 全面抢救不遗珠
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政协文史资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做好文史资料工作,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近年来,我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工作在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的指导下,在六届、七届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按照“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工作原则,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突出主题显特色,布局谋篇清思路
多年来,全市各级政协把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工作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地实际,紧扣时代特点,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在征集整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史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一大批文史资料,在我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独特作用,逐步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但是在编撰文史资料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事件和人物资料因为长时间没有发掘都已物是人非,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文史资料工作缺乏系统性,缺乏全域概念。
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