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常遇困难
成长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常遇困难
1.缺乏知识管理的文化。部门保护主义严重,各部门之间知识无法共享,尤其是对于以产品线来设置组织结构的销售型公司,不同部门间的知识共享与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却无法做到知识共享。
2.缺乏知识管理的方法与工具。(1)企业人员流动性较高,且由于不断地发展,需要新招人员缺口也越来越大。由于这两个原因的同时存在,使得企业长期面临较多新员工的加入。由于企业没有较好的知识沉淀,导致新员工接受知识进度比较慢,可能长时间无法熟悉前任的工作;(2)成长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发展成长的“独门秘笈”,但如何把这种业务方式做成一种相对简单和可复制的工作,从而形成批量生产力,是成长型企业比较头疼的问题。
(3)成长型企业一般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公司的制度、知识进行管理,经常出现资料放在少数几个人电脑里,公司不能做到统一管理和更新,一旦这个人离职了,企业的知识就随之流失,这也是很多大型企业为什么会开展和重视知识管理的原因之一。
3.成长型企业老总在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时,往往依赖的是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缺乏较好的数据和案例支撑。由于上述种种困难与问题的存在,成长型企业逐步推行知识管理,可以使得企业能够在合适的时候把合适的知识传递给合适的人(也即“知识传承”),这种“知识传承”的策略,一方面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沉淀知识和经验,降低因人员流失对企业的巨大影响,同时还可以解决企业扩张时的人才稀释问题,在最大程度上弥补人为因素造成的对企业的破坏性,使得成长型企业能够减少犯错误的风险,可以在发展的道路上更加稳健。
第二篇:成长型企业如何做知识管理
成长型企业如何做知识管理
从长远的角度而言,企业的知识管理最终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该是能够在企业中推动知识管理的IT实现。但成长型企业由于资金与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可以先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等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考虑引入知识管理系统。
1.企业文化内化:推广知识管理的价值,将知识管理内化为企业文化。企业应该从高层开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员工明确阐述知识管理对个人和组织的价值,使每位员工认识到知识管理不仅是一件对组织有利的事情,而且对个人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达成实施知识管理的共识。知识管理系统本身是工具,它只有和企业日常管理生产相结合,才能提升到管理高度;也只有和文化转变促成相结合,知识管理才能内化为企业文化。
2.逐步开展:从标准化手册开始梳理和积累企业知识,不能一蹴而就,不必要一下子建立大而全的知识管理系统。
(1)从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入手。成长型企业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最容易面临知识与经验无法复制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企业面临的难题入手,思考是否可以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去解决这些难题。首先从业务发展需要出发,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详尽的代理商管理手册、销售人员工作标准化手册,处方药学术推广手册、KA管理手册,使得企业在向省外扩张时,新入职人员能通过这些手册快速了解工作要点,尽快独立有效开展工作,极大支撑了企业对新员工的能力要求。
(2)从企业的业务难题入手。例如,在某成长型企业,项目组经过调研发现,企业由于急剧扩张和人员离职率较高,人力资源部每月面临的招聘任务量相当巨大,基本上每月都有50人以上的招聘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保证企业招聘的质量与效率,同时能够利用招聘这个渠道向外部应聘人员传达企业形象,是人力资源部面临的一个难题。项目组和人力资源部招聘管理组共同工作,通过总结经验与教训,学习标杆企业的最佳实践,编制了从招聘信息发布、简历如何筛选、如何组织面试等等非常详细的招聘管理工作手册,提高了工作效率。
3.组织保障:建立知识小组。
(1)在知识管理的初期,可能企业并没有专门的人员去从事系统化的知识管理工作。建议根据不同的部门建立一些非正式的知识小组,让大家起码能做到关于部门内的知识能很好地共享。不要在开始就试图对组织内的所有知识都能很好地管理,找一个突破口,先从一部分做起,先从最能看到效果的部分做起;不要认为实施知识管理一开始就可以把每个人的技能和知识全部管理起来,这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当大家能够看到知识管理的效果和好处时,知识管理才可能在企业中继续推行下去。
(2)当部门内部的知识管理做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考虑在公司成立正式的知识管理组织,逐步把整个组织的知识系统管理起来,使得知识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第三篇:企业知识管理分类及其实施步骤
企业知识管理分类及其实施步骤
摘 要:知识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对企业知识管理的思考,简要介绍了企业知识管理的类别,最后重点阐述了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步骤。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 类别 步骤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我国的企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地。一个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投入生产经营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多少,而更取决于进入与知识相关的市场的能力,以及将相应的知识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融入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提供给用户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
1.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跨国公司为例,其公司总部和中国分部,虽然都做知识管理,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其公司的知识管理,就是公司交易站,公司产品的资料和培训的资料,全都是公司培训交易站实现的。而这个交易站是由公司一个基层员工创立出来的。中国分部做的是先有文化,后有内容,再有系统,它是自上而下希望建立知识管理的文化,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组织部门间经验分享。但是其间确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它没有和具体的业务结合在一起,自上而下的推行,致使很多人并不是自发的想做这个事情。第二,缺少立足点,价值点没有体现出来。从公司的成败两面看到,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要探讨怎样立足于企业的业务,将业务各个环节里的经验升级、整理、固化,让后续操作业务人员相应的按照已经校正过的步骤操作,最核心的就是达到这样的目的。
2.企业知识管理的分类
就企业的知识管理而言,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解决显性的,包括产品手册、专业资料、各方面文档;第二类是项目表单;第三类是员工脑子里面的经验。
(1)文档是企业首先要做的,文档管理的核心就是怎样能够保证文档更新是持续的。从本质上说,不在于采用软件怎样设置,关键就要保证内容是持续的。内容的更新是持续的,涉及的非常广泛。所有的技术问题都是致力于解决内容如何更新的问题。
(2)企业运作当中各个环节沉淀的经验和知识,各种报表,各种内容,其实核心解决要通过流程的分析,确定什么样的环节,什么样的知识,谁来提供。这个是要以流程为基础的。
(3)员工脑中的隐性知识怎么管理,这个事情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手段是什么,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借鉴。对于隐性知识管理,要有相应的手段,不断的巩固,把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
3.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步骤
(1)规划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大多数的组织在制定知识管理战略之前,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知识管理措施,对自身知识管理的定位,不在于外部宣传,而是实现自我优化、主动升级,将知识管理落在细节,落在实处。
先进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第一阶段,首先将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为“知识化组织”。通过捕捉、整合、运用整个组织的知识经验,帮助每名员工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取得迅速而准确的“知识优势”。
其战略远景大多为知识化转型后的企业,对知识(个体知识、团队知识、组织知识)、系统、服务实现灵活的访问和使用,拥有灵活敏捷的能力和持续调适的流程,并且能够与整体
管理诉求协调。
(2)确定企业知识管理核心任务
知识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组织行为模式的变革,其中重要的任务是建立起与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组织运作机制、组织文化氛围;同时,知识管理的实践需要渗透到每项具体的工作事务流程之中,并需要知识管理专业团队和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
主要的任务目标包括:通过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从运作机制和组织文化两个方面同时着手,转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将知识管理和最佳管理实践融入工作流程,在每项具体工作事务中实现有效学习、总结提炼,以提升绩效表现;通过全局规划避免各自孤立的系统建设,以提升整体效能和效率;建设先进知识管理平台,为全体员工提供统一的、安全的访问通道。
(3)制定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达成知识管理的任务目标,先进企业知识管理一般涉及几个方面的的实施体系:提升运作和决策所需要的知识资源、系统、服务以及组织战略;支持知识管理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组织的自我优化和自我适应,所需要的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培训及教育。
(4)动态监控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过程
基于组织变革的管理经验,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要素:人才、任务、组织架构、进度、沟通渠道、持续改进。
针对知识管理的任务目标,可以分别指定了目标负责人,并学习和借鉴最佳实践模式以达成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在知识管理实施中引入高级管理者,逐步实现了全局的信息及知识资源横向整合。同时,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全员必须参与的组织行为,而且通过将所有业务流程纳入知识管理系统来强制要求全员的基本参与。
知识管理是一项持续完善的工作,并不断更新战略规划。管理高层领导应该意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并不在于寻找技术解决方案,而是在于推动文化变革,以便引领所有员工都朝着同一个目的努力。
(5)在实践中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常见的知识管理实践包括如下方式:为企业建立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全体用户可以访问相关知识内容。针对高需求用户,提供高级别知识管理,包括信息存储区域、工作流程和文件模板等功能。通过解决方案中心,为相关人员提供问题解决技巧及规程,传播知识资源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建立实践社区,为跨部门与地域的员工建立点对点的知识交流,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局势。访谈并分析知识管理专家,将关键知识元素整理为知识库,方便初级员工的培训与自我学习。
参考文献:[1]高洪深,丁娟娟.企业知识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美)查尔斯.M.萨维奇/谢华强,第五代管理[M].广州:珠海出版社,1998.[3]李欣,王桂荣,康进军.新经济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师,2004,(7).
第四篇:企业知识管理实施5大策略
企业知识管理实施5大策略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学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倡导和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成果已经是硕果累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企业也应该明确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的研究,从具体操作层面上为企业如何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指明一条有效途径,使企业的发展逐渐从传统时代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创新,构筑核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要素,知识正在改变组织创立、进化、成熟、死亡或改革的方式,那么如何来理解知识呢?按照世界知识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 1996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分类可分为:知事(Know-what)、知因(Know-why)、知用(Know-how)、知人(Know-who)四类。前两类属于显性知识,即能够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固化于书本、磁带、光盘等媒体介质中,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后两类是高度个性化和难以格式化的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它根植于个人经验,没有有形的物质载体承载,依赖于亲身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是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来交换和共享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使知识螺旋不断的向前延伸,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去适应企业发展、生存和竞争的需要,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对相关知识的内外连续管理过程,把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传播知识作为企业核心优势和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把知识集体共享和知识创新视为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是为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和企业文化全面提升而创造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企业理念不同,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会不尽相同,像知识管理系统和咨询服务的提供商深蓝海域,他们的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定义是利用软件系统或其他工具,对组织中大量的有价值的方案、策划、成果、经验等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积累知识资产避免流失,促进知识的学习、共享、培训、再利用和创新,有效降低组织运营成本,强化其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方法。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对于企业来讲,正确地认识知识管理是重要的,但企业往往更关注如何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成功实施。产生于企业管理界的知识管理只有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 勃勃生机才会显示其优越性。因此,本文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介绍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实施的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种:
策略一:建立知识管理部门,设立知识主管
知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需要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机构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有了知识的专职管理部门,才能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建立面向知识的技术基础,并监督知识的流向和使用,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良好的创新机制和氛围。
知识经济的到来,给企业内部的成员结构带来巨大的变化,知识工人成为企业的中坚。与一般的操作工人不同,知识工人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水平,能利用 各种有用知识来发展新产品和服务。知识工人与操作工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由于知识和知识的载体——知识工人对企业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使得对知识的管理也变得极为重要,因此在企业知识管理部门中设立知识主管成为必需。
策略二:改造组织结构,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组织的绩效。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蔓延到各行各业,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直接起来:一是企业之间可 以实现远程资源共享。二是消费者之间可以在网上建立消费者同盟,参与企业管理监督、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反映自己的意愿和爱好。所有这些都将导致经 济的全球化和企业竞争的更加激烈,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首先,根据信息沟通幅度原则,将金字塔式组 织变为扁平式的团队组织,减少部分中间层,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流程的两端建设:一端加强企业的R&D工作,加大知识的生产和创造,另一端按市场交易原则,加强知识向资本的转换,尽量减少知识在企业中的传递成本和时间,加快知识的周转和流通,以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效益。同时,伴随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在知识 经济条件下,网络将改变员工获取信息的途径、内容和效率,成为组织扁平化的重要载体,企业内部的管理手段和设施也就不可避免地与各种网络联系在一起。建立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并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构建属于企业自己的知识库。利用网络对企业的显性知识进行管理,对企业的隐性知识进行分享,让知识在企业中广为传播和利用,让员工将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这不仅使知识管理成为可能,而且降低了实施知识管理所需的成本。
策略三:创建有效的知识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从事知识管理工作应以更广阔的范围来看待管理创造力的工作。无论是员工个人还是群体的创新,都需要有一种利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特定工作氛围,这是创造力滋 生的肥沃土壤。我们所要创造的工作氛围,其成员往往生气勃勃,充满建功立业的激情,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精神风貌。创造这样一种氛围,必须创建有效的知识运行 机制。知识运行机制主要指促进知识创新、共享与应用高效有序运转的机制,主要包括:鼓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宽松交流机制、创新失败宽容机制等。
知识共享机制,即知识主管将团队成员的思维模式、目标和兴趣等进行协调和综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其主要功能就是创造企业独特的知识,并按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扩散,实现知识创新、共享和应用,进而达到有效知识管理的目的。知识宽松交流机制是指知识交流的宽松环境也很重要,比如头脑风暴法、圆桌会议机制、午餐周会议机制、末企业发展沙龙机制等都是可以具体操作的制度。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除了有创新成功奖励机制外,还应该建立起创新失败宽容机制。这样,在一定范围内的失败可以被宽容,企业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创新意识就会增强,显然,创新成果也会随之增多。
策略四:建立各种合作形式访问外部知识库,实现双赢、递增收益
企业之间有必要以各种形式来加强联系,实现双赢、递增收益。企业收购或兼并是一种潜在的投资,能缩小知识差距。如在适当的条件下,兼并一个在特殊市场建立 销售网络的传统企业,可以极大地改善收购者的市场机会。战略联盟是一种基于共同目标而广泛合作的方式,每个合作企业都可以从对方获取物资资源、市场、知识 和资金,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产品链可以用来弥补企业产品系列的不足,目的是减少成本和风险,缩短上市时间,控制知识流动,降低竞争程度。企业的知识流动和 更新中存在的知识链则是一种更进一步的合作,它是指:知识的采集与加工→知识的存储与积累→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使用与创新,其目的是相互学习和获取知识,基于战略利益(如规模经济利益)是它有别于其它合作方式的地方。成功的知识管理不仅在于对知识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而且在于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加快知识的流动速度,使知识成为企业永不枯竭的资源。
策略五:重视人才管理,构建激励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认识到人既是知识存储的载体,又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进、储备、培养人才对于企业至关重 要。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采取平衡高效的组合激励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1)物质激励,应该承认员工个人隐性知识的独创性和专 用性,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制度,把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程度与薪金和升职挂钩,用物质利益来驱动员工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2)精神激励,能满足知 识员工的创造欲、成就欲、尊重欲和自我发展欲,这对推动隐性知识共享和创新十分重要。应按能位匹配原则对员工赋予更大权力和责任,并通过工作岗位轮换等措施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如美国IBM公司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岗位轮换。(3)采用知识晋升和知识署名制度,来激励为公司取得较大知识成果的员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4)知识培训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经营即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经济时代,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投资与开发已不仅是一种时尚 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它能够使员工不断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提高知识创新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知识成果的良性循环。
第五篇: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五个误区
在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cio承担起推动组织知识管理实施的职责。但从实践的角度看,国内大部分的知识管理实施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预期都相差较大,甚至不少项目不了了之,最后难以为继。从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managementcenter)的研究和咨询时间来看,出现知识管理项目大多不成功的原因在于期间
存在着众多的误区。笔者总结了最常见的几个问题如下,希望能够对于要实施知识管理或者已经在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有所启发和警醒。
误区一:将企业知识管理等同于购买知识管理软件。
我国的知识管理发展历程与全球知识管理发展的历程基本一致,在第一个阶段的时候强调知识管理软件、系统的价值,将知识管理当做it系统项目看待,认为购买功能强大的知识管理系统就可以完成知识管理的工作。但事实上是,知识管理是一种深层的组织变革,更多的功夫在“管理”而非“it”:即便买了最强大的知识管理软件也不能带来知识管理的成功实施。不少开始实施km的企业由于未取得预期成果,组织内已不再提知识管理,所购买的软件或系统基本上成为摆设。即便在那里仍然“做”知识管理的企业,也处境艰难,知识管理工作和相关人员成为“边缘工作”和“边缘人群”,无法真正对企业经营产生价值和效益。
误区二:将知识管理工作等同于撰写、保存知识文档。
许多知识管理的推动者将km实施等同于写文档、存文档,主要围绕知识文档展开:企业要求员工共享知识文档,不写则扣分,然后在文档的基础上建立知识库。这看似是一个很圆满的解决方案,但却忽视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文档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互联网已经爆炸企业内部也会爆炸)、企业的具体情况(知识最多的人都是最忙的人)、知识型员工的成熟度(我有知识,但不一定能写出来)。这样的结果是,大部分的知识库建设项目在初期的时候无法产生有价值的内容,在内容达到一定的积累后,却发现知识库里的文档少有人查看,无法发挥作用。
对于知识管理而言,知识库很重要,但知识库不是知识管理的全部,一个适用的知识库也不是强制要求出来的。在中国第二代知识管理实施方法论中,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managementcenter)认为不仅仅要管理知识的最后表达形式(文档),更重要是去管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个文档怎么来的),该过程比最后的结果更加重要。
误区三:认为员工会自动自发的参与知识管理
理性的人,对于变革,第一反应是忽视,认为其不存在并与自己无关;再次会去拒绝,寻找拒绝的接口(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没用);最后才可能去考虑了解、参与。知识管理对于大部分企业员工是一个陌生的事物,在没有系统的理念普及和共识达成的工作前,盲目去推动知识管理,注定要走向失败。
对于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员工不会参与;对于看不到对个人持续价值的变革,员工的参与不可持续(即便有kpi、领导的强制),所以员工不会自动自发的去参与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在知识管理推动过程中,必须让员工知晓知识管理什么、知识管理对于他所从事的工作和业务意味着什么、能够如何帮助他们、他们需要哪些付出,如果员工不理解这些内容,知识管理项目不可能推动起来,也不可能持续下去。
事实上,在企业中大部分员工都是知识工作者和知识员工,他们每天都在处理信息和知识,也苦闷与自己效率的低下。各层级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大都可以归结为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利用和创新问题,所以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价值不言而喻,做知识管理的cio们需要去将这种观点传递给你的同事。
误区四:在知识管理实施运营上投入太少
虽然当今的中国有全球最豪华的政府办公楼,但我们的公共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能力却没有随着办公楼的增高和豪华提升。有钱后的中国企业买了最昂贵的知识管理咨询、知识管理软件,但却鲜有在知识管理实施运营上的投入。这就出现了90%以上的知识管理实施项目举步维艰,不到三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就不了了之。除了做知识管理的几个人热闹外,大部分员工和管理者作壁上观,对所谓的“知识管理”嗤之以鼻!笔者曾经见过一家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ecm+企业搜索,他们的km负责人跟我说,我们买的系统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但我也看到,他们的知识库里基本没有内容,有的内容阅读数量也少的可怜。见过更离谱的企业,当我建议他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要去完善的时候,该同志说了一句“田老师,如果你觉得这个系统不好,我们就再买一套”!
知识管理自有其价值,对于当前的中国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做知识管理不能成为一种运动,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尽心竭力的对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如果企业没有在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上的投入,km不可能实现。买什么样的咨询和系统都不能真正提升中国企业的管理水
平,知识管理价值再大也无法发挥。
误区五:购买了不合适的知识管理系统
当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是最容易发生欺诈的时候。中国的知识管理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在系统上是各家都自卖自夸、都将知识管理作为标签和噱头。有许多“做”知识管理软件、系统的厂商自己本身都不理解什么是知识管理,你能期望这些企业给您提供适用的kms?
我们了解的情况是,那些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协同软件中的所谓知识管理模块或者功能,基本上没有一家能用起来的,没有一家实现知识管理的,他们仍然主要还是一个解决事务性流程的办公系统。
那是不是购买国外的、大牌的、价格贵的知识管理系统就成呢?事实证明这条路也行不通,在国外用的很成熟的软件系统,譬如ibm的lotus系列、微软的sharepoint等在国内km领域也鲜有成功的案例,kmc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面对知识型员工的成熟度不同、工作场景和习惯不同造成。
现在知识管理系统上的趋势是社会化,借鉴web2.0的元素和理念来设计知识型员工所使用的工具与功能。其实,当前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企业软件,从功能、易用性、尊重用户习惯上互联网为软件发展探索了许多经验。社会化的知识管理实现方式是全球和国内的一个共同趋势,华为科技、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业的实践也证明该条路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