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保工作意见的通知发展与协调(本站推荐)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低保工作意见的通知
【颁布部门】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查看
【发文字号】 甘政办发[2004]99号
【颁布时间】 2004-08-11
【实施时间】 2004-08-11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低保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陇南行署,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低保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八月十一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低保工作的意见
最近,民政部召开了全国城市低保工作视频会议,对进一步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加强和规范我省城市低保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和制度
各地要认真贯彻城市低保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对低保政策、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争取全社会对城市低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完善地方低保政策和制度提供准确依据。要定期组织低保工作人员、街道和社区干部进行学习培训。同时,要教育困难群众实事求是地向组织反映自
己的生活情况,严禁弄虚作假。要对近几年城市低保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项低保政策和制度。
二、合理确定低保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将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人员、农垦和森工企业特困职工、部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暂时未就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未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刑释解教人员纳入低保。要严格政策界限,不得随意扩大低保范围。
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低保人员家庭收入核查的有效办法。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条件的人员申请低保,要严格政策条件。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介绍就业者、无故不参加社区公益劳动者以及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居民平均水平的申请人,原则上不纳入低保范围。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旧城改造及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农转非人员的申请,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绝不能把低保作为化解矛盾的手段。不属于政策规定范围之内的特殊生活困难人员,可通过临时救济或其他救济途径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
三、加强审核,做到公平、公正、透明
对已经或拟纳入低保范围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认真进行审查和复核,做到该保的一定要保,不该保的坚决不保,坚持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一)坚持民主评议、社会监督和集体研究审批的工作程序。各社区居委会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工会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代表,组成家庭收入核定小组、民主评议小组、信息反馈小组,加大对低保户的监评力度,并通过走访取证、张榜公布等形式,广泛征求辖区居民的意见。低保户的确定由街道办事处审核,县(市、区)民政部门召开会议集体研究审批。要通过分级管理、分级监督、集体研究决定的程序,严格把好低保对象入口关。
(二)准确核定低保对象家庭的实际收入。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采取走访了解、取证、依据生活支出推算收入和实行行业收入评估等办法,核实申请低保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对灵活就业人员,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协调物价、工商、税务、统计、劳动、财政等部门以及物业管理单位,针对不同地段、不同人员类别、不同年龄结构和不同季节收入差别,通过劳务市场调查、收入预测和月收入情况统计,核准实际收入。对从事街头劳务、家政服务、装饰装潢、临街和早晚市设摊、开设修理及饮食服务摊点等的人员要进行收入寻访和消费支出、管理费上缴等方面的调查测算,形成行业收入的抽样标准,并以此计算实际收入。对下岗、失业和出中心人员,在原单位取证后,经劳动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实,再计算实际收入。要力争客观、全面、真实地了解和掌握困难群众的家庭生活状况。
(三)建立健全责任制。各级民政部门要实行谁调查、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制定调查、审核、审批责任追究制和申请审核报批、动态管理调整、低保与就业衔接、上访控制、低保金社会发放、补差标准等方面的考核办法,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责任制,努力使城市低保工作更加规范。
四、分类建档施保,保证重点低保对象基本生活
要根据低保对象的家庭情况,科学分类,形成有一定灵活性和针对性的低保标准和补差标准体系。要将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因病因残无收入的人员或收入较低又不固定的家庭作为低保重点。对其他人员要依据劳动能力、就业条件和家庭经济基础、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确定适当的补差标准。
第二篇:于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意见的通知发展与协调(精选)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标题】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意见的通知
【颁布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冀政〔2010〕17号
【颁布时间】2010-1-31
【实施日期】2010-1-31
【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关于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见》已经2010年1月26日省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关于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见
近年来,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国务院纠风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多措并举常抓不懈,使全省道路交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诱发公路三乱行为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公路三乱问题仍然是社会舆论关注和群众反映的热点。为加强源头治理,建立治理长效机制,规范执法执收人员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意见。
一、强化源头治理,认真清理规范涉路涉车行政权力和执法执收行为
(一)认真清理规范涉路涉车行政权力。
1清理规范涉路涉车行政审批和检验、判定项目。组织对各级涉路涉车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和检验、判定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凡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审批和检验、判定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可由市场调节或由市场主体自行解决的项目
原则上予以取消。通过清理减少行政审批和检验、判定项目及程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此项工作由省监察厅牵头,省政府法制办、省编委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
2清理规范涉路涉车收费项目。组织对各级执收的涉路涉车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凡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虽有规定,但与目前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收费项目予以停收。组织对通行费收费项目进行审计,核定并公布收费年限,收费期限已满或收费额足以还清贷款的收费项目予以取消。通过清理进一步减轻车主负担。
此项工作由省监察厅牵头,省政府法制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其中,通行费收费项目审计工作由省审计厅牵头,审计后核定道路通行费收费年限工作,由省物价局牵头,省政府纠风办、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配合。
3清理规范涉路涉车罚款项目。组织对各级执收的涉路涉车罚款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规范。通过清理理清现有罚款项目及标准,落实教育纠正为主、处罚为辅原则,进一步减少罚款项目数量。规范执罚标准,消除或减少罚款自由裁量权。转变执法执纪理念,遏制乱罚款问题的发生。
此项工作由省监察厅牵头,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纠风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
(二)进一步规范涉路涉车执法执收行为。
组织对涉路涉车部门及执法执收人员拦截、检查、处置车辆的程序、范围、权力等进行专题调研,研究提出进一步规范涉路涉车执法执收行为的意见,修改完善《关于规范涉路涉车执法执收行为的通知》(冀纠风办〔2008〕7号),对车辆的拦截权、检查权和处置权作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将执法执收行为严格控制在规定的程序和范围之内。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纠风办牵头,省政府法制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
(三)进一步规范治超工作。
强化双超源头治理,把好车辆准入关(出厂、上牌、准运等重要环节),加强装载源头监管和双超车辆上路前的劝返工作;完善和落实计重收费制度规定,加大计重收费工作力度;切实落实责令卸载政策,杜绝收费罚款放行行为;积极推进治超联合执法试点工作。通过规范治超行为,促进治超工作健康发展。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治超办牵头,省政府纠风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等部门配合。
(四)推进涉路涉车执法执收资格认定工作。
研究制定关于推进涉路涉车执法执收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对涉路涉车执法执收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及证件审检考试,凡不合格的,取消其执法执收资格。新上岗人员考试合格才能取得行政执法证件,获得执法执收资格。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法制办牵头,省政府纠风办、省编委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
二、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构建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长效机制
(一)研究制定河北省禁止涉路涉车违法违纪行为规定。
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论证,尽快制定出台《河北省禁止涉路涉车违法违纪行为暂行规定》,对涉路涉车执法执收各个环节的行为及违反规定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同时,督导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治理公路三乱法律、法规规定和《关于规范涉路涉车执法执收行为的通知》(冀纠风办〔2008〕7号)等文件,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执法执收具体行为规范,逐步建立起比较系统的执法规范体系。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纠风办牵头,省政府法制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
(二)进一步加强治理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制建设。
加强各级治理公路三乱举报受理站建设,切实做到有人员、有经费、有必要的设备和督察手段,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举报电话随时有人接听,接到群众举报投诉,督察人员能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快速进行调查处理,把公路三乱问题解决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确保治理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制有效运行。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纠风办牵头,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
(三)建立健全涉路涉车执法执收制约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执法环节分离和执法文书联单制度,拦截、检查、判定、处理车辆各个环节须由不同组别或不同执法单位分别承担,放行违法车辆须由不同环节的执法责任人共同签字。做到拦查分离、查处分离、罚缴分离、票款分离,防止随意拦截、放行车辆,杜绝以权谋私。建立健全执法执收人员违纪违法举报明白卡制度,在给被处理人送达执法文书时,同时送达涉路涉车执法执收人员违纪违法举报明白卡,方便群众监督和投诉举报。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纠风办牵头,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
(四)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公路电子监控网络。
在全省推行省公安厅交管局和省交通运输厅京秦高速路政支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执法执收人员全程监控的做法,协调组织交通、公安部门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涉路涉车电子监控网络,努力实现纠风、公安、交通等部门监控资源共享,主管和监督部门能够对所有执法执收人员实施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的监控。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纠风办牵头,省政府法制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
三、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财政保障和交通管理体制
(一)理顺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财政保障体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全额保证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的经费。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落实涉路涉车执收执罚收支脱钩规定的通知》(冀纠风办〔2008〕6号)规定,实行零基预算管理。各级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专项经费预算项目,须提请本级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收费收入全部纳入省级预算管理,罚没收入全部纳入同级政府预算管理。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经费保障和收支脱钩规定落到实处。
此项工作由省财政厅牵头,省编委办、省政府纠风办、省政府法制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
(二)理顺交通管理体制。
组织对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在车辆准入与退市、拦截检查与处置、设置站卡与收费罚款等交通管理权限进行深入摸底和分析,理清各部门的权力和责任,下大力气解决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和条块分割问题。加大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的内设机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整合交通管理资源,提高交通管理效率。落实涉路涉车执法执收属地分级管辖制度,防止出现管理漏洞和混乱,逐步建立统一、高效、顺畅的交通管理体制。
此项工作由省编委办牵头,省政府纠风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
(三)实行路面联合执法。
建立健全由交警部门与其他涉路涉车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合执法组织,开展路面联合流动执法。调整、整合现有的治安检查站、治超检测站、木材检查站、动物检疫检查站、植物检疫检查站等检查站点,设立综合检查站,对违法车辆进行检查,或对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处理。通过整合执法资源,减少设置站卡数量,避免重复、交叉执法,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
此项工作由省政府纠风办牵头,省编委办、省政府法制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配合。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河北科学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总体工作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政府负总责,纠风部门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具体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纠风部门要加强与各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深化治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牵头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相关责任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确保按时限、高质量完成承担的工作任务。
(二)强化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规定、主要内容及工作措施,使广大群众了解和熟悉有关政策,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提高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强大的治乱声势。要针对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干部职工中存在的思想顾虑和模糊认识,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加深对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依法行政意识,自觉约束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执纪水平。
(三)强化督导检查。
各级政府及纠风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加强对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督导检查,强化对公路三乱行为的明查暗访和打击查处,始终保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高压态势。对好经验、好做法,要注意总结推广;对群众举报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迅速查处,限期整改;对公路三乱典型案件,要严肃处理,公开曝光,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及部门领导的责任。要广泛听取和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作,推动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四)强化责任追究。
各级政府对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负全责,纠风和涉路涉车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治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级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和要求,积极开展治理工作,对于责任不落实、工作不配合、行动不积极的,要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发生典型案件,还要追究相关市、县(市、区)政府及纠风部门领导的责任;发生严重公路三乱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发生地县(市、区)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资格;辖区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公路三乱问题的,取消设区市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资格。
第三篇: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的通知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 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赤峰市赴河南、湖北、陕西三省考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的通知
【颁布部门】 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查看
【发文字号】 赤政办字[2004]163号
【颁布时间】 2004-08-11
【实施时间】 2004-08-11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赤峰市赴河南、湖北、陕西三省考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的通知
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赤峰市赴河南、湖北、陕西三省考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八月十一日
赤峰市赴河南、湖北、陕西三省考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
2004年6月11日至26日,以市长助理姚宗桥为组长,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克旗、左旗、喀旗分管党政领导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同志组成的6人考察组,赴河南省平顶山市及所属宝丰县、鲁山县,湖北省孝感市及所属大悟县,黄岗市及所属麻城市,武汉市及所属新洲区,陕西省咸阳市及所属渭城区,考察了当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这次考察的重点是村级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和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的情况。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们切身感受到:上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力度强大、抓得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上述地区位于我国的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市大体接近,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一、主要经验和作法
(一)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以后,工作的重心逐步完成了由单纯人口数量控制向人口数量控制与素质提高并重、行政管理与优质服务并重的转移,开展走上依法行政、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切都要求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一定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育龄群众的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她们提供优质高效温馨的服务。而上世纪80-90年代形成的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性别不适、学历偏低、知识老化、技能匮乏的状况,根本无法完成新时期新任务,无法籍以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不解决基层干部队伍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将面临全面危机。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全省总人口为9700万,辖158个县,49966个行政村。在改革前,全省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相当于村计划生育主任)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52%,男性比例占59%,平均年龄45.5岁;全省50%以上的村计划生育干部工资待遇不能按时发放,导致1/5的村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靠乡镇包办代替,计划生育工作普遍存在“急在县里,忙在乡里,凉在村里”的现象。河南的同志深刻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在基层,基层的关键在队伍。任何事情都要靠人来办,没有一流的队伍,不可能有一流的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以改革基层,特别是村级干部聘用制度为突破口,冲破阻力,大刀阔斧地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02年平顶山市试点的基础上,河南省政府于2003年7月制定下发了《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管理办法》,同时省政府在平顶山市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省迅速推开。他们的主要做法,概括地讲是“县管、乡聘、村用”。具体讲,就是县管聘用人员的档案和考核记录,非经县级同意不能辞退;乡级负责考核,发放报酬;干部在村级工作,村两委无权调用。河南省在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是:
1、领导重视,宣传发动。全省有60个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村级计划生育干部选聘领导小组,2056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具体负责村级计划生育干部竞争上岗工作。
2、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经过广泛宣传发动,一大批年轻化、知识化、已婚女性热情高涨,共有197709名符合条件者报名,竞聘49966个村计划生育管理员岗位,竞聘比例4:1。
公开选聘给全省村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带来三个明显变化:一是文化水平明显提高,中专以上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5%,提高26.8个百分点;二是性别结
构明显改善,女性计生管理员占92%,提高51个百分点;三是平均年龄明显下降,35岁以下的占89.8%,平均年龄33.8岁,降低11.7岁。
3、落实待遇,稳定人心。与竞聘上岗相配套,河南省改革村级计划生育干部报酬发放机制,提供足够资金。全省有91个县,即一半以上的县为村计划生育管理员办理了存折或工资卡,由县计划生育委直接为她们支付工资。实行选聘之后,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的报酬得到落实。
第四篇:理工作制度》的通知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 湖南省关于印发《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制度》的通知
【颁布部门】 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发文字号】 湘安监办[2010]120号
【颁布时间】 2010-08-27
【实施时间】 2010-08-27
【效力属性】 有效
【正
文】
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制度》的通知
各处室(中心),执法总队:
《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制度》已经局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八月二十七日
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根据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以下制度。
一、局长为本局办理建议提案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办理工作在局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分管领导协助局长做好这项工作。
二、办理工作在局内实行处长(室主任)责任制,各承办处室的处长(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三、办公室为办理工作的综合管理处室,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各业务处室根据各自工作职责,负责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答复。重点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要做到主要领导批办率、与代表见面沟通率、代表委员参与率、代表委员满意率、按时办结率5个100%。
四、办理程序:
(一)交办
1、办公室要认真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及时从网上下载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交办我局的建议提案,认真收集、清点、核对、整理、登记,并根据建议提案内容,提出主办、会办及分办等意见,报局领导审定。
2、局机关要采取召开局务会、局长办公会等方式,对建议提案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办公室要结合会议研究的情况,及时把任务分解,把建议提案件交具体承办处室办理。
3、凡建议提案中涉及的事项需两个以上的承办处室,有关承办处室要根据各自职责范围分别办理;需要确定主办处室的,应在交办时予以确定。
4、各承办处室接到交办的建议提案件后,应认真清点,仔细核对,发现有不属于本处室职责范围的,应当在收件之日起5日内向办公室书面说明情况,提出转办意见,退回另行交办,不得搁置不告或自行转送其它处室。对属于本处室职责范围的,也应在收件之日起5日内明确办结时间、具体承办人,并及时将信息反馈至办公室。
5、办公室要及时汇总各承办处室所反馈的信息,该重新交办的要抓紧交办,确实不属本局职责范围内的,应在收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退办理由,经局领导批准后,及时从网上办理退办手续。
(二)承办
1、建议提案由本局单独办理的,承办处室自接办之日起2个月内,将书面答复意见交办公室。凡由两个以上承办处室办理的建议和提案,主办处室应积极与会办单位协商办理事宜,及时综合会办单位意见,在规定时间内将书面答复意见交办公室。
2、建议提案由本局主办,其他单位会办的,承办处室要积极主动地与会办单位沟通,自接办之日起2个月内收集会办意见,并将书面答复意见交办公室。
3、建议提案由其他单位主办,由本局会办的,承办处室应在收到建议提案后1个月内将书面会办意见交办公室,以便于办公室函告主办单位并抄送省政府办公厅。
4、建议提案由本局与其他单位分办的,由本局与其他单位按各自职责进行答复,承办处室必须自接办之日起2个月内,将书面答复意见交办公室。
5、各承办处室在办理建议提案答复过程中,要加强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联系和交流,并认真填写《建议提案办理沟通联系表》(具体格式见附件1),将与代表委员沟通的时间、地点、方式、结果记录下来,与书面答复意见一并交办公室。
(三)审核
1、办公室在收到各处室上报的书面答复意见后,及时联系人大代表、提案者确认其是否满意,对有反映不满意的建议提案答复函,要打回相应的承办处室,责令其重新办理,直到代表委员满意为止。
2、对代表委员确认满意的建议提案答复函,办公室要逐件核查原件内容,认真修改答复意见,确保答复函格式规范,文字简明流畅。
3、为确保该解决的问题解决,答复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答复函务必按照正式行文的要求,送相关处室会签,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审定签发。
(四)答复
办公室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办理结果直接答复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对个别涉及面广、办理难度大的建议或提案,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办理完毕,应先作简要答复,说明原因,办理完毕后再作正式答复。
1、答复函应按统一规定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印制并加盖单位公章(具体格式见附件
2、附件3)。
2、答复的主体应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承办单位,不得由其内设机构或下属单位直接答复。
3、由若干个承办处室会同办理的建议和提案,由办公室统一综合并答复。
4、办理结果应在答复函的右上角分4类标明:
1、所提问题已经解决的标“a”;
2、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标“b”;
3、所提问题因目前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需待以后解决的标“c”;
4、所提问题留作参考的标“d”。
5、对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建议,应将答复件寄送联名的每一位代表;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提案,应将答复件寄送前三位提案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内容相同的,应分别行文答复。
6、建议提案答复件除主送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外,还需抄送省人大联工委或省政协提案委和省政府办公厅各两份;有会办单位的,应同时抄送会办单位。在向代表委员寄送答复件时,应同时附上《征求意见表》(具体格式见附件
4、附件5),征求其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并按要求将建议提案的答复件、沟通情况及时在网上答复,五、在办理答复过程中,各处室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注重实效,保证办理质量。对建议提案所提问题要认真研究,逐项作出答复。凡是有条件解决的,要集中力量及时落实;因条件所限一时不能实施的,要列入规划,创造条件,逐步落实;确实不能解决的,要实事求是地说明理由,解释清楚。
六、承办处室和承办人员应积极主动和会办单位联系、协商,邀请协办单位共同参加与建议提案提出人的面商座谈或电话联系。属于我局会办的建议提案,承办处室和承办人员应认真负责地协同主办单位研究办理。
七、为提高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质量,承办处室和具体承办人员应主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取得联系,可采取登门拜访、出差顺访、现场座谈、专题调研、电话联系、网上沟通、短信息、寄送资料、委托下级单位沟通等方法,广泛征求意见,交流情况,沟通思想。对于重点建议提案和党派团体提案,必须面商座谈,现场办理。
八、承办处室和承办人员应及时向办公室报告办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办公室应做好进度记录,并严格按照要求,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和局长汇报。承办处室和具体承办人员在办理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应及时向办公室反馈。
九、对代表委员所提的问题因政策等客观因素难以解决和落实的,经反复做工作,代表委员仍表示不满意,办公室及要如实将情况向省人大联工委、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反映,争取各方面力量支持,共同做好协调工作。
十、办公室在建议提案办理完毕后,要认真总结建议提案的办理情况,及时向省政府办公厅报送书面总结材料,并将底稿及答复文件等有关材料,按档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以备查阅。
第五篇:评析加班费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探究加班费:剪不断,理还乱——加班费及其计算问题探讨
评析加班费:剪不断,理还乱 ——加班费及其计算问题探讨 作者 龙芝生
加班加点工资(以下简称加班费)是与企业和劳动者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一方面,部分企业和部分劳动者希望加班加点:企业希望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来增加生产,劳动者也希望加班加点来增加收入。但企业在安排加班加点时又想控制工资开支,尤其是实践中有不少企业和劳动者对加班费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不甚了解,更有某些企业愚弄劳动者(尤其是外来打工者)。比如:加班费计算基数打折扣,在加班费中减去工资本数,不更新制度工作时间,不发、少发加班费,强迫劳动者加班加点的恶劣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法律的规定还不健全,虽然国家和地方颁布了不少劳动法律法规,但是关于如何进行加班费的计算,国家、各省、各市标准不统一,难以操作。加班加点问题,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考虑到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加班加点原本就非劳动者所愿,也是政府应该加以限制的。一部关于工作时间立法的斗争史就是缩短工作时间的历史。工作时间立法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和进步的社会政治力量支持下,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制定法律以限制工作日的长度。最早的劳动立法便是从工作时间开始的。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以及产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国家经常颁布法规强迫工人为资本家超限度和超时间劳动。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工作日竟延长到每昼夜14小时、16小时甚至18小时。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性的运动发展到了有组织和自觉的运动,工人群众强烈要求颁布缩短工作时间的法律。1802年英国政府终于通过了一项纺织工厂童工工作时间的法律《学徒健康与道
德法》。这一法律规定,禁止纺织工厂使用9岁以下学徒,并且规定18岁以下的学徒其劳动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2小时和禁止学徒在晚9时至次日凌晨5时之间从事夜间工作。该法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开端,是一部最早的工作时间的立法,从此揭开了劳动立法史的新的一页。在我国,劳动法出现于20世纪初期。我国在很长的历史阶段根本没有专门的劳动法规。直到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劳动法才开始萌芽和发展起来。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调整劳动关系方面,颁发了大量的劳动法规,而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为《劳动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劳动法》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对工作时间和加班费作出了规定。另外,国务院和劳动部都陆续颁发了一些相关的条例和规定,明确限制工作时间和加班加点,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我国国务院于1995年3月25日修订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我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因此,从劳动立法的历史可以看出,工人阶级为劳动立法斗争的目的之一是缩短劳动时间。
然而,现在常见的现象是:有些劳动者为了经济利益想加班加点,有些企业为了生产需要延长劳动时间,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劳动者和企业都与加班加点 “剪不断”了,这些现状显然与当初工人阶级为了缩短工作时间而斗争的初衷背道而驰。虽然如此,但是企业一定要依法执行加班加点制度,并且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这也是对加班加点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或一周内从事生产或工作的时间,即劳动者每天应工作的时数或每周应工作的天数。劳动者每天应工作的时数叫工作日,每周应工作的天数叫工作周。工作时间作为法律范畴,既包括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也包括劳动者某些非实际工作时间,例如,劳动者工作前的准备时间,下班前后的交接时间,工间歇息时间,排除动力、设备故障的短暂停工时间,女职工哺乳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哺乳时间,依法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时间等。依照法律规定,凡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的,用人单位必须按规定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延长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时间。延长工作时间包括加班和加点。加班是指职工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法定节假日或 2
公休假日从事生产或工作;加点是指职工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标准工作日以外继续从事生产或工作。加班费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该按照高于正常工资的标准支付的工资,即: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于加班加点,用人单位应当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劳动法》第四十四条作出了“貌似明确”的规定: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第一种情形指的是加点,第二、三种情形指的是加班。下面,就《劳动法》第四十四条作进一步解释:
(一)8小时外加点:根据199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 “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因此,如果安排劳动者在每天8小时之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150%的工资;
(二)休息日加班:如果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200%的工资
(三)法定节日加班: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由原来的7天改为10天,即:(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
一、初
二、初三);(3)劳动节,放假3天(5月1日、2日、3日);(4)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也就是说,以上日期就是法定休假日,如果在以上日期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300%的工资。
(四)计件工资时的加班加点: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五)综合计算工时的加点:依据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0年3月17日颁发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20.92天和167.4小时。”因此,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如果月平均工作天数超过20.92天,或者月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67.4小时的,应该视为加点,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150%的工资。
虽然有上面的这些规定,不少不法企业却无视法律的规定,无视道德和生理界限,任意延长工作时间,不发、少发加班费。而尤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于加班费基数的规定在立法上还是混乱不已,没有统一的法律依据,“越理越乱”。加班费是用加班时间乘以每单位工资标准(即加班天数乘以日工资标准,或者加班小时数乘以小时工资标准),再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乘以相应的倍数。但从《劳动法》第四十四条里,我们只能知道加班加点相对于正常工资的“倍数”,即: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分别按照工资的150%、200%和300%支付加班工资,而没有每单位工资标准(即日工资标准或小时工资标准)的规定。对于日工资标准或小时工资问题,经查劳动部于1995年5月12日颁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动者日工资可统一按劳动者本人的月工资标准除以每月制度工作天数进行折算。”又依据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0年3月17日颁发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20.92天和167.4小时,职工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按此折算。”由此可知,每月制度工作天数(即月平均工作天数)明确规定为20.92天,月平均工作时间为167.4小时。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要知道日工资标准,就必须知道月工资标准的规定。但在现行的关于工资支付的法律法规条款中,关于月工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限定,也就是说加班费基数如何计算的问题还没有统一。国家、各省、各市标准不统一,难以操作。真是:有了倍数,却没有基数,加班费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正 4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此的漏洞,给一些不法企业有了钻空子的机会,而大量劳动者却只能吃“哑巴亏”。
说到加班费基数,有必要澄清几个有关工资的概念,这也是目前“理还乱”的根本原因。劳动法律规范中有关工资管理的法规经常出现工资标准、标准工资、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岗位工资、标准工资和职务工资等概念,常使人越看越糊涂,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工资标准(又称工资率)是指按单位时间(时、日、周、月)规定的工资金额,它表示了某一工资等级或工作(职位、岗位)在单位时间上的工资报酬水平,是计算职工应得工资额的基础。职务工资和岗位工资是指某一职务或某一岗位在单位时间的工资标准。标准工资(亦称基本工资)是指职工在法定时间内完成劳动定额(工作量、工作任务)或实际工作时间,按照既定的工资标准计付的实得工资。一般在正常的情况下,标准工资金额与工资标准金额相同。而实际上,这些关于“工资”的名称没有多少意义,应该将这些名称统一并简化。
就算不管概念的五花八门,单就加班费计算基数的规定,国家、各省、各市加班费基数的标准也是不统一的,是叫人无所适从的,用“理还乱”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请看下面各种关于工资(即加班费基数)的规定的摘要:
第一种:根据劳动部于1995年8月4日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这里“工资”中包括了“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即加班费,显然《劳动法》第四十四条也适用该条规定,也就是说用包含加班费在内的工资作计算加班费的基数,正如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死循环”,这不是很明显的逻辑错误吗?所以该规定里的“工资”概念不能用作计算加班费的基数。
第二种:根据国家统计局于1990年1月1日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的第五条:“
(一)标准工资是指按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包括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津贴)。
(二)非标准工资是指标准工资以外的各种工资。”该解释用“标准工资”作计算加班费的基数,但没有考虑工资变动情况,而实务中,工资变动是很常见的。
第三种:广东省劳动厅关于转发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三、在法定休假节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当天加班工资按如下办法计算:(1)实行月、周工资制的,根据法定工作时间折算出日工资标准,用日工资标准乘以300%得出当天应发的加班工资。举例:某职工合同规定月工资标准800元,所在企业实行五天工作制,日工资标准为800/21.5=37.2(元)。法定休假节日加班工资是37.2×300%=111.6(元)。”该通知用“合同规定月工资标准”作计算加班费的基数,这个规定同样没有考虑工资变动情况。
第四种:2003年4月1日起执行的《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用“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来作计算加班费的基数。该办法第九条规定“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婚假、丧假、探亲假等假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国家规定支付假期工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第(一)款和第(二)款还可以,但第(三)款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时,计算基数按“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为什么是正常出勤的70%?公然打“七折”的依据是什么?
第五种:也就目前最合理的一种,2002年10月广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经过广州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家协会分别代表政府、职工、企业,就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进行了平等协商,最终确定了一个比较有操作性的规定。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2年12月5日对外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穗劳社工[2002]14号)文,对企业职工加班管理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明确企业加班费基数的5种计算原则,其中,劳动者加班费基数不得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小时工资折算数。这5种原则 6 的具体内容是:
(1)劳动者加班工资基数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协商确定,但应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小时工资折算数;
(2)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的实际工资额高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额的,加班工资基数应在劳动者本人上月实际工资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范围内商定;
(3)劳动合同无约定工资的、应以劳动者本人上月实际工资为基数;(4)实行计件工资的,以法定工作时间的计件单价为加班工资基数;
(5)加班工资基数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应以日、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加班工资基数。
当然,各省各市,远不止这五种规定,由国家对此进行统一立法,是十分的必要,也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在目前五花八门的规定中,相对来说第五种规定,即广州市《关于企业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广州通知》)的规定是最民主、最科学、最具可操作性的。
首先,《广州通知》的民主特点与它的产生机制有关。该通知由广州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家协会分别代表政府、职工、企业进行了平等协商而制定的。从第(2)项原则可以看出该通知是平等协商,互相妥协的结晶。《广州通知》虽然只是个通知,但它却是一个法制社会所必需的,真正体现了“三个代表”,是真正的民主产物。
其次,《广州通知》的科学性在于明确中不泛灵活性。第(3)项原则规定了无约定时的处理办法,以杜绝某些企业不签劳动合同或者拖延签订劳动合同。该通知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发生抵触。考虑到低收入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该通知第(5)项原则中明确规定“加班工资基数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应以日、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加班工资基数。”
最后,《广州通知》的可操作性在于对各种情况进行了分别规定,而又互为补充,互不矛盾。该通知跳出关于工资构成的复杂性,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为主;无约定时,以上月实际工资为基数;第(4)项原则对实行计件的也进行了规定。其可操作性妙不可言。
美中不足的是第(2)项原则,当“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的实际工资额高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额的”,7
加班工资基数仍需劳动者与企业协商,对劳动者来说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而对企业来说,增加了每月的工作负担和矛盾。最好是能事先确定一个比例,比如,加班工资基数定为劳动者本人上月实际工资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平均值。
综上所述,对于目前计算加班费的混乱局面,实有必要推广《广州通知》的作法,最好是通过立法形式予以统一规定,并把对于“工资”构成和名目繁多的“工资名称”的规定予以取消,使复杂的工资统一化、简单化,这样一来,不论是劳动者,还是企业,对加班费问题,就不会感觉“理还乱”了。参考资料:
1.《劳动法》 关怀 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用人单位劳动法操作实务》 左祥琦 编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编注》 纪明 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实用指南》 杨光 主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劳动纠纷法律解决指南》李显东 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8